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一篇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一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怀揣着梦想,我来到了淘宝,因为现实已经把我打击得体无完肤。
2005年,来到东莞,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涯。在这里我做的第一份工作,是给工厂拉货,虽然司机也是技术活,但比普通的工人多不了几块钱,而且老板的货车是旧车,老是坏,可以说是冒着生命风险在做事。一直到2007年,工厂眼看就不行了,我也因此结束了这份有风险的工作。
被朋友叫到陕西,去帮人家拉煤,谁知人一到那里,就被告知那里已经没有活可干。在那里玩了几天后,就又只身回到了老家,眼看就快要过年了,可是身上几乎没有剩余的钱,不得不感叹在这个世上,要活着真不容易。
过了年,就在老家找了份拉煤的活,工资不高,但能管饱饭,只是没做几个月,拉煤的老板说做不下去了,我也只得又再次辞了工,两次的被迫辞工,让我心灰意冷,觉得人生没什么奔头了。
恰逢此时,政府发布通告,农村有部分人可以贷款创业,但是是以抓阄的方式决定贷款的人员名单,恰巧,我的一个亲戚抓到一个名额,她将名额转给了我,贷了3万块钱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创业,跟别人合伙买了一辆二手货车,开始了我的送水生涯,主要是给市里的学校送水,送水的生意,夏天还可以,一到冬天,送一次半个月都可以不用出门,生意差得很。而且更加倒霉的是,这辆车老是给我掉链子,拿去修一修,就是几千块钱的费用,靠送水远远都养不了这辆车,还不说要养活两大家子人了。
无奈,只有亏本把车卖了。
转眼就到了2010年,还是没找到好的项目,而我,再也不想出去打工了。无意中听到淘宝二字,而且听说成本也不高,可是苦于没有资金,经过一段时间的再三考虑,决定厚起脸皮向姐姐借了5000元钱和亲戚朋友一起凑了万,开始了淘宝之路。
现在还记得姐姐的话:你干事业,我们都很支持,但是一定要坚持下来,因为创业的路上肯定不好走。我拿这钱配了台电脑。
就像马云说的一样“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见不着后天的太阳。最大的失败是放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时间”,经历了一系列的艰苦煎熬,终于等来了淘宝的第一单,叮咚一声,好像石破天惊,又好像拨开浓雾见月明,心底里豁然开朗,慢慢地生意也好了起来,经过一系列的推广活动,到如今我的店铺已由之前的0到现在的4钻,我坚信,不久的将来,生活定会更加美好。
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我相信穿过布满荆棘的丛林,前面的风景会更好。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二篇“一枝独秀不是春。”是李立生的口头禅。曾经,他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现在,作为福建泰宁县杉城镇吕家坊村的村支书,他正努力带领着村民创业致富。李立生,1963年生于福建省泰宁县。幼年时,他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从此落下了残疾。1981年,他高中毕业,因无法种田务农,只得闲坐在家。虽然靠亲戚、朋友的接济也可以度日,但李立生下定决心要自食其力!腿脚不便,还有灵巧的双手,李立生选择做一名裁缝。他拜一位陈姓名师学艺,认真掌握服装设计、裁剪和制作的要领,以努力和汗水练就了一身“针”功夫。1983年,李立生“自立门户”,在村里当起了流动裁缝。
他常步行到村民家中揽活,做好后再亲自送衣上门。有一回,他把衣服送往南会村的顾客家中,由于腿脚不便,心里又急,在山路上跌倒了好几次。当他到达时,身上都是灰土,还摔破了膝盖,但手里的衣物依然整洁干净。由于服务热情、技术过硬,他的回头客越来越多。1985年,传统的手工制衣业受到冲击,渐渐萧条。李立生决定放下自己的生意,到制衣技术发达的闽南地区学习。在石狮一家服装厂,他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钟头。下班时,他双腿发软,要在工友的搀扶下才能走出车间。但是再累再苦,李立生都咬牙坚持,因为他有一个梦想——办一家服装厂,把先进的制衣技术引进家乡!1987年,李立生怀揣着2万元现金和满腔的热情回到泰宁,办起了“金湖服装加工厂”。可一年下来,产品滞销,他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本。无奈,他只得关闭了工厂,在泰宁城关开了家小店,重新干起了裁缝的老本行。梦想化为泡影,李立生并未消沉。
他开始广交朋友,搜集市场信息。很快,他发现糖烟酒等副食品销路不错,便“转型”干起了食杂经销。由于他重视商品质量、讲究诚信经营,生意很快就上了轨道,越来越红火。如今,李立生在县城中心地段拥有一栋五层的大楼,还经营超市,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顺。李立生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乡亲们的支持。他始终关心家乡的发展,积极为村民谋福利。2006年,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我们村的村民多以耕田为生,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剩余劳动力也较多。”李立生介绍说。针对这种情况,他充分发挥自己经商多年、信息灵通的优势,引导乡亲们到石狮、深圳、厦门等地务工。如今,该村每年有近200人外出务工经商。在李立生的努力下,吕家坊村的新农村建设进展迅速。短短几年间,村里建起了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安装了明亮的路灯,盖起了崭新的楼房。如今,全村基础设施配套齐全,95%的村民都住上了新房。6年来,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3891元提高到了8651元。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三篇“小蹄大作”李功福:烤猪蹄也可以做到估值一亿
卖烤猪蹄算是我的副业。我的本职工作是中科院电子所助理研究员,主要做军工方面的研制,侦查雷达、侦察卫星、无人机都是我们的涉猎范围。不过很快我会全职出来卖烤猪蹄。现在我觉得,烤猪蹄这门生意可以做到更大,就差一个平台、一个店,把我的想法和所有的精力都押上,让它爆发。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五道口附近寻找合适的第二家店面,但一店难求。
因为家庭因素,我很早就开始自己赚钱。小时候,妈妈用荷叶把吃剩的猪蹄包起来,类似叫化鸡那样做,味道很好,我一直记得。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读研期间,我发现烧烤很受欢迎,女生又特别喜欢猪蹄,但市面上的工艺不是煮就是卤,没人用烤的。当时学校后门也有一个卖烤猪蹄的,做法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但销量很好。那时我想,没准按照我的方法来做更有市场。
腌制、卤、是烤前的必备步骤,否则生猪蹄很难入味。为了学习这门技巧,我去烧烤店、卤肉店打杂,洗碗、扫地,看他们配料。每天偷学一点,晚上借同学家的房子再自己调试。导师和同学都是我的试验用户。经过一百多次反复试验,口感慢慢定型,大家都说我可以去外边摆摊了,导师也很支持,给我4000块启动资金。那段时间我一个人做,每天早上骑摩托车两小时到市场进货,100斤猪蹄全靠我自己处理,给猪蹄破壳之后再除毛。
我们学校在成都也算有名气,一个成电的研究生在校门口摆地摊,没少遭到质疑,多少双眼睛看着。常听到很多家长在我面前议论:我的小孩就在里面上学,他现在摆地摊,我的孩子以后怎么办?那时我每天推餐车在校门口卖货,还要常常躲城管。被城管追过几次后,我也在想要不要放弃。但既然已经出来了,钱又是老师给的,我还没做成就回去怎么交代。
后来机缘巧合,我结识了一名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他建议我到上海创业,并以他的名义申请代理基金。这一下子申请了10万,等资金到位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不过我还是很高兴。因为钱不多,我们当时在松江租了一个最偏僻的店铺。以前我一直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看来是错的。
