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段专项综合项目施工专项方案_第1页
过渡段专项综合项目施工专项方案_第2页
过渡段专项综合项目施工专项方案_第3页
过渡段专项综合项目施工专项方案_第4页
过渡段专项综合项目施工专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平铁路FPZQ-4标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目录TOC\o"1-1"1.编制根据 12.工程概况 13.合用范畴 34、资源配备 34.1人员配备 34.2填料来源 44.3机械配备 45.过渡段采用形式 45.1隧路过渡段 45.2桥路过渡段 55.3路堤与横向构造物过渡段 66.施工参数 87.施工方案 87.1现场准备 87.2材料实验 87.3施工放样 87.4基底解决 97.5搅拌运送 97.6过渡段平整 97.7碾压 97.8监控量测 108.质量控制办法 108.1劳动主体控制 108.2工程工艺控制 108.3施工操作控制 118.4施工设备控制 118.5施工环境控制 128.6进度和质量关系控制 129.安全及环水保施工办法 129.1安全目的 129.2机械安全保证办法 129.3环保办法 13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根据(1)《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原则》铁建设()8号;(2)《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3)《铁路工程土工实验规程》TB10102-;(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5)铁四院《新建铁路福州至平潭铁路路基工点设计图》;(6)铁四院《新建铁路福州至平潭铁路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参照图集》;(7)福州至平潭铁路FPZQ-4标三分部《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8)《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施工图第四篇路基》(9)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本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2.工程概况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FPZQ-4标位于平潭县境内,其中三分部施工范畴:DK76+901.095~DK88+099.55,正线全长11.2km,管段内有隧道1道,桥梁2座,框架涵9座,框架桥13座。我分部路基过渡段有各种形式,有隧路过渡段、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构造物过渡段。过渡段重要形式及工程数量见下表1。表1过渡段重要形式及工程数量序号里程及位置类型填筑材料1苏澳隧道隧道+路堑过渡段级配碎石+3%水泥2DK78+950框架涵两侧路堤+横向构造物级配碎石3DK79+048框架涵两侧路堤+横向构造物4DK79+210框架小桥两侧路堤+横向构造物5DK79+361.8框架涵两侧路堤+横向构造物6DK79+590~平原桥福州台路堤+桥台过渡段级配碎石+3%水泥7平原桥平潭台~DK80+615.74路堤+桥台过渡段级配碎石+3%水泥8DK81+190框架涵两侧路堤+横向构造物级配碎石9DK81+391框架涵两侧10DK81+854.9框架涵两侧11DK82+167.5框架小桥两侧12DK82+671框架中桥两侧13DK82+865~洋中桥福州台路堤+桥台过渡段级配碎石+3%水泥14洋中桥平潭台~DK84+662.68路堤+桥台过渡段级配碎石+3%水泥15DK85+383.7框架桥两侧路堤+横向构造物级配碎石16DK85+550框架桥两侧17DK85+570框架涵两侧18DK86+446.5框架桥两侧路堤+桥台过渡段级配碎石+3%水泥19DK86+920.21框架涵两侧路堤+横向构造物级配碎石20DK87+261框架桥两侧路堤+桥台过渡段级配碎石+3%水泥21DK87+436框架涵两侧路堤+横向构造物级配碎石22DK87+455框架桥两侧路堤+桥台过渡段级配碎石+3%水泥23DK87+975框架桥两侧路堤+桥台过渡段级配碎石+3%水泥24DK88+166.7框架桥两侧路堤+桥台过渡段级配碎石+3%水泥25DK88+210框架桥两侧路堤+桥台过渡段级配碎石+3%水泥26DK88+481框架桥两侧路堤+桥台过渡段级配碎石+3%水泥27DK88+676框架桥两侧路堤+桥台过渡段级配碎石+3%水泥3.合用范畴此方案合用于福平铁路FPZQ-4标三分部,里程DK76+901.095~DK88+099.55管段线下所有过渡段填筑施工。4、资源配备4.1人员配备重要管理人员配备表姓名职务职责许宏伟分部项目经理对施工质量进度安全负总责陈光分部项目总工技术总负责人夏明干副经理兼安全检察长对现场施工组织协调负责石常康工程部长现场组织工作曹浩军物资部部长负责调配施工机械并保证良好运转高星实验室主任实验负责人豆永春安质部长安质负责人周杰测量队长负责现场施工测量王晶路基工程师施工现场技术协助、指引左润胜架子一队队长负责施工总体安排陈继府一队技术主管负责施工过程中技术控制施工作业人员配备表施工人员人数作业内容挖掘机司机2负责将填料装入自卸车内压路机司机1负责填料碾压自卸车司机5负责将填料运送至施工现场洒水车司机1负责填料洒水及便道洒水辅助人员13负责施工现场观测桩埋设、协助实验人员检测压实度,操作小型打夯机,修整边坡、路基面4.2填料来源原材料来源于我分部燎原山挖方段及狼山取土场,所开挖出土石方经山下芦洋碎石场、狼山碎石场破碎、解小而成,加工填料经实验室检查合格后用于过渡段填筑。