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5章测评_第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5章测评_第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5章测评_第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5章测评_第4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5章测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测评(A)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植被是指地球表面某一地区所覆盖的植物群落,可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据

此完成1~3题。

①②

③④

1.上图中的植被属于人工植被的是()

A.①B.®

C.③D.④

2.上图中植被垂直分层最明显的是()

A.①B.@C.③D.④

3.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的影响因素是()

A.光照B.水分

C.热量D.地形

答案:LD2.B3.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是草原,②是森林,③是荒漠,④是果园,属于人工植被的

是果园。第2、3题,受光照影响,植被的垂直分层现象在森林分布最明显。

读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完成4~5题。

③④

4.比较②③景观图(两图所在的海拔相同)()

A.②图所示区域的水热要比③丰富

B.②图所示区域的光照要比③丰富

C.②图所示区域的纬度要比③高

D.③图所示区域的植被比②丰富

5.局部世界地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地区与景观能正确匹配的是()

A.a—@B.b—②C.c—(3)D.d—(D

答案:4.C5,D

解析:①雨林景观出现在赤道地区,与d地对应;②针叶林景观出现在高纬度地区,

气温低,热量不足,但水分条件较好,与a地对应;③仙人掌属荒漠景观,出现在干旱

的中低纬度地区,与b地对应;④企鹅景观出现在高纬度的南极地区,与c对应。

2019年6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江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

46颗北斗导航卫星。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

读图,完成6~7题。

6.丙地的自然景观是(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7.下列关于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导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甲一乙方向,热量

B.沿乙一>■丙方向,海拔

C.沿乙一丁方向,降水

D.沿甲一丁方向,热量、降水

答案:6.B7,D

解析:第6题,丙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景观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7题,

沿甲一乙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沿乙一丁方向自然景观分

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沿乙一丙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

量,沿甲一丁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既有热量也有降水。

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景观图,完成8~9题。

8.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树干虽然都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

外强中干、表硬里软。这种像多孔的海绵的木质最利于储水。据此分析,它生长

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

B.终年高温多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终年干旱少雨

9.猴面包树在非洲主要分布在()

A.IB.II

c.mD.IV

答案:8.A9,B

解析:第8题,猴面包树的树木高大、树干粗壮,说明其生长迅速,生长期具有湿热

的气候条件;猴面包树树干木质疏松利于储水,说明其生长期内存在气候干旱的

时段;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

第9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图中表

示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区的为Iio

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读图,完成10-11

题。

银杏林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图中城市道路两侧银杏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1L影响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A.降水B.光照

C.热量D.土壤

答案:10.All.C

解析:第10题,秋季银杏树叶由绿转黄,之后逐渐落叶,为落叶阔叶树种。第11题,

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主要受两地纬度影响,造成两地热量的差异

导致的。

读我国某地区土壤中空气和地下水月平均分布图,完成12~13题。

136912月份

匚二1空气I------lift下水

12.该地区最可能是()

A.广州B.石家庄

C.武汉D.哈尔滨

13.导致该地区6月土壤中空气较少的原因是()

A.植物生长快,消耗了土壤中的空气

B.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

C.该时期进入雨季

D.该时期干旱少雨

答案:12.C13.C

解析: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6月份地下水最丰富,而6月雨带移至长江

中下游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丰富,雨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也比较丰富。

所以该地区最可能是长江沿岸城市武汉。第13题,土壤中的空气和水是此消彼长

的关系,当地下水丰富时,土壤中空气就比较少,所以6月土壤中空气少是因为此

时地下水丰富,而地下水丰富的原因是6月该地区进入了雨季,降水多。

读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的土壤成分示意图,完成

14-16题。

14.影响三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因素是()

A.生物B.地貌

C.气候D.时间

15.图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

A.黑土、水稻土、红壤

B.水稻土、黑土、红壤

C.红壤、水稻土、黑土

D.红壤、黑土、水稻土

16.下列关于a、b、c三种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土壤可通过掺入沙子、施用熟石灰等方法进行改良

