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解读

一、链接课标

1.教材编排特点

例1教学数数和读数。数数时,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

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根

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

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机个一组成

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数的读法的教学是在数

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用小棒摆出数后要读出来,10根小棒一捆,

就是1个十,读“十”;再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一捆放在一起就是十几;两

捆小棒就是二十。

例2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通过某个数的“前一个”或“后一个”是几以及简

单的比大小,强化对数序的认识。

例3教学写数,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

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认识个位

和十位。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

十”就能够理解得更清楚。

例4教学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在巩固11〜20各数认识的同时也

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管准备。教材中通过摆1捆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

13,13-3-10,13-10-3o这样学生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也看到加减法之间的

关系,有助于后面学习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用加法证算减法。

例5结合计数器教学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主要是介绍加减法各部

分的名称: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分别称为“加数”,计算结果称为“和”;

在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为:被募数、减数和差。为学生继续研究数的运

算奠定基础。这里的计算都是比较简单的,只是为后学习做些准备,不要

求学生熟练地掌握。

例6教学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

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前面是用列式解决,这里用数

数的方法也可以解决问题。

二、单元目标

1.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够正确、有序地读写各数。

例1在数小棒的活动中认识数,突出把“十”作为计数单位,使学

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1个1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

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此基础上认、读数,初步认识数序。

(2)认识个位和十位,初步认识十进制,初步认识位值制以及初步体验位

值制的作用。

例3以小棒图和带数位的计数器相对照的方式,使学生初步认识个位

和十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写数的教学。这样安排,既给学生以直观上的

支持,又突出了“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即位

值制的含义。

(3)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和相应

的减法,初步感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规律。

例4教学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一方面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

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在前面的数数活动中,学

生已经有了“数出10,再数出几,就是十几”的数数经验,在本题中将抽

象为“10加几就是十几”以及相应减法的运算。从例4、例5至『'做一做",

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即从结合计数器、实物图等直观

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计算的过程与结果,到脱离直观进行计算,逐步

加深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

(4)能够在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中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回顾的,并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

个”的问题,为理解“植树模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例6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创造了机

会。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

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继续让学生体验

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一,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

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理解“画示意图”是帮助理解题意的重要手段、数

数是一种有效地解题策略,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

积累学生用数学的经验。

(5)能够初步了解加法算式与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三、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

法,为^电加一减法做邛"备b#单元的邛]只结构如下。।匚

数数、读数一顺序和大小一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一

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一解决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体现学习过

程。在教学新内容之前,教材提供了一幅学具图,供学生使用。这是因为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使

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四、课时安排

第1课时...........认读11〜20各数

第2课时...........11〜20各数的顺序及写法

第3课时...........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及相应

的减法(不退位)

第4课时...........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第1课时认读11〜20各数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1.认识11〜20各数,能,E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

的大小。

学习目标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210卜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L5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

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

难点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再认识1~10的基础上学习11~20的认识。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注重联系学

生生活实际,注重体现学习过程.在教学新内容之前,教材提供了一幅学具图,供学生使

学情分析

用。这是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

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课件、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教学辅助

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1〜10。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

品?上面这些物品,请你们一起数一数各有多少个?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察这幅图中都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让学生试着数一数,使学生在已学过

的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各种物品的数量,为新授内容做铺垫,同时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学习任务一:探究11-20的数数方法

【设计意图:】

正式教学认数前,教材提供了一幅主题图,图中散乱放置了学生熟悉的学具及水果卡片、

一方面提示教师通过让学生数出某种数量超过10个的学具,得到11~20的某个数据,为

接下来的教学提供话题;另一方面,可供学生学习数数之后进行练习使用,同时亦可做培养

学生数感的素材加以使用。

一、学生跟学,教师指导

1.提示:请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小组先讨论,一会汇报。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预设1:图片中有正方体、小木棒、水果卡片。

2.预设2:正方体有15个。

3.预设3:水果卡片有12张。

4预设4小木棒有20根

5.预设5:先把物品分类,从每一类中数出10个,再接着往后数。

6.提示:同学们的方法真好。

7.总结:事物的数量超过10个时,把每10个看作一份更清楚。

学习任务二: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设计意图:】

在数小棒的活动中认识数,突出把“十''作为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

1个1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此基础上

认、读数,初步认识数序。

一、学生跟学,教师指导

1.提示:请你用0摆出水果卡片的数量»

2.提示:请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预设:一一对应的摆不会出现错误。

2.提示:有几根小棒:

3.预设:有11根小棒。

4.提示:一起来看大屏幕,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课件演示10根

小棒。)

5.提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几?共有几根?11是由几和

几合成的?

