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14731-2024《余热利用钢铁发黑技术要求》_第1页
JBT 14731-2024《余热利用钢铁发黑技术要求》_第2页
JBT 14731-2024《余热利用钢铁发黑技术要求》_第3页
JBT 14731-2024《余热利用钢铁发黑技术要求》_第4页
JBT 14731-2024《余热利用钢铁发黑技术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5.200CCSJ36JBRequirementsforwasteheatutilizationonsteel-blackeningtech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IJB/TXXXXX—XXXX前言 I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余热发黑剂 25余热发黑工艺 26余热发黑膜质量要求 37试验方法 38检验规则 49环保要求 510产品检测报告单 5附录A(资料性)余热发黑液配比推荐值 6附录B(资料性)余热发黑剂添加量经验值 7附录C(规范性)余热发黑剂乳液稳定性试验方法 8表1余热发黑剂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表2余热发黑膜的质量要求 3表A.1余热发黑液配比推荐值 6表B.1余热发黑剂添加量经验值 7JB/TXXXXX—XXXX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山西津津化工有限公司、宁波市热处理学会、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福莱特热处理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金富、张学彬、何一芳、柴斌、左永平、马涛。本文件为首次发布。1JB/TXXXXX—XXXX余热利用钢铁发黑技术要求本文件界定了余热利用钢铁发黑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余热发黑剂、余热发黑工艺、余热发黑膜质量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环保和产品检测报告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钢铁零件、粉末冶金件以及铸铁件热处理后的余热发黑工艺活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725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318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6462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测量显微镜法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10125—2012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12609电沉积金属覆盖层和相关精饰计数检验抽样程序GB/T15519—2002化学转化膜钢铁黑色氧化膜规范和试验方法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26125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GB/T30822热处理环境保护技术要求QB/T3824轻工产品黑色金属化学保护层的测试方法浸渍点滴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余热利用钢铁发黑技术wasteheatutilizationonsteel-blackeningtechnology将热处理后的钢铁零件浸入余热发黑液中,利用钢铁自身的余热加热发黑液,使钢铁零件表面凝聚沉积形成黑色高分子保护膜的一种工艺。3.2余热发黑剂waste-heat-blackeningagent用于余热发黑技术的发黑原液。2JB/TXXXXX—XXXX3.3余热发黑液waste-heat-blackeningliquid余热发黑剂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溶液。4余热发黑剂4.1余热发黑剂分类一般按热处理最低余热温度160℃~200℃、200℃~300℃、300℃~350℃和350℃~600℃,将余热发黑剂规格分为160-200型、200-300型、300-350型和350-600型。4.2余热发黑剂技术要求余热发黑剂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余热发黑剂技术要求5余热发黑工艺5.1余热发黑槽5.1.1余热发黑槽的大小和形状应根据钢铁零件的大小、形状和批量确定;材料一般采用奥氏体型不锈钢板,厚度≥6mm,焊缝无渗漏。5.1.2余热发黑槽应合理配置加热和冷却系统,以确保槽液温度在40℃~60℃范围内。5.2余热发黑液配制根据钢铁零件热处理最低余热温度选取相对应的余热发黑剂,并参照附录A或产品说明书配制余热发黑液。5.3余热发黑处理工艺3JB/TXXXXX—XXXX5.3.1将热处理后的钢铁零件浸入余热发黑液中,使零件表面与余热发黑液充分接触,零件出液温度应不超过90℃。5.3.2余热发黑过程中,余热发黑液的温度应控制在40℃~60℃范围内。5.3.3余热发黑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钢铁零件的余热发黑效果,根据余热发黑效果及时维护余热发黑液。