B.b土壤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松嫩平原和江汉平原等地

C.c土壤和黑钙土是在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

D.a、b、c三种土壤中,c土壤的透气性最好

答案:14.A15.D16.A

解析:第14题,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第15题,依据图例可

以看出a土壤矿物质比重高,有机质很少,土壤贫瘠,可能是红壤;b土壤有机质含

量高,土壤肥沃,是黑土;c土壤介于a、b之间,可能是水稻土。第16题,酸、黏、

瘦的红壤可掺沙去黏,施用熟石灰中和酸性,施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进行改良。

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用土壤损失减少程度表示)关系图,完成17-18题。

/乐0o

龈8o

0廓6o

M4o

哄2o

案O

W

20406080100

植被覆盖率/%

17.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18.下列关于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

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

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

D.东北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

答案:17.B18.D

解析:第17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保持效果越显著,而土壤侵蚀越不易发生。故

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是负相关关系。第18题,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河流流

量小,所以风力侵蚀较强,流水侵蚀不严重。东南地区由于植被破坏,降水丰沛,地

形起伏大,所以土壤侵蚀,特别是流水侵蚀严重。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

东北地区由于土壤冲刷严重,以及只种不养等原因而导致黑土肥力下降。

读四地气温与土壤水分收支状况图(P为降水量,E为蒸发量),完成19~20题。

气温rC

气温『C气温

19.根据四地土壤水分收支状况分析,土壤最容易产生盐碱化的是()

A.甲B.乙C.丙D.T

20.从四地土壤水分收支状况分析植物的生态特点,叶厚带刺、有蜡质的是()

A.甲、乙B.丙、丁

C.乙、丙D.甲、丁

答案:19.B20.C

解析:第19题,读图可知,乙地蒸发量始终大于降水量,气候干燥,且终年气温高,可

能为热带沙漠地区,所以土壤最容易产生盐碱化。第20题,植物的生态特点是叶

厚带刺、有蜡质,说明该植物适应高温与干旱环境,读图可知,乙为热带沙漠气候,

丙地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少,为地中海气候,所以乙地与丙地的植物具备该特征。

下表为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三地检测的表层土壤数据。

读表,完成21~22题。

地有机质二氧化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

pH

区含量硅含量含量含量含量含量

甲6.112.4%62.39%16.02%4.84%2.44%1.18%

乙6.98.8%68.58%2.06%13.13%9.87%1.67%

丙8.81.29%65.05%3.63%11.06%14.96%1.96%

21.由数据可以推断,从东到西排列的顺序最有可能是()

A.甲―•乙一•丙

B.乙一》甲一•丙

C.丙一>•乙一>甲

D.甲一■丙一>乙

22.土壤表层氧化钙含量不断变化,说明从甲一乙一丙()

A.降水不断增多,物质淀积层中的氧化钙含量增多

B.降水不断减少,土壤淋溶作用增强,氧化钙含量增多

C.降水不断增多,土壤淋溶作用增强,氧化钙含量增多

D.降水不断减少,土壤淋溶作用减弱,氧化钙含量增多

答案:2LA22.D

解析:第21题,由东向西,降水量、生物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也越来越低。第22题,降水量越少,淋溶作用越弱,氧化钙含量就越多。

下图反映了世界陆地自然带随纬度和海拔变化的分布。读图,完成23~25题。

23.影响图中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

C.土壤D.地势

24.图中数码代表自然带的NPP(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最大的是

()

A.①B.®

C.③D.④

25.图中④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位于()

A.亚洲B.非洲

C.南美洲D.欧洲

答案:23.B24.D25.C

解析:第23题,该图横坐标代表纬度,纵坐标代表海拔,反映了自然带随纬度和海拔

空间变化的特点,对应了自然带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垂直分异规律的相似性。影

响自然带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垂直分异规律的共同主导因素是热量。第24题,

光、热、水、土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然带中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

