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 课程讲义 (一)_第1页
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 课程讲义 (一)_第2页
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 课程讲义 (一)_第3页
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 课程讲义 (一)_第4页
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 课程讲义 (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了经济法的基础内容,考试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客

观题题型出现,也可能涉及综合题。本章内容所占分值有提高的趋势。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年份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合计

2006年2分2分1分5分

2007年2分4分1分7分

2008年2分4分2分2分10分

【考试大纲】

(-)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掌握法律行为和代理

(三)掌握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四)熟悉经济法的渊源

(五)熟悉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

(六)了解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实施的概念

第一节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概念(了解)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管理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根据这一定义,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需要干预的特定经济关系。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市场主体调控关系、市场运行调控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

社会分配调控关系。

二、经济法的渊源(熟悉)

经济法的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借以存在和表现的形式。经济法的渊源有:

(-)宪法

经济法以宪法为渊源,主要是从中汲取有关国家经济制度的精神和基本规范,

(二)法律

经济法的主要渊源,它规定的多是基本经济关系。以法律形式表现的经济法律规范是

经济法的主体和核心组成部分。例如:《会计法》、《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

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等。

(三)法规

经济法大量以法规的形式存在,法规是经济法的重要渊源。例如:增值税、营业税、消

费税、资源税等税收暂行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

(四)规章

规章是法律、行政法规的补充。例如: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代理

记账管理办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人

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证监会颁布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等等。

(五)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特别行政区的法

是经济法的渊源之一,主要适用于本民族自治地方或特别行政区。

(六)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也是经济法的渊源之一,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

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等。

(七)国际条约、协定

国际条约、协定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双边或多边协定及其

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国际条约、协定在我国生效后,对我国国家机关、公民、法

人或者其他组织就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因此,其也是经济法的渊源之一。

【例题1.1](2005年真题)下列法的形式中,属于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

力的是()o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答案】C

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掌握)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了解)

1、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关系被经济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之后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

关系。

2、经济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1)经济法律关系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形成的特定的思想社会关系。

(2)经济法律关系是由经济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所形成的法律关系。

(3)经济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法律上的具有经济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

(4)经济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关系。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或

参加者。

•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有法定取得和授权取得两种方式。

1、法定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具体方式包括:(1)因符合法定条件而自然取得,例如。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只要符合国家某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条件,就自然取得该税种纳税人

的主体资格;(2)在法定条件下经登记、批准、审批、许可、备案等法定程序而取得,例如,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公民从事会计工作,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经考试合格后提出申请

并经批准后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授权取得,即依据有授权资格的机关的授权,从而取得可以对社会经济生活实施某种干

预的资格。例如,根据我国有关承包和租赁的法律规定,政府可以指定有关部门代表国家作

为发包方,并行使对企业的某些干预职权。

经济主体的分类

根据主体在经济法律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可分为经济决策主体、经济管理主

体和经济实施主体。

根据主体在经济运行中的客观形态划分,可分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公民等。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1.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主体依法能够作为或不作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作为或

不作为一定行为的资格。经济权利主要有:

经济职权:经济职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或职责,两者高度统一,

且不得随意转让或放弃。经济职权包括规划、决策、审核、确认、批准、许可、指挥、协调、

命令、执行、免除、撤销、监督、检查、处罚等权责。

所有权和其他物权: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

分的权利。所有权是最充分的物权。其他物权是指所有权以外的物权,它是在所有权权能与

所有权人发生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他物权人对物享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支配权。

法人财产权:指企业法人对企业所有者投资所设企业的全部财产在经营中所享有的占

有、使用、收益与处分的权利。法人财产权亦可理解为企业或公司法人对企业或公司财产拥

有的经营管理权。

债权:指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债权是一种请求

权,其义务主体是特定的。

知识产权:即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是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生

产经营活动中标记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总称。

2.经济义务。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主体根据法律规定或为满足权利主体的要求,必

