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核心概念_第1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_第2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_第3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_第4页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考点1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是具有生命的个体,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生物具有应激性、

特征:生长和繁殖、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特征。

考点2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分布,形态,生活

习性等等都有影响

(1)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对生物有影响。(能分别举例说出)

(2)生物因素对生物有影响,表现形式有: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有种内互助和种

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有竞争、捕食、寄生、互惠互利。

考点3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1)生物通过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方式适应其生存环境。

(2)生物能影响,甚至改变环境。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超过了地球上的其他任何

生物。(能分别举例说出)

注:要区分哪些情形是环境影响生物,哪些情形是生物影响环境。

考点4(必考)生物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自我调节能力

(1)组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的整

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种类很多,范围可大可小,无论是什么生态系统都是由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

(2)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和被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称为食

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

网。

食物链的写法: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有生产者,而且只能是是生产者,一定没

有分解者(因为分解者是以生物排泄物、残骸为食,并未构成捕食关系)。食物

网中的食物链末端生物由于富集作用,往往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3)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态系

统中的生产者,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是10%-20虬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往复循环,反复利用。

(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但这种调节

能力是有限的。

考点5、生物圈及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里生物具有多样性,

表现为物种多样性、遗传(或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考点6、(必考)科学探究的步骤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八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

法、分类法、实验法等等。实验法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现并提出问题;(2)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

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专题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生物的结构层次

考点1、(必考)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及成像规律

1、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由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反光镜)、固定支撑部分、调节部分(粗准焦

螺旋、细准焦螺旋、遮光器)三大部分构成。

注意物镜和目镜的形状、能识别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观察、收镜。

3、显微镜成像规律。

(1)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注:显微镜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和宽带,不是面积或体积。

C2)看到的物像是与实物上下左右相反的倒像。

(注意辨别物像形态和实际形态的差别,学会移动物像)

(3)物像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象越大,但视野越小,看到的细胞数越少。

应用:观察物像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4、调节光线

光线强时,用反光镜的平面和小光圈。

光线弱时,用反光镜的凹面和大光圈。

低倍镜换高倍镜时,视野会变暗。即物像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考点2、(必考)动植物的细胞结构特征及相应结构的功能

1、临时装片的制作

(1)操作步骤:擦、滴、取(撕或刮)、展、盖、染、吸。

(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区别。

i制作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滴加的生理盐水和清水。

ii取材时操作有所不同。

2、细胞的结构

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动物细胞的结构

动物细胞呈圆球状,由细胞膜、细胞质(内有线粒体等结构)、细胞核构成。

(2)植物细胞的结构

植物细胞形态呈长方形,结构与动物细胞相似,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

有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结构)、细胞核构成。不同的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动物细胞没有;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植物细胞有带色素的液泡,

动物细胞没有。

注:并非所有的植物细胞均有叶绿体。如植物的根没有叶绿体、洋葱的表皮细胞

没有叶绿体。

@

@

0

甲图乙图

3、细胞功能

细胞壁:支持和保护|。

细胞膜:细胞的边界,起保护作用,还可以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流动胶质、细胞生命活动场所,有众多微小结构。其中线粒体是细胞呼

吸作用的场所,释放能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固定成自身的

能量。植物细胞内的液泡储存有糖类和色素

细胞核。球状,内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

考点3、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细胞的分裂

细胞生成2个完全相同子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的分裂。

(1)过程。细胞核倍增后分开成两个细胞核,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

一个细胞核。

(2)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区别。

(3)遗传物质的变化。分裂初期,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

最终平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

质,即子代与亲代完全相同,两个子(新)细胞完全相同。

(4)意义。繁殖新个体,更新衰老细胞。

2、细胞的分化

在个体的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差异性变化的过

程就叫细胞的分化。

考点4、(常考)生物的结构层次

1、动植物结构层次及相关概念。

(1)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

2、组织

(1)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注:需要能举出例子说明。

3、植物的器官

(1)营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思考:骨骼、肌肉是器官还是组织?

