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数学完成教案_第1页
四上数学完成教案_第2页
四上数学完成教案_第3页
四上数学完成教案_第4页
四上数学完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单元教学难点: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单元总计课时:5课时第一课时数一数累计(1)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教学重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教学难点: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生活中的大数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出示1张100元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如果有10张、100张百元人民币是多少元?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0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认识“十万”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当学生数到9万时,问:再加1万是多少?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2、认识“百万”,“千万”,“亿”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一辆轿车卖10万元,那么2辆、3辆、……10辆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百万是多少?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3、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巩固与应用练一练第1、2题: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2、练一练第3、4题: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作业: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板书设计]生活中的大数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二课时人口普查累计(2)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重、难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准备: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教学过程生活中的大数小组内交流收集的数据,并按大小进行分类。(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来的数据分成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两种类型)较大数的读法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读法”3、巩固与应用在组内每人进行读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做试一试第一题,在读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较大数的写法1、讨论“亿以内数的写法”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2、讨论“亿以上数的写法”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写法”3、巩固与应用在组内每人进行写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做试一试第二题,在写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四、比较数的大小1、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先出几个数让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如将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1034120104390013181242、比较更大数的大小让学生比较书上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数据的大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澳门的人口数在这几个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与天津的人口数都是1千多万等。巩固与应用在小组内,将每人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排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五、作业:1、练一练1、2、3、42、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板书设计]大数的读、写亿级万级个级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126583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万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三课时国土面积累计(3)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2、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重、难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准备: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教学过程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探索改写方法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巩固与应用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作业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板书设计]大数的改写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9600000=960万10000000000=100亿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四课时森林面积累计(4)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重、难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准备:学生、老师的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三、巩固与应用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四、作业1、练一练1、2、4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板书设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1994年至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精确到千公顷:约224319千公顷。精确到万公顷:约22432万公顷。精确到亿公顷:约2亿公顷。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五课时练习累计(5)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重、难点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教学过程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多位数的改写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三、读写游戏。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多位数比大小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组数游戏: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有关近似数的练习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板书设计]练习一亿级万级个级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126583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万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二单元线与角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渗透分类思想。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体会四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3、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和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知道平角、周角。单元教学难点: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单元总计课时:14课时第一课时线的认识累计(6)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重、难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1、画一画: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2、练一练: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板书设计]直线、线段与射线直线:射线:线段: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二课时平移与平行累计(7)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教学重、难点: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直尺练习过程平移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二、平行1、移一移: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2、折一折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3、说一说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画平行线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四、实践活动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板书设计]平移与平行平移平行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三课时相交与垂直累计(8)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1、用三角尺画垂线。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二、折一折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三、说一说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四、练一练1、我说你摆。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五、画一画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六、小试验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相交垂直 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四课时练习(1)累计(9)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2、能按要求准确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3、熟练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教学重点区别直线、射线和线段。教学难点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填一填1,在直线、射线和线段中,()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一个端点也没有。2,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3,()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二、判断1,直线比射线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一条直线长8厘米。