物质干重(NPP)与植物的生长期和光合作用强度密切相关,在所有自然带中,热带

雨林带因终年高温多雨,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其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

质干重(NPP)应最大。根据图中纬度位置特点,④自然带分布于赤道两侧的低海拔

地区,应是热带雨林带。第25题,④是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

其中,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2分)实验中学的小王是个汽车拉力赛“粉丝”,对各种汽车拉力赛如数家珍。

在学习自然环境中植被的分异时,老师让小王以汽车拉力赛线路为背景来谈谈地

域分异。下面是小王准备的两则汽车拉力赛的线路材料。

材料一第29届达喀尔拉力赛从葡萄牙的里斯本出发,经由葡萄牙的SS赛段,

横跨直布罗陀海峡,由摩洛哥进入非洲。途经毛利坦尼亚、马里、西非各国,到达

终点---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

材料二“穿越东方马拉松越野赛”将以摩托车、越野汽车和卡车为参赛车辆,从

俄罗斯圣彼得堡发车,穿越哈萨克斯坦,进入我国新疆,途经甘肃、内蒙古、河北,

最终抵达终点——靠近北京的长城脚下。

⑴第29届达喀尔拉力赛的线路,车手们经过的最典型植被景观是什么?试分析成

因。

(2)“穿越东方马拉松越野赛”车手进入中国段线路后会依次看到哪些景观?影响

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3)下面所示景观在两条线路都可以遇到的是()

答案:(1)热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形成热带荒漠景观。

⑵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水分。

⑶C

解析:第⑴题悌29届达喀尔拉力赛主要经过的气候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高温少

雨,形成了热带荒漠景观。第(2)题,进入中国后自西向东会依次看到温带荒漠、温

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水分差异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第⑶题,图A为

热带雨林,图B为冰山,图C为荒漠景观,图D为海洋景观。两条路线都可能遇到

荒漠景观。

27.(12分)读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部分数码所表示的作用。

①,②o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使自然界中的—

进行了转移,同时也改造了圈、圈和圈。

(3)植物在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根本的原因

是O

答案:(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物质与能量大气水岩石

(3)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周围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

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体中。

解析:第⑴题,读图可知,①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②代表植物的呼吸作用。第

(2)题,读图可知,植物在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迁移,使大气圈、水

圈、岩石圈有效地联系,形成统一整体。第(3)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

物,储存能量,因此在环境的形成中意义重大。

28.(12分)读我国沿某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海拔/米

98°E104°110°116°122°128°130°E

25°N46°N

(1)图中F为山区,A处的植被类型为o

(2)E山脉南北两侧农田类型的差异是o

(3)C平原区是我国(土壤)的主要分布区,该地区保持土

壤肥力的主要措施有等。

答案:(1)横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山脉以南为水田,山脉以北为旱地

(3)黑土和黑钙土增加土壤有机肥,休耕、秸秆还田

解析:第⑴题,结合题干及图中经纬度,可判断F为我国的横断山区,A为四川盆地,

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第(2)题,读图可知,E山脉为秦岭山脉,秦岭以北农田为

旱地,以南为水田。第(3)题,C平原为东北平原,是我国黑土、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可通过休耕、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方式保持土壤肥力。

29.(14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注:数字代表有机质含量。

(1)此图说明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和之间的关系。

(2)在大陆中部的大平原上,由西向东,随着的增加,草类生长旺盛,土

壤有机质含量也不断o

(3)在降水更多的东部地区,植被演变为,由于这种植被能提供的枝叶少

于草类,土壤中的有机质明显O

(4)由于东部地区由北向南温度的增加,尽管生长季节变长,生物生产量增加,但土

壤中有机质仍有所下降,试分析原因。

⑸试总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多少的基本规律。

答案:⑴气温降水

⑵降水量增多

(3)森林减少

(4)温度提高后有机质分解加快,使有机质淋失增多。

⑸从美国大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草原地区,土壤中有机质

多少与草本植物丰歉有关,降水多的地方,草木生长茂盛,土壤中有机质增多;森林

能提供的枝叶数量少于草本植物,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会降低;美国南部森林,由

于气温高,降水多,有机质的分解、淋失也增多,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又会降低。

解析:第⑴题,读图可知随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美国大陆土壤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

