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西省长治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西省长治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西省长治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西省长治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1PAGE山西省长治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都相同 B.等位基因具有相同的基因位点(位置)C.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D.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为等位基因。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详解】A、等位基因是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等位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A错误;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相同的基因座位,B正确;C、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D、基因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D正确。故选A。2.果蝇作为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不包括()A.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 B.都是纯合子,且具有多种伴性遗传性状C.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1、果蝇体型小,体长不到半厘米一个牛奶瓶里可以养上成百只,饲养管理容易,既可喂以腐烂的水果,又可配培养基饲料;一个牛奶瓶里可以养上成百只。2、果蝇繁殖系数高,孵化快,只要1天时间其卵即可孵化成幼虫,2-3天后变成蛹,再过5天就羽化成虫。从卵到成虫只要10天左右,一年就可以繁殖30代。3、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仅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便于分析。作遗传分析时,研究者只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一个个地观察、计数就行了,从而使得劳动量大为减轻。4、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详解】A、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是果蝇作为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A正确;B、果蝇不都是纯合子,B错误;C、果蝇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C正确;D、子代数目多,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D正确。故选B。3.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亲本黄色为纯合子,亲本黑色为杂合子B.F1灰色大鼠与黑色亲本杂交,其后代只有两种表型C.F2灰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D.F2黄色大鼠雌雄随机交配,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设用A和a、B和b表示)。F1灰色雌雄交配后代为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灰色的基因型为A_B_,黄色的基因型为A_bb(或aaB_),黑色的基因型为aaB_(或A_bb),米色的基因型为aabb。假设黄色的基因型为A_bb,黑色的基因型为aaB_,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黄色)×aaBB(黑色)。【详解】A、由图示可知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可确定灰色是显性性状,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米色是隐性性状,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黄色和黑色都是一显性基因和一隐性基因控制,因F1全为灰色所以亲本全是纯合子,A错误;B、假设黄色基因型为AAbb,黑色基因型为aaBB,则子一代灰色基因型为AaBb,与黑色亲本aaBB杂交,后代有AaBB(灰色)、AaBb(灰色)、aaBB(黑色)、aaBb(黑色),有两种表现型,B正确;C、子二代中灰大鼠基因型为1/9AABB、2/9AaBB、2/9AABb、4/9AaBb,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后代米色大鼠(aabb)概率为4/9×1/4=1/9,C错误;D、子二代中黄色大鼠基因型假设为1/3AAbb、2/3Aabb,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2/3×1/4=1/9,D错误。故选B。

4.下图为某植物形成配子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其中能够分别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着丝粒断裂”的时期是()A.甲和乙 B.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发生的染色体行为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图乙细胞中发生的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期是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图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图丁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与体细胞中的均相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乙中,着丝粒断裂发生在图丁中,B正确,ACD错误。故选B。5.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部分染色体及其上某些基因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正在进行有丝分裂,其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②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C.细胞①和②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都没有染色单体D.细胞②分裂后可以形成卵细胞,a基因可能来自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A、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B、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四个染色体组没有染色单体,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两个染色体组没有染色单体,C错误;D、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其细胞质不均匀分裂,所以形成卵细胞和极体,a基因可能来自A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D。6.玉米第九号染色体上的糯性基因可在花粉中表达,糯性淀粉遇碘呈棕红色,非糯性淀粉遇碘呈蓝色。取一株玉米成熟的花粉,用碘液进行检测,结果约50%的花粉显蓝色,约50%的花粉显棕红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 B.该检测结果可证明糯性为显性性状C.该株玉米的基因型一定为杂合子 D.该检测结果可证明基因的分离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根据题意分析,一株玉米成熟的花粉,用碘液进行检测,结果约50%的花粉显蓝色、约50%的花粉显棕红色,即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两种配子,比例为1:1,说明该玉米是杂合体,含有一对等位基因。