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1-27课)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1-27课)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1-27课)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1-27课)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1-27课)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

课文(『27课)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能读懂古诗词,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词的意思。

4.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春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描绘的情景。

2.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写夏天的吗?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诗人范成大走进他

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气息!(板书课题,释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字音读正确,学习生字词。

2.齐读,划停顿节奏。(教师正音,指导学生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多种形式读古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夏季)

4.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5.教师指导部分词语。

6.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7.再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师生齐读)

三、细读古诗,深入探究

1.出示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学生说诗句的意思。

(正值江南初夏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金黄的油

菜花稀稀落落。)

(2)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景物?这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师:多美的景色呀!诗人把它凝练成一句诗就是一一(生接读:“梅子金黄

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

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色。(用换字法体会“肥”“稀”这两个字的精妙

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从你的朗读声中也感受到这

种美。

2.出示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峡蝶飞。

(1)指名说诗意。

(夏天日长,篱笆边无人过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2)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引导学生结合“田家

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即夏天人们的劳动情况进行充分的讨论、想象,感受农

民的辛苦)

师:初夏时节,田野里风光如画,农民辛勤忙碌,蜻蜓和蝴蝶在庭院里自由

自在,上下翻飞。这样和谐美丽的田园风光感染了诗人,让他爱上了这温馨美好

的田园生活。让我们也带着对这自然风光的热爱来朗读这首诗吧。(配乐读诗歌)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在诗人的笔下,炎热的夏季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同学们课

后搜集其他描写夏日景色的古诗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揭题,理解题意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这些古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

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一一《宿新市徐公店》。

2.释题。师: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二、初读古诗,掌握生字

1.生自由读诗,有不懂的字词提出来,一起学习、讨论。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相机指导读音。

3.指导书写。

(1)生认读会写字,师指导易错字的写法。(“篱”笔画较多,注意笔顺)

(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教师范读,学生静听,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物。

2.理解“疏疏”“未成阴”,了解春季的特点。

3.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前两句、后两句说诗意,体验诗句所描绘的景物美。

4.理解第一、二句。

(1)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师: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

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2)齐读第二句,作者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树头)为什么没形成树荫?

(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

有形成树荫”。从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

影和星星点点的光斑。)

(3)小组内说说这两句诗意,指名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师过渡: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

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5.理解第三、四句。

(1)这两句抓住了哪些景物?(儿童、黄蝶、菜花)男生读第三句,感悟

诗意。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师:他们追到了没有?)

(2)女生读第四句: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师:为何“无处

寻”?)

(3)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读,指名说诗意。

(4)再读诗。(后两句)这两句诗写儿童追蝶的情景。“跑、寻”属于动态

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6.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春分时节的美呢?

2.想象练说: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词,引入课题

(出示村居图)当你看到这幅图时,你会想到哪首诗词?宋朝的著名词人辛

弃疾给我们带来了一幅村居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品味。(板书课题,释

题)

二、初读词句,整体感知

1.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所作,他是在什么情形下写下这首词的呢?

(晚年隐居的辛弃疾过着十分恬静安逸的生活,这首词就是他到一户农家做

客后,写给主人作为礼物的。)

2.那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词)

(1)相机正音,指导上下阕之间的停顿。

(2)相机理解重点词语。(翁媪:老翁和老妇)

3.指导写字。

(1)师出示会写字,生观察字形。

(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4.这首词中写了几个人,分别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三、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学习上阕

1.读一读上阕,你仿佛能看到哪些画面?(自由读,指名读,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回答看到的画面。(出示图片)

教师相机引导:

(1)你仿佛看到怎样的小溪?(缓缓流淌、潺潺流淌、叮叮咚咚……)

(2)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贫穷茅、低、小)

(3)你的家是怎样的?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人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3.这家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理解“醉”“相媚好”。(醉:酒后微醉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2)再读句子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他们老两口儿喝了点酒,有点醉了,说说笑笑互相打趣,其乐融融。)

(3)你仿佛听到他们说些什么呢?(生自由想象)

(4)此刻你还认为他们贫穷吗?(幸福、天伦之乐)

4.齐读上阕,感受他们平凡的幸福。

(二)学习下阕

1.过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老两口儿的三个儿子吧!

