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PAGE1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五)生物学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德尔用纯合的高茎豌豆和纯合的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获得的F1,进行自交得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B.F1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F2中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现象称为性状分离D.F2出现3:1的前提之一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用纯合的高茎豌豆和纯合的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获得的F1,进行自交得F2,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详解】A、孟德尔用纯合的高茎豌豆和纯合的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获得的F1,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A正确;B、一般情况下,雄配子的数目多于雌配子数目,并不相等,B错误;C、让杂合高茎豌豆(F1)自交,后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即F2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C正确;D、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D正确。故选B。2.玉米的糯性和非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为实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判断控制糯性和非糯性的基因是否位于细胞核中——正交和反交B.判断糯性和非糯性的显隐性———一株非糯性玉米进行自交C.判断某显性玉米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让该玉米植株进行自交D.判断某杂合子玉米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将该玉米植株进行测交【答案】B【解析】【分析】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可以是纯合子(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自交、杂合子自交。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也可以用来判断另一个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详解】A、在实践中,正反交常用于判断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因此判断控制糯性和非糯性的基因是否位于细胞核中可用正交和反交,A正确;B、一株非糯性玉米进行自交,如果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只能知道他们是纯合子,不能判断是显性纯合子还是隐性纯合子,不能判断显隐性,B错误;C、让该玉米植株进行自交,如果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如果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因此可以判断某显性玉米个体是否为纯合子,C正确;D、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由于隐性个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因此根据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型及比例能直接反映F1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因此判断某杂合子玉米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可将该玉米植株进行测交,D正确。故选B。3.让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豌豆植株进行杂交获得F1,F1进行自交得F2,F2中出现了4种表型,对F2中两对相对性状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性状表型数目百分比/%种子颜色黄色种子315+101=41674.8绿色种子108+32=14025.2种子形状圆滑种子315+108=42376.1皱缩种子101+32=13323.9A.各自遵循分离定律的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也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F2中约有35粒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后所结种子均是黄色圆粒C.让表格中108粒表型相同的种子长成的植株进行自交,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D.表中每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并不完全符合3:1,可能是出现了其他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A、各自遵循分离定律的两对等位基因如果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F2中长成的植株自交后所结种子均是黄色圆粒,则这样的黄色圆粒是纯合子,在F2中占比1/16,即556×1/16≈35粒,B正确;C、据表格可知,黄色种子、圆滑种子为显性,表格中108粒的种子为绿色圆滑种子,是单显类型,验证自由组合定律,需要双显中的双杂合子测交,C错误;D、表中每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并不完全符合3:1,可能是数量不足够多,D错误。故选B。4.下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精(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细胞和③细胞分裂最终产生的配子数相等B.②细胞可以来自于①细胞的分裂C.④细胞可能来自于①细胞或③细胞的分裂D.②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核DNA和染色体数均为①细胞的1/4【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①表示初级卵母细胞,②表示次级卵母细胞,③表示初级精母细胞,④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详解】A、①含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表示初级卵母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配子);③含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分裂,表示初级精母细胞,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四个精细胞(配子),因此①细胞和③细胞分裂最终产生的配子数不相等,A错误;B、①表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较大部分含有一条长的黑色染色体和短的白色染色体,②中长的染色体为白色,短的为黑色,因此②细胞不是来自于①细胞的分裂,B错误;C、④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点)分裂,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因此④细胞可能来自于①细胞或③细胞的分裂,C正确;D、①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核DNA数目为8;②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核DNA为2,染色体数为2,因此②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①细胞的1/2、核DNA为①细胞的1/4,D错误。