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矫正教育比较探究9900字(论文)】_第1页
【中外矫正教育比较探究9900字(论文)】_第2页
【中外矫正教育比较探究9900字(论文)】_第3页
【中外矫正教育比较探究9900字(论文)】_第4页
【中外矫正教育比较探究99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矫正教育比较研究目录TOC\o"1-2"\h\u20857中外矫正教育比较研究 13872引言 23767一、社区矫正制度的相关概述 229118(一)社区矫正制度的概念 216629(二)社区矫正制度的价值取向 220825二、域外社区矫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借鉴 312610(一)以英美国家为代表的社区矫正制度 331930(二)以日本和台湾地区为代表的社区矫正制度 415725(三)以瑞典和香港地区为代表的社区矫正制度 59201三、我国社区矫正教育实践运行的困境 6191(一)矫正方式流于形式 623223(二)管理评估体系缺乏统一标准 622358(三)社区矫正参与主体不均衡 628372(四)执行效果粗放化 714710四、完善我国社区矫正教育实践的具体建议 715025(一)明确矫正主体促进矫正工作人员多元化 85710(二)提升社区矫正评估体系 87550(三)完善特殊主体的矫正制度 820997(四)以监督手段提升工作参与实质化 919867结论 926890参考文献 11摘要:社区矫正制度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作为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社区矫正制度在《社区矫正法》施行后,在实际运行中仍面临不少问题。如何认识和丰富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解决制度运行中的困境,从而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区矫正道路,是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厘清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论框架,从美国的社区矫正官制度、英国的社区令、我国台湾地区的更生保护制度和我国香港地区的福利型社区矫正模式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比较作为出发点,总结可供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发展和完善汲取的经验,将相关经验本土化以支撑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实践。在借镜域外经验之后,透视和对照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实践运行的困境,归纳分析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践与理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具体包括纠正传统的理论观念,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的评估机制,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检查监督等,以期个人之见能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和成熟贡献一己之力。关键词:中外矫正教育;社区矫正;比较引言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的出台,我国社区矫正制度逐渐有了规范的制度设计。但因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出台较晚,因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一部法律的出台其必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法律保留或法律规避,因此《社区矫正法》在现在及将来仍会存在一定的缺陷,但这类缺陷并不是不能避免的,它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司法实践过程中进行完善,以实践来指导认识。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社区矫正,于我国而言是一个舶来品。因此,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完成了社区矫正的立法,但因为时间的积累不够,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实践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对社区矫正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最大程度发挥社区矫正制度的功用为出发点,针对问题之症结,从立法、司法、执法等层面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措施,确保将社区矫正制度落到实处,真正发挥社区矫正制度的作用。一、社区矫正制度的相关概述(一)社区矫正制度的概念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的一种,与之相对立的便是监禁刑。它通常被运用于被法院宣告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等刑罚的犯罪分子。是一种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身心教育从而达到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制度并不简单等于社区矫正。社区矫正面向的主体主要是犯罪分子,而社区矫正制度的范围则更加广泛,他不仅涉及调整犯罪分子的各种活动,同样的也涉及调整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的工作人员的执法活动,使之能够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社区矫正工作制度。