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海洪初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模拟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1页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海洪初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模拟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2页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海洪初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模拟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3页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海洪初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模拟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4页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海洪初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模拟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评估七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3.答卷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1.隋朝开通的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人工运河修筑技术领先世界 B.运河开通促进中外经济交流C.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稳定统一 D.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方式2.在学习《盛唐气象》一课后,某同学整理了如下学习笔记,据此判断▲处应填写A.多彩的文学艺术 B.开明的民族政策C.开放的社会风气 D.繁荣的经济景象3.“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材料所示历史事件导致A.东汉统治逐步瓦解 B.民族交融局面的形成C.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4.右图的鸡冠壶是辽代特有的陶瓷器型。早期的鸡冠壶仿马背上携带用以盛水、乳、酒等液体的容器马盂。后来鸡冠壶逐渐变化,变成底部加固足和带提梁式,这种鸡冠壶便于室内生活,可以放在桌上或地上。鸡冠壶的变化,反映了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契丹民族接受汉人习俗的变化C.辽与北宋由对峙走向友好交往 D.契丹与北宋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下图所示文物可以入选博物馆“礼运东方——中国古代文明精粹——宋代文明展厅”的是A.三彩骑驼乐舞俑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天工开物》插图6.下图蹴鞠(足球运动)铜镜和杂剧陶俑,表明当时A.制陶技术高超 B.女性地位提高 C.娱乐生活丰富 D.尚武风气盛行7.在明末,徽商非常重视水陆交通情况,徽商黄汴编撰的《天下水陆路程》是明代国内贸易往来的交通指南,徽商程春宇编撰的《士商类要》记载了当时进行商品贸易时各地的水陆行程情况。这反映当时A.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B.市民阶层力量壮大C.地理知识受到关注 D.商帮推动国内贸易8.因深感八股文考试空疏无用,清康熙二年朝廷规定乡、会试停止八股文。但康熙七年又“命乡会试复以八股文取士”,这主要是考虑到八股文有利于A.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B.禁锢思想巩固皇权C.促进儒学思想发展 D.中西文化交流互鉴9.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传统建筑和工程记载了民族生活的历史与文化精神。长城、大运河、故宫等古代大型建筑和工程A.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瑰宝 B.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思想的生动体现C.见证了中国水利工程发展的历程 D.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10.下表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出现的历史现象是皇帝在位时间在位表现明武宗1505-1521年好玩乐明世宗1521-1567年好修仙明穆宗1567-1572年懒惰明神宗1572-1620年怠政A.财政危机加深 B.大臣结党营私C.朝政日益腐败 D.农民起义不断11.清朝边疆地区的统治方式不尽相同,在蒙古为盟旗制,在西藏由一僧人三俗官联合共治,在西南为土司制,它们与中原地区的行省制度有所差异,但都与行省一样服从中央政府的管辖。这些做法A.促进各地的经济沟通 B.推动了民族交流交融C.扩大了国家领土范围 D.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12.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国,至清朝乾隆时期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得到推广种植。清代官员陆耀因编写《甘薯录》而被晋升为湖南巡抚,乾隆帝多次劝谕百姓种植玉米,川、楚、陕、桂等省“延山漫谷,皆种玉米”。这体现出当时A.玉米甘薯成为主粮 B.政府重视推广高产作物C.人地矛盾完全得到解决 D.农业生产技术取得突破13.到了晚明时期,由于玉米和番薯等新的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粮食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据此推断,明清时期引进美洲的物种A.解决了农业大国的粮食问题 B.促进了中外贸易的不断扩大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增加了人们生活的食物来源14.明朝仪,臣僚四拜或五拜,清大臣始有三跪九叩之礼。明大臣可以侍坐,清大臣则奏对时没有不跪的。明帝对六曹答诏皆称“卿”,清则称“尔”。清朝大臣对皇帝上奏,多自称“奴才”。这反映出A.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 B.官员文化素养的提升C.基层管理效果明显 D.皇权观念进一步强化15.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提出了自己“事迹原委,可以消愁破闷,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的创作主张,反映了明清小说在创作理念上的世俗化、生活化。这种创作理念体现了A.君主专制的衰落 B.市民阶层的审美追求C.中外文化的交流 D.古典小说的渐趋成熟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第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16.七年级同学以“中华英雄谱”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项目主题】中华英雄谱【项目目标】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历史图片等,围绕主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展示成果,形成对“中华英雄谱”的认识。