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小熊购物(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3、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乘加、乘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算理。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X5=4X8=7X6=36T7=80-43=

9X3=8X5=37-15=8+15=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45-18+20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X4+66+3X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①算式“3X4+6”中的“3X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

(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X4”红的“3X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

(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X4+66+3X4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

计算的式题。)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

记出来。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2、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六、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3X4+6解法二:6+3X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6+12

=18(元)=18(元)

答:该付18元。

作业布置:

练一练第4、5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小熊购物(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

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观看“小熊购物”情境图。

谈话引入:小熊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二、探究新知

1.小熊壮壮拿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怎样列算式?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展示。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理解应用。全班汇报教师板书,作为答辩人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接受其他同学

提问。

(1)每一个算式分别解决什么问题?

(2)混合运算的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

了什么?

3.思考回答

(1)你知道这个算式解决什么问题吗?

7X3+530-4X57+6X2

(2)讨论:在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如果给你20元钱,你准备买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家解

决。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练习

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再算一算。

20-2X75X3+44X6-20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二)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作业布置:

练一练第6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买文具(一)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

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抢答

404-8284-736+6244-8814-9154-3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指名板演

4X8+640-6X4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问题:笑笑一

共需要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18+3=6(元),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184-3+4

=6+4

=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说说:184-3+4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

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三、课题巩固练习

P6“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P6练一练1-3题。

五、总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18・3=6(元),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18+3+4

=6+4

=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作业布置:

练一练第4、5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买文具(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

混合运算中“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除加、除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课堂练习

1.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1题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2)独立完成并展示。

(3)引导学生说说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2题。

(1)混合运算的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3题

(1)观察情境图。

(2)说说自己对情境图的理解。

(3)独立完成第(1)问。

(4)结合情境图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9+184-63X9+15

(5)说一说:在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除法,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结合具体实际,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再算一算。

20-2X745+154-39X7-300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

板书设计:

买文具(二)

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作业布置:

练一练第6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过河(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

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实际意义及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X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4-820+164-430-4X5

二、探索新知

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

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4-(9-3)

三、课堂练习

第9页试一试

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4-8(24+16)4-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

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四、巩固练习

第9—10页练一练第1、4内容。

五、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设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25)4-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作业布置:

教材第9页第2题,第10页第3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过河(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熟练正确计算带有小括

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实际意义及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页练一练第5题

(1)认真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2)独立完成第(1)、(2)问,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3)结合图意,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4)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教材第10页练一练第6题

(1)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猜测、尝试。

(3)独立解答。

(4)汇报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教材第10页练一练第7题

独立完成,订正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练习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过河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作业布置:

练习册第5页第2、4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练习一(1)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

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

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算式的实际意义及“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完成练习一第4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总结:

回顾这节课你的的收获。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练习册单元检测第2、3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练习一(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更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

运算顺序。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算式的实际意义及“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5题

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4-6=2(元)解法二:3X6=18(元)解法三:124-3=4(瓶)

3>218>12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4-6

=3-3

=1(元)

答:每瓶便宜1元。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完成练习一第7题

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一一解决问题一一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进行游戏。

三、练习小结

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练习册单元检测第4、5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

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

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

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

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

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

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三)操作活动二一一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开展游戏。

三、学习检测:

1、完成教材第13页最先面的问题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2题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3题

5、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4题

四、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

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作业布置:

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

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

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水杯、牙膏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

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叫人说说课本P15页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

对吗?

四、出示自学自导: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一一猜一猜、搭一搭,学生猜想拼搭方法并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五、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

六、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七、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

侧面的平面图形。

板书设计:

看一看(二)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作业布置:

练一练123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观察物体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

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物

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

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牙膏盒、茶叶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组织观察储物柜,体会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结果不同

提出观察要求:

观察某个物体时必须在同一个位置,注意观察姿势。

1、学生观察小橱柜,记录观察结果。

2、探究观察结果,思考:观察同一个物体,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小结:有时观察位置不同,观察结果也不同。

3、指导学生观察指定的面

①如何看到两个面指名学生演示示范检验观察结果的方法

②如何看到三个面指名学生演示检验。

4、组织全体学生观察指定的面

要求:①找能同时看到两个面的位置。②找能同时看到三个面的位置。

三、变换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能看见几个面

1、明确观察活动要求:

音乐响起小组学生围着长方体转圈,音乐停学生立刻停,选择观察的姿势,

数出看到的面数。

思考: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个面。

2、学生踏着音乐进行观察活动

3、交流观察活动体会

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活动反馈

出示老师观察5路公交车的照片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练习册第9页第3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捐书活动(一)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

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2、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

用。

教学重点: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天天练

35+25=4+36=100+210=250+250=

300+400=460+240=270+320=430+540=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引入课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说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

师: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三位数连加),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知识。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算式:118+104+95.

