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天津市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天津市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天津市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4页
天津市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材料............................................................................................4

4.1一般规定..........................................................................................4

4.2胶凝材料..........................................................................................4

4.3骨料..................................................................................................7

4.4外加剂..............................................................................................8

4.5拌合用水..........................................................................................8

4.6其他..................................................................................................8

5自密实混凝土性能....................................................................9

5.1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9

5.2硬化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10

6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1

6.1一般规定........................................................................................11

6.2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1

7生产及运输..............................................................................14

7.1一般规定........................................................................................14

7.2原材料贮存....................................................................................15

7.3生产过程控制................................................................................15

7.4运输................................................................................................17

8施工..........................................................................................18

8.1一般规定........................................................................................18

8.2施工准备........................................................................................18

8.3浇筑................................................................................................19

8.4养护................................................................................................20

9验收......................................................................................22

9.1一般规定........................................................................................22

9.2主控项目........................................................................................22

9.3一般项目........................................................................................23

附录A混凝土拌合物自密实性能检测方法.............................24

本规程用词说明............................................................................31

引用标准名录................................................................................32

附:条文说明................................................................................33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s....................................................................3

4Materials.....................................................................................4

4.1GeneralRequirements........................................................................4

4.2BindingMaterials...............................................................................4

4.3Aggregate...........................................................................................7

4.4Admixture..........................................................................................8

4.5MixingWater.....................................................................................8

4.6Others....................................................................................................8

5PropertiesofSCC.......................................................................9

5.1PropretiesoffreshSCC......................................................................9

5.2PropretiesofhardenedSCC............................................................10

6MixDesignPrinciplesofSCC................................................11

6.1GeneralRequirements......................................................................11

6.2MixDesignPrinciplesofSCC.........................................................11

7PreparationandTransportation.................................................14

7.1GeneralRequirements.....................................................................14

7.2StorageofRawMaterials................................................................15

7.3ProductionControl..........................................................................15

7.4Transportation.................................................................................17

8Construction..............................................................................18

8.1GeneralRequirements.....................................................................18

8.2PreparationbeforeConstruction......................................................18

8.3Pouring............................................................................................19

8.4Curing.............................................................................................20

9Acceptance................................................................................22

9.1GeneralRequirements.....................................................................22

9.2MainProject....................................................................................22

9.3GeneralProject................................................................................23

AppendixATestingMethondsofSelf-Compacting

PropertiesofSCC...................................................24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tion...................................31

ListofQuotedStandards................................................................32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33

1总则

1.0.1为规范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

合理、安全适用,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天津市自密实混凝土的原材料选用、配合比

设计、生产及运输、施工及验收。

1.0.3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除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concrete(SCC)

无需外力振捣,能够在自重状态下流动密实的混凝土。

2.0.2粉体powder

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掺合料和骨料中粒径小于

0.075mm的矿物颗粒。

2.0.3水粉比ratioofwatertopowder

单位体积拌合水与单位体积粉体量的体积之比。

2.0.4坍落扩展度slump-flow

自坍落度筒提起至混凝土拌合物停止流动后,测量坍落扩展面

最大直径和与最大直径呈垂直方向的直径的平均值。

2.0.5扩展时间T500slump-flowtimeT500

测量混凝土坍落度时,自坍落度筒提起开始计时至坍落扩展度

达到500mm的时间(s)。

2.0.6填充性fillingability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在无需振捣的情况下,能均匀密实成型的

性能。

2.0.7抗离析性segregationresistance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在新拌状态下各组分保持均匀分散的功

能。

2.0.8U型箱试验U-channeltest

采用规定的U型箱,检测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通过钢筋间隙,

在自重状态下填充至箱内各个部位能力的一种试验方法。

2

3基本规定

3.0.1自密实混凝土所用原材料不仅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原材料

的相关标准,还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3.0.2自密实混凝土宜采用集中搅拌方式生产,生产过程、出厂

检验试件留置方法和数量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

定。

3.0.3自密实混凝土的出厂检验除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

14902的规定外,混凝土出厂时应同时检验其流动性、抗离析性和

填充性。

3.0.4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规定。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养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