4、人体的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

统、生殖系统。

植物没有系统,直接由器官构成个体。

专题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考点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植物的根按形态分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是根尖成熟区。

1、根的特点

(1)根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构成。

(2)成熟区有大量根毛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

应用:根尖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移栽植物时,容易将纤细的幼根折断,因此,移栽植物时

因尽量带土以减少对根的损伤。

2、根吸水的原理

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3、根除了吸水外,还在土壤中吸收氮、钾、钙等无机养料。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

生长时期,所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考点2、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1、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木本植物的茎由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内侧是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构成。

韧皮部:内含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往下运输由叶片合成的营养物质到根部。韧皮纤维起支

持作用。

形成层:介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分生组织,向内形成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

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等构成。

髓: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作用。

解释:树为什么不怕空心就怕没皮。

2、导管和筛管的比较

(1)相同的:都是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

(2)不同点:细胞结构不同:导管是活细胞。筛管是死细胞。作用不同;导管运输水分和

无机盐。筛导管运输有机物。运输方向不同。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筛管至上而下运输。

考点3、水分在叶片的散失

1、叶片的结构和特点

(1)表皮。表皮位于叶片的最外层,分上下表皮,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但表皮内的保卫

细胞含有叶绿体,保卫细胞构成气孔。一般来说,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的气孔多。

(2)叶肉。叶肉由大量叶肉细胞构成,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所以叶片呈绿色。接近上

表皮的细胞含叶绿体较多,呈圆柱状,排列整齐,称栅栏组织;接近下表皮的细胞含叶绿体

较少,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称海绵组织。

(3)叶脉。叶脉是叶片的骨架,起支持作用。在叶脉中含有导管和筛管,起运输作用。

2、蒸腾作用

(1)概念。水分从植物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的过程称蒸腾作用。叶片是蒸腾作

用的主要器官。

(2)意义。降低叶片温度;为植物吸收、运输水分提供动力;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大气。

(3)应用:移栽植物最好在傍晚进行,去除部分叶片。

考点5、光合作用(必考)

1、几个探究实验。

(1)植物在光下合成淀粉。(变量是光照)

①.需留处理②.选叶避光③.a水加热④.验证结果⑤.观察变化

(2)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产生取气的实验装・示意图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

(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蒸储水则不能。

注:以上几个探究实验都是常考实验,特别是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不但

要知道实验的操作过程,还需要知道该操作的目的,如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遮光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酒精脱色是脱去叶绿素的颜色;加碘液是为了染色、含有淀粉

的部位最终将染成蓝色。

2、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产物。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内的叶绿素捕获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太阳能转化成了有机物内的化学能。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条件:光照

场所:叶绿体

产物:淀粉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即两个转化:

物质转化: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能量转化: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光合作用表达式:

4、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照、二氧化碳、温度。

5、光合作用的意义及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等。,

考点6、呼吸作用(必考)

1、几个实验

(1)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的实验。

(1)植物呼吸作用氧气的实验。

(1)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热量的实验。

2、呼吸作用:生物活细胞的的线粒体中,将有机物和氧气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这个

过程中,有机物内化学能转化成了生命活动的能量。

原料;有机物和氧气

条件:有无光照均可

场所:线粒体

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即两个转化:

物质转化: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能量转化: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一部分转化成热量,一部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3、呼吸作用表达式:

4、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温度、氧气浓度。

5、呼吸作用的意义及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低温保存水果蔬菜、土壤松土等。

考点7、种子(必考)

1、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种子是由种皮、胚构成。胚是种子最主要的结构,由子叶、胚芽、胚轴、胚根组成。

单子叶植物有一片子叶和胚乳;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无胚乳。

玉米种子的结构

注:能根据图说出各个部位的名称。

2、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条件。结构完整,具有活的胚。

(2)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

3、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

育成茎和叶。

考点8、开花和结果(必考)

1、花的结构

花由雌蕊、雄蕊、花萼、花冠、花柄、花托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雄蕊由花

丝和花药组成。

花托:保护花的各部分及支持上面着生部分

超片!

