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茅山规划文本_第1页
大茅山规划文本_第2页
大茅山规划文本_第3页
大茅山规划文本_第4页
大茅山规划文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大茅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为风景名胜资源“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运用”提供依据。第二条编制与实行大茅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在保证大茅山风景名胜区具有高度自然与文化价值的风景资源完整保护、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足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第三条规划文献涉及: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规划文本、规划图纸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具有法定效力的文献,指导大茅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保护与建设工作。第四条规划依据的重要法律法规与相关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林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生物多样性公约》《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2023年9月19日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江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江西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2023年7月28日,江西省第100号政府令)《江西省文物保护条例》(2023年9月22日,省人大通过颁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98—1999)《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告知》国办发[1995]23号《关于加强和改善城乡规划工作的告知》国办发[2023]25号《江西省大茅山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评价报告》(2023年)第五条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应严格遵循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运用的原则。依据风景区的科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突出景观资源特点,科学运用风景资源。坚持可连续发展,注重系统性协调,促进风景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明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规划突出大茅山的生态环境,拟定“回归自然、生态休闲”的发展主题。第六条规划的基本原则1、生态保护原则2、和谐开发原则3、突出特色原则4、弹性发展原则5、协调发展原则第七条规划期限为2023-2023年。整个规划期为2023,分近、远期。近期7年:即2023—2023年远期2023:即2023—2023年2023年此后以规划目的作为远景展望。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和性质第八条规划范围为154.09平方公里。具体界线为:东起田平,经西山岗、黄竹山,至四角坪;南起四角坪,通过风岗、甘家、吴家岭,至八股山;西起八股山,经竹马岭、瑞港,沙河尖、大王高,至刘家岭;北起刘家岭,经鸡山、茅桥、黄泥山、老目坞、陈家源、洋山,四方块,至田平。第九条核心景区范围根据风景区的风景资源分布特性,将三个生态保护区、大茅山景区、双溪湖景区以及梧风洞景区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划定为核心景区。核心景区总面积为81.20平方公里。第十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以黛山碧水、奇岩怪石为重要特色,以休闲度假、观光揽胜为重要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第十一条风景资源调查根据实地景源调查结果,对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风景资源调查内容分类表,风景名胜区内风景资源包含两大类,8个中类,23个小类。具初步记录整个风景区有景点53个,其中:大茅山景区18个、梧(乌)风洞景区11个、双溪湖景区8个、风景区内独立景点16个,景物景观92处。第十二条风景资源特性大茅山的自然景观以峰岩、溪瀑、湖泊、林海景观为胜,人文景观以宗教文化和史迹遗址为胜。尤以流泉飞瀑、峰峦叠翠、岩奇石怪独具特色,是一解决想的观光、休闲、度假胜地。风景特色可概括为“黛山幽谷、秀湖碧水、奇岩线天、史迹胜地”。第十三条风景资源评价通过对53个景点的逐个评价,最终得出如下结果:一级景点5个,占9.4%,5个都为自然景点。