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相

关规定。

3

4材料

4.1一般规定

4.1.1自密实混凝土可掺入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石灰石粉、

沸石粉、硅灰、复合矿物掺合料等矿物材料。其掺量应经试验确定,

且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条款4.2的要求。

4.2胶凝材料

4.2.1自密实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

量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选用其它品种的水

泥应经试验确定,且其技术性能指标还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4.2.2用于自密实混凝土的粉煤灰宜选用F类Ⅰ级或Ⅱ级粉煤灰,

技术性能指标应满足《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

的要求。强度等级要求高于C60的自密实混凝土宜选用Ⅰ级粉煤

灰,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2的要求。

表4.2.2粉煤灰技术性能指标

级别及技术性能指标

项目

I级II级

细度(45um方孔筛筛余)(%)≤12.025.0

需水量比(%)≤95105

烧失量(%)≤5.08.0

含水量(%)≤1.0

三氧化硫(%)≤3.0

4

续表4.2.2

F类粉煤灰1.0

游离氧化钙(%)≤

C类粉煤灰4.0

放射性合格

4.2.3用于自密实混凝土的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用于水泥和

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技术性能指标

应符合表4.2.3的要求。

表4.2.3粒化高炉矿渣粉技术性能指标

级别及技术性能指标

项目

S105S95S75

密度(g/cm3)≥2.8

比表面积(m2/kg)≥500400300

7d957555

活性指数(%)≥

28d1059575

流动度比(%)≥959595

含水量(%)≤1.0

三氧化硫(%)≤4.0

氯离子含量(%)≤0.02

烧失量(%)≤3.0

放射性合格

4.2.4自密实混凝土的石灰石粉应符合《石灰石粉混凝土》GB/T

30190的规定,其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4的要求。

表4.2.4石灰石粉技术性能指标

项目技术性能指标

碳酸钙含量(%)≥75

细度(45μm方孔筛筛余)(%)≤15

7d60

活性指数(%)≥

28d60

流动度比(%)≥100

含水量(%)≤1.0

MB值≤1.4

4.2.5自密实混凝土的沸石粉的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5的要

求,各项技术性能的试验方法应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

加剂》GB/T18736的规定。

5

表4.2.5沸石粉技术性能指标

级别及技术性能指标

项目

I级II级

吸铵值(mmol/100g)≥130100

比表面积(m2/kg)≥700500

需水量比(%)≤110115

活性指数(%)≥9085

氯离子含量(%)≤0.020.02

4.2.6用于自密实混凝土的硅灰应符合表4.2.6的要求。各项技术

性能指标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

的规定。

表4.2.6硅灰技术性能指标

项目技术性能指标

比表面积(m2/g)≥15

氯含量(%)≤0.1

二氧化硅含量(%)≥85.0

活性指数(7d快速法)(%)≥105

4.2.7用于自密实混凝土的复合矿物掺合料应符合表4.2.7的要

求,细度按照《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中的方

法进行测定,流动度比按照《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粉》GB/T18046中的方法进行测定;其他项目的试验按照国家《高

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中的相关规定进行,

并依据复合矿物掺合料中的主要组分来选择相关试验方法。

表4.2.7复合矿物掺合料技术性能指标

级别及技术性能指标

项目

F105F95F75

比表面积(m2/kg)≥450400350

细度(0.045mm方孔筛筛余)(%)≤10

活性指数(%)7d907050

≥28d1059575

流动度比(%)≤859095

含水量(%)≤1.0

三氧化硫(%)≤4.0

氯离子(%)≤0.02

烧失量(%)≤5.0

6

4.3骨料

4.3.1细骨料宜选用Ⅱ区中砂,砂的含泥量、泥块含量应符合表

4.3.1-1的技术性能指标要求。试验应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

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人工砂石粉含量应符

合表4.3.1-2的规定,当胶凝材料中选用石灰石粉时,自密实混凝

土中石粉总量应符合《石灰石粉混凝土》GB/T30190中石灰石粉

最大掺量的要求。当选用净化海砂时,其技术指标应满足《建筑及

市政工程用净化海砂》JG/T494的规定。

表4.3.1-1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指标

项目含泥量(%)泥块含量(%)

指标≤2.0≤1.0

表4.3.1-2人工砂石粉含量指标

指标

项目

≥C60C55-C30≤C25

MB<1.4≤5.0≤7.0≤10.0

石粉含量(%)