接着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也找过来,那段时间每天都在应付这些东西。上海人对吃很挑剔,这一方面促使我们精进工艺,一方面为我们奠定了口碑。但2013年春天,上海出现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和禽流感,人人谈猪色变,我们的生意没法做了。6月我答辩结束,工作敲定在中科院,就离开上海来到北京。
到中科院大概是我最保守的选择,如果签到西安、武汉,我可能会去搞卫星和xxx,待遇也比北京好。尽管来北京什么都没有,但还是觉得自己可以闯一闯。入职中科院后,我白天上班,下班就继续忙活自己这摊生意。
和以往一样,我们的猪蹄都是加工好的半成品再去烧烤,我现在考虑尽量不要依靠厨师,尽可能和厨师剥离关系。只是现在我们的供应链还不完善,单一店面可以,一旦开始规模复制,就要考虑中央厨房或加工、代工厂,这些超出了我们现有的能力。
这几年,我总共卖出了30万只猪蹄。如果想赚快钱,也许早就开始就做加盟了,之所以没走这一步,是因为我想做长久一点。营销和宣传手段的运用也一样,如果不是基于产品本身,做宣传会死得很快,相当于空中架楼。不管怎么宣传,最终还要回归到产品本身。过度营销的模式也只有在北京会成功,因为这有数以百万计的流动人口,不用考虑二次购买就能盈利,但并不适用其它城市。
我们五道口店面大概三平米,只有三名服务员。之前还有“小蹄大作”的牌子,但城管觉得我们这个招牌不合格,拆掉了。我也想知道没有招牌的情况下会对我们营业有多大影响,结果发现大家照样排队。我们团购量很大,在大众点评是五星店铺,海淀区排名第一。
最高峰时,我们每天能卖500只猪蹄。不过我仍想把生意做大一点,这个时代已经不能用传统思维做生意了,现在讲究单点突破。阿里巴巴、腾讯都是靠一款产品打品牌,后面做大、做出名气,什么都能尝试。一面玻璃一个拳头打下去,可能不会破,但单点打过去很容易突破,我们也想靠烤猪蹄来打造自己的品牌。有了个人知名度后,再把我的企业文化给推出去,立一杆旗,吸引有想法的人过来。
之前我担心别人抄袭,但现在我的思路已经完全不同了。顾客花13块钱来我这里,他想象中的猪蹄应该是怎样的,我大概可以猜到,不外乎是干净、味道好。之后我想做的事情是顾客花了13块钱之后,不仅买到意想之中的东西,还有更多他想不到的,这可能是产品背后的故事或是店里的装修风格。我卖的不仅仅是烤猪蹄。未来我们要抓住大学生这一块市场,以后我宣传或表达的,一定是能正面影响大学生灵魂的东西。
烤猪蹄是个没有壁垒的生意,竞争对手的加入,让我不得不加快融资和转型的速度。我们有了竞争压力,每天下班的时间推迟了个把小时。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做其他产品的技术储备,只差一个好团队。最近也有投资人找到我,但他们都更看重团队,我们还没有这方面的搭建。下半年我挖来一位老同学和我一起创业,他曾是杭州九阳豆浆机的区域经理。毕竟小吃生命周期有限,受众群体也是有限,我希望加快步伐,在大浪淘沙前做出自己的品牌,然后转型到快餐。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四篇高考那天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好像在工作或者睡觉,反正不在考场里。他手下的员工都比他年纪大,他们在私底下都必须接受一个事实——给他们发工资的吴总,是一个压根就没有参加过高考的1987年出生的男孩。
22岁的吴昕哲说,他希望自己能看起来尽量老一些,所以他穿衬衫而不是T恤。
“我从小就是一个叛逆的人,一直就没觉得要好好读书。四年级的时候就喜欢在课堂上与老师唱反调。”说归说,他的成绩其实一直都还不错。
高中他还是读了。读得非常即兴,成绩波动也非常大。吴昕哲说,他跟部分老师关系特别好:但是又跟另一部分老师关系不好,是他们眼中的问题学生。至于考试。他兴致来了就认真考,不高兴就交白卷,所以成绩时而是年级前50名,时而落到后面垫底。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五篇长长的嘴巴,光滑的黑褐色流水线体型,怪模怪样却身价不菲。这就是付伟看上的能给他带来财富的“鸭嘴鱼”。瞄准上思县凤亭湖水库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水资源,来自北海的付伟于去年5月份在此放养1万尾“鸭嘴鱼”(学名匙吻鲟),今年春节前已经可以陆续上市销售,市场售价100元每公斤仍然供不应求。
付伟原在北海的一家民营企业上班,可是有一天忽然腻烦朝九晚五的生活,于是寻思着自己创业。付伟喜欢养殖,可是饲料鱼、饲料鸡鸭食之无味,早已被人们吃得厌烦。他想另辟蹊径,养殖一种原生态的那一定很受人们欢迎,可是养什么好呢?一天,付伟又在电脑上搜索时,一种名为匙吻鲟的怪鱼引起他的极大兴趣。这种匙吻鲟因其嘴巴又长又扁,形状特像鸭嘴,因而又俗称“鸭嘴鱼”。通过电脑查询得知,“鸭嘴鱼”属虑食类,只捕食水中浮游生物,不食饲料,因其能净化水质而受到国家农业部的大力推广。但是,鸭嘴鱼要生活在恒温性好,水源条件和植被保护都非常良好的水源中。因其对生长环境的苛刻要求,目前广西市场上几乎没有鸭嘴鱼销售。这一消息让付伟兴奋不已。
为验证鸭嘴鱼的市场前景,付伟找到一位原来在老家认识的越南海鲜老板,问他是否有意销售鸭嘴鱼?原本以为对鸭嘴鱼前所未闻的越南老板会一口回绝,没想到这位老板瞟他一眼,答道:“可以啊,发几吨来试试。”老板的话一下子把付伟给吓倒。几十斤都难找,更何况几吨啊!不过老板的狮子大开口也让付伟对养殖鸭嘴鱼充满信心。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六篇“我养的这些肉鸽已经开始下蛋了,下个月就能孵化出小鸽子挣钱了!”7月9日,站在自家的鸽笼前,河南柘城县张桥镇张桥村贫困户张国民高兴地说。在精准扶贫中,柘城县不搞统一化,而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脱贫模式。张桥村就是依托村里的肉鸽养殖场,形成了肉鸽养殖脱贫专业村。
张桥村原有贫困户133户,贫困人口458人。经过2014年、2015年两年的脱贫攻坚,现在未脱贫的还有51户139人,计划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出列。张桥村脱贫帮扶单位柘城县委宣传部的驻村干部和来自市盐业局的驻村第一书记,根据柘城县委的要求,积极为贫困户想法子,找路子。
张桥村的村民张涛,前几年到外地学习肉鸽养殖技术,2014年在张桥村南建了一个肉鸽养殖场。现在,张涛的肉鸽养殖场月纯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效益非常好。张涛在2014年建场时,为帮助他解决资金困难,张桥镇镇长史云洁曾以自己的工资卡担保,为张涛贷款20万元。张涛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发自内心的支持。近两年养鸽事业的迅速发展,客观上也要求张涛扩大养殖规模。
几乎就是一拍即合,在驻村干部的撮合下,张涛与贫困户迅速达成了“公司+养殖户”的脱贫发展模式。张涛为每户贫困户提供40对80只优质的种鸽,帮助贫困户在家里建设鸽笼,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养殖技术、防疫药品,签订协议确保回收养殖户养殖的鸽子。养殖户购买40对种鸽的钱由“到户增收”项目资金贴补。
这一扶贫措施受到张桥村养殖户的拍手欢迎:政府补贴资金,自己不花一分钱,40对种鸽就送进自家院子里的鸽笼里;肉鸽养殖不像养鸭养猪有异味,每天稍微打扫一下就行,院子里空气清畅没异味;给肉鸽每天喂的玉米、小麦家里应有尽有,不需要为购置饲料发愁;技术问题、防疫问题,张涛跑到家里来指导……关键的是,40对种鸽通过繁殖生长,每年基本上能保证1万元的纯收入。
养殖一小段时间后,贫困户张华影还创新性地在自家鸽笼的最下面,放了几只鸡。鸽子挑食,在吃食时会把一些小麦、玉米啄掉下来,正好让下面的鸡吃掉。这样,张华影不但省去了每天打扫鸽子掉落到地上的残食的麻烦事,又喂肥了几只鸡。
今年三月份首批发放给贫困户的肉鸽,现在都已经开始下蛋了。下个月就能孵化出幼鸽。张涛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笔账,40对种鸽孵化出80只幼鸽,按现在18天的肉鸽每只15元到22元的价格推算,村民下个月就能收入1200元到1760元。张涛说,现在肉鸽养殖的前景非常好,跑东跑西去打工,不如留在家里养群肉鸽。现在,张桥村已经有很多不是贫困户的村民也想养肉鸽致富了。