(二)社区矫正制度的价值取向社区矫正制度即社区+矫正,以社区的力量进行被矫正人员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恢复,总的价值取向便是惩罚性和恢复性。惩罚性是指是有限制的自由,虽然被采取社区矫正的犯罪分子,将不被羁押在监狱里,但在矫正地由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如《社区矫正法》第27条规定,对于被矫正人员需要离开矫正地的需要矫正机构的批准。恢复性即是指在社区的环境中,通过对被矫正人员的,促进其积极融入社会。从传统的监禁刑来看,长期的监禁使得犯罪分子长期远离社会,远离人群,在刑罚执行完毕之后,因为无法顺利地融入社会,再犯罪的可能性较高,社区矫正的恢复性便是为了缓解复犯率而针对性的出现的解决措施。二、域外社区矫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借鉴(一)以英美国家为代表的社区矫正制度社区矫正制度主要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因此在研究域外社区矫正制度时,不能脱离主流国家——英国和美国进行研究借鉴。而在不同的国家因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社区矫正制度的体现形式也不一样。美国经过长时间的司法实践,总结出了以社区矫正官为主导的社区矫正制度,而英国则是形成了以各种社区令为主导的社区矫正制度。以下笔者将对美国和应该的社区矫正制度进行简要概述。1.美国的社区矫正官制度被矫正人员固然是社区矫正制度的参与主体,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也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把握好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作用,美国设立了专门的社区矫正官来处理社区矫正的事宜。美国的社区矫正工作通过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考核来选拔社区矫正官,这类社区矫正官总体而言分为两类——分别是缓刑官和假释官,他们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的所有的程序里,因此对于社区矫正工作来说,社区矫正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成为社区矫正工作能否正确开展的主导因素。对比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我国虽未确认固定的社区矫正官来进行担任社区矫正工作,但同样的作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其是否正确对待被矫正人员,是否真心对待被矫正人员,同样的也大概率决定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效果。因此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进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美国社区矫正官的问题:(1)明确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执法地位,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并不存在专业化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更多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多为兼职,因此在进行工作时没有明确的执法地位,且对应的社会福利待遇较低,在进行工作时积极性不高;(2)要进行科学化的评估,目前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缺乏科学的社区矫正评估,很多数据是通过估算的,与实际情况可能相背离,因此需要注重科学的评估;(3)除了关注被矫正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外,矫正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同样值得关注。这是因为,矫正工作人员长期接触犯罪分子,接触社会的阴暗面,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全体成年人一样,不仅有工作压力还有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因此需要关注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定期进行心理访谈释放压力。2.英国的社区矫正制度中国与英国都是采用教育矫正的方式,但在实行的过程中,各自的落脚点不同,中国是以“改造人”为目标,注重思想矫正,而英国则是充分利用社区的力量,提出“综合罪犯管理模式”和“社区安全合伙人”的理念。英国的社区矫正制度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社区令,如缓刑令(probationorder)、出席中心令(attendancecentreorder,适用于21岁以下)、监督令(supervisionorders,适用于18岁以下)、行动规划令(actionplanorders,适用于18岁以下)等,被判处不同的社区令,将适用不同的社区矫正办法。为了达成这些社区令的效果,英国与各类型的大型的社区矫正机构公司合作,通过“转移矫正”项目,将许多的社区矫正工作外包给社区矫正公司。目前我国也在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的形式,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性,如我国形成了“上海模式”和“北京模式”。