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一中2025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长沙一中2025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长沙一中2025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长沙一中2025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长沙一中2025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长沙一中2025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干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医用酒精是纯酒精C.食盐溶解于水时破坏了化学键 D.人工固氮是氮的循环的一部分2、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20gD216O中含有NA个氧原子B.标准状况下,2.24L三氧化硫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3NAC.1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3、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C.原子半径:T>Q>RD.单质T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④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⑤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A.①②③B.①②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5、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A.制取少量CO2,可随开随制,随关随停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C.可制得Fe(OH)2,并观察其颜色D.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尾气A.A B.B C.C D.D6、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能共存的是()A.NO和O2B.SO2和O2C.H2S和SO2D.NH3和HCl7、对于100mL1mol/L盐酸与铁片的反应,下列措施能使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①升高温度;②改用100mL3mol/L盐酸;③多用300mL1mol/L盐酸;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⑤改用98%的硫酸.⑥加入少量CuSO4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⑤⑥8、糖类、油脂、蛋白质是食物中的常见有机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糖类是储存机体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物质B.油脂在人体中发生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C.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D.糖类物质都有甜味9、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1molNH5中含有5NA个N—H键(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B.NH5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C.NH5的电子式为D.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5+H2O===NH3·H2O+H2↑10、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减小的是A.水B.无水乙醇C.石灰水D.盐酸11、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宣纸和做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分依次是A.多糖、石墨、蛋白质、无机盐B.塑料、石墨、多糖、无机盐C.蛋白质、炭黑、多糖、无机盐D.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12、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 B.C. D.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检测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铜,若变蓝则含水②除去乙醇中微量的水可加入金属钠,使其完全反应③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是直接加热蒸馏④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通常是先用生石灰吸水,然后再加热蒸馏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4、反应C(石墨)=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A.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单质 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C.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D.相同质量的石墨比金刚石的能量高15、下列不是乙烯用途的是A.制塑料 B.做灭火剂 C.制有机溶剂 D.做果实催熟剂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gH2和4gO2反应放出71.45kJ热量,则氢气的燃烧热为142.9kJ•mol﹣1B.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1)△H=﹣57.3kJ•mol﹣1,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1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17、下列对有机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可以达到水果保鲜的要求B.淀粉的特征反应是在常温下遇碘化钾溶液变蓝C.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18、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石墨 B.氢氧化钠 C.硝酸钾 D.蔗糖19、工业上电解食盐水的原理是:2NaCl+2H2O2NaOH+H2↑+Cl2↑。成品碱中含有氯化钠杂质,可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每克成品碱中氯化钠的含量,其测量值(吸光度A)与每克成品碱中氯化钠含量的关系如下图,氯化钠杂质小于0.0050%的成品碱为优品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吸光度A的值越大,样品中氯化钠含量越小B.分光光度法是对物质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C.图中G点所测的成品碱不是优品级D.成品碱是否含有NaCl,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20、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A.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B.S2-的结构示意图:C.