须作为或不作为一定行为的责任。

3.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相依而存,具有相对性、对等性。

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一个经济法主体享有一定权利,必定以其他经济法主体负有一定义

务为前提,没有对应的义务主体时,权利主体的权利便没有保障,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

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具有对等性,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权利与义务是

统一的,不允许只享有权利不承担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不享有权利。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经济行为;非物质财富。

【例题1.2】甲国有企业将某项生产任务承包给其内部的乙车间来完成,双方为此签订

了承包责任书,约定乙车间可以使用甲企业的机器设备及原材料•,但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该项生产任务等事宜。请问在甲国有企业与乙车间之间是否形成了经济法律关系?如果形成

了经济法律关系,请指出该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解析】在甲国有企业与乙车间之间已形成了经济法律关系。甲国有企业与乙车间是该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使用企业的机器设备及原材料是乙车间的经济权利,相对应地,提供

机器设备及原材料是甲国有企业的经济义务;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该项生产任务是乙车间

的经济义务,相对应地,获得该项生产任务的成果是甲国有企业的经济权利,这些经济权利

知经济义务共同构成双方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而经济法主体权利和义务指向对象之一的生

产成果,即为该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掌握)

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经济法律规范。经济法律规范是指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

2.经济法主体。经济法主体是指权利与义务的实际承担者。

3.经济法律事实。经济法律事实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

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经济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两类。

(1)事件。事件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两种。

(2)行为。行为按其性质可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引起某一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数个法律事实的总和,称为事实构成。

【例题1.3】甲科研单位与乙公司之间签订了买卖合同,向乙公司转让其专门为该公司

研发制造的一台仪器。但由于在合同履行前发生了地震,甲科研单位办公楼倒塌导致仪器被

毁坏,不能按期履行合同。乙公司据此解除了双方的买卖合同。请指出引起双方经济法律关

系终止的法律事实是什么?

【解析】在甲科研单位与乙公司之间的买卖法律关系中,地震这一事件导致双方签订的

合同无法履行,是引起双方经济法律关系终止的法律事实。

【例题1.41甲国家机关为举办会议需要向乙单位租借礼堂,双方为此签订了租借合同。

但在会议举行日,乙单位因未能腾出礼堂供甲国家机关使用,致使会议不能如期举行。甲国

家机关据此解除了与乙单位的租借合同。请指出引起双方经济法律关系终止的法律事实是什

么?

【解析】在甲国家机关与乙单位之间形成的租借法律关系中,由于乙单位未能按时提供

礼堂的违约行为导致双方签订的合同无法正常履行,这一行为是引起双方法律关系消灭的法

律事实。

第三节法律行为和代理(掌握)

一、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特征

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以意思表

示为要素,依法产生民事法律效力的合法行为。

法律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法律行为是以达到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2)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3)法律行为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行为。

(二)法律行为的分类

法律行为从不同角度可作不同的分类,包括:

1.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

2.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

3.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

4.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例题1.5】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了一份融资租赁合同,甲公司为出租人。乙公司为承

租人•合同明确规定了租赁物名称、规格、技术性能、租赁期限、租金支付期限和方式等必

备条款,并约定租赁期间届满租赁物归甲公司所有。在融资租赁合同期满后,甲公司将租赁

物赠与了乙公司。请指出上述法律行为中,属于有偿法律行为、无偿法律行为、要式法律行

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的分别是哪个?

【解析】根据有偿法律行为、无偿法律行为、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的概念和

有关法律的规定,融资租赁合同行为是有偿法律行为和要式法律行为,赠与行为是无偿法律

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

【例题1.6】按法律行为是否必须采取一定形式或者履行一定程序才能成立,可以将法

律行为分为()。

A.主法律行为

B.从法律行为

C.要式法律行为

D.不要式法律行为

【答案】CD

(三)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法律行为的有效,是指法律行为足以引起权利义务设立、变更、终止的法律效力。法律

