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二轮复习第二板块 第8讲 柳暗花明中国近现代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_第1页
2024届二轮复习第二板块 第8讲 柳暗花明中国近现代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_第2页
2024届二轮复习第二板块 第8讲 柳暗花明中国近现代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_第3页
2024届二轮复习第二板块 第8讲 柳暗花明中国近现代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_第4页
2024届二轮复习第二板块 第8讲 柳暗花明中国近现代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8讲柳暗花明:中国近现代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主干知识重构体系化复习任务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整合】必修上册第17、20、22、24、25课,选择性必修2第5、8课,概括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经济类型时期表现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19世纪四五十年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通商口岸出现了外国资本家创建的近代工业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发展的机会,为新文化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重新受到压制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国民政府推进经济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全民族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劫难,大批企业内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工业区域分布解放战争期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使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处于独占地位;官僚资本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核心概念】近代化与官督商办(1)近代化的含义一是生产力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变化,即工业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变化,即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三是政治上由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变化,即政治民主化。此外还包括社会结构的城市化,文化上的理性化、思辨化、科学化。(2)官督商办: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即由商人出资,政府委派官员来管理。洋务派早期创设的民用企业大都采用这种形式。但官督商办企业名义上商办实则官营的性质,最终导致了它的失败。复习任务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建设【整合】必修上册第26、27、28、29课,选择性必修1第4课,选择性必修2第9课,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建设的过程及影响。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1)土地改革①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②结果: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③意义: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全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2)稳定物价①措施:“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统一财经。②意义: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3)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提出,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5)实施“一五”计划: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1956—1976年)(1)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探索失误: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大跃进”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纠正错误: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起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4)国民经济的劫难:“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8年至今)(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对内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对外开放:1980年,设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我国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4)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在基础设施建设、自主研发、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易错提醒】正确认识1949—1976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和三大敌人的残余势力的矛盾;(2)过渡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复习任务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整合】必修上册第20、27、29课,选择性必修2第3、12、13、14、15课,归纳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思考变迁的原因。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新风尚、新习俗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模范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时期(1)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教育优先:国家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3)文化发展: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获得感,文化产业持续发力。(4)城市化: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5)社会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思维点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思考(1)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主要集中于通商口岸城市和沿海城市,偏远农村和内地变化相对较小。(2)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硬核聚焦剖析核心化高频考点备考攻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把握“四个阶段”“五种经济形态”和“一个重大事件”(1)“四个阶段”:民族工业产生、发展、较快发展、日益萎缩(2)“五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3)“一个重大事件”:洋务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建设把握“三个阶段”“三次转折会议”(1)“三个阶段”:①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②20世纪50-70年代:曲折发展;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2)“三次转折会议”: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近现代中国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变化把握“三个阶段”(1)关税自主权的丧失: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同时,中国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2)争取关税自主的斗争:收回关税自主权一直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一项重要任务。