乙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H3COOCH3D.NH4Cl的电子式:21、下列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HNO3+H2OB.CH2===CH2+H2OCH3CH2OHC.2CH3CHO+O22CH3COOHD.CH3COOH+CH3CH2OHH2O+CH3COOCH2CH322、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①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②CO2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③燃煤时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④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下图中,A为FeSO4•7H2O,B、D、E、F、G是氧化物,F、K是氢化物,C、H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单质,J是黄绿色气态非金属单质。M与氨水反应生成的0是白色沉淀,且B、H、L、M、N、0中含有同种元素,I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列出)。请按要求回答:(1)写出G、L的化学式G:_________,L:_____________。(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4)反应①是分解反应,反应中生成的B、D、E、F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1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5)由L的饱和溶液可以制得胶体,胶体中粒子直径的大小范围是________。若要提纯该胶体,采用的方法叫__________。24、(12分)通过石油裂解可以获得乙烯,再以乙烯为原料还可以合成很多的化工产品,试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已知:有机物D是一种有水果香味的油状液体。(1)有机物B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决定有机物A、C的化学特性的原子团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图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25、(12分)将浓度均为0.01mol/L的H2O2、H2SO4、KI、Na2S2O3溶液及淀粉混合,一定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该实验是一种“碘钟实验”。某小组同学在室温下对该“碘钟实验”的原理进行探究。(资料)该“碘钟实验”的总反应:H2O2+2S2O32-+2H+=S4O62-+2H2O反应分两步进行:反应A:H2O2+2I-+2H+=I2+2H2O反应B:……(1)反应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对于总反应,I-的作用相当于______。(2)为证明反应A、B的存在,进行实验Ⅰ。a.向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试剂X的水溶液,溶液变为蓝色。b.再向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Na2S2O3溶液,溶液的蓝色褪去。试剂X是______。(3)为探究溶液变蓝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Ⅱ、实验Ⅲ。(溶液浓度均为0.01mol/L)试剂序号用量(mL)H2O2溶液H2SO4溶液Na2S2O3溶液KI溶液(含淀粉)H2O实验Ⅱ54830实验Ⅲ52xyz溶液从混合时的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实验Ⅱ是30min、实验Ⅲ是40min。①实验Ⅲ中,x、y、z所对应的数值分别是______。②对比实验Ⅱ、实验Ⅲ,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4)为探究其他因素对该“碘钟实验”的影响,进行实验Ⅳ。(溶液浓度均为0.01mol/L)试剂序号用量(mL)H2O2溶液H2SO4溶液Na2S2O3溶液KI溶液(含淀粉)H2O实验Ⅳ44930实验过程中,溶液始终无明显颜色变化。试结合该“碘钟实验”总反应方程式及反应A与反应B速率的相对快慢关系,解释实验Ⅳ未产生颜色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26、(10分)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固体有机物A的分子组成,测定装置如图(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未画出):取17.1gA放入装置中,通入过量O2燃烧,生成CO2和H2O,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通入过量O2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该实验,能否确定A中是否含有氧原子?__________。(4)若A的摩尔质量为342g/mol,C装置增重9.90g,D装置增重26.4g,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27、(12分)某校学生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探究苯与溴发生反应的原理并分离提纯反应的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时,关闭K2、开启K1和分液漏斗活塞,滴加苯和液溴的混合液,反应开始。装置Ⅱ中生成有机物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装置Ⅲ中小试管内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说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结束后,要让装置Ⅰ中的水倒吸入装置Ⅱ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简述这一操作的方法__________。(4)将三颈烧瓶内反应后的液体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就可得到较纯净的溴苯。①用蒸馏水洗涤、振荡、分液;②用5%的NaOH溶液洗涤、振荡、分液;③用蒸馏水洗涤、振荡、分液;④加入无水CaCl2粉末干燥;⑤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28、(14分)一定温度时,在4L密闭容器中,某反应中的气体M和气体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t1时刻N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2)0~t3时间内用M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mol/(L·min)。(3)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容器内压强的比值为____________。(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比较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大小:v正____v逆(填“>”、“=”或“<”)。(5)其他条件不变时,采取下列措施,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如何?保持恒温、恒容:①充入少量氦气: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②充入一定量的气体N:____________。(6)下列能表示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A.v逆(M)=2v正(N)B.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D.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29、(10分)液氨和二硫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甲和乙两种盐。2.55g乙受热完全分解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气体丙和丁共2.24L(标况),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另取少量FeCl3溶液,向其中滴加甲溶液,发现溶液变为血红色。请推测并回答:(1)写出乙的阴离子的电子式______。(2)往上述血红色溶液中通入SO2,发现溶液红色褪去,请解释红色褪去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3)甲溶液中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加热后也能生成气体丙,写出液氨和二硫化碳反应发生成甲和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B【解析】