张桥村形成的肉鸽养殖脱贫方法是柘城县实施产业扶贫工程的一部分。目前,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的形式,柘城县已经创建了“个体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土地流转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脱贫模式。除张桥村发展成为肉鸽养殖专业村外,张桥镇张集村发展成为了苹果种植专业村,远襄镇陈楼村发展成为了养羊专业村。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七篇1986年出生的李正森从小在农村长大,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村里老人担水烧柴困难,他总是主动跑去帮忙。每当听到大人们谈论哪个村民无钱看病可怜时,他就幻想着自己将来当了大老板,让那些可怜的乡邻都能在自己的公司上班挣钱。
2009年,李正森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毕业,在县城找到了一份建筑工作。由于所学专业对口,加之吃苦耐劳,工作有魄力,很受公司经理喜欢。一天,李正森回老家瓦房口镇看望父母,和同村一个15岁的少年同坐一车,这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可由于父亲残疾家里贫困,考上重点高中就没有上。这再次刺激了李正森的那个童年梦想:创业办厂,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
2009年秋,当地政府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村里引进了肉鸡养殖企业。在建筑公司上班仅两个月的李正森辞去工作,信心百倍地搞起了肉鸡养殖,租地、贷款、建棚,他把周边一些留守老人和残疾朋友请来打工,连自己的父母也拉进来帮助管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购买的4000只鸡苗在路上就热死了一半,等到卖成品鸡时,收购经理说2000只的养殖规模太小,相应的人工成本就会过高,赚不了钱还肯定要亏本。第二次购回的6000只鸡苗总算养大,可市场肉鸡价格大跌,当他拿到卖鸡款看着空荡荡的鸡棚时,眼泪唰唰直流,赔了20多万元,他三天三夜没睡着觉。第四天强撑着给村民付工资时,乡亲们都知道他赔了,让他先还银行贷款再说,但他执意先给村民付了工资。李正森回乡首次创业的一腔热情就这样被浇灭了。
李正森引种香菇纯属偶然。2010夏季,李正森为了弥补养鸡的亏损,就跟着一个朋友搞起了猪苓购销。有一次,他到安康宁陕县收购猪苓,看到当地的食用菌产业很红火,就动了栽培食用菌的心思。他发现柞水以前都是用椴木栽培香菇木耳,随着人们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当地椴木食用菌产量必然会越来越少,而袋料生产香菇在柞水还很有限,这应该是一个致富商机,李正森瞅准了这一项目。宁陕的一位经理了解到他的创业经历后,被李正森憨厚耿直、富有同情的心所打动,就同意和李正森合作。
2010年底,在小岭镇政府的扶持下,李正森在金米村租地40多亩,注册资金300万元成立了陕西正森农业生态有限责任公司,他还注册了“正森”绿色食品商标。2012年李正森投资建设玻璃丝骨架大棚150个,购买高效灭菌炉、自动装袋机、电动翻料机等食用菌生产配套设备50余台,同时配套建设了装袋车间、菌种室、接种室、锅炉房、仓库、冷库和加工包装车间。
金米村既是板栗大村,又是核桃改良大村,每年林木科管会产生大量的树木枝条,还有大量的植物秸秆。自从在金米村建起食用菌公司后,他就从村民手中收购这些树木枝条、废弃秸秆和玉米芯、麸皮、玉米糠等,让这些往日的废弃物变成了钱串串。李正森还在生态循环经营上多动心思,对食用菌进行专业化生产、加工、销售,将食用菌培养基使用后又作为有机肥料还田,整个产业流程确保不给环境造成损害,公司采取“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统一正森品牌销售,提高了菇农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带动周边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2012年3月,在陕西正森农业生态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金米村组建了金米食用菌产业协会,村上33户农民加入协会,依托正森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发展食用菌,仅去年村上生产食用菌150万袋,产鲜菇1750吨,年产值达1000万元。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八篇xxx9月1日,看着一箱箱生姜被商贩“抢走”,泸州市纳溪区渠坝镇九君村的左永福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说,今年气候好,试种的8亩菜姜和8亩姜种获丰收,菜姜亩产达8000公斤,每亩纯收入在万元左右,16亩生姜收入30万元不成问题。除了自己挣了钱,左永福还带动当地发展了几百亩生姜,带动了60多户村民种姜致富。
左永福今年46岁,前些年一直在乐山、宜宾等地从事建筑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左永福发现乐山犍为县生姜种植业不仅红火,种植收入也很可观,种植户每年收入多则几十万元,少则也有六七万元,而且不愁销路。
村里没有主导产业,乡邻都外出打工了,有大片土地适合种植生姜,我们回去试种,成功后再带领村民种植。”左永福和蒋权友不谋而合,利用自家土地各试种近20亩生姜,其中菜姜25亩,种姜15亩左右。“去年9月种植的菜姜,长势好产量高,亩产在7500公斤左右,12元一公斤还很抢手。”左永福说,生姜采挖时地里很热闹,许多闻讯而来的销购商都来抢购和预订。
在左永福的带领下,九君村陈祖权等20多户村民纷纷利用自己田地种植生姜。种植期间,左永福和蒋权友不仅提供种姜,还全程免费作技术指导,让村民都享受生姜种植带来的好“钱景”。如今九君村生姜种植面积200亩,产值近400万元。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九篇张艳,女,汉族,中国xxx党员,安徽庐江白山人,1978年10月1日出生。现任安徽省庐江县雅斯佳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艰苦创业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创新
1996年幼小的张艳同志在高中毕业后,就只身去上海闯荡,成为上海三十八棉纺厂一名员工,由于勤劳好学、聪明能干,很快就获得厂里的一致好评,被厂方誉为“女能手”。
目前,安徽雅斯佳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已经成功的同来自东南亚、欧洲、美洲、澳洲、非洲等地的客户开始了长期的贸易往来。
二、诚信立足连创佳绩为一方谋福利
“以诚经商,以信立业”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经商准则,在张艳同志心中,更是将其作为事业成功的不二法宝。创业近十年来,她始终如一的坚持着自己的诚信原则,一丝不苟的做人做事,工人信赖他,客户认同他。公司生产量每年都在不断上升,她的客户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近十年的商业生涯没有出现任何贸易上的差错,没有一个客户愿意同她终止商业往来。2005年张艳同志光荣的加入了中国xxx组织,时刻以党员身份作责,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她的公司每年都为全镇创造丰厚的效益,她的工厂每年都为村里剩余劳动力提供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她与她的公司一起为庐江县乡镇经济的发展,为家乡的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艳同志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十篇近年来,富起来的温晓红乐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之歌......
