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备课_第1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备课_第2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备课_第3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备课_第4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计划

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

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

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

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

思妙语录”等。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数

学乐园等。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

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

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

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

的简单现象。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

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

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1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1课时)

(一)、准备课(2课时左右)

(二)、位置(3课时左右)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9课时左右)

1、1~5的认识.........................................3课时左右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左右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左右

(四)、认识图形(一)(1课时左右)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左右)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左右

2、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左右

3、10的认识和有关的10的加减法......................4课时左右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2课时左右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左右)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左右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左右)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左右)

1、9加几...........................................3课时左右

2、8、7、6加几.....................................4课时左右

3、5、4、3、2加几...................................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8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

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

不仅将数扩展到1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

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

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

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

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单元教学要求: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8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

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

不仅将数扩展到1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

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

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

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

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

能利用所学知识来数生活中的物品。

情感与态度目标是: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

第2~3页彩图,第4~5页彩图,1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口头数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同桌同学互相唱数。然后先请几位会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的试着跟大家数

几次。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看图说数)

(-)激发观察兴趣。

彩图展示: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学校。)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

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的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同学相互说说,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

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呢?

先引导学生看图自由发现,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的个

数。

1、数数量是1的事物。

教师: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教师:有几位老师?

在国旗的下面出示老师图加上圈。

教师: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课件同时在两幅图的左边出示数字“1”。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

读。

教师;看一看,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一栋教学楼)

引导学生按数量的多少数,并从叔叔的过程中抽象出数。引导学生发现个数相同的可

以用一个数来表示。

2、数其他数量的事物。

仿照a.进行。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

答“看出来的”或“输出来的”。教师可以让输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

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对不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既让学生体验成功,又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言,交流的好习惯。

3、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读完后,教师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如果读错了,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圈里

的人或物,然后纠正读错了的数。如果有时间,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让学生说数。

同时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

(三)数数室内的实物。

教师:教室里面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

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

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此处安排学生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学

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数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

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四、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数必。一数皿,.

教学反思: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

要性,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

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挂图,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活

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的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

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

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

是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第二课时比多少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练习一的第卜4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

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

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

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

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

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能力目标:

能利用所学知识来比较生活中的物品的多少。

情感与态度目标是: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

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第6~7页彩图,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彩图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过程。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图片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

通过彩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说,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

同时灵活运用画面引出新的问题,自然有度。

(二)讲故事。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

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

观察彩图组内交流。

(二)小组交流

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指导评价。

新知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老师的引导与学

生合作恰如其分。新思想新观念有所体现,同时评价有度,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同桌互相说。

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三、应用拓展

(一)同坐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1、一个同学摆,同桌摆的和他同样多。

2、同桌合作,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

师:同桌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么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的多,谁摆的少,或者

同样多。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

方法。

做到了学中有用,用中促学,解法多样化落到了实处,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

了学生可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数学的道理,符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二)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或少些的例子。

(三)比比谁聪明。

1、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一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

组内说说。

2、小组交流。

四、总结:

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说的都妙极了,这节课你们学得都很好,数学王国还有很多奥

妙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课后反思:

低年级同学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

教材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

操作、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语言是思维的基

础,一年级孩子刚刚入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本节课我重点放在说和做上,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数学兴趣,为今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9~13页的内容,第9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火车、汽车、

轮船、公共汽车等。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方位扩展到上下左右前后,而且画面中,

每个车的方位不一样,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

种形式,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上下左右前后的知识。但是对于谁在谁的那个位置还不是

很清楚。

单元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

验。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上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

教材分析:

第9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火车、汽车、轮船、公共汽车等。新教材丰富的教学

资源,不仅将方位扩展到上下左右前后,而且画面中,每个车的方位不一样,这就给予学生

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

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上下之分的能力,但是理解还存在欠缺的地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是:

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

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由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图片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

着摘果子呢!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课件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课件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

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此时通过动物的图片,由于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不同,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

到位置和参照物的选取是有关系的。接下来是位置变化,上下关系也发生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既加深了学生时数学的热爱,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又能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四、总结:

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说的都妙极了,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呢?和你的小伙伴交流

一下,你能在生活中去运用它么?

课后反思

低年级同学在入学前,通过对生活中数学的了解,已经对上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材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

操作、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语言是思维的基础,

一年级孩子刚刚入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本节课我重点放在说和做上,结合

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数学兴趣,为今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

教材分析:

第9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火车、汽车、轮船、公共汽车等。新教材丰富的教学

资源,不仅将方位扩展到上下左右前后,而且画面中,每个车的方位不一样,这就给予学生

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

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前后之分的能力,但是理解还存在欠缺的地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是:

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

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

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

相对性。

引导学生“()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

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通过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本节课后面学习前后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对

前后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

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1、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

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

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

对性)

3、看书:第9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答

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

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

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

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

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

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

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

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

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通过游戏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使学生加深对前后的理解,体现出在玩

中学,学中玩的思想。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

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五、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低年级同学在入学前,通过对生活中数学的了解,已经对前后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材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排位的游戏开始本节课,最后又