6.预设: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1个十,添上一根,有.1个一,共有11根,11是由1个

十和1个一合成的。

7.提示:继续摆小棒与正方体的数量同样多?你是怎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8.预设:15个正方体,摆小棒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十15.

9.提示:原有小棒多少根?

10.预设:原有小棒20根,正好是2捆。

11.提示:我们能一起数一数手铃上有几个铃铛?

12.预设:一个手铃上有10个铃铛,2个手铃是20个铃铛,正好是2个十。

13.提示:一起数一数每一种物品各有多少?

14.预设1:铅笔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是II;

15.预设2:作业本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是13:

16.预设3:石蜡丸是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是18。

17.提示:通过数小棒认识11~20的数边出示课件,边说各数的组成。

18.预设1:这是1个十,再添上I根是11根,11是由I个是和1个I组成;

19.预设2:这是1个十和1个一是11,再添上1根是12根,12是由1个十和2个1组成;

20.预设3:这是1个十和2个一是12,再添上1根是13根,13是由1个十和3个1组成;

21.预设4:这是1个十和1个一是13,再添上1根是14根,14是由1个十和4个1组

成…19;

22.预设5:这是1个十和9个一是10,再添上1根是20根,20是由2个十组成20.

23,提示: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都能熟练的掌握11~20的组成。

24.提示:你们会数数,知道组成了,那知道11~20怎么读吗?

25.预设:11读作:H■•一,12读作:十二,13读作“十三…19读作:十九。

26.提示:谁知道20怎么读?

27.预设:20读作:二十。

28.总结:读数时从高位读起,个位是几读几,十位是1读十,是2读二十。

29.提示:考一考你们。院里有10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3只,现在共有几只小鸡?

30.预设: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

31.提示:会读吗?

32.预设:读作:十三。

33.提示:同学们这节课掌握了11~20的数法,并能正确的读出来。课后试着读一读30、40、

50...0

学习任务三: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设计意图:】

在引导学生有序、不重不漏地数个数,丰富学生数数经历,积累数数的经

验,进一步感受数序。这些题练习抽象地数数,在“分段”的数数活动中进一步熟

悉数序,能够正确判断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作业设计】

1.完成教材P76第1~6题;

2.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读11~20各数

10

II121314151617181920

第六单元第2课时11~20各数的顺序及写法教学设计

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借助计数器,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并能写出11-20各数。

2.能够正确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

学习目标

位“个位”“十位”。

3.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借助计数器,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并能写出11~20各数。

能够正确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

难点

“个位,,”十位,,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内数的顺和

大小。某个数的“前一个”或“后一个”是几以及简单的比大小,强化对数序的认识。计数器位

学情分析

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为今后学习

十几加几的计算做铺垫。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直尺、计数器(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请拿出你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标有哪些数字。你都会读吗?

6‘"21":"5"3"6"而"行石”苍彳7得彳6“节“彳3“苍勾

【设计意图:】

利用直尺重新回顾120数的读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有序、不重不漏地

利用直尺数数,丰富学生数数经历,积累数数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序。

学习任务一:11-20各数的顺序

【设计意图:】

利用直尺教学数序,理解各数的大小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1一"I''"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一、学生跟学,教师指导

1.提示:请观察直尺上的数,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先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规律?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预设1:发现10后面的数有11、12、13、14、15、16、17、18、19、20…。

2.提示:和18相邻的数是几?

3.预设:和18相邻的数是17和19.

4.提示:比12多1的数是几?

5.预设:比12多1的数是13.

6.提示: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

7.预设:10和12中间的数是11.

8.提示:15在几和几的中间?

9.预设:15在14和16的中间.

10.提示:在直尺还有什么发现?

11.预设:发现在直尺上相邻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I。

12.提示:你能给11~20按照从小到大的排排队吗?

13.预设:可以。11V12<13V14<15V16<17V18V19<20

14.提示:你还可以怎样排?

15.预设:可以从大到小的排列即20>19>18>17>16>15>14>13>12>11

16.提示:你能在直尺上面找出各数,那你能从小火车上找出小女孩、小男孩、小猫咪在几号

车厢,那个数字在最后一节车厢?