(1)三个儿子在哪里,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自由读,指名说)

(2)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卧在溪边剥莲蓬)

(3)“卧”什么意思?(趴着)如果你也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你会以怎样的

姿势“剥莲蓬”呢?(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2.让我们来猜一猜,老两口儿最喜欢哪个儿子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大儿子勤勤恳恳地种田,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二儿子老老实实,默默地编

织鸡笼,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儿子调皮可爱,为家中增添快乐)

(1)再读句子,哪个词凸显出小儿子的调皮?哪个词最能反映老两口儿对

小儿子的喜爱?

(2)烈日炎炎,小儿子在溪头卧剥莲蓬,久久不肯回家。老两口儿和小儿

子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

3.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和谐、幸福……)

四、布置作业

1.辛弃疾不仅是一位爱国词人,也是位有很多作品现存于世的词人,他的现

存词有六百多首。(出示目录)希望大家课下利用网络、书籍等工具查阅这些作

品,假若你细细品读,我想你一定会大有收获。

[教学板书]

1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杏子、

麦花、菜花

无人过、惟有农忙

(勤劳朴实、温馨美好)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一径、树头一一静

儿童、黄蝶、菜花一一动

清平乐•村居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中儿织鸡笼

小儿剥莲蓬安居乐业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三首古诗词描绘的都是农村朴素恬静的生活。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词

语教学入手,疏通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走入诗词描述的情境,感受诗词的意境

美。这个教学过程既是理解训练,又是想象训练,更是表达训练。在体会作者思

想感情时,我引导学生先由眼前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再补充当时的背景介绍,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这种宁静、恬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2.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装饰、率领、觅食、和谐、

倘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想象乡下人家的生活

画面。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

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文字嬴画面,感受田园风光的独特美好,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

2.大家都听过这首歌吧,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

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可借助工具书,与同桌、教师讨论交流来完

成)

2.把课文读通顺,找出概括乡下人家生活的一个自然段。

3.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4.默读课文,看看其他几个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下人家的

独特、迷人之处?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1)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间再互相讨论。

(2)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教师选择最合适的小标题板书: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冒春笋竹林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瓜架秋虫鸣月下人入梦

三、小结

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欣赏那乡下人家美

丽的图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想象画面,品读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美丽的乡村画面,再次感受乡村的

独特、迷人之处。

2.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然后谈谈自己读后的所感所悟,组内同学纠正、补充。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作者热爱乡村生活

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拟人的表达方法。

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1.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2.采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下人家美丽的生活环境。

(1)课件出示句子,品读色彩之美:

课件出示三: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绿绿的叶。

①引导学生抓住“青的、红的、绿绿的”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瓜果色彩

的明丽。

②指导朗读,学生之间互相评读,读出这一份色彩之美。

③师: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瓜架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别有风趣的装

饰,看到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课件出示句子,感受对比之妙:

课件出示一: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可爱多了。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通过城市和乡下的对比,写出了乡下人家独特的房

前装饰,衬托出农家小屋的别致亲切、质朴自然。

师:这就是对比的妙处,今后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对比手法,你的文章也会更

生动。

(3)课件出示句子,感受拟人之美:

课件出示二: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从土里探出头来。

小结:“探”字用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受到嫩笋的长势迅速,如同一个淘气的娃

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三、回顾全文,总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朗诵课文。

2.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思考问题:

(1)课文是按怎样的空间和时间顺序描写的?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板书]

2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空间(1〜4)屋前:种瓜、养花

屋后:种竹、养鸡、养鸭别致生动

时间(5〜6)夏天:傍晚门前吃晚饭

秋天:夜晚听歌入梦乡自然和谐

总结:(7)总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房前屋后漾祥和瓜田篱下溢浓情

[教学反思]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进行

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

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我在教学中,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

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读课文,

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

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

流畅。

3.天窗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体会孩子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培

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百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板书课题)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什么是天窗?)

2.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的回答可不局限于课本)

3.天窗虽小,却给大文学家茅盾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他的童年充满了想象,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1)学习生字。

藉:也读ji,如狼藉。蝙:不要误读为bidn。瞥:读pi。,不要误读为pi

(2)词语解释。

慰藉:安慰。霸气十足:专横的气势。

4.齐读全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脉络结构。

(课文主要讲了与天窗有关的一些往事,表达了作者对天窗的赞美与留恋之

情。)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天窗的由来。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从天窗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5.默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用课本原话概括。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个别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余学生听,并思考:为什么不直接写“天

窗”,而要写两段跟“天窗”毫不相干的文字?