异,由此可知气温和降水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第(2)题,读图可知,在美国中部平原,

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草类逐渐茂盛,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第(3)题,在美国东部沿海,

植被以森林为主,读图可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第⑷题,在美国东部的南北方向

上,温度差异明显,温度提高后有机质分解加快,使有机质淋失增多,所以有机质含

量降低。第⑸题,读图可知,美国大陆土壤中有机质的变化区域差异明显,有机质多

少与草本植物有关,降水多的地方,草木生长茂盛,土壤中有机质增多;森林能提供

的枝叶数量少于草本植物,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会降低;美国南部森林,由于气温

高,降水多,有机质的分解、淋失也增多,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又会降低。

第五章测评(B)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可从植被的分布上看出来。据此完成1~2题。

1.植被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候

C.土壤D.动物

2.湖南省对应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答案:LB2.A

解析:第1题,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相同,水热组

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在此条件下,形成相对应的植被。第2题,湖南省地

处亚热带季风区,对应自然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

然景观。据此完成3~4题。

3.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

A.塞外江南一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一层层梯田层层绿

B.碧海蓝天一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滚滚

C.林海雪原一滚滚麦浪一椰风海韵

D.三江并流一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一东方不夜城

4.该游客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变化,主要是()

A.人工改造自然的结果

B.水分差异造成的结果

C.自然灾害影响的结果

D.热量差异造成的结果

答案:3.B4,B

解析:第3题,从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因大连是海滨城市,看到的是碧海蓝天,

途经内蒙古高原,可见到茫茫草原;来到新疆,因干旱而沙漠广布。第4题,这是水

分差异造成的从沿海到内陆的植被差异。

读植物体的增长量与气温关系示意图,完成5~6题。

5.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温越高,植物体生长速度越快,当气温为10℃时,其植物生

长速度仅为30℃时的()

A.20%B.60%

C.90%D.110%

6.一山体高5000米,某日海平面气温为40℃,此时山体上植物生长最快的地方是

()

A.山麓地区(海平面)

B.海拔200米的山坡上

C.海拔2000米的山腰上

D.海拔5000米的山顶上

答案:5.B6,C

解析:第5题,植物体的增长量=光合作用得到的增长量-呼吸作用消耗量。第6题,

由图判断该植物体在30c时生长最快,据已知条件计算海拔1667米的山腰上气

温约为30C,与C项的海拔接近。

大熊猫“团团”和“圆圆”住在台北市立动物园的新光特展馆。2018年是“团团”和

“圆圆”抵台20周年,下图是它们在台北的日常用餐图。据此完成7~8题。

7.“团团”“圆圆”在台北的家所属森林类型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8.台湾山脉从山麓到山顶拥有从热带到亚寒带的森林种类,被誉为“森林宝库”,影

响其自然带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水分、热量的组合

D.太阳辐射

答案:7.B8.C

解析:第7题,台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

8题,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是水分、热量随海拔变化的结果。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

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

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9~10题。

海拔/米

6000-

5000-

4000

3000襄

磷累积量

2000-

]oooL…।磷累积量/(千克・公顷7)

1500300045006000

9.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10.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答案:9.A10.C

解析:第9题,气温升高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针阔叶混交

林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处于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加剧,森林

植被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故这两个森林带不可能是土壤中磷高累积区;

高山冰雪带海拔高,土层浅薄,且气温低,冻土使水分难以下渗,故土壤中磷累积少;

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冰雪带以下,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该带土壤中水分含量丰富,

