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14705-2024《垃圾分类桶塑料注射模》_第1页
JBT 14705-2024《垃圾分类桶塑料注射模》_第2页
JBT 14705-2024《垃圾分类桶塑料注射模》_第3页
JBT 14705-2024《垃圾分类桶塑料注射模》_第4页
JBT 14705-2024《垃圾分类桶塑料注射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5.120.30CCSJ46JBPlasticinjectionmouldsforgarbagesortingb(本草案完成时间:2022年2月)IJB/T14705—XXXX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结构和尺寸 4.2零件材料和硬度 64.3零件表面处理 74.4装配 75试验方法 75.1制程检验 75.2冷却系统、气动系统、液压系统及电路系统检验 75.3模具空载试运行 75.4制件检验 76检验规则 7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参考文献 9图1垃圾分类桶塑料注射模典型结构 2图2冷却通道和铜管的布置 4图3整体式圆导柱 5图4两段式导柱安装方式 5图5基础导柱结构和尺寸 6图6加长导柱结构和尺寸 6表1型腔底部最小厚度和型腔留边最小距离的尺寸 3表2浇口数量和直径 3表3推块数量 3表4模具主要零件推荐的材料和硬度 7JB/T14705—XXXX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深圳市长盛迅兴精密组件有限公司、安徽省瑞杰锻造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普西美模具工业有限公司、中亿腾模塑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深圳中航技术检测所有限公司、郑州大学橡塑模具计算机辅助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江苏海迅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市凯华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广东欣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硕恩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新林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正华、龙光森、李过、吕美莲、谢海深、张旭敏、刘虎、李芳、陈文琳、仲伟嫱、张直金、蒋建华、叶兵、梁绍林、吕俊、李玉桃、南少微、吴财政。本文件为首次发布。1JB/T14705—XXXX垃圾分类桶塑料注射模本文件规定了垃圾分类桶塑料注射模的结构、尺寸、零件及装配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垃圾分类桶塑料注射模的制造。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30.1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195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检测与验证GB/T3177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GB/T4340.1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8845模具术语GB/T1061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GB/T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JB/T12649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GB/T884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技术要求4.1结构和尺寸4.1.1典型结构4.1.1.1垃圾分类桶塑料注射模推荐采用直身模,典型结构见图1。2JB/T14705—XXXX注:L1为型腔底部最小厚度,L2为型腔留边最小距离,其规定见4.1.2.6。图1垃圾分类桶塑料注射模典型结构4.1.1.2制件的桶体容积为10L的模具应在定模设置定位圈。4.1.1.3制件的桶体容积为60L及60L以上的模具,动模和定模均应设置定位圈。注:桶体容积的定义和规格参见CJ/T280—2020。4.1.2型腔4.1.2.1分型面上应开设排气槽,排气槽宽度宜为3mm~5mm,深度应小于垃圾桶所用塑料的溢料值。4.1.2.2模具型芯头部应为分体结构,两段之间宜设置不大于塑料溢料值的间隙。3JB/T14705—XXXX4.1.2.3型腔底部应设置为具有独立冷却水路的镶块结构。4.1.2.4分型面外围的型腔和型芯之间应设置平衡块。4.1.2.5型腔和型芯的锁模部位应设置耐磨板。