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三)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三)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三)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三)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三)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郑国子产参照夏、商、周三代之法令铸刑书,让百姓遵从郑令、野令,按照礼仪行事,从而彰显美德,抑制邪恶。子产铸刑书体现了()A.轻视礼制的变革思想 B.以刑促礼的治国路径C.由礼至德的治理方略 D.礼主刑辅的基层教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郑国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筑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且按照礼仪行事,从而彰显美德,抑制邪恶,故子产铸刑书体现了通过刑法来促进礼制的实现,B项正确;“轻视礼制”与材料“按照礼仪行事”相矛盾,排除A项;材料并非体现由礼至德的治理方略,排除C项;子产铸刑书体现的是刑主礼辅,排除D项。故选B项。2.董仲舒《春秋决狱》记载,一民妇(甲)的丈夫溺水而亡,甲的母亲私自做主,将甲另嫁他人。有人认为“夫死未葬,法无许嫁,以私为人妻,当弃市(死刑)。”但是,官员考虑到甲的动机,最终判决甲罪不至死。这一判决()A.体现了礼法之间的调和 B.强调程序正义与公平C.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 D.以尊卑为量刑的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根据材料“‘夫死未葬,法无许嫁,以私为人妻,当弃市(死刑)。’但是,官员考虑到甲的动机,最终判决甲罪不至死。”及所学可知,这一判决体现了司法审判强调情感道德的作用,考虑人主观上的善、恶,说明当时存在礼法调和的审判现象,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程序正义与公平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公元653年完成的《唐律疏议》(又名《永徽律》)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尊卑关系对量刑原则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3.《新唐书》卷52《食货志》载:“税法即行,民力未及宽,而(781年)朱滔、王武俊、田悦合从而叛,用益不给,而借商之令出。……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增其本道税钱,每缗二百,因诏天下皆增之。”由此可知该税法()A.实际上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B.基于镇压地方叛乱而实行C.有力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D.扩大收税对象来增加收入〖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781年是两税法实行的第2年,发生了朱滔等藩镇的叛乱,为了筹措镇压叛乱的费用,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向朝廷上了于两税钱内每千增二百的奏请,唐政府不仅批准了他的建议,还推向全国,两税的税率一下就增加了两成,说明两税法实施中实际上增加了百姓的负担,A项正确;两税法是基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财政收入锐降而实行的,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两税法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两税法在实施过程中增加了税率而非强调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排除D项。故选A项。4.朱熹曾比较过“四书”与“六经”地位差异,他明确说:“《语》《孟》《中庸》《大学》是熟饭,看其它经,是打禾为饭。”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出理学对儒学摒弃和创新 B.“四书”直接显示圣人之道C.理学思想完全来源于“四书” D.否定“六经”的作用和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的中国。材料中朱熹把“四书”比喻为“熟饭”,意为可以直接吃,意味着“四书”所蕴含的圣人之道是直接显现出来的,其它经典虽然也蕴含着圣人之道,却是“打禾为饭”,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后才可吃,意为圣人之道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的,B项正确;理学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创新,排除A项;C项“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中并没有否定“六经”的作用和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5.清初,汉族士大夫望治心切,有识之士指斥"先朝君子,同同相扶,异异交击,有好恶而无是非,遂致事体蛊坏,国势凌夷",黄宗羲希望恢复宰相制的主张,应者寥寥。这可用来说明,清初()A.满汉民族间矛盾尖锐 B.儒家主流思想地位动摇C.大一统政局十分稳固 D.舆论环境有利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清初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明朝灭亡重要原因是一批知识分子党同伐异、没有是非,同时黄宗羲希望恢复宰相制的主张响应者少,都佐证士大夫希望加强君主专制,由此可见,清初舆论环境有利于皇权巩固,D项正确;依据材料“汉族士大夫望治心切”可知,这是希望国家稳定,而非满汉矛盾,排除A项;清初士大夫就是儒家士大夫,不能体现儒家主流思想地位动摇,且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儒家思想仍旧占据主流地位,排除B项;清初大一统政局面临各种压力,如三藩之乱、台湾问题等,并没有十分稳固,排除C项。故选D项。6.1883年,因西人(时称洋人)殴毙、殴伤国人未得相应惩处,大批广州民众冲入沙面租界,焚毁洋行楼宇多座。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广东当局命广州西关千总罗祺组建西关“捷字营”,以保护沙面安全。据图文,可推知()A.中外民族矛盾已经无法调和 B.晚清政权正走向半殖民地化C.清廷已难以掌控地方人事权 D.