以上海为例,在上海,相关执法机构组建“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这一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但是这样的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1)没有正式的文件,对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的活动进行指导,目前我国虽已出台了《社区矫正法》,但对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并无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我国实际来看,目前虽然湖南走在时代前列出台了《全面推行政府购买社区矫正社会服务实施方案》、《湖南省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等政府规章,但因为其位阶较低,法律效力较低,并不能在中央的层面形成指导性文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全国各个地方自行购买,各自开展自己的社区矫正活动,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因此需要出台专门的法律来进行指导规范各地的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2)购买服务合同内容不明确,因为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购买服务的法律规范,因此在顶层设计上各地政府有自己的节奏,从而形成各地政府对于社区矫正服务内容的认识不一致,因此在进行社区矫正服务时各地的具体服务内容不明确,有的重刑罚执行,有的重教育矫正人文关怀,有的重视帮扶适应社会工作。这样一来各个地区所形成的社区矫正服务对其他地区的借鉴性有限,因此是否需要有统一的法律规范服务合同的内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3)法律救济方式不足,政府进行社区矫正服务的购买,所签订的双方的合同,其定性是什么,因其有政府的行政力量的干预,这既可以是行政合同,但又因为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排除行政干预,双方其实是平等的法律地位,这样一来又是民事的服务合同。因为在现行的规定下,并没有明确定义具体属于什么合同,因此在出现问题时,如何进行救济便成为了一大重点难题。(二)以日本和台湾地区为代表的社区矫正制度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同样采取的社区矫正制度是上文所提到的保护性社区矫正制度,具体细分下,各自又有不同,日本的保护性社区矫正制度着力于犯罪分子的自力更生,而我国台湾地区采取观护制度,观护即观察保护,在此将着重阐述我国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的社区矫正制度的异同。我国台湾地区《法院组织法》第67条规定,地方法院及分院检察署设观护人室。在此我们所称观护人士并不等同于司法局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而是一个实际进行管理犯罪分子的工作实体,是一个专业化的机构,是在借鉴了美国、英国等国家形成了成熟且专业的社区矫正工作方式。总体而言我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差异便主要是(1)在专业性,我国大陆目前的社区矫正模式因存在被矫正人员与矫正人员不对等的情况下,矫正工作得不到落实,更不要说实行专业性的问题。(2)台湾观护制度采取垂直管理模式,这样一来平时的工作效率得到了保障,同时因为垂直管理模式,同级政府的行政干预较少,有利于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公平性和独立性。因此在大陆地区的社区矫正管理可以借鉴该种垂直管理模式,由省级社区矫正机构在中央的统一指导下,领导全省的社区矫正工作,避免因同级政府领导而造成的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预。(3)注重执法的权威性。台湾地区的观护制度挂靠在“检察署”,与我国大陆地区不同的是,台湾地区的检察署更加独立于法院,拥有更高的执法性和权威性,现如今大陆的社区矫正机构属于法律服务机构,并没有更多的权威性和执法性。(三)以瑞典和香港地区为代表的社区矫正制度在进行介绍了美国、英国、我国台湾地区的社区矫正服务模式后,这里将介绍另一代表性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瑞典和我国香港地区的福利性社区矫正模式。在该种模式之下,注重解决罪犯的生活福利以此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以香港为例,我国香港地区因其历史遗留原因,吸毒者在香港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中占据了极大的比例,因此香港在实行社区矫正时,主要的机构也是服务于吸毒人员,为了达成矫正的目的,这些社区矫正机构不仅提供矫正服务,同时也提供短时间的住宿地和现金等来解决被矫正人员的现实问题。这也体现了福利性社区矫正机构的特性,但是在长期发展来看,过分强调福利性也不利于矫正工作的可持续开展,但这并不妨碍此种模式对于大陆地区的社区矫正服务的借鉴作用。(1)社工的法定权责清晰。香港地区的社区工作人员不乏大量的公务员,但这类公务员不等同于大陆的公务员,这类公务员是专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社工。因此为了规范社工的职责,香港通过一系列条例落实了他们的法律地位与法定职责,同时在出现问题时,也能以此为依据进行处理;(2)对被矫正人员“弱标签化”,香港地区的社区矫正工作在可能的情况下不采用“矫正”、“帮扶”等字眼,尽可能大的发挥社区矫正的恢复性,促进被矫正人员在矫正结束后及时融入社会群体开始新的生活。从域外主要国家对社区矫正制度的立法规定和实践经验来看,在社区矫正制度发展较好的国家,无一例外地强调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性,因此对于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而言,如何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性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或采取专业的社区矫正官制度,或提升现有及以后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自身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除此之外,目前我国仍采取教育矫正的理念,在进行矫正工作的开展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被矫正人员的思想教育观念,同时也要注重发生犯罪背后的原因,或是家庭困境,或是激情犯罪,从深层原因入手,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性。