;在花开放前保护雄蕊和雌蕊

花花舞1

基j柱头:接受花粉]

本a.I花林;连接柱头和子房

雌蕊仔房壁

构1'子房》花的最主要部分

I胚珠

毋加花药:内有花粉

雄蕊i,花综支持花药

注:能根据图说出各个部位的名称。

2、传粉

(1)传粉:雄蕊的花粉从花药散发落到到雌蕊柱头的过程叫传粉。

(2)种类: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3)传粉媒介。

3、受精

受精:胚珠里的卵细胞与花粉管内的精子结合的过程。

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果实由果皮、果肉、种子构成。

果实由发育而成。果皮由发育而成。种子由发育而成。其中种皮由

发育而成。胚由发育而成。

二子房壁f果皮、

子可(珠被一种子]>果实

胚珠"受精卵f胚,种子

I受精极核一胚乳J,

考点9、保护植物资源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绿色植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

并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我国珍惜植物有:银

杉(植物界的大熊猫)、水杉、银杏、砂楞(蕨类植物)、琪桐等。

专题四、生物圈中的人

考点1、人体的营养(消化系统)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重要)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

(1)来源。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蛋和奶、豆类,

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肥肉、花生、芝麻类和植物油。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2)功能。其中“三大产热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主要的能源物质

是糖类。贮备能源的是脂肪;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维生素维持生

命的正常活动。夜盲症--缺VA;坏血病--缺VC;脚气病一-缺VB1;口角炎、

皮炎--缺VB2;佝偻病--缺VD和钙

2、消化系统的组成。

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肛门等消化器官。消化腺包括胃腺、胰腺、肠腺、肝脏。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3、消化和吸收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肠液和胰液消化

液含最多种类酶)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

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2)消化的过程

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

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

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

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通过胆汁的乳化,最

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3)吸收的过程

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

胃: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

小肠:吸收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1)消化道中最长

一段,环行皱裳、小肠绒毛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很薄,只由一

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含肠液、胰液、胆汁多种消化液,可消化糖

类、蛋白质、脂肪。

4、膳食宝塔

能说出膳食宝塔各层中的主要食物。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

合理的饮食结构。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考点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循环系统)

1、循环系统的组成

(1)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重要)

血浆大部分是水还有少量蛋白质、无机盐、代谢废物等

红细胞无细胞核。运输氧气。过少:贫血病。

注: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它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

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

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根据红细胞细胞膜的种类

可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白细胞有细胞核。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过多:炎症。

血小板无细胞核。止血和加速凝血。过少:流血不止。

(2)血管的组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从心脏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从身体各部位运回心脏的血管。

毛细血管:从微小动脉流向微小静脉。

△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护理。

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分布出血状态止血方法

动脉厚大快分布较深喷射状近心端止血

静脉薄小慢有的浅,有的与动脉伴行平缓远心端止血

毛细血管最薄最小最慢分布最广,全身都有慢慢渗出消毒后包

△认识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

(3)心脏的组成(重要)

心脏由心肌构成,可分四个腔(上面心房下面心室),四腔关系是:同侧房室相通,异侧房

室不相通。

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见图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2、血液循环的途径(重要)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1)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脉-(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2)肺循环

右心室一肺动脉一肺部毛细血管一肺静脉一左心房

小结:

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

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

3)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

脉血变成动脉血;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4)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考点3、人体能量的供应(呼吸系统)

1、两个概念的区分。

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同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细胞通过呼吸

作用释放能量,这些能量用于维持体温和推动各种生命活动。

呼吸运动:肺与外界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2、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

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器官。

注: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

呼吸道的作用是: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2)能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的气体。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具

有的特点: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

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肺的作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3、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是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肋间外肌收缩一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一

胸廓的横径加大;膈肌收缩隔顶下降胸廓的纵径加长一胸廓容积扩大一肺容积扩张一新

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即吸气;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T胸廓容积缩小一肺容积缩小一肺泡

内部分气体排出提外,即呼气;因此,是胸廓的变化才引起吸气和呼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了肺的通气。

4、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的功能)

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它们的区别如下:

概念部位实现方式结果

肺的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运动呼气与吸气

肺的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CO2的交换气体扩散静脉血变动脉血

组织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氧气和C02的交换气体扩散动脉血变静脉血

5、气体运输(循环系统)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

输,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考点4、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的组成

①肾脏:有形成尿液的功能。

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可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

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

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它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出球小动脉

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

②输尿管:输送尿液。

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

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

尿液排出的途径:肾脏一输尿管一膀胱-尿道一体外

2、尿液的形成过程(重要)

1)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

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球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

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原尿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

▲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

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一肾小球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一肾小管

尿量多一肾小管

3、比较血浆、原尿、尿液(重要)