“爱拼才会赢”
“下岗女工也可创大业。”1995年下岗后,温晓红立志要用自己的双手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她拿出家里仅有的五千元存款并向亲友借了三万元,创办了米业公司,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历程。温晓红加工的精米分成焖干饭、煮稀饭、做米米反的等种类,深受广大客户的喜欢。如今,“喜浪”牌大米已成了武平城乡及周边地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品牌。温晓红并不满足于这些,于__年以年上缴30多万元租赁费租下了位于县城中心路段的供销大楼,创办辉业超市。为扩大规模,去年12月,她还在城区西门开设辉业连锁超市;今年元旦,又在岩前镇开设连锁店。爱拼才会赢。温晓红谈起自己的创业历程,脸上总是漾溢成功的喜悦。
“把根留住”
“把根留住”,这是温晓红爱唱的一支歌。她常对手下的员工讲:诚信是企业的生命之根,大家一定要把“诚”字留住企业。
辉业超市投资了200多万元,其中还有部分银行贷款,早日收回投资是每一个商家的心愿。但是,温晓红立志服务百姓、回报社会的经营理念没有改变,坚持以质为本,以诚为本,对大众化的商品如油、盐、酱、醋等不但质优而且价廉,比小商店还低。由于她以一颗“回报”心来经营她的超市,使得辉业超市的人气一天比一天旺了起来,当消费者走进宽畅的大超市购物时,已经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时尚。
企业出名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之徒就对辉业超市打起了歪主意。去年7月,一伙河北人提着中华牙膏找到温晓红,说愿以进货价格低于1元多的价格批发给超市。温晓红眼睛一亮:“肯定是假货!决不能让他们侵害武平的消费者”。为了稳住他们,她热情地泡茶、洽谈,并趁机报案。“河北人”以为她是个贪小便宜的老板,心理暗暗庆幸之时却被工商执法人员逮个正着。
从事个体经营几年来,温晓红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宁可自己少赚一点,国家的税收一分也不能少。”几年如一日,她不仅自己坚持做到依法经营,而且不忘自己是一名人大代表,经常向个体经营者宣传党和国家的税收政策,时常教育、引导和告诫他们:“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依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富了起来,但决不能忘了国家。”
作为一名商人,温晓红为自己树立起了诚信的金字招牌。近两年,她经营的超市先后被盛市商业协会评为“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喜粮米业公司被县工商局评为优秀私营企业;她本人被县政府评为优秀个体工商户。
“爱的奉献”
“一个人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什么,不应看他取得什么。”温晓红牢记这一名言。她始终认为,自己的企业是大家的,应尽自己的所能回报社会。她是个下岗职工,因此,她对下岗职工情有独钟。她的企业招收的下岗职工有70余人,占员工总数的60%以上。近两年,温晓红先后被省妇联、省总工会、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授予“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再就业先进个人”“福建省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温晓红还乐善好施、扶贫助学。边远的乡村建桥修路,她慷慨捐资4000多元;县附属小学的4名贫困学生交不起学费,她替他们交清;听说谁家遇到天灾,她都解囊相助,甚至发动超市的员工捐赠;每逢节假日她都要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如春节前夕,带着物品慰问消防官兵,儿童节时又向小学、幼儿园赠送儿童食品,还有像举办中学生青年歌手大奖赛、幼儿书画比赛等诸多公益活动,无一不是温晓红向社会一次次献上她的爱心之举......
温晓红热心公益、热心助人的义举,在当地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而她却深情地说:“古人说,饮水思源,我今天能走上富裕之路,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因此,我很乐意为社会做点事。”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她赤诚为民的情怀。
“代表之歌”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庄严的国徽在心,神圣的责任在身;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温晓红常吟的人大代表之歌。__年2月,温晓红荣幸地当选为龙岩市二届人大代表。她牢记“为民代言”的神圣职责,把当好代表看作是回报社会的又一机缘。虽然平时公司工作很忙,但她正确处理好“当老板”与“当代表”的关系,无论走到哪里,身上总忘不了带代表证、视察证和笔记本,一有机会就走访群众,了解社情,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正确行使代表权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说话办事。特别对社会上和政府职能部门一些不良风气和不良现象,直言不讳,积极监督检查,及时反映纠正,充分发挥了代表作用。她依时出席市人代会和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以一个人大代表的责任感认真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在市人代会上,她先后提出(关于恢复工行武平支行的建议)、(关于进一步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建议)等议案、建议10多项,此外,还对城市管理、市场建设、非公经济发展、税收征管等方面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意见、建议,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采纳,为推动政府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去年,她被龙岩市xxx会评为“优秀人大代表”。面对荣誉,温晓红感慨地说:“今后,我要更好地行使代表职权,多多反映民情,当好人民的代言人。”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十一篇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八十年代,农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块水洼挖成池塘,想养鱼。但乡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有把水塘填平。这件事成一个笑话,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想发财但有非常愚蠢的人。
听说养鸡能赚钱,他向亲戚借500元钱,养起鸡。但是一场洪水后,鸡得鸡瘟,几天内全部死光。500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一个只靠三亩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不啻天文数字。他的母亲手不这个刺激,竟然忧郁而死。
他后来酿过酒,捕过鱼,甚至还在石矿的悬崖上帮人打过炮眼……可都没有赚到钱。35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娶到媳妇。即使是离异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为他只有一间土屋,随时有可能在一场大雨后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农村是没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还想搏一搏,就四处借钱买一辆受扶拖拉机。不料,上路不到半个月,这辆拖拉机就载着他冲入一条河里。他断一条腿,成瘸子。而那拖拉机,被人捞起来,已经支离破碎,他只能拆开它,当作废铁卖。
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他这辈子完。
但是后来他却成我所在的这个城市里的一家公司的老总,手中有两亿元的资产。现在,许多人都知道他苦难的过去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许多媒体采访过他,许多报告文学描述过他。但我只记得这样一个情节--
记者问他:xxx在苦难的日子里,你凭什么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缩?xxx
他坐在宽大豪华的老板台后面,喝完手里的一杯水。然后,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里,反问记者:xxx如果我松手,这只杯子会怎样?xxx
记者说:xxx摔在地上,碎。xxx
xxx那我们试试看。xxx他说。
他手一松,杯子掉到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但并没有破碎,而是完好无损。他说:xxx即使有10个人在场,他们都会认为这只杯子必碎无疑。但是,这只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钢制作的。xxx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十二篇夏天最好最凉爽的草席非蔺草席不二之选,蔺草席选材天然,不使用染土、染料,集竹席之凉爽、亚草之柔软轻便等优点于一身,凉性温和,婴幼儿、老人和体质差者的最佳选择。蔺草分为咸水草与淡水草,咸水草生长于靠海一带,通称咸草或灯心草,品质较粗硬用来编织粗席外,昔日杂货店与市场商贩常用来困绑货物用,过去台北北投地区生长较多,在日据时代,北投蔺草和温泉一样有名。平常易见的蔺草席,竟然漂洋过海在日本、韩国等地热卖,这种蔺草席究竟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它又是怎样为祝龙带来巨大财富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一个有关蔺草席的故事。
他站在浙东的田野上,用手骄傲的一划:“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是我的土地”。他带领我们走进宽敞的厂房,上百部编织机正在吞吐着绚烂的云霞,五彩缤纷、流光闪烁,无数片草席草垫淌弄在我们眼前,我们惊呆了,仿佛置身于彩云锦霞中一时难辨天上人间……
一米八零的个子,天生的卷发,俊气的脸庞,不吝惜花钱,对朋友绝对讲义气,他的口头禅是:“朋友之间不要谈钞票”,他就是浙东北地最大的蔺草产品生产商祝龙。
江南出产一种植物,名字古怪,叫蔺草。春秋战国时候,赵国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贤相叫蔺相如,敢和凶暴的秦王面对面的斗争,还取得了胜利。这种草就叫蔺相如的蔺,蔺草,蔺草绵软细长,是编织草席草垫的好材料,北地自古就盛产草席,颇有名气。