即神龟望月、一线天、僧尼峰、玉兔峰、万丈壁。二级景点23个,占43.4%,其中自然景点19个,人文景点4个。三级景点16个,占30.2%,其中自然景点10个,人文景点6个。四级景点9个,占17.0%,其中自然景点5个,人文景点4个。第四章规划目的与发展规模第十四条规划总体目的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在风景区管理机构的统一管理下,严格保护和合理运用风景资源,使大茅山风景名胜区成为景观优美、生态健全、环境优良、服务优质,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省级风景名胜区。第十五条近期发展目的充足开发梧风洞景区,加强主游线的建设及设施配套,对梧风洞接待设施进行拓展,接待中心初具雏形,重点发展会务、度假、生态旅游市场。初步形成一个省内闻名的生态旅游度假胜地。第十六条资源保护目的1、充足保护大茅山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资源的多样性、真实性与完整性,风景区范围内严禁任何形式的破坏性开发。建立严格明确的分级保护区域。2、系统全面的保存和保护大茅山的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和野生动物资源,重点保护其本地特有物种,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努力恢复原生状态的混交林,保证大茅山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进程的延续性,并对生态林和公益林进行封闭哺育,对林相单一的人工林进行适度间伐和林相改造。3、保存和保护大茅山的自然水系,保持水土涵养区植被。4、严禁与资源保护冲突的生产、生活,风景区内不得保存和布置任何工业和采矿项目,并尽也许减少旅游活动对风景区游赏环境和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第十七条旅游发展目的近期目的:到近期末(2023年)接待旅游者人数达成16万人,旅游收入6250万元人民币。远期目的:到远期末(2023年)接待旅游人数达成42万人,旅游收入2.96亿元人民币。第十八条居民社会调控目的根据自然保护和游览设施发展的规定,通过向接待区、中心村、城乡集中,以及转化服务人口等途径逐步减少区内的常住居民数量。近期目的:到近期末(2023年)常住居民人口控制在980人;远期目的:到远期末(2023年)常住居民人口控制在830人。第十九条游人容量:风景区瞬时环境容量为9000人,日环境容量为10000人,年环境容量为216万人。第二十条居民容量:风景区内居民控制在3200人。第二十一条旅游规模预测:2023年游人接待规模为16万人次;2023年游人接待规模为42万人次。第二十二条风景区人口规模控制:2023年2380人,2023年5020人。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第二十三条规划采用功能分区方式,即生态保护区、风景游览区、旅游接待区、建设控制区。第二十四条风景游览系统:按风景区—景区—景点—景物景观四个层次进行组织,风景区由三大景区,53处景点和77处景物景观共同构成。第二十五条旅游设施系统:区内直接为旅游服务的设施。风景区按旅游镇—旅游村—旅游点—服务部四个层次进行配置。第二十六条居民社会系统:风景区的管理中心设在太子湾,三大景区分设管理点,全面负责风景区的各项管理工作。居民社会组织系统,按规模、性质、职能可分为行政村—居民点二个层次。大茅山风景名胜区以德兴市为依托。第二十七条分区范围及功能布局1、生态保护区范围和面积:重要分布于东、西、南三个方向,分别为八槐板生态保护区,25.06平方公里;四角坪生态保护区,13.56平方公里;田平生态保护区,9.92平方公里,合计48.54平方公里。重要功能:本区内具有生态系统在区域演进过程中受人为干扰不大,景源环境较好的区域。重要为严格保护大茅山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并适当提供科研教育之用。原则上不得作经济用途,仅供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考察使用。发展措施:本区为自然抚育用地,实行全面的保护,严禁任何形式的开发活动,不能改变区内的自然环境特性,不能建立任何类型的人工构筑物,一般不赞成游人的进一步,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进入实行审核。2、风景游览区范围和面积:名称范围面积(平方公里)梧风洞景区以笔架山、梧风溪为核心8.20大茅山景区以大茅山为核心14.08双溪湖景区以双溪河的四级水库为核心13.30小计——=SUM(ABOVE)35.58重要功能:风景游览区是指具有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等学术价值的自然环境区域;具有价值的历代古迹及重要的文化环境地。本区在保存、保全人文史迹及其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在尽也许减少对环境损害的前提下,重要提供与自然有关的非破坏性的、低密度的风景游憩活动和向游人充足展示大茅山风景区自然风光、人文史迹。可设立自然景观欣赏、宗教文化游览、科研科普、管理服务和其他等功能。发展措施:本区开发活动较弱,维持自然状态,不加人工修饰;在自然保全的基础上,对文物古迹重要以维护,并开展追求美感教育及学术研究等活动,在与史迹环境相协调统一为主的条件下,允许设立相应的解说和教育设施,按规划设立小型的必需的风景设施,如:休息观景平台、茶亭、小卖、公厕等。