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的情境与内在的真实《促织》《变形记》群文研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荒诞的情境与内在的真实《促织》《变形记》群文研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荒诞的情境与内在的真实《促织》《变形记》群文研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荒诞的情境与内在的真实《促织》《变形记》群文研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荒诞的情境与内在的真实《促织》《变形记》群文研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荒诞的情境与内在的真实——《促织》《变形记》群文研读

第九课时教学导入“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学习活动一:研读——“荒诞的情境与内在的真实”

理论学习:什么是荒诞文学?

荒诞文学是通过描述荒诞事件而表现对世界的荒诞,通过荒诞的世界反映真实。

概念内涵:“荒诞”与“真实”荒诞——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真实——不虚假;与客观事实相符合

两篇小说中的人物异化为非人,暴露现实环境中的荒诞一面。请分析文中成名儿子与格里高尔荒诞变形后外在特征,个人真实心理、家人的态度反应,联系小说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研读小说中“荒诞的情境与内在真实”的关联,完成下列任务单。小说人物荒诞真实关联变形外在特征家人反应社会环境变形人物心理

《促织》

成名儿子

《变形记》

格里高尔

分享、交流、汇报: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分享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小组推荐代表到全班交流汇报。

点评:学生和老师结合“评价量表”对学生上台分享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

“荒诞的情境与内在真实的关联”学习活动成果评价量规表评价等级评价内容A(优秀)B(良好)C(有待提高)文本意识概括能力结合文本,围绕“荒诞”与“真实”准确筛选、整合、概括各项内容要点。基本能够结合文本,围绕“荒诞”与“真实”筛选、整合、概括各项内容要点。大致能够围绕“荒诞”与“真实”筛选、整合信息,但各项内容要点概括欠缺准确性。

观点质量逻辑关系观点有逻辑感,能够辩证分析“荒诞”与“真实”二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及其转变条件、过程;有明确的结论。观点分析较有有逻辑感,能够分析“荒诞”与“真实”的关联,但思辨性不够强;有相对明确的结论。没能把握“荒诞”与“真实”二元之间的关联,分析混乱无章;结论不太明确。表达力感染力表达清晰,有魅力,“声、神、行”极具感染力,给人印象深刻。有精神,能努力用“声、神、行”吸引观众。缺乏自信,缺乏热情,“声、神、行”不具备吸引力。改进建议

学习活动二:探讨——“荒诞变形中的真实”创作意图1.学习小组成员多角度思考,深入交流探讨。2.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言。自主学习

蒲松龄为什么让成名儿子变成这样的小促织?卡夫卡为什么让格里高尔变成这样的大甲虫?其创作意图是什么?头脑风暴参考示例1

《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变成了一只短小的促织,与大促织、大公鸡争斗,有着它不应该有的能力,这是很悲哀、悲凉。皇帝喜欢促织,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他只能发生变形来拯救他的家庭。成名的儿子变成这样一只很厉害的小促织,进献给皇帝,很多人因此而获得封赏。这篇小说的荒诞之处不仅在于成名儿子的变形,更在于“一人得道,仙及鸡犬”的结局。荒诞体现在变形上,而荒唐正是体现在这样一个结局。蒲松龄让成名儿子变成短小而厉害的促织,其创作意图在于批判皇帝,批判官贪吏虐的现实,讽刺封建徭役的残酷。参考示例2

《变形记》中格里高尔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一夜之间突兀地变成了一只“脊背高耸”的无用的大甲虫,他与家人的关系遭受巨大的“裂变”,最后被“心爱的”家人摒弃,凄然死去。卡夫卡让格里高尔变成这样的大甲虫,以夸张变形的手段及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让笔下的荒诞世界与现实生活对接。其创作意图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导致人的精神异化和失常,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淡薄,小人物悲惨的命运,批判资本社会统治体制的腐朽,折射了冷酷而真实的世界。学习活动三:创作——“于荒诞变形处矫时弊”小说框架

小组成员合作创作:借助《促织》《变形记》小说技法,综合运用所学的历史、政治学科知识,分析过去或观察当下国内外人民的“病苦”,将小说人物变形异化在特定的历史政治背景或现实生活处境,虚构小说故事基本框架,以达到抨击、批判时弊的创作意图。两个学习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创作小说框架”学习活动小结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到:“文章合为时而著。”文章创作要贴近实际,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社会现实。因此,我们可以跨学科运用知识,把握特定历史、政治背景下人民的“病苦”,创设生活实际情景来虚构、创作小说故事。借此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情世态,表达对人生的思索,反映出社会弊病。

课堂小结

写作技法:虚构的荒诞与真实的现实统一。

创作意图:揭出病苦,抨击时弊。

蒲松龄创作的《促织》和卡夫卡创作的《变形记》,既是荒诞中的现实,又是现实中的荒诞,让人们不得不沉入到深邃的哲理思考中去。鲁迅选材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来创作小说,其目的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同样,蒲松龄和卡夫卡选取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来创造小说,其目的也是想要引起读者理解其荒诞背后的真实与悲凉,抨击社会时弊,引起疗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