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23城市微气候调控与热环境舒适第一部分城市微气候与热环境舒适度的关系 2第二部分植被对城市微气候的调节作用 4第三部分建筑遮阳与通风对热环境的影响 7第四部分水体与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 9第五部分地表材料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 11第六部分微气候调控的物理原理 13第七部分热环境舒适性的评价指标 16第八部分城市微气候调控策略 19
第一部分城市微气候与热环境舒适度的关系关键词关键要点【城市形态与热环境舒适性】:
1.城市建筑布局和形态显著影响微气流模式,影响热环境舒适性。紧凑高密布局阻碍气流,形成热岛效应,降低舒适度。低层疏朗布局有利于气流对流,缓解热岛效应。
2.建筑朝向和开窗设计影响自然通风能力,从而影响室内热环境舒适性。南向朝向有利于冬日采暖和通风,北向朝向有利于夏季遮阳和通风。合理开窗设计促进室内外气流交换,改善热环境舒适性。
3.城市绿化体系和水体面积影响微气候调控能力,影响热环境舒适性。绿化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降低空气温度,改善空气湿度,增强热环境舒适性。水体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和蒸发散能力,可以调节周边微气候,提高热环境舒适度。
【城市热岛效应与热环境舒适性】:
城市微气候与热环境舒适度的关系
#1.城市微气候概述
城市微气候是指城市区域内尺度较小、受局部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特殊小气候环境。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微气候与自然背景气候存在显着差异,表现为气温更高、湿度更低、风速较弱,称为都市热岛效应。
#2.城市微气候对热环境舒适度影响
2.1气温影响
城市微气候中较高的气温会加剧人体热平衡失调,导致热应激反应,引起中暑、热痉挛、热衰竭等健康问题。气温升高还导致空调使用增加,加剧能源消耗。
2.2湿度影响
低湿度会加速身体水分蒸发,导致出汗减少,影响身体散热效率,加剧热舒适性下降。同时,低湿度会降低人的体感温度,加剧热应激风险。
2.3风速影响
较弱的风速会阻碍身体周围热量扩散,加剧热舒适性下降。风速过高则会导致"风寒效应",使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影响热舒适度。
#3.热环境舒适度评估
热环境舒适度是指人在特定环境中主观感觉到的热舒适状态,主要受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影响。评价热环境舒适度的指标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体感温度(PMV)和预测平均投票(PPD)。
#4.城市微气候调控与舒适度改善
4.1植被覆盖
植被通过蒸散作用释放水汽,降低周围温度和增加湿度。研究表明,绿地覆盖率每提高10%,地表温度可降低2℃,体感温度可降低1℃左右。
4.2水体调温
水体具有较高的热容和比热容,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热能,调节周围微气候。水体面积每增加10%,可使周围气温降低0.5℃左右。
4.3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材料允许雨水渗透到地下,减缓地表径流,降低地表温度。研究表明,透水铺装可使地表温度降低5℃左右。
4.4建筑遮阳
建筑物外遮阳设施可以阻挡太阳辐射,减少建筑物吸热,从而降低周围微气候温度。外遮阳设施每提高10%,建筑物外墙温度可降低3℃左右。
4.5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可以降低屋顶温度,释放水汽,进而改善屋顶周围微气候。研究表明,屋顶绿化可以使屋顶温度降低6℃左右。
#5.结论
城市微气候与热环境舒适度密切相关。通过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增加植被覆盖、引入水体、利用透水铺装、设置建筑遮阳、进行屋顶绿化等,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微气候,提升热环境舒适度,营造更加宜居健康的城市环境。第二部分植被对城市微气候的调节作用植被对城市微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植被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微气候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遮阳降温
原理:植被茂密的树冠能够遮挡阳光直射,减少太阳辐射对地表和建筑的直接加热,从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数据:研究表明,树冠覆盖率增加10%,可使地表温度降低1-2℃。在夏季,遮阳良好的树木周围的地表温度比无树荫区域低5-10℃。
