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检测(原卷版+解析)-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_第1页
期中综合检测(原卷版+解析)-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_第2页
期中综合检测(原卷版+解析)-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_第3页
期中综合检测(原卷版+解析)-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_第4页
期中综合检测(原卷版+解析)-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班级期中综合检测(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1.(2分)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嗥鸣(háo)迭起(dié)澎湃(bài)义愤填膺(yīng)B.彷徨(páng)花圃(pǔ)深邃(suì)迥乎不同(jiǒng)C.凹凼(dàng)滞笨(zhì)徘徊(huí)烟雾缭绕(rào)D.校补(xiào)泛滥(làn)倔强(juè)潜移默化(qián)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草率抱歉取谛心不在焉熟能生巧B.斑斓奠基厚道大庭广众家喻户晓C.胸膛烦锁卓越妇孺皆知言外之意D.惶恐懊悔诧异群蚁排衙深恶痛决3.(2分)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在中国,邓稼先是位妇孺皆知的科学家。B.面对国民党特务,闻一多先生气冲斗牛,怒不可遏。C.杨绛当时没有理解出老王“我不是要钱”这句话的言外之意。D.抗击疫情,作为医生的她当之无愧,义不容辞。4.(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B.“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C.每次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我都会被长妈妈那淳朴的爱所感动。D.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5.(2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13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B.拓展性课程从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C.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D.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6.(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唐朝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B.《卖油翁》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宋代还有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韩愈。C.《骆驼祥子》记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能自己养活自己,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让他从一个老实,坚忍,健壮的青年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D.《木兰诗》出自于南北朝时期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7.(2分)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B.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C.第二句实写了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散”写出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的情状,“满”字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出了诗人孤寂的心情。D.