(学生反馈,教师点拨:为引出“天窗”作铺垫。)

2.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过渡:是啊,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

(课件出示这句话)什么叫“唯一的慰藉”呢?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

一的慰藉”,是“神奇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乡下人家为了采光而在屋顶开了一个小方

洞,装块玻璃,成了天窗。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为什么“小小

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找一找“唯一的慰藉”出现了几次?(两次)

2.读第4—5自然段,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

小结:我们知道了夏天阵雨来时,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唯一慰藉。

3.在夏天阵雨天时,为什么天窗会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相关语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回答。

(2)理解文中的“偏就不许”,体会孩子们不愉快的心情。

(3)出示句子: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①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②这个比喻好不好,为什么?(好,写出了屋子的静和黑)

(4)教师读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听着音乐,闭着眼睛,想象一下,当时

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是怎样扫荡这世界的。(学生交流)

4.过渡:当夜幕降临,孩子们被逼上床休息的时候,天窗又是怎样安慰孩子

们的呢?默读第6、7自然段,用画出孩子们看到的,用画出孩子们想到

的。

5.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抓住“一粒星,一朵云”“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奇幻的云彩”帮助学生体会孩子们想象的大胆;抓住由“一条黑影”想象到“蝙

蝠”“夜莺”“猫头鹰”,体会孩子们想象的新奇。)

6.师生合作读。教师读看到的,学生读想到的。

师小结:课文从下雨时、晚上两个时间,写孩子们被关进了黑压压的屋子时,他

们十分孤独、寂寞,天窗给他们带来了唯一的慰藉。

7.读第8自然段,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1)出示句子,填空。

因为有了天窗,你才看见,才会联想到。

(2)师:天窗虽小,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却很多,实在是太神奇了!所以,作

者动情地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一一(生:是应得感谢的)

三、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同学们,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扇属于自己的天窗,愿它带着大家的童

心,自由放飞,让有“天窗”相伴的生活,永不孤独、永不寂寞。

[教学板书]

3.天窗

天窗来历

唯一的慰藉(阵雨来临、被逼上床)

神奇

[教学反思]

《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课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但意蕴深

刻。在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了“以学定教,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读

中感悟,在读中解决问题。一堂课书声琅琅,效果较好。课文中的“想象”部

分是本课的重点,但大部分学生只是理解了表层,其实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练笔

的环节,让学生思考:通过天窗还可以看到哪些景物?由此你能想到什么?由于时

间没能合理分配,导致缺失这一环节,今后我会更加注意。

4*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想象理解课

文内容,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3.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在血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的美感。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

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

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师范读第1、2自然段)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

文就是描写这美妙春景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丽的《三月桃花水》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注意读书的正确姿势。

2.课文中的字、词你会读吗?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绮丽、回

旋、纤细、谈心、应和。)如果你认为他读得正确,就跟着他连读两遍。

3.“应和”的“和”还有什么读音?(课件出示)

4.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比较难读的字词,谁想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

5.既然课文里的字词同学们都掌握了,相信课文也会读得不错,现在让我们

来读读课文吧!(指名读。纠正字音。)

三、精读课文

1.课件出示: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

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2.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和段落。

3.思考:到底是什么声音,像小铃铛一样,走过村边?(课件出示第3、4

自然段)

“4.是啊,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能演奏出各种悦耳的声音,你听到

了什么声音?再来读一读第3、4自然段并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声音的词语。(鸣响、

低语、叮当声、铃声)这么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定非常好听,请同学们放开声

音读一读。谁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指名反复读)

5.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些奇妙的声音,都是三月桃花水发出的。

那么又是什么光芒,像丝绸一样映照着蓝天呢?(课件出示第5、6自然段)

6.课件出示: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1)在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燕子、白云、垂柳、姑娘。)

(2)这么美的画面你喜欢吗?带上你的喜爱之情读一读课文第6自然段。

(自读课文)

(3)谁想把这种美的感受带给同学们,读给大家听一听?(2—3人)

7.听到同学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

师读,边听边想象一下,在这幅春天的美景中你都看到了什么?除了这些,你仿

佛还看到了什么?

8.这珍贵的三月桃花水带给我们如此美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称赞它

吧!(课件出示7自然段)还有谁来赞美它?