广州民众有朴素的爱国情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88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883年洋人殴毙、殴伤中国人并未受到清政府的相应惩处,且政府组建“捷字营”专门保护租界,这说明晚清政权正在走向半殖民地化,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仅仅是广州的情况,无法得出中外民族矛盾已经无法调和的结论,排除A项;广东当局“命广州西关千总罗祺组建西关‘捷字营’”,表明清政府仍掌控着地方的人事权,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广州民众有朴素的爱国情怀,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7.“俄罗斯打倒贵族……全世界为之震动……怒涛西迈,转而东行……旗南向,过黄河而到长江,黄浦汉皋,屡演活剧,洞庭闽水,更起高潮。天地为之昭苏,奸邪为之辟易。咳!我们知道了!我们觉醒了!”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A.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 B.五四运动时期的进步青年C.北伐战争时期的员 D.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军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1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俄罗斯打倒贵族……全世界为之震动……怒涛西迈,转而东行……天地为之昭苏,奸邪为之辟易。咳!我们知道了!我们觉醒了!”及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旨在强调五四运动的风潮逐渐由北方扩展到了南方地区,促进了进步知识分子的觉醒,B项正确;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至1927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胜利果实被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窃取,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抗日战争发生于1931年至1945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战胜绝对优势敌人的进攻,依靠于在战略退却阶段中所造成的、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比较敌人开始进攻时起了变化的形势……”在解放战争中,最能体现毛泽东这一论断的战例是()A.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进攻 B.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展开战略大反攻 D.人民解放军开展渡江作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主张面对优势敌人的进攻,暂时实行战略退却,然后寻找有利时机消灭敌人。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最后西北野战军趁机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A项正确;辽沈战役是战略决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展开战略大反攻,是战略反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49年4月开展的渡江作战,没有体现战略退却,排除D项。故选A项。9.1956年,陈云指出,现在从大城市到小集镇大部分都管得太死,他主张除粮食、布匹等重要物资和一些热销货继续统购外,其余可以自由选购。这一主张意在()A.反思三大改造的急躁冒进 B.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强调经济建设要为民生服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形成,“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市场与计划之间的关系问题,1956年,陈云主张除粮食、布匹等重要物资和一些热销货继续统购外,其余可以自由选购,这一主张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对三大改造的反思,排除A项;1956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已经完成,排除B项;材料强调经济建设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并没有体现经济建设要为民生服务,排除D项。故选C项。10.1979—1990年,华北制药厂开展企业转轨变型,实行经营承包,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并逐步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横向经济联合。至1990年,产品品种累计增加到98种,抗生素总产量较1978年增加54%,有紧密型联营企业25家。华北制药厂的发展()A.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助推了区域经济结构的继续优化C.得益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D.落实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思路〖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本质题。据本题涉及的时空信息可知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根据题干在改革开放以来华北制药厂实行经营承包,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推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促进了企业产品品种的增加,抗生素总量的增加,紧密型联营企业增加,C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题干中涉及到华北制药厂的发展,不能体现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排除B项;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阿拉伯帝国历代哈里发和地方总督都重视城市建设,在城市中又特别重视设立市场。另外,政府修建许多重要商道,鼓励自由贸易,建立了相当可靠的货币流通体制。这些举措()A.便利了商业活动开展 B.提升了商人的地位C.完善了商业经营方式 D.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据本题材料“阿拉伯帝国的历代哈里发和地方总督都重视城市建设,在城市中又特别重视设立市场。