3、旅游接待区范围和面积:名称范围面积(平方公里)梧风洞接待中心以梧风洞为中心的周边地区0.32花桥接待站以花桥镇为依托(风景区外)南溪山庄南溪祝家村附近(风景区外)双溪山庄双溪湖的甘家处0.06黄歇田农庄以黄歇田村庄为依托0.15小计——=SUM(ABOVE)0.53重要功能:旅游服务区是指风景区内重要城乡或高强度开发的区域。旅游接待区是旅游服务功能设施最集中的区域,重要为游客提供旅游接待服务、商业商务服务和相关的后勤保障服务。可设立管理、服务、游览休闲等其他功能。发展措施:旅游接待区是风景区相对高强度开发的区域。设旅游接待、商业服务、公共设施、游乐等若干规划区。5、建设控制区范围和面积:大茅山风景名胜区除上述区域以外的其他地区,分布在风景区的最外层,景观不具有典型性,面积约69.44平方公里。重要功能:本区重要为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基地。以维持原有土地运用形态和部分资源的传统运用方式为主,为后人对资源的开发运用留有余地。发展措施:本区为多用途使用,其土地运用应能有效地保证风景旅游活动的展开和推动风景区域的建设发展。可选择设立公共设施、商业服务、娱乐游览、后勤保障和备用地等用地。不能进行对风景资源导致不利影响的开发和建设。第二十八条规划结构形态三大景区:梧风洞景区、大茅山景区、双溪湖景区一个依托城市:德兴市银城乡三大门户:双溪湖,花桥,古井头形成南、北、东三个方向的门户第六章保护哺育规划第二十九条保护规划采用分区采分级保护。1、特级保护区规划将四坪、四角坪、八槐板三块生态保护区划为特级保护区,面积48.54平方公里。特级保护区内,可以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设施,严禁游人进入,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因教学科研目的需要而进入该区的应事先向保护管理构筑提交申请,征得批准后方可进入。2、一级保护区根据风景区的景源价值和保护对象的状况,将大茅山景区的僧尼峰和玉兔峰,梧风洞景区的一线天和神龟望月等景点周边以及瑞港水库的水源保护区划为一级保护区,保护区面积7.12平方公里。一级保护区内可以安顿必需的步行游赏道路和相关设施,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机动交通工具不得进入此区。3、二级保护区规划将景区范围内,除一级保护区之外的空间划为二级保护区,满足水源涵养、公益林保护规定,二级保护区总面积28.46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内可以安排少量旅宿设施,但必须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应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4、三级保护区在风景区范围内,对上述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地区、水面及其它各项用地应划为三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总面积69.97平方公里。在三级保护区内,应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应与风景环境相协调。第三十条核心景区划定与保护措施风景区的核心景区是指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最集中的、最具欣赏价值、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涉及规划中拟定的生态保护区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和史迹保护区。根据大茅山风景区的风景资源分布特性,将三个生态保护区、大茅山景区、双溪湖景区以及梧风洞景区资源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划定为核心景区。风景区的核心景区总面积为8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保护是为了保证风景区最佳风景环境,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永续运用。保护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本区域除了风景环境的抚育和风景游赏设施外,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和其他建设应限定在核心景区之外。重要措施为:▲开展动植物生态环境的研究工作,建立稀有动植物种质资料库,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系统,严格贯彻火情防止、观测、警报和救护的组织与制度措施,防范山林火灾的发生。▲测定游人容量,严禁超容量接待游人,尽也许减少旅游污染。▲加强各景点具体规划编制工作,为景点开发建设提供依据。▲区内人工构筑物应建立严格审批制度,注意自然环境的协调和整体艺术水平,防止发生破坏性建设。▲结识文物价值,普及保护意识,建立奖罚机制,严厉查处蓄意破坏历史文物行为。▲贯彻消防措施,杜绝火灾隐患。文物建筑要配备灭火设备,在非指定宗教活动场合严禁明火,如点灯、烧纸、烧香等,严格控制电器设备的使用。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第一节景区规划第三十一条景区规划根据风景区的景源组合和地区分布特性,规划将风景区分为三大景区。各景区的游览系统的规划,必须以景源特色为基础,以游人的欣赏情趣为导向,确立开发运用的主题,进行风景组织。1、大茅山景区:以大茅山为中心的重要景点范围,景区面积14.08平方公里;以人文史迹和拔萃秀峰为重要特色;以欣赏奇峰林海、登高揽胜和宗教游览为重要游赏内容。