A.干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B.医用酒精不是纯酒精,其中酒精含量是75%,B错误;C.食盐溶解于水时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破坏了化学键,C正确;D.人工固氮是氮的循环的一部分,D正确;答案选B。【点睛】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化学键被破坏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另外还需要明确在熔融状态下共价键不能被破坏。据此可以判断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2、A【解析】A.20gD216O的物质的量是20g÷20g/mol=1mol,其中含有NA个氧原子,A正确;B.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是固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三氧化硫中所含氧原子数,B错误;C.1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不一定为2NA,例如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中转移1mol电子,C错误;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溶液的体积不是1L,不能计算Na+的物质的量浓度,D错误,答案选A。3、B【解析】

由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可知,T是Al元素;由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可知,Q为Si元素、R为N元素、W为S元素。【详解】A项、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N元素非金属性强于Si元素,则氢化物的稳定性R>Q,故A正确;B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i元素弱于S元素,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Q,故B错误;C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T>Q>R,故C正确;D项、单质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周期表结构,利用题给信息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4、D【解析】试题分析: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种类是守恒的;正确;②物质燃烧时发生化学反应,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热,有时会有光,因此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正确;③在化学反应发生时常常会伴随各种能量的转化,如光能或电能也可以转化为化学能;正确;④有机物燃烧能够转化为无机物,无机物如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射时,在叶绿体内通过光合作用也可以转化为有机物,因此可以相互转化;正确;⑤二氧化碳可以制取纯碱、尿素、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正确。考点:考查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中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知识。5、C【解析】

A.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制取少量CO2,但是,由于碳酸钠可溶于水,故不能做到可随开随制、随关随停,A实验方案不合理;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不能将浓硫酸直接在容量瓶中稀释,B实验方案不合理;C.该实验中用苯隔绝了空气,这样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Fe(OH)2可以保持其白色并防止被氧气氧化,因此,可制得Fe(OH)2,并观察其颜色,C实验方案合理;D.碱石灰可以干燥NH3、水可以吸收多余的尾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H3,D实验方案不合理。综上所述,实验方案合理的是C,本题选C。6、B【解析】A.NO和O2常温下可反应生成NO2,故A不选;B.SO2与O2在常温下不反应,两者能共存,故B选;C.H2S和SO2常温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和水,故C不选;D.NH3和HCl易生成氯化铵,故D不选;故选A。7、B【解析】

①升高温度,能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使有效碰撞几率增大,提高反应速率,正确;②改用100mL3mol/L盐酸,增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反应速率加快,正确;③多用300mL1mol/L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错误;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增大铁与氢离子的接触,反应速率加快,正确;⑤改用98%的硫酸,铁遇到浓硫酸钝化,反应停止,错误;⑥加入少量CuSO4,在铁的表面析出Cu,形成铜铁原电池,加快铁的反应速率,正确;答案为B【点睛】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得电子能力强,先在铁的表面析出铜,形成铜铁原电池,加快负极的消耗,反应速率加快。8、C【解析】

A.糖类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物质,脂肪可以储存机体代谢所产生的能量,A不正确;B.油脂在人体中发生水解的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B不正确;C.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C正确;D.糖类物质不一定有甜味,如常数和纤维素没有甜味,D不正确。故选C。9、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NH5的结构和性质。运用类比法进行分析。例NH5与NH4Cl的形成过程相似。详解:A.若N外围有5个N—H键,那么其最外层即有10个电子,而N的最外层最多含有8个电子,故A错误;B.由于NH4+与H-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因此NH5由NH4+与H-组成,NH5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故B正确;C.可根据NH4+与H-的电子式确定故C正确;D根据NH5的电子式NH5知H-价态低,易被氧化,因此发生反应:,,故D项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A。10、D【解析】试题分析:A、铜加热后生成CuO,插入水中后不反应,故铜片质量增加,A错误;B、铜加热后生成CuO,插入乙醇中,生成乙醛,和Cu,质量不变,故B错误;C、铜加热后生成CuO,插入石灰水中,铜片质量增加,故C错误;D、铜加热后生成CuO,插入盐酸中,CuO和盐酸反应生成CuCl2溶于水,故铜片质量减少,故D正确,此题选D。考点:考查有机化学反应原理相关知识11、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成分,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即可。详解:狼毫为动物的毛,属于蛋白质,墨条由炭黑制成;宣纸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多糖;砚台成分为无机盐。故选C。12、D【解析】