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又用反问手法说谁不会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呢!余韵袅袅,令人回味无穷。二、默写(共1题;共6分)8.(6分)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1)(1分)草木知春不久归,。,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2)(1分)此夜曲中闻折柳,。《春夜洛城闻笛》(3)(1分)不闻机杼声,。《木兰诗》(4)(1分)《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表现军中艰苦生活的句子是:,。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0分)9.(10分)文言文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司马光《孙权劝学》)【乙】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祖华,受业双峰饶鲁①,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②见黜③,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选自《明史·列传》)【注释】①饶鲁:南宋著名理学家。字伯舆,一字仲元,号双峰,门人私谥文元。②伉直:正直、刚直。③黜,降职或罢免,这里指落第。(1)(2分)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2)(1分)解释下列句中加词语的意思。①后从父之浮梁()②志益笃()(3)(4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4)(2分)吕蒙和汪克宽各用了什么学习方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0分)10.(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大平原无边无际绵延开去,千里沃野,坦荡开阔。清晨的土地,刚刚睡醒一样,打着呵欠,腾起潮润润的水汽。泥土的气息,厚重绵长,从四野漫散开来。金色的晨光,纷纷披落。父亲坐在田头,一脸欣喜。他抽着旱烟,啧啧道:“咱这地方,真是宝地啊,年年风调雨顺,种什么长什么。”父亲是种田的好手,很多年里,父亲把土地当做根,他自己已经像土地一样,对每种作物的秉性了如指掌,他会娴熟地侍弄它们。那一年,父亲种了两亩地西瓜,长势非常好。西瓜成熟了,父亲找人帮着把西瓜摘下来,又圆又大的西瓜被整齐地码放起来,田头堆起了一座座碧绿的小山。这么多西瓜,在当地卖不完。父亲早早和叔叔大伯们商量好了,他们找来了大车,要去大同或者包头卖西瓜。究竟是哪里,童年时的我分不清。对于我来说,那些地名,仅仅是远方的象征,代表着父亲此去将是万水千山。我们都以为,这车西瓜一定会卖个好价钱。可是十几天后,父亲和叔伯们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每个人都胡子拉碴,一脸沮丧。原来,半路上遇上暴雨,西瓜烂了大半,剩下的减价处理掉了。毫无疑问,这次赔大了。所有的心血,就这样毁了。母亲心疼得大哭起来。那几天,母亲不吃不喝,愁得不行。我和妹妹们知道,父亲给我们买裙子的承诺也兑现不了了。瓜田里,剩下的西瓜寥寥无几。昔日茂盛的瓜田,显出衰败的模样。父亲在瓜田里抽着旱烟,眉头凝成一个“川”字。忽然,他把手中的旱烟狠狠一丢:“西瓜遭了殃,不是还有玉米吗?玉米收成好,咱也有指望!”以后的日子,父亲天天在玉米田里忙。间苗、浇水、除草,父亲把所有的汗水都挥洒在玉米田里。我们眼看着玉米拔节一样长,粗粗壮壮的玉米,仿佛都卯足了劲儿,要为父亲争气。玉米长到一人多高了,修长秀颀,三亩多玉米田,连成一片碧绿的波涛。家乡肥沃的土地,愈发显出厚重的底色。风过处,玉米叶子水袖一样舞着,“刷拉拉”作响。父亲的脸上,一片憧憬。秋风吹过千里平原,玉米熟了。成熟的玉米田泛着黄色,显出迷人的风韵。棵棵玉米上,那硕大的玉米棒子,仿佛植株上醒目而荣耀的标志--又丰收了。瞧,很多玉米拱出了外皮,露出粲然一笑,籽粒玛瑙一般饱满莹润。玉米金黄的牙齿在秋阳下灿灿生辉,那种黄色,就以后的日子,父亲的那句“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就成了我们一家人都能心领神会的语言。每当遭遇困境,我们就学着父亲的语气说:“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大家知道,只要像父亲一样不灰心、不丧气,就会收获满地微笑的玉米。生活的原野上,到处都有希望的种子,只要信心还在,希望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1)(1分)情感梳理:请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文中父亲情感的变化。