4.3机械配备名称单位数量型号挖掘机台2CAT330、323压路机台2/振动打夯机台1/自卸车辆5陕汽奥龙洒水车辆1/5.过渡段采用形式5.1隧路过渡段当隧道与土质、全风化及强风化岩石路堑连接时,在路堑基床范畴内设立过渡段。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基床底层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3%水泥)过渡,厚度可采用由2m阶梯式渐变至0.6m,也可依照隧道和路堑长短和地质条件,以及隧道仰拱详细条件拟定。单侧最小长度不不大于20m。隧路过渡段示意图见下图1。5.2桥路过渡段(1)路堤与桥台连接处应设立倒梯形桥路过渡段,长度:L=n(H-h1)+A(n为过渡段纵坡坡率,n≥2;H为台尾路堤填高,h1为基床表层厚度;A为过渡段常数,取5m)。(2)桥路过渡段路堤基床表层填料与压实原则应与相邻基床表层相似,表层如下可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填筑压实原则应满足K30≥150MPa/m和孔隙率n<28%。(3)过渡段桥台后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碎石分层填筑压实,并做好排水。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4)在软土地基上,可在台后设立钢筋混凝土搭板,搭板长度普通与路堤高度相似。(5)过渡段应与其相连路基按一体同步施工。(6)在台背不易碾压2m范畴内应掺3%水泥。桥路过渡段示意图见下图2。5.3路堤与横向构造物过渡段(1)路堤与横向构造物(立交框构、箱涵等构造物,上部有填土)连接处应设立正或倒梯形过渡段,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注意与过渡段后部路基填料衔接过渡),材质及压实原则需满足关于规定。(2)路堤路基面距横向构造物顶垂直高度不大于等于1.5m时,基床表层及表层如下至涵顶填级配碎石(见图a);不不大于1.5m时,涵顶以上不作特殊解决(见图b)。(3)当涵洞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斜交三角形某些,然后按规定设立过渡段,使级配碎石与路堤填料间接触面与线路走向正交。(4)过渡段路基填筑前,应充分压实,距边墙较近时采用小型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5)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路堤同步施工,按大体相似高度进行分层填筑、分层碾压。(6)涵路过渡段填筑必要待涵洞等构造物混凝土或砌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地基加固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能施工。(7)长度:当构造物顶距路基面<1.5m,L=a+(H-0.6)×n;当构造物顶距路基面≥1.5m,L=a+h2×n;(a为常数,a=2m;H为填高,h2为构造物距地面高度;n为坡率2)。6.施工参数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参数表填筑实验项目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机械配备状况挖掘机2台、压路机1台、振动打夯机1台、自卸车5辆、洒水车1辆人员配备状况施工队长1人、技术主管1人、技术员1人、实验人员1人、测量人员1人、各种机械司机10人、辅助人员13人。含水量7%松铺厚度20cm(振动打夯机)、35cm(压路机)压实厚度18cm(振动打夯机)、30cm(压路机)满足压实质量规定碾压组合及行车速度压路机碾压组合:静—弱—强—静,共4遍;行车速度:≤4km/h7.施工方案7.1现场准备(1)从已复测后并被批准可使用导线点和水准点上,运用全站仪在碎石垫层路基上放出路基中桩和边桩,并测量出中桩、边桩位置、高程控制桩。边桩位置按照设计值加宽0.5m布设。(2)做好复测和放样记录,并整顿好这些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承认。(3)该路段排水沟挖在路基两侧,并保证路基排水沟畅通。7.2材料实验涵路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分部实验室与实验监理联合对填料进行取样,按《铁路工程土工实验规程》规定办法进行颗粒密度、颗粒分析、黏土团、其她杂质含量等实验。7.3施工放样回填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测量队依照设计过渡段填筑大样图计算出过渡段坡脚线,放出过渡段填料填筑区域线。7.4基底解决过渡段施工前,按设计做好纵向和横向排水,并清除表面腐植土、种植土、构造物施工时产生垃圾等,所有清表杂土外运至弃土场。对基底进行平整,使基底自路基中线向两侧不不大于2%横向排水坡。7.5搅拌运送(1)级配碎石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和,依照实验室参数进行拌和。(2)运送设备采用自卸汽车运送。7.6过渡段平整卸料完毕,采用人工进行平整,保证填料均匀、平整。