三、我国社区矫正教育实践运行的困境(一)矫正方式流于形式根据《社区矫正法》第5条规定,社区矫正工作借助信息化手段,采取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展矫正工作。第3条规定,社区矫正采取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但在实际的社区矫正工作中,由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因此只是将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常规性工作开展,更多是采取社区矫正老一套的方式,如进行日常监管、定位跟踪,社区服务等,对于不同的罪犯没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文化背景采取不一样的矫正手段,导致矫正措施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虽也体现了教育矫正的理念,但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区矫正工作流于形式。根据《社区矫正法》6条的规定,社区矫正的经费列入同级政府的政府预算之中,因此社区矫正没有独立的经费来源,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政府的行政干预色彩浓厚,因为社区矫进行到一定的阶段的时候矫正工作人员会对被矫正人员进行定期回访,调研评估矫正情况和结果,但因为可能存在的实行社区矫正工作的专项经费的缺失,对于被矫正地偏远的地区的被矫正人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将会减少对其的一个回访次数,最终导致了矫正工作质量下降,矫正方式流于形式。(二)管理评估体系缺乏统一标准管理评估体系不只是针对被矫正人员同样也针对矫正工作人员。根据《社区矫正法》第8条及《社区矫正暂行条例》第18条规定,在进行社区矫正工作之前,法院可以委托与之同级的司法行政部门进行评估。在该条上,概念强调可以,而非应当,同时进行社区矫正的评估主要集中在社区矫正工作开始之前,对正在进行中的社区矫正工作并没有相关的评估管理,但这导致了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因为现存的法律规范较为复杂,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检察机关只能依据现有的规范性文件开展监督工作。因为没有完整严格的管理评估制度,不能在社区矫正工作的决定、执行和监督中各个环节做到好的评估,导致不能及时地发现社区矫正的工作的不足之处,不能及时进行改正和完善。除了对于被矫正人员的前期的评估,对于考核工作人员因为没有考核评价机制,因此矫正工作人员在进行社区矫正工作时没有工作激情和工作热情,不能积极的督促每一位被矫正人员。(三)社区矫正参与主体不均衡根据《社区矫正法》第8条规定,社区矫正工作由法院、检察院、司法管理行政部门和社区矫正机构共同执行且由同级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矫正委员会指导社区矫正工作的展开。在参与工作中,由法院根据案情决定是否实行社区矫正,检察院监督社区矫正工作的落实和实施,司法行政管理部门接受社区矫正机构的委托具体执行社区矫正工作。但在实际运行中,社区矫正机构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其并不能充分发挥最初进行架构的作用,同时,从纵向来看,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因为在社区矫正工作之外要承担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这使得更多的人员没有较多的精力来进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执行,大量而繁重的社区矫正工作落在少数人身上,从横向来看,不同的司法局所承担的矫正人员数量不平均,多的高达几百人,少的低至几个人,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司法局工作人员并不稳定,随时都在进行变化,时常出现刚适应工作,便调走的情形。其次在进行社区矫正工作时,各个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不畅,导致不同机关对于社区矫正工作有信息差,以公安机关在与法院和检察院之间的衔接为例,在和法院进行衔接方面,通常出现社区矫正判前调查还未完结,判决便已生效;在和检察院衔接方面,往往出现被矫正对象矫正工作已完成或已转出,但在检察机关的名册上仍有这一类矫正对象的名字的现象。综上所述这就出现了社区矫正工作参与主体不均衡的现状。(四)执行效果粗放化在《社区矫正法》出台的大背景下,在实践中除了面临上述制度层面的困境,社区矫正工作在具体的实施中仍面临着执行效果粗放化的问题,而造成这一困境的,是由在执行中的不同的具体层面所导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监禁为主的格局占主导地位。社区矫正是和监禁矫正进行对立的一种非监禁矫正方式。但是因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小农经济的影响,对于犯罪分子,我国长期坚持了有罪必罚、有罪重罚的观念,这也影响了我国近现代的司法行刑观念,为了更好地处理罪犯矫正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系,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监禁矫正为主格局,社区矫正为辅的矫正工作。其次,执法人员的业余化。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现当下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承受机关为司法行政管理机关,根据数据调研,我国目前在司法行政管理机关中的人员主要大量的司法辅助人员,其对于具体的社区矫正工作并不擅长,同时在执法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应急管理措施和应急处理能力,这就限制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良好展开。同时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矫正人员主要分为三大类: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社区矫正志愿者、监狱派驻民警,在进行社区矫正工作时,不同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产生的作用不尽相同。