行为的有效要件分为形式有效要件和实质有效要件。

1.法律行为的形式有效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

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书面形式优于口头形式,特殊书面形式优于一

般书面形式。

2.法律行为的实质有效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实质有效要件:(1)行为人

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欠缺则无效,合同法中则属效力待定)(2)意思表示真实;

(有瑕疵,则属可撤销或可变更。与合同法一致)(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有

瑕疵,属无效,合同法也如此)

【例题1.71张某年龄为17周岁,其父母均因生病而丧失了劳动能力,为维持家计,

他在亲属和社会资助下独自经营一家日用品店,由于张某经营有方,日用品店生意良好。请

问张某为经营日用品店而进行的日用品买卖行为是否有效?

【解析】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

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张某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只

要其为经营日用品店而进行的日用品买卖行为意思表示真实,并且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

益,应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四)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1.附条件的法律行为。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的条件,

并以将来该条件的成就(或发生)或不成就(或不发生)作为法律行为生效或不生效的依据。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条件时生效。所附条件可

以是事件,也可以是行为。

2.附期限的法律行为。附期限的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的期限,

并以该期限的到来作为法律行为生效或解除的根据。法律行为所附期限可以是确定的期限,

也可以是不确定的期限。

(五)无效的民事行为

1.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因欠缺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因而当然

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下列几种民事行为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

(5)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

(6)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2.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包括: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返还第三

人等。

【例题1.8】王某的妻子半夜临产需送医院,由于夜深及王某家居住较偏僻而租不到车。

正巧丁某开车路过,见状后提出以王某支付每公里100元车费为条件,将王某及其妻子送至

医院王某无奈只好答应。请分析说明王某与丁某之间的民事行为是否有效?

【解析】王某与丁某之间的民事行为无效。丁某的行为属于乘人之危,即乘王某处于危

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由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

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

(六)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1.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概念。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是指可以因行为人自

愿请求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而归于无效的民事行为。

2.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种类。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

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1)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2)显失公平的。

3、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相比,具有以一特征:(1)在该行为被撤

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未经撤销,其效力不消灭。即其效力的消灭以撤销为条件(2)该

行为的撤销应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且法院或仲裁机关对之采取不告不理的态度。(3)

撤销全人对权利的行使拥有选择权,其可以撤销其行为,也可通过承认的表示使撤销权归于

消灭。(4)撤销权的行使有时间限制。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1

年当事人才请求变更或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5)该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溯及到行

为的开始,即自行为开始时无效

4.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

(1)对于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变

更;(2)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予以变更或撤销。(3)被撤销的民事行为

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如果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间(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1年)内行使撤销权的,

则可撤销民事行为视同法律行为,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如果可撤销民事行为被依法撤销后,

则具有与无效民事行为相同的法律后果。

【例题1.9】赵某是集邮爱好者,并以买卖邮票为第二职业,某一天在同事李某家看到

一套邮票便反复央求以200元购得,赵某明知该套邮票近期市场价格已涨至800元,但未告

知李某。李某并不了解邮票价格行情,当其得知该套邮票市场价格后,向人民法院请求变更

邮票买卖的民事行为。请问人民法院是否应当予以变更,并说明理由。

【解析】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变更。在本案中,赵某利用熟悉邮票市场价格的优势及李某

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邮票买卖行为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即,属于显失

公平的民事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

事行为,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变更。

【例题1.10]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

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B.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C.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D.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答案】B

二、代理

(-)代理的特征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由此产生

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制度。

(二)代理的适用范围

代理适用于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权利义务的法律行为。依照法律规定或按照

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三)代理的种类

1.委托代理。

2.法定代理。

3.指定代理。

(四)代理权的行使

1.代理权行使的一般要求。委托代理人应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行使代理权,法定

代理人应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代理权,指定代理人应按照人民法院或指定单位的指定行使代

理权。

2.滥用代理权的禁止。滥用代理权的情形有:(1)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进

行民事活动;(2)同一代理人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项民事活动;(3)代理人与第三人

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

代理人滥用代理权的,其行为视为无效行为,给被代理人及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

相应的赔偿责任。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

责任。

【例题1.11】甲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专门从事政府采购代理业务的乙公司代理采购一批

专用设备,并授权乙公司与申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乙公司在与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时,双方秘密商定,乙公司在若干合同条款上对中标供应商予以照顾,中标供应商作为答谢

提供给乙公司一批办公设备。请问乙公司代理签订采购合同的行为是否有效,由此给甲行政

机关造成的损失应由谁承担责任?