MB≥1.4≤2.0≤3.0≤5.0

4.3.2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或两个单粒径级配的石子,最大粒

径不宜大于20mm;石子的含泥量、泥块含量及针片状颗粒含量,

应符合表4.3.2的技术性能指标要求;石子的压碎值指标应符合《普

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中的相应技术要求。

石子空隙率宜小于40%。试验应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

验方法标准》JGJ52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表4.3.2石子的含泥量、泥块含量和针片状颗粒含量指标

项目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

指标≤1.0≤0.5≤8

7

4.4外加剂

4.4.1外加剂应选用高性能减水剂,需对混凝土进行补偿收缩时

可掺入膨胀剂。外加剂和膨胀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

4.4.2当掺入其它外加剂时,应通过充分试验验证,其性能还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5拌合用水

4.5.1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的要求。

4.6其他

4.6.1根据工程需要自密实混凝土可掺入钢纤维、合成纤维,其

性能应符合《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中的相关规定。

8

5自密实混凝土性能

5.1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

5.1.1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除应满足工程应用对凝结时间、和易

性等要求外,还应满足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自密实性能要求。

5.1.2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自密实性能包括流动性、抗离析性

和填充性。可分别采用坍落扩展度试验、T500试验和U型箱试验进

行检测。自密实性能等级分为三级,其指标应符合表5.2.1的要求,

相关项目的检测方法按本规程附录A进行。

表5.1.2混凝土拌合物自密实性能等级指标

性能等级一级二级三级

320以上320以上320以上

U型箱试验填充高度(mm)

(格栅型障碍1型)(格栅型障碍2型)无障碍

坍落扩展度(mm)700±50650±50600±50

T500(s)5~203~203~20

注:应根据结构物的结构形状、尺寸、配筋状态选用自密实混凝土等级。

一级:适用于钢筋的最小净间距为35mm~60mm、结构形状复杂、构

件断面尺寸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及构件的浇筑;

二级:适用于钢筋的最小净间距为60mm~200m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物及构件的浇筑;

三级:适用于钢筋的最小净间距200mm以上、断面尺寸大、配筋量少

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及构件的浇筑,以及无筋结构物的浇筑。

9

5.2硬化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

5.2.1自密实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符合《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

验方法标准》GB/T50081及设计要求,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

合《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

及设计要求。

10

6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结构物的特点、施工、环境条

件,在满足强度、耐久性和相关性能要求下进行配合比设计。

6.1.2配合比设计宜采用体积法。

6.1.3对于配制低强度等级的自密实混凝土,经过试验确认后,

可适当添加增稠剂。

6.1.4自密实混凝土宜增加粉体材料用量和选用优质高性能外加

剂,改善浆体的粘性和流动性。

6.2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6.2.1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粗骨料最大粒径的选择应根据结构部位的要求,为减少混

凝土的收缩,在满足施工要求前提下,尽量增大粒径,但不宜大于

20mm。单位体积粗骨料量可参照表6.2.1选用。

表6.2.1单位体积粗骨料量

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等级一级二级三级

单位体积粗骨料体积(m3)0.28~0.300.30~0.330.32~0.35

2单位体积用水量、水粉比和单位体积粉体量的选择,应根

据粉体的种类和性质以及骨料的品质进行选定,并保证自密实混凝

11

土所需的性能。

1)水粉比根据粉体的种类和掺量有所不同。按体积比宜

取0.80~1.15。

2)根据单位体积用水量和水粉比计算得到单位体积粉体

量。单位体积粉体量宜为0.16m3~0.23m3。

3)自密实混凝土单位体积浆体量宜为0.32m3~0.40m3。

3单位体积细骨量应由单位体积粉体量、细骨料中粉体含量、

单位体积用水量和含气量确定。细骨料的体积大约占砂浆总体积的

40%~45%。

4单位体积胶凝材料体积用量可由单位体积粉体量减去骨料

中小于0.075mm的粉体颗粒体积量确定。

5应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计算出水灰

比,并得到相应的理论单位体积水泥用量。

6应依据《混凝土用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DB/T29-129

矿物掺合料的取代系数,然后通过胶凝材料体积用量、理论水泥用

量和取代系数计算出实际单位体积活性矿物掺合料量和实际单位

体积水泥用量。

7自密实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根据粗骨料最大粒径、混凝土强

度等级、混凝土结构的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宜为1.5%~4.0%。

有抗冻要求时应根据抗冻性确定自密实混凝土的含气量。

8应按本规程第6.2.1第5条计算得到的单位体积用水量、实

际单位体积水泥用量以及单位体积活性矿物掺合料量计算出自密

实混凝土的水胶比。

9高性能外加剂掺量应根据所需的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经过试

配确定。

6.2.2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验证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

