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四年级下册语文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一)(二)(三)(一)(二)(三)评分一、书写与展示(共3分)1.请你以本学期课内积累的一句能够表现高洁品质的诗句为内容,制作一个精美的书签,参加书法作品展览。注意书写格式。二、积累与运用(共38分)(一)选择题。(14分)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附和(hè)篱笆(lí)凌空描绘B.照例(liè)剥削(bō)蚊账详细C.慰藉(jí)闪烁(shuò)渗透预防D.癌症(ǎi)杀菌(jǔn)晌午细胞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同学们热心欢迎新来的语文老师。B.由于张强同学的意见很中肯,所以同学们纷纷附和。C.街头出现了送快递的机器人,让人感到很新奇。D.因为没有听清,他乞求老师再说一遍。4.(下列成语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2分)A.奋笔疾书|B.囊萤夜读C.凿壁偷光D.悬梁刺股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难道三月的桃花水不是春天的竖琴?”和“三月的桃花水不是春天的竖琴”表达意思相同。B.“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作者是范成大,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D.我们把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的时候,不需要转换人称。6.下列不属于现代诗特点的一项是()。(2分)A.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B.每一句的字数都相等。C.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想象。D.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7.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小妖怪长得怪怪的,皱巴巴的,活像一块木头疙瘩。第1页共4页②小木偶大步走在森林里。③小木偶正想得出神,树丛里突然窜出个小妖怪!④小妖怪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小木偶大叫,要小木偶站住。⑤它边走边想:穿过这片森林,会看见什么呢?是大海,是草原还是另外一片绿森林?A.②⑤①③④B.②⑤③①④C.④②①⑤③D.③④⑤②①8.(2分)“人是什么时候开始洗澡的?水为什么可以清洁污垢?”“最古老的一本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印刷的还是手写的呢?它是纸做的还是其它材料制成的?”有同学想了解这些问题,你会推荐他阅读下列哪一本书?()A.李四光《看看我们的地球》B.高士其《灰尘的旅行》C.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D.贾兰坡《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二)词句运用。(19分)9.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5分)夏夜,满天fánxīng(),像一颗颗宝石装饰着夜空,坐在wūyán()下的老人们摇着蒲扇,táoqì()的孩子们在院中mǐnjié()地跑来跑去,构成了一幅温馨héxié()的画面。10.根据这些词语的比喻义,对号入座。(3分)A.千里马B.百灵鸟C.铁公鸡D.应声虫E.变色龙F.纸老虎唱歌好听见风使舵外强中干十分吝啬很有才干无主见、随声附和11.照样子,写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1)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照样子,写一组“妈妈下班回到家”的连续动作)(2)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了让你给它抓痒。(体会冒号的用法,并仿照写一写:“活泼的小狗”)12.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5分)到了“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准备在文艺联欢会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累坏了为了准备节目,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表演那天,同学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和舞蹈,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三)日积月累。(每空1分,共5分)13.古诗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怀:从《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的“,”我感受到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诗句“,只有敬亭山”流露出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14.我常用“少年不知勤学早,”提醒自己抓紧时间学习。15.艾青说过:“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三、阅读与理解(共29分)(一)古诗文阅读。(7分)母鸡孵卵,数周成雏。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注释]:①雏:小鸡。②尝:曾经。③异:不同。第2页共4页1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①必先唤其雏②尽力护之A.它的,指母鸡的B.别的,其他的C.她,指母鸡。D.它,指小鸡17.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2分)18.文中的母鸡与老舍笔下的母鸡有哪些相同之处?(3分)(二)课外阅读(11分)最贵的项链这个上午顾客不多,店主站在柜台后面,悠闲地望着窗外。这时,一个六岁左右的小女孩走过来,整张脸都贴在了橱窗上,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过了一会儿,她走进店里,对店主说:“我要买这条项链,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儿吗?”店主狐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jiéjiē),然后摊开在柜台上,兴(xìngxīng)奋地说:“瞧,这是我帮邻居珍妮小姐拿报纸赚的,这些够了吧?”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己。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店主拿出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在上面系(jìxì)了一条绿色的丝带。他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儿。”小女孩连蹦带跳地回家了。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美丽的蓝色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您这儿买的吗?多少钱?”“本店商品的价格是买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而这条宝石项链却是货真价实的。她根本就买不起。”店主接过盒子,精心将(jiāngjiàng)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19.给文中画“”线的字找出正确的读音打“✔”。(2分)20.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怀疑(清闲())端详()用心()21.小女孩为什么要送给姐姐这条蓝宝石项链?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抄写在横线上。(2分)22.这条蓝宝石项链是店主多少钱卖给小女孩的?为什么说它是“最贵的项链”?(3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分)材料一:火山篇第3页共4页材料二:流水篇早在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提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开中国乃至世界地质学、地貌学理论之先,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流水侵蚀也是雁荡山形成的主要原因。雁荡山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5月至9月降水量较多。由于其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受台风影响十分频繁,故常以暴雨形式降落。要知道流水的搬运量与流速的六次方成正比,即当流速增加1倍时,流水移动沙石的重量可增加64倍。从中可以看出,流水对雁荡山的山体冲刷破坏强度特别大。23.浙小江在展览会上发现展出的一些岩石上有流纹,阅读【材料一】,这种岩石是火山第几期喷发时形成的?()(2分)A.第一期B.第二期C.第三期D.第四期24.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3分)(1)雁荡山经历了四期火山喷发,每一期喷发都十分剧烈。()(2)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提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3)“雁荡山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5月至9月降水量较多”一句中“左右”一词不能去掉,其体现了材料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25根据两则材料,完成“雁荡山地质探究卡”。(6分)雁荡山地质探究卡不懂的问题问题1:【材料二】中的“流水侵蚀”一词属于地质专业术语,它在材料中是什么意思?-———————问题2:雁荡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3(针对材料,自己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解决问题(1)通过阅读【材料二】,我知道“流水侵蚀”在材料中的意思:____。(2分)(2)地形地貌的形成有很多原因。联系两则材料可知,雁荡山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多选)🐀(2分)A.地震B.火山喷发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