案例:东京都市绿化局研究发现,新宿御苑内的平均气温比周边地区低3.1℃,其中园内树木的遮阳作用贡献了约2.4℃。
#蒸散降温
原理:植被通过蒸散作用释放水蒸气到大气中,水蒸发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带走地表和空气中的热量,降低温度。
数据:一棵成年树木每天可蒸散约100-500升水分,相当于一台空调的制冷量。
案例:美国柏克莱国家实验室研究发现,城市森林每年蒸散的水分量相当于城市用水量的5-20%,有效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
#阻挡风速
原理:植被茂密的树冠和灌丛能够阻挡风速,减少风速对地表和建筑的摩擦,从而降低体感温度。
数据:研究表明,行道树与建筑物之间距离每增加10米,可降低风速约1-2m/s,相当于降低体感温度0.5-1℃。
案例: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研究发现,绿化良好的街道比无绿化的街道风速可降低20-30%,有效改善了行人的热舒适度。
#调节湿度
原理:植被可以通过蒸散作用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干燥度,从而缓解夏季热浪带来的不适感。
数据:研究表明,城市绿化率每增加10%,空气相对湿度可增加2-3%。
案例:新加坡作为热带城市,通过大规模绿化建设,城市绿化率达50%以上,空气湿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热环境。
#影响空气流动
原理:植被的布置和形状会影响城市中空气的流动方向和速度,从而影响城市通风散热的效果。
数据:研究表明,城市绿化带能够引导气流向建筑物内流动,增加自然通风,降低建筑物室内温度。
案例:德国柏林城市绿化研究所研究发现,城市公园和绿地可以改善城市通风条件,促进城市热量的排出。
#影响建筑能耗
原理:植被遮阳和蒸散降温作用可以降低建筑物的外墙温度,减少建筑物空调负荷,从而降低建筑能耗。
数据:研究表明,树木遮阳良好的建筑物空调能耗可降低15-30%。
案例: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发现,屋顶绿化可使夏季空调能耗降低40-50%,冬季供暖能耗降低10-15%。
#其他影响
除了上述主要调节作用外,植被还具有以下其他影响:
*吸收空气污染物:植被叶片可以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一些植被会释放VOCs,这些VOCs可以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
*提供荫凉和休憩空间:植被可以提供阴凉和休憩空间,缓解夏季酷暑对人体的冲击。
*美化城市环境:植被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绿化和景观效果。第三部分建筑遮阳与通风对热环境的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建筑遮阳与热环境的影响】:
1.遮阳措施通过阻挡或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建筑室内热量获取。常见的遮阳方法包括遮阳板、遮阳网、遮阳百叶等。
2.遮阳设计需要考虑建筑方位、窗户外形和材料、遮阳系统性能等因素,以最大限度发挥遮阳效果,同时满足通风和采光需求。
3.遮阳与通风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室内温度,提高热舒适度。
【通风与热环境的影响】:
建筑遮阳与通风对热环境的影响
建筑遮阳
建筑遮阳是控制太阳辐射热量进入建筑物内部的一种有效措施。遮阳系统可以减少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辐射吸收,从而降低室内热负荷。
*遮阳的类型:
*固定遮阳:与建筑物结构永久连接,如阳台、屋檐和遮阳板。
*可调节遮阳:可以根据太阳角度和热负荷进行调整,如遮阳帘、百叶窗和遮阳篷。
*遮阳的性能:
*遮阳系数:表示遮阳系统阻止太阳辐射进入室内的能力。
*可见光透射率:表示遮阳系统允许可见光透过的能力。
*反射率:表示遮阳系统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
通风
通风是交换室内外空气,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的重要手段。通风可以通过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来实现。
*自然通风:利用建筑物的开口,如窗户、门和通风井,在室内外空气之间产生空气流通。
*压差通风:利用风速在建筑物不同高度或位置产生的压差,实现空气流通。
*热浮力通风:利用室内外温差产生的热浮力,实现空气流通。
*机械通风:利用风机、风扇或空调系统,强制空气流通。
*送风通风:将外部空气送入室内,并排出室内空气。
*排风通风: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并引入外部空气。
遮阳与通风的影响
遮阳和通风共同作用,显着影响建筑物的热环境舒适度。