()4,先端是直线上的一部分。()5,射线比线段长。()6,课桌的边长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三、找一找(见课件)下面图中()是直线,()是射线,()是线段。四、画一画1,画线段AB2、画射线CD3,画直线EF五、拓展提升下图中个有几条线段(见小黑板)教学反思:第五课时练习(2)累计(10)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平移和平行。2、能按要求准确画平行线。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线的含义。教学难点画平行线。教学过程:一、想一想、填一填1,黑板上面的一条边与下面的一条边()。2,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条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3,如图,AD()和()是互BC相平行的,()和()也是互相平行的。4,下面的图形中,互相平行的直线有()①②④③二,过点A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见小黑板)三,你能用画平行线的方法完成下面平行四边形吗?四、拓展提升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几组平行线。教学反思: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第六课时练习(3)累计(11)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1、用三角尺画垂线。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填空1,当两条直线相交成()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这两条直线相交成()个直角。2,当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时有()个交点,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有()个交点。3,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作()条。4,钟面上3点整的时候,时针与分针是互相()的。二、判断(见小黑板)三、画一画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见小黑板)四、拓展提升在所给的底边画出对应的高PADMNB底C底教学反思:第七课时练习(4)累计(12)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2、能按要求画出所给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确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线等概念。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线,两条线又能发生很奇妙的关系,这节课我们针对“线”做一节练习课。二、基础练习1,填空①()无端点,可以无限延长。②()有一个端点,一端无限延长③()有两个端点,不可以延长④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⑤两条直线相交成()时,这两条直线叫做()。⑥点到直线的()最短。2,判断对错①一条直线长4厘米。()②直线和射线一样长。()③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④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⑤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⑥AB垂直于CD,AB是垂线。()3,画一画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P三、思维提高请你运用垂直和平行画一个长3.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教学反思:第八课时旋转与角累计(13)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重、难点:1、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准备: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教学过程:一、认识平角、周角1、动手操作活动角四人小组活动:(1)固定其中一根硬纸条,旋转另一根硬纸条。(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交流。2、汇报总结展示学生经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二、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1、试一试:第1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构成的,如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三、围绕哪一点旋转试一试:第2题说说所给图形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四、作业:练一练1、2[板书设计]旋转与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教学反思:第九课时角的度量累计(14)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重、难点:1、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教学过程:一、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1、动手操作活动四人小组活动:(1)用∠1测量∠A和∠B的大小。(2)都是3倍多一点,讨论怎么办:用更小的角去测。(3)对折∠1得到∠2,用∠1测量∠A和∠B的大小。2、讨论、总结讨论:要测量一个角有多大,可以用规定的角去测,为了统一测量单位便于交流,规定了1度角,并使用量角器来量角。二、认识量角器自己读书26页中的认一认,思考下面问题,再小组交流。1、测量角所用的单位。2、量角器的特点。三、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1、先自己试一试:怎样用量角器测∠A和∠B的大小。2、与同学交流测量的方法3、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四、作业:练一练2、3[板书设计]角的度量测量角的单位:测量角的方法:教学反思:第十课时画角累计(15)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教学重、难点: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教学过程:一、用画指定度数的角1、动手尝试画指定度数的角让学生画一个60度的角:你能用几种方法画?2、交流、总结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画法。用量角器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注意内外圈的数,画完后可估一估)用三角板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用三角板只能画出一些特殊角度的角)3、画一个150度的角。你能用几种方法?二、试一试1、试一试:第1题学生先用量角器量出红领巾一个角的度数再画出来。2、思考、讨论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三、作业:练一练2、3[板书设计]画角用量角器画角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教学反思: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第十一课时画角累计(16)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巩固角的度量和画法,让学生掌握方法。2、能选择合适的方法画角。3、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会自主探索。教学重、难点:1、能够正确的使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2、使用三角板画特殊角。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针对角的有关知识进行练习,巩固角的知识。二、学中做1,在括号里填上角的各部分名称()()()2,下面各角各是哪一种角。(见小黑板)3,画出指定度数的角120°135°60°90°130°150°三、做中得1,用三角板或量角器画角,看谁的方法好。30°90°60°45°120°75°150°105°135°2,实践应用(见课件)四、总结教学反思:第十二课时练习二累计(17)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复习本单元有关知识。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和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1、练习二第1题:说说给定图形中马路之间的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说明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直观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2、练习二第2题: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说之前可让学生先画草图,再说关系。二、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练习二第5题: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练习二第6题: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四、总结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走进大自然累计(18)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让学生在参观中感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大自然里有许多奥秘,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看一看,找一找自然中的数学知识。二、玩中学1,出示主题图,阅读教材第31页上面的文字。2,读写画线的数据。3,全班交流。4,找一找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和互相垂直的线段。三、学中做1,这栋房子还未完成,你能帮他设计门与窗吗?2,从A点到小房子设计一条最短的路,画一画。全班交流。四、做中得1,综合练习,完成练一练有什么办法把镜框挂正呢?已经参观了2小时,时针走了多少度呢?地砖每个角都是多少度?量一量风筝各个角的度数。2,实践应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从生活中还找一找。五、总结教学反思:第十四课时单元测试累计(19)课时()月()日一、填空1.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端点。2.周角=()度直角=()度1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3.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4.3点整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度,是()角;6点整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度,是()角;10点整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度,是()角。二、判断1.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2.一个20度的角,透过放大5倍的放大镜看是100度。()3.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105度的角。()4.十字路口的斑马线是平行线。()三、选择题1.可以量出长度的是()。A.直线B.射线C.线段2.图中有()个锐角。A.1B.2C.33.角的大小与()有关。A.两边张开的大小B.两边的长短C.顶点的位置4.下列几个角用一副三角尺就可以拼出的是()A.80度B.120度C.170度5.下图中()是周角A.B.C.四、操作题1.过c点分别画直线L的垂线、平行线。.C——————L2.过a点画直线L的平行线。.a___________L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第三单元乘法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体验运用数学的乐趣;结合具体实例体验估算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在探索和发现中,挖掘数学中的奥妙为人类所用。2.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方法进行估计;3.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通过对乘法运算定律以及有趣的算是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4.