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进行计算:△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以此解答该题.【详解】由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可以看出,A+B→C(△H<0)是放热反应,A和B的能量之和大于C,由①A+B→X(△H>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C(△H<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B;A+B的能量大于C;X的能量大于C,图象D符合,

故选D。【点睛】本题为图象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能量分析应用,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反应热与物质总能量大小的关系判断13、C【解析】

①用无水CuSO4可检验乙醇中是否有水存在,因为无水CuSO4遇水变蓝,故①正确;②乙醇和水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H2,故②错误;③将含水的乙醇直接加热蒸馏,水也会挥发,所得乙醇不纯,故③错误;④获得无水乙醇,通常先用生石灰吸水,然后再蒸馏,故④正确;故选项C正确。14、D【解析】

A.金刚石、石墨的结构不同,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正确;B.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故B正确;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即石墨稳定,故C正确;D.石墨生成金刚石需要吸热,说明相同质量的金刚石能量高,故D错误;故选D。15、B【解析】

A.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塑料)、乙丙橡胶、聚氯乙烯(塑料)等,A不选;B.乙烯易燃不能做灭火剂,B选;C.乙烯在有机合成方面,广泛用于合成乙醇、环氧乙烷及乙二醇、乙醛、乙酸、丙醛、丙酸及其衍生物等多种基本有机合成原料,C不选;D.乙烯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D不选。答案选B16、B【解析】

A、1gH2的物质的量为0.5mol,4gO2的物质的量为0.125mol,发生反应2H2+O2=2H2O,由方程式可知,0.125mol氧气完全反应需要消耗氢气为0.125mol×2=0.25mol,小于0.5mol,故氢气过量,故放出71.45kJ热量时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同样条件下1molH2在O2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71.45kJ×4=285.8kJ,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故A错误;B、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将含1molNaOH的溶液和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故B正确;C、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和可溶性盐时所产生的热效应,其衡量标准是生成的水为1mol。H2SO4和Ca(OH)2反应会生成硫酸钙沉淀,故其中和热恒不是57.3KJ/mol,更不是2×(﹣57.3)kJ•mol﹣1,故C错误;D、燃烧热是指在25℃101KP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此时生成的水必须为液态,故D错误.故选B。17、B【解析】分析: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乙烯;B、碘遇淀粉显蓝色;C、葡萄糖含有醛基;D、根据蛋白质的性质解答。详解:A、乙烯是水果催熟剂,高锰酸钾溶液可吸收乙烯,因此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可以达到水果保鲜的要求,A正确;B、淀粉的特征反应是在常温下遇碘单质变蓝,B错误;C、葡萄糖含有醛基,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D、硝酸可以使带有苯环的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因此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D正确,答案选B。点睛:掌握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是解答的关键,尤其要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检验有机物时注意抓住有机物的特征反应,例如醛基的氧化反应、酚羟基的显色反应等。注意选项D中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均可以与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18、D【解析】

A.石墨是单质,不是化合物,则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B.氢氧化钠是碱,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B错误;C.硝酸钾是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C错误;D.蔗糖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D正确;故选D。【点睛】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和不是非电解质是解答关键。19、A【解析】分析:A.根据图像分析判断;B.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C.根据G点对应的氯化钠质量计算每克成品碱中氯化钠含量;D.氯离子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吸光度A的值越大,样品中氯化钠含量越大,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可判断分光光度法是对物质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的一种方法,B正确;C.图中G点氯化钠的含量是0.06g×10-31g×100%=0.006%>D.检验氯离子可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则成品碱是否含有NaCl,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D正确。答案选A。20、D【解析】