【解析】乙公司代理签订合同的行为无效,给甲行政机关造成的损失应由乙公司和中标

供应商承担连带责任。乙公司在行使代理权时,利用代理权牟取私利,不符合被代理人的利

益,其行为属于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滥用代理权行为。根据《民法

通则》的有关规定,代理人滥用代理权的,其行为视为无效行为,给被代理人及他人造成损

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

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五)无权代理

1.无权代理的概念。无权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进行的代理行为。包括:

没有代理权而实施的代理,越超代理权实施的代理,代理权终止后实施的代理等。

2.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在无权代理的情况下,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

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无权代理均不对被代理人产生任何法律效力。无权代理行为视同为无效民事行

为,并产生与之相同的法律后果。

但是,有以下几种情况的除外:(1)被代理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

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即应由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2)委托代理人为了维护被代理人

的利益,在紧急情况下实施的超越代理权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认定有效!但其采取的行为

不当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失的,可以酌情由委托代理人承担适当的责任。(3)无权代理人的代

理行为,客观上使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被代理人应当承担代理的法律后果。

这种情况在法学理论上称为“表见代理二

表见代理的情形有:(1)被代理人对第三人表示已将代理权授予他人,而实际并未授权;

(2)被代理人将某种有代理权的证明文件(如盖有公章的空白介绍信、空白合同文本、合

同专用章等)交给他人,他人以该种文件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并与之进行法律行为;(3)

代理授权不明;(4)代理人违反被代理人的意思或者超越代理权,第三人无过失地相信其有

代理权而与之进行法律行为;(5)代理关系终止后未采取必要的措施而使第三人仍然相信行

为人有代理权,并与之进行法律行为。

•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而被他人造成损害的,由

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例题1.12]甲服装公司委托其在某省的子公司向乙纺织厂购买一批真丝印花面料。

该子公司在购买真丝印花面料时,得知乙纺织厂正在对一批质量优良的真丝绣花面料进行降

价促销,该子公司知道这种面料也是甲公司加工成衣所需要的面料,便代甲公司签订合同一

并购买了一部分。甲公司知道上述情况后,并未提出异议。请根据有关代理权的法律规定,

对该子公司代为购买真丝绣花面料的行为进行评价,并说明其行为产生的民事责任由谁承

担?

【解析】该子公司代甲公司购买真丝绣花面料的行为属于超越代理权的无权代理行为。

其行为产生的民事责任应由甲公司承担。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超越代理权实施的代理

是无权代理。但被代理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甲公司对其子公司的委托授权只是购买真丝印花面料,并未委托其购买真丝绣花面料,因此,

该子公司的行为超越了代理权限,属于无权代理。但由于甲公司知道有关情况后并未提出反

对意见,因此,应视为其同意,并由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例题1.13](2008年真题)被代理人甲曾对乙表示已将销售业务代理权授予丙,而

实际上甲并未授权给丙。后丙以甲的名义与乙签订货物买卖合同,则甲应对丙签订该合同的

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答案】V

【解析】根据规定,被代理人对第三人表示已将代理权授予他人,但实际并未授权的,

属于表见代理。此时根据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被代理人应该承担代理的法律后果。

(六)代理关系的终止

委托代理终止的法定情形有:(1)代理期间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2)被代理人取

消委托或代理人辞去委托;(3)代理人死亡;(4)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5)作为

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终止。

法定代理或指定代理终止的法定情形有:(1)被代理人取得或恢复民事行为能力;(2)