(1)第1自然段作者把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四、小结

是啊,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让我们听到了美妙的乐曲;是春天的明镜,

让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画面。对此,你有什么感受?(板书:沉醉)。

[教学板书]

4*三月桃花水

三月桃花水春天的竖琴

春天的明镜沉醉

[教学反思]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诗一样的文章,课文描写了春天的美丽。在教学过程

中,我力求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为了让学生通过充分地朗读,感知

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安排了自读、默读、边画词语边读、有

感情地读、听老师范读、齐读等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

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他们读课文的兴趣。可以说,课堂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

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5.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

价值等有关知识。

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薪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2.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提问:经过上学期的提问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这一单元,我

们将继续学习关于提问的迁移运用。

2.(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琥珀吗?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它吗?它是

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板

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记录自己的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疑难

点。

1.如果是读音方面的问题,顺势个别指导。

2.如果发现好的问题,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启发其他同学。

预设:(1)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

(2)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

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

(二)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点拨:重点理解“推测”一词,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找到其正确的解释是

“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和它的近义词“猜测”进行

比较。

(三)小组讨论,交流问题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一琥珀的发现过程一琥珀的形态)

三、指导书写

1.师出示会写字,生根据字的结构进行讨论后,全班交流。

2.师范写:餐、辣、渗。生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

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回顾课文内容。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部分问题,这节课,我们以小组

为单位,看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1)组内交流,整理问题。先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划去相同或相似的

问题。组内解决不了的或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小组问题清单上。

(2)汇总问题,形成小组问题清单。

预设: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1.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2.学生交流过程中想象画面,找出相关句子。

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树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

球。

第三、苍蝇和蜘蛛在一起,且挨得很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住。

第四、松脂不断往下滴,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4.(出示课件:松脂球一一琥珀)直观感受琥珀的形成。归纳变成化石的条

件。

(二)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根据课后提示进行推测)

2.分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三)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1.默读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用“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说话。

三、小结拓展

今天的课上,我们做了心思敏捷、细腻的推理家,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组琥珀

图片,边看边想象,这些琥珀中又发生了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

[教学板书]

5.琥珀

琥珀松脂球天气热

松树老

苍蝇、蜘蛛恰巧一起

松脂不断滴落

化石时间漫长

地壳变化科学价值极大

[教学反思]

学了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根据文中说的条件推理出其他琥珀的形成过程,如

果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产生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美文。所以我在课程的最后出示了

一组琥珀图片,让学生编故事,他们对这个十分感兴趣。

本次教学中我在小组汇总问题时把学生抓得过紧,学生自学汇报时间过短,

提出的问题缺乏一定的深度,同时课堂略显沉闷,后来拓展练习时他们才兴奋起

来。看来以后在此部分可以给学生提好要求再让他们充分自学讨论,相信效果会

更好。

6.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并能有

条理地介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恐为到鸟类的演化过程,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恐龙这种动物吗?了解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

多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我们都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会想到这种

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自读全文:指名逐段读,想想课文写了什么。(读完后,指名说)

2.查生字掌握情况:

(1)读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

(2)猜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

(3)根据动作选配词语: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的动态画面,认识局部词语,

如:(恐龙的)笨重、愚钝……(鸟儿的)轻灵、敏捷、飞翔……

3.再读课文,说说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筛选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5.班级汇总各小组的问题。

预设一: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预设二:阅读感悟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集体研讨预设一: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1)先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3)汇报:①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②数千万年

后,它的后代……家族……③其中,一些猎食性……像鸟类……④在奔跑过

程中学会了飞翔……飞向了蓝天。

2.集体研讨预设二:阅读感悟课文写法上的特点。(用词准确,生动)

如,(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指名带读生字词,听写部分生字。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

疑问。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理清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第1自然段,画出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2)“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谁?归纳二者在外形、习性方面

的不同。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思考:为了给人类的假想找到依据,中外科

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发现?

2.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中外科学家的不同发现,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1)出示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

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2)“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点睛之笔”呢?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家在钻研过程中的心情。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部分,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几遍,并说说这部分

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2.指名读第3、4自然段,小组讨论:陆地上的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类飞向

蓝天的?

