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协议无效与可撤消的情形
(2023-04-2700:06:59)转载▼标签:
协议法
杂谈可撤消协议与撤消权可撤消协议是指符合法律规定可撤消条件的协议。《协议法》规定的可撤消的条件是该法第五十四条:“下列协议,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消:(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协议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反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协议,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消。”撤消权是指当具体的协议符合法律规定的可撤消条件的情形下,协议当事人所取得的权利。但可撤消权是有期限限制的,超过了法定期限不行使,该权利消灭。根据《协议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消权消灭:(一)具有撤消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消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消权;(二)具有撤消权的当事人知道撤消事由后明确表达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消权。”协议法第七十四条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导致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消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导致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消债务人的行为。撤消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消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承担。第七十五条撤消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消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消权的,该撤消权消灭。补偿安顿协议的无效与可撤消性情形一、无效协议协议无效是指协议严重欠缺有效要件,以至于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协议无效,是自始、绝对、当然地无效,任何有利害关系的人均可主张。根据我国《协议法》第52条相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协议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协议,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拆迁补偿安顿协议作为一种民事协议,在符合上述情形任何之一时都会导致协议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协议,损害国家利益,导致协议无效的情形所谓欺诈,就是指为了使别人陷于错误结识而作出的某种行为。比如,故意陈述虚伪事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构成欺诈需要有欺诈行为、欺诈人有欺诈故意、受欺诈人因欺诈而陷于错误结识、受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达以及欺诈违反法律、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所谓胁迫,就是以向对方当事人及其亲友导致损害为要挟,使其发生恐惊,并基于这种恐惊作出某种意思表达的行为。构成胁迫需要存在胁迫行为、胁迫人有胁迫的故意、受胁迫人因胁迫而发生恐惊,受胁迫人因恐惊而为意思表达,胁迫人所表达施加危害系属违法或不妥。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协议,必须在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才会使拆迁补偿安顿协议无效。我们知道,订立拆迁补偿安顿协议的双方当事人是具有平等地位的拆迁人和被拆迁人。什么时候会出现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呢?就是在被拆迁人代表国家管理财产的情形。比如,国有公司搬迁,某些事业单位的搬迁、某些市政机关的搬迁等等。对于这种情况,受欺诈或者胁迫的被拆迁人可以主张该协议无效,并且这种无效是自始、拟定、当然的无效。(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这一无效的因素由主观和客观两个因素构成。主观因素为恶意串通,即当事人双方具有共同目的,希望通过订立协议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它可以表现为双方当事人事先达成协议,也可以是一方当事人作出意思表达,对方当事人明知其目的非法而用默示的方式接受。它可以是双方当事人互相配合,也可以是双方共同作为。客观因素为协议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在实务上,协议因损害第三人的利益而无效的情况相对少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情况,在实践中不胜枚举。比如,拆迁人和被拆迁人恶意串通,共同损害国家利益,也有拆迁人或者被拆迁人与其别人串通,共同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无论是损害国家利益还是第三人利益,都可导致协议无效。当然,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在主张协议无效的同时,应提供相关证据。(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是指当事人订立的协议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缔约目的和内容上是非法的。例如,订立赠与协议,目的在于逃避法院的强制执行;订立联营协议,目的在于非法拆借资金等。因被掩盖的目的非法,在后果上损害了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故该类协议应为无效。这种情况在实践中也很多见。比如,拆迁人为了亲友的利益,在拆迁公告发布之前,让其亲友在拆迁范围内租赁一处房屋。然后以承租人的身份规定安顿。拆迁人便假借安顿为名送给其一套住房。表面上别人是看不出有什么违法之处,事实上,损害了其别人的利益,是用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协议。(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活动都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任何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都是绝对无效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协议其实质上是违反了社会主义的公共道德,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例如,以从事犯罪或帮助犯罪作为内容的协议,规避课税的协议,危害社会秩序的协议,赌博协议等非法射幸协议,违反人格和人格尊严的协议,危害家庭关系的协议,限制经济自由的协议,违反公平竞争的协议,违反劳动者保护的协议等,均应无效。