且气温较低,蒸发弱,故为磷高累积区。第10题,该山坡2000~3000米处低于高山

草甸带的海拔,故气温较高;2000~3000米处分布着森林带,生物生产量高于高山草

甸带;根据“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

量”,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远少于磷高累积区,由此推测该地土壤含水量低,地

表径流量大。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

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

高发区。据此完成11~12题。

1L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B.降水量

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

1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答案:1LC12.D

解析:第U题,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积雪厚

度。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故C项正确。第12题,冻害是由气温过低

造成的。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与其他坡向相比,西北坡冬季风力最大,

冻害多发,故D项正确。

读我国某山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13-14题。

南^-----►北

12°力空器。。米

%产收(。米

4OO?KZ________T____1X400米

,红壤、黄壤、水稻土

13.在山地中,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候、生物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导致土壤的类型、

分布产生垂直变化。图中甲地的土壤类型是()

A.山地水稻土

B.山地红壤

C.山地黄壤

D.山地棕壤

14.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

A.西北地区B.江南丘陵

C.东北地区D.青藏高原

答案:13.C14.B

解析:第13题,我国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大致是红壤、黄壤、棕壤,图

中甲以下的土壤类似于我国土壤自南向北的变化,甲以上为山地黄棕壤、山地棕

壤,则甲必然是山地黄壤。第14题,图中山麓位置为红壤,则判断位于我国江南丘

陵。

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完成15~17题。

15.据图可知()

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

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

C.该土壤此时保温性可能不够好

D.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

16.该土壤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7.如果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

()

A.增施熟石灰

B.不合理灌溉

C.施用农药

D.毁林开荒

答案:15.C16.D17.B

解析:第15题,因图示土壤的空气比重小,水分比重大,会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的保

温性可能不够好。第16题,因土壤水分比重大,该土壤应分布于降水丰富、气候

湿润的地区。第17题,我国华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在干旱季节(春季),由于人类不

合理灌溉,在地势低洼地区会造成地下水位上升,易形成土壤盐碱化。

读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图,完成18~19题。

18.由图示可以看出,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

①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②地壳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

所③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进而导致地球面貌的根本变化④导致

地表元素的迁移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

B.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C.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深层

D.土壤水分和空气贮藏在土壤中,流动性小

答案:18.C19.D

解析:第18题,在自然界中,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

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特别是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并且

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进而导致了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第19

题,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矿物质经风化分解,

能够把原来固结在矿物中的一些营养元素如氮、磷、钾、镂等释放出来供植物

吸收,因此,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表层,虽然

它在土壤中的含量并不高,但却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土壤水分(水溶

液)和空气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读中国地表风化壳断面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由①至④反映了中国风化壳的变化是()

A.由东向西

B.由南向北

C由东南向西北

D.由西南向东北

21.比较四个地区的土壤,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地区的有机残体较多,但风化壳较薄

B.④地区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

C.④地区的化学风化较强,②地区的物理风化较强

D.③④地区的风化壳最厚

答案:20.C21.B

解析:依据年均温和降水量数值,以及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可推知图中反映

的是我国由东南向西北的风化壳变化情况。④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

大,在绿洲附近或灌溉农业区容易出现土壤盐碱化问题;干旱区因风力大而物理

风化作用较强,降水较多、气温高的地区化学风化作用较强。

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甲大漠胡杨乙兴安林海丙海南椰树丁黄山迎客松

22.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一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T——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23.下列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答案:22.A23.C

解析:第22题,甲景观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该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冬冷夏

热,光热充足;乙景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土壤肥沃,黑土广布是东北平原的典型特

征;丙图的海南椰林分布于海南岛的热带季风气候区;丁景观位于我国安徽省,而

风力侵蚀、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的特征。第23题,甲景观根系发达,主要与当地

气候干旱有关;乙景观为针叶林,与气温低有关;丙景观为椰林,与终年高温有关;

丁景观为黄山松,其生长旺盛与夏季高温多雨有关。

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

24~25题。

24.甲植被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

25.形成图中植被变化的基础是()