3.完成表格:

时间繁衍生息的情况各自的特点作者说明的角度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

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支撑整个身体生活习性上数千万年后庞大家族有些两

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长几十米……身体形态、性情上庞大家族中的一

支猎食性恐龙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体态、生活习性、

体表变化上

4.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最具体?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6.再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7.班上交流:有条理地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8.练习背诵猎食性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体现了这一段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包括哪些信息?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小结积累

1.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文有许多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请你找

一找、读一读,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将这样的语句善写在积累本上。

[教学板书]

6.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四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恐龙中的一支飞向蓝天

[教学反思]

本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发现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

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在证实假说的过程中,同时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

物的科学之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

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溢着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

文基础知识,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因此,在学生认真阅读

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

融入自身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钻研科学的精神。7纳米技

术就在我们身边。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

问题,说出来并和同学交流,尝试解决。

3.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相关知识。探究“纳米技术

就在我们身边”“新奇”的具体体现。

4.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究“血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新奇”的具体体现;培养爱科学、学科学

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1.课件展示纳米机器人在人体血管中巡游的图片。

2.这些机器人长约3毫米,它们能自我复制,能消灭人体内的有害病毒。这

样微小而具有神奇功能的机器人,是应用纳米材料并使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纳米机

器人。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纳米技术,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力量!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说说对作者的认识,教师补充介绍。(课件出示)

2.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出示课文中含有科技术语的词语,先在组内相互听读纠正,然后全班交流。

纳米涂层碳纳米管纳米吸波材料纳米检测技术纳米缓释技术

4.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无能为力: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本文指普通的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纳

米技术的研究对象。

新奇:指新鲜特别。

三、出示学习要求,整体感知课文

1.带着问题速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纳米技术),以及

它在现代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

2.结合中心句,概括每段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纳米技术是高新技术。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什么是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第五部分(第5自然段):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2.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这节课我们细致分析文章

的内容,具体感受身边的纳米技术的神奇。

二、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一)学生活动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看看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自主思考,班内自由展示学习的收获。

3.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并进行知识补充。

(1)引导学生解读句子“如果说20世纪是微米的世纪,21世纪必将是纳

米的世纪”中“必将”的含义及作用。

(2)师补充小资料,了解纳米、微米的小常识,便于学生了解纳米单位之

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生活动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看看自己能否在文中找到

答案。

2.课件出示要求: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无法解决的难题班内讨论。

3.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针对性地归纳。并补充学生没能提出的重点问题。

补充问题:找出文中说明纳米是一种很小的长度计量单位的句子,并指出运用了

什么说明方法。

(1)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列数字,介绍更直观、具体)

(2)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

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作比较,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

度单位)

(三)学生活动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大声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

2.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小组为单位,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合作交流共同解决。

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整理好以后在班内交流。

3.班内交流疑难问题,共同探究。

4.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并且针对性地归纳这两段的知识点。

(1)点拨:第3自然段

①筛或信息,(填写蓑格)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

边?

②出示文中介绍的每个纳米技术的相关句子,并配以相应的图片,便于学

生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有深刻的感受。

(2)点拨:第4自然段

①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纳米

探测技术、纳米缓释技术)

②说明方法总结: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中,大量运用了(举例子)的说

明方法,告诉我们纳米技术的作用之大!

5.随堂练习,巩固所学。

(1)请同学们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围绕一个中心句,介绍你身边熟悉

的一种事物的特点。

(2)学生展示,师点评指导、举例。

(四)学生活动四:学习第5自然段。

1.大声朗读第5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深刻的”说明纳米技术将会使

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衣食住行”说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2.“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结合课文和查找的资料,说说你的理解。

(1)听说过EPS吗?就是汽车的汽油燃烧装置。它是应用纳米技术将汽油

分子分割成纳米为单位的质子,保证充分燃烧。气体燃烧完全,有助于动力提升,

节约了能源,改善了环境。

(2)纳米陶瓷粉末涂料在高温环境下具有优异的隔热保温效果,不脱落、不燃

烧,耐水、防潮、无毒,对环境没有污染。测验证明,将几厘米厚的纳米陶瓷粉

末涂料涂在热力管道外,就能有效防止热力向外扩散。

三、插上理想的翅膀

1.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你希望把它运用到生活的哪些地方?