故选C。5.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了红眼:白眼=3:1.现欲验证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条件补充无效的是()A.亲本雌果蝇是杂合子B.子代雄果蝇都是纯合子C.子代雌果蝇均是红眼D.子代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1:1【答案】A【解析】【分析】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了红眼:白眼=3:1。该基因用A/a表示,亲本可以是Aa×Aa,也可以是XAXa×XAY。【详解】A、红眼、白眼基因用A/a表示,亲本雌果蝇是杂合子可以是Aa,也可以是XAXa,均符合后代出现了红眼:白眼=3:1,A错误;B、如果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XaY,如果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雄果蝇的基因型可以是纯合子AA/aa,也可以是Aa,所以这个可以作为补充条件,B正确;C、如果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雌果蝇全部都是红眼,如果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会有红眼,也会有白眼,C正确;D、如果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1:1,如果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只能看到红眼中雌性:雄性=1:1,白眼中红眼:白眼=1:1,D正确故选A。6.下图是艾弗里及其同事所做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部分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组和丙组分别加入相应酶,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B.甲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菌的原因可能是R型菌使原有的S型菌死而复活C.丙组培养基中只有R型菌,推测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结论的得出用到了“完全归纳法”【答案】C【解析】【分析】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详解】A、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乙组和丙组分别加入相应酶特异性地去除了蛋白质核DNA,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A错误;B、甲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菌的原因是S型细菌中的提取物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B错误;C、丙组加入DNA酶,能将S型菌中的DNA降解,培养基中只有R型菌,故推测转化因子是DNA,即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D、不完全归纳法是从一个或几个(但不是全部)特殊情况作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结论的得出用到了“不完全归纳法”,D错误。故选C。7.某DNA片段的单链碱基序列是5'—CGCAACTAC—3'。下列关于该DNA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DNA结构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构成B.DNA分子中,碱基G和C之间都通过氢键相连C.该单链的互补链的碱基序列是5'—GCGTTGATC—3'D.若该DNA片段中某一碱基发生改变,则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详解】A、DNA结构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核糖是组成RNA的成分,A错误;B、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碱基G和C之间是通过氢键相连,一条链上碱基G和C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B错误;C、DNA两条链方向平行,某DNA片段的单链碱基序列是5'—CGCAACTAC—3',则互补链的碱基序列是3'—GCGTTGATC—5',C错误;D、若该DNA片段中某一碱基发生改变,由于密码子简并性等原因,则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改变,D正确。故选D。8.单链RNA病毒依据RNA的功能可以分为正链RNA(+RNA)病毒和负链RNA(-RNA)病毒。+RNA进入细胞后,先以此+RNA为模板合成-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大量的+RNA;+RNA可以承担mRNA的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NA合成+RNA的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参与B.+RNA作为模板时只能翻译出一种蛋白质C.+RNA病毒通过一次RNA复制过程就能得到子代病毒的+RNAD.若-RNA上(A+U)占比是m,则+RNA上(A+U)占比也是m【答案】D【解析】【分析】单链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属于RNA的复制过程。逆转录酶在逆转录过程中发挥催化作用。【详解】A、-RNA合成+RNA的过程为RNA的复制过程,不需要逆转录酶参与,A错误;B、+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一个+R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RNA作为模板时能翻译出的蛋白质不只有一种,B错误;C、+RNA病毒的+RNA进入细胞后,先以此+RNA为模板合成-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大量的+RNA,通过两次RNA复制过程才能得到子代病毒的+RNA,C错误;D、-RNA是以+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的,在此过程中,+RNA上的A和U分别与-RNA上的U和A配对,若-RNA上(A+U)占比是m,则+RNA上(A+U)占比也是m,D正确。故选D。9.甲基化对于胚胎的存活至关重要,在早期胚胎时期,几乎所有的甲基化标志都被清除,但在胚胎着床时,甲基化又被重新建立。DNA的甲基化是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催化下完成的。DNA甲基化转移酶分为两类,一类是维持甲基化转移酶(酶I),这类酶是在甲基化的DNA模板指导下使新合成的DNA链甲基化;一类是从头甲基化转移酶(酶Ⅱ),这类酶无须模板指导而是从头进行甲基化修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甲基化的DNA,其碱基序列也发生改变B.与白细胞相比,胚胎干细胞中酶Ⅱ的活性可能较高C.通过表观遗传传递下去的性状都是有利性状D.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可能发生DNA甲基化【答案】B【解析】【分析】甲基化,是指从活性甲基化合物上将甲基催化转移到其他化合物的过程,可形成各种甲基化合物,或是对某些蛋白质或核酸等进行化学修饰形成甲基化产物。在生物系统内,甲基化是经酶催化的,这种甲基化涉及重金属修饰、基因表达的调控、蛋白质功能的调节以及核糖核酸加工。