A.地形B.水分

C.土壤D.热量

答案:24.C25.D

解析:第24题,图中显示气温由苔原、针叶林、混交林、落叶林、甲、荒漠逐渐

升高,则甲位于亚热带;同时甲处降水量在400~600毫米,根据自然带实际分布不

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只能是常绿硬叶林。第25题,由图中气温和自然植被变化可

知,从荒漠到苔原热量逐渐减少,故热量是影响植被变化的基础。

二'综合题(共50分)

26.(8分)植被是各种植物的整体,其生物特征对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适应性和指示

性。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叶大

酸一中一碱不发达一鳌子

友达

(1)A、B、C、D代表四种植物形态,其中反映骆驼刺特点的是—,反映莲特点的

是—,反映热带雨林植物特点的是—o

⑵图中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植物形态有—、—;判断理由是中亚地区气

候,土壤多呈性,植物叶子—而根系发达。

答案:(1)DAC

⑵BD干旱中性到碱小

解析:第⑴题,水生植物莲,生长在水塘、湖沼等水湿环境中,它具有柔嫩、硕大的

叶子,但根系并不发达;旱生植物骆驼刺,生长在沙漠地区,它的叶子已变成细刺,以

减少水分蒸腾,但根系很发达,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取水分,如图中D所示特点。

热带雨林植被区,因终年高温多雨,植物高大茂密,叶片宽阔硕大,由于雨水多,土康

淋溶作用强,土壤呈酸性,为砖红壤,图中C点反映了热带雨林植物的特点。第⑵

题,中亚地区因地处内陆,距海遥远,湿润的水汽很难到达大陆中部,因而气候干旱,

蒸发旺盛,造成土壤盐碱化,植物为了适应干旱盐碱环境,形成发达的根系,叶片细

小且表面覆盖蜡质,具有耐盐碱特征。

27.(15分)一般来说,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陆尺度等属于大尺度范围,而局

部地区则属于小尺度范围。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

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

①,②,③,④,⑤o

(2)如果②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流::

物:;

地下水:

土壤:

(3)这些要素之间具有的关系。

(4)你认为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答案:⑴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

(2)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栖息地遭到破坏,物种减少

水位降低肥力下降

⑶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4)恢复①处的植被。

解析: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栗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

整体的改变。植被遭破坏会引起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气候失调以

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2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5°110°

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一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

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农业部于2003年11月6日发文要求:在我国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

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对耕

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

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

材料三下表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有实行

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M、N两地不同耕作方法对环境的影响

土壤土壤土壤大气大气

地区

水分空气有机质悬浮质水分

M23.5%16.7%3.2%3.4%34.5%

N6.3%25.5%0.7%14.6%18.6%

⑴填出图中两个地区的名称。

M;No这两个地区被誉为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o

(3)材料三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和,使大

气中减少,增加o

(4)图中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

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

答案:(1)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塞上江南

(2)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秸秆还田

⑶水分有机质悬浮质水分

(4)土地沙化(荒漠化);因大量引黄河水灌溉,使黄河流量减少;土壤盐碱化。

提高了土壤的墙情;增加了土壤肥力;防止表层土壤被风吹走;增加大气降水几

率。

解析:第⑴题,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利用黄河定位,判断M为河套平原,N为宁

夏平原。两地区为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故被称为塞上江南。第(2)题,根据材料二,

直接总结保护性耕地,即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

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即秸秆还田。第(3)题,直接比较表中资料,反映土壤

水分和有机质增加,空气中的悬浮物减少,空气水分增加。第(4)题,该地区位于我国

干旱半干旱地区,故植被破坏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

碱化。“保护性耕作法”的作用主要从上题分析,可增加土壤水分和肥力,减少土壤

侵蚀,大气水分增加,反映改善了局部小气候。

29.(13分)读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填字母),即使增

加降水量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填字母)。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层、腐殖质层、