【详解】AB、根据题意分析,一株玉米成熟的花粉,用碘液进行检测,结果约50%的花粉显蓝色、约50%的花粉显棕红色,即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两种配子,比例为1:1,说明该玉米是杂合体,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因亲本表型未知,所以无法判断非糯性对糯性谁为显性,A正确,B错误;C、该株玉米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1,所以其基因型一定为杂合子,C正确;D、该株玉米的基因型为杂合子,且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1,可证明基因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B。7.下列关于遗传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用豌豆作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C.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法【答案】B【解析】【分析】1、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两大遗传定律。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3、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孟德尔用豌豆通过杂交实验提出了两大遗传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了两大遗传定律,A正确;B、摩尔根通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错误;C、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科学家是赫尔希和蔡斯,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法,D正确。故选B。8.如图为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式图。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1和2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1、2、3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其种类由3决定C.3与4之间的氢键数量越多,DNA的热稳定性越强D.若甲链碱基序列5'-CAG--3',则乙链是5'-GTC-3'【答案】D【解析】【分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分析题图:1为磷酸基团,2为脱氧核糖,3、4为含氮碱基。【详解】A、1磷酸和2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了DNA分子基本骨架,A正确;B、一分子的脱氧核糖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构成,图中1、2、3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种类由3含氮碱基决定,B正确;C、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氢键数量越多DNA的热稳定性越强,C正确;D、若甲链碱基序列5'-CAG-3',两条链反向平行,则乙链是3'-GTC-5',D错误。故选D。9.下列结构或物质的层次关系正确的是()A.染色体基因脱氧核苷酸B.染色体脱氧核苷酸基因C.染色体脱氧核苷酸基因D.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详解】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由多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则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所以它们的关系由大到小依次是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复制时可观察到多个复制泡(如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时需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B.DNA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采用全保留复制的方式C.图中较小复制泡的复制起始时间比较大的复制泡晚D.图中多处同时复制的方式大大提高了DNA的复制效率【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复制过程: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DNA分子,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分析题图可知,真核细胞的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多个复制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详解】A、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解旋酶解开双链,以解开的双链作为模板进行复制,A正确;B、DNA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采用半保留复制的方式,B错误;C、复制起始时间越晚,复制泡越小,C正确;D、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速率,D正确。故选B。11.某基因的一种突变对该基因编码的多肽没有影响。这种突变最可能是A.缺失了一个核苷酸对 B.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C.插入了一个核苷酸对 D.替换了一个核苷酸对【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1)基因突变改变生物性状:突变引起密码子改变,最终表现为蛋白质的功能改变,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基因突变不改变生物性状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②若该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③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等。【详解】AC、一种某基因的突变对该基因编码的多肽没有影响有可能是同义突变,虽然序列改变了,但是编码的氨基酸不变,缺失或者插入一个核苷酸对,会使后面的遗传密码发生改变,对编码的多肽是影响最大的,A、C错误;

B、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使该基因编码的多肽变短,B错误;

D、替换一个核苷酸对,因为密码子的简并性,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会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12.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组织细胞中转录时的碱基配对原则一致B.不同核糖体可翻译出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C.tRNA上与氨基酸结合的部位在其单链的5'端D.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组碱基被叫作密码子【答案】C【解析】【分析】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细胞中的RNA包括mRNA、tRNA和rRNA。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翻译过程的场所是核糖体,还需要能量、酶和tRNA(转运氨基酸)。【详解】A、不同组织细胞中转录时的碱基配对原则一致,都为A与U、T与A、C与G、G与C,A正确;B、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不同核糖体上,只要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合成的多肽链就是一样的,B正确;C、在翻译过程中,tRNA的3'端与对应氨基酸相连,C错误;D、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D正确。