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课件_第1页
教育学课程课件_第2页
教育学课程课件_第3页
教育学课程课件_第4页
教育学课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1完整最新版课件一、课程的含义㈠课程的内涵1.课程概念的词源分析唐朝孔颖达:“以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也。”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里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句。2完整最新版课件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一文中。课程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而来的,有两个义项:跑道和奔跑。前者重点在“道”,名词,引申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的安排。后者重点在“跑”,动词,引申为学习的过程。3完整最新版课件(一)课程的概念

狭义——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或作为各门学科的总称。广义——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内容总合及其进程安排。具体包括:4完整最新版课件二、新课程改革(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程(二)新课程改革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宗旨和核心理念2、新课程改革的内容3、新课程改革的任务5完整最新版课件三、课程类型课程的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根据课程者的课程观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因而所设计的课程类型也就不同。6完整最新版课件(一)根据课程任务,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7完整最新版课件(1)国家课程: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或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实施的课程。(2)地方课程:是指由地方各级立法机关或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实施的课程。(3)学校(校本)课程:是由学校确定和组织实施的课程(二)根据课程开发、编制、管理的主体,课程分为:

8完整最新版课件

1、国家课程:(1)定义:

——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特点: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3)缺陷:国家课程易于与地方教育需求、学校办学条件、学校教师之间、学科发展之间脱节;国家课程的编制周期和修订周期较长,教材老化和知识陈旧成了某些学科的通病。

9完整最新版课件2、校本课程

(1)定义:

——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说,它是某一类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一部分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2)优点: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动态、逐步完善的过程;使用校本课程能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教师参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3)缺点:加剧了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所耗费的教育资源高。10完整最新版课件(三)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1、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学科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并依据一定的逻辑体系,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而实施的一种课程。11完整最新版课件2.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又称整合课程是通过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而形成的课程。12完整最新版课件(四)根据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13完整最新版课件1、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特性:强制性14完整最新版课件2、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15完整最新版课件四、制约课程的因素政治的需要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文化传统的影响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课程理论的影响16完整最新版课件第二节课程目标17完整最新版课件一、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1、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定确定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18完整最新版课件教育目标有三方面含义:一是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也就是教育目的;二是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也叫培养目标;三是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19完整最新版课件2、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教育目的是整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统一的质量要求;培养目标则是某级或某类学校的具体要求,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3、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活动和教育阶段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的界定,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20完整最新版课件4、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具有以下特征: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教学目标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教学目标具有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1完整最新版课件二、新课程改革目标22完整最新版课件总体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23完整最新版课件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课程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4完整最新版课件具体目标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干强调学科地、科自由和缺拜舍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25完整最新版课件具体目标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课程内容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6完整最新版课件具体目标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实施(教学)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7完整最新版课件具体目标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课程评价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28完整最新版课件具体目标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课程管理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9完整最新版课件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0完整最新版课件第三节课程设计31完整最新版课件二、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计划(原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原称教学大纲)教科书32完整最新版课件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课程设置(核心内容);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33完整最新版课件课程标准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目标、水准、结构和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34完整最新版课件第四节课程实施35完整最新版课件一、课程实施的含义课程实施是指将课程计划付诸于实践的过程。36完整最新版课件

二、课程实施的结构37完整最新版课件三、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学校的特点校外环境38完整最新版课件四、课程资源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活动课外实践活动39完整最新版课件第五节课程评价一、课程评价与学生学业评价二、课程评价的类型1、形成性评价(formativeevaluation)与终结性(总结性)形成性评价(summativeevaluation)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Scriven)于1967年提出的。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指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或为正在进行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而从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又称总结性评价、结果评价,是在课程与教学实施或进行一个相对完整阶段以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40完整最新版课件三、课程评价的对象对课程本身对学生对教师对课程评价41完整最新版课件四、新课程评价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42完整最新版课件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43完整最新版课件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44完整最新版课件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45完整最新版课件46完整最新版课件基础教育考试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高中毕业会考改革方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继续实行会考的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47完整最新版课件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约原则,加强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