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与“病人”相关)_第1页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与“病人”相关)_第2页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与“病人”相关)_第3页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与“病人”相关)_第4页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与“病人”相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定义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痢疾样病变。这里仅指有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病。志贺菌1第1页,共30页。痢疾杆菌2第2页,共30页。二、病原学

痢疾杆菌为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无鞭毛杆菌。分为4群: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氏志贺菌。我国多数地区多年来一直是福氏志贺菌为主要流行菌群,其次为宋内氏志贺菌。3第3页,共30页。

主要病变部位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

基本病理变化急性期: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粘膜溃疡。慢性期:肠粘膜水肿及肠壁增厚,息肉样增生及疤痕形成。中毒型菌痢:结肠病变轻,全身病变重。(二)病理解剖4第4页,共30页。

三、发病机制痢疾杆菌外毒素内毒素结肠黏膜炎症反应固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结肠黏膜炎症、坏死、溃疡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肾上腺髓质、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和网状内皮系统

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畏寒、发热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5第5页,共30页。四、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且不同群、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6第6页,共30页。四、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特征: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短暂,不同菌群、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终年散发,但夏秋季多见,儿童发病率最高。病人的饮食情况和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发病前有无不洁饮食史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以及个人和居住地及旅居处的卫生状况。7第7页,共30页。菌痢传染流程图8第8页,共30页。五、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和全身毒血症状,严重病例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里急后重:大便刚才解完,不一会儿就又想大便,医学上称为“里急后重”。9第9页,共30页。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及表现(一)

一.急性细菌性痢疾:(1)普通型:发病急,寒战、发热、腹痛、腹泻,伴明显里急后重。便每日十余次,初为稀水样或糊状,后转为粘液脓血便。腹部检查: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2)轻型:较普通型症状、体征轻,病程短。(3)中毒型: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儿童。发病急,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甚至昏迷、迅速发生呼吸、循环衰竭,但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不明显。10第10页,共30页。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及表现

(二)

二.慢性细菌性痢疾:(1)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迁延不愈,痢疾症状轻重不等。便不成形或稀便、带粘液、时有脓血便,或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可有营养不良、贫血。(2)急性发作型:半年内有菌痢史,因劳累、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而急性发作,腹痛、腹泻和脓血便。(3)慢性隐匿型:一年内有菌痢史,乙状结肠检查见慢性菌痢改变,平素无症状,但大便培养阳性。

11第11页,共30页。菌痢的临床类型及其特征表现12第12页,共30页。1.急性菌痢主要和急性阿米巴痢疾鉴别。2.慢性菌痢与以下疾病鉴别结肠癌和直肠癌:慢性血吸虫病:克罗恩病:3.中毒性菌痢应与下列病症相鉴别(1)高热惊厥(2)中毒性肺炎(3)流行性乙型脑炎

六、鉴别诊断13第13页,共30页。七、治疗主要是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病原学治疗。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由于耐药菌株增加,最好应用≥2种抗菌药物,可酌情选用磺胺类、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利福平等。14第14页,共30页。七、治疗要点

急性菌痢病人首选敏感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疗给予镇静、解痉、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亚冬眠、止惊、抗休克等综合治疗。慢性菌痢可联合用药,或保留灌肠。15第15页,共30页。八、隔离及预防消化道隔离隔离期—体温正常15天每隔5天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病人及带菌者切断传播途径:水源、粪便及饮食管理,灭蝇保护易感者:(接种疫苗)16第16页,共30页。九、护理评估1.流行病学资料2.身心状况:(1)症状评估(2)护理体检(3)心理社会资料3.辅助检查资料:血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细菌分离。17第17页,共30页。实验室检查血象:急性期病人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轻、中度升高。慢性者可有轻度贫血。大便常规检查:急性典型菌痢粪便每次量少,常只有脓血粘液而无粪质。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白细胞及少量红细胞,查出吞噬细胞有辅助诊断价值。18第18页,共30页。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1.体温过高2.腹泻3.腹痛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5.组织灌注量改变6.有传播感染的可能7.潜在并发症:惊厥19第19页,共30页。护理目标

1.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

2.腹泻、腹痛减轻或消失。

3.焦虑减轻或消除。

4.病人不传播感染。

5.无体液不足发生或被及时纠正。

6.并发症能及时发现和控制。20第20页,共30页。十一、护理措施一般护理1病情观察2对症护理

3用药护理4心理护理5健康指导

621第21页,共30页。(一)一般护理

消毒与隔离:

①报告疫情

②按消化道隔离

③严格消毒措施22第22页,共30页。(一)一般护理

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中毒型菌痢病人应绝对卧床,专人监护,安置病人平卧或中凹卧位。实施消化道隔离。

饮食与营养严重腹泻伴呕吐时暂禁食,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病情缓解能进食者,给予易消化、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忌生冷、多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23第23页,共30页。(二)病情观察排便次数、粪便量和性状。抽搐先兆、发作次数、抽搐部位及间隔时间。生命体征、脱水、休克征象、脑水肿及脑疝等表现,瞳孔大小有无变化,两侧是否对称、对光反应是否存在等。24第24页,共30页。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及表现

(二)3.焦虑减轻或消除。保护易感者:(接种疫苗)(3)中毒型: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儿童。休克时:补液,建立静脉通路、保暖,给予吸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及表现

(二)便不成形或稀便、带粘液、时有脓血便,或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隔离期—体温正常15天每隔5天便培养,一.急性细菌性痢疾:向病人解释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发生的原因,介绍主要治疗措施及效果,以消除其焦虑心理。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及表现(一)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休克时:补液,建立静脉通路、保暖,给予吸氧。排便次数、粪便量和性状。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三)对症护理剧烈腹痛者:用热水袋热敷,或使用阿托品或颠茄制剂。里急后重者: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脱肛。脱肛时:戴橡胶手套按摩,助其回复。发热时:除常规降温外,可用2%冷(温)盐水低压灌肠。休克时:补液,建立静脉通路、保暖,给予吸氧。惊厥者:注意安全,防止跌伤或舌咬伤,避免声光刺激。25第25页,共30页。5.无体液不足发生或被及时纠正。休克时:补液,建立静脉通路、保暖,给予吸氧。大便常规检查:急性典型菌痢粪便每次量少,常只有脓血粘液而无粪质。保护易感者:(接种疫苗)保护易感者:(接种疫苗)4.病人不传播感染。主要是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病原学治疗。这里仅指有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病。急性菌痢主要和急性阿米巴痢疾鉴别。病情缓解能进食者,给予易消化、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忌生冷、多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便不成形或稀便、带粘液、时有脓血便,或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1)高热惊厥(2)中毒性肺炎(1)高热惊厥(2)中毒性肺炎(2)轻型:较普通型症状、体征轻,病程短。隔离期—体温正常15天每隔5天便培养,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

脱肛: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如果只是粘膜下脱的临床上称不完全脱肛;直肠全层下脱称完全脱肛。脱垂部分于直肠内即内脱肛,肛门外者为外脱肛。.26第26页,共30页。27第27页,共30页。(四)用药护理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观察其有无头痛、腹痛、腹泻、呕吐、皮疹、胃肠道、肾毒性、过敏、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阿托品类药:可引起口干、心动过速、尿潴留、视物模糊等。早期禁用止泻药。28第28页,共30页。(五)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发生的原因,介绍主要治疗措施及效果,以消除其焦虑心理。

29第29页,共30页。(六)健康指导

生活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