被代理人或代理人死亡;(3)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4)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指定

单位取消指定;(5)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监护关系消灭。

第四节经济法的实施

一、经济法实施的概念(了解)

经济法的实施,是指经济法主体使经济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

二、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及其实现(熟悉)

(-)经济法责任的概念

经济法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因实施了违反经济法律规范的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形式

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形式主要有三种:

(1)民事责任。经济法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

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

名誉;赔礼道歉等。

(2)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处分、行政补偿和行政赔偿等。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

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营业执照;行政拘留;

行政处分的种类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3)刑事责任。

主刑的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的种类包括: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罚金与罚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混淆.前者属于刑罚的种类之

一、由人民法院依法实施;后者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一般由行政机关依法实施。

(三)经济法责任的实现

经济法责任的实现,是指经济法责任确定后,当事人因此而产生的经济职责、经济义务

或其他负担。

【例题1.14](2008年真题)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

处罚种类的是()。

A.记过B.罚款

C.行政拘留D.没收违法所得

【答案】A

【解析】A项是属于行政处分,应该选;BCD项均属于行政处罚。

三、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掌握)

主要有:当事人协商和解、有权机关进行调解(包括民间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和

法院调解)、仲裁、行政复议和诉讼。最要的方式为仲裁、行政复议和诉讼。

(-)仲裁

仲裁,是指仲裁机构根据纠纷当事人之间自愿达成的协议,以第三者的身份对所发生的

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L仲裁的基本原则。包括:

(1)自愿原则

•当事人如果采取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必须首先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

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组织不予受理;

•当事人还可以自愿选择仲裁机构及仲裁员;当事人也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

后,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仲裁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请求;

•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予调解。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原则;

(3)仲裁组织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原则;

4)一裁终局原则。

即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不能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是裁决

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

人民法院起诉。

2.《仲裁法》的适用范围。

(1)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可以仲裁。

(2)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由强制性法律规范调整的法律

关系的争议、行政争议,不能仲裁。

【例题1.15】甲地方税务局向乙百货商场购买了一批办公用品,因办公用品质量问题

与该百货商场发生纠纷。同时,甲地方税务局又因向乙百货商场征收房产税而与其发生争议。

请问这两项争议是否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

【解析】在前一争议中,由于双方处于平等主体地位,所发生的争议属于平等主体之间

发生的财产纠纷,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双方的纠纷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在后一争议

中,双方属于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所发生的争议属于行政争议,根据《仲裁法》的规

定,不属于《仲裁法》的适用范围,双方的纠纷不能通过仲裁方式解决。

【例题1.16](2008年真题)下列争议中,可以适用《仲裁法》进行仲裁的是()。

A.某公司与某职工李某因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B.高某与其弟弟因财产继承发生的争议

C.某学校因购买电脑的质量问题与某商场发生的争议

D.王某因不服某公安局对其作出的罚款决定与该公安局发生的争议

【答案】C

【解析】根据规定,下列纠纷不能仲裁: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依法应

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另外,劳动争议也不适用于《仲裁法》。所以本题答案为C。

3.仲裁协议。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

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仲裁协议具有以下效力:

(1)仲裁协议中为当事人设定的一定义务,不能任意更改、终止或撤销;

(2)合法有效的仲裁协议对双方当事人诉权的行使产生一定的限制;

(3)仲裁协议具有排除诉讼管辖权的作用;

(4)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

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

(1)约定的仲裁事项超过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3)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

决定,或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

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

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

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起诉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

继续审理。

【例题1.17】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承揽合同,并在合同中单独规定了仲裁条款,

约定双方发生合同争议时提请某仲裁机关仲裁(假定该仲裁条款合法有效)。事后甲公司发

现在订立合同时对有关事项存在重大误解。请问甲公司是否可以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某

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如果甲公司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

理?