故选C。13.下图表示中心法则,①至⑤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过程只发生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B.线粒体、叶绿体内可进行②③过程C.④或⑤只发生在被RNA病毒感染的细胞中 D.DNA、RNA均可传递遗传信息【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逆转录过程,⑤为RNA分子复制过程。【详解】A、过程①是DNA复制,在人体细胞内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在线粒体中也可发生,A错误;B、过程②是转录过程,过程③为翻译过程,二者均可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中,B正确;C、④为逆转录过程,⑤为RNA复制过程,由于病毒为专性寄生物,因而这两个过程只发生在被RNA病毒感染的细胞中,C正确;D、DNA、RNA均可作为遗传物质,因而均可传递遗传信息,D正确。故选A。14.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表型相同,则其基因型也一定相同B.所有基因都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A、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故生物的表型相同,则其基因型不一定相同,A错误;B、基因除了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外,还可以通过控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外,B错误;C、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且与环境有关,C错误;D、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了不同种类的细胞,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其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D。15.下列关于DNA甲基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的甲基化可使DNA碱基序列发生改变B.基因的甲基化可能导致其mRNA的合成受阻C.基因甲基化程度的高低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D.由DNA的甲基化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一种类型,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详解】A、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一种类型,故DNA的甲基化不会改变DNA碱基序列,A错误;B、若基因的甲基化发生在启动子,导致RNA聚合酶不能与启动子结合,导致其mRNA的合成受阻,B正确;C、基因的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基因甲基化程度的高低有关,故基因甲基化程度的高低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C正确;D、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一种类型,可遗传给后代,D正确。故选A。16.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天宫空间实验室搭载植物种子,已在千余种植物中培育出新品系。下图为白色棉的培育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且产生了新基因B.过程②的处理方法导致染色体出现结构变异,产生新的基因型C.过程③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重组,自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型D.过程④中花药离体培养后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数加倍【答案】C【解析】【分析】如图的育种方法为太空育种,太空育种的优点是突变率高,但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目的性不强;图中“处理”这一步涉及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之缺失,导致基因数量减少;图中深红棉的培育属于基因突变,粉红棉的培育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详解】A、据图,过程①造成的变异B突变成b是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A正确;B、由图可知,过程②造成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产生了新的基因型,B正确;C、设粉红棉基因型为Ob,则过程③得到的白色棉OO,是染色体片段缺失的纯合子。③Ob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分离,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1OO(白色棉)、2Ob(粉红棉)、1bb(深红棉),即共有三种表型,C错误;D、过程④的操作不仅先要取粉红棉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还要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数加倍,D正确。故选C。17.一项关于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母亲年龄(岁)20~2425~2930~34≥35唐氏患儿发生率(×10-4)1.192.032.769.42A.抽样调查时应兼顾地区差异等因素,以增大取样的随机性B.新生儿患唐氏综合征只与母亲年龄有关,与父亲年龄无关C.高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如羊水检查)可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D.据调查21-三体综合征女性患者可育,但其后代患唐氏综合征的概率较大【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与母亲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在实验年龄范围内,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尤其母亲年龄≥35岁后发生率更高。【详解】A、抽样调查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对于唐氏综合征的抽样调查应该兼顾地区差异等因素,以增大取样的随机性,A正确;B、由表可知,各年龄阶段的母亲都可能生育唐氏患儿,故新生儿患唐氏综合征不仅与母亲年龄有关,可能与其他因素也有关如父亲年龄,B错误;C、由图表可知,35岁以上孕妇生育唐氏患儿的几率较高,因此应加强35岁以上孕妇的产前诊断以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C正确;D、唐氏综合征是由于患者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引起的,若21-三体综合征女性患者可育,其配子中21号染色体多一条染色体的概率较大,从而使子代患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的概率较大,D正确。故选B。1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白血病、艾滋病、镰状细胞贫血均属于人类遗传病B.禁止近亲婚配可降低多种显性和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C.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应在多个患者家系内部进行调查D.