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876-2013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_第1页
JT-T-876-2013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_第2页
JT-T-876-2013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_第3页
JT-T-876-2013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_第4页
JT-T-876-2013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2013-10-09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工工JT/T工工前言 Ⅱ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符号 4产品结构、分类与型号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附录A(规范性附录)转向装置组合静载性能试验 附录B(规范性附录)转向装置组合疲劳性能试验 附录C(规范性附录)体外束可更换性能试验 附录D(规范性附录)体外束分级张拉锚固性能试验 1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简称体外束)的产品结构、分类与型号、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桥梁体外预应力束和中、下承式拱桥的乘杆,其他结构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父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又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GB/T197普通螺纹公差GB/T230.A/<金属材料标尺)GB/T699GB/T4162GB/T5574GB/T5796GB/T8162GB/T9439CJ/T297JB/T3999JB/T4730.4JB/T5000.13润滑脂和石油脂锥人度测定法优质碳素乡碳素结沟高强度结构钢设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金结构钢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工业用橡胶板梯形螺纹石油蜡和石油脂滴熔点测定法灰铸铁件斜拉桥热挤聚乙烯高强钢丝拉索技术条件桥梁缆索用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3部分:包装工程机械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工程机械热处理件通用技术条件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关2JT/TJT/T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NB/SH/T0324润滑脂分油的测定锥网法体外预应力束externaltensiletendons体外束束体externalprestressingstee锚固装置anchoragecomponents用于锚固钢束并将张拉力传递到结构的装置。集束式integrated3JT/T876—20133.1.103.1.123.2符号(N),Fm=Apm×fm;n——静载试验和疲劳试验中钢束内的最大预应力钢绞线总根数;n’——静载试验和疲劳试验中选取的代表性预应力钢绞线的最小根数;En——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Fπ时钢绞线的总应变;4.1产品结构4.2.1束体分类4转向装置。转向装置。2——导管;4.2.2锚固装置分类4.2.2.2按锚垫板材料分为:5a)固定式铸铁锚具b)可调式铸铁锚具c)固定式钢板锚具d)可调式钢板儒具图3体外束锚固装置示意图4.2.3转向装置分类按束体在转向钢管内的布臀分为a)散束式转向装置,用于I型束和Ⅱ型束,见廖4b);b)。集束式转向装置,用于Ⅲ型束,见图4c);用于工型束利Ⅱ型束,见图4ga)转向装置b)Hc)Ⅲ式布置d)I、Ⅱ型1——转向装置;2——转向钢管;3——塑料衬管;7——分丝管。4——HDPE护套;图4束体在转向钢管内布置示意图4.2.4减振装置分类按定位支架类型可分为:6JT/T876—2013a)减振装置b)A型减振装置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体外束型号表示方法如下:企业代号(需要时标注);示例1:示例2:5.1.3转向装置的外露表面涂层应完好无损,标识应清晰醒75.1.4锚固装置和减振装置的外露表面涂层或镀层应完好无损。5.1.5产品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锚具硬度应符合产品设计文件或JT/T329的规定。5.2材料要求5.2.1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5.2.1.1用于制作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的光面钢绞线,抗拉强度不宜低于1860MPa,应符合GB/T5224的规定。5.2.1.2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的技术性能应符合JT/T737的规定。