【解析】甲公司可以向某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如果甲公司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

合同,人民法院不应受理。根据《仲裁法》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

订立的仲裁条款,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当事人可以

据此申请仲裁机构解决争议。根据《仲裁法》的有关规定,仲裁协议合法有效的,具有排除

诉讼管辖权的作用,对双方当事人诉权的行使产生一定的限制,在当事人双方发生协议约定

的争议时,任何一方只能申请仲裁,而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

民法院应当不予受理。

【例题1.18](2007年真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的仲裁协议,属于

无效的有()。

A.甲、乙两公司在建设工程合同中依法约定有仲裁条款,其后,该建设工程合同被确

认无效

B.王某与李某在仲裁协议中约定,将他们之间的扶养合同纠纷交由某仲裁委员会仲裁

C.郑某与甲企业在仲裁协议中对仲裁委员会约定不明确,且不能达成补充协议

D.陈某在与高某发生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后,胁迫高某与其订立将该合同纠纷提交某仲

裁委员会仲裁的协议

【答案】BCD

【解析】根据规定,仲裁协议具有独立性,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

裁协议的效力,因此A项的仲裁协议是有效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是不能

进行仲裁的,因此,B项中的扶养合同纠纷提交仲裁的协议无效;仲裁协议对仲裁委员会没

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因此

C项中的仲裁协议无效;一方采取欺诈、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仲裁协议无

效,因此D项中的仲裁协议无效。

4.仲裁程序。

(1)仲裁的申请和受理。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2)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庭可以由1名仲裁员或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员有法定回避

情形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仲裁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①是本案当事人,

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②与本案有利害关系;③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

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④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并在首次开庭前提出。

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仲裁员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由仲裁委

员会集体决定。

(3)仲裁裁决。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

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仲裁一般不公开进行。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并有权申请证据保全。

申请仲裁后,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

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与裁决书具有同

等的法律效力。

裁决按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4)仲裁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仲裁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依法应撤销情形的,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仲

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2008年综合题其中一问:合同双方出现纠纷,之前立有仲裁协议,但一方起诉时未

声明,另一方也未提出异议,问法院是否有权审理该纠纷。)

【例题1.19](2008年真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仲裁员必须

回避的情形有()。

A.仲裁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B.仲裁员私自会见当事人

C.仲裁员是本案代理人的近亲属

D.仲裁员接受当事人的请客送礼

【答案】ABCD

(-)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依法向特定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

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

1、行政复议的范围。《行政复议法》对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形和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的事项作出了具体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

销执照、行政拘留等处罚决定不服的;(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查封、扣押、

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

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

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5)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6)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废止农业承包合同、

侵犯其合法权益的;(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违法要求履行其他

义务的;(8)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

或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9)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

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10)申请行

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11)

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下列事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申请行政复议,但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其他救

济方式解决:(1)不服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监督途

径提出处理要求。这里所说的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

他组织,制订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能反复适用的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2)

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

申诉。(3)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其他处理的,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

院提起诉讼。

【例题1.20】某国家行政机关一名公务员因在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行为,被该行政机

关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请问如果该公务员对行政处分不服,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解析】该公务员不能申请行政复议。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不服行政机关作出

的行政处分或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如果该公务

员对行政处分不服,可以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而不能向行政机

关申请行政复议。

【例题1.21](2007年真题)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

复议范围的是()。

A.郑某不服某税务局对其作出的罚款处罚决定

B.村民李某不服某镇政府作出的关于李某与高某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调解

C.甲企业不服某工商局作出的吊销其营业执照的决定

D.郑某不服某公安局对其作出的行政拘留处罚决定

【答案】B

【解析】ACD项均属于行政复议的范围。根据规定,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

解或者其他处理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

2.行政复议程序。

(1)复议申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

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

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行政复议申请已被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受理的,或者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复议机关申请

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

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例题1.22】某公民与某税务机关因个人所得税征收问题发生了纠纷,认为某税务机

关多征收了其个人所得税,拟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请问该公民是否可以就某税务机关的征税

行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解析】该公民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规定,法律法规规