(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协议违反强制性规定,又称违反强行性规范,从法律类别看,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中的强行性规范,以及违反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中的强行性规范,不得任意扩大范围。这是由于法律、行政法规包含强行性规定和任意性规定。强行性规定排除了协议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即当事人在协议中不得合意排除法律、行政法规强行性规定的合用。房屋拆迁补偿安顿协议,作为民事协议的一种,也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否则会导致无效。(六)格式条款及免责条款无效《协议法》第40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重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协议法》第53条规定,免去导致对方人身伤害的责任的条款无效,免去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对方财产损失的责任的条款无效。拆迁人在订立协议时,假如加上免去其责任、加重被拆迁人责任、排除被拆迁人重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比如,对于安顿的房屋没有达成质量安全标准的,和自己无关等等,这种条款都是无效的。二、可撤消协议可变更、可撤消的协议是基于法定因素,当事人有权诉请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撤消的协议。其种类有:(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协议;(2)订立协议时显失公平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反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协议,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消。对于可变更、可撤消的协议,当人有权诉请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撤消,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消。重大误解是指由于当事人自身的因素,对协议的重要条款产生错误结识,涉及对补偿方式和补偿数额、安顿用房、搬迁期限等事项发生错误结识。显失公平,是指协议中规定的双方当事人其权利义务明显不公平,违反等价有偿原则。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对等,而导致可撤消的情况。比如,拆迁人强行压低补偿价格,按使用面积补偿而不是建筑面积等。这种不公平的补偿安顿协议是可撤消的协议。欺诈、胁迫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在此暂不赘述。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反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协议,就是指运用对方的为难境地,使其作出不利于自己的意思表达,乘人之危的人从中受益的行为。这种情况也可导致协议无效。撤消权是撤消权人依其单方的意思表达使协议效溯及既往的消灭的权利。因撤消因素不同,撤消权人也不同。对于因重大误解而引发可撤消的,误解人是撤消权人;显失公平中,遭受明显不公的人是撤消权人;欺诈、胁迫中,受欺诈、受胁迫的人是撤消权人。撤消权只能通过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行使。撤消权的消灭的因素涉及:(1)具有撤消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消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消权;(2)具有撤消权的当事人知道撤消事由后明确表达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消权。可撤消协议的撤消权仅赋予受到欺诈的一方,而欺诈方是没有选择权的,不能主张协议可撤消。什么是可撤消协议,有哪几种情形?可撤消协议是指意思表达不真实,可以通过撤消权的行使,将已生效的意思表达归于无效的协议。根据协议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列协议,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消:(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协议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反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协议,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消。”可变更、可撤消的协议《协议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列协议,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消:(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协议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反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协议,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消。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消。”《协议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消权消灭:(一)具有撤消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消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消权;(二)具有撤消权的当事人知道撤消事由后明确表达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消权。”一、可变更、可撤消协议概述因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而订立的协议以及因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订立的协议,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消该协议。所谓撤消,是指因意思表达不真实,通过有撤消权的当事人行使撤消权,使已经生效的意思表达归于无效。可以被撤消的协议称为可撤消协议,可撤消协议在民法通则上称为可变更、可撤消协议,也就是说,此类协议可以由撤消权人请求撤消,撤消权人也可以不规定撤消,而规定变更协议内容。所谓变更,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改变协议的某些内容。如适当调整标的物价格,适当减少一方所承担的义务。通过变更使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趋于公平,在变更的情况下,协议仍然是有效的。(一)可撤消协议的特点1、可撤消的协议重要是意思表达不真实的协议。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在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可以经利害关系当事人请求,撤消该协议,使其已经发生的法律效力归于消灭。可是民法通则仅将两类意思表达不真实的行为规定为可撤消的协议,而将其他一些意思表达不真实的协议如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均作为无效协议对待。