祝龙从小就看着蔺草长大,但他却不喜欢这种只长草不结粮食的水田植物,祝龙喜欢吃饭,喜欢吃香喷喷的'白米饭,在他童年时代又偏偏吃不饱饭,每当他看着有条件吃饱饭的小朋友捧着一大碗白米饭吃得满头大汗的时候,不知悄悄咽下多少口水!因此祝龙不喜欢不长粮食的蔺草,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满地,祝龙已长成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眼下吃饭应该不是问题,乡亲们都在算计怎样赚钞票,大家都在动脑筋: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在了传统植物--蔺草上面,于是出现了全民打蔺草编织各式各样草席的运动。
祝龙不甘落后,会同了一个漂亮姑娘,他的女朋友阿英,大家一道奋斗。
于是通宵达旦,于是废寝忘食。漂亮的阿英,英俊的祝龙,编织出来了頂頂漂亮的草席。他们又给漂亮的草席起出了漂亮的名字:朝霞满天,夕阳犹美,鸳鸯戏水,马踏天涯等等,看着这些漂亮的草席,小伙子小姑娘仿佛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新建的洋房、火爆的婚礼。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十三篇你曾经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吃过台湾手抓饼吗?这家不到10平米的小店老板竟是一位刚刚毕业的90后大学生。禹化普大三时就当上手抓饼小老板,在两年时间里发展了4家直营店、1个加工厂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达250万元。
每天下午4点,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店门口,已经有五六个白领在排队。放面团、煎鸡蛋、配作料……三分钟后,两个手抓饼新鲜出炉递给了前面的顾客。和传统烙饼不太一样,这个饼千层百叠,面丝千连,外层是淡淡的金黄色,内层柔软白嫩。
每天能卖400个饼
这么多人包围着店,为什么还有顾客加入呢?“这五六个客人是活招牌。顾客也许不知道我们,但看着这人气,就会吸引他们来尝鲜。”禹化普说,小吃店的秘籍就是要保持人气旺,排队人越多生意越好。
“以前我们追求速度,人多了就一次出6个饼。”禹化普说,在2011年做第一家店时这个快捷的方式并没有赢来顾客青睐。他特意跑到成都小吃街去考察,发现类似的小吃店老板总是保持慢工出细活的状态。即便店外已经排起长龙,也不慌。而前来的顾客络绎不绝,等待着他们的美食。
禹化普回到重庆,开始要求师傅一次只做2个饼,甚至有时候做一个饼。这个营销方式反响很好,饼保持最好的口感,排队的客人反而更多了,每天平均能卖400个饼。
加盟店4个月盈利
禹化普的北城店是两个月前开的,虽然租金掏了万元,但是却成了店里的活招牌。北城店现在每月能卖万个饼,凭借这样的人气,禹老板在月初迎来了三位新的加盟商。
禹化普说,从去年的5个加盟商情况来看,基本4个月就能盈利。加盟费收1万元,门店3-10平方米即可,租金价格通常在3000元左右。扣掉原料、房租、水电煤及人工费用,按每家店最差卖300个饼算,一个月的纯利润平均为8000元。
一开始,禹化普想做连锁直营模式,但当他们拥有第三家直营店时,开始打磨品牌。想要与大品牌竞争打开这个细分市场领域,必须吸引加盟商。
“每卖一个面团给加盟商,他们赚8毛,我们只赚五毛,薄利多销。”禹化普说,按10个月算,5家加盟店每天至少购买2500个面团,一年仅靠卖面团营业额能达到100万元。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十四篇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的农村中学里,有一名普普通通的物理老师,他不显山不露水,踏踏实实的尽着一个教师的职责,他心怀一个“爱”字,对学生慈爱,对同事仁爱,对学校热爱,就是这种平淡的爱,成就了他非同一般的心境,也成就了他非同一般的事业。他就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枣庄市教学能手张传华老师。
一、爱岗敬业,是他坚守的信念
1994年张老师从枣庄市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枣庄市第二十四中学任教,那是一所地势偏远、条件艰苦的农村山区学校,位于凫城镇西凫山村。刚到学校时,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流失严重,生源较差。他就暗下决心,必须要更加发奋地工作,让学生比在其他学校理解更好的教育。在脚蹬自开车,挨个家访的同时,他常常加班加点,认真细致地备课,批改学生作业,找学生谈话,有时工作到深夜。冬天坐在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办公室里办公,他没有任何怨言。经过艰苦的发奋,在1997年的中考中,所教物理学科取得了全区中学优秀率、平均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2001年9月,当组织找他谈话,将他调入位于西集镇马庄村的偏远的枣庄市第十一中学工作时,他二话没说,卷起铺盖就到新学校报到。2004年12月,他正任教初二年级四个班的物理课,且期中考试的成绩很好。突然学校领导找他谈话,要任教初三三个班的物理课。他想接成绩较差的班,纵有天大的本事,也很难有大的起色,搞不好,既损坏自己的声誉还有经济损失。但这个念头很快就被他打消了,他思考到学校既然做出这个决定也是迫不得已的,就应为学校分担困难。于是他很快就奋战在中考备考的第一线上了,在短短的五个月时刻里,取得了全区中考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关爱学生,是他信奉的天职
苏霍姆霖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任教的二十年中,张老师有十二年送毕业班的经历,担任学校的教研组长十八年。他在批改作业和练习时认真细致,从不敷衍。多数时候采用评语式批改法,把对学生的评价、推荐和期望透过作业本带给学生,同时也收到学生对他的推荐和要求,使作业本成了师生联系的桥梁,具有了多重功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他精神振奋、教法灵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师生间信息交流通畅,教学效率高,深受学生欢迎。
张老师除了教学尽职尽责外,还像慈母一样关心所有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热心帮忙学生解决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深受学生爱戴。无论带不带班主任,他都能对自己所教的学生了如指掌,个性是他为留守儿童设立的成长档案,成了全区学习的榜样。他平日善于观察,能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并及时了解学生有异常表现的原因,帮忙学生解决问题。若是生病了,就指导或带其看病治疗;若是有心理问题,则循循善诱,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学知识开导学生,教给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若是因学习困难而苦恼,则帮他们分析基础状况、发奋程度、学习习惯以及改善措施,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刻和措施帮他们补课;若是生活有困难,他能尽力从资金和物品上给予帮忙,2011年,张老师夫妻两人被评为“山亭区百佳礼貌市民”。在每学期末学校举行的评教问卷调查中,学生对他的满意率均达100%。
三、探索创新,是他永恒的追求
勇于探索创新,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区别传统的“教书型”教师与现代的“研究型”教师的一项重要标志。张老师清楚的知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为此,他在发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用心探讨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他用心参加省级物理骨干教师暑期培训或远程研修,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连续两年被聘为山东省初中物理远程研修指导教师。先后执教市、区级公开课10余节,在全市举行的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中,先后有11篇获奖,占全区的40%。在全市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特色经验交流活动中,所作的题为《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专题报告获得好评。
撰写的论文《思维定势效应初探》荣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另有10多篇论文分别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主编的《初三物理中考重点校预测》教辅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的《九年级物理点拨》教辅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他主持研究的省级课题《加强探究实验教学开发学生思维潜能》也已顺利结题。
教育家朱永新说过: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张传华老师对教育的爱换来了他事业的丰收,对学生的爱也换来学生的尊敬,在学校评教中,他年年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山亭这块教育的沃土中,张老师会有更远、更高的追求……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十五篇养鹅致富不走寻常路养鹅效益高年售8000万
“我是搞鹅养殖的,目前合作社拥有12万只种鹅,鹅饲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每天就需要20多吨玉米,所以我现在需要与一些粮食种植大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大会上,河北省迁安市正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印明的这个问题让全场静了下来。
马印明精心呵护尚未出壳的小鹅
马印明的创业故事:
马印明今年39岁,杨团堡村人,是位淳朴的农民。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干事好琢磨,肯付苦,有股子泥腿劲。
闯荡
马印明初中没毕业,就开始学做买卖。家里有台解放车,他就跟着跑车,当时主要是拉矿粉。
19岁,他到附近一家矿上上班。他干得很卖力,手掌、大腿都磨出了茧子。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他有着自己的目标。1996年,年仅23岁的他大胆承包了矿上的一个干选车间,干得风生水起。27岁时,他便晋升采矿主任。
之后,他去了青龙县开铁矿,为他的人生赚得第一桶金。
创业
这时他有了更大胆的想法——自己创业!