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收回关税自主权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3)关税完全自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回了海关管辖权,废止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实现了关税自主,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把握“三个阶段”“一项精神风貌”和“三大变迁”(1)“三个阶段”:民国初年、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2)“一项精神风貌”: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各行业的精神风貌及影响(3)“三大变迁”:改革开放以来,小康社会、城市化、社会保障考向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研真题·明方向】【典例再研】(2023·新课标全国卷·T30)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项目1894年1913年1920年1936年(不包括东北)产业资本2.2811.6414.8421.36商业资本74.8967.3058.8750.55金融业资本22.8321.0626.2928.09上表可以反映出 ()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思维导引】素养立意①时空观念→1894—1936年②核心价值→探讨历史事件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情境载体以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创设学习情境解题思维①找关键信息:产业资本比重由1894年的2.28%到1936年的21.36%,总体上呈上升趋势②转化信息:甲午战后、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民族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故A正确【命题陷阱】【视角体验】视角1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动1.(2022·湖南选择考·T7)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 ()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解析】选D。材料中“大生纱厂……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挽救了纱厂”,可知大生纱厂与家庭手工业相互促进,从而有助于将个体手工业纳入新的经济体系,故选D;“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可知机器大生产推动家庭手工业发展,排除A;“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可知个体手工业一定程度上促进机器大生产发展,排除B;材料未涉及农业发展状况,排除C。2.(2021·河北选择考·T6)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很多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或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B.采用机器生产成为共识C.农民灵活应对市场变化D.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解析】选C。据材料“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改进生产工具”可知,农民或者减少生产、出售棉花,或者顺应时代形势,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等,表明农民正逐渐适应市场,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故选C;民族资本主义是使用机器进行商品生产的,与“乡村手工业”不符,排除A;采用机器生产成为共识与“出售棉花、减少织布”不符,排除B;自然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而材料强调乡村手工业,排除D。视角2洋务运动3.(2021·福建选择考·T6)下图为甲午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构成图。这主要说明该时期 ()A.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削弱B.近代军工企业的半殖民地性C.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D.民族资本投资近代军工企业的热忱【解析】选C。据材料“甲午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构成图”可看出此时军工企业资本的主要来源是海关税款,这属于国家资本,即国家资本对军工企业发展起了很大的支持作用,故C正确;图片反映的是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构成,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错误;半殖民地性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而实际上依附于帝国主义,图片中资本来源的构成无法得出这一结论,故B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民族资本在军工企业资本来源中所占的比重,因此看不出民族资本投资近代军工企业的热忱,故D错误。4.(2022·广东选择考·T6)表11889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人物主张张之洞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铁路)……岂有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李鸿章筹划开矿,炼成铁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产,惟钢轨等项仍购西洋二人争论的问题是 ()A.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B.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C.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D.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解析】选D。材料中张之洞认为目前应以储铁为主,修路等事宜可暂缓,而李鸿章认为开矿炼铁花费巨大,不能大范围开展,可以效仿日本,先买西洋钢轨以修建铁路,因此二人争论的焦点是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的问题,故D正确;李鸿章争论中借用日本铁路发展方法,并不能说明要借鉴明治维新,排除A;二者言论中没有涉及外债问题,排除B;开矿炼铁与修筑铁路均属于民用工业,排除C。【深探究·精归纳】主题中国近代经济的变动材料近代工业工人地域集中情况统计(1894年)地域工人数/人占工人总数比例/%上海3622047.75—46.40汉口12850—1335016.94—17.10广州1030013.58—13.20天津3080—41804.06—5.35福州及其附近2970—32403.92—4.15九江10001.32—1.28南京700—10000.92—1.28汕头6000.79—0.77厦门5000.66—0.64其他7630—767010.06—9.83共计75850—78060100.00注:此表仅包括工厂工人,不包括采矿业工人。——摘编自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895年)》【讨论】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中国近代经济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提示:示例1信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近代工业工人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分析:近代工业工人的分布取决于近代工业的分布。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近代工业工人主要分布于沿海沿江地区,其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首先,外国资本主义企业较为集中。两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州、福州、厦门、汉口、天津等地陆续开放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的开放为西方列强的早期资本输出提供了方便,一批工业工人在外国资本主义企业诞生。其次,民族工业较为集中。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一批洋务企业在沿海沿江地区出现,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开平煤矿、福州船政局等。受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陆续在沿海沿江地区产生,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上海发昌机器厂等。这些民族工业也催生了一批工业工人。再次,沿海沿江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交通也更为便利,为近代工业的创办提供了有利条件。