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1页
M4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2页
M4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3页
M4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4页
M4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4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PAGEPAGE2目录TOC\o"1-2"\h\z\u50801概述 2205211.1工程概况 2172541.2勘察目的及任务 2152491.3勘察依据 2159011.4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249251.5工程勘察阶段、勘察范围、勘察等级的确定 3255381.6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440871.7质量评述 4188812路段区工程地质条件 5230632.1地理位置 5177062.2气象、水文 5287032.3地形地貌 6105922.4地层岩性 649092.5地质构造 623752.6水文地质条件 7286432.7水土腐蚀性评价 7304672.8不良地质作用 7122193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及工程地质特征 7241893.1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7158453.2土石工程分级 7146714试验成果的整理及选用 892464.1统计原则与成果评述 837774.2土体测试统计成果 8182014.3岩石试验成果的统计 923004.4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10183014.5地基承载力及其他设计参数 10288424.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11131884.7土石工程分级 11108895线路区稳定性、适宜分析评价 12221915.1场地稳定性分析评价 12283625.2道路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 1282595.3场地和地基的地震评价 15287185.4特殊土的评价 1677695.5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1664625.6相邻建筑评价 16150545.7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与危险性较大工程风险评价 17307395.8路基干湿类型评价 1741836结论与建议 17300846.1结论 1785746.2建议 17附表:钻孔成果一览表附件:岩石试验报告土样实验报告附图:1、图例(1:1000)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1000)3、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1:500)4、工程地质柱状图(1:100~1:200)5、动力触探成果图(1:100)M4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PAGEPAGE41概述1.1工程概况本项目由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受业主委托,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该路段区岩土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任务,对其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拟建道路工程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蔡家组团,蔡家岗立交东南侧,中环快速干道南侧,上跨轨道交通6号线曹家湾站,周边有龙湖三千庭、玖著天宸、雅居乐熹等多个在建项目,场地位于重庆城区有道路直达场地,交通方便。据设计方案:拟建蔡家组团M标准分区M4路,线路呈西东走向,呈东西走向,西侧与在建的M2路公园段相接,终点与MZ2路相交,拟建道路起点里程为K0+000,起点坐标X=87037.162,Y=56296.038,Hs=354.490m,Hg=361.851m,终点里程为K0+598.148,终点坐标X=86862.967,Y=56868.259,Hs=347.600m,Hg=356.542m,道路总长约598.148m。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车辆荷载:城市-B级,路面荷载:标准轴载BZZ-100,道路标准路幅宽为16m(双向2车道)。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本次拟建M4路建设范围内主要为挖方路堑,道路两侧形成的最高挖方路堑在约道路里程K0+090.75段(剖面2-2´)右侧,最大高度约13.66m,为岩土混合挖方边坡,土质为素填土,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1.2勘察目的及任务本次工程勘察目的是为拟建道路沿线施工图设计提供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工程地质依据。具体任务是:(1)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重点查明对线路通行有影响的建(构)筑物等环境条件,评价场地整体稳定性及拟建物建设适宜性;(2)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性质、规模、机制、稳定性及影响;(3)查明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性质及影响;(4)对沿线的污水、井泉等进行调查,详细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及其规律;判定环境水、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5)查明路堑边坡的岩土组成,结构面特征并进行稳定性评价;(6)查明抗震设计所需的场地土类型,确定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并对场地岩土体地震稳定性做出评价;(7)提供路基持力层建议及岩土设计参数;(8)对高填方(挖方)段的整体稳定性做出评价。1.3勘察依据1.3.1《道路工程平面方案设计图》(1:1000);1.3.2道路工程设计纵剖面图;1.3.3地形图(1:500);1.3.4工程地质勘察纲要。1.4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8)《工程岩体实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10)(2016年版);(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14)《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15)《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7年版)。参考规范: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2、《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3、《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其他相关的规范、规程及手册。1.5工程勘察阶段、勘察范围、勘察等级的确定1.5.1工程勘察阶段:本次勘察阶段按《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规定》(渝建〔2013〕346号)确定,判断结果可按一次性勘察进行(详见表1.5.1)。表1.5-1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本道路为三级建设项目,场地为中等复杂。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区内无不良地质现象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区内地形总体坡角为2-25°。