在计算工具的演变中,感受数学的文化教育,从而体会到我国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单元教学难点: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单元总计课时:10课时第一课时卫星运行时间累计(20)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出示教学挂图,引出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接着提出人造卫星绕地球2圈、5圈……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把21看作20来估算。估算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二、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竖式计算,然后讨论交流,并总结方法。做试一试中的四道题,请4人板演。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森林医生,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三、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做练一练第4题: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在学生解答时可分几步呈现: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情境中的信息,然后请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出示商店从工厂批发的数量,讨论按批发的数量,原来可以买多少钱,现在降价后只能买多少钱。出示问题(1),讨论提出的问题。出示问题(2),讨论提出的问题。做练一练第5题:本题是一道提高估算能力的教学游戏题。本题的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根据积的位数来考虑是否符合条件。2、在积是五位数的算式中,看两乘数的最高位相乘的得数约是几。3、对接近3万或5万的算式再具体地算一算。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应指导他们有规律地思考,即从右往左或从上往下,以免出现遗漏。总结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体育场累计(21)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教学过程:一、估计体育场看台的座位数出示体育场的挂图,让学生先估一估这个体育场有多少个看台,并说说估计的依据。接着讨论如何估计一个看台的座位。在讨论时,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去估计,如可以分成几部分或每排取一个整数值等。最后出示一个看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对具体的数据进行估计。二、估计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可以将报纸折一折,在知道一部分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个版面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的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计方法,然后进行交流。三、旅游中的估计1、出示图一,让学生说说图上从北京到广州经过哪些城市;也可以提问“如果从北京到广州需要30时,那么从北京到郑州需要几时?”2、第二、三幅图也以估计为重点。所以应多鼓励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说的合理,都应给以肯定。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倾听他人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方法。四、总结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体育场教学挂图22×32×28=教学挂图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练习三累计(22)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口算的方法。做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乘法估算练习1、第3题:不用计算判断乘法计算的对错。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的方法。2、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特别是两只挂钟上的时间。学生观察后,可以让他们回答笑笑与淘气的问题。鼓励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3、第6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其次再让他们估计结果。三、数学游戏: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二是,怎样估计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游戏的策略。第四课时神奇的计算器累计(23)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教学重、难点: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教学过程:认识计算器:1、小组交流计算器的使用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计算器的功能键的作用2、全班交流计算器的功能键的作用3、老师适当补充二、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1、出示题目:1+2+3+4+5+……+100=999×9=9999×9=99999×9=12456+4568-3216=48412÷19=46766÷(4728-4661)=2、小组活动:用计算器计算以上各题3、全班交流结果及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三、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1、试一试第一题:用题目中的数字组成不同的乘法算式,同桌相互出题计算,全班交流时让学生把自己组的算式写在黑板上。全班讨论黑板上积最大的算式的特点,并请学生再举例。经讨论让学生体会如何组合才能获得积最大的规律。同样积最小的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玩的过程中体会。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试一试第二题:本题是一道逆向思维的估计体,先复习估计两个因数的积的练习,再做这道练习题。教学反思:第五课时探索与发现(一)累计(24)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在探索的过程中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体会探索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关:奇妙的宝塔1、出示题目:1×1=11×11=111×111=1111×1111=2、观察与发现:让学生观察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3、运用规律快速说出答案: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迅速说出第四个算式的答案。请学生自己出类似的算式并说出答案。二、第二关:奇怪的1428571、出示题目:142857分别乘1、2、3、4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乘5、6的得数。三、第三关:神奇的91、出示题目:99×99=999×999=的得数有什么特点。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数。四、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1、出示题目: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4、运用发现的规律五、总结教学反思:第六课时计算工具的演变累计(25)课时()月()日教学目标:通过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教学重、难点: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的资料收集,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教学过程:小组交流每人查找的资料:每人读自己查找的资料小组汇总所查资料写出计算工具演变的过程二、全班交流查找的资料1、小组汇报2、相互补充资料三、小结。通过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教学反思:第七课时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累计(26)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3、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2、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发现问题: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三、运用乘法结合律的简算。1、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尝试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2、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板书设计]乘法结合律3×(5×4)=6015×25×4=1500(3×5)×4=6015×(25×4)=1500乘法结合律:(a×b)×c=a×(b×c)教学反思:第八课时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累计(27)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分配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3、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分配律。2、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发现问题: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估计墙面上贴了多少块瓷砖。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观察上题算式的特点,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三、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简算。1、试一试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2、练一练: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6×9+4×9=9040×25+4×25=1100(6+4)×9=90(40+4)×25=1100乘法分配律:(a+b)×c=a×c+b×c教学反思:第九课时练习四累计(28)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2、能比较灵活的运用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简算方法。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二、花圃中的乘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三、观察与思考: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教学反思:第十课时整理复习(一)累计(29)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复习大数的读写、求近似数等第一单元的内容。2、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3、复习乘法的有关知识。教学重、难点:认识较大数、线与角、乘法简算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一单元:认识较大数第1、2题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大数,以提高收集数据信息的能力,使每个同学积极参与课堂复习。二、复习第二单元:线与角第4、5题是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可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第6题引导学生先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等工具来验证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还是互相垂直。三、复习第三单元:乘法第7题用竖式计算第8题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第9题,可引导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问题中蕴含有哪些数量关系。然后解答。总结教学反思: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