→→憧憬→(2)(4分)句段作用:开篇由大平原风光写起,有哪些作用?(3)(4分)品味语句: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瞧,很多玉米拱出了外皮,露出粲然一笑,籽粒玛瑙一般饱满莹润。玉米金黄的牙齿在秋阳下灿灿生辉,那种黄色,就是一个个动人的笑靥。田里的玉米在笑,笑得那么恬然自得,那是丰收的微笑,无比生动。(4)(4分)标题作用:以“西瓜遭殃了,还有玉米”为题有何好处?11.(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亲近土地海峰①这是我驱车二千公里,迫切想看到的地方,这里就是我梦中多少次回去过的故乡。②我清晨早起,神清气爽,漫步田间,雾霭如纱,黝黑的泥土散发着芬芳,玉米苗子,在晨露中滋润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在肥厚的叶片上滚动着,大地上那漫无边际的绿意尽情地向朦胧的雾气中流淌着,一株株小苗一纵纵一列列,犹如绿色的波浪,犹如颤动的五线谱,犹如农民们高唱的欢歌,这时,早起的燕子,在空中翻飞着呢喃着忙碌着……③我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这里曾经放飞我的多少梦想,为了求学,为了走出这片土地,为了自己的思想不再是南边的山叫南山,东边的山叫东山,西边的山叫西山,“那么北边咋没有山呢?北山在哪里?”我疑惑地问着爷爷,爷爷笑着说:“长大你就知道了。”于是,我盼望着自己长大……④后来,才知道,自己就像井底之蛙,自幼困在这山水之间,于是,我背着书包每天往返于这田间小路,到五里外的镇子上去求学,每天都对着小路说话,路为朋,花为友,草为伴,雪为侣,是这条小路,是这片田地,见证了我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当我考试考出好成绩的时候,我会欢快的在小路上,在田野间奔跑;当我受到挫折,经历失败,特别是中考落榜,我就像一个幽魂,散漫在小路中,回想往事,不禁黯然神伤,当时的班主任老师鼓励我们说:“要有坚强的毅力,才会战胜困难。”她列举了,她的一名学生考了五年中考,终于考上了一所称心的学校。我默默地积蓄力量,发誓要走出这片土地。老师的话应验了,我通过努力,终于飞出了这山水之间,终于,从井底之蛙长出了翅膀,任游太空。⑤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我又经常想念这方土地,想念自己的风里来雨里去,寒来暑往,倾盆的大雨浇个落汤鸡,西北风卷着鹅毛飞雪让人举步维艰,想来都已经成为自己过去的人生掠影。没有经历的人是个不成熟的人,我感谢经历,感谢困难,感谢土地,我抓起一把黑土,搓成粉末,扬了出去,接着传来了唰唰落土声。⑥土地是亘古的,时光是运动的,生命是消逝的,记忆是永恒的。听叔叔讲,村里好多人都已经去世,同龄人中,也有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走了,村里二十几岁以下的孩子们,我几乎都不认识,那些过去的叔叔婶子们,也被这岁月之刀雕刻了一脸皱纹,染满了一头白发,此时不禁想起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⑦现如今,村村通公路已经进村,孩子们上学,再不用步行了,村里和镇里通了客车,车接车送,我祝福孩子们在这良好的环境下,好好读书。⑧渐渐地,茫茫雾霭已经散去,蓬勃而出的旭日,放射出外道光芒,露珠更加璀璨,小鸟更加欢悦,地里多了声响,叔叔开着犁地机动车,突突地跑过,留下的是湿润的土壤,整齐的垄台,怡人的芳香……(1)(3分)结合文意,说说文章题目“亲近土地”的含义。(2)(4分)文章第②段描写细腻贴切,请从修辞和用词两个角度,品味其表达效果。(3)(4分)第④段提到了当年班主任的情况,运用了何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4分)文章最后写到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祝福孩子们在这良好的环境下,好好读书”。请写出“我”此刻的心理活动。五、写作题(共1题;共40分)12.(40分)在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白岩松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那些外在的东西,和幸福并没有真正的联系!请你以“真正的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内容具体充实;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⑥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姓名:班级期中综合检测(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1.(2分)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嗥鸣(háo)迭起(dié)澎湃(bài)义愤填膺(yīng)B.彷徨(páng)花圃(pǔ)深邃(suì)迥乎不同(jiǒng)C.凹凼(dàng)滞笨(zhì)徘徊(huí)烟雾缭绕(rào)D.校补(xiào)泛滥(làn)倔强(juè)潜移默化(qián)【答案】B【解析】【分析】A项,“澎湃”的“湃”应读作“pài”。C项,“徘徊”的“徊”应读作“huái”。D项,“校补”的“校”应读作“jiào”,“倔强”的“倔”应读作“jué”。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草率抱歉取谛心不在焉熟能生巧B.斑斓奠基厚道大庭广众家喻户晓C.胸膛烦锁卓越妇孺皆知言外之意D.惶恐懊悔诧异群蚁排衙深恶痛决【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常见字的字形。A:“取谛”的正确书写“取缔”;