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受库区水位影响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无采空区及地下洞室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1.5.2工程勘察范围:按渝建〔2013〕345号规,本次勘察范围满足要求,具体定条件如下表1.5.2。表1.5-2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满足要求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且勘察范围大于等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勘察范围满足要求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线到坡顶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5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满足要求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勘察范围线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勘察范围满足要求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坡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无基坑勘察范围满足要求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基坑勘察范围满足要求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基坑勘察范围满足要求1.5.3工程勘察等级:本次勘察阶段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确定本项目所涉及的道路工程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安全性等级为二级。建设场地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判定见表1.5.3,综合判断为中等复杂场地。综上分析,道路工程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安全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类别为中等复杂场地,故工程地质勘察等级为乙级。表1.5.3场地类别划分表判定因素场地特征场地类别场地复杂程度复杂中等复杂简单1地形、地貌一种地貌,区内地形坡角为2-25°√中等复杂2岩层倾角(°)8°√3岩土特征有两种土体和两种岩性√4土层厚度(m)土层0.0-7.4m√5岩体完整程度较破碎√6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未见不良地质现象√7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中等强烈√8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程度地表水、地下水贫乏,对岩土体影响小√1.6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的规定,确定路段区为Ⅱ类场地,结合路段区的具体地质特征,我公司制定以机械岩芯钻探为主,辅以地面地质调查、现场试验、室内岩石试验等工作的方法。沿拟建道路中轴线及其两侧、拟建构筑物轴线及其两侧,共布置勘探点27个,形成纵断面1条,横断面11条,本次方案布置原则:间距30m~60m左右设置勘探线一条,一般道路的勘探点深度宜达到原地面以下5~8m,挖方及填方道路宜大道设计路面高程以下5~8m,并选择部分钻孔加深,路面两侧边坡钻孔孔深进入潜在滑动面(从路边按倾角30°考虑)以下5m;取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钻孔取样进行室内岩土测试。野外工作始于2021年11月10日,投入XJ150型钻机2台,至11月14日结束,转入内业分析、整理。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1.6-1。表1.6-1实物工作量统计工作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工程地质测绘Km20.139工程测量钻孔定位个271:200剖面m/条1274.51/111:500剖面m/条618.15/1勘探机械岩心钻孔m/孔344.70/27原位测试重型动力触探试验m/孔17.8/3样品采集土样组1岩样块/组15/5室内试验单轴抗压(岩样)组5抗拉剪、变形组2水位观测钻孔水位观测孔271.7质量评述1.7.1测量:工程测量依据为:1:1000比例尺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坐标系为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图根点)如下表1.7-1。测量成果见附表1。表1.7-1测量已知点成果表点名XYH备注N3287020.598456451.5074362.8536N3486936.272256704.4355353.54721.7.2工程地质测绘:调查路基轴线两侧各100m范围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如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滑坡等)及地下管线等的分布,进一步收集了场地内及附近已有的工程地质、气象等资料,并对调查范围内各地层的分布情况进行了1:500地质填图。1.7.3钻探:严格按钻探规程进行。土层采用无水或小水量跟管钻进。岩芯采取率:在中风化岩层中,不小于80%;在土层及强风化岩层中,不小于65%。均符合规范要求。因地形条件的限制,为保证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少量勘察钻孔沿道路轴线水平移至安全地段。利用已开挖的岩质边坡,加强了地面调查,利用边坡开挖基岩面查明岩土体结构,进行岩体裂隙统计,加强钻探质量管理工作,以确保原始资料准确、客观。各项资料均进行了自检、互检和专检。1.7.4编录:现场地质人员跟班编录,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及时指导施工。地质资料按要求收集准确、及时、齐全、可靠。各项资料在野外均进行了100%自检和互检。1.7.5原位测试: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63.5)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试验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并监督全过程,保证了试验精度及数据采集合理、齐全。1.7.6样品:岩、土样采集符合规范要求,土样采用厚壁取土器、连续静压法采用Ⅰ级土样。样品采集认真负责,按规程及时密封送检。室内岩石试验由重庆空港岩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完成,试验设备采用万能试验机WE-100B、三轴压力试验机TYJ-1000进行岩石力学性能试验,试验执行标准:《工程岩体实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试验方法满足规范要求,试验结果正常;室内土工试验由重庆空港岩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完成,试验执行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试验方法满足规范要求,试验结果正常。1.7.7外业见证:本勘察由外业见证单位重庆永宏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委派外业见证人员(张小玲:印章编号YKJZ-2310649-0002)对勘察外业的工作量进行了全程监督,保障了工程质量的真实、可信,并出具了外业见证报告。1.7.8内业图件绘制采用“QuickGEE快捷工程地质勘察”软件,文字编写采用“MicrosoftWord2003”软件。综上所述,本次勘察质量合格,达到详细勘察精度。经内业分析、整理后提交的成果报告,可供施工图设计使用。2路段区工程地质条件2.1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蔡家组团,位于重庆主城北部,是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都市圈21个城市组团和大型聚居区之一,为重庆市和两江新区的先进制造业和都市综合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中梁山麓、嘉陵江畔,一面靠山,三面临水。