某遗传病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则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答案】D【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镰状细胞贫血属于人类遗传病,艾滋病属于传染病,不属于遗传病,白血病也不属于遗传病,A错误;B、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概率,B错误;C、可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调查遗传病致病方式应在多个患者家系内部进行调查,C错误;D、伴X显性遗传病表现为患病女性高于男性,若某遗传病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则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D正确。故选D。19.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间的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病菌的抗药性是在药物诱导下产生的【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自然选择定向改变基因频率,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所以,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符合题意;B、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不符合题意;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不符合题意;D、病菌的抗药性是在药物作用下被选择出来的,并不是药物诱导使病菌产生抗药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下列有关协同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B.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存在相互影响C.生物多样性只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详解】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A正确;B、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正确;C、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面: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D、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21.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基因控制),眼色的红色与白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R/r基因控制)。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实验过程中未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红眼白眼无眼雌蝇3/801/8雄蝇3/163/161/8A.该实验中果蝇的有眼对无眼是显性,红眼对白眼是显性B.B/b和R/r基因分别位于果蝇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C.亲代中无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都是纯合子,F1都是杂合子D.F1红眼雌蝇测交后代中无眼占1/2,F2的红眼雌蝇的基因型有两种【答案】D【解析】【分析】先根据亲本雌雄果蝇和F1的表现型判断显隐性性状,再对表格进行分析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而推断亲本和F1的基因型。然后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及种群基因型频率等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详解】A、由“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可知,有眼对无眼显性,红眼对白眼显性,A正确;B、由表格可知,F2的雌雄个体中有眼和无眼的比例没有差异,有眼:无眼=3:1,因此控制有无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雌雄果蝇均有眼,基因型均为Bb。F2中雌蝇均为红眼,红眼雄蝇:白眼雄蝇=1:1,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C、F1雌雄果蝇均为红眼,基因型分别为XRXr、XRY,因此,F1雄蝇的基因型是BbXRY,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亲代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C正确;D、F1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测交子代中无眼占1/2,F1雄蝇的基因型是BbXRY,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则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有2×2=4种,D错误。故选D。22.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其中①~④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I、II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代表DNA,I过程中共有8种核苷酸参与碱基配对的过程B.②代表mRNA,每种③都可识别并携带多种氨基酸进入核糖体C.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移动,每次位移3个碱基D.一个②上通常能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答案】A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DNA,②表示信使RNA,③表示转运RNA,④表示多肽链;I表示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II表示翻译: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①表示DNA,I表示转录,转录过程中(模板)DNA的4种脱氧核苷酸和mRNA的4种核糖核苷酸的碱基之间互补配对,即共有8种核苷酸参与碱基配对的过程,A正确;B、②表示信使RNA,③表示转运RNA,每种转运RNA都只能识别并携带1种氨基酸进入核糖体,B错误;C、根据图中右侧tRNA的箭头指向可知,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移动,每次位移3个碱基,C错误;D、一个mRNA②上通常能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同种肽链的合成,以提高翻译的效率,D正确。故选AD。23.眼皮肤白化病(OCA)是一种与黑色素(合成时需要酪氨酸酶)合成有关的疾病,患者的虹膜、毛发及皮肤会呈现白色症状。该病的两种类型OCA1(I型)与OCA2(II型)均是隐性突变造成的,有关该病的介绍如下表所示。有一对患病的夫妇分别为OCA1(I型)与OCA2(II型)患者,生下了一个表型正常的孩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类型染色体原因结果性状I型11号酪氨酸酶基因突变酪氨酸酶含量较低毛发均呈白色II型15号P基因突变黑色素细胞中pH异常,酪氨酸酶含量正常患者症状较轻A.OCA1(I型)体现出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性状B.OCA2(II型)致病原因可能与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有关C.OCA的两种突变类型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的特点D.