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NO2教材_第1页
原子核物理NO2教材_第2页
原子核物理NO2教材_第3页
原子核物理NO2教材_第4页
原子核物理NO2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2原子核衰变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

衰变

衰变

衰变穆斯堡尔效应Ch2.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一、核衰变现象1、贝克勒尔实验发现:1)α射线:由氦组成,在磁场中的偏转方向与带正电的离子流的偏转一致,电离作用大,贯穿本领小;2)β射线:由电子组成,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较大;3)γ射线:电磁波,电离作用小,贯穿本领大。Ch2.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2、放射性:原子核自发放射各种射线的现象3、放射性核素(不稳定的核素):能自发的放射各种射线的核素。这是核的本身性质,与周围环境无关。4、原子核衰变:原子核自发放射α或β等粒子而发生的转变。1)种类:α衰变、β衰变、

γ衰变:2)母核:衰变前的原子核子核:衰变后的原子核Ch2.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3)α衰变:z-2,A-4

β衰变:

β-衰变:放射一个电子

β+衰变:放射一个正电子轨道电子俘获:俘获一个轨道电子

γ衰变: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要想基态跃迁X=Y

γ射线一般伴随α或β射线产生

γ跃迁不会导致核素的变化(?),只改变原子核的内部状态。5、放射性:1)天然放射性:钍系、铀系、锕系2)人工放射性:人工方法Ch2.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二、核衰变说明原子核是一个量子体系,核衰变是一个量子跃迁过程。对一个特定的放射性核素,其衰变的精确时间是无法预测的;但对足够多的放射性核素的集合,其衰变规律是确定的,并服从量子力学的统计规律。Ch2.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三、指数衰变律1、例:86Rn的α衰变,发现:大约四天后氡的数量减少一半,八天后减少到原来的四分之一,以此类推。

2、设t=0是核数量为N0,t时刻数量为N,-l是直线斜率

l衰变常数:一个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几率衰变常数与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磁场等)几乎无关Ch2.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四、半衰期60Co的半衰期为5.27a;238U的半衰期为4.5109aCh2.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五、平均寿命平均寿命表示:经过时间以后,剩下的核素数目为初始核素数目的37%高速粒子:Ch2.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六、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物质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放射性活度单位:1居里(Ci)=3.71010次核衰变/秒1毫居=0.001居里,1微居=0.001毫居1贝克勒(Bq)=1次核衰变/秒1g226Ra的放射性活度近似为1居里Ch2.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射线的物质效应:射线对物质的效应不仅取决于放射性物质本身的强弱,还取决于所释放的射线的特性及接受射线的材料的性质。物质效应单位:1伦琴(R)=使1kg空气中产生2.5810-4库仑电量的辐射量1拉德(rad)=1g受辐照物质吸收100erg的辐射能量1戈瑞(Gr)=1kg受辐照物质吸收1J的辐射能量

比放射性:A’=A/m(单位质量的放射性强度)Ch2.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七、半衰期测量斜率法:中等寿命的放射性元素直接法:长寿命的放射性元素平衡关系测量法:短寿命的放射性元素Ch2.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八、级联衰变规律放射系A=4nA=4n+2钍系铀系锕系镎系A=4n+3A=4n+1Ch2.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级联衰变公式对于简单的级联衰变:ABCCh2.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Ch2.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九、放射性平衡1、长期平衡:

A<<B,TA>>TB(母体的半衰期比子体的长的多)当t>=7TB时,子体的核数目和活度达到饱和,且子、母体的活度相等寿命测量短寿命核素的保存:母体+子体Ch2.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Ch2.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2、暂时平衡(准平衡):

A<B,TA>TB

子体B变化随母体半衰期衰减3、不成平衡:

A>B,TA<

TB

Ch2.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十、同位素生产同位素生产量:放射性活度:Ch2.2衰变一、衰变的能量1、衰变能量:4-9Mev2、测量:磁谱仪--精细结构3、射程与

衰变能量1)短射程:母核基态衰变到子核的激发态2)长射程:母核激发态衰变(212Po、214Po)Ch2.2衰变二、衰变的实验规律1、

衰变主要发生在重核,A>140解释:衰变能E0>0,结合能公式(液滴模型+壳模型)2、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

衰变能可以近似地连成一条直线,且衰变能随质量数A的增大而减小E0对A求偏导,壳模型解释3、衰变常量λ与原子序数有关4、衰变常量λ随

粒子能量的改变而剧烈地变化Geiger-Nuttall

关系:改进的经验定律:

Ch2.2衰变Ch2.2衰变三、衰变的能量条件1、质量亏损2、衰变方程:3、能量守恒方程:4、衰变能:5、能量条件:Ch2.2衰变四、动量守恒条件:

五、衰变的基本理论1、2种作用力:核力+库伦力1)核力:短程力,吸引,远大于库伦力库伦力:排斥力

2)核内粒子受力平衡,合力为零->粒子可以在核内做自由高速运动3)粒子运动至核边界时,要受到库伦势垒的阻挡2、库仑势垒r表示粒子与子核的距离,R为子核和粒子的半径之和,V表示粒子相对子核的势能1)衰变前,粒子在子核内运动,r<R,粒子受力平衡,则势能为常量2)r=R时,粒子受一很强向核心的吸引力,势能急剧上升3)r>R时,粒子与子核的力为库伦力,z1、z2分别为粒子和子核的电荷数4)库伦势垒3、经典理论的困难库仑势垒高度v=22Mev>>粒子衰变能???Ch2.2衰变4、量子理论: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一定的概率能够穿透势垒5、遂穿几率:RcV=Ed的距离Ch2.2衰变在E<<EB的一级近似下,对于

粒子有

粒子的遂穿频率:Ch2.2衰变Ch2.2衰变R的变化对λ影响灵敏,而λ的改变对R的影响很小六、禁戒因子1、引入原因:奇奇核

衰变的理论和实验数据出现了严重分歧2、禁戒因子:F=Texp/Tth

或F=λth/λexp3、形成原因1)角动量2)形成因子的影响与核结构有关,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Ch2.2衰变

衰变的能级图Ch2.2衰变Ch2.2衰变六、衰变分支比分支比:不同能级衰变强度所占的百分比。分衰变常数:Ch2.3

衰变一、衰变:核电荷数

1,核子数不变。

-衰变、

+衰变和轨道电子俘获二、-衰变的能量条件:Ch2.3

衰变氚的

-衰变:三、纲图规则:Z小左画,Z大右画3H(T=12.33a)

-18.6keV(100%)3HeCh2.3

衰变四、+衰变的能量条件:Ch2.3

衰变13N的

+衰变:五、轨道电子俘获:13N(T=9.96min)

2mec2

+1.19(100%)13C说明:当WK/c2>MX-MY>WL/c2时,K俘获不能发生,而发生L

俘获;2mec2>>Wi

+衰变的原子核,总可以发生电子俘获;但发生电子俘获的原子核不一定发生

+衰变;轨道电子俘获将伴随X射线或Auger电子产生;K壳层靠近原子核,所以K俘获几率最大;

K俘获与Z3成正比,Z越大,K俘获越容易发生。轻核K俘获几率很小,中等核EC俘获和

+衰变同时存在,重核EC俘获占优势Ch2.3

衰变Ch2.3

衰变伴随X射线:K俘获时,K层电子缺少一个,子核原子中的邻近L层电子会跳到K层来填充K层电子的空位,从而发出特征X射线或标识X射线。Auger电子:K俘获时,一个L电子跳到K层来填充空位,可以不发射X射线,而把能量交给另一个L电子,该L电子克服结合能飞出。Ch2.3

衰变六、中微子假说

-衰变的能量谱是连续的,而原子核是量子体系;测不准关系不允许核内有电子,

-衰变过程中的电子是如何产生的?

-衰变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关系是如何满足的?NE

mE

Ch2.3

衰变1930年Pauli指出:“只有假定在

-衰变过程中,伴随每一个电子有一个轻的中性粒子(中微子)一起被发射出来,使中微子和电子的能量和为常数,才能解释连续

谱。”例如:Ch2.3

衰变能量守恒:中微子和电子的能量和为常数电荷守恒:中微子的电荷为0角动量守恒:中微子的自旋为1/2伴随电子产生的中微子:ve

子衰变产生的中微子:v

重轻子

子衰变产生的中微子:v

中微子的质量:mv<10eVCh2.3

衰变七、-衰变的费米理论1、费米:正像光子是原子不同状态之间跃迁的产物,电子、中微子是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之间转换产生的。2、电磁相互作用导致光子产生,而导致电子、中微子产生的是弱相互作用。3、-衰变概率公式:中微子被质子的俘获截面:(1.100.26)10-43cm2