*遮阳:
*减少太阳辐射热量进入室内,降低室内温度。
*改善室内光环境,减少眩光和热辐射。
*可以与通风相结合,增强自然通风效果。
*通风:
*交换室内外空气,带走室内热量和湿气。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和异味。
*可以与遮阳相结合,加强遮阳效果,降低室内温度。
研究数据
研究表明,遮阳和通风对热环境舒适度的影响显着:
*遮阳:
*可将室内温度降低2-6°C。
*可减少30-50%的太阳辐射热量进入室内。
*通风:
*可将室内温度降低1-3°C。
*可将室内湿度降低10-15%。
结论
建筑遮阳和通风是调节城市微气候和改善热环境舒适度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应用遮阳和通风,可以有效控制室内温度和湿气,为建筑物内的人员提供更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第四部分水体与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关键词关键要点【城市水体与城市热岛效应缓解】
1.城市水体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比热容,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热量,调节局部区域温度。
2.水体表面蒸发散热可带走大量热量,降低周围空气温度。
3.水体周边通常形成较高的空气湿度,有利于人体散热,减轻热应激。
【水体设计与城市热岛效应缓解】
水体与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
城市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化进程中,人工地物的大量增加,导致城市区域比周边郊区或农村地区温度更高的现象。水体作为城市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体调温机理
水体的调温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热容量:水具有较高的热容量,这意味着吸收或释放大量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小。城市热岛效应期间,水体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从而降低城市区域的温度。
*蒸发制冷:水体表面会发生蒸发过程,蒸发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水体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城市热岛效应期间,水体的蒸发过程有助于缓解城市区域的热量积聚。
*热对流:水体在白天受热后,会形成对流,将热量从表层带入深处,从而降低表层温度。城市热岛效应期间,水体热对流有助于缓解表层水温升高,从而降低城市区域的温度。
水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实证证据
大量研究表明,水体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区域的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例如:
*一项对芝加哥市的研究发现,密歇根湖的存在将市中心温度降低了约2℃。
*一项对纽约市的研究发现,中央公园的存在将公园周围区域的温度降低了约3-5℃。
*一项对香港的研究发现,维多利亚港的存在将附近的九龙湾区域的温度降低了约1-2℃。
水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应用
为了利用水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增加城市水体面积:通过建设人工湖泊、蓄水池或湿地等措施增加城市水体面积。
*优化水体分布:将水体分布在城市区域的战略位置,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降温作用。
*促进水体蒸发:通过增加水体表面积或创造有利于蒸发的环境条件,促进水体蒸发,增强其降温效果。
*利用蓄热池:在白天吸收热量的蓄热池,在夜间释放热量,从而缓解夜间城市热岛效应。
*利用蒸发冷却塔:蒸发冷却塔通过蒸发水吸热,从而降低建筑物的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结论
水体通过其高热容量、蒸发制冷和热对流等机理,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加城市水体面积、优化水体分布、促进水体蒸发和利用蓄热池和蒸发冷却塔等措施,可以有效利用水体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创造更加宜居和舒适的城市环境。第五部分地表材料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地表材料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