综上所述,社会结构的变动受到经济因素变动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又受到时代环境、地理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示例2信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近代经济艰难发展。分析:南京、厦门、九江、汕头在两次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部分外商在中国投资近代工业。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逐步诞生。到1894年,近代工业在中国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南京、厦门、九江、汕头这些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沿海沿江城市的近代工人较少,全国工厂工人的数量不足8万人,足见近代经济发展之缓慢、艰难。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首先是封建制度的阻碍。甲午中日战争前,清政府仍然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封建专制制度腐朽落后,严重阻碍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其次是西方列强的侵略,特别是经济侵略严重制约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再就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限制了近代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与市场。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经济举步维艰,发展缓慢。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维护民族独立,不断深化改革。【核心整合】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启示【拓展延伸】近代西方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项目西方工业化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西方工业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政府推行的重商主义政策推动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更是大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中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内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部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发展进程曲折缓慢领导力量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商业资本家、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工业化的次序西方工业化先是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中国洋务企业一开始就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是辅助,而民族工业始终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比重较小,工业结构极不合理考向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建设【研真题·明方向】【典例再研】(2023·山东等级考·T8)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毛泽东强调的是 ()A.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思维导引】素养立意①时空观念→1956年、中国②核心价值→探讨历史进程,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感悟道路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情境载体以1956年,毛泽东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创设学习情境解题思维①找关键信息:“国家与工厂的关系”“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②转化信息:毛泽东认为在坚持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下,各个生产单位可以有一定的独立性,强调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A正确【命题陷阱】【视角体验】视角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特征1.(2023·湖南选择考·T9)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表产品原煤烧碱电子机棉纱棉布纸火柴卷烟面粉比重28.3%59.4%79.6%46.7%40.3%63.4%80.6%80.4%79.4%据上表推知,当时 ()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占比中,大多数行业都占50%以上,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故选D。1949年之前,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只在解放区实施,不能体现全国的情况,排除A。1949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还没有建立起来,不能说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排除B。1952年底,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才提上日程,排除C。2.(2021·湖北选择考·T9)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到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这说明 ()A.“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B.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解析】选A。从解放初到1957年,西安人口激增,国营纺织厂的机器都由中国自造,这表明“一五”计划使西安城市化、工业化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社会面貌发生变化,故选A;1992年,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B;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且“完全”说法错误,排除C;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D。视角2国民经济的曲折与调整3.(2021·天津等级考·T8)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解析】选B。结合题中时间信息可知此时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职工待遇提高得益于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和之后的落实,B正确。A中的“彻底”言过其实,当时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排除;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C排除;1962年的时候我国经济体制属于计划经济体制,D排除。视角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2021·山东等级考·T9)《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 ()A.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B.合作改造农业生产先进C.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D.开放稳定企业改革【解析】选C。题干中的标题《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可见当年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生产建设”,而“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都与此有关,故选C;结合所学可知,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美帝国主义”不应该是高频词汇,故排除A;B中“合作”“改造”应该是三大改造时期,排除;D中的“企业”“改革”应是20世纪80年代,排除。5.(2022·山东等级考·T9)下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解析】选D。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总体在下降,这意味着农业产值相对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3年到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这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推动了不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格局的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比逐渐上升,第一产业产值占比相对下降,D正确;这一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C。