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黄金题型)_第1页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黄金题型)_第2页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黄金题型)_第3页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黄金题型)_第4页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黄金题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地壳岩层在(

)时会发生地震。A.断裂B.褶皱C.平静D.挤压2.热对流不能在(

)发生。A.固体B.液体C.气体3.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我经常不戴头盔搭乘摩托车B.我经常在考试前熬夜复习C.我喜欢蒙头睡觉D.我喜欢轮换做不同学科的作业4.关于露和霜形成时的温度条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形成露时的温度比形成霜时的温度低B.形成霜时的温度比形成露时的温度低C.形成露时的温度和形成霜时的温度一样5.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间发生热传导现象的条件是(

)。A.不能接触B.必须接触C.接不接触都行6.人工降雨是在(

)条件下进行的。A.云量比较大B.晴空万里C.任何时候7.露和霜的不同之处(

)。A.露是固体,霜是液体B.露是液体,霜是固体C.露白天形成,霜夜晚形成8.(

)的厚度约17千米。A.地壳B.地幔C.地核9.太阳和灯泡发出的光分别属于(

)。A.自然光和反射光B.人造光和反射光C.自然光和人造光10.以下物体,导热性能最好的是(

)。A.瓷砖B.地板C.地毯二.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1.热传递有传导、对流、(

)这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

),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2.有些时候,人体会在不受大脑控制的情况下做出非常迅速的反应。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

)。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成的像是(

)像。4.为了防止烫手,锅铲的手柄应该用(

)类的材料制作。5.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

)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

)。6.热传递有(

)、(

)和(

)这三种方式。烧开水是通过(

)方式传播热量的;冬天,明明抱着热水袋取暖,这种传热方式属于(

);电烤箱、电暖器和太阳能热水器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7.人的(

)负责各种认知和思维活动,还负责管理人的情绪和运动。8.铁、塑料、铜、木头四种材料中,属于热的良导体的有(

),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有(

)。我们一般选用导热性能(

)(填“好”或“差”)的材料作为保温材料。9.冬天,我们通过捧着暖水袋来暖手,这是利用(

)来传递热量。10.(

)是最复杂的“机器”,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在人体活动中起着指挥中心的重要作用。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烈日下操场上的单杠会变热,是因为太阳通过热辐射把热传给了单杠。(

)2.温度、风、水等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比较缓慢。(

)3.热粥时,用勺子不断地搅动,是为了加快粥内的热对流。(

)4.热幅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5.冰融化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6.只有陆地上才有火山。(

)7.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基本形状是五边形。(

)8.在烈日下操场的单杠会热的发烫,是因为发生了热对流。(

)9.长期不吃早饭不会影响我们的大脑。(

)10.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

)四.连线题(共1题,共8分)1.连线找朋友。音乐

绘画数学

左脑

书写逻辑

右脑

情感语言

技艺五.简答题(共6题,共24分)1.对比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三种传热方式,请你找出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2.地震会造成哪些危害?(写出3点即可)3.最近3-11周岁儿童正在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同学们在接种疫苗时会感觉很疼,但你们表现的都很坚强。请你根据情境写出神经系统传递的路径。4.在青藏铁路设计时,为了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和迁徙,事先采取了可行有效的方案。那么假如要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地规划修建一条铁路,你将从哪些方面评估铁路的修建方案?5.动物建造的庇护所的功能有哪些?(至少三点)6.冬天天气特别寒冷时,我们会适当增加衣物,那么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了吗?请解释原因。六.综合题(共3题,共28分)1.如图所示是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在模拟实验中,土豆泥代表(

)。2.红色的番茄酱代表(

)。3.燃着的酒精灯代表(

)。4.根据模拟实验,你能说说火山形成的原因吗?2.模拟雨的形成加热烧杯里的水时,一部分液态水会变成_________,当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底部凝结成_________。在培养皿中加冰块,是为了使温度_________,这样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_________,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这是模拟_________的形成。3.完成“模拟大自然中水的循环”的实验记录。实验材料:水循环模型、小草、冰块。实验步骤:组装好水循环模型。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①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罩子内有____________,小池内壁也有__________。②实验结论: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3.D4.B5.B6.A7.B8.A9.C10.B二.填空题1.热辐射;单独进行2.条件反射3.光沿直线传播;倒4.热的不良导体5.墨子;小孔成像6.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7.大脑8.铁、铜;塑料、木头;好9.热传导10.脑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相同之处:它们都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热。不同之处:1、热传导:①需要直接接触;②在固体中传递能力最强,液体中较强,气体中最弱。2、热对流:①循环流动传递热;②只在液体和气体中进行。3、热辐射:①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传递热;②可以不依靠介质而直接传递热。2.地震会使房屋倒塌;道路毁坏;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安全;会引起海啸。3.感觉信号→周围神经→脑和脊髓→周围神经→做出反应4.除了铁路的常规性评估之外,还应该从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来评估。5.休息、哺育后代、抵御天敌等6.会觉得热起来了;但是不是衣服给人热量,是活人会散热,衣服阻隔热量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