17.预设1:小女孩在12好车厢。

18.预设2:小男孩在16好车厢。

19.预设3:小猫咪在15好车厢。

20.预设4:最后一节车厢十20号。

21.提示:你们真棒,这节课的知识点掌握的很好,给你一个大奖。

22.总结:11~20各数的顺序:

①从小到大是11、12、13、14、15、16、17、18、19、20»

②从大到小是20、19、18、17、16、15、14、13、12、11,

学习任务二:探究11~20各数的写法

1.出示课件,展示三幅小棒图,请同学们数一数每幅图上有几根小棒?

【设计意图:】

以小棒图和带数位的计数器相对照的方式,使学生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并在此基础上

进行写数的教学。这样安排,既给学生以直观上的支持,又突出了“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

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即位值制的含义。

一、学生跟学,教师指导

1.提示:你是怎样数小棒数量以及读数的?

2.小组内先讨论数的方法,一会小组汇报。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预设1:第一幅图是1个十7个一组成17,读作十七。

2.预设2:第二幅图是1个十1个一组成11,读作十一。

3.预设3:第三幅图是2个十组成20,读作二十。

4.提示:那你知道如何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吗?

5.提示:先认识计数器,

6.预设1:计数器有两个档,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

表示几个十。

7.预设2

十位个位

17

写作:17

1捆小棒放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7根小棒放在个位上表示7个一,写作:17.

8.预设3:1捆小棒放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1根小棒放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写

写作:11

9.预设4:1捆小棒放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

10.提示:个位没有怎么办?

11.预设:各位没有用“0”占位,写作设

12.总结: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

13.提示:在计数器你会表示数,会写显示在计数器上的数吗?

14.预设1:这两幅图十位上有珠子,个位上没有珠子,所以个位用0占位,分别写作:

15.预设2:第一幅图十位和个位都是1个珠子,所以写作:11.第二幅图十位上有1颗珠子

表示1个十,个位上有7颗珠子表示7个一,写作:17.

16.预设3:第一幅图十位上有1颗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有4颗珠子表示4个一,写

作:14.第二幅图十位上有1颗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有6颗珠子表示6个一,

17.总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

个位上写几,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从高位写起。

学习任务三: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设计意图:】

通过填数的活动,提高学生写数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序的认识。通过用卡片

在数位表中摆数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体会位值制的意义,同时进一

步熟练写数和读数的方法。

【作业设计】

1.完成教材P75做一做1~3题;

2.完成教材P76-77第4~12题;

3.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V

||III||III||||||IIIII|1|II|||111||II11|11||II|||II|||II8|llll|IIII|||<I|1<II|III'III|IIIIjlI.I||III|IIII||III|IIII||HI|lIII|lIII|lIII|lll||III>IIIIIII1||.1UMII||

0123456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十位个位

11

十位个位十位个位

第3课时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及相应的减法(不退

位)

1.能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加减法的算理。

学习目标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计算的意经历捕捉信息、发现问题、探究法、解决问题的全

过程,体会解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能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计算10力U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会观察

重点

情境,能根据情境提供的信息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并解决问题。

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加减法的算理,能利用11~20各数的顺

难点

序解决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其目标定位于通过运算深化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

而非进行运算方法的教学。教学时,关注于操作过程。教师可先复习11~20各

学情分析

数以及10以内的加、减法,并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以数的组成为基础

进行口算,不必进行法则教学,更不必要求学生按照相关法则进计算。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小棒、计数器(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认识了11~20的数、组成和读写,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十几加几的计算。

请想一想,前面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设计意图:】

利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引出新授,学习内容是循序渐进的,这样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学习任务一:探究10加几及相应的加减法

1.课件出示教材P78例4

2.提示:你能根据图中小棒的数量,写出算式,得出相应的结果吗?

【设计意图:】

教学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一方面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

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在前面的数数活动中,学生已经有了“数出10,再数

出几,就是十几”的数数经验,在本题中将抽象为“10加几就是十几''以及相应减法的

运算。位后面教学做铺垫。

一、学生跟学,教师指导

小组内先讨论,你是怎样想的,该怎样解决问题,一会汇报。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预设:根据图片信息可以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即10+3=、3+10=、13-3=、13-10=。

2提示:你有哪些计算方法?