按本规程第6.2.1条设计的配合比进行试拌,按本规程表5.2.1

12

验证是否满足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要求。

2配合比调整

1)当试拌混凝土不能达到所需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时,应

对外加剂、单位体积用水量、单位体积粉体量(水粉比)

和单位体积粗骨料量进行适当调整。

2)当上述调整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

计。

3硬化混凝土质量的验证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满足要求后,应验证硬化后自密实混

凝土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不符合要求时,应对材料和配合比

进行适当调整后,重新进行确认。

4配合比的表示方法

配合比的表示方法按表6.2.2的规定。

表6.2.2配合比的表示方法

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

自密实性能等级

坍落扩展度目标值(mm)

T500时间(s)

水胶比(质量)

水粉比(体积)

含气量(%)

粗骨料最大粒径(mm)

单位体积粗骨料体积(m3)

单位体积材料用量体积用量(L)质量用量(kg)

水W

水泥C

掺合料

细骨料S

粗骨料G

高性能减水剂

外加剂

其他外加剂

注:1当掺合料为多种材料时,分别以不同栏目表示;

2液体外加剂中的含水量,计入单位体积用水量。

13

7生产及运输

7.1一般规定

7.1.1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资质的

技术人员。

7.1.2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具备与产品相适应的混凝土检测设备、

试验条件。

7.1.3搅拌机应符合《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的规定,宜采用

强制式搅拌机。当采用其它类型的搅拌设备时,应根据试验确定搅

拌时间,但不得小于45s。

7.1.4各种固体原材料的计量均应按质量计,水和液体外加剂的

计量可按体积计。

7.1.5原材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1.5的要求。

表7.1.5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

原材料品种水泥骨料水外加剂掺合料

每盘计量允许偏差(%)±2±3±1±1±2

累计计量允许偏差(%)±1±2±1±1±1

7.1.6计量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计量设备的精度应符合《混凝土搅拌站(楼)》GB10171

的有关规定。

2计量设备按有关规定由法定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使用

期间应定期进行校准。

3计量设备应能连续计量混凝土的各种材料,并应具有实际

14

计量结果逐盘记录和储存功能。

7.1.7混凝土运输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应符合《混凝土搅拌运输车》GB/T26408

的规定。

2混凝土运输设备在运送混凝土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合物

的均匀性,不应产生离析、分层和前后不均匀现象。

7.1.8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供方需按批次向需方提供质量

证明文件。

7.2原材料贮存

7.2.1各种材料应分仓贮存,并应有明显的标识。

7.2.2水泥应按生产厂家、品种及强度等级分别贮存,并应防止

受潮和污染。

7.2.3掺合料应按品种、级别分别贮存,严禁与其它粉状物料混

杂。

7.2.4骨料的贮存宜采用仓储或罩棚下贮存,贮存地面应为能排

水的硬质地面。骨料的贮存高度不应大于5m,并应将不同品种、

规格的骨料分别贮存,避免混杂和污染。

7.2.5外加剂应按生产厂家、品种分别贮存,并应采取防止外加

剂发生沉淀、分层、受冻等措施。

7.3生产过程控制

7.3.1自密实混凝土生产前应对自密实性能进行确认,正式供应

前,应根据原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重新确认。

15

7.3.2混凝土应采用符合本规程第7.1.1条规定的搅拌机进行生

产。

7.3.3投料顺序应根据搅拌机类型、季节,选择适宜的投料方法

及搅拌时间,保证自密实混凝土的匀质性。

7.3.4生产前应根据天津市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按混凝土生

产配料单进行试拌验证,检测其工作性。

7.3.5生产过程中应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个工作班不应少于2

次。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并应依据检测结果

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不得随意改变配合比。

7.3.6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的变化或混凝土

质量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满足配合比设计和现场使用要求,配

合比变更应经技术负责人批准。

7.3.7自密实混凝土强度试件的制作是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后直接

倒入试模内,不得使用振动台和插捣方法成型。

7.3.8高温施工时,生产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最高入机温度应符

合表7.3.8的规定,必要时应对原材料采取温度控制措施。

表7.3.8原材料最高入机温度

原材料最高入机温度(℃)