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对应的地带性植

被、土壤类型分别是、O

(5)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是O

(6)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原因

是,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l)a

(2)E、GA

⑶有机层淋溶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

(5)荒漠缺水

(6)降水量小于蒸发量高温、多雨、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植物茂盛

解析:第⑴题,图中F处风化壳最深,且表层为烤红壤风化壳,判断该处为高温多雨

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应大于蒸发量,D为干旱地区,结合图中纵坐标可判断a

为蒸发量,b为气温曲线,c为降水量。第Q)题,A处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区,即使降水

量增多,也很难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D为干旱的荒漠环境。只有E、G处,降水

较多,气温较高,风化壳较深,有一定植被,能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第⑶题,考查教

材基础知识。第(4)题,由图中B地气温和降水数据,即可判断出该地为亚寒带针叶

林气候,对应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在其环境下发育的土壤为灰化土。第(5)题,由D

处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数据和对应极薄的风化壳,判断该处为温带荒漠,制约

性因素是缺水。第⑹题,由图可知,C、D两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地区,所以

不能发育成森林植被,而F处为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化学风化作用强,所

以风化壳最厚。

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双基巩固学考突破

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有适应环境的特征。据

此完成1~3题。

1.我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主要的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B.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

2.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林区的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

C.常绿阔叶林D.热带荒漠

3.下列景观图最能代表大兴安岭植被类型的是()

CD

答案:LB2.A3.C

解析:第1题,我国的大兴安岭位于亚欧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典型植被为针叶林景

观,其典型植被为松、杉类针叶林。第2题,云南西双版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植被为热带雨林。第3题,根据植物的特征可判断A、B、C、D代表的植被景观

依次是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草原与草甸。

草原和荒漠也是地球表面常见的植被类型,主栗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地区。读图,完

成4~6题。

4.该景观图反映的是哪种典型植被?()

A.亚寒带针叶林

B.热带草原

C.温带草原

D.热带荒漠

5.该景观分布区典型的气候特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

B.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漫长,气候干燥

C.夏季短促温和,冬季寒冷漫长

D.终年高温,干旱少雨

6.影响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气温B.水分

C.土壤D.光照

答案:4.B5.A6.B

解析:第4题,根据植被特征及动物分布可知该植被为热带草原植被。第5题,热带

草原植被分布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多,草原葱绿,干季降水少,草类枯

黄。第6题,当水分不能满足森林生长需求时会出现草原植被,而水分更少地区则

出现荒漠植被。

读某地落叶阔叶林的树叶图,完成7~8题。

7.该树叶的特点是()

A.无毛,叶稍硬

B.较厚,呈革质

C.肉质,有绒毛

D.宽而薄,呈纸质

8.图中树叶可能是下列哪种树种的叶子?()

A.杨树B.椰子树

C.水杉D.樟树

答案:7.D8,A

解析:第7题,由于树叶属于落叶阔叶林,故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革质,无毛、稍硬

是常绿林的特点;肉质多绒毛是荒漠植被的特点。第8题,杨树是典型的温带落叶

阔叶林树种,椰子树、樟树属于常绿林树种,水杉属于针叶林。

9.读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贺②寿③

昆仑山秦岭一淮河

青藏高原

高山草甸草哟A亚热带常绿④阔叶林

(1)写出图中数码对应的植被名称:①;

②:③o

(2)①②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为,气候特点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④是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两者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

是()

A.纬度B.洋流

C.地形D.季风

答案:(1)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2)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⑶D

解析:第⑴题,从图中可知①②③位于我国秦岭一淮河以北,对应的植被类型由西

向东依次是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第⑵题,①②自然带所对应

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寒夏暖,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降

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第⑶题,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

空间分布特征,它使得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逐渐变窄,故

选D项。

选考奠基素养提升

十月,正值金秋,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结合下图,完成1~3题。

80°100°120°

L此季节,以“碧云天,黄叶地”为主要景观的是()