2、梧风洞景区:位于大茅山双溪水库(长乐水)流域的上游,景区面积8.20平方公里;以奇岩怪石、碧潭清溪和革命遗迹为重要特色,以避暑度假、会议休闲、野营巢居、寻幽探胜为重要游赏内容。3、双溪湖景区:围绕双溪湖两侧300米范围内,以湖边峡谷为界,景区面积13.30平方公里;以湖光山色为重要特色;以开展水上游览、水利工程参观为重要游赏内容。第三十二条景点规划按运用资源所采用的方法特点和空间主题的差异,本规划以自然型、人文型、游乐型、服务型、复合型五类景点构成景点体系。自然型景点—以自然景观和生态景观为重要游览内容的景点如大茅山、一线天等。人文型景点—以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为重要游览对象的景点,如白云庵、植物园等。游乐型景点—以游憩娱乐活动为主,需要建设一定规模的游乐设施的景点,如水上俱乐部、乌风寨等。服务型景点—以游览服务活动为主,需要设立一些服务设施的景点,如游船码头等。复合型景点—指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点,也指对游人有指向性,并具有观光、游憩和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型景点,如脚庵庙等。在具体的景点设计时,各景点可在主景位置或入口处、观景处、采用立碑、卧碑、标牌、石刻、浮雕等形式,设立景点标志或标明景点。大茅山风景区共规划有景点69处,其中自然型景点36处、人文型景点14处、游乐型景点11处、服务型景点6处、复合型景点2处。第三十三条风景游赏单元组织依据景源内容与规模,景观特性分区构景与游赏需求等因素,合理地进行风景单元的组织。1、百步岭游赏单元:景点涉及镇山柱、万丈壁、百步岭、千步岭等。2、兰花谷游赏单元:景点涉及僧尼峰、玉兔峰、兰花谷等。3、大茅山游赏单元:景点涉及大茅山等。4、白云庵游赏单元:景点涉及三天门、化身崖、小天井、白云庵等。5、天鹅湖游赏单元:景点涉及天鹅湖等。6、三百烈士游赏单元:景点涉及三百烈士纪念碑、点将台等。9、林海探幽游赏单元:景点有原始次生林、红军洞等。8、仙姑潭游赏单元:景点有仙姑潭等。9、一线天游赏单元:景点有一线天、神龟望月、乌风大王、仙姑石等。10、兰竹园游赏单元:景点有一品石、兰竹园等。11、瑞港水库游赏单元:景点涉及盘石山水库、瑞港水库、盘石山电站等。12、双溪湖游赏单元:景点涉及双溪湖等。13、茅岗瀑布游赏单元:景点涉及茅山岗水库、茅岗瀑布等。第二节游览组织第三十四条游览组织大茅山风景区一日游特色线路有以下三条:第一条为梧风洞游览线。从天鹅湖—邵伯平墓—八百米瀑布—三百烈士纪念碑—点将台—黄家瀑布—曾家—仙姑潭—一线天—神龟望月—红军洞,可游览梧风洞景区的重要景点。这条游线突出奇岩峰石和碧潭清溪。规划将邵伯平墓至曾家的路段定为电瓶车道,其他路段为游览步道,严禁机动车辆通行,这样将有助于保护景观环境和游览安全。第二条为大茅山游览线。从观音堂—脚庵庙—万丈壁—镇山柱—百步岭—千步岭—昆仲树—大茅山—三天门—白云庵。这条游线突出登高远眺和宗教揽胜,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第三条为双溪湖游览线。从瑞港水库至茅岗瀑布。这条游线突出双溪湖景区高峡平湖、水利工程考察。从保护水源地和景观欣赏的角度,规划提出湖区周边的居民进行搬迁和压缩,然后推出最佳观景线和观景点,对原居民点的设施和生态环境进行保存、再运用和再生,引入一些休闲和游憩项目,用参与性游览项目提高游客的游览情趣。根据大茅山风景区的景点分布和游览里程,以二日游、三日游较佳,亦可选取精华景点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只安排少部分游客山边留宿,并通过价格进行调控,使大部分游客通过道路交通,在城中留宿。因此,游览路线按一、二、三日分别考虑:1、一日游:重要是梧风洞、大茅山或双溪湖游赏线路。2、二日游:一日是梧风洞游赏线路;二日是双溪湖游线或大茅山游线。3、三日游:一日是梧风洞游赏线路;二日是大茅山游赏线路;三日是双溪湖游赏线路。多日游线路:在三日游的基础上,结合游憩项目,形成灵活多变的多日游线路。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第三十四条根据景源的调查和分析,选择最佳观景点,组织了11个典型景象:1.天鹅碧波、2.老道拜月、3.奇岩线天、4.笔架云雾、5.丛林觅趣、6.茅岗瀑布、7.僧尼依偎、8.万丈崖壁、9.白云庵堂、10.茅山极顶、11.双溪烟雨。第三十五条动植物景观规划(一)植物景观规划重要是笔架山的天然次生林、梧风洞的原始甜槠林。规划规定1、维护原生种群和区系,与原有山林野趣,田园风光和自然风貌相协调,并形成适宜的小气候环境。2、切实保护现有的植被资源,积极开展对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的抚育、改造和防灾工作,“封”、“护”、“育”、“造”、“用”相结合,不断改善群落结构与植被质量。3、以点面绿化为主,结合道路沿线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绿化系统。各景区的绿化要体现不同的景观特色,道路绿化应用地方树种,结合地形,采用自然式栽植。4、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以速生树种为主,采用速生树和慢生树相结合、针叶树和阔叶树相结合、落叶树和常绿树相结合、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的绿化方式,改善植物群落,丰富植物的季相变化和林相层次。5、村舍周边及山谷坡地可发展经济林和果林,也许条件下也要积极发展用材林,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6、遵循演替规律,合理运用风景区的基调树种,配合有色叶树,增强植物色相变化,并与各景区的特色交相辉映,尽量发挥植物的造景优势。