水泥60

骨料30

水25

矿物掺合料60

7.3.9冬期施工时,宜对拌合水、骨料进行加热但拌合水温度不

宜超过60℃、骨料不宜超过40℃,水泥、外加剂、掺合料不得直

接加热。

3

7.3.10自密实混凝土出厂检验时,坍落扩展度、T500应每100m

相同配比的混凝土检验1次,不足100m3时,检验不得少于1次。

16

7.4运输

7.4.1混凝土运输车应采用本规程第7.1.7条规定的运输车运送。

运输车的搅拌罐应有保温隔热措施。

7.4.2运输车在接料前应将车内残留的其它品种的混凝土清洗干

净,并将车内积水排尽。

7.4.3运输过程中严禁向车内的混凝土加水。

7.4.4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应符合规定,未作规定时,宜在90min

内卸料完毕。当最高气温低于25℃时,运送时间可延长30min。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根据运输时间和现场情况加以控制,当需延长

运送时间时,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并应通过试验验证。

7.4.5自密实混凝土运至交货地点,其坍落扩展度性能等级应符

合设计要求,对氯离子含量、碱骨料反应等指标有要求的,应按照

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检验,经现场检验合格后方可卸料。

7.4.6混凝土的供应速度应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17

8施工

8.1一般规定

8.1.1施工前应制定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针对不

同的浇筑部位确定相应的技术要点,指导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

8.1.2施工前应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在施工过

程中严格执行。

8.2施工准备

8.2.1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程序、

施工机具和材料供应等,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模板及相关部件。

8.2.2模板及其支护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

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按液体压力计算)和施

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

8.2.3模板成型结构应紧密、不漏浆,不影响自密实混凝土均匀

性和强度发展,并能保证构件形状正确、规整。

8.2.4安装模板时应准确配置钢筋垫块或钢筋定位装置等,保证

混凝土浇筑时钢筋不移位。

8.2.5已拆除的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

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不利时,应经过验算并加设临时支撑。

8.2.6有特殊要求部位的模板施工,应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18

8.3浇筑

8.3.1浇筑前应根据工程结构的浇筑区域、结构特点、配筋状况

以及自密实混凝土流动度大的特点,制定施工方案,选用适当机具

与浇筑方法。

8.3.2应根据试验结果和施工实际,确定混凝土泵的种类、台数、

输送管径、配管距离及泵管布置线路等。

8.3.3浇筑的混凝土应填充到钢筋、埋设物周围及模板内各角落,

浇注过程中为防止产生浇筑不均匀及表面气泡,可在模板外侧辅助

敲击。

8.3.4自密实混凝土的泵送和浇筑应保持其连续性,当因停泵时

间过长,混凝土不能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时,应及时清除泵和泵管

中的混凝土,重新浇筑。

8.3.5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应考虑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等级、

模板、配筋状况等因素,根据试验结果和施工实际确定。

8.3.6高温施工时,自密实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5℃;冬

期施工时,自密实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

8.3.7雨雪天气时不宜在露天浇筑。

8.3.8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以下;混凝

土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绝热温升值不宜大于50℃,混凝土的降温

速率不宜大于2℃/d。

8.3.9当垂直高度超过5m,宜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如

不能满足导管浇筑时,可采用立式高抛无振捣施工方法,充分利用

混凝土自由落体所产生的动能冲击振实效应,达到高抛自密实效

果。

8.3.10浇筑时应防止钢筋、模板、定位装置等的移动和变形。对

于型钢混凝土结构应均匀浇筑。

19

8.3.11分层浇筑混凝土时,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

凝土浇筑完毕。

8.3.12当对内部结构复杂的钢管柱混凝土浇筑时,为减少气泡等

缺陷,宜采用自下而上的顶升法进行浇筑,应满足以下条件:

1顶端预留排气和溢浆口(两孔可合一);

2顶升注口的留置标高宜与泵车口高度一致,以减少砼的阻

力;