A.甲B.乙

C.丙D.T

2.能够观赏到下图四类景观的寻秋路线是()

A.①B.(2)

C.③D.④

3.影响丙、丁两地植被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光照

C.地形D.土壤

答案:1.D2.C3.A

解析:第1题,秋高气爽,植被枯萎为落叶阔叶林的主要特点,在华北地区可以看到。

第2题,图中的景观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

原,在③线路可以看到。第3题,丙为常绿阔叶林,丁为落叶阔叶林,二者的区别在

于丙终年常绿,而丁秋冬落叶,热量是造成差异的主导因素。

小老树是指树龄虽小,但长势已经显著衰弱的树。具体表现为树体小,短枝多,枝细

弱,叶片小,落叶早,果实小等。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小老树主要分布于()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河西走廊

5.造成小老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贫瘠

B.气候不适

C.地形崎岖

D.河流过少

答案:4.C5,B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图示小老树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该

区域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上。第5题,森林一般出现在水热组合较好的地区,图示地

区气候相对干旱,不适宜森林生长,所以形成了小老树。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课题研究:植被与气候

植物的形态特征受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其形态特征往往打有深刻的环境烙印。

研究区域:我国西南地区

我国某大学地理科研团队在云南、西藏、贵州和四川等地的高山进行野外考察

时,发现林线和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泥石滩,其由大大小小的石

块构成,年均温在-4℃以下,最热月均温也在0C以下。受其影响,泥石滩上的植

被多具有速生、叶片厚等独特的生理特征。从外观上看,为了传播花粉,许多泥石

滩植物多呈现斑块状、簇状匍匐在地面零星分布,形成了珍稀独特的高山花卉和

药用植物天堂。

研究成果:

⑴根据泥石滩植被的特征推断其生长的气候环境。

⑵分析高山花卉和药用植物天堂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1)气温低,生长期短;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多大风。

(2)独特的高寒气候;生长环境恶劣,植食动物少,其他竞争植物少。

解析:第⑴题,泥石滩植物形成多具有速生的生理特征,反映生长环境是气温低,多

霜冻,生长期短;叶片厚的特征说明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呈现斑块状、簇状匍

匐在地面零星分布说明该地多大风。第⑵题,泥石滩独特的高寒气候,生长环境十

分恶劣,植食性动物少,其他竞争植物少,所以形成了高山花卉和药用植物天堂。

第二节土壤的形成

双基巩固学考突破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

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读图,完成1~2题。

1.图片显示土壤最基本的功能是()

A.植物生长

B.蓄水保水

C.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D.重要的自然资源

2.野外观察土壤最明显的外部特征是()

A.土壤质地B.土壤剖面

C.土壤组成D.土壤颜色

答案:LA2.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土壤为植被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第2题,土壤颜色

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1平方米)中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有机碳储量,是反

映土壤特性的重要指标,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

情况,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读表,完

成3~4题。

土壤有机碳储量土壤有机碳储量

面积(1982—1988年)(2011—2012年)

草地

/1。4平土壤有机土壤有

类型碳储量碳储量

方千米碳密度/机碳密度/

/Pg很g

kg-in-2kg-m-2

草甸

17.255.801.006.651.15

草原

典型

28.963.310.963.410.99

草原

荒漠

12.560.700.090.270.03

草原

总计58.773.482.053.692.17

3.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内蒙古B.新疆

C.贵州D.西藏

4.草甸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是因为()

A.年均温相对较高

B.降水量最少

C.植被覆盖率低

D.有机质分解慢

答案:3.A4,D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

荒漠草原。结合中国区域地理判断,该地应位于内蒙古地区。第4题,读材料结合

上题分析,草甸草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

有机质的速度慢,所以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碳密度高。

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落状态时的土壤湿度,

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

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高低

B.土质颗粒

C.基岩性质

D.降水多少

6.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

A.富士苹果

B.山丁子

C.久保桃

D.山桃

答案:5.C6,D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