相同点:都含有水、无机盐、尿素

不同点:

血浆中有大分子蛋白质;(一无)

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质但有小分子的葡萄糖;(二无)

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也没有葡萄糖。(三无)

考点5、人体的自我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人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大类型。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

1、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代谢中心)和突起组成;

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树突:短,是树状分支;轴突:长,分支少

神经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的功能。

2、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

(1)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属于应激性。

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比较高级,是建立在

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

特征。

(2)反射弧①嗡乙今

完成反射过程的结构是反射弧。

反射弧的结构:\

①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一

②传入神经元: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位于脑和脊髓灰质内,由功能相同的神

经元胞体汇聚形成)

④传出神经元: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

⑤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应器一传入神经元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元一效应器

缺少一种,反射便不能完成。

3、感受器感觉器官

视觉感受器:视网膜听觉感受器:耳蜗头部位置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

嗅觉感受器:嗅黏膜味觉感受器:味蕾

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中枢。

(1)眼球的结构图。(了解)

(2)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一角膜T瞳孔T晶状体T玻璃体T视网膜成像T视神经

T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近视与远视

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舒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

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

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

用凸透镜矫正。

(4)耳的结构:

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

中耳鼓室: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听小骨:由锤骨,钻骨和镣骨组成听骨链耳蜗:含听

觉感受器

内耳前庭:含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半规管:含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5)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一鼓膜(鼓膜产生振动)一听小骨(锤、钻、镣)一耳蜗

(耳蜗内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产生冲动)一位听视经一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四大激素的功能及异常表现(重要)

激素: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它们在血液中量虽少但作

用非常显著,特别是对于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调节是不可缺少的。

(1)生长激素

功能:促进生长

产生部位:垂体

异常症:幼年不足一侏儒症;幼年过多一巨人症;成年过多一肢端肥大症

(2)性激素

功能: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维持第二性征

产生部位:性腺

异常症:先天性不育症

(3)甲状腺激素

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产生部位:甲状腺

异常症:幼年不足一呆小症(智力低下)成年不足一甲状腺功能低下。(大脖子病)

缺少原因往往是食物中缺碘导致甲状腺合成过少。孕妇在怀孕时缺碘,生出来的婴儿会患呆

小症。预防措施:1)食盐加碘2)常吃含碘丰富的海带等海产品。

分泌过多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

△侏儒症与呆小症异同:

相同点:患者都是从幼年患病且身材都矮小

不同点:“侏儒症”是由于患者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生长缓慢,患者身材矮小但智

力一般正常。"呆小症''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不足,甲状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生长发育迟缓,患

者不仅身材矮,生殖器官不发育且智力低下。

(4)胰岛素

功能:降低血糖浓度

产生部位:胰岛

异常症:分泌过少——糖尿病

考点6、健康生活(传染病及人体免疫免疫系统)

1、几个概念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

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预防措施有:

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

3、免疫

第一道防线一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第二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第三道防线一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功能:产生抗体,消除病原体(抗原)

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体内将产生大量的抗体,清除入侵的抗原。

4、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生活有规律

(2)合理膳食

(3)合理用用

(4)拒绝吸烟、酗酒、吸毒。

考点入动物的运动(运动系统)

1、动物的运动方式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

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1)、水中动物主要运动方式:游泳。常见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

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

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的摆动)

(2)陆地上的动物主要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也能奔跑)。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3)空中的动物主要运动方式::飞行为主。滑翔是省力的运动方式,鼓翼飞行是基本方式。

一般情况下,鸟类在飞行时交替使用鼓翼飞行与滑翔。

注:一种动物可能有多种运动方式,如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二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

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2、运动系统的组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⑴骨

①骨的形态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②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

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断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

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断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

骨髓: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

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

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③骨的成分和特性

由水、无机盐和有机物三部分组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坚硬。人体内的钙约有

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

使骨有韧性。

时期有机物无机物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多于1/3少于2/3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约占1/3约占2/3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少于1/3多于2/3弹性小,易骨折

④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

关;断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2)骨连结

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

图注: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③关节头,④关节软骨,⑤关节窝,⑥关节面

关节面由关节头、关节窝组成,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

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注: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骨、肋

骨和胸椎共同构成胸廓,保护心脏、肺等器官。髓骨、舐骨和尾骨共同构成骨盆,保护着

膀胱和肠等器官,女性的骨盆还可以保护卵巢等器官

(3)骨骼肌

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3、动物运动的形成

躯体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

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

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注: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

都收缩;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4、动物的行为

(1)动物行为从获得的途径上分为:先天性行为(不依赖生活经验)和后天学习行为(借

助经验经历)。先天性行为又称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自然进化而来。后天

学习行为则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行为,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能

判断或举例)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懂得举例和分辨)

注意: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为同种动物.