东连悦来国博中心,南接礼嘉新城,西承重庆市大学城和北碚新城,北靠水土高新产业园。轨道交通6号线畅联全城并设立三个站点;中环快速干道、绕城高速、兰海高速、国道212线纵横全境;嘉陵江马鞍石大桥、嘉悦大桥、水土大桥、蔡家大桥、宝山大桥等通达四面八方,交通条件便利。2.2气象、水文2.2.1气象:1、气象:建设场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300m以下的沿江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8.0~18.8℃,海拔高程300m以下的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6.8~18.0℃之间。2、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极端最高气温43℃,出现日期: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出现日期:1955年1月11日。3、湿度:年蒸发量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1、基岩强风化带: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质较软,手易折断岩芯,岩芯多呈碎块状。根据钻探成果,揭露厚度为0.5(ZK4-1)~2.8m(ZK4-14)。均绝对湿度17.7hPa;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4、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日最大降雨量266.6mm(出现在2007年7月17日),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5、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1m/s。2.2.2水文:北碚区地处嘉陵江下游,嘉陵江由北而南纵贯全境。除嘉陵江外,还有黑水滩河、后河、璧北河、梁滩河、马鞍溪、明家溪、车盘溪、底洞沟、马桑溪、山王沟等大小河流20余条。嘉陵江是流经北碚的最大河流,嘉陵江由北而南纵贯全境,北碚段长45.1km,支流有壁北河、黑水滩河、龙凤溪、马鞍溪、明家溪等。最高洪水位214m,最低枯水位176.61m。全区水资源总量为42676.55万m3、地表水资源总量为41510.86万m3,其中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061.25万m3。蓄水总量为3435万m3。平均过境水量为657.7亿m3。嘉陵江是长江的第二大支流,是重庆市境内的第二大河流,境内河段长153.8km,河道平均坡降0.4‰,家零件多年平均流量685.10亿m3,实测最大流量为44700m3/s(1981年7月16日),实测最小流量为205m3/s(1968年3月28日),多年平均流量2250m3/s,多年平均流量23600m3/s,多年平均最小流量335m3/s。据北碚水文站多年资料,嘉陵江多年平均最高水位195.97m,多年平均最低水位175.94m,多年平均水位179.37m,历史最高洪水水位214m(1870年),该站历史实测最高洪水水位为208.17m(1981年7月16日)。枯、丰期水位变幅达20m左右,对岸坡侵蚀影响显著。据《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坝前水位175m时,区内常年水位将由173.78m左右上升到181.60m,届时影响当地建筑水位线将达到183m。嘉陵江是该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蔡家组团西靠中梁山,中高四面低,东沿嘉陵江14公里,因而形成许多长流溪和季节性溪流入江。嘉陵江为该区骨干水系,属过境河流。最大流量4.48×107L/s,最小流量0.2×106L/s,多年平均流量2.14×106L/s。据区域资料,组团内地下水类型多为重碳酸钙型水或重碳酸钙-镁型水,矿化度小于0.5克/升,地下水无侵蚀性。本项目工程范围内无地表水体出露,嘉陵江位于场地东侧及南侧,为南北流向,距离本场地最近距离约2.3公里,场地地势高,该段历史最高洪水水位214m,远低于本场地高程,嘉陵江对本场地无影响。2.3地形地貌北碚区属西南坳褶带,华蓥山隔挡式复背斜帚状弧形构造区重庆弧一部分。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三个背斜与转龙、歇马、静观三个向斜,自东南向西南相间平行排列,嘉陵江从西北向东南横流而过。境内由低山槽、山麓裸丘、浅丘和沿江河谷构成,海拔最高1312m,最低175m。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其间丘包及丘谷相间发育,地形呈波状起伏。路线呈东西走向,四周均为施工区域,地形较为平坦。场地地形总体地势较平缓,目前多地区已进行施工开挖。道路工程中心轴线上地面地面高程350.51~363.75m,相对高差13.26m。两侧场地内已被人类工程活动整平,地形坡角平缓约5°~10°,场地范围的土层主要为人工填筑土,局部地段基岩出露。2.4地层岩性经钻探揭露及工程地质测绘,建设场地范围内岩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下伏基岩依次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由新至老对各岩土层的工程特征描述如下:2.4.1全新统(Q4)1、素填土(Q4ml):灰褐、杂色为主。为其他工程建设抛填而成,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及少量建筑、生活垃圾组成。呈次棱角状、块状,碎石粒径一般20~200mm,含量约30~70%,无序堆填,填土结构松散,稍湿。堆填约1年,为机械抛填。未被污染。分布于整个场地,钻探揭露厚度0.00~7.40m(ZK4-1)。2、粉质粘土(Q4el+dl):褐黄色。呈可塑状,刀切面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分布于场地局部,位于素填土之下,基岩之上,钻探揭露层厚0.00(ZK4-1)~1.70m(ZK4-24)。~~~~~~不~~~整~~~合~~~~~~2.4.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泥岩(J2s-Ms):紫红色、棕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薄层状砂质条带或团块,含砂质较重;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质软;中等风化岩石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质较硬。分布在大部分场地,为建设场地主要岩层。该层本次钻探揭示厚度0.0m~5.2m(ZK4-10)。2、砂岩(J2s-Ss):灰白色、浅灰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并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中等风化岩石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质较硬。分布在大部分场地,为建设场地主要岩层。该层本次钻探揭示厚度3.0m(ZK4-1)~13.6m(ZK4-19)。2.4.3风化带特征及基岩面起伏情况建设场地被第四系土体覆盖,基岩面与上覆土层为不整合接触,基岩面埋深:0.00m~7.4(ZK4-1),基岩面总体与原始地形基本一致,基岩面起伏较小,相邻钻孔间基岩面坡角为3~21°,局部为陡坎。2、基岩中等风化带: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长柱状,岩质较硬,构造裂隙不发育。本次钻探未钻探穿基岩中等风化下限。各钻孔岩土层厚度及标高详见勘探点数据一览表,见附表1。2.5地质构造场地地质构造上位于川东南弧形构造带观音峡背斜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倾向135°~144°,倾角6°~8°,优势产状142°∠8°,岩体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贯通性较好,在砂、泥岩交界处岩体破碎,遇水易形成泥化夹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地应力条件简单,应力水平极低。区内无断层,地质构造简单。根据场地基岩露头地质测绘调查,基岩内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主要发育有2组裂隙:根据附近岩石露头调查裂隙,场区主要发育二组裂隙,裂隙属稍发育~较发育,其特征如下:裂隙①产状:309°∠82°,裂隙张开度0.1~0.3cm,局部闭合,间距0.80~2.2m,延伸8~16m,裂面平直,较粗糙,无充填物,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裂隙②产状:12°∠80°,裂面较平直,闭合状,局部张开1~5mm,延伸性好,裂隙间距3~5m,结合程度差,无填充物或局部有少量粘性土充填,属硬性结构面。