3顶升口要有防止砼反流措施装置。

8.3.13板类(含底板)混凝土面层浇筑完毕后,应在初凝后终凝

前进行二次抹压。

8.3.14混凝土浇筑后,静停过程中因气泡溢出导致混凝土沉降,

可在浇筑时适当提高所要求的标高,也可在混凝土初凝前补充浇筑

至所规定的标高。

8.3.15除上述规定外,其它按普通混凝土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8.4养护

8.4.1施工方应制定养护方案,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

8.4.2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养

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8.4.3浇筑后的自密实混凝土可采用覆盖、洒水、喷雾或用薄膜

保湿、喷养护剂(液)等养护措施。

8.4.4对底板和楼板等平面结构构件,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收浆和抹

压后,应及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时,应揭去

塑料薄膜,铺上麻袋或草帘,用水浇透,有条件时尽量蓄水养护。

8.4.5柱子拆模后,宜用湿麻袋围裹喷水养护,或用塑料薄膜围

裹自生养护,也可涂刷养护液。

20

8.4.6墙、柱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达到2.5MPa后,必要时可

松动模板,离缝约3mm~5mm,在墙柱体顶部架设淋水管,喷淋

养护。拆除模板后,应在墙面覆挂麻袋或草帘等覆盖物,避免阳光

直照墙柱面。连续喷水养护时间应根据工程环境条件确定。

8.4.7冬期施工不能向裸露部位的自密实混凝土直接浇水养护,

应用保温材料和塑料薄膜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温材料的厚度应

经热工计算确定。

21

9验收

9.1一般规定

9.1.1自密实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检验与验收应按《混凝土结构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执行。当需方对自密实混

凝土其它性能有要求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试验,无相应

标准时应按合同规定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标准及合同要求。

9.1.2自密实混凝土结构应进行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检测,必要

时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

9.2主控项目

9.2.1预拌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应逐车检测坍落扩展度、T500,

不得发生外沿泌浆和中心骨料堆积现象。坍落扩展度经时损失应控

制在相应级别的±50mm范围内。

9.2.2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

定标准》GB/T50107标准的规定。其它性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规定。

22

9.3一般项目

9.3.1对掺有引气型外加剂的自密实混凝土应检验其含气量,自

密实混凝土含气量与合同规定值之差不应超过±1.0%。

9.3.2应用于港工、水工和铁路等工程时,需方对自密实混凝土

耐久性等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应依据《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JGJ/T193的规定进行检验评定。

9.3.3氯离子含量、碱骨料反应检测指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和规范要求。

9.3.4放射性应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23

附录A混凝土拌合物自密实性能检测方法

A.1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扩展度试验方法

A.1.1本方法用于测量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能。适用于各

等级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能测定。

A.1.2试验工具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坍落度筒应符合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

法标准》GB50080中所规定的坍落度试验用平截圆锥体模具。

2钢质平板的表面应平滑,且板材应具有良好的水密性和刚

性。平板的尺寸,长宽应在0.8m×0.8m以上,板厚在3.0mm以上。

当需测定混凝土流至500mm的时间时,应在平板表面绘制直径约

为500mm的圆环。如平板上装有把手,其位置不应妨碍扩展度测

定。

3钢质卷尺的最小刻度不应大于1mm。

4坍落扩展度测量的辅助工具(图A1.2)可用L型角钢切割

加工而成。当使用卷尺能够正确测量扩展度时,可不使用辅助工具。

5应根据需要准备容量约12L的水桶等盛料容器。

6应有量测至0.1s的秒表。

A.1.3新拌混凝土的试样,可按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

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0中的相关规定制得。

A.1.4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湿布擦拭坍落度桶内表面及钢质平板表面使之湿润,将

24

坍落度筒置于水平放置的钢质平板上,平板是否水平可用气泡水准

仪测定。

2在新拌混凝土试样不产生材料离析的状态下,将其填入坍

落度筒内。将自密实混凝土填入坍落度筒内时,利用盛料容器使内

盛的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流出,不分层一次填充至满,自开始入料至填

充结束应在2min内完成,且不施以任何捣实或振动。

3用刮刀刮除坍落度筒中已填充混凝土顶部的余料,使其与

坍落度桶的上缘齐平后,随即将坍落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