6.(2022·全国甲卷·T31)上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B.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D.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解析】选B。通过分析1978年与1987年图表可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减少,非公有制所占比重增大,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私有制得到发展,民众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就业形式多样,出现了题干所述变动,B正确;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而非强化计划管控,排除C;通过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各经济成分占比情况无法得出当时经济结构调整完成的结论,排除D。【链热点·凝认知】主题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材料2013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年届103岁高龄的罗纳德·哈里·科斯出版《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在这本书里,科斯对中国经济变革给出了三个基本性结论:一是“最伟大”,认为开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转型是“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经济改革计划”;二是“非计划”,“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系列事件并非有目的的人为计划,其结果完全出人意料”;三是“意外性”,科斯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哈耶克“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理论的一个极佳案例。【讨论】根据材料,围绕中国经济变革,联系三个结论,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提示:论题:西方经济学者对中国经济变革所做的结论不够完整准确。论述:诸如“意外性”,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调整。从改革的历程看,农村改革推动了1984年的城市改革,在此基础上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1979年开始的对外开放,经过多年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政策,到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核心整合】1.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体制转型(1)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①特点: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②表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①特点: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表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3)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以来①特点: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表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过去以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潮中去。2.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大转变【拓展延伸】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一次,秋收起义失败后,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二次,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考向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研真题·明方向】【典例再研】(2023·北京等级考·T8)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 ()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思维导引】素养立意①时空观念→1954年②核心价值→透过历史现象看发展趋势,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情境载体以政府机关人员工间操、学生早操和课间操创设生活情境解题思维①找关键信息:政务院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做工间操;国家体委也推行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②转化信息:无论工间操还是广播体操都有利于加强锻炼,增强民众体质,D正确【命题陷阱】【视角体验】视角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2021·浙江6月选考·T10)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 ()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解析】选D。由“1910年”“上海”“汽声”等信息可知,这是对汽车的描述,汽车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故选D。汽车是德国人最早发明的,故排除A。1910年,汽车并非公共交通工具,故排除B。在汽车之前,中国已经有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它们也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故汽车不能说是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排除C。2.(2021·河北选择考·T7)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 ()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 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 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解析】选D。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东亚病夫”等蔑称给国人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冲击,有识之士积极支持清政府的防疫要求,有利于唤起民众卫生意识,进而增强民族强健意识,故选D;材料是政府卫生改革,而不是政治改革,排除A;促进民主思想传播与“对城市清洁……机构上报”不符,排除B;对个人卫生、防疫等的要求,不一定能提升居民个体素质,排除C。3.(2021·湖北选择考·T7)博览会是观察社会生活发展演变的窗口,又是汇聚物品和传播知识的平台。下表可以看出近代中国 ()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表项目武汉劝业奖进会(1909年)西湖博览会(1929年)征集展品类别天然产品(饮食或制造之原料),工艺品、美术品、教育品、古物品染织工艺类、工艺品类、机电工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教育用品类、文艺品类、农产类、饮食制品类、动物类、革命纪念品类、外国参考品A.物质文化生活变迁B.工业体系已经形成C.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现代科学知识普及【解析】选A。据材料“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可知,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展品比1909年的武汉劝业奖进会多了染织工艺类、机电工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文艺品类、革命纪念品类等,这表明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的影响等,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变迁,故选A;“形成”说法错误,近代中国重工业发展缓慢,轻工业也没有形成齐全的门类,排除B;“开始”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已开始觉醒,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单凭博览会的展品,不能得出现代科学知识“普及”的结论,排除D。视角2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4.(2023·广东选择考·T10)下图为1950年澄海火柴厂的火花(即火柴盒贴画)。