估算。

师: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师: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师: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

(3)汇报。

师: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竖式计算,他用了几个竖式?他是怎样计算的?他很巧妙

的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三个数相加,怎么计算?思考一下。

师:以各位为例,有没有同学为我们讲解一下到底该怎么计算?

师:虽然是三个数在相加,其实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

师: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和我们的估算比较一下,

是不是很接近?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个问题“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

五、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2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捐书活动(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

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二、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1题。

(1)独立看图,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谁花的钱多一些?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张阿姨花了多少元?李叔叔呢?

(4)如果每种商品只买一个,那三种商品能获得大礼包?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3题。

(1)认真观察情境图,理清题意。

(2)独立思考要买200块糖,可以怎样买?(想两种办法)

(3)如果每种糖各买2袋,够500块吗?

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4题。

独立思考完成

集体订正

三、练习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练习册第12页第2、3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捐书活动(一)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

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2、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

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口算天天练

35+25=24+36=100+210=250+250=

300+400=460+240=270+320=430+540=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2、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个问题“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

师: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师:大家现在能确定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吗?

五、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学会了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练一练”第2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捐书活动(二)_________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

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2、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

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巩固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154+230+208384+68+346209+85+346

2、谈话导入

二、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看图审题。

(2)独立完成。

(3)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4题。

(1)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拓展延伸

完成练习册第12页的提升能力。

四、练习小结

在进行计算前我们要先进行估算,要养成估算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3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运白菜(一)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运用连减的有关知

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

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简算、估算意识,提高计算技能。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3条数学信息,自己读一读。

师:根据这3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还剩多少棵白菜?

师:你们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次吗?试试看。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师:要求还剩多少棵白菜,能一步解答吗?那怎么办呢?你能独立列式并解答出来

吗?

生独立完成。

师生交流分析并板书(板书成两类):

师:刚才我们通过解决“运白菜〃的问题,学会了”三位数的连减〃,

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也想来凑凑热闹,带来了两道数学题,小朋友们你会做吗?

三、实践应用,内化提高

师:学会了知识,下面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好不好?

1.456-278-132930-(80+480)368-(168+127)1000-185-145

2.衣服78元鞋子52元帽子35元裤子75元

(1)妈妈买了一件上衣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钱?

(2)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自主小结,反思提升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竖式计算:

1000-345-286742-283-382871-283-94

2.脱式计算

352-186-114486-(286+153)837+(74+365)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运白菜(二)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并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

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计算技能。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巩固连减的具体方法,并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600-233346+199456-278-1321000-185-145

2、谈话导入

二、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20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看图,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时说说自己的看法。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2题。

(1)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第20页的第5题。

(1)独立看表格,理清题目中的关系。

(2)独立完成。

(3)说说自己的方法。

四、练习小结

在进行计算前我们要先进行估算,要养成估算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第20页“练一练”第4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节余多少钱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

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理解数量关系的直观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

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1、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问题1"亮亮和奶奶8月份花了745元,8月份节余了多少元?”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1、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算式中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还有其他不同的解决方法吗?说一说。

4、出示问题2"九月份节余260元,十月份节余的钱比九月份少30元,两个月一

共节余了多少元?”

三、展评析疑交流指导

提问:求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

哪个信息已经知道?不知道的信息是什么?通过哪两个信息能求出来?

独立解决,可以画一画,做一做。

集体交流,全班汇报260为什么用了两次?

四、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试一试: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约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学生独立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意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讨论:800+185-745800-745+185

=55+185=985-745

=240(元)=240(元)

学生独立观察说一说要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

五、总结评价激励进取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2、3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

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

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

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国庆节假期你们一般都去哪里旅游?玩得开心吗?淘气在国庆节的时候和爸爸妈

妈一起去玩,他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

看看他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

(1)学生独立观察,从中获取相关的信息。

(2)找出表格中的每个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并指一指。

先指名说一说,然后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2.你能提出问题吗?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忙,愿意吗?

(1)出示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2)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弄清北京到保定,

北京到石家庄,保定到石家庄分别是哪能一段路程。

(3)你还会用其他的方法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试着画一画。

展示学生的不同表示方法。

重点看学生的线段图。

说一说线段图与行车路线示意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段表示的数据都一样。

不同点:淘气画图是“线段”并改变了方向。

(4)你会向他一样试着画一画吗?

学生独立画图。

画完后同桌交流,说一说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5)你能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计算:277-146=131(千米)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说清楚每个数量在图中表示的是哪能一段路程。

(6)你还想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哪能两个相邻城市之间的路程?

学生先说一说。

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先画一画,再解决问题。

4.老师有一个问题: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你会解决吗?