【详解】A、发生甲基化的DNA,其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A错误;B、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与白细胞相比,胚胎干细胞中酶Ⅱ的活性可能较高,B正确;C、通过表观遗传传递下去的性状不一定都是有利性状,C错误;D、甲基化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也可能发生DNA甲基化,D错误。故选B。10.豌豆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子叶黄色(I)对绿色(i)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某研究小组在对基因型为AaIi的某豌豆植株进行测交时发现,后代只出现了两种表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能是该个体发生了显性突变B.可能是该个体发生了隐性突变C.可能是该个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D.可能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可知:两对等位基因(A和a、I和i)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让基因型为AaIi的某豌豆植株与基因型为aaii的豌豆植株进行测交,如果没有发生变异,测交后代应出现四种表型。【详解】A、若基因型为AaIi的某豌豆植株发生了显性突变,则该豌豆植株的基因型变为AAIi或AaII,让其与基因型为aaii的豌豆植株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会出现红花黄色子叶(AaIi)、红花绿色子叶(Aaii)或红花黄色子叶(AaIi)、白花黄色子叶(aaIi)这两种表型,A正确;B、若基因型为AaIi的某豌豆植株发生了隐性突变,则该豌豆植株的基因型变为aaIi或Aaii,让其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会出现白花黄色子叶(aaIi)、白花绿色子叶(aaii)或红花绿色子叶(Aaii)、白花绿色子叶(aaii)这两种表型,B正确;C、若基因型为AaIi的某豌豆植株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即基因A或I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让其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会出现白花黄色子叶(aaIi、aIi)、白花绿色子叶(aaii、aii)或红花绿色子叶(Aaii、Aai)、白花绿色子叶(aaii、aai)这两种表型,C正确;D、由题意可知:A和a、I和i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没有发生变异,基因型为AaIi的某豌豆植株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会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AI、Ai、aI、ai),让其与基因型为aaii的豌豆植株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会出现四种表型,D错误。故选D。11.人类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些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采用基因治疗达到效果B.多基因遗传病如苯丙酮尿症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不能产生正常后代D.调查某种病的遗传方式可在人群中随机调查【答案】A【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详解】A、基因治疗是遗传病指通过重组DNA技术,把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外源基因表达正常蛋白质分子,纠正或补偿基因缺陷引起的异常,某些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采用基因治疗达到效果,A正确;B、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单基因遗传病,B错误;C、21三体综合征患者有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故有可能产生正常后代,C错误;D、调查某种病的遗传方式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调查某种病的发病率可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错误。故选A。12.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A.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生物通过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适应环境B.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推动生物的进化,但无法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拉马克进化学说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都认为物种是进化的、可变的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变异的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来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局限性:限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其次注重个体的进化价值而忽视群体作用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论述进化原因的两条著名法则,A正确;B、限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变异的本质,达尔文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B正确;C、拉马克进化学说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都认为物种是进化的、可变的,拉马克认为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来的,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C正确;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只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适应环境,即“变异在前,选择在后”,D错误。故选D。13.15世纪时,有人将一窝欧洲家兔释放到原本没有兔子的北大西洋中的帕托桑托岛上。19世纪时,人们发现,该岛上的兔子体型只有欧洲近亲的一半大小,更喜欢夜间活动等,且已无法与欧洲家兔交配产生后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岛上的兔子与欧洲家兔的地理隔离标志着一个新物种的形成B.岛上兔子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是由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的C.如果把欧洲家兔放在不同的岛屿上,可能会进化出不同的物种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不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详解】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地理隔离不能说明一定有新物种的形成,A错误;B、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导致生物进化,因此岛上兔子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是由自然选择导致的,B错误;C、如果把欧洲家兔放在不同的岛屿上,由于环境不同,可能会进化出不同的物种,C正确;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是共同进化的,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D错误。