(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5、生物圈中的动物

(1)我国的动物资源

我国珍贵的国家一级动物: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

(2)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保护动物多样性就要从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进行。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就地保护——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样可以

保护动物及它们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

自然保护区,如四川卧龙保护区一大熊猫;王朗保护区一金丝猴;洋县保护区一朱鹘;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斑头雁和棕头鸥。

易地保护——将动物从栖息环境中移到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

理。如麋鹿。

专题五、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1、细菌(呈杆,球,螺旋状)

结构特征:具有细胞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组成)。

有些具有荚膜(保护),有些具有鞭毛(运动)。

营养方式:多数为寄生或腐生(异养),少数自养。

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2、真菌(酵母菌、霉菌,覃菌)

结构特征:单细胞或多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

核等部分组成),没有叶绿体。

营养方式:寄生或腐生(异养)。

生殖方式:主要是抱子生殖、酵母菌还可以出芽生殖

3、病毒

结构特征: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营养方式:寄生(不能独立生活,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活细胞里生活)。

繁殖方式: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在其遗传物质指导下生成新的病毒。

4、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重要)

酶母菌一用于酿酒;发酵面包乳酸菌一用于制酸奶和泡菜

醋酸菌——酿醋曲霉—制作酱和酱油青霉——制青霉素

放线菌——制抗生素产甲烷杆菌——生产沼气

注:部分微生物也会使人患病,是传染病的病原体。

5、食物的保存

微生物生长繁殖条件食物保鲜方法作用

水分风(晒、烤)干,腌制,糖渍,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脱水

空气密封罐装、真空包装

适温冷藏,冷冻,高温

防腐剂,溶菌酶杀死微生物

6、与微生物相关的一些探究实验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

如探究活动的问题:霉菌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假设:潮湿/温暖/有机物丰富的环境条件利于霉菌生长。

设计实验(略)

专题六、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1、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大气一有机小分子一有机大分子一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水蒸气(H20)。原始大气与

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原始生命形成场所---原始海洋(还要受到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

2、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是指生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总是一代又一代地发生着改变。生物进化的最

直接证据是化石。地质年代一分为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越简单、越

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

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在地质年代早期只有最简单的生物,越是地质年代晚期,生物种类越

多和现存生物也较接近;这说明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生物经历了由漫

长的演变过程。生物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藻类T原始多细胞藻类一原始苔薛T原始蕨类一原始种子植物(植物进化系统

树)

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一无脊椎动物……T原始脊椎动物……T脊椎动物(动物进

化系统树)

生物进化趋势: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3、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物的生殖能力很强,后代数量庞大;

遗传变异:后代中有各种可以遗传的变异类型;

生存斗争:后代之间必须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

适者生存:后代中不同的变异类型,争夺生存条件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

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获胜;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

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

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人类的进化历程

(能直立行走)(具有语言能力)

森林古猿一>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树栖生活)(语言能力?)(着衣、持标枪、长矛狩猎、制造石器)

重要变化:脑容量显著增大;直立行走、手足分工;语言发展、制造工具。

直立人有:元谋人、和县直立人、蓝田直立人、北京猿人

智人有:金牛山人、丁村人(早期)、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晚期)

根据肤色和鼻形等不同的特征,将现代人分为四个人种:

蒙古利亚人(黄)、高加索人(白)、尼格罗人(黑)、澳大利亚人(棕)。

四个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

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有相似的特征: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也有

不同之处,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

专题七、物种的多样性

考点1、生物的分类

1、分类的依据和单位。

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它们分

成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2、“不同类群的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所包括生物的种类越少,生物间的相同特

征越多,亲缘关系也就越近。”

3、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双名法:属名+种名

考点2、植物的主要类群

1、藻类植物

(1)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

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2)藻类植物的应用: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还为水生