2.6水文地质条件2.6.1地下水类型场地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地下水受大气降雨补给,大气降水丰沛,地下水补给条件良好。一般情况下,第四系松散层含孔隙水,砂岩含孔隙裂隙水(主要为裂隙水),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根据场地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1、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层中,属于临时性上层滞水,无统一地下水位,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迳流途径为由地表垂直下渗或产生层内侧向渗透,主要通过大气蒸发排泄。该类水受季节、降雨影响较大,雨季时丰富,旱季时贫乏。2、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基岩构造裂隙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2.6.2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勘察区地形整体中部低,两侧高,场地内素填土属透水层,砂岩为相对透水层,泥岩属隔水层。当大气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向地势低洼处排泄,部分由地表垂直下渗,沿基岩面径流。钻探施工完毕后提干钻孔循环水后24h观测孔内水位情况,素填土厚度较小的钻孔水位不恢复,说明勘察期间场地内无地下水;素填土厚度较大的钻孔中存在少量地下水,但无统一地下水位,水位详见柱状图及剖面图。场地含水层主要为素填土及砂岩层,属潜水类型。本次场地岩土层渗透系数结合地区经验:素填土取10.0m/d(经验值),泥岩取0.1m/d(经验值),砂岩层渗透系数取0.18m/d(经验值)。2.6.3水质分析勘察期间未采集到水样,根据地区经验及场地周边环境调查资料,无污染源,水(地表水、地下水)和环境土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2.7水土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钻孔内未取到水、土样,经工程地质测绘,场地内及场地周边无污染源,据勘察结果结合地区经验,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0.3判定,本场地环境类型为III类。土层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在无干湿交替作用时,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仅据pH值)对钢结构。2.8不良地质作用经工程地质测绘及工程钻探查明,道路沿线及附近无断层;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下硐室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道路区地貌单元较单一、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土体厚度相对较大,道路沿线岩土体整体稳定,且道路处于简易设防区,故场地适宜该项目建设。3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及工程地质特征3.1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根据本场地土体结构特征、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分为填筑土类岩组工程地质岩组。3.1.1填土类岩组填土:主要为人工填筑土,广泛分布在工程范围内,为其他工程建设抛填而成,分布不均匀,厚度最大可达7.4m,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石及少量建筑、生活垃圾组成,碎石直径20~200mm,局部达500mm,含量30~70%。地基承载力极低。分布不均,厚度不均,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3.2土石工程分级根据线路区土石工程地质特征,进行工程分级如下:素填土:结构松散~稍密,含约30~50%的砂岩、泥岩碎块块石,为普通土,土石等级为Ⅱ级;强风化砂岩、泥岩土石类别为硬土,土石等级为Ⅲ级。挖方量约占总挖方量的20%;中风化泥岩土石类别为软石,土石等级为Ⅳ级。挖方量约占总挖方量的5%;中风化砂岩土石类别为次坚石,土石等级属Ⅴ级。挖方量约占总挖方量的30%。4试验成果的整理及选用4.1统计原则与成果评述对本次勘察所得的试验数据,样本数小于6个的力学参数依据试验情况取经验值作为标准值、大于等于6个的力学参数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确定标准值,物性指标取平均值。岩土测试成果的统计原则:根据岩土体的成因、岩性、分布以及物理力学特征差异等原则进行分层,然后分别按各层位进行统计。当工程场地各工程地质单元内各土或岩层物理力学特征有明显差异时,应分别按各工程地质单元分层进行统计。从本工程场地内所采取的岩、土试样的测试成果分析看,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在平面位置与空间分布上无明显的差异规律,故不能划分为工程地质单元,本工程场地按层位分别统计。4.2土体测试统计成果4.2.1现场原位测试成果统计(1)素填土拟建场地素填土层主要分布于整个场地,起点、终点位置较厚,分布较为连续,厚度变化较大。为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针对场地的岩性特征,对素填土层进行了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63.5)试验。本次勘察布置了3个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对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锤击数进行杆长修正,取平均值为该层的一般值,再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该场地分层平均值(详见表4.2-1)。表4.2-1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孔号变异系数修正后平均标击数(锤)未修正触探深度(m)ZK4-10.3734.504.701.1~6.8ZK4-110.3604.955.100.8~5.4ZK4-120.2634.604.801.5~5.6修正后加权平均锤击数(锤)4.72未修正后加权平均锤击数(锤)4.99由表4.2-1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可知,拟建场地素填土层的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为高等变异性,极不均匀,呈松散状态。4.2.2粉质粘土试验成果数理统计本道路与MZ1路、横一路延伸段相隔较近,外业钻探同批次进行,故本项目勘察土工试验数据根据三条路试验结果进行取值的方案可行。本次共采集粉质粘土试样6组,所取土样现场均及时密封送检,从而保证了取样质量,土工试验成果统计于表4.2-2。表4.2-2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试验成果统计表取样编号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天然含水率