2005年,他在当地开了自己的一个小铁矿。
经过多年商海的磨爬滚打,他开始思考将来:开矿是能够赚钱,可矿石资源终有枯竭的那一天,什么产业才有发展后劲,才会永不枯竭呢?“当时国家正号召退耕还林,我仔细捉摸了一下,觉得搞养殖业,再结合退耕还林,应该大有前途。”
想到做到,他开始筹办自己的养殖场。2007年9月,养殖场正式开张。
挫折
“要干就要往大了干,不能小打小闹。”在经过到外地的一番考察后,马印明笃定主意,首先承包了村里的180多亩荒地,甩手大干。之后他又陆续承包了村里的300多亩荒地,经营面积达到了约500亩。马印明将养殖场养殖与退耕林下养殖想结合,规模迅速扩大。
到了2008年时,马印明的养殖场饲养了10多万只鹅,仅雇佣的工人就有40多人。一位客商看后惊呆了:“我跑了10多年的鹅场,从没见过这么多的鹅。”马印明当时雄心勃勃,心想每只鹅少赚点,光数量就能取胜。他没有意识到风险正一步步向他逼近。
市场如战场,行情瞬息万变。200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考验马印明的意志。当年成鹅的出栏价降到了雏鹅进价以下。卖了吧,赔钱;不卖,光饲料钱每天就得几万。马印明将养殖数量一降再降,到了2009年底,仅剩下了1000只种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1000只种鹅成了马印明东山再起的根基。
经过2008年到2009年残酷的市场洗礼,马印明接受了血的教训,一下子赔了400多万元。
“算了吧,开矿闭着眼就能赚钱,你何必担这份惊受这份怕呢。”亲戚朋友们苦口婆心劝他。然而马印明初衷不改——认准了的事就必须要干下去。
苦心人,天不负。他终于顽强地挺了过来。
奋斗
马印明再次去外地学习取经,并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思考,尽管市场起起落落,但雏鹅的价格一直看好,搞孵化一定能赚钱;同时经营过程中应搞合作经营,要风险共担,有钱大家一起赚,赔钱平均到一个人也不会受到多大的损失。
思路明晰,马印明的泥腿劲又上来了。
当时自己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了,马印明用起了土方儿,在大炕上孵小鹅,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他成功了。之后他和亲戚又买来孵化机的零件,自己“攒”了两台孵化机,再后来手头稍稍宽裕一些,他们购买价格便宜的孵化机。
合作社规模也稳步扩大,农户数达到了52户。
马印明慢慢走出了困境。到了2010年,养殖场实现了盈利,2011年更是打了一个翻身仗。现在养殖场的雏鹅已销往山东、江苏、四川、浙江等地,最远的通过空运飞往海南。
合作社带领着农民们走上了致富路。
马印明养鹅成功经验:
马印明是个实在人,提出“加强合作社间合作交流”这个建议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他在经营过程中日益强烈的感觉。马印明自2007年开始养鹅以来,经历过不少挫折失败,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养鹅专家,但真正促进他快速发展的正是他这种在吃透市场的基础上得来的“奇思妙想”。
变废为宝,水葫芦养鹅
42岁的马印明是迁安市杨团堡村人,本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矿老板,2007年9月,在迁安市转型发展的带动下,他办起了正农养鹅专业合作社,他决定利用自己承包的500亩沙滩林场发展养鹅业,由矿老板转身变成了养鹅哥。自此,马印明开始专心钻研与鹅有关的一切事物。
谈及水葫芦,人们对它的印象可不是很好,它繁殖速度极快,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危害水下生物,还会堵塞河道,是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可在马印明的眼里,水葫芦却是宝贝。
“我自己有近2万只鹅,一天要吃两吨半的饲料,花费8000多元,一年下来花费近300万,怎样才能降低饲养费用呢?思来想去,我想到了水葫芦,水葫芦含有丰富的粗脂肪、蛋白、氨基酸、胡萝卜素,而且是无性繁殖,种起来比较省事,我先在池塘里试种了几株,没过多久,就长满了整个池塘。
“水葫芦种出来了,鹅爱吃吗?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把数百只鹅放进了池塘,结果奇迹出现了,我的鹅非常喜欢吃水葫芦,不大一会工夫,几百只鹅就将整个池塘的水葫芦哄抢而光。从此,这水葫芦就成了我养鹅的一大‘法宝’了。”
舌尖革命,为鹅打造营养餐
在马印明的认知里,喂鹅与人吃饭是一个道理,只有营养均衡了,鹅才能茁壮成长。为此,马印明给鹅搞起了舌尖上的革命。他种植了长势快、鹅爱吃的皇竹草,以及汁多、纤维少、再生能力强的菊苣。此外,他还利用50亩地种植杂草和玉米,杂草喂鹅,鹅粪肥田,50亩地可年产五万斤玉米和五十吨秸秆,玉米可以加工成鹅饲料,冬天秸秆可作青饲料,一点不浪费。
“用多种牧草来喂鹅,可以使鹅的营养达到均衡,这样鹅的产蛋率、受精率才会提高。”马印明说。“但是光喂牧草也不行,因为牧草中含量最大的还是水分,就像人吃饭一样,有稀的还要有干的,所以还必须给鹅补充一部分粮食。”
而马印明口中的粮食是他自创的发酵饲料。“用这发酵饲料喂鹅有两大好处:一是营养成分高,鹅更爱吃。经专家检测,发酵后的饲料所含的蛋白、有益菌等成分都有所提高,而且味香,易于消化。二是延长饲料的保质期,降低成本。普通饲料保质期只有两三天,买多了就有可能浪费掉,买少了就得多次买,增加运输成本。这发酵饲料,节约空间,易储存,只要不开封、不漏气,就可保存三到五年,没有浪费和多次买的问题。”马印明告诉记者。
循环养殖,让鱼给鹅打工
鹅在池塘中嬉戏时会将30%的粪便排到水里,这会促进水中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造成水质变坏。怎么解决这些粪便和浮游生物呢?经过一番思考,马印明找来了帮手——鱼苗,原来他是要让鱼来给鹅打工。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十六篇徐发青,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5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勤学苦干,成就致富梦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xx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xx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同业合作,成就致富带头人
徐发青同志严格按照一名xxx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徐发青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提起徐发青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十七篇走进幽深的水泥房,一间黑漆漆的房间内,掀开被褥,乌黑的眼镜蛇瞪大了双眼,向来人吐信子,看到这一幕,很多人立刻毛骨悚然。与谈“蛇”色变的人不同,涂德志却每天都要“与蛇共舞”,从蛇蛋到孵出小蛇,再到小蛇一点点长大,他都要细心呵护。养蛇这份事业不仅让他获得了丰厚的报酬,而且还带动周边多家农户发家致富。
跟随“蛇王”学艺
涂德志今年38岁,是潜山县天柱山镇天寺村人。多年来,他辗转从事多个行业:卖烧烤让他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成为小有名气的“创业达人”;在经营中药材生意期间,他接触了一次蛇肉烹饪大赛,毅然决定改行养蛇,而这一干就是6年。
那时做中药材,涂德志经常到广西,正巧赶上了当地举办盛大的蛇肉烹饪大赛,鲜美的味道、丰富的烹饪技术,让他眼界大开,“原来蛇肉可以有这么多种做法”,惊叹之余,他对养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广东、广西两省的人爱吃蛇远近皆知,并在当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在潜山这个行当还是一片空白,涂德志想把这个产业引进来。在那次蛇宴上,涂德志有幸结识了广西灵山的“蛇王”——谢尚奎,并向他拜师学艺,经过数月磨练终于学成出山。
尝试大棚养蛇
天寺村位于潜山县天柱山镇东南侧,距天柱山主景区约4公里。近日,在潜山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天寺村,涂德志的养蛇基地矗立在村内的一处山丘上。基地是一排水泥房,“大力发展人工养蛇,带动山区农民创业”几个大字赫然可见。
打开铁大门,记者走进昏暗的走道,两旁是一排小隔间,里面养着不同种类的蛇。“这里有五种蛇,最毒的是眼镜蛇,它们怕光、怕冷,这天都用棉被盖着。”涂德志打开了一扇门,棉被下数条眼镜蛇扭动着身躯,瞪大了眼睛“迎接”不速之客。
在基地内,一排塑料大棚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涂德志告诉记者,他目前正在尝试大棚养蛇,通过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期望达到与水泥蛇房一样的生存环境,试验成功后,将大大降低建设成本,有利于向周边农户推广养蛇。
他解释说,推广养蛇,建设成本投入大,而且盖蛇房还需要有关部门审批,如果大棚养殖试验成功,不仅省掉了审批环节,投入成本也减少一半,将会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据介绍,目前涂德志饲养了5000多条蛇,平均每年可以带来近百万元的效益,他还吸纳了周边5户农户加入。
开发蛇肉深加工
涂德志告诉记者,饲养的肉蛇主要销往外地,本地市场一直未能打开。一方面因为本地尚未形成吃蛇肉的习惯,另一方面很多人怕蛇,轻易不敢加工。
经过几年的市场推广,目前周边的一些农家乐已引进这道菜,但在涂德志看来,这远远不够,他打算建一个蛇肉加工厂,制作“龙凤汤”,把经过加工的鲜美蛇汤、蛇肉端到本地人的餐桌上。
“与几户养殖户联保贷款,我从潜山农商银行贷款了20万,为下一步蛇肉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涂德志说。在100多亩的基地内,涂德志有个更为“雄伟”的规划:借助毗邻天柱山的优势,他打算打造一个蛇类观光生态园,游客到这里,不仅能参观养蛇基地、蛇肉加工区,还可以垂钓、采茶,品尝别具风味的“龙凤汤”。