7、种植、抚育和管理同时并存,保持林相稳定,有利永续运用。(二)动物景观规划大茅山风景区良好生态环境孕育着大量的野生动物资源,种类达300余。规划规定1、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的观测登记工作。2、风景名胜区内实行封山育林,严禁狩猎。3、保护和发展地带性生物,特别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就地保护和引繁育工作。将这些动物有计划补充到次生物群落中,改善生态群落结构。4、本着“防重于治”的方针,以“筑巢引鸟”、“放养”等措施,增长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5、建立野生动物符号辨认系统和生态保护区知识的宣传体系。第三十六条古树名木保护1、古树名木周边应建立一定范围的保护区,并设栏围护,挂牌说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侵占。2、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做好除腐、消毒、堵洞的工作和松土施肥等技术管护。3、建立管护责任制,对每一棵古树名木都贯彻保护单位和个人。4、制定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第三十七条:建筑景观规划建筑风格:风景建筑重要选取赣东居民风格,其建筑的布局,物件的选择,尺度比例和建筑细部的解决,都尽量遵循赣东民居形制。质地选择:风景建筑宜采用本地材料,以木、石、竹为主,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建筑色彩:建筑墙面可选用白色粉墙或贴仿毛石片,使墙面色彩调和,并溶入到风景区环境之中。建筑屋顶颜色不宜用鲜艳的黄色硫璃瓦或浅青灰色瓦片,应选用暗绿色或青绿色瓦片,不带光泽。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第三十八条服务设施配置规划旅游服务设施是直接为游人提供服务的设施,具有交通、通信、食宿、购物、医疗、安全、环境卫生等职能。在旅游服务功能结构布局上,梧风洞接待中心是风景区的旅游服务中心。一、旅游接待中心规划本区具有重要旅游接待功能,位于原梧风洞林场,共0.32平方公里。该区作为风景区的接待中心,其建设将会对大茅山风景区此后的合理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接待站规划把花桥镇作为风景区的外围接待站,依托城乡的建设安排接待设施。三、接待点规划根据风景点、环境容量,游览路线组织的规定及旅游接待区服务辐射范围,规划有黄歇田农庄、双溪山庄、南溪山庄,共900床位,配齐饮食、娱乐、康体、商店、通信、公厕、森林防火等设施及相关管理设施。四、商业服务网点规划在旅游接待区、接待站、接待点辐射较弱,重要景点集中地段,游步道沿线,设立服务点。规划综合考虑位置和景观规定,设立简易商业服务设施10处,分别位于脚庵庙、大茅山、昆仲树、白云庵、地藏店、茅岗水库、徐公潭、曾家天然次生林。与旅游接待区,形成连锁服务覆盖全区、重点突出、体系完备的旅游服务系统。考虑到保育需求,将公厕(小型免冲)与垃圾回收与简易服务设施结合,综合发挥服务功能与需求。第三十九条考虑到大茅山风景名胜区紧靠德兴市,其服务接待设施可依托德兴市、花桥镇,风景区内实际床位数近期1300床,远期2400床。大茅山风景区规划床位分布一览表住宿点现状近期中远期高中低小计高中低小计高中低小计梧风洞接待中心2004502008503508503001500黄歇田农庄1005015050250100400双溪山庄5025030050250300南溪山庄50150200合计455095250850250130050015004002400第十章环境保护规划第四十条环境保护分区重要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进行环境保护规划。1、重点保护区:严格按规范规定控制大气、水体、噪声等环境质量,严禁设立与旅游无关的任何对环境导致污染的设施,对区内接待点、服务点排放污染物必须进行治理达成规范规定,重点保护风景区重要风景资源和水源。重点保护区为三大景区的重要景观区域以及三个生态保护区。2、污染控制区:建设量比较大的区域需要进行污染控制,规划将黄歇田农庄、梧风洞接待中心、双溪山庄等区域为污染控制区,环境质量按规范规定控制。3、一般保护区:各景区除重点保护区和污染控制区之外的区域,按规范规定对区内环境质量进行保护。规划在风景区外围设立生活垃圾无害化解决场。规划规定风景区内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和居民,改变燃料结构,由烧油、烧煤和石油液化气,改为用电,以提高空气质量。第四十一条野生动植物保育1、改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观测登记工作。2、完毕生态保护区的勘测、定界、标志围栏工作,封山育林,严禁采伐和狩猎。3、保护和发展地带性生物,特别保护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引繁育工作。将这些动植物有计划补充到次生物群落中,改善生态群落结构。4、本着“防重于治”的方针,以“筑巢引鸟”、“放养”、“栽植”等措施,增长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积极开展森林病虫害的生态防治,游路两侧营造耐火性强的非常绿阔叶树种的防护林带或空地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和蔓延,保护风景区动植物资源。5、建立野生动物符号辨认系统和生态保护区知识的宣传体系。第四十二条水体环境保护1、实行目的管理地面水环境质量按GB3838-2023中规定的III类标准执行。