5.2.1.3I型束中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的环氧涂层厚度不应小于0.6mm。5.2.1.4Ⅱ型束和Ⅲ型束中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的环氧涂层厚度不应小于0.4mm。5.2.2.1Ⅱ型束PE护层材料应符合CJ/T297的规定,厚度不应小于0.5mm。5.2.2.2Ⅲ型束HDPE护套材料应符合CJ/T297的规定,厚度不应小于4.0mm或参照GB/T18365的规定。5.2.3锚固装置5.2.3.1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用锚板和夹片的技术性能应符合JT/T329的要求。5.2.3.2锚具夹片、锚板和调节螺母等主要受力构件,采用合金结构钢,应符合GB/T3077的规定。5.2.3.3锚具防松装置、密封筒等其他构件,采用Q235碳素结构钢或45号优质碳素结构钢,应符合5.2.3.4铸铁锚垫板采用不低于QT450-10的球墨铸铁,或HT200灰铸铁,应符合GB/T1348或GB/T5.2.3.5钢板锚垫板采用Q345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或Q345q桥梁用结构钢,应符合GB/T1591或GB/T714的规定。5.2.3.6锚具导管采用Q235无缝钢管,壁厚不小于4mm,应符合GB/T8162的规定。5.2.3.7锚具保护罩采用Q235碳素结构钢,应符合GB/T700或GB/T699的规定。5.2.4转向装置5.2.4.1转向钢管采用Q235无缝钢管,应符合CB/T8162的规定。5.2.4.2集束式转向装置的塑料衬管采用PE管,应符合GB/T13663的规定。5.2.4.3散束式转向装置的分丝管采用PE管,应符合GB/T13663的规定。5.2.5减振装置5.2.5.1定位部件、束箍、钢支架等采用Q235碳素结构钢,应符合GB/T699或GB/T700的规定。5.2.5.2衬套管采用PE管,应符合GB/T13663的规定。5.2.5.3橡胶垫层和橡胶支撑块采用氯丁橡胶,应符合GB/T5574的规定。5.2.6锚具防腐材料5.2.6.1锚具防腐材料为用于对锚具及其端部钢绞线进行防腐保护的油脂或蜡油。5.2.6.2防腐油脂技术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8表1防腐油脂技术性能试验方法工作锥入度(1/10mm)220~320滴点(℃)水分(%)钢网分油量(%)40℃,72hNB/SH/T0324NB/SH/T0324耐腐蚀(45号钢片,100℃,24h)(%)蒸发量(99℃,22h)(%j低温性能(△40℃,30min)湿热试验(45号钢片,30d)(级)S220耐盐雾(45号钢片,30d)(级)氧化安定性氧化后压力降(Pa)Q≤14.7×10⁴氧化后酸值(mgKOH/g)5.2.6.3.防腐蜡油技术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防腐蜡油技术性能滴熔点(℃)水分(%)针大叟(-20℃)(1/10mn)无裂缝钢网分油量(40℃,7d)(%)耐腐蚀(4:钢片,100℃,24h)Cz耐湿热(45号钢片,30d)(级)耐盐雾(45号钢片,30d)(级)氧化安定性氧化后压力降(Pa)氧化后酸值(mgKOH/g)5.3机械加工5.3.1零件机械加工应符合JB/T5936的规定。5.3.2螺纹副的未注精度等级,应符合GB/T197中7H/8g的要求。5.3.3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等级,应符合GB/T1804中c级的要求。5.4热处理5.4.1夹片应进行热处理,表面硬度不小于57HRC(或79.5HRA)。夹片热处理后,应无氧化脱碳现象,同批次夹片硬度差不大于5HRC,同件夹片硬度差不大于3HRC。其他要求应符合JB/T5944和JB/T3999的规定。5.4.2锚板和调节螺母宜经调质处理或锥孔强化处理。若采用调质处理,则表面硬度不小于225HB9(或20HRC),其他要求应符合JB/T5944的规定。5.4.3锚板和调节螺母应逐件进行超声波探伤和磁粉探伤,探伤合格的方可流入下一道工序。超声波探伤方法应按GB/T4162的规定进行,磁粉探伤方法应按JB/T4730.4的规定进行。5.5.1锚具静载锚固性能5.5.2锚具疲劳性能5.5.2.1钢绞线-锚具组装件应进行循环次数为200万次的疲劳性能试验。试验应力上限取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m的65%,应力变化范围为80MPa。5.5.2.2试件经200万次循环荷载后,锚具零件不应发生疲劳破坏;钢绞线因锚具夹持作用发生疲劳破坏的面积不应大手原试件总面积的5%。5.5.2.3疲劳试验后对原试件进行静载拉伸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a)实测极限拉力F不应低于0,92F或-0.95Fm(取两者中的较大b)达到极限拉力/Fm时,钢束的总应变sm不应低于1.5%、5.5.3锚下荷载传递性能锚下荷载传递性能应符合JT/T329的规定。5.5.4转向装置组合静载性能5.5.4.1散束式转向装置组合静载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a)极限拉力不应低于0.95F;b)达到极限拉力Fm时,钢束试验段的总应变em不应低于2%;时,应由铜绞线的断裂,不应由销具或转向装置的失效而导致试验中止。a)极限拉力F不应低于0.95F;b)达到极限拉力F时,钢束试验段的总应变en.不应低于1.5%:c)达到极限抗为时、应由钢绞线的断裂,不5.5.5转向装置组合疲劳性能5.5.5.1转向装置应进行循环次数为200方次的疲开性能试验。