发挥主要作用的为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这一类群体其学历水平较高,且就现在发展而言,呈现年轻化的特点,因此对于新生事物接收能力较快,学习能力较高,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社区矫正志愿者,因其为兼职的工作人员,在管理层面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极易出现难以进行统筹协调的问题,因此所能发挥的作用较小。四、完善我国社区矫正教育实践的具体建议(一)明确矫正主体促进矫正工作人员多元化根据我国《社区矫正法》第8条我们可以得知,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主管机关是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公检法三机关各司其职。但在过往的社区矫正实践之中,往往执行混乱,因此在现下社区矫正工作之中,应当明确各个机关的工作职能,由司法行政部门进行主导,公安机关不再从事社区矫正相关工作,而主要致力于在矫正实行过程中出现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检察院将进行社区矫正工作的全程监督,依法提出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违反法定程序和可能出现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情形;法院将主要进行对能够适用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进行判决,以便被矫正人员能够罪刑相适应。在具体的社区矫正工作中,矫正工作人员实行4+X制,四即四个机关:法院、检察院和司法行政管理机关和矫正机构,X即专业的矫正志愿者。因此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我们不仅需要加强体制内矫正工作人员的再教育化,定期考核,邀请专业人员来进行教育指导,加强对矫正工作的认识,并针对性培养对于风险的处理能力。同时也要积极动员富有专业知识的矫正工作志愿者和社会工作志愿者,通过志愿者来补足实际工作中的人员匮乏的问题。(二)提升社区矫正评估体系如前文所述,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是被矫正人员,对于被矫正人员而言,根据《社区矫正法》第18条,法院在作出是否予以适用社区矫正工作之前,可以委托社区矫正机构或有关社会组织进行调查评估。在决定罪犯是否适用社区矫正时,调查评估应当作为必经的前置程序,这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性、公正性、合理性。因此在进行调查评估时需要(1)注重完善调查评估主体,因《社区矫正法》中对于调查评估的主体并未作出具体的规定,在实行过程中,易出现推诿现象。从实践工作的角度出发,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在进行案件的调查时,每一事项均有对应的调查时间,若调查评估工作交予公安机关,其容易出现因时间问题而马虎完成的情形。与之相对应的,检察院则参与了诉讼的全过程,且其在各个监狱和看守所都有派驻检察室,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罪犯的日常状态,能够及时地根据罪犯的日常状态和管教民警的反馈做出调查报告。(2)明确调查评估内容,纵观我国的立法,能够与社区矫正的立法背景相类似的便是《刑事诉讼法》中的附条件不起诉,同样的,附条件不起诉也会有评估调查,但是在进行评估调查时明确了具体调查评估的内容,因此社区矫正工作在进行社区调查评估时需要,明确调查评估内容。(三)完善特殊主体的矫正制度针对特殊主体的矫正制度,其主要集中于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和未成年人。对于不同的主体,矫正方式也各有差异。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因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限制,所以当地民众对于社区矫正制度的认识度和认可度较低,因此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社区矫正所存在的问题,民族地区将显示得更为突出,因此对于民族地区的社区矫正制度需要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加深民众对于社区矫正制度的认识,在进行社区矫正工作时,要注重民族平等和团结的民族政策,因目前在社会群体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民族歧视,因此会存在有色眼镜情形,因此需要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不带偏见和歧视,除此以外,因为民族地区各地的风俗习惯的不同,在实行社区矫正的时候需要注意本土化,因地制宜的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由于农村地区与城市在行政化、市场化和社区化方面的不同,因此社区矫正更多的表现出特殊性。农村地区在进行社区矫正工作时要注重以乡村持续开展创新为指导,在学习“枫桥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自治、法治、德治的融合创新社区矫正之路。(四)以监督手段提升工作参与实质化根据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刑事诉讼法》第22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如果发下有违法情形应通知执行机关进行纠正。因此检察机关作为重要的监督机关,其检查监督作用贯穿于社区矫正的整个工作阶段。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基本职能是监督执法活动是否处于预设的程序之内,并且对可能出错的行为进行预警和提出改正意见。为了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作用,我们需要做到:(1)注重程序失范性监督,在实行社区矫正之前,检察机关需要监督监狱提出的社区矫正的人员是否存在真的矫正情形,是否存在受贿等情形而提出的社区矫正,并且在确有需要社区矫正的情形时,协助提出社区矫正报告。而对于违反程序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