动物提供氧气,也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

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③可作为水域是否被污染的指示植物(赤潮现象)

2、苔葬植物

(1)主要特征:苔葬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葬植物的茎和叶中没

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甚至没有茎、叶的分化。所以苔葬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常见在阴湿的地面或背阴的墙壁上,并且植株很矮小。

(2)苔群植物的应用:①苔群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

片的苔群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②苔罅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

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葬植物当作

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

(1)主要特征: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其内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

比较高大。受精过程仍离不开水,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靠抱子繁殖后代。

(2)蕨类植物的应用: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贯众);③有些可供观赏(肾蕨);

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满江红);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

成了煤。

4、种子植物

主要特征: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适于生活在陆地,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

称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称被子植物。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被称为“裸

子植物故乡其中银杉有“植物中的熊猫”的美称。

考点3、动物的类群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一类是无脊椎动物。

1、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特征:身体微小,是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多数

生活在水中,少数寄生在动物体内。

腔肠动物特征:有口无肛门,体内有消化腔,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

口排出体外。生活在水中,如水蛆。有触毛。

线形动物特征: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如蛔虫、烧虫,寄生在牲畜体内使人患病。

扁形动物:身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两侧对称,有些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可使人患上寄生虫

病。

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蚯蚓),细长柔软,蠕动,肌肉收缩加刚毛支持

进行运动。靠体表皮肤呼吸(分泌黏液),

棘皮动物:生活在海水中,五辐射对称,如:海星、海胆、海参。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

贼、章鱼、扇贝、蛾螺等)

节肢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是动物界中种类最

多、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分为昆虫纲(蝗虫)、甲壳纲(虾)、蛛形纲(蜘蛛)、多足纲(娱

蚣)。昆虫的特征: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

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

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2、无脊椎动物

(1)鱼纲

主要特征: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腮呼吸,用鳍游泳。

(2)两栖动物

主要特征:幼体在水中生活,用蛆呼吸,成体在水陆地生活,用肺呼吸,受精在水中完成。

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体温不恒定

(3)爬行纲

主要特征:体表都覆盖有鳞片,防止水分散失,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变温动物。

扬子鳄是国家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

(4)鸟纲

主要特征:前肢特化成翼;体表被覆羽毛,胸肌发达;有喙无齿,体温恒定

(5)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牙齿有门、犬、臼齿的分化,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

碎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专题八、生物的生殖发育

考点1、人的生殖和发育

1、人的生殖系统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睾丸;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卵巢。

2、受精及胚胎发育

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受精。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受精卵形成后不久便下行

到子宫内发育。新生命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算起。(受精卵一胚胎一胎儿一婴儿)人的胚胎

发育一般需要280天(40周),这个过程称妊娠,即怀孕。

3、营养获得:

植入子宫内膜前一靠卵细胞中的卵黄提供。

植入子宫内膜后——靠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

胎盘一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脐带一输送物质。

羊水——缓冲胎儿所受的压力。

注;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通过胎盘、脐带由母体的呼吸系统和肾脏排出。

4、人体发育的分期

体内发育一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

体外发育一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人的体外发育可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

童年期、青春期(10—20岁)

青春期发育特点:

(1)身高和体重突增。(能够分析课本中的坐标图)

(2)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

(3)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了遗精和月经。

考点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昆虫的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昆虫)分为:

(1)完全变态发育一如果昆虫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

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的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

为完全变态发育。如家蚕、蜜蜂、蝇、蚊、蝶、蛾等。

附加:幼虫发育过程中,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会脱掉原来的外骨骼,这叫

做蜕皮。如:在发育过程中,家蚕要蜕皮4次;蝗虫要蜕皮5次。(此部分了解)

(2)不完全变态发育——有些昆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若虫

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嶂螂、

蟋蟀、蝉等。

附加:①在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中间没有蛹期;而且由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很像成虫,

只是体小无翅,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如蝗虫的若虫,没有翅,能

够跳跃,叫做跳蛹。(此部分了解)

②蝗虫在三龄以后(即第三次蜕皮以后),翅芽显著;五龄以后,发育成能飞的成虫。也就

是说,三龄以前的跳螭翅未长成,活动范围小,密集,因此,灭蝗应抓紧消灭三龄以前(即

第三次蜕皮以前)的跳蛹。(此部分了解)