武验应力上限取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的65%,应力变化范围为50MPa,5.5.5.2试件经200万次循环荷载后,应满足下列要求:a)锚具零件不应发生疲劳破坏;b)钢绞线因锚具夹持作用发生疲劳破坏的面积不应大于原试件总面积的5%;c)试验完成后I型束和Ⅱ型束转向段的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其表面环氧涂层的最小残余厚度不应小于0.4mm。5.6.1体外束可更换性能体外束应进行可更换性能试验,其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5.6.2体外束分级张拉锚固性能和GB/T231.1的规定进行。转向装置组合静载性能试验按附录A的要求进行。体外束可更换性能试验按附录C的要求进行。6.8体外束分级张拉锚固性能7检验规则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或省级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7.1.3出厂检验为生产单位在每批产品出厂前进行的厂内产品质量控制性检验。7.1.4进场检验由需方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性检验。7.2检验项目型式检验项目和取样数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试验用样本应在同一批次产品中随机抽取。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体外束规格和取样数量1根~12根钢绞线13根~26根钢绞线27根~37根钢绞线合计锚具静载锚固性能225钢绞线-锚具组装件疲劳性能13锚下荷载传递性能124转向装置组合静载性能0011转向装置组合疲劳性能00体外束可更换性能体外束分级张拉锚固性能1出厂检验项目和取样数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试验用样本应在同一批次产品中随机抽取。进场检验项目和取样数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体外束产品出厂和进场检验项目及取样规定出厂检验进场检验锚具外观5.1.1~5.1.4硬度外形尺寸实测超声波探伤产品设计文件要求GB/T4162 磁粉探伤产品设计文件要求JB/T4730.4表4(续)出厂检验进场检验锚具螺纹—互换性具有互换性实测实配—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机械性能钢绞线-锚具组装件静载性能表3——钢绞线PE护层外径、厚度实测热挤HDPE护套外形尺实测转向装置外形尽产品设计文件要求实测减振装置外形尺寸产品设计文件要求实测注:“—”为不检项。8.1标志体外束严曲应在显者位置标明产品型号,规格和批号。每件转向装置上应有体外束枣、转向装置编号。安装方位等与转向装: 体外束严曲应在显者位置标明产品型号,规格和批号。每件转向装置上应有体外束枣、转向装置编号。安装方位等与转向装: 有关的显著标志。8.2包装8.2.1锚具锚具出厂时应品合格证内容包括锚具出厂时应品合格证内容包括8.2.2束体8.2.2.1I型束和Ⅱ型東应盘卷包装,盘内径不应小于1100mm。每盘钢绞线应捆扎结实,捆扎不得少于六道。8.2.2.2Ⅲ型束应盘卷包装,其盘绕内径一般不小于20倍体外束外径,且不小于1600mm,最大外形尺寸应满足相应的运输条件。8.2.3转向装置和减振装置8.3运输和储存8.3.1体外束产品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应小心操作,防止碰伤,不得受到划伤、抛甩、剧烈撞击及油污和化学品等污染。8.3.2体外束产品宜储存在库房中,露天储存时应加遮盖,避免锈蚀、玷污、遭受机械损伤和散失。转向装置组合静载性能试验A.1试件与试验装置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应随机选取。若同型号转向装置含多种抗拉强度级别的钢绞线,则应采用抗拉5——束体;6—垂直调整架,8—转向装臂。A.2试验步骤按以下步骤进行试验:b)各类测量仪表在加载前安装调试正确。各根钢绞线的初应力调试均匀,初应力可取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ʃm的5%~10%;c)按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m的20%、40%、60%、80%,分四级在钢束两端进行对称等速加载,加载速度宜为100MPa/min左右。钢束加载至0.8fm后,持荷1h,然后降至0.JT/T876—2013应采用抗拉强度等级最高的钢绞线试件——当钢绞线根数n≤12时,试验钢绞线根数n——当钢绞线根数n≥12时,试验钢绞线根数n'≥4+(n-12)/4,B.1.6试验装置见图B.1。在满足试件要求的前提下,试验装置的具体构造可根据试验室条件作适b)各类测量仪表在加载前安装调试正确。各根钢绞线的初应力调试均匀,初应力可取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m的5%~10%;c)利用轴向加载千斤顶,将钢束对称等速加载至抗拉强度标准值fm的65%,加载速度宜为100MPa/min左右;然后将荷载降至下限值Fmin;d)向液压油缸加载,使钢束加载至抗拉强度标准值fm的65%,测量并记录千斤顶位置;e)以荷载上限F为0.65F,应力变化范围△op为50MPa,利用液压油缸对转向装置进行脉冲循环加载,见图B.2。循环次数不小于200万次。单位为毫米试验时应进行下列各项测量和观察,并记录结果:a)检查试验用转向装置、束体和错具试件的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