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2.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单元教学难点: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

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单元总计课时:5课时第一课时:图形的旋转累计(30)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二:实践练习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活动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三、总结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图形的变换累计(31)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2.能在方格纸上,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2)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

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二:实践练习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练一练

(1)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2)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三、总结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数学欣赏累计(32)课时()月()日教学目标: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图案。教学重难点:能用语言描述自己设计图案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意义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本活动的特点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图案,还要求学生能制作美丽的图案,后者是重点。

(1)欣赏美丽的图案。教师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议一议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可以在黑板上与学生共同画一个图案。

(2)制作美丽的图案。在制作时,先把制作的要求交待清楚,为了防止图形的变形,也可以让学生把旋转的中心点用图钉固定下来,然后边旋转边描绘。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任意剪一个简单的图形,随后再进行描绘。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2、3题本练习的三道题目都是操作题,教材中的要求是画一画,但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只有学生十分熟悉了摆的过程,才有可能画得好图形的变换。教材中呈现的材料仅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素材,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类似的内容,以供学生开展活动。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提倡学生边操作边自语(说一说图形变化后的情况),这样,可以把每一个操作的动作都与规范的数学语言结合起来。

第4题有了前面几道题的操作经验,学生头脑中可以初步建立起图形变换的表象图案。因此,开展本题的活动可以采用先想象,后操作的程序,即先让学生说一说某一图形是如何变换的,然后用操作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

第5题在开展设计时,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设计,然后由每一个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交流的重点要说说图形是如何进行平移或旋转的。

第6题对学有余力,又十分喜欢设计的学生安排的内容,不作全班学生的要求,也不作测试。在电脑中进行,开始时图案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步出示复杂的图案。对于设计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喜爱的程度进行选择,如有的学生喜欢选择自己的名字,也有些学生喜欢一些特殊的图形等,教师不要作过多的干涉。对学生设计后的作品,尽可能创造条件进行交流,并让他们说说设计的思想与设计的过程。三、总结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练习课累计(33)课时()月()日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图案。教学重难点:能用语言描述自己设计图案的过程。

教学过程:见练习册第五课时单元检测累计(34)课时()月()日一、“认真细致”填一填1.在()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两组对边()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3.常见的四边形有()。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5.两条直线相交成()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6.()的梯形叫等腰梯形。7.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作一条垂线,这条垂线的长是()厘米。8.下图中有()个平行四边形,()个梯形。二、“对号入座”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面错误的是()。①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②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两条直线相等。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④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和都是3600。2.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比原长方形的周长()。①大②小③一样大④无法比较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指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的长。①线段②射线③直线④垂直线段4.下面四边形中()不是对称图形。①②③5.在一个等腰梯形中画一条线段,可以将它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①梯形②平行四边形③三角形三、“实践操作”显身手:50分1.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2.画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高、并测量底和高的长度。底()厘米;高()厘米3.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4.按要求在下面图形中画一条线段:⑴分成两个梯形⑵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5.如图,要从东村挖一条水渠与小河相通,要使水渠最短,应该怎样挖?请在图上画出来。东村东村●小河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五单元除法单元教学目的: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单元教学重点: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单元总计课时:14课时第一课时买文具累计(35)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10元人民币八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归纳。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同学们来到文具店准备购买一些文具送给灾区小朋友,文具店里的文具琳琅满目。同学们的捐款共计80元,如果用这些钱买书包,可以买多少个呢?