【任务驱动】任务一:第一组同学们围绕主题搜集到下面一组相关诗词进行布展。(1)请分别简述以上三位英雄人物的历史贡献及诗歌所彰显的精神品质。(4分)任务二:第二组同学搜集到下列三枚人物纪念币。(2)请你按照他们生活的年代进行排序。任选一幅简述其被纪念的理由。(4分)【活动感悟】英雄浓缩着民族绵长的记忆,也树立了民族光辉的榜样,英雄不朽,精神永传!17.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制度建设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体现着政治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是历史上第一个全面通过科举取士的王朝,每榜录取的进士数目扩大了10倍以上。于是,两宋三百余年,总共通过科举考试录取进士及诸科登科人数超过10万名,是唐至五代登科总人数的近10倍。在这10万多名宋朝进士中,布衣出身之人超过半数。——摘编自《登科录》《宋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的影响。(3分)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摘编自《史学集刊》(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书省”的职能,简述“行中书省”这一制度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3分)材料三: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特征是国家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到皇帝和他统率的各级官僚机构手上……总的趋势是日益强化,日益僵化,也显现了循环往复式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战国时生产力发展和地主经济的需要,到明清时期,它却成了生产力与新生产关系发展的桎梏,而又无法与无力因时变更,终于被历史摒弃。——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现。简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4分)18.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央加强边疆治理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统治集团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产物,它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国家亦是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唐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如唐高祖之母为鲜卑化的匈奴独孤氏,唐太宗之母是鲜卑族窦氏,皇后长孙氏亦是鲜卑人。李唐统治集团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更容易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并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之所在,发展进步的民族观,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摘编自范香立《唐代和亲研究》材料二:元朝大一统的政治形势,极大地促进了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发展。而民族融合和各族人民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国家⋯⋯改变了宋、辽、西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偏守一隅的情况,过去被视为边陲绝域的地区与中原地区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统一整体……——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材料三:清朝前期,中央设立理藩院统管边疆民族事务……颁布《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等法律。蒙古诸部……实行盟旗制度。西藏地区,派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台湾、海南地区实行郡县制度,对于边疆民族上层人士,朝廷常邀请其赴京觐见……觐见时享受盛大宴赏。清朝的边疆治理制度较历代而言最为成熟和完善,体现了清朝治边方略的基本精神,边疆治理也卓有成效。——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分析唐朝推行此民族政策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过去被视为边陲绝域的地区与中原地区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统一整体……”的理解。(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分别列举清朝前期巩固边疆的史实。(4分)19.对外友好交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区域文明的融合与发展。王老师围绕“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设计了大单元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阅读史料——见证对外开放】(4分)(1)对外交往能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归纳宋代海外贸易的表现。唐朝时期,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之往来。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华……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热糖法,大大提升了唐朝的制糖技术……在留学唐朝的日本学生策动下,日本发生著名的政治改革——大化改新,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化浸染,他们创文字,吟唐诗,雅好唐乐,发展唐绘,行唐礼,服唐服。——摘编自《中国文化概论》宋朝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贸易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任务二【释读图片——比较外交政策】(4分)(2)根据下面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比较南宋和清朝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规定:诸市舶纲首(船长)能招诱舶舟(外来商船),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升官)有差。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缩减至广州一处。规定:夷商每年五月到十月才可到广州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内,期满必须离去,平时不能随便走出商馆。对进口货物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任务三【提炼观点——论述外交之光】(7分)(3)阅读下面材料,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50字左右)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