W0(%)天然密度(g/cm3)饱和密度(g/cm3)比重Gs天然孔隙比(e0)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土的压缩性天然快剪饱和快剪压缩系数a1-2(Mpa-1)压缩模量E1-2(MPa)凝聚力内摩擦角凝聚力内摩擦角Kpa(°)Kpa(°)ZK4-2424.81.961.992.690.71333.919.914.00.350.2935.84823.911.823.911.8ZH1-3725.11.951.982.690.72635.020.414.60.320.3415.07625.413.020.111.4ZK1-4125.61.961.992.720.74333.119.213.90.460.3365.18123.412.516.810.4ZK1-4427.11.921.952.680.77435.520.914.60.420.3634.90226.511.919.29.9ZK1-4726.51.911.952.700.78834.320.114.20.450.4064.40525.712.218.410.1ZK1-1724.41.962.670.69531.918.713.20.430.3315.12824.212.5统计数(n)665666666666655最大值27.11.961.992.720.78835.5020.9014.600.460.415.8526.5013.0023.9011.80最小值24.401.911.952.670.69531.9018.7013.200.320.294.4123.4011.8016.809.90平均值(μ)25.581.941.972.690.74033.9519.8714.080.410.355.0924.8512.3219.6810.72标准差(σ)1.0380.0230.0200.0170.0361.3080.8020.5230.0570.0380.4671.1980.4452.6530.835变异系数(δ)0.0410.0120.0100.0060.0480.0390.0400.0370.1400.1090.0920.0480.0360.1350.078标准值24.1312.0618.2410.314.3岩石试验成果的统计本道路与MZ1路、横一路延伸段相隔较近,外业钻探同批次进行,故本项目勘察岩石试验数据根据三条路试验结果进行取值的方案可行,岩芯取样本道路勘察在共取中等风化基岩5组,其中砂岩4组、泥岩1组,其中泥岩、砂岩各一组进行抗剪试验;MZ1路共取中等风化基岩9组,其中砂岩8组、泥岩1组,其中2组砂岩、1组泥岩进行抗剪试验;横一路共取中等风化砂岩4组、中等风化泥岩5组,其中泥岩、砂岩各采取1组进行抗剪实验;在室内进行天然及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岩石测试成果整体进行统计分析,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1节统计。岩石抗压、物理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见表4.3-1、4.3-2。表4.3-1中等风化砂岩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试验成果统计表取样编号野外

定名天然块体密度饱和块体密度抗压强度软化系数抗拉强度三轴压缩强度天然饱和(g/cm3)(g/cm3)R(MPa)Rw(MPa)图解法最小二乘法图解法最小二乘法内摩擦角内摩擦角粘聚力粘聚力单值单值(MPa)φ(°)φ(°)c(MPa)c(MPa)ZK1-2中风化砂岩——18.3013.100.716———————17.9012.200.682———19.8013.500.682—ZK1-4——21.7015.200.700———————23.3017.100.734———22.8016.600.728—ZK1-82.362.3720.3014.000.6900.9440.0039.703.443.512.352.3720.6015.600.7571.052.362.3822.2015.100.6800.932.372.39————2.362.39————ZK1-11——19.8014.100.712———————20.2013.800.683———20.9014.700.703—ZK1-15——18.8012.600.670———————20.6013.400.650———19.1014.300.749—ZK1-22——22.8017.300.759———————24.0017.700.738———23.3016.300.700—ZK1-25——23.0014.500.630———————21.7015.300.705———20.7016.700.807—ZK1-282.372.3825.3017.700.7001.1040.4040.703.883.972.372.3923.1018.500.8011.052.372.4024.2017.600.7271.202.362.38————2.382.40————ZK4-62.382.399.907.590.7670.9439.439.03.343.422.392.4110.506.080.5791.002.382.409.255.590.6040.852.382.41————2.372.39————ZK4-8——21.914.20.648———————20.615.70.762———22.316.00.717—ZK4-17——18.912.80.677———————19.513.20.677———19.914.10.709—ZK4-19——19.311.90.617———————17.112.10.708———18.013.40.744—ZH1-6——16.411.30.689———————02———15.89.860.624—ZH1-7——15.79.350.596———————15.310.40.680———39—ZH1-13——17.412.40.713———————16.710.80.647———69—ZH1-222.362.38031.1040.440.03.783.822.362.38431.142.342.3622.616.70.7391.032.342.36————2.352.37————样本数n20204848481288子样极大值2.392.4125.3018.500.8077子样极小值2.342.369.255.590.580.85393.34平均值2.372.3919.5013.700.701.0339.953.65标准差3.703.020.050.100.570.24变异系数0.190.220.070.100.010.07修正系数0.9530.9450.9820.9490.990.95标准值18.5912.950.690.9739.573.48表4.3-2中等风化泥岩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试验成果统计表取样编号野外

定名天然块体密度饱和块体密度抗压强度软化系数抗拉强度三轴压缩强度天然饱和(g/cm3)(g/cm3)R(MPa)Rw(MPa)图解法最小二乘法图解法最小二乘法内摩擦角内摩擦角粘聚力粘聚力单值单值(MPa)φ(°)φ(°)c(MPa)c(MPa)ZK1-15中风化泥岩2.562.589.907.590.7670.4434.6033.801.811.882.552.5810.506.080.5790.472.562.599.255.590.6040.492.572.61————2.562.59————ZK4-142.402.4980.1232.6032.200.510.562.412.452.761.410.5110.122.402.432.962.100.7090.132.402.44————2.392.41————ZH1-4——5.723.950.691———————5.593.730.667———6.042.90.480—ZH1-112.482.523.792.260.5960.2032.633.00.810.892.472.494.522.70.5970.192.472.504.402.660.6050.202.472.51————2.462.48————ZH1-14——5.232.620.501———————4.622.950.639———4.763.190.670—ZH1-16——4.883.710.760———————5.303.130.591———5.822.920.502—ZH1-28——3.691.690.458———————3.522.250.639———2.912.020.694—样本数n1515212121966子样极大值2.572.6110.507.590.770.4934.61.88子样极小值2.392.412.231.110.460.1232.20.51平均值2.482.515.163.170.610.2633.131.08标准差2.261.580.090.160.900.61变异系数0.440.500.150.600.030.57修正系数0.8330.8100.9430.6240.980.53标准值4.302.570.570.1632.390.574.4基础持力层的选择人工素填土结构呈松散状,力学性质极差,需进行夯实碾压后可作路基的持力层;下伏基岩承载能力较高,分布无规律,均匀性差,埋深厚度不匀,可作为路基的基础持力层。从钻探所揭露地层分布特征来看,场地各岩土层分布不均匀,场地土中部分土层呈透镜状分布,局部缺失、尖灭,厚度变化大。场地各土层坡度变化较大,一般为2°~25°,局部大于30°,总体来看,场地地基具不均匀性,场地地基为不均匀地基。4.5地基承载力及其他设计参数1、土体物理、力学指标: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线路范围内素填土为人工随意抛填形成,均匀性差,以松散-稍密结构为主。素填土有关参数应按压实后测试结果结合根据地区经验取值;粉质粘土土体一般呈可塑状,局部较软,可塑状的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4.2-3,根据地方经验建议本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40kPa。