-衰变概率公式推导因为是弱相互作用,因此需用微扰论。微扰论的思想是,H=H0+H’,H0是强作用,考虑H’对物体状态的影响。由微扰论,单位时间发射一动量在p~p+dp间β粒子的概率为Ch2.3

衰变4、

-衰变跃迁与Mif有类似一一对应的关系5、库伦改正因子F(Z,E):考虑核库伦场对

粒子作用八、-衰变的跃迁规则1、跃迁分类根据

-衰变的费米理论:电子和中微子的平面波近似:Ch2.3

衰变对指数项做泰勒展开或分波(平面→球面)展开:Ch2.3

衰变由(2.3-11),可以得到

-衰变的分类规则:

l=0项有贡献→允许跃迁

l=n-1项没有贡献,l=n项有贡献→

n级禁戒跃迁如:

l=0项没有贡献,l=1项贡献主要,一级禁戒跃迁;

l=0项和l=1项没有贡献,

l=2项贡献主要,二级禁戒跃迁;其他可类推。Ch2.3

衰变2、选择定则:1)容许跃迁:Ex1:3H的Ⅰ=1/2,π=+1,He的Ⅰ=1/2,π=+1Ex2:64Cu→64Ni64Cu的Ⅰ=1,π=+1,64Ni的Ⅰ=0,π=+12)简推选择定则

满足F选择定则的叫F跃迁,满足G-T定则的跃迁叫G-T跃迁。0→0只能是F跃迁,如14O→14N,0+→0+⊿I=±1是纯G-T跃迁,如6He→6Li,0+→1+⊿I=0,但I

i=I

f≠0是F跃迁和G-T跃迁的混合,

如n→p,(1/2)+→(1/2)+

3)禁戒跃迁的选择定则

Ch2.3

衰变九、比较半衰期1、SargentLaw2、比较半衰期通常用logfT1/2判断跃迁级次附:衰变纲图64Cu(T=12.7h)

-0.573(40%)

+0.66(19%)EC1.68(40.4%)EC0.34(0.6%)

1.3464Zn64Ni2mec2说明:1、横线表示核能级,对应每条核素的最低一条横线表示基态,其上面的横线表示激发态2、箭头向右的斜线表示

-衰变,箭头向左的斜线表示

+衰变或EC轨道电子俘获3、斜线旁都标有衰变类型、能量和分支比(以百分数表示),如

-0.573(40%),表示

-衰变,

-粒子的最大能量为0.573Mev,分支比为40%4、两能级间的垂线表示γ跃迁5、衰变纲图一般都是根据原子质量差(而不是原子核质量差)作出的6、除稳定核素外,在基态能级旁都标有半衰期7、用途:计算放射性Ch2.4

衰变一、衰变的多极性1、经典的电磁辐射2、多极辐射1)电多极辐射2)磁多极辐射3、多极辐射具有能量和角动量oyzx-q(0,0,a)q(0,0,-a)4、原子核的多极辐射(第i级→第f级)1)能级分立2)角动量守恒L取0?3)L=1偶极辐射L=2四极辐射L=3八极辐射4)宇称守恒5、多极辐射1)电多极辐射(EL)2)磁多极辐射(ML)光子是波色子,自旋为1,并考虑纵向极化,因此,Lmin=1Ch2.4

衰变二、一般性质当原子核发生

衰变和

衰变时,衰变后的子核往往处于激发态,

衰变就是退激发跃迁过程所导致的能量释放。一般而言,核的衰变数不等于所释放出的射线数。60Co(T=5.27a)

-0.309MeV(100%)1.33MeV2.50MeV0

1

2Ch2.4

衰变三、跃迁几率:单质子模型电跃迁:核中电荷分布的贡献磁跃迁:核中电荷运动和核磁距的贡献多极辐射的极次由2L决定,如:L=1为偶极辐射,L=2为四极辐射等。Ch2.4

衰变电跃迁与磁跃迁的比较:不同极次跃迁的比较:电跃迁快于磁跃迁;辐射的极次越低,跃迁越快。Ch2.4

衰变四、选择定则角动量守恒:宇称守恒:选择定则表:Ch2.4

衰变五、内转换电子:退激发跃迁的能量释放直接转换为原子核外电子的动能,从而导致内壳层电子的发射。能量守恒:内转换系数:发射内转换电子时,原子核的自旋和宇称的变化为0+。Ch2.4

衰变六、同核异能素:具有较长寿命(>0.1s)的激发态核素(AmX)同核异能素发生的

跃迁(或内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