地表材料通过影响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再发射,以及地表-大气界面的热量交换,从而影响城市的微气候和热环境舒适度。
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
不同的地表材料具有不同的太阳辐射吸收率和反射率。深色材料,如沥青和混凝土,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而浅色材料,如白色油漆和植被,反射更多的太阳辐射。
深色材料较高的吸收率会导致地表温度升高,进而增加热岛效应和不适指数。相反,浅色材料较高的反射率有助于降低地表温度,缓解热岛效应并提高热环境舒适度。
热量交换
地表材料还可以影响地表-大气界面的热量交换。导热性低的地表材料,如沥青,比导热性高的地表材料,如沙子,更能阻碍热量从地面传导到大气中。
导热性低的地表材料会导致地表温度升高,进而加剧热岛效应和不适指数。导热性高的地表材料有助于降低地表温度,减轻热岛效应并提高热环境舒适度。
蒸发蒸腾作用
植被地表可以通过蒸发蒸腾作用吸收和释放大量水分,从而影响局部气候。蒸发蒸腾作用会产生降温效应,降低周围环境温度,提高热环境舒适度。
具体数据
不同地表材料的热性能差异很大。以下是来自不同文献的示例数据:
*太阳辐射吸收率:沥青(0.90-0.95),混凝土(0.50-0.75),白色油漆(0.15-0.30),植被(0.10-0.25)
*太阳辐射反射率:沥青(5-10%),混凝土(25-40%),白色油漆(75-90%),植被(50-80%)
*导热率:沥青(0.4-0.7W/mK),混凝土(1.5-2.5W/mK),沙子(2.0-3.0W/mK),植被(0.05-0.10W/mK)
影响热环境舒适度
地表材料对热环境舒适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吸收率和反射率:反射率高的浅色材料可以降低地表温度,提高热环境舒适度。
*导热率:导热率高的材料可以促进地表热量散发,改善热环境舒适度。
*蒸发蒸腾作用:植被地表可以通过蒸发蒸腾作用产生降温效应,提高热环境舒适度。
结论
地表材料的选择对城市微气候和热环境舒适度至关重要。浅色、高反射率、高导热率和高蒸发蒸腾能力的地表材料有助于降低地表温度,减轻热岛效应,并提高热环境舒适度。规划者和决策者应考虑使用此类材料,以营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第六部分微气候调控的物理原理关键词关键要点城市微气候调控的物理原理
主题名称:太阳辐射及其作用
1.太阳辐射是影响城市微气候的关键因素,它控制着地表温度、空气温度和湿度。
2.建筑物、植被和水体可以反射、吸收或透射太阳辐射,从而影响微气候。
3.利用遮阳、绿化和水景等措施可以调节太阳辐射,创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
主题名称:热传导与对流
微气候调控的物理原理
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区域内温度升高,影响热环境舒适度。微气候调控旨在通过物理方法降低局部热环境温度,改善热舒适性。主要原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太阳辐射反射和吸收
微气候调控材料通过反射太阳辐射或吸收并以热量形式散发,从而减少局部热环境中吸收的太阳能。高反射率材料,如白色涂料或金属表面,反射大部分入射辐射,降低表面温度。另一方面,暗色材料,如黑色沥青,吸收更多辐射,导致表面温度升高。
2.蒸发冷却
蒸发冷却是利用水的蒸发吸收热量的过程。微气候调控方法,如绿化、喷雾或滴灌,通过蒸发水汽消耗热能,降低周围温度。绿化植被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蒸发水分,而喷雾或滴灌系统直接向空气中释放水滴,促进蒸发。
3.通风和空气流动
空气流动可以带走热量并降低局部温度。自然通风通过风力和压差促进空气交换,而机械通风使用风扇或空调等设备强制空气流动。通过适当设置通风开口和引导气流,可以优化空气流通,改善热舒适性。
4.热辐射
城市热岛效应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建筑物表面的热辐射。微气候调控材料可以通过控制热辐射的吸收、发射和反射来降低局部温度。低发射率材料,如某些涂料或金属箔,减少热辐射的吸收和发射,有助于降低表面温度。
5.热容量
热容量是指材料吸收和释放热量的能力。高热容量材料,如混凝土或水,吸收大量的热能而温度升高缓慢,在夜间释放热能,有助于均衡局部温度波动。这种特性可用于热能储存和热惯性调控。
6.遮阳
遮阳装置,如遮阳篷、树木或绿化结构,可以阻挡入射太阳辐射,降低局部温度。通过优化遮阳角度和范围,可以在需要时提供遮阳,同时在需要时允许阳光进入。
微气候调控材料
微气候调控材料在城市热环境舒适中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取决于所需的特定特性,包括:
*反射率:高反射率材料反射太阳辐射,降低表面温度。
*发射率:低发射率材料减少热辐射的吸收和发射,降低表面温度。
*热容量:高热容量材料吸收大量的热能,有助于均衡温度波动。