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的,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

他组织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II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

院提起行政诉讼。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

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

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

法院起诉”。因此,该公民必须先就某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依法申请行政复议,通过行政复

议方式解决纠纷。如果该公民对行政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或者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

受理,或者受理后未在规定期限内作出答复的,才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而不能针对某税

务机关的征税行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复议管辖。根据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不同类型及级别,《行政复议法》

分别规定了具有行政复议管辖权的行政复议机关,申请人应当依法向具有管辖权的行政复议

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例题1.23】甲地级市国税局认定乙公司未按照规定的初期缴纳增值税,遂通知乙公

司的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了税款,乙公司对此不服,向甲市人民政府提出了行政复议

申请,请问乙公司向甲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解析】乙公司向中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不符合法律规定,其应向主管甲市国税局

的省国税局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

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向其上一级主管

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我国实行中央税务机构(亦称国税机构)和地方税务机构分设的税收管

理体制,国税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系统垂直管理。市国税局的上一级主管部门是其隶属的

省国税局。

【例题1.24]甲公民向A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注册会计师注册申请,A省注册会计师

协会经审查后认为甲公民不符合注册条件,遂作出了不予注册的决定。甲公民不服,拟申请

行政复议。请问甲公民应向何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解析】甲公民可以向A省财政厅或财政部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注册会计师法》及《注册会计师注册办法》的规定,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本地区注册会

计师的注册及相关管理工作。其注册行为属于依据法律授权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根据《行

政复议法》的规定,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

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直接管理省级注

册会计师协会的是省级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管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是国务院财政

部。

(3)复议受理。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并决定

是否受理。

(4)复议决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

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行政复议决

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被申请人应当履行行政复议决定,不履行或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的,行政复议机关或有

关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

(三)诉讼

诉讼,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纠纷当事人的请求,运用审判权确认争议各方权利义务关系,

解决经济纠纷的活动。

1.诉讼管辖。诉讼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不同地区的同级人民法院之间,

受理第一审经济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管辖有许多种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

(1)地域管辖。地域管辖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

(2)级别管辖。是根据案件的性质、影响范围来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经济

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例题1.25](2007年真题)北京的甲公司和长沙的乙公司于2006年6月1日在上海

签订一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一批货物,双方应于2006年12月1日在

厦门交货付款。双方就合同纠纷管辖权未作约定。其后,甲公司依约交货,但乙公司拒绝付

款。经交涉无效,甲公司准备对乙公司提起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地域管辖的规定,下

列各地方的人民法院中,对甲公司拟提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有()。

A.北京B.长沙

C.上海D.厦门

【答案】BD

【解析】根据规定,因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本题中,合同履行地为厦门,被告住所地(乙公司所在地)为长沙。

【例题1.26](2008年真题)原告同时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由这些法院的共同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答案]X

【4析】根据规定,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

院管辖。

2.诉讼参加人。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

诉讼人、诉讼中的第三人。诉讼代理人包括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3.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的概念。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不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权利而失去诉讼保护

的制度。

(2)诉讼时效期间的概念和种类。诉讼时效期间,是指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

事权利的法定期间。《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

时起计算。但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诉讼时效期间可分为以下两种: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规定,普通诉讼时效

期间为2年。特别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规定,身体受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

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

年。

【例题1.27】甲公民从某百货商场购买了一个高压锅后,因其出国工作而一直没有使

用。三年后,甲公民回国使用高压锅时,发现存在质量问题,他回忆当时购买高压锅时某百

货商场并未声明高压锅存在质量问题。请问如果甲公民起诉,是否已超过了诉讼时效期间?

【解析】甲公民起诉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

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由于百货商场并未声明高压锅存在质量问

题,那么诉讼时效期间应当从甲公民使用并发现高压锅存在质量问题之日起开始计算,而且

从中公民购买高压锅之日,即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并未超过20年,因此,甲公民仍有权在

知道自己的权益被侵害之日起1年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3)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与延长。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