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课程纲要》_第1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课程纲要》_第2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课程纲要》_第3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课程纲要》_第4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课程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中心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魏晓娜

适用年级一年级总课时10课时设计日期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

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

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

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生、教材

及其他资

源背景分

1.1~5的认识

(1)学生学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

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课(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

程五以内的加法。

目(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标(3)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减法

(1)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含义和起点的含义。

(2)培养学生想象力、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实施内容课时安排

:5的认识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

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

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

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注重对学生教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

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

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

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

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

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成

长记录中的材料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并与老师共同确定。例如,在对综合应用部分进行评价时,

学生可以利用成长记录袋收集以下资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取得的进步:

(1)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

(2)收集的有关资料;

(3)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

(4)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5)解决问题的反思。

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中心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魏晓娜

适用年级一年级总课时3课时设计日期

这部分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

立体图形的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符合了儿童的认知规律。

学生、教材

及其他资

源背景分

1.认识立体图形

(1)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

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课2、认识平面图形

程(1)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二角形和圆。

目(2)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标(3)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内容课时安排

认识物体和图形2课时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1课时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

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

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

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按时完成的:优、良、中、差。写的干净整

洁的:上、下。)、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从课堂上的回答情况来评

价学生的预习情况)(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

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课堂上老师对孩子发言的评价:你回答的真好、你真棒、再想

想。

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4)是否定期小

结。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1)95分以上为优秀;(2)80—94为良好;(3)70

—60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中心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魏晓娜

适用年级一年级总课时2课时设计日期

教材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以不同

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他们规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如果这些事物

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

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

果也不相同。

学生、教材

及其他资

源背景分

1.分类(单一标准)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2.分类(不同标准)

程(1)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目(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标(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实施内容课时安排

分类(一)1课时

分类(二)1课时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

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

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

学习的。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

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

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

数学,学习数学。

(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按时完成的:优、良、中、差。写的干净整

洁的:上、下。)、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从课堂上的回答情况来评

价学生的预习情况)(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

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课堂上老师对孩子发言的评价:你回答的真好、你真棒、再想

想。

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4)是否定期小

结。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1)95分以上为优秀;(2)80—94为良好;(3)70—60

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中心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魏晓娜

适用年级一年级总课时20课时设计日期

教材内容4£动有趣,富有思考性,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

上都比较注重工见实性,是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

等数学活动的窄r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

学知识的载体,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习。

学生、教材

及其他资

源背景分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1)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学生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提高计算能力。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学生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3.10的认识和10的加减法

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数字10;学生知道10以内数的大小;

学生掌握10的组成。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1)学生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见见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实施内容课时安排

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

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

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

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

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

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按时完成的:优、良、中、差。写的干净整

洁的:上、下。)、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从课堂上的回答情况来评

价学生的预习情况)(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

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课堂上老师对孩子发言的评价:你回答的真好、你真棒、再想

想。

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4)是否定期小

结。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1)95分以上为优秀;(2)80—94为良好;(3)70

—60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中心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魏晓娜

适用年级一年级总课时4课时设计日期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

减法做好准备,教材先教学数11~20各数,然后教学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最后出现一些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练习。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

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知识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学生、教材

及其他资

源背景分

L数n〜20各数、读写和写数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掌握20以内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

数的组成。

(2)在日常生活中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

课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程(4)加强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的教育。

目2.10加几相应的减法

标(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同时,学生

既学了加减法,也就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实施内容课时安排

数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10加几的加减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

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

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

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

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

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

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

程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

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成

长记录中的材料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并与老师共同确定。例如,在对综合应用部分进行评价时,

学生可以利用成长记录袋收集以下资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取得的进步:

(1)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

(2)收集的有关资料;

(3)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

(4)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5)解决问题的反思。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八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中心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魏晓娜

适用年级一年级总课时2课时设计日期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失真和分

针,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以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练习的设计体现了

一定的弹性,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学生、教材

及其他资

源背景分

1.认识整时、半时

(1)学生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景学会认识整时,学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课2.认识钟表

程(1)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目(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标(3)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实施内容课时安排

认识整时1课时

认识半时1课时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

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

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

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

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

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

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

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本学段的学生在自主性和独立性方面比第一学段相对加强。因此,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

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

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

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

评价方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教师可以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业的认真程

度,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合作交流的技能四个方面进行考察。例如,可以从作业中了解学生计

算技能掌握的情况,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从成长记录中了解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技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九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中心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魏晓娜

适用年级一年级总课时11课时设计日期

本单元学习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

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

为了使计算达到熟练,教材中适当安排了练习题,并且注意变换练习形式,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

趣,使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学生、教材

及其他资

源背景分

1.9加儿

学生通过对问题情景的探索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学生初步理解“凑十

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8、7、6加几

(1)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学生进一步

课理解“凑十法”,并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程3.5、4、3、2加几

目(1)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标(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的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

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实施内容课时安排

9加几3课时

8、7、6加几4课时

5、4、3、2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

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

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

学习的。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

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

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

数学,学习数学。

本学段的学生在自主性和独立性方面比第一学段相对加强。因此,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

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

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

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

每种评价方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

价方式,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教师可以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业

的认真程度,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合作交流的技能四个方面进行考察。例如,可以从作业中了

解学生计算技能掌握的情况,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从成长记录中了解学生提出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技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十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中心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魏晓娜

适用年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