2、岩石指标:(1)、岩体的天然容重直接取岩石的天然容重平均值;(2)、岩石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取岩石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1.40~1.10的地基条件系数,并取值应满足《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规范表4.3.3-1的要求,本次岩体较完整取值1.10;当设计需要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对岩质地基可由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0.33的系数确定;对土质地基可由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0.50的系数确定。(3)、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标准值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3.1取,裂隙及层面结合程度差,软弱性结构面,裂隙粘聚力标准值c=50kPa,内摩擦角标准值φ=18°。及层面粘聚力标准值c=35kPa,内摩擦角标准值φ=14°。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值具体取值见表4.5-1。表4.5-1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推荐值岩土名称饱和重度天然重度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fk]抗压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基底摩擦系数μ水平抗力系数饱和天然内摩擦角内聚力cKN/m3KPaKPaMPaMPaKPaKPaMN/m3素填土21.5*20*28*(天然)5.0*(天然)25*(饱和)3.0*(饱和)粉质粘土19.719.4140*24(天然)12.0(天然)0.25*18(饱和)10.0(饱和)强风化泥岩24.1*23.6*300*0.35*强风化砂岩23.6*23.2*400*0.40*中等风化泥岩25.124.8156147302.574.3062.7228.57167.580.45*50*中等风化砂岩23.923.767482044912.9518.59380.2434.901023.120.55*250*层面14*35*裂隙18*50*注:带“*”者根据地区经验提供设计参数。岩体内摩擦角、内聚力由岩石标准值折减而成,φ折减系数取0.90,C折减系数取0.30;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可由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折减而得,抗拉强度标准值折减系数取0.40;时间效应系数取0.98。其他参数:土岩界面:(粉质粘土)天然抗剪强度值:c取21kPa,φ取11°;饱和:c取15kPa,φ取9°。(填土材料为粉质粘土夹泥岩碎块石,且压实系数不低于0.90)天然抗剪强度值:c取5kPa,φ取25°;饱和:c取3kPa,φ取18°。(现状填土)的岩土界面天然抗剪强度值:c取3kPa,φ取18°;饱和:c取1kPa,φ取15°。结合重庆该区域周边类似工程经验,粉质粘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值12MN/m4,素填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值8MN/m4,强风化泥岩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值40MN/m4,强风化砂岩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值70MN/m4;填土的负摩阻力系数取0.2。M30砂浆与压实填土间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取50kPa。M30砂浆与岩石间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泥岩取320kPa,砂岩600kPa。边坡坡率值建议:土层:1:1.50,基岩强风化带1:1.50,基岩中风化带1:0.75。4.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本次勘察根据钻孔揭露的基岩,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强风化带岩体多呈碎块状、短柱状,岩体完整性为破碎~极破碎,中等风化带岩体钻孔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岩体完整程度属较完整。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3.1.7条,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如下:4.6.1基岩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质软,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4.6.2中等风化泥岩:裂隙微发育~不发育,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57MPa,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质量等级为Ⅴ类。4.6.3中等风化砂岩:裂隙微发育~不发育,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2.95MPa,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质量等级为Ⅳ类。4.7土石工程分级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分级如下:4.7.1素填土:部分用镐刨松,再用铁锹挖,以脚蹬锹数次才能挖动,土石等级为Ⅱ级,类别为普通土。4.7.2粉质粘土:为可塑状,部分用镐刨松,再用锹挖,以脚蹬锹需连蹬数次才能挖动,土石等级为Ⅱ级,类别为普通土。4.7.3强风化泥岩、砂岩:必须用镐整个刨过才能用锹挖,土石等级为Ⅲ级,类别为硬土。4.7.4中风化泥岩:部分用撬棍或十字镐及大锤开挖,部分需爆破法开挖,土石等级为V级,为极软石。4.7.5中风化砂岩:部分用撬棍或十字镐及大锤开挖,部分需爆破法开挖,土石等级为IV级,为软石。5线路区稳定性、适宜分析评价5.1场地稳定性分析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地质测绘、钻探资料表明:本勘察区内无区域性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空区、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拟建道路沿线地形起伏较小,地形地貌中等复杂。拟建道路为新建道路,地形坡度一般较缓,有少量陡斜坡及边坡。经详细调查,斜坡、边坡均未见变形痕迹,路段区岩土种类较复杂,土层最大厚度7.4m(ZK4-1)为素填土;基岩以砂、泥岩为主,节理较发育,均为层状结构。基岩强风化带发育厚度为0.5~2.8m。主要发育有两组裂隙,岩体一般成块状。建场地现状稳定,适宜拟建道路的建设,但应对道路按设计高程平场后拟建道路两侧存在填、挖方边坡进行有效治理。5.2道路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拟建道路设计为城市支路,工程安全等级为三级。现按中轴线大致以道路填方(路堤)段、挖方(路堑)段、一般路段分段按设计放坡坡率放坡后对路线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述。根据道路沿线工程地质特征,结合设计道路路基、支挡结构形式,对拟建M4路的道路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如下:5.2.1K0+000~K0+202.229段(参考1~3、M4剖面)该段道路为挖方段,道路最大挖方高度为13.66m,沿道路轴线总体地形坡度角3~17°,垂直道路轴线段为斜坡地貌,地形坡角约5~20°,局部较陡。基岩面较平缓,相邻钻孔间坡角4~11°,土层为素填土,厚度2.8~7.4m,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设计道路基底主要为中风化岩层。左侧边坡路段左侧K0+000~K0+120段为在建居民楼,现状为施工中(未完工),建筑标高约360.35m,按设计设计路面高程整平,道路放坡线与在建房屋红线重叠,场地不具备放坡条件,可考虑对下部按放坡处理上部采取挡墙支挡的措施。K0+120~K0+202.229段道路左侧边坡最大高度6.6m(3-3′),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1.3。边坡类别为岩土质混合边坡,边坡坡体上部以填土为主,下部岩体为泥岩、砂岩,该段根据钻孔数据揭露,岩土界面较缓,土体沿着岩土界面下滑的可能性小。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处,放坡坡率值取1:1.50,并采用绿化、格构措施进行护坡处理,不具备放坡条件处,建议设置挡墙进行支挡。