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对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某植株进行测交,后代表型比例是1:2:1,若该植株自交,则后代的表型比例可能是()A.9:6:1 B.9:3:4 C.12:3:1 D.15:1【答案】ABC【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性状分离比:具有2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1:1:1。【详解】A、若该植株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6:1,则进行测交,后代表型AaBb:(Aabb+aaBb):aabb比例是1:2:1,A正确;B、若该植株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4,则进行测交,后代表型AaBb:Aabb:(aaBb+aabb)比例是1:1:2,B正确;C、若该植株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12:3:1,则进行测交,后代表型(AaBb+Aabb):aaBb:aabb比例是2:1:1,C正确;D、若该植株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15:1,则进行测交,后代表型(AaBb+Aabb+aaBb):aabb比例是3:1,D错误。故选ABC。15.用荧光标记法对某精原细胞(AaXBY)的减数分裂过程进行追踪,A、a标记为蓝色,B标记为红色。该精原细胞最终产生的4个细胞中,其中1个精细胞的荧光标记情况是2个蓝色、1个红色,假设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发生异常,则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荧光标记情况可能是()A.2个细胞均只有1个蓝色,其余1个细胞只有1个红色B.1个细胞有2个蓝色、1个红色荧光,其余2个细胞没有标记C.2个细胞有2个蓝色、1个红色荧光,其余1个细胞没有标记D1个细胞有1个红色和1个蓝色,1个细胞只有1个蓝色,1个细胞没有标记【答案】AB【解析】【分析】根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知该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间期复制,形成AAaaXBXBYY的基因型,具有4个蓝色标记的基因,和2个红色标记的基因。若减数分裂正常,则等位基因分离,最终形成的精细胞中2个细胞具有1个红色和1个蓝色荧光(AXB或aXB),2个细胞只有1个蓝色荧光(aY或AY)。该精原细胞最终产生的4个细胞中,其中1个精细胞的荧光标记情况是2个蓝色、1个红色,说明XBXB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AAaa分离异常,如果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则2个细胞具有2个蓝色,2个细胞没有蓝色,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则1个细胞具有2个蓝色,2个细胞具有1个蓝色,1个细胞没有蓝色。【详解】A、若该精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则1个细胞具有2个蓝色,2个细胞具有1个蓝色,1个细胞没有蓝色。由题意,1个精细胞具有2个蓝色、1个红色,所以其他细胞只有1个红色,A正确;B、若该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则2个细胞具有2个蓝色,2个细胞没有蓝色,由题意,1个精细胞的荧光标记情况是2个蓝色、1个红色,可知另一个具有红色荧光标记的精细胞可能也具有2个蓝色荧光,其余两个细胞没有标记,B正确;C、若该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则2个细胞具有2个蓝色,2个细胞没有蓝色,由题意,1个精细胞的荧光标记情况是2个蓝色、1个红色,可知另一个具有红色荧光标记的精细胞可能也具有2个蓝色荧光,其余两个细胞没有标记,C错误;D、由题意,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发生异常,所以不会产生1个细胞有1个红色和1个蓝色而另一个精细胞的荧光标记情况是2个蓝色、1个红色,D错误。故选D。16.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中放的小球总数必须相等B.模拟减数分裂过程的实验中,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染色体代表同源染色体C.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酒精冲洗2次,以洗去卡诺氏液D.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实验中,重复几代培养后,抑菌圈直径可能会变小【答案】BCD【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产生雌雄配子的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代表两种雌雄配子,要随机抓取,且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并搅匀,再进行下一次抓取,抓取的次数应足够多。【详解】A、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两小桶中小球数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必须相等,代表产生两种配子的比例相等,A错误;B、同源染色体是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能够两两配对的两条染色体。模拟减数分裂过程的实验中,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染色体代表同源染色体,B正确;C、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酒精冲洗2次,以洗去卡诺氏液,C正确;D、抑菌圈的直径大小表明该种抗生素的杀菌能力,直径越大,杀菌能力越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实验中,重复几代培养后,细菌中的耐药菌越来越多,抑菌圈直径可能会变小,D正确。故选BCD。17.某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获得的F1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3:5:2,该植株与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进行正反交,结果发现一组实验(基因型为Aa的植株作母本)结果为Aa:aa=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推测反交实验结果为Aa:aa=3:2B.F1自由交配,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1C.F1进行自交,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9:5:6D.F1自由交配两代得F3,F3中A和a基因频率不变【答案】AC【解析】【分析】某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获得的F1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3:5:2,出现该异常比例的原因可能是a雌配子或者雄配子1/3致死;该植株与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进行正反交,结果发现一组实验(基因型为Aa的植株作母本)结果为Aa:aa=1:1,说明雌配子正常,因此应该是a雄配子1/3致死。