通过游戏加强学生对前后的理解,充分体现出学中玩,玩中学的思想,让学生能在快乐中学

习。

第三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

教材分析:

第10页是一个课堂的片段,小朋友们都举起了右手,而引发学生思考我们的两只手都

能干什么呢,通过手来分清左右,在具体的讨论中。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

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左右之分的能力,但是有时候会分不清楚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是:

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

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

“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彩图,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先让学生通过说左右手能干什么来初步体会左右之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

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

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通过小游戏,巩固了学生第对左右的区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同时使学生自己在潜

意识中记住了哪是左哪是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

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

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

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

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这一块的学习有点难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相对的概念还是欠缺的,他们习惯我们去做

镜面示范,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

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61页的第5题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计算机出示图)汽车们告诉大家:

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回归于生活,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来解答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必要

的,所以我们要加强书本知识的拓展研究,和实际生活接轨。

五、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课后反思:

至此,学生就已经把位置的上下前后左右全部学习完了,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

已经建立了基本空间概念,知道如何描述生活中的位置关系,这一节课在讲解的过程,特别

注意要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动手操作,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学会左右,既能使其学到知识,又

能收获快乐。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

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卜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

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

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

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

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

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

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

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2课时

第一课时1~5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第23页习题1~4.

教材分析:

1~5的认识与书写是学生在学习了数一数这一节的基础上来学习这一节的,为后面学习

1~5的加减法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启着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步入小学对于数的书写还停留在幼儿园的水平,书写比较潦草没有字形,因此

此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为学生今后对数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b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卜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是:

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

验。

教学重点、难点:

会写卜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彩图。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通过生活中实际出现的学生了解的事物来引入1,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通过摆小棒,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来认识2、3、4、5,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

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通过巧妙的问答,使学生加深对1~5的认识,同时为后面学习比多少莫定了基础。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

描红。

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一开始就学写规范数字,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

学生教师的示范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

通过不同方式的评价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这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体现了多种评价方

式共同进行的思想。

五、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应该在培养学生良

好的数感、符号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

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并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数。

第二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页,第23页习题5、6.

教材分析:

比大小是在上一节课学习了卜5的认识与书写是基础上来学习这一节的,为后面学习

1~5的加减法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启着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一节课,初步

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卜5的数字大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还不是很好,因此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

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是:

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

验。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一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先复习上一节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梨桃香蕉)

343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此时一定要交代清楚大于号,小于号的书写,强调他们的不同之处。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

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通过互评,集体评价,教师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有了初步的

了解,并且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四、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本节课认识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大于、小于、等于)来描

述5以内数的大小。利用几个符号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大小。为了

让学生能正确判断数的大小,能正确的运用这三个符号来表示输的大小,要多创设生动有趣

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理解“大于”、“小于”、“等于”这几个符号。

第三课时第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页。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一幅旅游窗口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

个含义一一序数。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儿和第几的不同,能准确表达几和第几的意

思。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

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儿”这个知识。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

认真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第几的基础上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

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

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是:

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学准备:

上课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

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排排队,这样没有限制学生思维,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

体现,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儿?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挂图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XX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

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这样形象直观,学生一下子就学会了,避免了以往练习第二题中出现的问题。

三、反馈练习:

1、挂图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后进一步感受到“第几”的相对性。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

的多少。

课后反思: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

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这个知识。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区

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第几的基础上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第四课时分与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2页。

教材分析:

新内容以具体实物分成两部分为支撑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边分边想,从而学会4

的分与合。这样初步渗透有序地分的思想,以一种分法得出两种说法,认识4的组成。"试

一试"创设小兔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过动手分一分、数

一数、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自主合作交流,归纳出5的各种组成。想想做做采用多层练

习的游戏形式对5的组成进行巩固深化。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能理解5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作了思想

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本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动口、动脑,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

思想,学会由一种方法得出两种说法,为后面学习6~7的组成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样的学习,

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

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能力目标:

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是:

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准备:

上课挂图、数学卡片、磁性黑板、小棒、小球、彩旗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

生上台写数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

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主动探索:4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

(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44

13223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儿,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儿……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

个就可以了)

三、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

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

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

老师板书)

5555

14233241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

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

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21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

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7、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四、练一练:集体评价

课本习题

五、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学到了什么本领?

课后反思:

分与合是重:要的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策略,本课在

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所有的例题和试一试都是先把若干个实物分成两部分,

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合。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体会分与

合,感受到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第五课时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

教材分析:

《5以内的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

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

数的组成,初步知道加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情分析:

加强基础训练。促进主动探索。引导学生用最简便,最快的方法计算5以内的加法。适

时练习,培养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情感与态度目标是: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

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师:挂图,苹果树图、小草图

生:小棒或学具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挂图展示:

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

同时还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体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3+1=)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

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3+2=5,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

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1、游戏一:贴苹果

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

评价方式:请学生当“小法官”

2、红花配绿叶

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

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

五、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小朋友们学得非常好,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老师真为你们

高兴。请你们回家后,把今天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