(1)学生结合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在图上找一找、画一画、再进行计算。

(2)集体交流,说说你的想法。689-146=543(千米)

5.你还会求出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自己画图I,列式解决问题。

6.老师发现有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算式:813-689,你知道他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

的路程?

(1)学生对照里程表,在路线图中找一找,再画一画。

(2)说一说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7.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已经行驶了约300千米,你能在图中标出火车的大概位

置吗?

学生在图中标一标。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火车里程表,并解决了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大家回顾一下

这节课的学习,想一想我们这节课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自己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

学生说一说。

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简洁明了,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弄清数量关系,理解题

意,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位好伙伴,希望大家以后都能与线段图交朋友,他会带给

我们很大的帮助。

板书设计:

里程表(一)

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277-146=131(千米)689-146=543(千米)

答:保定到石家庄有131千米。答:保定到郑州有543千米。

作业布置:

教材“练一练”第2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里程表(二)

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尤其是非0起点)

教学难点: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会画线段图和读懂线段图。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入分散难点: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

师:现在羊村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羊羊运动会,你想看一下吗?(想)下面要进行的是

100米的比赛,下面有请喜羊羊和懒羊羊上场,你预测一下谁会赢?为什么?

师:比赛现在开始,最后谁获得了冠军?你认为公平吗?

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喜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0米)终

点是多少?(100米)

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懒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60米)

终点是多少?(100米)

仔细观察这两条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你能算出喜羊羊跑了多少米?

100-0=100懒羊羊跑了多少米呢?(100-60=40)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记

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1)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读懂了题目的意思吗?

师出示直观图,分别介绍35千米和160千米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一条线段图表示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吗?

(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通过线段图,你知道如何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160-35=125千米)

(2)你能再画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吗?

(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你如何求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350—160=190千米)

(3)你能用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三走了多少千米?星期四呢?星期五呢?

(4)教师完善线段图,合并成一条线段图。

师:你能看懂吗?要想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怎么办?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呢?

星期三呢?……

总结:当天走的里程数=当天的读数一前一天的读数

(5)解决问题:

哪一天行驶的路程最多?该如何求呢?学生说完方法

(6)比较联系

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里程表(1),与今天学习的里程表二有什么区别?

(起点不同,但是算法相同,都是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得到当天的里程

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课本第27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四、本课小结内化知识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里程表(二)

当天走的里程数=当天的读数一前一天的读数

作业布置:

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2、3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里程表练习课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

的经验。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会画线段图和读懂线段图。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李叔叔家7、8、9、10四个月的水表读数如下:

7月底8月底9月底10月底

159176196226

(1)请问李叔叔家7、8、9、10这四个月中那个月的用水数量最大?

(2)李叔叔家5月底的水表读数是99,请问李叔叔家6月份至10月份总的用水量是

多少?

2、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晨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0千米,司机记录了星期一至星期

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星期一星期一星期一星期一星期一

3229413736

(1)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2)五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1)本周一晚上回来后赛车里程表的读数是178,请问上周日晚赛车里程表的读数是

多少?

(2)星期三晚上赛车的里程表读数是多少?

(3)星期五晚上赛车的里程表读数是多少?

三、练习小结。

板书设计:

里程表练习

学生板演学生板演

作业布置:

教材第27页第4题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

的经验。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600-233346+199456-278-1321000-185-145

2、谈话导入

二、课堂练习(练习二)

1、说一说,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说说自己的看法

2、第2题学生做老师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完成教材第28-29页的第3-7题

学生自己完成

集体订正

三、拓展延伸

教材29页8题

作业布置:

教材第28页2题,5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小数有多少棵(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

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发展归纳、概括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经历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出示课本第2页的主题图,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从中您能获得哪些

数学信息?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

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有3捆小树,每捆20棵,一共有小树多少棵?”列出算式并

尝试计算。

1、20X3就是3个20相加,也就是算式:20+20+20=60;

2、可以把20看成2个10,这样20X3可以变成6个10,就是60。

3、2X3=6,20X3=60

先不看20后面的“0",2X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o

比较算法:以上算法你认为哪种更简单?

总结:在整十数的乘法算式中,在乘的时候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

在积的末尾添上同样多的“0”o

解决问题后,继续追加问题:4捆小树有多少棵?5捆呢?

运用刚刚优化口算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进一步强化口算的方法。

活动二

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第2题。

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得出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竖列

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

活动三

完成“试一试”第三题。

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情景来解释算式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基础练习

完成课本第31页练一练的第2题。

2、提高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3题。

让学生独立看图,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

3、发散练习

同桌之间合作完成第三页的数学游戏。

四、总结评价,全课小结

回顾这节课,评价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习的快乐吗?你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小数有多少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