2、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比较

比较相同点不同点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

家蚕

有性生殖,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为完全变态发育。

为变态发育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若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

蝗虫

习性相似,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考点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的生殖:体外受精。

雄蛙有鸣囊(是发声的共鸣器),能够鸣叫(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是为了招引雌蛙。然后

雌雄蛙抱对,各自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在水中卵细胞和精子相遇完成受精作用,因受

精过程发生在青蛙体外,所以称为体外受精。(体内受精一般是指受精作用发生在动物的母

体内。)

注: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是:雌蛙和雄蛙同时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增加了卵细胞和

精子结合的机会,提高了受精率。

2、青蛙的发育:变态发育。

(1)青蛙发育过程如下所示:

受精卵一有外鳏和尾的蝌蚪一外鳏消失、长出内鲤的蝌蚪(此时的形态和结构都很像鱼)一

长出后肢的蝌蚪一长出四肢的蝌蚪一幼蛙(有尾一无尾)一成蛙。

可见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四个时期,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

成蛙的有明显不同,称为“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等概念只适用于昆虫的发育,

不能用在两栖动物的发育上。)

(2)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①体外受精、变态发育。②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③在蝌蚪发育成幼蛙期间,呼吸器官的变化为外鲤T内鳏T肺(蝌蚪期呼吸器官是鳏,成蛙

呼吸器官是肺和皮肤)。成蛙主要呼吸器官是肺,皮肤富足呼吸。

考点4、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

育雏等几个阶段。

1、鸟卵的结构及作用

蛋白胚盘白卵黄

鸟卵的模式图

2、鸟的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雌雄个体进行交配,雄鸟将精子送入雌鸟体内,与雌鸟体内的卵细胞进行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在雌鸟的输卵管内下行时,会被输卵管壁分泌的卵白、卵壳膜和卵壳所包裹,最后由

泄殖孔排出体外。

3、鸟的发育:体外发育。

鸟类的发育由受精卵开始。也就是说,鸟类的胚胎在雌鸟体内就已经开始发育了,当产出体

外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鸟的体温,胚胎会停止发育;在雌雄鸟的交替孵化下,胚胎才可以

继续进行发育。雏鸟破壳而出后,亲鸟和要照顾它一段时间的,被称为“育雏”。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内受精,卵生;亲鸟交替孵卵、育雏。

小结

种类生殖方式发育方式

昆虫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完全变态发育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两栖动物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

鸟类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没有变态发育

4、其它生物的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的种类:

①分裂生殖(如草履虫、细菌、变形虫等单细胞生物)、

②抱子生殖(如青霉、曲霉等)、

③出芽生殖(如酵母菌、水帽等)、

④营养生殖:由植物体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产生出新个体的方式。

营养生殖能够使后代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尤其是嫁接还能增强抗寒、

抗旱、抗病虫害的能力。所以果树、花卉一般采用营养生殖。

2、常用的营养生殖方法有:嫁接、杆插、压条

3、植物的组织培养

在无菌的条件下,把花药、子房、叶片、茎或根的一部分等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

它们能够生长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这就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I)过程:选取离体器官或组织一消毒一接种到培养基上一形成愈伤组织一长出丛芽一生

根一移栽成活T长成完整植株

(2)成功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优点):①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②培育无病毒植株,

防止植物病虫害。

小结

生殖方式意义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

使后代具备两个亲本的遗传基因,更

有性生殖进而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是生物

富生活力和变异性,适应力更强。

界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

产生后代的速度较快,有利于短期内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

无性生殖繁殖出大量个体;并且后代的性状均

直接产生新个体

匀一致。

专题九、生物遗传和变异

考点1、遗传和变异现象

1、两个概念

(1)性状一是指生物体的所有特征的总和,如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2)相对性状一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也就是两同一不同(同一生物、同

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

2、遗传和变异现象

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各种性状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变异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性状上的差异。

考点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必考)

1、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

细胞核内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中文名称是脱氧

核糖核酸,俗称遗传物质。在DNA上不是所的的部分都有遗传作用,具有遗传效应的小片

段就叫基因。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染色体与DNA的关系:DNA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小片段DNA。

2、细胞与染色体的关系

人的细胞可分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两种,其中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46条,

而且这4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