A.丙烷的分子式为C3H8,其球棍模型为,A正确;B.S2-是硫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离子,S2-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C.乙酸甲酯是由乙酸和甲醇经过酯化反应得到,乙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3,故C正确;D.NH4Cl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故答案选D。【点睛】此类题目的易错点为,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的书写,非常容易忘掉其周围的电子,需要学生格外注意。21、A【解析】

A.硝基苯中形成N-C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H2O,故A错误;B.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为CH2═CH2+H2OCH3CH2OH,故B正确;C.乙醛的催化氧化反应为2CH3CHO+O2

2CH3COOH,故C正确;D.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故D正确;答案选A。22、C【解析】分析: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将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在煤中加入石灰石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磷元素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疯长导致水体污染。详解:①pH小于5.6的降水才属于酸雨,①错误;②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大量排放CO2,将导致温室效应加剧,②正确;③煤燃烧时应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因为煤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能和它们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或硫酸钙等物质,③正确;④磷元素是植物的营养元素,浓度大会造成浮游植物的疯长,导致水体缺氧,动植物大量死亡,④错误。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Al2O3FeCl3SO2+Cl2+2H2O=4H++SO42-+2Cl-2FeSO4·7H2O1nm~100nm渗析【解析】A为FeSO4•7H2O,受热分解生成B、D、E、F,且均是氧化物,因此是SO2、SO3、H2O和铁的氧化物。I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列出),I是硫酸,则E和F是三氧化硫和水,D、J和F反应也生成硫酸,则F是H2O,所以E是SO3,D是SO2。J是黄绿色气态非金属单质,J是氯气,K是氯化氢。C、H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单质,G是氧化物,所以C是Al,H是Fe,G是氧化铝。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即L是氯化铁。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即M是氯化亚铁,M与氨水反应生成的0是白色沉淀,O是氢氧化亚铁,则N是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所以B是氧化铁。(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G、L的化学式分别是Al2O3、FeCl3。(2)反应②是铝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Al2O3+2Fe。(3)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SO42-+2Cl-。(4)反应①是分解反应,反应中生成的B、D、E、F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1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5)由氯化铁的饱和溶液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胶体中粒子直径的大小范围是1nm~100nm。若要提纯该胶体,采用的方法叫渗析。点睛: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24、乙醛CH3CHO羟基、羧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酯化反应nCH2=CH2加聚反应【解析】

C2H4发生加聚反应得到聚乙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为CH3CH2OH,乙醇在Cu或Ag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H3CHO,B为CH3CHO,CH3CHO可进一步氧化物CH3COOH,C为CH3COOH,CH3CH2OH和CH3COOH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应生成CH3COOCH2CH3,则D为CH3COOCH2CH3,据此解答。【详解】(1)通过以上分析知,B为CH3CHO,名称为乙醛,A、C的原子团分别为羟基、羧基;(2)②为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发生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③为乙烯的加聚反应,反应方程式为。【点晴】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物质之间的转化及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判断是解本题关键。25、I2+2S2O32-=2I-+S4O62-催化剂淀粉、碘化钾8、3、2其它条件不变,增大氢离子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由于n(H2O2)∶n(Na2S2O3)<,v(A)<v(B),所以未出现溶液变蓝的现象。【解析】