(1)请学生按小组充分交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加以充分肯定。

(2)补充几个例子。

2.讨论延伸:《纳米神兵》是一部关于一个普通男孩如何用自己的善良和热忱感

化了原本企图侵略地球的外星族群,并带领他们一同对抗其他邪恶的外星人,由

此一步步成长为拯救地球和人类的英雄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

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在现代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

[教学板书]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纳米技术应用

学科学爱科学

[教学反思]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内容新奇,思路清晰,容易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注重逐段分析,并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找问

题并自主解决。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教师归纳总结

时,学生会的我就少说,疑难问题多引导,并注重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同时还及

时设计针对性的巩固训练。不足之处:学生的课外积累稍有欠缺,思维还不够活

跃和开阔,需要大力培养。

8*.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着”。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

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我国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向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出课题

1.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个人资料,现在请大

家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2.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航天英雄,其实在中华民族的

航天历史上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英雄。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它的名字叫“万

户”,万户做了什么呢?为什么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呢?(板书课

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提出不懂的问题

1.学习生字词,掌握多音字。

(1)指导识字正音。强调“载人航天”中的“载”读“zdi”,“着陆”中

的“着”读“zhu6”。

(2)理解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试着自己提几个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提了

哪些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3.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刚刚的阅读,大家提了哪些问题呢?

预设1:文章写我国的载人航天发展,为什么第1自然段要列举很多的神话

传说?(这是根据文章的写法提问)

预设2:通过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的了解,你有什么启示?(对阅读启示

进行提问)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整体把握,读懂文章主要内容

1.默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描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写了千百年来流传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是人们对月球,对太空的美

好想象,也正是这些美好的想象激发人类不断去尝试、探索。)

2.学习第2、3自然段。万户的试验成功了吗?(没有)既然万户的试验没

有成功,为什么在文中要把他称为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呢?(因为万户敢于探索

的奉献精神,鼓舞了后代不断去尝试。)

(二)精读第4-7自然段

1.虽然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凭借

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尝试,我们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2.我们的“千年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呢?(请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三)分析重点语句,升华情感

1.文章有条不紊地讲述了圆梦的不易历程,让我们倍感自豪,文章中哪些句

子能够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呢?

语句1: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句话承上启下,一方面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

空的梦想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说明

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是始终坚定执着,不断努力。

语句2:1992年9月21日……建设和发射任务。

“一百一十多个单位”共同参与,说明载人航天工程的任务重,挑战大,也

说明了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巨大勇气和决心。

语句3:火箭宛若一条巨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升空的“神舟五号”飞船比作巨龙,形象

生动地写出了“神舟五号”升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强烈的自豪感。

2.我们更加深入地分析了文章,对中华千年梦的实现更加了解,越是了解,

相信大家感受越深刻,从这些语句中,你读到了什么感情呢?(学生自由说)

3.“千年圆梦在今朝”为什么能圆在“今朝”呢?(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不

懈努力,团结一心,终于在今朝实现了几千年来的美好愿望。)

4.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总结。

四、小结拓展

本文描述了我国“千年梦”从产生到实现的过程,作者以详尽的文字,丰富

的情感,为我们讲述了几千年来为实现航天梦,我国先辈们所做出的艰苦的探索

和努力,他们这种充满好奇,不断探索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教学板书]

8*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人的奇妙想象一一美好的梦想

I

万户的火箭飞行一一大胆的尝试

I

人造卫星的发射一一突破性进展

I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一一艰苦的努力

I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一一巨大的成功

[教学反思]

设计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千年梦”指的是什么?怎么圆的,

为什么能圆在今朝?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进一步理解课文。这与我一直

以来所倡导的实效课堂是相吻合的,设计教学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每个教学步

骤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都要有明确的指向性,这样才能真正创立实效课堂。

不足之处:由于教学任务较多,留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少,不够充分。如

果时间允许,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加上自

己的生活经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才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

深理解和体验。

9.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繁星、漫灭”等词语。

2.体会诗歌的韵味,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并体会诗歌的情感。

3.在赋予乐感的反复的朗读中,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

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春歌的韵味,展开想象,体悟情感。

2.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激趣导入: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

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奶奶看到繁星时的心情。

2.介绍作者,解释“繁星”。(课件出示)

二、初读短诗,读出节奏

环节一:朗读《繁星》(七一)

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环节二:朗读《繁星》(一三一)

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发现韵脚:感知“光”“香”“响”等ang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关注问号的语气,理

解“思潮”。

环节三:朗读《繁星》(一五九)

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

奏。

三、学习《繁星》(一三一)

、1.情境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境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1)“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

中经常有关于海的描写。”一一《冰心自传》

(2)“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