B:正确;

C:“烦锁”的正确书写“繁琐”;

D:“深恶痛决”的正确书写“深恶痛绝”。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3.(2分)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在中国,邓稼先是位妇孺皆知的科学家。B.面对国民党特务,闻一多先生气冲斗牛,怒不可遏。C.杨绛当时没有理解出老王“我不是要钱”这句话的言外之意。D.抗击疫情,作为医生的她当之无愧,义不容辞。【答案】D【解析】【分析】A项,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使用正确。B项,气冲斗牛: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后指气势很盛。使用正确。C项,言外之意: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使用正确。D项,当之无愧:完全当得起,没有可惭愧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这里是去参加抗疫,没有这个意思。使用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运用能力。要想准确地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然后结合所给语境去判断正误。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4.(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B.“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C.每次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我都会被长妈妈那淳朴的爱所感动。D.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答案】B【解析】【分析】ACD:正确B:错误。改为:“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5.(2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13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B.拓展性课程从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C.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D.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A:用词不当,“囊括”是全部包括的意思,与语意不符;

B:语意不明,可将“从”改为“以”;

C:正确;

D:语序混乱,可将“各式各样”调至“使用过的”之后。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解答本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6.(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唐朝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B.《卖油翁》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宋代还有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韩愈。C.《骆驼祥子》记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能自己养活自己,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让他从一个老实,坚忍,健壮的青年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D.《木兰诗》出自于南北朝时期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答案】C【解析】【分析】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韩愈是唐朝人;

D.郭茂倩是宋朝人;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7.(2分)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B.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C.第二句实写了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散”写出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的情状,“满”字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出了诗人孤寂的心情。D.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又用反问手法说谁不会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呢!余韵袅袅,令人回味无穷。【答案】C【解析】【分析】“第二句实写了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有误,应是作者想象笛声传遍了洛阳城,为虚写。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赏析,注意可以从内容、写作方法和情感几方面赏析,揣摩选项正误。二、默写(共1题;共6分)8.(6分)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1)(1分)草木知春不久归,。,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2)(1分)此夜曲中闻折柳,。《春夜洛城闻笛》(3)(1分)不闻机杼声,。《木兰诗》(4)(1分)《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表现军中艰苦生活的句子是:,。【答案】(1)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2)何人不起故园情(3)唯闻女叹息(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解析】【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菲、荚、朔、柝”等字词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

⑵何人不起故园情;

⑶唯闻女叹息;

⑷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点评】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0分)9.(10分)文言文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司马光《孙权劝学》)【乙】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祖华,受业双峰饶鲁①,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②见黜③,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选自《明史·列传》)【注释】①饶鲁:南宋著名理学家。字伯舆,一字仲元,号双峰,门人私谥文元。②伉直:正直、刚直。③黜,降职或罢免,这里指落第。(1)(2分)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2)(1分)解释下列句中加词语的意思。①后从父之浮梁()②志益笃()(3)(4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4)(2分)吕蒙和汪克宽各用了什么学习方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案】(1)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2)去,到……去;专一,坚定(3)①只是应当测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②于是就读《四书》,能自己断句,日夜学习,其刻苦专心的程度是别的儿童所难比拟的。(4)读书的方法很多种,吕蒙只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而汪克宽“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我们读书的方法应该因人而异不可能千篇一律。【解析】【分析】(1)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克宽十岁时,父亲教他学习双峰饶鲁的著作,能即刻有所领悟。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2)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之”做动词用,去,到……去。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但:只,仅。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只是应当测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②乃:于是,就。句读:断句。专勤:刻苦专心的程度。异:不同。凡儿:一般的儿童。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于是就读《四书》,能自己断句,日夜学习,其刻苦专心的程度是别的儿童所难比拟的。

(4)【甲】文根据“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知吕蒙的学习方法,结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乙】文根据“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可知汪克宽的学习方法,结果是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由此可知读书的方法很多种,我们应该寻找到适合自己读书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故答案为:⑴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⑵去,到……去;专一,坚定

⑶①只是应当测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②于是就读《四书》,能自己断句,日夜学习,其刻苦专心的程度是别的儿童所难比拟的。

⑷读书的方法很多种,吕蒙只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而汪克宽“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我们读书的方法应该因人而异不可能千篇一律。【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掌握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从特殊标志词切入:1.句首标志词:①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等;②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等;③谦词:下官、窃、寡人等;④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等;⑤疑问词:何、孰、安、胡等;⑥复音虚词:然则、是故等。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3.句尾标志词:①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等;②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等。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等。