协议法对此进行了调整,将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协议损害国家利益的作为无效协议来解决,而将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反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协议,在不损害国家利益或者他方利益的情况下作为可撤消协议来解决。2、对可撤消协议的撤消,要由撤消权人通过行使撤消权来实现。但撤消权人是否行使撤消权,则应由权利人自由决定。3、可撤消协议在未被撤消以前,仍然是有效的。即使协议具有可撤消的因素,但撤消权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行使撤消权,协议仍然有效,当事人仍应依协议规定履行义务。任何一方不得以协议具有可撤消的因素为由而拒不履行其协议义务。(二)可变更、可撤消协议与无效协议的区别1、违反协议有效要件的情形不同可变更、可撤消的协议重要是违反了当事人意思表达真实这个有效要件,无效协议重要是违反了内容应当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件,具有严重缺陷。2、当事人享有的权利不同对于无效协议,当事人仅享有请求权,有权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出请求,而确认和取缔无效协议的权力属于国家审判机关或者仲裁机构,即使当事人不请求,审判机关至审理案件时发现协议有无效情形的,也有权积极宣告协议无效。对于可变更、可撤消的协议,当事人享有撤消权和变更权,当事人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这个权利,法律把决定这些协议命运的权利给了当事人,当事人请求变更的,审判机关无权撤消。3、效力不同可撤消的协议被撤消前有效,在被撤消后自始无效,撤消权出于法定事由消灭的,该协议自始无效。无效协议只能自始无效。二、可变更、可撤消协议的类型(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协议重大误解,指协议的当事人由于自身的因素在作出意思表达时,对涉及协议法律效果的重要事项存在着结识上的显着缺陷,其后果是使其利益受到较大损失或者达不到其订立协议的目的。误解可以是单方的误解,也可以是双方的误解。误解通常具有如下特性:1、误解是当事人内心意思的缺陷。误解是因当事人对协议的内容的结识发生错误而产生的,其因素也许是当事人缺少与协议有关的必要知识、技能和信息,也也许是缺少必要的能力或经验。但当事人所表现出来的意思与其内心的意思是一致的,只但是其内心的意思自身因发生误解而与真实情况不符,误解本质上是当事人内心意思的缺陷,而不是故意隐瞒真实意思的行为。2、误解是对事实的不对的假设。误解是对协议订立所依据的事实的不对的假设,而不是对协议权利义务的误解,由于权利义务是基于事实约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结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导致重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根据该条规定,被误解的事实涉及:(1)协议标的物,涉及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2)协议主体,即对方当事人的资格、名称等;(3)协议的性质。《国际商事协议通则》(以下简称“通则”)规定的“错误”也涉及“对法律所作的不对的的假设”,由于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对对方国家法律的理解错误是时有发生的,而“意见”是对国内法的解释,无需特别强调。3、误解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协议时对已存在事实的不对的假设。比较“通则”与“意见”,“通则”的优点是规定了误解的时间要素,其重要性是保证了重大误解的合用不会动摇诚实信用原则。“通则”规定的时间要素是:(1)必须是订立协议时的误解,在订立协议后不存在误解,当事人不得以订立协议后发生的事实如市场变化为由拒绝履行协议。(2)必须是在订立协议时对已存在的事实的误解,对于当时尚未发生的事实,当事人在订立协议时只能作为前景来判断,至于将来的事实究竟如何,当事人在很多情况下是难于左右的,假如发生了始料未及、估计不够的情形,是没有预见,而不是误解。4、重大误解是使误解方遭受了重大损失的误解。误解与欺诈不同。被欺诈方对事实也有误解,但这同欺诈方捏造事实或者隐瞒事实有因果关系,是对方欺诈导致的。而误解是误解方因自己的疏忽导致的,相对方至多是为误解提供了条件,在有些情况下,相对方也有误解,协议是由于双方误解而订立。就是说,误解方的相对方是善意的,这是同欺诈的主线区别。误解也不同于误传。在误传的情况下,表意人所作出的意思表达是真实的,只是由于传达人在传达过程中的失误导致了错误。而误解完全是由误解一方自己的因素所导致的。(二)显失公平的协议显失公平的协议,是指一方当事人在紧迫或者缺少经验的情况下订立的,使当事人之间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严重不对等的协议。它之所以被规定为可变更、可撤消的协议,是由于其违反了协议的公平原则。显失公平的协议具有如下特点:1、协议对双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根据民法通则和协议法的规定,协议(特别是双务协议)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体现平等、等价和公平的原则。而显失公平的协议,一方承担的义务明显比对方多,而权利却明显比对方少,经济利益严重不平衡。2、一方获得的利益明显超过了法律所允许的限度。如标的价款大大超过了市场上同类商品的价格或者同类劳动的报酬标准等。3、受损失的一方是在缺少经验或者紧迫的情况下签订的协议。行为人或由于无经验,对协议的内容缺少合法结识的能力,或由于某种急需及其他紧急情况而接受了对方提出的条件。因此对受损失的一方而言,是在不自愿的情况下接受的。显失公平的协议的构成要件涉及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两个方面:客观要件,即在客观上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不平衡。主观要件,即一方当事人故意运用其优势或者故意运用一方当事人的轻率、无经验等订立协议。所谓无经验,是指欠缺一般的生活经验或交易经验,不涉及欠缺特殊的经验。一个协议是否构成显失公平,必须将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结合起来考虑。(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唐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合同”3篇
- 2025年度体育赛事VI视觉形象合同3篇
- 2024简约合同封面图片
- 2025年度文化旅游景区场地经营权出让协议2篇
- 2025年度城市综合体拆迁补偿与开发合同4篇
- 2025便利店加盟店品牌保护及知识产权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03月广东兴业银行广州分行春季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版股权转让委托的协议书
- 专业会计咨询与服务协议精简版版B版
- 2025年二零二五食堂工作人员聘用与食品安全培训及考核合同
- GB/T 22484-2008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
- GB/T 14040-2007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 带状疱疹护理查房课件整理
- 奥氏体型不锈钢-敏化处理
- 作物栽培学课件棉花
-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弱电施工验收表模板
- 绝对成交课件
- 探究基坑PC工法组合钢管桩关键施工技术
- 国名、语言、人民、首都英文-及各地区国家英文名
- API SPEC 5DP-2020钻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