若该夫妇都只携带OCA的一种致病基因,则再生一个表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4【答案】AB【解析】【分析】1、基因控制性状有两种途径:(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基因通过直接控制蛋白质即结构蛋白的合成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基因突变的随机性是指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一个个体的任何一个DNA分子和一个DNA分子的任何部位都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详解】A、OCA1是一种与黑色素(黑色素合成时需要酪氨酸酶)合成有关的疾病,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细胞代谢,间接控制了生物的性状,A正确;B、据图表信息可知,II型患者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含量正常,而pH异常,推测致病原因可能是黑色素细胞中pH异常导致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所致,B正确;C、据题意分析可知,OCA两种突变发生在不同的染色体上,而非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不同基因,故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C错误;D、据题意与图表分析,两种类型均是隐性突变造成的,设两种遗传病分别由A/a、B/b控制,则正常个体的基因型应为A_B_,若该夫妇都只携带OCA的一种致病基因,双亲基因型是aaBB×AAbb,即该夫妇的基因型是纯合子,则再生一个表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D错误。故选AB。2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白细胞异常增多的恶性肿瘤。该病会形成了BCR-ABL融合基因(如图1所示)。该融合基因的表达会使白细胞中酪氨酸激酶活化,导致细胞癌变。有些患者会对“格列卫”(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产生耐药性,通过检测发现部分耐药性患者的BCR-ABL基因中某位点的序列发生改变(如图2所示),这种改变使酪氨酸激酶不能与“格列卫”结合,从而使药物失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融合基因”的形成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重组的结果B.“费城染色体”可在异常白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被观察到C.患者产生耐药性的根本原因是体内的白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D.酪氨酸激酶中苏氨酸被异亮氨酸替换不会导致其空间结构改变【答案】BC【解析】【分析】1、与癌症相关的基因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2、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进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详解】A、由图并结合题意可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9号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ABL)插入到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内部形成融合基因,因此“融合基因”的形成是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白细胞异常增多的恶性肿瘤,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因而可推测,“费城染色体”可在异常白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被观察到,B正确;C、题意显示,通过检测发现部分耐药性患者的BCR-ABL基因中某位点的序列发生改变,进而导致了抗药性的产生,即患者产生耐药性的根本原因是体内的白细胞的相关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C正确;D、酪氨酸激酶中苏氨酸被异亮氨酸替换,进而导致酪氨酸激酶不能与“格列卫”结合,说明该酶的空间结构改变,D错误。故选BC。25.粘委陵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据其生活环境分为三种类型:沿海生态型、中纬度生态型、高山生态型(图1)。将不同生态型的粘委陵菜种植到不同的海拔高度,测量植株高度,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海拔处不同生态型的粘委陵菜表现出的株高差异,反映出个体的遗传差异B.同一类型的粘委陵菜在不同海拔处的差异,反映出环境因素差异对表型的影响C.该组实验可证明粘委陵菜的植株高度是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不同生态型的粘委陵菜长期适应不同生态环境,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答案】ABC【解析】【分析】生物的表型由基因型和环境环境共同决定,即同一表型可能有不同的基因型,同一基因型也可能有不同的表型。【详解】A、同一海拔处不同生态型的粘委陵菜表现出的株高差异可以反映遗传差异,体现的是遗传多样性,A正确;B、同一种类型的粘委陵菜在不同海拔处的差异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引起的,可以反映环境对植物的影响,B正确;C、粘委陵菜株高是由遗传物质和海拔高度来共同决定的,也就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C正确;D、不同的环境下粘委陵菜有不同的适应类型,它们之间未必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ABC。三、非选择题26.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已知该病由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等位基因),分析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遗传病是_____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2)III-9的基因型是_____。若III-7和III-10婚配,其孩子中患该病概率为_____。(3)若II-4还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家族中其他成员都不患色盲。则III-7和III-10所生的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答案】(1)①.常②.隐(2)①.AA或Aa②.1/2(3)1/16【解析】【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系谱图分析:Ⅰ-1和Ⅰ-2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女儿(Ⅱ-4),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Ⅰ-1和Ⅰ-2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Ⅱ-4),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由Ⅲ-10患病可知,Ⅱ-5和Ⅱ-6的基因型均为Aa,则Ⅲ-9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或Aa,二者的比例为1:2;若Ⅲ-7有患病母亲,因而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和Ⅲ-10为患者aa,二者结婚,即相当于测交,所生孩子中患该病概率为1/2。【小问3详解】若II-4还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若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II-4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Xb,且家族中其他成员都不患色盲。则III-7的基因型可表示为1/2AaXBXB或1/2AaXBXb,III-10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Y,则III-7和III-10所生的孩子同时患两种病(aaXbY)的概率为1/2×1/2×1/4=1/16。27.科研人员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水稻,筛选得到斑点叶突变体S1和S2.为研究突变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序号杂交组合F1群体F1自交得到的F2群体(株)野生型斑点叶总数杂交组一S1×野生型野生型17156227杂交组二S2×野生型野生型19868266(1)两组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得到的F2群体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接近_____,判断S1和S2的突变性状均由一对_____(显/隐)性基因控制。