余热发黑剂的添加参照附录B进行,并应补水至余热发黑槽原始液面位置。5.4余热发黑后处理将已发黑处理的钢铁零件从余热发黑液中取出并烘干,烘干温度为120℃~180℃,烘干时间一般为2min~5min,烘干后表面一般采用全损耗系统用油或防锈油进行防护。6余热发黑膜质量要求余热发黑膜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余热发黑膜的质量要求室温下经氧化铜中和过的3%(质量分数)硫酸铜(CuSO4·5H2O)溶液点滴保持60min后,应无7试验方法7.1一般规定本文件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应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7.2余热发黑剂外观将样品缓缓倒入干燥、洁净、透明的玻璃量筒内至300mL,待液体静止后,在日光灯下目测,样品应均匀一致、无混杂物出现。7.3余热发黑剂不挥发物含量应按GB/T1725规定执行。称样量(1±0.1)g,烘烤温度(150±2)℃,时间60min。4JB/TXXXXX—XXXX7.4余热发黑剂乳液稳定性参照附录C的规定进行。7.5余热发黑剂可溶性重金属先取适量的样品在(80±2)℃条件下烘干,然后按GB/T26125的规定进行。7.6余热发黑膜外观用滤纸吸干钢铁零件表面的油污,置于天然散射光或无反射光的白色透明光线下目视观察。7.7余热发黑膜厚度截取钢铁零件横截面,用滤纸吸干表面油污,应按GB/T6462的规定测定。取五个不同视场测量,每个视场测量三次,取每个视场的最薄膜厚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值。注5:镶嵌时应注意树脂溶剂与余热发黑膜的相容性。推荐采用自凝牙托粉和自凝牙托水(Ⅱ型,Ι类)。7.8余热发黑膜致密性应按QB/T3824的规定执行。随机选三个位置,滴(2~3)滴检验溶液于钢铁零件或试片(与零件相同材质,尺寸不小于30mm×30mm×5mm)的发黑膜平面上,在温度(25±1)℃下保持60min后,用30℃以下的自来水清洗,目视检查。7.9余热发黑膜耐蚀性按GB/T15519—2002中耐草酸试验方法进行。随机选三个位置,滴(2~3)滴检验溶液于钢铁零件或试片(与零件相同材质,尺寸不小于30mm×30mm×5mm)的发黑膜平面上,在室温下保持8min后用自来水清洗,目视检查。7.10余热发黑膜耐盐雾腐蚀性用滤纸吸干钢铁零件表面的油污,清洗干净后,悬挂于盐雾试验箱中,按GB/T10125—2012中规定的中性盐雾试验(NSS试验)进行。连续喷雾4h后,目视发黑零件表面有无锈蚀斑点。8检验规则8.1余热发黑剂取样方法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应按GB/T3186的规定取样。余热发黑剂取样量根据检验需要确定。8.2余热发黑剂出厂检验余热发黑剂应做出厂检验,并附检验合格证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有外观和乳液稳定性。8.3余热发黑剂型式检验余热发黑剂型式检验为全项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设计投产的产品;b)企业规定的周期检验;c)正式生产后,设备、工艺或槽液配方改变;5JB/TXXXXX—XXXXd)客户有要求时;e)对产品质量有争议时;f)其它认为必要时的检验。8.4余热发黑膜检验8.4.1余热发黑钢铁零件外观按GB/T12609规定抽样检查。8.4.2余热发黑膜厚度、致密性、耐蚀性、耐盐雾腐蚀性的测定,每批零件中抽取3件。8.4.3应对余热发黑钢铁零件进行出厂检验,余热发黑钢铁零件的质量检验项目由热处理企业和委托方协商确定。8.4.4委托方有权要求对钢铁零件发黑膜质量进行复验。8.5检验结果的判定8.5.1检验结果的判定按GB/T8170—2008中修约值比较法进行。8.5.2若有一个检验项目不合格,应加倍采样,并复验全部项目。如复验项目全部达标,则该批次产品判为合格,如仍有不合格指标时,则该批次产品判为不合格。9环保要求9.1余热发黑剂中可溶性重金属限量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9.2余热发黑处理全过程排放废气应达到GB/T30822和GB16297要求。9.3余热发黑处理的废液应处理合格后排放,应符合GB8978要求。9.4余热发黑处理的废渣应按当地环保部门相关规定或者交给有固体废物经营资格的单位集中处置。10产品检测报告单10.1每批发黑剂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内容应包括:a)生产商名称;b)产品名称;c)产品规格;d)标准编号;e)订货合同和产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检验结果和生产企业质量部门的印记;f)包装日期。10.2余热发黑钢铁零件检验合格后,应附检验合格证明书,内容应包括:b)零件号;c)零件材质;d)标准编号;e)热处理加工合同和合同商定的各项检验结果和热处理企业质量部门的印记。6JB/TXXXXX—XXXX(资料性)余热发黑液配比推荐值余热发黑液配比推荐值见表A.1。表A.1余热发黑液配比推荐值7JB/TXXXXX—XXXX(资料性)余热发黑剂添加量经验值余热发黑剂添加量经验值见表B.1。表B.1余热发黑剂添加量经验值<Φ10Φ10~Φ16>Φ168JB/TXXXXX—XXXX(规范性)余热发黑剂乳液稳定性试验方法C.1方法概述试样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稀释,静置4h后观察乳液的稳定性。C.2仪器与试剂a)具塞量筒:100mL;b)烧杯:200mL;c)移液管:1mL,刻度精确至0.02mL;d)氯化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