*吸水性:吸水性材料促进蒸发冷却,降低局部温度。
案例研究
东京绿色屋顶项目:在东京,超过50%的建筑面积被屋顶覆盖。绿色屋顶项目采用植物覆盖屋顶,利用蒸发冷却和植物遮阳效应降低建筑物温度。该项目已成功降低屋顶表面温度,改善周围局部温度。
新加坡垂直绿化塔:新加坡采用垂直绿化塔,将植物安装在建筑物立面上。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和遮阳效应降低建筑物表面的热辐射,从而改善热舒适性。
结论
微气候调控是一种综合方法,通过利用物理原理降低局部热环境温度,改善热舒适性。通过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材料,实施蒸发冷却、通风和遮阳措施,城市规划者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创造更宜居和健康的城市环境。第七部分热环境舒适性的评价指标关键词关键要点空气温度
1.空气温度是评价热环境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使用干球温度(DBT)来表示。
2.人体对温度的感知会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如相对湿度、风速和辐射温等。
3.舒适的空气温度范围通常在20~26°C,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引起不适。
相对湿度
1.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气量与饱和水蒸气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2.相对湿度对人体热平衡有重要影响,过高的相对湿度会抑制汗液蒸发,导致人体产生闷热感。
3.舒适的相对湿度范围通常在40~60%,过高或过低的相对湿度都会影响人体舒适度。
风速
1.风速是指空气流动的速度,通常使用风速计或风杯仪测量。
2.风速对人体的热交换有影响,适当的风速可以加速汗液蒸发,带走人体热量。
3.舒适的风速范围通常在0.2~1m/s,过强的风速会引起不适。
辐射温
1.辐射温是指物体表面发出的热辐射的温度。
2.人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时,除了对流换热和蒸发散热外,还有辐射换热。
3.辐射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体舒适度,例如长期暴露在阳光下会引起皮肤灼伤。
热指数
1.热指数是考虑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辐射温等因素,综合评价人体感知温度的指标。
2.热指数值越高,人体感受到的热度越大。
3.当热指数超过35°C时,人体会出现中暑或热衰竭的风险。
人体热平衡
1.人体热平衡是指人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达到平衡的状态。
2.热环境舒适性与人体热平衡密切相关,当人体热平衡失调时,就会出现不适感。
3.影响人体热平衡的因素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辐射温、人体活动水平和着装等。热环境舒适性的评价指标
热环境舒适性评价指标旨在定量表征个体对热环境的主观感受,反映其对温度、湿度、气流和辐射等热环境因素的适应和满意程度。常用的热环境舒适性评价指标包括:
主观评价指标
*生理感觉票(PMV):基于热平衡原理,综合考虑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辐射温度、着装隔热值和代谢产热量,计算人体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情况,量化主体的热舒适感。
*主观热感觉(STS):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直接询问受试者对当前热环境的主观感受,通常采用7点标度(-3~+3),-3代表“非常冷”,0代表“中性”(舒适),+3代表“非常热”。
*舒适度投票(VD):类似于STS,但使用二分法(如“满意/不满意”或“热/冷”)询问受试者的舒适度。
客观评价指标
*有效温度(ET):综合考虑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气流速度,表示在静止空气中给人相同热感觉的温度。
*湿球黑球温度(WBGT):综合考虑环境温度、相对湿度、辐射温度和气流速度,反映人体在热环境中感受到的综合热负荷。
*生理等效温度(PET):综合考虑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辐射温度、着装隔热值和代谢产热量,表示在人体处于生理平衡且无热应激情况下对应的等效温度。
热平衡指标
*热舒适指数(THI):综合考虑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辐射温度,量化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反映人体的热平衡状态。