⑵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⑶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概括文章所获启示的能力。学生解答这类习题时要先读懂题意,然后根据题意要求,到文章中找出相应的答案。解答从文章中获得什么启示或感悟这样的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扣住人物、内容和主旨从一两个侧面谈自己的感悟或启示即可,切忌脱离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空谈。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0分)10.(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大平原无边无际绵延开去,千里沃野,坦荡开阔。清晨的土地,刚刚睡醒一样,打着呵欠,腾起潮润润的水汽。泥土的气息,厚重绵长,从四野漫散开来。金色的晨光,纷纷披落。父亲坐在田头,一脸欣喜。他抽着旱烟,啧啧道:“咱这地方,真是宝地啊,年年风调雨顺,种什么长什么。”父亲是种田的好手,很多年里,父亲把土地当做根,他自己已经像土地一样,对每种作物的秉性了如指掌,他会娴熟地侍弄它们。那一年,父亲种了两亩地西瓜,长势非常好。西瓜成熟了,父亲找人帮着把西瓜摘下来,又圆又大的西瓜被整齐地码放起来,田头堆起了一座座碧绿的小山。这么多西瓜,在当地卖不完。父亲早早和叔叔大伯们商量好了,他们找来了大车,要去大同或者包头卖西瓜。究竟是哪里,童年时的我分不清。对于我来说,那些地名,仅仅是远方的象征,代表着父亲此去将是万水千山。我们都以为,这车西瓜一定会卖个好价钱。可是十几天后,父亲和叔伯们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每个人都胡子拉碴,一脸沮丧。原来,半路上遇上暴雨,西瓜烂了大半,剩下的减价处理掉了。毫无疑问,这次赔大了。所有的心血,就这样毁了。母亲心疼得大哭起来。那几天,母亲不吃不喝,愁得不行。我和妹妹们知道,父亲给我们买裙子的承诺也兑现不了了。瓜田里,剩下的西瓜寥寥无几。昔日茂盛的瓜田,显出衰败的模样。父亲在瓜田里抽着旱烟,眉头凝成一个“川”字。忽然,他把手中的旱烟狠狠一丢:“西瓜遭了殃,不是还有玉米吗?玉米收成好,咱也有指望!”以后的日子,父亲天天在玉米田里忙。间苗、浇水、除草,父亲把所有的汗水都挥洒在玉米田里。我们眼看着玉米拔节一样长,粗粗壮壮的玉米,仿佛都卯足了劲儿,要为父亲争气。玉米长到一人多高了,修长秀颀,三亩多玉米田,连成一片碧绿的波涛。家乡肥沃的土地,愈发显出厚重的底色。风过处,玉米叶子水袖一样舞着,“刷拉拉”作响。父亲的脸上,一片憧憬。秋风吹过千里平原,玉米熟了。成熟的玉米田泛着黄色,显出迷人的风韵。棵棵玉米上,那硕大的玉米棒子,仿佛植株上醒目而荣耀的标志--又丰收了。瞧,很多玉米拱出了外皮,露出粲然一笑,籽粒玛瑙一般饱满莹润。玉米金黄的牙齿在秋阳下灿灿生辉,那种黄色,就以后的日子,父亲的那句“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就成了我们一家人都能心领神会的语言。每当遭遇困境,我们就学着父亲的语气说:“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大家知道,只要像父亲一样不灰心、不丧气,就会收获满地微笑的玉米。生活的原野上,到处都有希望的种子,只要信心还在,希望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1)(1分)情感梳理:请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文中父亲情感的变化。