“只要你经营良好,带动了贫困户就业创业,我们行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帮助你继续做大做强。”临行前,潜山农商银行天柱山支行的客户经理承诺道。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十八篇说起农村养殖,大多数人想得最多的就是猪、羊、牛等,可随着社会进步,新时期的农民已不再拘泥传统,什么兴起养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重庆黔江区石会镇青山村4组贫困户张世伟就在家里养起了野山鸡。
6月3日,在张世伟的野山鸡养殖场,听他讲述了他的脱贫之路。上午,当记者来到张世伟家时,他和他的母亲李文冬正在给鸡群喂食。只见棚内满是体格健壮、羽毛艳丽的野山鸡,它们有的在悠闲啄食野草,有的在打闹嬉戏,给寂静的山野增添了一抹靓丽的风景。
“以前,辛劳一个月只够吃”
今年38岁的张世伟是青山村的贫困户,去年年底刚脱了贫。如今,家里就他和母亲生活,母亲身体不好,长期需要药物维持,虽然脱了贫,可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要不是因为拖病人,我们这个家庭怎么会穷到这个地步。”说起贫困原因,母亲李文冬红着眼眶激动地告诉记者。1982年的某一天,张世伟的父亲上山砍柴不小心摔下山,从此家里的顶梁柱长期瘫痪在床。那时,张世伟5岁,她的妹妹才5个月大,整个家庭的重担全压在母亲李文冬的肩上。
“那时候,张世伟也经常生病,我一个人做来三个人吃穿用,基本上一个月只够吃,根本没得多的。”李文冬说,长期的劳累,以至于她现在也落下了一身病。2000年,张世伟去广州开始打工,2015年父亲去世,为了照顾母亲,他决定回到家乡发展。
“现在,开始有了存款”
“刚开始没经验,不敢多买,边喂边总结、学习。”刚开始,张世伟也遇到不少难题:山鸡飞走了、生病死了、养殖场温度太低等等。但是通过摸索与总结,张世伟很快就掌握了野山鸡的生活习性,饲养的成活率比较高。
除了摸透野鸡的习性和环境,张世伟还自学养殖技术。他告诉记者,为了做好防疫,他多次向畜牧站的专家技术人员请教。养殖场还结合实际,针对野鸡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免疫程序,并坚持每天早晚深入棚舍,观察鸡群的精神、采食、饮水和粪便状态,仔细听鸡的呼吸声、叫鸣声。
“去年的100只野山鸡虽然有所损失,但是在政府的帮助下销量很好,所以我用卖的钱买了今年的鸡苗,不怕没得存款。”张世伟说,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他也没想到在一年内用100只野山鸡就改变了以往贫困的面貌。
去年的100只野山鸡让张世伟尝到了甜头,同时也对脱贫有了信心。他有了主动脱贫的志气和干劲十足的精神,石会镇政府和帮扶部门多次找到张世伟,鼓励他更新观念,结合实际,多方寻找脱贫致富路子。通过发展,在原有基础上,他扩大了养殖规模,今年又养了300只。
“以后,信心满满”
在交流中,张世伟告诉记者,野山鸡与家养鸡的主要区别是肉质细腻,高蛋白低脂肪,养殖过程中比家鸡吃得少,再加上平时他们喂的都是粮食和蔬菜,属于健康环保的东西,符合现在人的健康要求,因此备受市场欢迎。
张世伟的野山鸡养殖场正在一步一步发展起来,附近很多村民也都对此动了心。“经常有村民过来看我这个野生鸡养殖场到底怎么样,我也很乐意给大家传授经验。”张世林说,只要自己能把野山鸡发展成功,周围村民想要养殖的,他都全力支持。
“我准备去买个孵化机,以后自己孵鸡苗,这样既方便自己,也方便周围想要养殖的村民。”说起未来的打算,张世伟信心满满地说,既然已经走上这条养殖路,他就有信心把这条路走好。
目前,张世伟正在扩大养殖规模,并致力于将这个特色养殖业在当地推广开来,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他希望有朝一日,野山鸡能走进千家万户,像饲养家鸡一样普及,对这个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他充满了信心。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十九篇创建公司,营收过办完,自学技能,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发展特色养殖养水牛,广西上林县大定村民共同奔向致富路,这就是苏达谋的致富故事。
“贫困户凭牛入股,我把养牛的利润全部让给他们,我只依靠养牛的生态链赚钱”。2016年3月24日,在上林县澄泰乡大坡村拉岜庄达谋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苏达谋这样告诉记者。
苏达谋是拉岜庄人,大学毕业后,2002年,他开一家公司,主要经营多媒体及直饮水系统方面的业务,现在年营业收入超过150万。201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措并举推动产业扶贫,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扶贫项目、合作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和鼓励能人大户成立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苏达谋通过多方考察和学习,决定回村里和乡亲们共谋发展大计,养殖“山水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
2016年3月,在澄泰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苏达谋在拉岜庄成立澄泰乡达谋生态种养合作社,发展“山水牛”养殖,打造集种植、养殖、有机肥生产、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循环生态产业链,目前,合作社已流转土地800亩,已建成牛棚7个,在建牛棚10个,总建设面积7000平方米,可容纳“山水牛”600头以上。合作社计划带动100户贫困户加入饲养“山水牛”,目前已签约吸收71户,285人。合作社目前已经和国生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已缴纳定金20万,前期将引入“山水牛”120头。
苏达谋介绍说,贫困户凭养殖的4头“广西山水牛”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保证卖牛后贫困户将获得每头牛每年至少1000元的利润分成,贫困户在合作社工作,每天有不少于70元的收入,合作社现在每天用工不少于20人。
据解,除养牛外,合作社还规划种植甜玉米450亩,沃柑30亩,养猪100头,鸡1000只,鱼塘60亩,形成产业链式发展。甜玉米70天即可收成,一年可种四季,玉米杆通过发酵用来喂牛,牛粪用于发酵养殖蚯蚓,蚯蚓可用于喂鸡和养鱼,蚯蚓粪便种植有机菜、甜玉米,禽畜养殖污水经过有机肥加工和沼气池发酵,通过抽排灌溉系统用于甜玉米、牧草和果树种植,形成种养一体化循环的有机生物链。项目预计稳定达产后可创造年利润30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50人以上,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苏达标是拉岜庄的贫困户,他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搞这个‘山水牛’养殖,我们拉岜庄15户贫困户都加入合作社,我和妻子现在都在合作社帮忙干活,每个人一个月都有2000元的收入,我们家脱贫致富有希望!”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二十篇夏天最好最凉爽的草席非蔺草席不二之选,蔺草席选材天然,不使用染土、染料,集竹席之凉爽、亚草之柔软轻便等优点于一身,凉性温和,婴幼儿、老人和体质差者的最佳选择。蔺草分为咸水草与淡水草,咸水草生长于靠海一带,通称咸草或灯心草,品质较粗硬用来编织粗席外,昔日杂货店与市场商贩常用来困绑货物用,过去台北北投地区生长较多,在日据时代,北投蔺草和温泉一样有名。平常易见的蔺草席,竟然漂洋过海在日本、韩国等地热卖,这种蔺草席究竟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它又是怎样为祝龙带来巨大财富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一个有关蔺草席的故事。
他站在浙东的田野上,用手骄傲的一划:“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是我的土地”。他带领我们走进宽敞的厂房,上百部编织机正在吞吐着绚烂的云霞,五彩缤纷、流光闪烁,无数片草席草垫淌弄在我们眼前,我们惊呆了,仿佛置身于彩云锦霞中一时难辨天上人间……
一米八零的个子,天生的卷发,俊气的脸庞,不吝惜花钱,对朋友绝对讲义气,他的口头禅是:“朋友之间不要谈钞票”。他就是浙东北地最大的蔺草产品生产商祝龙。
江南出产一种植物,名字古怪,叫蔺草。春秋战国时候,赵国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贤相叫蔺相如,敢和凶暴的秦王面对面的斗争,还取得了胜利。这种草就叫蔺相如的蔺,蔺草。蔺草绵软细长,是编织草席草垫的好材料。北地自古就盛产草席,颇有名气。
祝龙从小就看着蔺草长大,但他却不喜欢这种只长草不结粮食的水田植物。祝龙喜欢吃饭,喜欢吃香喷喷的白米饭,在他童年时代又偏偏吃不饱饭,每当他看着有条件吃饱饭的小朋友捧着一大碗白米饭吃得满头大汗的时候,不知悄悄咽下多少口水!因此祝龙不喜欢不长粮食的蔺草。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满地,祝龙已长成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眼下吃饭应该不是问题,乡亲们都在算计怎样赚钞票。大家都在动脑筋: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在了传统植物——蔺草上面。于是出现了全民打蔺草编织各式各样草席的运动。
祝龙不甘落后,会同了一个漂亮姑娘,他的女朋友阿英,大家一道奋斗。
于是通宵达旦,于是废寝忘食。漂亮的阿英,英俊的祝龙,编织出来了頂頂漂亮的草席。他们又给漂亮的草席起出了漂亮的名字:朝霞满天,夕阳犹美,鸳鸯戏水,马踏天涯等等。看着这些漂亮的草席,小伙子小姑娘仿佛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新建的洋房、火爆的婚礼。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二十一篇来自贵州的90后农民工关迪创办的“乡乡快运”项目近日获得1000万元天使融资。乡乡快运定位于城乡快运,解决中国3万乡镇及300万乡村不通快递,物流、出行困难的痛点。而这位90后的创业动力,却来自于独特的择偶标准——非白富美不娶!