另外,政府修建许多重要商道,鼓励自由贸易,建立了相当可靠的货币流通体制”可知阿拉伯帝国城市建设和交通建设及其配套措施较为突出,这便利了大规模商业活动的开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阿拉伯帝国的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无法体现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排除B项;城市建设和商道、贸易体制不属于经营方式,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才出现,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12.到15世纪末,欧洲已有40多所大学,基本都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大学具有司法权,在经济上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在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与各种事务进行管理。这表明,当时欧洲大学()A.设置了完善的课程体系 B.摆脱了对封建领主依赖C.推动了城市的自治进程 D.改变了科学的从属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大学具有司法权,在经济上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在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与各种事务进行管理”可知,15世纪末的欧洲大学具有独立的经济、司法和管理权,说明摆脱了对封建领主依赖,B项正确;当时的课程体系并不完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学的独立性,非推动城市自治,排除C项;当时大学并未改变科学的从属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13.1581年,葡萄牙人开始将中国丝绸和印度棉纺织品,以及一些奴隶从澳门运送到马尼拉,再转装到西班牙大帆船上,运往美洲和西班牙。葡萄牙船只则在马尼拉装载西班牙大帆船从美洲运来的白银,返回澳门或果阿。此时的葡萄牙()A.垄断太平洋贸易 B.参与全球贸易网络的构建C.热衷于商品输出 D.得益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作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将中国丝绸和印度棉纺织品,以及一些奴隶从澳门运送到马尼拉,再转装到西班牙大帆船上,运往美洲和西班牙。葡萄牙船只则在马尼拉装载西班牙大帆船从美洲运来的白银,返回澳门或果阿”可知,葡萄牙将不同地区的物品进行转运贩卖,所以说此时的葡萄牙参与了全球贸易网络的构建,B项正确;材料能体现葡萄牙参与全球贸易网络的构建,但无法说明它们垄断了太平洋贸易,而且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西班牙主导的,排除A项;此时的葡萄牙热衷于对外殖民掠夺,没有足够的商品生产能力保证对外的商品输出,排除C项;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20世纪初,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凌驾于个体与国家之上的宗教威权被削弱,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和民族同胞一起默默地耕耘与工作着。在信仰的领域,倒掉的是教廷,立起的是圣经。”这一局面的出现缘于()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凌驾于个体与国家之上的宗教威权被削弱在信仰的领域,倒掉的是教廷,立起的是圣经。”可以判断,材料中的现象应与马丁.路德等人的新教主张有关,他们提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等,B项正确;文艺复兴主要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宗教改革”,而“科学革命”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启蒙运动”主张理性主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村社是俄国传统的社会基层组织,在该制度下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产品。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部分领导人认为村社是抑制资本主义因素增长的重要力量;农民从个体私利出发,担心市场发展遭受富农剥削,不愿独立生产经营。这可以用来解释苏联(俄)()A.新经济政策最终被废止了的原因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传统思想C.农业集体化快速推广的主要原因 D.计划经济体制得以确立的必要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苏联领导人认为村社有利于抑制资本主义因素,农民不愿独立生产经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制定农业集体化方针,所以,材料可以用来解释苏联农业集体化快速推广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包括农业、工业等多方面,材料强调的是农村,所以,不能解释新经济政策最终被废止了的原因,排除A项;1921年,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项;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也意味着斯大林创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确立,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颁布了以下法律。这些法律的颁布()《卡特尔法》设立卡特尔局,对各类限制竞争的行为进行监督。将竞争自由同竞争秩序二者联系起来,为市场竞争的有关各方规定了一个法律范围。《联邦银行法》联邦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机关,负责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企业的信贷供给,“保卫货币”。A.推动社会结构变化 B.力促市场良性运作C.适应欧盟发展需要 D.强化贸易保护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德国)。