游泳池用水执行GB9667-88中的规定标准。近期控制污染源,远期通过综合治理及水体保护达成III类地面水标准。2、水源地环境保护措施瑞港水库为德兴市饮用水水源,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环境质量按GB3838-2023中规定的II类标准执行;风景区其它各接待站点,居民点的供水水源地为二级保护区,水体环境质量按GB3838-2023中规定的III类标准执行。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水体环境质量还应满足GB3838-2023中规定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补充项目的准限值和特定项目的准限值规定。在水源地保护区内严禁旅游及生产活动。水源地水域周边区域,设有地被满铺的保护林带,其内不可堆废渣、垃圾、粪便等有毒污染物。3、水土保护措施为保护风景区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发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结合实际,制定相应规定,具体涉及:(1)严禁在风景区范围内开荒、挖沙、取土、采石和破坏植被。(2)在林区采伐林木的,采伐方案中必须有采伐区水土保护措施。(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土保护工作列为重要职责,建立政府领导任期内的水土保护目的责任制。(4)风景区内所有建设项目均应编报水土保持方案,采用水土保持措施,防止产生新的人为水土流失。4、建设控制措施建设控制措施。在景区保护范围内,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因素新建排污口,新建的旅游服务设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后方可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营运。5、农药安全措施建立农药安全检查办公室,农田种植及林地使用的农药应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和标准。6、对风景区内的生活、生产废水应解决达标后方能外排。第四十三条声环境质量目的风景区室外允许的噪声级应低于GB3096—93中规定的0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即昼间低于50dB,夜间低于40dB。第四十四条大气环境质量目的大气环境质量按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执行,并满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环境质量标准》(GB3096—1996)修改单的告知规定。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规划第四十五条对外公路规划规划改造上乐公路,路面宽15米,上乐公路与景婺常高速公路密切风景区与上饶、德兴、乐平、景德镇及浙赣铁路、皖赣铁路、320国道、206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的交通联系。运用地方加密高速公路和九德一级公路加强风景区与浙江衢州、205国道和景婺常高速公路的交通联系。运用东河二级公路加强风景区与横峰、鹰潭、龙虎山、龟峰及浙赣铁路、横南铁路、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的交通联系。开辟风景区东面山坑经怀玉山至三清山联系公路,沟通大茅山与三清山风景区的交通联系,全长约40千米,路面宽7米改造由古井头经龙头山至白沙关公路,密切风景区与景婺常高速公路的交通联系,路面宽7米,为三级沥青公路。第四十六条景区道路规划风景区内部道路规划以改造、拓宽现有公路为主,提高公路质量和公路等级,增强公路通行能力,为旅游提供便捷、舒适的交通。风景区道路分重要公路、次要公路二级进行规划。重要公路规划改造上乐公路、新暖公路、铁曾公路,上乐公路路面宽15米,为一级公路;新暖公路路面宽9米,为二级公路;铁曾公路路面宽7米,为三级沥青公路。规划新开辟由曾家至山坑公路,路面宽7米,为三级沥青公路,由上乐公路(德兴至铁钉山段)、新暖公路、铁曾公路和曾家——山坑公路沿风景区外围形成环形重要公路,有效合理地组织风景区交通。次要公路次要公路是至风景区各景点和村庄的公路,次要公路有花桥——鸡山、蒋家——观音堂、祝榕公路、茅山岗水库——黄歇田、大洲——双溪湖——牛塘坞五条。次要公路路面宽4.5—7米,沥青路面。同时太子湾进入梧风洞后道路规划为电瓶车道,宽度为5米,沥青路面。第四十七条游步道规划规划完善风景区游步道系统,满足游客游览、步行需要。游步道根据景点分布和游览欣赏线路组织进行建设,在景点集中地区形成环形游步道,景点分散地区可借助景区公路形成游览线路,为游客提供最佳游览欣赏线路。风景区游步道总长约50千米,宽1.2-2.5米第四十八条停车场规划规划在风景区布置9个停车场,在曾家设电瓶车停车场,便于旅游车辆的停放和游客疏散,各停车场情况见下表。停车场规划一览表所在位置占地面积(平方米)停车量(辆)太子湾游人中心5000160-200双溪湖拓洋202360-80黄歇田3000100-120榔口100030-40茅山岗水库100030-40地藏殿202360-80脚庵庙202360-80知青园100030-40曾家1000电瓶车停车场注:停车量是指停放当天小汽车数量。第四十九条游览码头布置规划在双溪湖设立两个旅游码头,便于在双溪湖开展水上游览活动。第五十条索道建设规划在大茅山景区新建脚庵庙至大茅山、读书洞至小天井南北两条索道,长度分别为1400米、1700米;另在梧风洞景区红军洞至笔架山规划一条600米长的索道。