二、探索计算方法

1.算一算,经历交流竖式计算的算法。

(1)学生列式,说清理由。

(2)学生先自行计算。讲解计算过程,方法多样。

(3)重点讨论竖式计算,讲清“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2.估一估,算一算。

(1)如果有140元钱,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呢?学生独立解答。

(2)先估一估,大概可以买几个,再与实结果比较,得到答案。

教师尽量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时间,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现实的估算背景之下,经历有层次的探索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价值及估算与精算的区别,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商的定位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小组讨论“商7为什么与个位对齐”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1题。学生通过口算、估算、列竖式等多种形式寻求答案。

2.完成“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根据情境去实际靠,提出问题后指名解答。

3.完成“试一试”第3题。

使学生感受估算与精算的区别。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

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买文具累计(36)课时()月()日教学目的:1.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2.利用上节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板演,说明算理。

150÷30=

130÷13=

342÷40=

600÷20=

想一想:“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二、综合练习

1.括号里最大填几?

30×()<220

50×()<85

40×()<140

60×()<306

60×()<200

80×()<314

学生可口算、估算或竖式计算解答。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鼓励学生算法多样性。让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在情境中运用估算、列竖式计算解决问题,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4题。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本课内容,独立思考、解答。培养了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四、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五、总结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路程、时间与速度累计(37)课时()月()日教学目的: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者关系。

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路程、时间与速度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路程÷时间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累计(38)课时()月()日教学目的: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教学反思:第五课时:参观苗圃累计(39)课时()月()日教学目的: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块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二、解决问题

1.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你现在了解到苗圃的基本情况了吗?

学生汇报观察的收获。

2.你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种花的盆数相同”这个信息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作用?作用是什么?缺少这个信息能不能计算?

——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每种花的盆数相同”这个信息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作用让学生深刻感悟到只有盆数相同才能平均分。

3.你能列出算式吗?

4.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估计这些答案有什么作用吗?

5.用除法竖式你会吗?

A先自己试一试。

B如果遇到困难你有二种求助方式:①求助课本②求助小组伙伴。

C小组交流你的成果。

D组际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说清楚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可以上台板书你们的竖式。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求助——交流——获得成功的探索过程。培养倾听、交流的学习习惯。

明确:试商的时候,把22当作20来试,把154看作是150,20×7=140,最接近150,所以商7。

6.请你来给园艺师帮帮忙: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还剩下几盆花?

——独立解决。说说你的算法和想法。你会验算吗?

三、趣味练习

今天同学们在参观苗圃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并自己探索解决了问题,学会了2位数的除法,下面咱们就来练一练,比一比,看你可以获得几星级?

——说说你把除数当作几来试商?(一颗星)

70÷31=381÷54=

272÷28=89÷22=

B最大能填几?(二颗星)

38×(

)<243

42×(

)<213

61×(

)<441

59×(

)<481

C森林医生(三颗星)

64页第四题。

通过3个层次的练习巩固2位数除法竖式。四、总结教学反思:第六课时:秋游累计(40)课时()月()日教学目的:1.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改商”的过程。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明确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改商”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希望小学组织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去秋游,让我们也去看一看吧。

二、解决问题

1.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寻找图中的数学信息。

2.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A、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B、四年级学生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C、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先估计商是多少,然后尝试计算,并讨论商改小的原因。

——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说明改商的理由。

让学生在合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白改商的道理,这一知识点便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进一步由具体情境入手,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与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中发表各自的见解,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确商大

了,要改小;商小了,要改大。

让学生发现更多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会主动学习。

三、尝试运用

完成“试一试”

计算后,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商可能小?在什么情况下商可能大?

四、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1—4题。

2.小组内编写并解答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式题,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

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教学反思:第七课时:练习六累计(41)课时()月()日

教学目的: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些关于除法的练习题。比一比谁做得最准确。

二、综合练习

1.完成68页“填一填”。

2.完成68页第二题。

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333÷37

328÷42

372÷45

395÷56

294÷29

765÷74

3.完成68页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全班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4.她开学前能看完吗?估一估,算一算。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部分练习题。四、总结第八课时:练习六累计(42)课时()月()日教学目的:1.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综合练习

1.完成69页第五题。

学生完成后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69页第七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进行解决。

对于学生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他们将其放进问题银行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完成69页第八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