【详解】A、某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后代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1:2:1=3:6:3,但F1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3:5:2,说明a雌配子或者雄配子1/3致死,因此该植株与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进行正反交,结果发现一组实验(基因型为Aa的植株作母本)结果为Aa:aa=1:1,则推测a雄配子1/3致死,则反交时Aa做父本时,产生的配子A:a=3:2,因此反交时实验结果为Aa:aa=3:2,A正确;B、F1自由交配,产生的雌配子为A:a=(3/10×1+5/10×1/2):(5/10×1/2+2/10)=11:9;由于a雄配子1/3致死,则产生的雄配子为A:a=11:6,因此F2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121:165:54,B错误;C、F1进行自交,F2中红花(AA)为3/10+5/10×3/10=9/20,粉红花(Aa)为5/10×5/10=5/20,白花(aa)为2/10+5/10×2/10=6/20,即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9:5:6,C正确;D、由于a雄配子1/3致死,因此在自由交配的后代中a基因频率在下降,A基因频率在上升,D错误。故选AC。18.下图是培育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水稻的几种育种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方式①的原理是基因重组,F3中目标植株占3/32B.方式②获得的植株具有高度不育性C.方式②和③中,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前期发挥作用D.方式④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唯一途径【答案】AB【解析】【分析】据图可知,①表示杂交育种,②表示单倍体育种,③表示多倍体育种,④表示诱变育种。【详解】A、方式①表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F2中能产生目标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ddTT、2/3ddTt,因此F3中目标植株(ddTT)占1/3+2/3×1/4=1/2,A错误;B、②表示单倍体育种,因为此过程中虽然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但用秋水仙素处理过,染色体数目已经加倍,因此获得的植株是可育的,B错误;C、方式②和③中,秋水仙素的作用都是抑制纺锤体的作用,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纺锤体的形成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因此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前期发挥作用,C正确;D、方式④表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唯一途径,D正确。故选AB。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19.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是1/256.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1)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2)图中“?”个体患病概率是______。(3)为进一步判断“?”个体是否患病,可以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进行基因检测,DNA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为了减少对“?”胎儿的伤害,可以对Ⅱ2进行基因检测。请在下图中补充Ⅱ2个体的电泳图谱,以确保胎儿不会患该遗传病_____。【答案】(1)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I1和I2均不患病,但是后代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患病个体是女儿,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其父亲应该患病,这与题干不符(2)1/17(3)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②.【解析】【分析】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伴X隐性病:女病父必病,母病子必病;伴X显性病: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伴Y遗传病: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细胞质遗传:母病子女全都病。【小问1详解】I1和I2均不患病,但是后代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患病个体是女儿,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其父亲应该患病,这与题干不符,所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小问2详解】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假设致病基因用A/a表示,aa=1/256,根据遗传平衡公式,所以a=1/16,A=15/16,AA=225/265,Aa=2×1/16×15/16=30/256,II1有病,基因型为aa,II2为正常男性A-,其中AA占比225/255,Aa占30/255,二人所生后代患病概率为1/2×30/255=1/17。【小问3详解】DNA分子杂交技术一般指DNA分子杂交。DNA分子杂交的基础是,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DNA分子,可以通过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等,形成稳定的双链区。I1和I2均不患病,II1患病,所以II2条带应如图:20.果蝇的灰体(A)和黑体(a)、红眼(B)和紫眼(b)是两对相对性状。研究人员用雌性灰体红眼与雄性灰体紫眼进行杂交,F1不管雌雄均为灰体红眼∶灰体紫眼∶黑体红眼:黑体紫眼=3∶3∶1∶1。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情况和四分体时期的染色体互换,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果蝇灰体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2)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红眼和紫眼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人推测可能有2种情况: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若为情况①时,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若为情况②时,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3)为了进一步判断红眼和紫眼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符合上述何种情况,从上述F1中选择杂交材料进行判断,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答案】(1)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②.亲本均为灰体,后代中不管雌雄均为灰体∶黑体=3∶1(2)①.遵循②.