*湿度指数(HI):反映环境的湿度状况,计算公式为HI=(相对湿度-10%)/(100-相对湿度)*100。
*炎热指数(HI):综合考虑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反映由热量和湿度共同作用对人体造成的热应激程度。
其他指标
*室内空气质量(IAQ):反映室内空气中温湿度、有害气体、粉尘颗粒等污染物的含量,与热环境舒适性密切相关。
*生理指标:包括心率、呼吸频率、皮肤温度和出汗率等,反映人体对热环境的生理反应。
在具体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热环境舒适性评价指标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评价目的:不同指标侧重于不同方面的评价,如主观舒适度、热应激程度等。
*环境类型:不同环境的热环境因素特点不同,需要选择适用的指标。
*受试者群体:不同群体对热环境的耐受性和适应性不同,选择符合受试者特点的指标。
通过综合使用上述热环境舒适性评价指标,可以全面评估热环境对人体的舒适性和健康影响,为改善室内外热环境、提升热舒适感提供科学依据。第八部分城市微气候调控策略城市微气候调控策略
1.植被调控
*增加植被覆盖率:植被通过蒸散作用释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研究表明,增加10%的植被覆盖率可降低气温2-3°C。
*优化植被空间分布:合理配置乔木、灌木和草坪,形成立体绿化体系。乔木遮荫,灌木降低风速,草坪蒸散水分,协同作用改善热环境。
*选择耐热抗旱植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本地植物,不仅可以降低灌溉需求,还能提高植物的蒸散效能。
2.水体调控
*增加水体面积:水体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和蒸发热,可吸收和释放大量热量,调节周围温度。
*营造水景:喷泉、水池、河流等水景通过水蒸气蒸发,增加局部空气湿度,降低气温。研究表明,喷泉周围气温可降低1-2°C。
*优化水体形态:水体的形状和深度影响蒸发速率。宽阔浅水体蒸发面积大,蒸发效能更高。
3.建筑调控
*采用绿化屋顶和墙体:绿化屋顶和墙体通过植物蒸散作用,降低建筑物表面温度,减少热量吸收。研究表明,绿化屋顶可降低室内温度3-5°C。
*优化建筑朝向和遮阳设计:合理安排建筑朝向,避免朝南大面积开窗。设置遮阳措施,如遮阳板、遮阳帘等,阻挡阳光直射。
*提高建筑保温性能:采用隔热材料、双层玻璃等技术,减少建筑物热量散失和吸收,降低室内外温差。
4.道路和广场调控
*采用透水性铺装:透水性铺装允许雨水渗透地下,补充地下水的同时降低路面温度。研究表明,透水性铺装可降低路面温度5-10°C。
*增加路面绿化:在道路和广场中种植乔木、灌木,形成荫凉区域,降低局部气温。
*设置雾化装置:在人流密集区域设置雾化装置,雾化微粒蒸发后吸收热量,降低局部温度和人体体感温度。
5.通风调控
*加强城市通风: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加强城市通风廊道建设,形成畅通的空气流通路径。
*设置通风设施: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设置通风塔、风廊等设施,增强局部通风效果。
*利用自然风:合理设计建筑物开窗和通风口的位置,利用自然风进行通风换气,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
6.其他调控策略
*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闵行区2025年五下数学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速度轮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理工学院《医学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2025年数学三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天津农学院《高品质黑白摄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采购合同履行供应链协同重点基础知识点
- 船舶振动分析设计重点基础知识点
- 韶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 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支教老师年终述职报告(10篇)
- 2024北京八十中初一(下)期中英语 (教师版)
- 海底泥石流预测与防治
- 年产2完整版本.5亿粒胶囊生产车间工艺的设计说明
- 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英语模拟试题(有答案)
- 中班幼儿主题墙设计方案
- 钢结构施工准备-钢结构识图
- 华为培训教程01网络基础
- 管道完整性管理基础知识课件
- 文体中心运营方案
- 宫颈癌防控知识
- 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