根据赤平投影图5.2-1分析,岩层倾向与坡向大角度相交,为切向坡,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其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坡向逆向,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坡向切向相交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岩层与裂隙1的交线组合线、岩层与裂隙2的交线组合线、裂隙1与裂隙2的交线组合线与边坡大角度相交,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中风化砂岩边坡类型为Ⅲ类,强风化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岩体破裂角取外倾结构面与45°+φ/2的小值,故砂岩岩体破裂角取62.45°,中风化砂岩等效内摩擦角取55°,强风化砂岩等效内摩擦角取42°。建议放坡坡率:填土1:1.50,强风化岩1:1.50,中风化岩1:0.75,施工中亦应加强边坡巡查及监测措施,应先支挡,后开挖,同时做好截排水措施。采用设计坡率放坡后采用格构+绿化护坡以确保安全。图5.2-1左侧道路赤平投影图左侧边坡按照填土及强风化按1:1.50、中风化岩按1:0.75的坡率进行放坡,随着开挖施工,会对岩土层产生扰动,由于深层土体的位移、沉降,使路面或已建建筑物产生不均匀的沉降或扰动已建建筑基础,施工中须采取措施予以保护。房屋与道路交叉施工时两方施工单位及业主单位应充分重视,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异样,需及时通知双方各参建单位。同时加强本身安全监测及相邻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监测。右侧边坡道路右侧地势整体较高,据现场调查,右侧坡顶基本已拆迁,本次拟建道路右侧边坡最大高度13.94m(2-2′),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1.3。边坡类别为岩土混合边坡,边坡坡体以填土为主,下部为泥岩、砂岩,根据钻孔揭露,该段岩土界面较缓,土体沿着岩土界面发生滑移的概率较小,以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为主,建议进行分阶放坡处理,每8米分一级,放坡坡率值取1:1.50,在两级边坡之间设置2.0m宽的护坡道,并采用绿化、格构措施进行护坡处理。下部岩质边坡部分根据赤平投影图5.2-2分析:岩层倾向与坡向大角度相交,为切向坡,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其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坡向大角度相交,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与裂隙1顺向,但裂隙倾角大于边坡坡角,为顺向不临空,边坡稳定性受自身特性控制,可能发生局部掉块现象,建议边坡施工时进行护面工作;岩层与裂隙Ⅰ的交线组合线、岩层与裂隙2的交线组合线、裂隙1与裂隙2的交线组合线与边坡大角度相交,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中风化砂岩边坡类型为Ⅲ类,强风化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岩体破裂角取外倾结构面与45°+φ/2的小值,故砂岩岩体破裂角取62.45°,中风化砂岩等效内摩擦角取55°,强风化砂岩等效内摩擦角取42°。建议放坡坡率:填土1:1.50,强风化岩1:1.50,中风化岩1:0.75,施工中亦应加强边坡巡查及监测措施,应先支挡,后开挖,同时做好截排水措施。采用设计坡率放坡后采用格构+绿化护坡以确保安全。图5.2-2右侧道路赤平投影图道路里程K0+160~K0+202.229位置,该段属新建MZ1道路范围,在本次施工范围之外,本次不作评价。5.2.2K0+202.229~K0+394.900段(参考5-7、M4剖面)该段道路为挖方路基段,该段长约192.671m,路面设计标高约为351.167~352.527m,地面标高约为351.790~361.239m。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沿线路中线最大最大挖方高8m。该段道路沿道路轴线地形地形坡角一般5°~23°,垂直道路轴线段总体较平坦地形坡度角5°~17°,局部为陡坎。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设计道路基底为中风化岩层。1、左侧边坡按照设计方案,该段均为挖方路基,最高形成最高约3.52m(6-6′)的挖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为1.2。边坡类别为岩土混合边坡,边坡坡体以填土为主,下部为泥岩、砂岩,根据钻孔揭露,该段岩土界面较缓,上覆土体较薄,土体沿着岩土界面发生滑移的概率较小,但仍有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的可能性,建议对上部素填土进行清除。下部岩质边坡,根据赤平投影图5.2-3分析,岩层倾向与坡向大角度相交,为切向坡,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其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坡向逆向,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坡向切向相交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岩层与裂隙Ⅰ的交线组合线、岩层与裂隙2的交线组合线、裂隙1与裂隙2的交线组合线与边坡大角度相交,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中风化砂岩边坡类型为Ⅲ类,强风化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岩体破裂角取外倾结构面与45°+φ/2的小值,故砂岩岩体破裂角取62.45°,中风化砂岩等效内摩擦角取55°,强风化砂岩等效内摩擦角取42°。建议放坡坡率:填土1:1.50,强风化岩1:1.50,中风化岩1:0.75,施工中亦应加强边坡巡查及监测措施,应先支挡,后开挖,同时做好截排水措施。图5.2-3左侧道路赤平投影图道路左侧现状为较平,局部为开挖施工区,规划为居民楼,目前为规划,建筑物高程不详,按平面图显示放坡线在房屋安全范围之内,不具备完全放坡条件:1、如左侧房屋规划地面高程与道路高程相近,修建后将会对场地整平,将不存在边坡;2、如左侧房屋设计高程与道路高程相差较大,且房屋先修建或同时施工时,左侧边坡放坡条件不足,道路施工时应先对左侧房屋及车库做好保护和支挡措施并与房屋施工方及业主及时协调沟通后再进行道路施工,建议采取放坡+挡墙的支护措施,在车库及房屋安全范围外设置挡墙支挡,挡墙与道路之间按1:1.50的坡率进行放坡,并做好定时监测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各参建单位。若采用挡墙基础以中风化基岩作挡墙持力层。2、右侧边坡按照设计方案,将在道路右侧形成最高约9.8m(5-5′)的挖方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边坡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3。根据钻孔资料揭露,该段岩土界面较缓,上覆土体较薄,土体沿着岩土界面发生滑移的概率较小,但仍有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的可能性,建议对上部素填土进行清除。下部岩质边坡部分根据赤平投影图5.2-4分析:岩层倾向与坡向大角度相交,为切向坡,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其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坡向大角度相交,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与裂隙1顺向,但裂隙倾角大于边坡坡角,为顺向不临空,边坡稳定性受自身特性控制,可能发生局部掉块现象,建议边坡施工时进行护面工作;岩层与裂隙Ⅰ的交线组合线、岩层与裂隙2的交线组合线、裂隙1与裂隙2的交线组合线与边坡大角度相交,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中风化砂岩边坡类型为Ⅲ类,强风化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岩体破裂角取外倾结构面与45°+φ/2的小值,故砂岩岩体破裂角取62.45°,中风化砂岩等效内摩擦角取55°,强风化砂岩等效内摩擦角取42°。