→→憧憬→(2)(4分)句段作用:开篇由大平原风光写起,有哪些作用?(3)(4分)品味语句: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瞧,很多玉米拱出了外皮,露出粲然一笑,籽粒玛瑙一般饱满莹润。玉米金黄的牙齿在秋阳下灿灿生辉,那种黄色,就是一个个动人的笑靥。田里的玉米在笑,笑得那么恬然自得,那是丰收的微笑,无比生动。(4)(4分)标题作用:以“西瓜遭殃了,还有玉米”为题有何好处?【答案】(1)喜悦;沮丧;喜悦(2)由优美的自然风光写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烘托人物喜悦的心情;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为全文笼上积极向上的感情基调。(3)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米成熟后的美好姿态,更烘托了“我们”在玉米丰收后愉快的心情。(4)这一标题新颖独特,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概括了本文的中心事件;标题是父亲的一句话,质朴明了,既表达出“天无绝人之路”的意思,又符合父亲的农民身份和个性特点。【解析】【分析】⑴文章第二段写父亲坐在田头,一脸喜悦,因为他看到自己种的两亩地西瓜,长势非常好。想象着西瓜的丰收,父亲非常的高兴。文章第四段写父亲和叔伯们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因为父亲他们去卖西瓜半路上遇上暴雨,西瓜烂了大半,剩下的减价处理掉了。文章倒数第三段写父亲精心种植的玉米丰收了,此时父亲应该是非常的喜悦。

⑵这一段通过描写千里沃野、水汽、泥土的气息、金色的晨光等景物展示了大平原优美的自然风光。这么美的风光,当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下文就写此时父亲就坐在田头,一脸喜悦,因为他看到自己种的两亩地西瓜,长势非常好,马上就丰收了,因此这段话烘托人物喜悦的心情。本文主要通过父亲中西瓜、种玉米的事来表现父亲的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因此开头部分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为全文笼上积极向上的感情基调。另外本文中父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大平原上,因此开头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意对即可。

⑶“粲然一笑”“金黄的牙齿”“动人的笑靥”等把玉米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米成熟后的美好姿态。而父亲精心种的玉米丰收了,“我们”一家人非常的的开心、喜悦。因此在作者眼里,仿佛玉米也能体会到我们一家人的心情,也笑得恬然自得。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⑷看到“西瓜遭殃了,还有玉米”这个题目,读者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因此这一标题新颖独特,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篇文章写的是父亲种西瓜和玉米的故事,因此标题概括了本文的中心事件;这句话是父亲卖西瓜失败后说的一句话,其中蕴含着父亲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这个标题是父亲的一句话,质朴明了,既表达出“天无绝人之路”的意思,又符合父亲的农民身份和个性特点。故答案为:⑴喜悦;沮丧;喜悦

⑵由优美的自然风光写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烘托人物喜悦的心情;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为全文笼上积极向上的感情基调。

⑶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米成熟后的美好姿态,更烘托了“我们”在玉米丰收后愉快的心情。