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推出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雄性亲本只能产生Ab、ab两种配子,由F1不管雌雄均为灰体红眼∶灰体紫眼∶黑体红眼∶黑体紫眼=3∶3∶1∶1,推出雌性亲本产生了AB、Ab、aB、ab四种配子,故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③.AaXBXb、AaXbY(3)①.取F1中紫眼雌性个体与红眼雄性个体进行杂交,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的眼色及比例②.若后代中雌性均为红眼,雄性均为紫眼,则红眼和紫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中雌雄均为红眼∶紫眼=1∶1,则红眼和紫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雌性灰体红眼与雄性灰体紫眼进行杂交,F1不管雌雄均为灰体∶黑体=3∶1、红眼∶紫眼=1∶1,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双亲控制体色的基因组成都是A和a;雌性红眼为杂合子,控制眼色的基因B和b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小问1详解】只研究体色,雌性灰体与雄性灰体进行杂交,F1不管雌雄均为灰体∶黑体=3∶1,说明果蝇灰体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小问2详解】由于灰体和黑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红眼和紫眼基因也在常染色体上,则由题意信息可推知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雄性亲本只能产生Ab、ab两种配子,由“F1不管雌雄均为灰体红眼∶灰体紫眼∶黑体红眼∶黑体紫眼=3∶3∶1∶1”可推出雌性亲本产生了AB、Ab、aB、ab四种配子,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红眼和紫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小问3详解】为了进一步判断红眼和紫眼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以采用测交方案进行验证。该实验思路为:取F1中紫眼雌性个体与红眼雄性个体进行杂交,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的眼色及比例。若红眼和紫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F1中紫眼雌性个体与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二者进行杂交,后代中雌性均为红眼(XBXb),雄性均为紫眼(XbY);若红眼和紫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中紫眼雌性个体与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bb、Bb,后代中雌雄均为红眼(Bb)∶紫眼(bb)=1∶1。21.图1是某动物细胞(2N)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的核DNA、染色单体与染色体的数量关系,图2是该动物减数分裂时的部分细胞分裂模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2中的①②③分别对应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IV细胞的名称是______。(2)图2的①中,同一条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的原因是_______,该个体体细胞的基因型最可能是_______(答出两种),③继续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3)据图3所示,图中y1和y2表示的数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答案】(1)①.Ⅱ②.Ⅲ③.I④.卵细胞或者极体(2)①.基因突变②.AaBb或者aaBb③.aB(3)①.1/2②.1【解析】【分析】分析图1:Ⅰ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Ⅱ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Ⅳ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分析图2: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小问1详解】图1是某动物细胞(2N)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的核DNA、染色单体与染色体的数量关系,Ⅰ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Ⅱ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Ⅳ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图2是该动物减数分裂时的部分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2可知,①含有同源染色体,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②不含同源染色体,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③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因此图2中的①②③分别对应图1中的Ⅱ、Ⅲ、Ⅰ。据图2中③细胞质不均等分离可知,该动物为雌性,Ⅳ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可能是卵细胞或者极体。【小问2详解】图2的①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都是a基因,它的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别为A和a基因,推测同一条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可能是A突变成a,也可能是a突变成A造成的,因此该个体体细胞的基因型最可能是AaBb或者aaBb。③细胞质不均等分离,较大部分的基因为aB,因此③继续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aB。【小问3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2个核DNA分子,因此染色体与核DNA数比例为1/2,即y1=1/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粒分裂,不含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核DNA分子,因此染色体与核DNA数比例为1,即y2=1。22.下图是某真核细胞核DNA分子遗传信息传递的三个过程。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1~3中,发生在细胞核内的过程是______,图3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2)图1体现了DNA复制的特点有______(答出两点),图2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图3过程中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是________。(3)若图1中DNA分子含有210个碱基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0%,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共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____个,转录成的α链中A+U的比例是_______,翻译成的多肽链中最多含有_________个氨基酸(考虑终止密码子)。【答案】(1)①.图1和图2②.从左到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