在乡村,取包裹比寄包裹还要贵
因为最让关迪难以释怀的是,自己和其他同村伙伴往家寄电商等包裹,永远无法送达村里。家人有几种选择,一是偶尔请人带,二是走十几里山路去镇上或县城取,来回一天。当然也可以坐车,来回车费几十块,特别是去县城取包裹的费用更高,比寄包裹还贵。乡乡快运首先要通过共享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村村通快递。
在乡村,关键时候永远在等车
关迪从小生活在贵州大山里,深受父母从商影响,十五岁就高中辍学经商创业,深刻感受到乡村与城市的巨大差距。记忆最深的是村里有位老人突发疾病,需要紧急送往县医院,那时候还没有急救车,方圆几公里内也找不到一辆车,只能众人一边用担架往镇上抬,一边让人跑镇上找车。耽误了几个小时,往县城赶的途中老人去世。十年过去了,乡村一直没有改变的还是找不到车进城。城里的女朋友,第一次到村里后就提出分手,原因让关迪很受触动,不愿意再在路上等两个小时还等不到车。乡村运营车辆与城市最大的不同在于客货两运,乡乡快运通过共享方式,让乡村人不再在路边等车。
关迪第一次创业做城乡贸易,其实就是从城市拿货到村里卖,物流信息不透明,从城市租用的货车费用很高,高额的成本让关迪血本无归,只能外出打工积累资本。第二次创办养鸡场,遭遇禽流感,本来没事的鸡也不敢留,几块钱一只卖给村里人,每家几十只,天天吃鸡。到现在村里人提起鸡肉就起鸡皮疙瘩。剩下的鸡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车运出去,很快染上禽流感,只能成堆活埋处理。
在乡村,用修房积蓄第三次创业
2013年,关迪第三次创业,吸取前两次教训,买了十来辆电动车和面包车,在城乡间做物流客运生意。没有车的时候找不到车,等买了车,才发现又不好找货源和客源。关迪和几个小伙伴从城里学了一招推广,就从村里到县城、市里到处粘贴小广告,整整贴了一个星期,接活多了起来。但很快接到了一个“大活”,被罚把粘贴的广告清掉,干了一个星期。没钱罚,只能负责再冲洗一个星期的小广告。
创业动力来源于白富美的择偶条件
谈到创业的最大动力,关迪表示自己创业除了解决乡村用户痛点,最主要还是通过创业达到自己的择偶标准,找个白富美,实现“个人+”。创业十多年的关迪如今还是一个人。很多当年的乡村小伙伴有一半辍学打工,回家早早结婚,孩子已经会打酱油了。还有一部分跃出农门,考上大学在城市工作。
当年的喜欢的人也已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在外企上班,成为白骨精,形同陌路。那个讨厌在乡村路上等车的姑娘成为了汽车4s店顾问,天天看到车永远不用等车。关迪认为创业得经得起折腾,择偶也得屡败屡战往高处走,这样才充满希望,“我觉得现在农村跟城市没有区别,也不用分什么农村人、城市人,为什么我就不能找个白富美对象呢?白富美也可以成为我们乡村青年照进现实的梦想嘛!”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二十二篇陈建能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创业项目致富故事范文第二十三篇1987年是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看到自己家乡各村镇,像赛跑似的建起了一家又一家纽扣厂,在那一年,仅桥头镇就多达750家纽扣厂。与此同时,与家乡发生巨变的还有那些纽扣厂老板的生活,家家都盖起了3层小洋楼,而他还是拿着自己的锄头在修地球,此时人与人之间的巨大落差,让他十分的沮丧,他一咬牙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5万块赌一把,进入行业后才发现整个行业已经在走下坡路,因为各个工厂间近白热化的恶性竞争,开始时一粒纽扣还可以赚元,后来降到元,到最后元的微薄利润都难以保持。
此时的柯兴桃是记得一筹莫展,好行情赚大钱的时候自己没有赶上,等好不容易下定决定去大干一场的时候,遇到了行业的最低谷,当初如雨后春笋般新开的工厂都在举步维艰的经营着,柯兴桃一直在探索属于自己的发展之道,一天去探访亲戚,在酒席上遇到一件令他很尴尬的事情但也正是这件事情给他巨大的启发,使他的命运开始发生巨变!
在酒席上,他穿了一件200元的皮夹克,而正巧的酒席上的另一位客人也是穿着款式和颜色都和他一模一样的皮夹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撞衫,那人毫不留情面,当场便在那炫耀,我这皮衣是在杭州一家皮衣专卖店买的,花了2900元,弄的他尴尬不已,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幸好一朋友解围,说我是做服装的,其实我们你们的质量和款式都差不多,只不过柯大哥的这件牌子不够出名而已,只是品牌的问题而已。
品牌?柯兴桃灵机一动,对啊,一个品牌竟能够对一件商品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我为何不把自己的纽扣也做成名牌呢?
他的这一想法马上遭到乡亲们的嘲笑和讽刺,服装可以做品牌,一个小小的纽扣算什么玩意儿?也想走品牌路线?纽扣之于服装,就相当于牙签之于酒宴--酒宴可以有名酒名菜,哪里也没有听说过“名牙签”呢?不管嘲弄再多,他也不为所动,毅然走自己的纽扣品牌路钱。
但问题马上又出来了?那如何才能迈出实际的第一步呢?如何才能走品牌路线呢?这个问题又让他一筹莫展,直到一天突然看到村里一个当兵的小伙回来了,穿着一身军装,很帅气,村里的女孩子个个都要和他一起拍照。他灵机一动,对啊,军装虽然不是最贵的但却是最肃穆和庄严的,是代表一个国家形象的。说干就干,他马上就到处托关系,费劲周折之后,终于见到了xxx劳动人事局生活处,虽然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对于没有见过世面的他来说,还是紧张的不行,站在门口徘徊了好久也迟迟不敢进门。最后是处长主动问他,您找谁啊?他马上壮着胆子答到,我。我就找处长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批量家禽购买协议
- 爱情的约束力出轨保证书样本分析
- 彩钢净化防鼠安装合同
- 总公司与分公司合作合同格式模板
- 主动参与承诺书
- 展会服务合同的履行期限
- 节能灯批发购销合同范例
- 高效标准合同种植技术服务
- 电力工程设计招标
- 海洋工程零件销售合同
- 工程测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GB 20052-2024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七年级上册历史20道常考材料题练习
- 寻方问药纵横谈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中国历史地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泰山学院
- 2023年骨科科室年终总结
- 招标代理机构选取增值服务
- 创伤的现场急救
- 探秘二语习得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不良资产处置培训
- 《光伏发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NB/T32044-2018)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