⑷这一标题新颖独特,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概括了本文的中心事件;标题是父亲的一句话,质朴明了,既表达出“天无绝人之路”的意思,又符合父亲的农民身份和个性特点。【点评】⑴本题考查梳理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能力。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开头段作用的能力。文章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全文分析首段的作用。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词句的赏析能力。解答语言的赏析类题,我们应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平时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⑷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文章的标题作用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作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线索展);作者情发点;具象征意义;语带双关;全文文眼(提示文章);吸引读者兴趣。11.(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亲近土地海峰①这是我驱车二千公里,迫切想看到的地方,这里就是我梦中多少次回去过的故乡。②我清晨早起,神清气爽,漫步田间,雾霭如纱,黝黑的泥土散发着芬芳,玉米苗子,在晨露中滋润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在肥厚的叶片上滚动着,大地上那漫无边际的绿意尽情地向朦胧的雾气中流淌着,一株株小苗一纵纵一列列,犹如绿色的波浪,犹如颤动的五线谱,犹如农民们高唱的欢歌,这时,早起的燕子,在空中翻飞着呢喃着忙碌着……③我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这里曾经放飞我的多少梦想,为了求学,为了走出这片土地,为了自己的思想不再是南边的山叫南山,东边的山叫东山,西边的山叫西山,“那么北边咋没有山呢?北山在哪里?”我疑惑地问着爷爷,爷爷笑着说:“长大你就知道了。”于是,我盼望着自己长大……④后来,才知道,自己就像井底之蛙,自幼困在这山水之间,于是,我背着书包每天往返于这田间小路,到五里外的镇子上去求学,每天都对着小路说话,路为朋,花为友,草为伴,雪为侣,是这条小路,是这片田地,见证了我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当我考试考出好成绩的时候,我会欢快的在小路上,在田野间奔跑;当我受到挫折,经历失败,特别是中考落榜,我就像一个幽魂,散漫在小路中,回想往事,不禁黯然神伤,当时的班主任老师鼓励我们说:“要有坚强的毅力,才会战胜困难。”她列举了,她的一名学生考了五年中考,终于考上了一所称心的学校。我默默地积蓄力量,发誓要走出这片土地。老师的话应验了,我通过努力,终于飞出了这山水之间,终于,从井底之蛙长出了翅膀,任游太空。⑤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我又经常想念这方土地,想念自己的风里来雨里去,寒来暑往,倾盆的大雨浇个落汤鸡,西北风卷着鹅毛飞雪让人举步维艰,想来都已经成为自己过去的人生掠影。没有经历的人是个不成熟的人,我感谢经历,感谢困难,感谢土地,我抓起一把黑土,搓成粉末,扬了出去,接着传来了唰唰落土声。⑥土地是亘古的,时光是运动的,生命是消逝的,记忆是永恒的。听叔叔讲,村里好多人都已经去世,同龄人中,也有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走了,村里二十几岁以下的孩子们,我几乎都不认识,那些过去的叔叔婶子们,也被这岁月之刀雕刻了一脸皱纹,染满了一头白发,此时不禁想起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⑦现如今,村村通公路已经进村,孩子们上学,再不用步行了,村里和镇里通了客车,车接车送,我祝福孩子们在这良好的环境下,好好读书。⑧渐渐地,茫茫雾霭已经散去,蓬勃而出的旭日,放射出外道光芒,露珠更加璀璨,小鸟更加欢悦,地里多了声响,叔叔开着犁地机动车,突突地跑过,留下的是湿润的土壤,整齐的垄台,怡人的芳香……(1)(3分)结合文意,说说文章题目“亲近土地”的含义。(2)(4分)文章第②段描写细腻贴切,请从修辞和用词两个角度,品味其表达效果。(3)(4分)第④段提到了当年班主任的情况,运用了何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4分)文章最后写到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祝福孩子们在这良好的环境下,好好读书”。请写出“我”此刻的心理活动。【答案】(1)既指“我”驱车二千公里,回到故乡,和土地的亲密接触;也指“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2)示例一:三个“犹如”领起的句子,运用了排比修辞,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形象地描绘出了小苗的蓬勃生命力和姿态。示例二:“黝黑、晶莹剔透”细腻地刻画出了泥土和水珠的富饶和空明澄澈的特点。(3)插叙,补充当年班主任对自己说的话和曾经一名学生的事情,这正是自己奋斗的动力源泉,使文章的情节更完整,使文章内容更充实。(4)示例:美好的故乡,前进的故乡,我深爱的土地,漂泊在外的我,一定给您争气。家乡的孩子们珍惜当下的环境,努力读书啊。【解析】【分析】(1)结合文章内容,在首段与末段,寻找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同时注意比喻性题目的双关含义,概括出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即可。通读文章可以发现“亲近土地”既指“我”驱车二千公里,回到故乡,和土地的亲密接触;也指“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2)首先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①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②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③对比,通过…和…的对比,突出(衬托)人物(事物)…的特点,表现…的感情。④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⑤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三个“犹如”领起的句子,运用了排比修辞,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形象的描绘出了小苗的蓬勃生命力和姿态。其中“黝黑、晶莹剔透”细腻的刻画出了泥土和水珠的富饶和空明澄澈的特点。

(3)常考顺序、倒叙,插叙的辨识和作用。一、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二、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三、插叙: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补充当年班主任对自己说的话属于插叙。补充当年班主任对自己说的话和曾经一名学生的事情,这正是自己奋斗的动力源泉,使文章的情节更完整,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