(2)为研究S1和S2两种突变体的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突变导致,若用杂交组一的F1与杂交组二的F1作为亲本杂交,观察并统计其后代的表型。①若子代表型为_____,则两种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为同一基因。②若子代表型为_____,则两种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3)若将第(2)问中两组F1杂交获得的所有稻粒进行单株种植并自交,单独统计每株所产生后代中的野生型和斑点叶两种表型比例。若有部分植株的后代野生型和斑点叶的比例都接近_____,则证明两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答案】(1)①.3:1②.隐(2)①.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3:1②.全为野生型(3)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9:7【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S1与野生型杂交,F1都是野生型,F2中野生型:突变型≈3:1,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且野生型是显性性状,突变型是隐性性状,S1是隐性突变;S2与野生型杂交,F1都是野生型,F2中野生型:突变型≈3:1,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且野生型是显性性状,突变型是隐性性状,S2是隐性突变。【小问1详解】根据表格分析:两组杂交F1均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为显性,突变型为隐性,F1自交得到的F2群体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接近3:1,可进一步确定判断S1和S2的突变性状均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小问2详解】据题意可知S1和S2都是隐性突变,如果两突变基因为同一基因,设野生型由A基因控制,S1和S2由a基因控制,则S1和S2的基因型都为aa,杂交组一的F1与杂交组二的F1的基因型都为Aa,用杂交组一的F1与杂交组二的F1作为亲本杂交,则后代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3:1;若两突变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就是涉及到两对等位基因,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S1和S2仍然是隐性突变,假设S1的基因型为AAbb,S2的基因型为aaBB,杂交组一的F1的基因型为AABb,杂交组二的F1的基因型为AaBB,用杂交组一的F1与杂交组二的F1作为亲本杂交,则后代表型全为野生型。【小问3详解】若两突变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是涉及到两对等位基因,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S1和S2仍然是隐性突变,假设S1的基因型为AAbb,S2的基因型为aaBB,杂交组一的F1的基因型为AABb,杂交组二的F1的基因型为AaBB,用杂交组一的F1与杂交组二的F1作为亲本杂交,则子代会出现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B-:A-bb:aaB-:aabb=9:3:3:1,则后代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9:7。

28.下图表示线粒体蛋白M的定向转运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连续分裂的细胞周期中,过程①发生在_____期。所需的原料是_____,参与该过程的酶是_____。过程③的场所是_____。(2)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_____(填图中编号)过程。若将T蛋白的反义基因(只能转录T蛋白基因的非模板链)也插入到DNA上,则可能会通过抑制_____(填图中编号)过程,使T蛋白明显减少。M蛋白和T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_____。【答案】(1)①.有丝分裂间

②.核糖核苷酸③.RNA聚合④.核糖体(2)①.④②.①③.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核DNA转录形成RNA的过程,②表示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③表示翻译形成T蛋白,④表示T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形成TOM复合体,⑤表示在TOM复合体的协助下,M蛋白可进入线粒体内,并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小问1详解】连续分裂的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过程①表示转录,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还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③是翻译,场所是核糖体。【小问2详解】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可能是TOM复合体的形成出现了问题,即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④过程。若将T蛋白的反义基因(只能转录T蛋白基因的非模板链)也插入到DNA上,则可能会通过抑制①过程,使T蛋白明显减少。M蛋白和T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9.在栽培某种农作物(2n=42,两性花,可自花受粉)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则称之为6号单体植株。(1)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_____,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_____未分离。(2)6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_____个四分体。若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中正常二倍体(2n):单体(2n-1):缺体(2n-2)的比例理论上应为_____。(3)科研人员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杂交亲本实验结果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子代中单体占75%,正常二倍体占25%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该组实验结果可说明:①6号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_____(多于/等于/少于)n型配子②6号单体产生的n-1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其中n-1型_____(雌/雄)配子育性很低(4)现有该作物的两个品种,甲品种抗病但其他性状较差(已知抗病基因R位于6号染色体上),乙品种不抗病但其他性状优良。为获得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型品种Z,科研人员拟利用6号单体和正常二倍体植株进行育种,具体方案为:①以乙品种的6号单体植株为_____(父本/母本)与甲品种的正常二倍体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X;②用选出的单体X连续多代与_____(甲品种/忆品种)的6号单体杂交产生后代,并从后代中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X,继续上述育种过程;③用最终获得的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6号单体植株X。自交,在其后代中即可挑选出6号染色体为_____的个体,即为所需的新型品种Z。【答案】(1)①.染色体数目变异②.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2)①.20②.1:2:1(3)①.多于②.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