在构造物壁用红油漆标出每层松铺厚度控制线,在构造物2m范畴内松铺厚度按每层20cm以严格控制松铺厚度,构造物2m范畴外按压实厚度30cm进行控制。7.7碾压摊铺整平后开始碾压,涵路过渡段采用两台压路机在涵洞两侧对称进行碾压施工。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原则,采用从两侧向中心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不大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轮迹重叠不不大于0.4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不大于3.0m,以保证无漏压,保证碾压均匀性。接近构造物部位在纵向碾压后改为平行构造物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在构造物2m范畴内采用小型振动夯机配合人工进行夯实。7.8监控量测基地沉降监测:距离涵洞等构造物1m处、过渡段与路基交界处各设一种监测断面。路堤填筑前,与路堤中心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过渡段范畴在地基位置沿线路方向斜向对角线可选取布设剖面沉降管,设立水准观测点。过渡段用碎石级配范畴表级配编号通过筛孔重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依照《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原则》铁建设()8号,其中2.6节过渡段规定:级配碎石填筑时应保证桥台、横向构造物稳定、无损伤,其压实质量应采用双指标控制,地基系数不不大于等于150MPa/m,孔隙率不大于28%。8.质量控制办法建立三全控制办法,即全过程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控制、全员参加控制。详细质量保证控制办法如下:8.1劳动主体控制涉及所有参加工程各类人员生产技能、文化素养、生理体能、心理行为等方面个体素质以及通过合理组织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群体素质。通过择优录取、加强思想教诲及技能方面教诲培训,合理组织、严格考核,并辅以必要勉励机制,使职工在施工过程中其潜在能力得到最佳组合和充分发挥,从而保证劳动主体在质量控制系统中发挥主体自控作用。8.2工程工艺控制制定和采用先进合理可靠施工工艺是工程质量控制重要环节,分部工程开工前,全面对的地分析工程特性、技术核心及环境条件等资料,明确质量目的、验收原则、控制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合理有效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合理选用施工机械设备,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重要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贯彻状况,以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8.3施工操作控制施工操作者具备相应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及专业性很强工种工程,操作者必要具备相应工种岗位实践技能,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施工操作中,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所有工序坚持样板制;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顾客”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工序不交工。按已明确质量责任制检查操作者贯彻状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度,增进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意识。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原则化、规范化,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一条龙”操作管理办法,保证施工质量。8.4施工设备控制对施工所用设备依照工程需要从设备选型、重要性能参数及使用操作规定等方面加以控制,对施工方案选用机械等进行专项设计,在使用前须经专业管理部门验收。8.5施工环境控制环境因素重要涉及地质水文状况,气象变化及其她不可抗力因素,以及施工现场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劳动作业环境等内容,要消除其对工程影响重要采用预测防止办法,对地质水文方面影响依照设计规定采用降水排水加固等技术方案,对天气气象等方面在施工方案中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如冬雨季及高温季节明确施工办法,贯彻人员、器材等方面各项准备以紧急应对。8.6进度和质量关系控制在实行工程工区施工与管理过程中,对的解决质与量关系。生产指标(任务)、进度(任务)完毕后,必要检查质量与否合格。坚持好中求快,好中求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