据材料“设立卡特尔局,对各类限制竞争的行为进行监督”“联邦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机关,负责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企业的信贷供给”可知,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颁布法律,通过卡特尔局和联邦银行,监督市场竞争和货币流通,进而促进市场的良性运作,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政府机构对市场运作的影响,没有涉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盟成立于德国统一之后,材料为联邦德国,此时期欧盟没有成立,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德国内部,没有涉及德国对外贸易政策,不能得知强化贸易保护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国家系统和乡族势力之间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乡绅”阶层。国家利用察举、荐举、科举、捐纳等社会流动渠道,把地方上的精英分子和有钱有势之人吸收到政权体系之中,授予官职、功名和各种荣誉,允许他们享有优免特权和一定的司法豁免权,“乡绅”阶层逐渐产生。同时,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际上无法完成其名义上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只能由一个双重身份的社会阶层来完成,而基层社会也期待着有这样一个阶层代表它与高高在上的国家政权打交道。因此,“乡绅”阶层得以在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摘编自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材料二明清之际,时局动荡,大量士人回归乡土,试图通过“恢复乡间古礼与重建宗族借此延续文化血脉”,这种“重建基层社会组织的意图和尝试”与清初帝王们的乡村社会重建计划不谋而合。清王朝重视发挥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在“天高皇帝远”的广大乡村,士绅阶层以维护和弘扬儒家思想信仰及价值观念为己任,并通过自己的言行给予广大民众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另外,士绅还积极参与到地方社会的各类公共事务,在乡村治安、司法、赋役、祭祀等领域士绅似乎从未缺席,因此国家有赖于士绅加强对乡村的控制,而乡村则更希望士绅能够为乡村争取更多的利益。——摘编自王洪兵《清代乡村治理多元协同模式的建构及其得失》(1)根据材料一,分析传统社会“乡绅”阶层兴起并长期存在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士绅乡村治理的特点及其作用。〖答案〗(1)原因:社会流动渠道拓宽;一批具有文化和经济优势地方精英社会影响力扩大;中央政权管理范围过宽过大,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不从心;基层社会需要有与国家政权沟通联系的代表。(2)特点:得到政府重视;注重弘扬儒家思想;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广泛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影响:有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调和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地方教化;有助于降低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成本。〖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原因:据材料“国家利用察举、荐举、科举、捐纳等社会流动渠道,把地方上的精英分子和有钱有势之人吸收到政权体系之中,授予官职、功名和各种荣誉,允许他们享有优免特权和一定的司法豁免权,‘乡绅’阶层逐渐产生”得出社会流动渠道拓宽,一批具有文化和经济优势的地方精英社会影响力扩大;据材料“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际上无法完成其名义上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只能由一个双重身份的社会阶层来完成”得出中央政权管理范围过宽过大,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不从心;据材料“基层社会也期待着有这样一个阶层代表它与高高在上的国家政权打交道”得出基层社会需要有与国家政权沟通联系的代表。【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代中国。特点:据材料“清王朝重视发挥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得出得到政府重视;据材料“士绅阶层以维护和弘扬儒家思想信仰及价值观念为己任,并通过自己的言行给予广大民众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得出注重弘扬儒家思想,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据材料“士绅还积极参与到地方社会的各类公共事务,在乡村治安、司法、赋役、祭祀等领域士绅似乎从未缺席”得出广泛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影响:据材料“国家有赖于士绅加强对乡村的控制”得出有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调和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据材料“恢复乡间古礼与重建宗族”“以维护和弘扬儒家思想信仰及价值观念为己任”得出有助于地方教化;结合所学,士绅阶层参与乡村治理,有助于降低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成本。18.留学是指去母国以外的国家接受各类教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623年日本留学生、学问僧等人称颂“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建议日本政府重用学成归来的留学生,建立以大唐为蓝本,“法式备定”的封建国家。从唐太宗贞观四年到唐昭宗乾元元年,日本共正式派出19批使节。留学生全部随遣唐使入唐,均为经过日本朝廷精心挑选,有较高素养的人才。日本留学生分散在国子监六馆学习儒学、文学、佛学、律令等各种课目,其生活费由唐朝政府补助。留学生的习业内容有明确分工,有意从不同方面吸取借鉴唐朝文明成果,补日本之短。——摘编自姚嶂剑《遣唐使: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略》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大力倡导留学日本之效,“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1896年清朝首次向日本派遣十三名留学生,1906年留日学生数达到八千多名。日本逐渐成为中国接触西方和日本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的窗口。