建议放坡坡率:填土1:1.50,强风化岩1:1.50,中风化岩1:0.75,施工中亦应加强边坡巡查及监测措施,应先支挡,后开挖,同时做好截排水措施。采用设计坡率放坡后采用格构+绿化护坡以确保安全。图5.2-4右侧道路赤平投影图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曹家湾站位于该段道路下方道路里程K0+336.307~K0+394.900位置,该段属已建纵二路南段,在本次施工范围之外,设计道路标高351.167~351.354,轨道隧洞顶高331.0m,隧洞底高323.4m。相对高差约19.7m,蔡家组团M标准分区M4路做完成轨道保护专篇方案设计说明,结论表明:项目施工及投入使用过程不影响轨道正常运营及结构安全。但是施工过程中仍需加强对轨道的观察与监测。5.2.3K0+394.900~K0+K0+598.147段(参考8-12、M4剖面)该段道路为挖方段,最大挖方高度为12.76m。沿道路轴线总体地形坡度平缓,地形坡度角3~11°,垂直道路轴线段为斜坡地貌,地形坡角约5~16°,总体较平缓,局部较陡。基岩面较平缓,相邻钻孔间总体坡角5~11°,土层为素填土,厚度0.0~6.6m,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设计道路基底主要为中风化岩层及填土层,建议以中风化岩层及压实填土层作为路面持力层,填土压实度均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左侧边坡路段左侧边坡最大高度9.4m(10-10′),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1.3。边坡类别为岩土质混合边坡,边坡坡体以填土和泥岩、砂岩为主。根据钻孔揭露,该段岩土界面较缓,土体沿着岩土界面发生滑移的概率较小,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处,放坡坡率值取1:1.50,并采用绿化、格构措施进行护坡处理。岩质部分根据赤平投影图5.2-5分析:岩层倾向与坡向大角度相交,为切向坡,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其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坡向逆向,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坡向切向相交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岩层与裂隙Ⅰ的交线组合线、岩层与裂隙2的交线组合线、裂隙1与裂隙2的交线组合线与边坡大角度相交,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中风化砂岩边坡类型为Ⅲ类,强风化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岩体破裂角取外倾结构面与45°+φ/2的小值,故砂岩岩体破裂角取62.45°,中风化砂岩等效内摩擦角取55°,强风化砂岩等效内摩擦角取42°。建议放坡坡率:填土1:1.50,强风化岩1:1.50,中风化岩1:0.75,施工中亦应加强边坡巡查及监测措施,应先支挡,后开挖,同时做好截排水措施。采用设计坡率放坡后采用格构+绿化护坡以确保安全。图5.2-5左侧道路赤平投影图2、右侧边坡按照设计方案,将在道路右侧形成最高约12.76m的挖方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边坡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1.3。根据钻孔揭露,该段岩土界面较缓,土体沿着岩土界面发生滑移的概率较小,场地具备放坡条件处,放坡坡率值取1:1.50,并采用绿化、格构措施进行护坡处理。下部岩质边坡部分根据赤平投影图5.2-6分析:岩层倾向与坡向大角度相交,为切向坡,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其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坡向大角度相交,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与裂隙1顺向,但裂隙倾角大于边坡坡角,为顺向不临空,边坡稳定性受自身特性控制,可能发生局部掉块现象,建议边坡施工时进行护面工作;岩层与裂隙Ⅰ的交线组合线、岩层与裂隙2的交线组合线、裂隙1与裂隙2的交线组合线与边坡大角度相交,未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中风化砂岩边坡类型为Ⅲ类,强风化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岩体破裂角取外倾结构面与45°+φ/2的小值,故砂岩岩体破裂角取62.45°,中风化砂岩等效内摩擦角取55°,强风化砂岩等效内摩擦角取42°。建议放坡坡率:填土1:1.50,强风化岩1:1.50,中风化岩1:0.75,施工中亦应加强边坡巡查及监测措施,应先支挡,后开挖,同时做好截排水措施。采用设计坡率放坡后采用格构+绿化护坡以确保安全。图5.2-6右侧道路赤平投影图5.3场地和地基的地震评价5.3.1地震效应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路段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拟建道路工程构筑物的抗震设防目标为,在E1地震作用下,位于抗震有利地段的,经一般整修即可正常使用;位于抗震不利地段的,经短期抢修即可恢复使用。根据地区经验,场地素填土剪切波波速(VS)取110m/s,为软弱土,粉质粘土剪切波波速(VS)取160m/s,为中软土,下伏强风化基岩(泥岩、砂岩),剪切波速500-800m/s,为软质岩石,中等风化基岩(泥岩、砂岩)剪切波速大于800m/s,为硬质岩石。表5.3-1拟建道路各工段地震效应评价拟建工程名称里程桩号抗震地段覆盖土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值最大厚度位置未回填土素填土粉质粘土(淤泥质)蔡家组团M标准分区M4路K0+000.00~K0+312.51有利0/000800Ⅰ0.25sK0+312.51~K0+479.26一般5.9ZK4-1105.90110Ⅱ0.35sK0+479.26~K0+598.14有利0/000800Ⅰ0.25s5.3.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存在覆盖层为素填土,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而场地内区域范围内查明地下水贫乏,场地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无滑坡条件、无崩塌、无液化土体;场地内填土厚度大,填土密实度和均匀性较差,土质边坡未支挡时在地震作用不稳定,易滑塌或滑动,建议及时支挡。5.4特殊土的评价人工填土:该层在本场地内广泛分布,主要是该既有道路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弃土回填,回填土厚度最大可达到7.4m,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石组成,含量不均,碎石直径2~20cm,含量30~70%。地基承载力低。分布不均,厚度不均,容易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未经处理不能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建议路基回填前建议将地表松散土层清除,碾压至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后方可回填。填土材料建议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路堤底部建议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路基施工时建议分层铺筑,分层压实,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残坡积粉质黏土:该层在工程场地内局部有分布,主要在线路末端位置,呈可塑状,刀切面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残积土是岩石风化后未被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松散岩屑和土形成的堆积物,受气候和母岩岩性的影响,具有多孔隙和裂缝,易冲刷,强度和稳定性差等特点。由于残积土孔隙多,成分和厚度不均匀,作为建筑物地基时,应考虑其承载能力和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陷,由于残积土结构比较松散,作为路堑边坡时,应考虑可能产生坍塌和冲刷等问题,可以采用挖除法、胶结灌浆法、支护法、覆盖法、排水法等防治措施。强风化岩:场地强风化岩分布于整个场地基岩表层,风化裂隙发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