通过这三条登山索道组织山上景区与山下的交通联系,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游览交通。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第一节给水排水规划第五十一条给水工程1、用水量预测近期总用水量为610吨/日。远期总用水量为1412.5吨/日。2、水厂规划根据风景区地形特点和旅游接待设施、居民点、水系分布,规划在楼门塔、童家设水厂。3、给水管网布置规划由各水厂、供水点沿风景区公路、游步道敷设给水管至各用水用户。各水厂、供水能力和给水管敷设根据供水需要及投资等实际情况,可分期建设或根据远期规模一步到位,必须保证风景区近、远期旅游接待和居民的用水需要。第五十二条排水工程1、污水量计算风景区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则风景区近期污水排放量为488吨/日,远期污水排放量为1130吨/日。2、污水解决站规划规划根据风景区地形和供水布局特点,在风景区设四座污水解决站。3、排水管布置污水管沿风景区公路、游步道与给水管异侧敷设,可采用暗沟或管道等形式。雨水的排放要结合地形,因地制宜,修筑明沟、明渠,受山洪威胁或排水不畅的局部地段,采用修筑截流沟等措施。景区道路采用边沟排水为主,节约投资,道路跨越冲沟处,需要修建桥涵,避免冲毁路面。第二节电力电信规划第五十三条电力工程1、用电负荷预测近期风景区总用电负荷为2402KW。远期风景区总用电负荷为6258KW。2、供电网络规划规划风景区由黄歇田电站、花桥35KV变电站分二片供电。3、电力线路规划规划风景区用电用户均以10KV配电线路供电,10KV电力线重要沿风景区公路、游步道埋地敷设,变压器选择留有10%的余地,单台变压器容量不超过1000KVA,变压器布置隐蔽并与周边环境协调。第五十四条电信工程1、电话容量预测近期风景区共需要电话1200部。远期风景区共需要电话2891部。2、电信工程规划规划在太子湾游人中心、梧风洞接待中心、黄歇田接待点各设一电信模块局,其电话装机容量满足风景区通信需要,花桥电信模块局容量根据通信发展进行扩容。规划在梧风洞接待中心设邮政所,在其它接待点、服务点设邮亭,开通国际电话电路,实现国际直拨通信。规划保存现有的花桥、金矿、龙头山、梧风洞、双溪湖、绕二、新营、朱潭埠移动基站,在大茅山设一移动基站,保证移动信号覆盖整个风景区,提供便捷的移动通信服务。3、电信线路布置规划通信线路沿风景区公路和游步道与电力线路异侧埋地敷设。第五十五条广播电视规划规划在大茅山风景区建立广播有线电视系统,沿风景区公路敷设电视光缆至老屋、梧风洞、黄歇田、太子湾游人中心各接待站点。在各接待宾馆设立闭路电视,开展因特网等多媒体娱乐节目,丰富区内游客休闲活动。第三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第五十六条环卫规划1.沿重要游览线,间隔150米左右设立垃圾箱。2.派专人负责风景区垃圾清扫、收集与外运及水面漂浮物的平常打捞。3.在游人集散场合和重要游览线设立公共厕所,其布置应隐蔽并与周边环境协调,大力推广普及使用旅游生态厕所。4.规划结合城乡环境卫生,在风景区外围山坳设立垃圾堆放场,将风景区的垃圾运至垃圾堆放场,注意必要的配套消毒解决。5.健全垃圾违章罚款机制,完善“环境文明村”奖罚办法。6.宣传不可降解包装食品禁入风景区,对一次性餐具饮料瓶罐的经营者实行承包回收机制。第四节防灾规划第五十七条防灾规划1、规划长乐水、洎水防洪标准采用2023一遇,风景区内其它小溪流防洪标准采用2023一遇,排涝标准采用2023一遇,根据防洪排涝标准做好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保证风景不受洪涝灾害。在泛洪区不得建造任何永久性建筑,风景区重要公路标高不低于洪水位。2、对受洪患威胁、易发生滑坡、山崩、泥石流地区,应在山坡周边修建截洪沟、挡土墙、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防治工程地质灾害发生措施,加强工程地质灾害点监测和防灾预警预报工作,制定工程地质灾害应急措施。永久性建筑物应避开断层位置。3、加强防火植被及防火隔离带建设,各景区、重点景点周边种植木荷等不易燃树种为主的防火隔离带,沿高压线和10KV电力线走向留出走廊,避免因电火引起的火灾。重要古建筑设立水缸和灭火器。4、重视宣传培养游客安全防火意识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实行严厉的处罚措施,严格香火、烧烤、烟火的管理,在各服务点兼设防火了望哨,在大茅山山顶设了望台,及时监视风景区内火警。5、做好风景区内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定期定员进行森林病虫害的监测,经常性地进行常见病虫害的药物喷洒防治、有效控制和清除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第十三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五十八条规划布局对本风景区内常住人口进行规划控制。根据风景区的资源分布、发展方向、设施安排、交通条件等方面因素划定无居民区、居民衰减区和居民控制区,在无居民区,不准常住人口落户;在居民衰减区要分阶段地逐步减少常住人口数量;在控制区要分阶段、分区域拟定允许居民数量的控制指标。对于各个村,则是根据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和村的人口现状、变化趋势,分别划分为搬迁型、缩小型和控制型三种基本类型,具体如表。原则上人口迁移方向为自然村向中心村集中,人口规模小的村落向人口规模大的村落集中,景区内居民向集镇建设区集中,风景区内居民向风景区外城乡集中。