4.1.2.6型腔底部最小厚度和型腔留边最小距离的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型腔底部最小厚度和型腔留边最小距离的尺寸L4.1.2.7型腔表面不应有砂眼、微坑、划痕、橘皮纹、抛光不良等缺陷。4.1.3浇注系统4.1.3.1模具宜采用热流道系统,热流道系统应符合JB/T12649的规定。4.1.3.2热流道宜采用开放式浇口,在浇口对应的型芯应设置球面冷料穴。4.1.3.3热流道浇口数量和直径见表2。表2浇口数量和直径L14161717186564.1.4脱模机构4.1.4.1定模型腔和动模型芯端部应设置吹气阀。4.1.4.2制件宜采用液压缸推出。4.1.4.3制件桶体容积为10L的模具应设置整体脱料板。4.1.4.4制件桶体容积为60L及60L以上的模具应设置推块,推块数量见表3。表3推块数量L2222444JB/T14705—XXXX4.1.5冷却系统4.1.5.1定模镶块、型腔板、动模镶块、成型把手部位镶块、推块、动模座板等零部件应设置独立的随形冷却通道;动模座板的型芯部分,应采用标准铜管冷却,铜管通道随形布置。冷却通道和铜管的布置见图2。L冷却通道直径d1铜管内直径d288图2冷却通道和铜管的布置4.1.5.2型腔、型芯、镶块冷却通道的进、出水温差不应大于5℃。4.1.5.3冷却通道进、出口应设置标识,并编号。4.1.5.4冷却通道中的元器件应安装牢固、可靠,且不与模具的外围设备或零部件干涉。4.1.6导向定位机构4.1.6.1制件桶体容积为10L的模具应采用整体式圆导柱,其结构和尺寸应符合图3的规定。5JB/T14705—XXXXL1L2L3D1D2d图3整体式圆导柱4.1.6.2制件桶体容积为60L及60L以上的模具应采用两段式导柱,安装方式见图4,基础导柱结构和尺寸应符合图5的规定,加长导柱结构和尺寸应符合图6的规定。注:h1为导柱安装孔深度,h2为动模座板高度,图4两段式导柱安装方式6JB/T14705—XXXXLL1L2L3L4D1D2D3d图5基础导柱结构和尺寸LL5L6D4D5D6d图6加长导柱结构和尺寸4.1.6.3加长导柱应设置圆形通孔作为旋转扳手插孔。4.1.6.4定模和动模定位面的斜度宜为8°~10°。4.2零件材料和硬度模具主要零件推荐的材料及硬度见表4。7JB/T14705—XXXX表4模具主要零件推荐的材料和硬度—4.3零件表面处理钢质活动零件表面宜采用氮化处理,氮化层深度不应小于0.2mm,硬度不应低于650HV5/15。4.4装配4.4.1模具装配后所有的活动机构动作应顺畅准确。4.4.2定模和动模研配后,分型面的接触面积不宜小于85%。4.4.3模具闭合后,定模基座与动模基座的端面平行度应符合GB/T1184—1996表B3中7级的规定。4.4.4导柱、导套的轴线对模板的垂直度应符合GB/T1184—1996表B3中5级的规定。导柱与导套轴向运动应平稳、顺畅,无卡滞、异响等现象,固定部分应牢固可靠。4.4.5模具的水路、气路、油路、电路应布局整齐,畅通、美观,不应有渗漏,不应与其它零件干涉。5试验方法5.1制程检验5.1.1尺寸按GB/T3177检验,几何公差按GB/T1958检验,检测设备宜使用三坐标测量机。5.1.2洛氏硬度按GB/T230.1检验,维氏硬度按GB/T4340.1检验,氮化层深度宜使用NHD无损氮化深度测量方法。5.1.3表面粗糙度按GB/T10610检验。5.1.4型腔表面缺陷采用目视检查。5.1.5分型面和排气槽采用目视检查,确认整洁、清晰、无污物。5.1.6模具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使用通用量具或塞尺等工具测量,配合面的接触面积用蓝丹着色检测。5.1.7冷却通道进、出口的水温使用测温仪测量。5.2冷却系统、气动系统、液压系统及电路系统检验5.2.1冷却系统按额定压力值的1.5倍试压,保压时间在20min以上,水路密封部位、接头连接处无渗漏。5.2.2对气动或液压系统按额定压力值的1.2倍试压,保压时间不少于5min,用高泡洗涤剂水涂抹在气动元件的密封处,无漏气;用脱脂棉在液压系统的密封件周围轻轻擦拭,脱脂棉上无油渍。5.2.3用500V兆欧表检查电气系统的绝缘电阻,确认绝缘电阻不低于10MΩ后,按额定参数通电检5.3模具空载试运行模具装配并检验完成后,宜装机进行空载试运行不少于1000次开闭模动作周期,确认运动机构无干涉、无异响,动作顺畅、可靠。5.4制件检验5.4.1试模所用塑料应符合制件设计图样的规定。5.4.2按GB/T14486—2008第5章的规定检验制件尺寸,其他检验项目由制造商与客户协商确定。5.4.3确认首批制件的检验数据符合制件图样要求后,保持连续生产不少于4h,制件应再次检验合格。6检验规则8JB/T14705—XXXX6.1验收的所有检查项均应符合本文件、模具图样或制造商和客户签订的技术协议,检查项应包含:a)模具尺寸、外观检查;b)模具材质和热处理要求检查;c)模具的冷却通道、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等检查;d)模具动作检查;e)试模和制件检查;f)客户合同约定的其他项目。6.2完成6.1a)~d)的检查后,方可试模。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7.1应在模具操作侧外表面的明显位置安装模具铭牌,铭牌应包含:a)模具信息铭牌;b)热流道铭牌;c)冷却系统铭牌;d)液压系统铭牌;e)气动系统铭牌;f)电子限位开关接线铭牌;g)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