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据此可推知,该火花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A.描绘贫苦大众解放后的新生活B.记述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C.展现三大改造的新成果D.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解析】选A。据材料“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并结合图片中的钢铁大桥、房屋和女孩的服饰,可知普通民众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当家作主,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上升,A正确;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C;火花只是向我们呈现了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的画面,并不能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排除D。【深探究·精归纳】主题中国主流服饰的变化材料下表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主流服饰变化。时间主流服饰新中国成立初期列宁装:从苏联学习而来,双排扣西装开领,腰中间系一根布带工装;背带裤:灰、蓝绿色为主,耐磨、耐脏“文化大革命”期间军装军帽:草绿色军服军帽、宽皮带、毛泽东像章、草绿色帆布挎包成为标配;雷锋帽:受雷锋宣传照的影响,成为帽子的主要流行款式20世纪80年代喇叭裤:紧裹屁股,裤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放开裤管;牛仔裤:率先在年轻人中间流行,后逐渐普及开来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际品牌服饰:来自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的服饰成为中国的流行风;传统服饰:近些年,传统服饰逐渐在人群中流行,大街上随处可见一些身着传统服饰的人【讨论】根据上表,从服饰变化的一个阶段或整体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提示:主题:传统服饰的流行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表现。阐述:服饰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风貌的反映。改革开放初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喇叭裤、牛仔裤、西装等西方服饰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流行服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传统服饰逐渐流行成为时代的需要。同时,面对多变的国际环境,以复兴和重振传统文化来实现中国梦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传统服饰的流行也正是对这一变化的回应。总之,传统服饰的流行正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核心整合】1.西风东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变迁原因外界因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商店、银行等,租界里的西方人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过来政治因素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迁经济因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内在动因人们的愿望与追求科技因素自然科学的发展,火车、电灯、电报、电话等传入中国,改变并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教育因素新式学堂增加,接受新式教育人员的规模扩大,加快了新式生活的推广思想因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传播了近代思想,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提高了接受新生活的意识(2)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主要集中于通商口岸城市和沿海城市,偏远农村和内地变化相对较小。(3)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拓展延伸】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受西方影响较明显。与西方文明接触比较密切的通商口岸变化最为明显。(2)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风貌70多年来,新中国在创造发展奇迹的同时也创造精神奇迹。精神阐释“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两弹一星”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为研制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事业进行奋斗的过程中,培育和发扬的崇高革命精神。主要包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名字命名,以雷锋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焦裕禄精神是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身上所展现出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这种精神,给予中国人民巨大鼓舞,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北京奥运精神内容包括奥运,中华百年梦圆;友谊竞争,团结进步;自主,创新,兑现承诺;顽强拼搏,重在参与等载人航天精神中国航天工作者在推进载人航天事业过程中孕育产生的一种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突破大题】解法支招之八自拟论题类主题自拟论题类内涵图文材料蕴含着信息和观点,但是命题者并未明确给出信息和观点,需要考生自己阅读材料,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或观点,进而根据提炼的信息、观点、历史现象或对历史现象的看法、认识、启示等,进行分析、阐述、说明、论证等类型及问题呈现方式(1)类型一①提炼信息说明类②问题呈现方式:要求考生从所给材料中提取一个或者两个信息予以说明(2)类型二①提炼信息观点论述型②问题呈现方式:要求考生从所给图文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予以论述(3)类型三①自拟主题论证型②问题呈现方式:论题的提炼和拟定,都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深刻的解读、联想,进而形成自己的历史感悟,要求考生自己构建,创新力度非常大,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4)类型四①提炼历史现象或启示、看法、认识等评价(阐释)说明型②问题呈现方式: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现象或从中获取的启示、看法予以分析评价或阐释说明论证【链典题例证】真题示例解题流程(2022·湖北选择考·T20)[历史中的人]照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围绕“历史中的人”,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第一步:审设问→明答题指向·明确题型:由题干“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可确定是“自拟主题论证型”·答案来源:根据材料图片(材料隐含答案要点)·预判答题要点:提炼信息是什么(观点)。观点不是显现的,需要结合试题的文字、图片、表格等隐含的信息,提炼出一个明确的观点,不必贪多求全第二步:审材料→提关键信息·先明确答案来源(参看第一步下的答案来源)·说明为什么(论证),说明和解释你所提炼的观点,要求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据准确,史论结合,至少选用两个史实,注意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第三步:精提炼→定参考答案·由图1,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时代特征;·由图2,概括出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由图3,概括出经济大危机对社会普通民众的影响;·由图4,概括出新中国恢复高考对当时高考生的影响【命题陷阱】·不能对题目要求进行合理提取,导致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如本题中要求提取一幅或多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否则影响得分。·不会转化信息,缺乏提炼有效信息的技巧,仅仅复述或照抄材料,会导致失分,甚至不得分:如本题要对图片信息和论题进行论述,如简单概括图片信息则不能完全得分。如图2,若概括为“辛亥革命后人们剪辫子等”就只能得少分【析答题规则】规则1拟定论题时要注意题目限定的角度:逐词逐句分析题干材料从而找出角度,用结论性语言代替描述性语言,不要出现直接照抄材料的情况,缺乏精练的语言概括会直接影响批阅的分数规则2断句分层,观点明确考生概括的观点是要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