(1)用总反应方程式减去反应A方程式,整理可得反应B的方程式;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这样的物质为催化剂;(2)H2O2具有氧化性,会将KI氧化为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I2具有氧化性,会将S2O32-氧化为S4O62-,I2被还原为I-;(3)①采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由于H2O2的量相同,H2SO4的体积不同,因此Na2S2O3、KI溶液必须与前一个实验相同,且溶液总体积与前一个实验相同;②变色时间越长,反应速率越慢;(4)对比实验Ⅳ、实验II,可知溶液总体积相同,该变量是H2O2、Na2S2O3,H2O2减少,Na2S2O3增大,根据二者的物质的量的比分析判断。【详解】(1)碘钟总反应方程式为:H2O2+2S2O32-+2H+=S4O62-+2H2O,该反应分两步进行,反应A:H2O2+2I-+2H+=I2+2H2O,则反应B方程式为总反应方程式减去反应A可得I2+2S2O32-=2I-+S4O62-;通过上述反应A、反应B反应可知:I-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因此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剂;(2)H2O2具有氧化性,会将KI氧化为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I2具有氧化性,会将S2O32-氧化为S4O62-,I2被还原为I-。所以试剂X是KI淀粉溶液;(3)①为便于研究,在反应中要采用控制变量方法进行研究,即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其它条件都相同,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Ⅲ跟实验II比硫酸的体积减少,所以其它条件都相同,而且混合后总体积也要相同,故实验Ⅲ中,x=8,y=3,z=2;②对比实验Ⅱ、实验Ⅲ,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溶液的酸性越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4)对比实验II、实验Ⅳ,可知其它量没有变化,溶液总体积相同,H2O2减少,Na2S2O3增大,n(H2O2)∶n(Na2S2O3)<,结果未出现溶液变为蓝色现象,说明v(A)<v(B),导致不能出现溶液变为蓝色现象。【点睛】本题通过碘钟实验,考查了实验方案的探究的知识。注意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影响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否则不能得出正确结论。26、使有机物A充分燃烧吸收A燃烧后生成的H2O吸收A燃烧后生成的CO2能C12H22O11【解析】

有机物A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通过测定生成的CO2、H2O的量确定实验式,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由于装置内有空气,会影响水蒸气、二氧化碳质量测定,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氧气排尽装置内空气,据此解答。【详解】(1)燃烧法测定某固体有机物A的分子组成,要通入过量O2使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C装置中的试剂为浓硫酸,用于吸收有机物燃烧生成的水,D装置中的试剂是碱石灰用于吸收有机物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3)通过浓硫酸增重的质量可以求出有机物中氢的质量,通过碱石灰增重的质量可以求出有机物中碳的质量,再根据A的质量判断是否有氧元素;(4)浓硫酸增重可知水的质量为9.90g,可计算出n(H2O)==0.55mol,n(H)=1.1mol,m(H)=1.1g;使碱石灰增重26.4g,可知二氧化碳质量为26.4g,n(C)=n(CO2)==0.6mol,m(C)=7.2g,m(C)+m(H)=8.3g,有机物的质量为17.1g,所以有机物中氧的质量为8.8g,n(O)==0.55mol,n(C):n(H):n(O)=0.6mol:1.1mol:0.55mol=12:22:11,即实验式为C12H22O11,A的摩尔质量为342g/mol,所以分子式也为C12H22O11。27、冷凝回流a吸收溴蒸气Ⅲ中硝酸银溶液内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结束后装置Ⅱ中存在大量的溴化氢,使I的水倒吸入Ⅱ中可以除去溴化氢气体,以免逸出污染空气;开启K2,关闭K1和分液漏斗活塞蒸馏【解析】

苯和液溴在催化作用下可生成溴苯,同时生成HBr,实验开始时,关闭K2、开启K1和分液漏斗活塞,滴加苯和液溴的混合液,反应开始小试管内苯可用于除去溴,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生成HBr,Ⅳ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实验结束,可开启K2,关闭K1和分液漏斗活塞,使I的水倒吸入Ⅱ中可以除去溴化氢气体,以免逸出污染空气,以此解答该题。【详解】(1)装置(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Br2═2FeBr3,溴化铁对苯和溴单质的反应起到催化剂的作用,+Br2+HBr;Ⅲ中小试管内苯的作用是除去溴化氢中的溴蒸气,避免干扰溴离子检验;故答案为+Br2+HBr;吸收溴蒸气;(2)因从冷凝管出来的气体为溴化氢,溴化氢不溶于苯,溴化氢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溴化银沉淀;故答案为Ⅲ中硝酸银溶液内有浅黄色沉淀生成;(3)因装置Ⅱ中含有溴化氢气体能污染空气,使I的水倒吸入Ⅱ中可以除去溴化氢气体,以免逸出污染空气;操作方法为开启K2,关闭K1和分液漏斗活塞;故答案为反应结束后装置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