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等翻译团体,翻译了国外大量政治、文史、军事、理工、农业、医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革命舞台的一部分。黄兴曾是官费留日学生,1904年谋划起义失败后又与宋教仁等一同亡命日本。留日学生视黄兴等为英雄,追随的人甚多。——摘编自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赴唐留学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中国赴日留学活动的背景和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留学活动次数多;留学生素质较高;全面学习唐朝文化。影响:加强了日本与唐朝的交往;日本全面学习唐朝,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2)背景:有识之士倡导到日本留学;清政府官方派遣;西方文化在日本传播较为广泛。积极作用:翻译西方书籍,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革命运动培养人才,推动中国的革命运动;助推政治民主化进程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日本)。特点:据材料“ 日本共正式派出 19 批使节”可知,留学活动次数多;据材料“均为经过日本朝廷精心挑选,有较高素养的人才”可知,留学生素质较高;据材料“日本留学生分散在国子监六馆学习儒学、文学、佛学、律令等各种课目”“留学生的习业内容有明确分工,有意从不同方面吸取借鉴唐朝文明成果”可知,全面学习唐朝文化。影响:据材料“日本共正式派出19批使节。留学生全部随遣唐使入唐”可知,加强了日本与唐朝的交往;据材料“日本留学生分散在国子监六馆学习儒学、文学、佛学、律令等各种课目”“补日本之短”可知,全面学习唐朝,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日本)。背景:据材料“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大力倡导留学日本之效”可知,有识之士倡导到日本留学;据材料“1896年清朝首次向日本派遣十三名留学生,1906年留日学生数达到八千多名”可知,清政府官方派遣;据材料“日本逐渐成为中国接触西方和日本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的窗口”可知,西方文化在日本传播较为广泛。积极作用:据材料“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等翻译团体,翻译了国外大量政治、文史、军事、理工、农业、医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可知,翻译西方书籍,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据材料“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革命舞台的一部分。黄兴曾是官费留日学生,1904年谋划起义失败后又与宋教仁等一同亡命日本。留日学生视黄兴等为英雄,追随的人甚多”可知,为中国革命运动培养人才,推动中国的革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助推政治民主化进程。1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月二十日正午,船将拢岸,丁、徐二君已偕英使馆各馆员乘小轮来迎。……我们住的旅馆,虽非顶阔,也还算上等。然而室中暖气管是关闭了,每个房间给一斗多的碎煤,算是一日二十四点钟的燃料。电力到处克减,一盏惨绿色的电灯,孤孤零零好像流萤自照。……我们因旅馆难觅,由徐、丁二君先往巴黎布置,我和同舟诸君,在伦敦勾留五日。趁这空暇,随意观光,头一个要拜会的,自然是有名的“英国凌烟阁”威士敏士达寺。……我想这一个寺就可以算得英国国民性的“象征”,他们无论政治上法律上宗教道德上风俗礼节上,都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蜕变,几百年前和几百年后的东西,常常同时并存,却不感觉有一些子矛盾。——梁启超《伦敦初旅》原刊1920年3月《晨报》(1)据材料概括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论证梁启超所说的“英国国民性”。〖答案〗(1)特征:社会生活近代化;物资有限、能源紧张;新旧并存或传统与现代并存。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一战的破坏;受历史传统的影响。(2)“英国国民性”在政治上表现为以渐变的方式使传统与现代并存。英国民主政治是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的。13世纪初,《大宪章》,以法律限制王权;13世纪中后期,议会权力逐渐加强;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1688年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基;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高于王权的原则;1701年《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国王最终统而不治。英国选举权逐步扩大,通过多次议会改革,最终实现普选。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工业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和参政权;19世纪60和80年代英国进一步改革,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1969年,普选权最终实现。〖解析〗【1题】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特征:由材料“船将拢岸”,使用电灯可得,社会生活近代化;由材料“电力到处克减”,“室中暖气管是关闭了,每个房间给一斗多碎煤”可得,但物资有限、能源紧张;由材料“无论政治上法律上宗教道德上风俗礼节上,都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蜕变,几百年前和几百年后的东西,常常同时并存,却不感觉有一些子矛盾”可得,新旧并存,渐进性。原因:根据材料出处是刊于1920年的《晨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一战的破坏;由材料“英国国民性的‘象征’”可得,历史造就的国民性格。2题】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由材料“他们无论政治上法律上宗教道德上风俗礼节上,都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蜕变,几百年前和几百年后的东西,常常同时并存,却不感觉有一些子矛盾”并结合英国历史发展可得,英国民主政治是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经历了“光荣革命”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