根据当前的经济社会条件,分期分批实现风景区内居民的迁移,同时安排好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加强对原有文化传统的保护。规划人口鸡山282大茅山36向鸡山、花桥镇区迁移小茅山24黄泥山140陈家源3600搬迁型向中心村、城乡迁移大小坪31向中心村、城乡迁移上童家130搬迁型向中心村、城乡迁移下童家180向中心村、城乡迁移暖水池21向中心村、城乡迁移梧风洞292刘家2600向中心村、城乡迁移黄家2900黄歇田253200150茅山岗7000向中心村、城乡迁移牛塘坞81100120甘家6780100小计=SUM(ABOVE)1419=SUM(ABOVE)980=SUM(ABOVE)830风景区2023年规划居民人口980人,2023年规划居民人口830人。第五十九条居民点性质职能与布局风景区内居民点发展,依据资源保护规定,及局部地点的游览设施发展规定,实行控制扩展,迁移疏散,就地转产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被划在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内的居民点,原则上外迁至集中居住地,其所使用的耕地或林地宜由国家征用。被划在三级保护区内的居民点,宜采用引导疏散手段吸引外迁,并严格控制其规模的扩大。对于风景区外围的居民村落,可根据游览设施规划总体规定,对原有乡村进行改造,形成具有特色的“风土村”。这些居民点须花大力气发展成为设施完善,景观优美,便利安全,整洁友善的“文明村”。根据规划布局的宏观规定,规划拟定风景区保存鸡山、黄泥山、黄歇田、牛塘坞、甘家等五个自然村,村民建设用地按120平方米每人控制。。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六十条经济发展引导方向景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应以景源永续运用和风景品位不断提高为前提,把生产要素分区优化组合,合理促进和有效控制各区经济的有序发展,追求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使环境保护与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相得益彰并积极争取生产活动和经济行为景观化,形成经济连续发展、“致富”与自然风景协调融合的经济格局。在风景区中应重点开拓三产市场,形成排序以旅-农为特色的经济结构。第六十一条经济发展引导措施优先发展旅游业;迁村并点,减少环境压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扶持旅游商品开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第六十二条发展方向根据风景区的布局特点和基础条件,采用开发枢纽,突出重点,逐层推动,配套功能,夯实核心的发展导向。以接待中心建设为突破口,通过重点建设旅游镇,推动本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实现区内保护,区外开发的重大布局调整,带动建筑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以大茅山、梧风洞为景观游赏重心,以形态各异的奇峰怪石,碧幽淡雅的溪潭为特色,发展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以旅游催化生态农业、特色加工业、休闲渔业、休闲农业,带动该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第十五章土地运用协调规划第六十三条土地运用现状风景区土地运用现状一览表类别代号用地名称面积(k㎡)占总用地比例(%)大类中类甲风景游赏用地7.164.65甲1风景点建设用地7.164.65乙游览设施用地0.020.01乙1旅游点建设用地0.020.01丙居民社会用地0.210.14丙1居民点建设用地0.210.14丁交通与工程用地0.010.01戊林地143.0592.84庚耕地0.800.52壬水域2.831.84癸滞留用地0.010.01合计风景区总用地154.09100.00注:现状风景游赏用地指现状已开展游览活动的景源及其周边林地、耕地等,本区风景游赏用地所有为林地。第六十四条土地运用规划(1)征用太子湾游人中心、梧风洞接待中心、黄歇农庄、双溪山庄建设用地,由政府实行基础设施开发。(2)林业生产逐步转型,转为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3)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在规划期限内征用处在区内的农田,按需要作为旅游开发用地或退耕还林用地,其余耕地允许继续耕作,但考虑采用使用财政补贴和宣传教育的方法,引导农民减少耕作强度以及向生态化农业转变。(4)双溪湖、茅岗水库作旅游用处,切实做好水文章,并对水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5)严格控制居民点的扩展。部分居民点实行就近合并,或结合用地调整,公司发展帮助转户、外迁。风景区土地运用规划一览表类别代号用地名称面积(k㎡)占总用地比例(%)大类中类甲风景游赏用地52.6634.18甲1风景点建设用地14.039.11甲2风景保护用地38.6325.07乙游览设施用地1.600.97乙1旅游点建设用地0.530.28乙2游娱文体用地1.070.69丙居民点建设用地0.10.06丁交通与工程用地0.030.02戊林地95.4162.57庚耕地0.560.36壬水域2.831.84合计风景区总用地154.09100.00注:规划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