3.预设1:看大数,接着数即10+3:103.从10后面接着数3个数,II、12、13,一共13根,所

10+3=13;

3+10:103.从10后面接着数3个数,11、12、13,一共13根,所以3+10=13。

4.预设2:利用数的组成即10+3表示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3+10=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

是13。

5.预设3:利用数小棒的方法计算减法即把13根小棒去掉3根就是13-3=10;把13根小棒去掉10

根就是13-10=3.

6.预设4:利用倒着数的方法即13-3:从6开始倒着数3个数,13、12、11,还剩10根,所以13-3=10;

13-10:从13开始倒着数10个数,13、12、11、10、9、8....4,还剩3根,所以13-10=3。

7.预设5:利用数的组成把1个十和3个一,去掉3个一,还剩1个十即13-3=10;把1个十和

3个一,去掉1个十,还剩3个一即13-10=3.

8.提示:同学们的计算方法真多,在今后的计算中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就选择哪种。

9.总结: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10得几;十减几得10。

学习任务二:探究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加减法

1.课件出示图片,请问你从这副图片中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十位I个位

【设计意图:】

“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或“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认识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编排的主

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20以内的数,并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些准备。

一、学生跟学,教师指导

小组讨论,你看到的数学信息,以及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会汇报。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预设1:根据图片可以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即11+2=,13-2=。

2.提示:你知道怎样计算吗?

3.预设1:借助计算器利用拨珠的方法,先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表示1个十,再在个位上拨2颗

珠子表示2个一,合在一起是1个十和3个一就是十三写作13,所以11+2=13.

4.预设2:看大数,接着数即11+2:11>2,从11后面接着数2个数,12、13,所以11+2=13。

5.预设3:利用数的组成即1个十和1个一加上2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和3个一,所以

11+2=13.

6.提示:你们计算加法的方法很多,也很好。那你会计算减法吗?

7.预设1:借助计算器,先拨13颗珠子,再把个位上去掉2颗,就剩12颗即13-2=11.

8.预设2:运用倒着数即13-2:从13开始倒着数2个数,13、12,还剩11,所以13-2=11。

9.预设3:利用数的组成1个十和3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1个十和1个一即13-2=11.

10.提示:同学们善于动脑思考,运用的方法喝多,也很好,值得表扬!

11.提示:你们在计算过程中,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12.预设1:加法算式是11+2=13加数+加数=和,11和2是加数,13是和。

13.预设2:减法算式是13-2=11被减数-减数=差,13是被减数,2是减数,11是相差。

14.总结:在一个加法算式中,“+”前后的两个数叫做加数,“一”后面的数叫做和。在一个减法算

式中,“一”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后面的数叫做减数,“一”后面的数叫做差。

学习任务三: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或“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利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

行计算。并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些准备。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更加熟练,准确度

高。

【作业设计】

1.完成教材P78做一做1~3题;

2.完成教材P80第1~3题;

3.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设让1

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及相应的减法(不退位)

r'E:Ii11+2=

聊b,13-10=十位|个个小位13-2=

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1+2=1313-2=11

・••

•••

•••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第六单元第4课时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1.会观察情境,能根据情境提供的信息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并解决问题。

2.能利用11~20各数的顺序解决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计算的意经历捕捉信息、发现问题、探究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

解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点会观察情境,能根据情境提供的信息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并解决问题。

难点能利用11-20各数的顺序解决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实际问题。

今天的教学内容要注重读图训练,从图片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解决问题的教学应为学生创造经历解决问题全过程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

学情分析的能力。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问题的含义,讨论一下“之间”的意思,理解"之间”表

示包含XX,不包含XX,这是学生能着手解决问题的关键。让学生参与活动,感受过程,体

验”之间”的含义。利用学习。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圆片、日历(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情境导入

复习1~20的数数,主要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与排列,为今天的教学做

铺垫。

【设计意图:】

通过按要求数数,主要是考察学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数序掌握的是否熟练。迁移到今

天的新授内容中来。同时,也是做铺垫。

学习任务一:探究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

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创造了机会。同时,在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从解决

问题的角度来说,继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1.提示:课件出示例6图片,请仔细观察图片和提出什么数学的问题?

6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金排第io7')

一、学生跟学,教师指导

小组内先讨论,你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会汇报。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预设1:我发现的数学信息是,小丽排在第10,小宇排在第15.

2.预设2:提出的数学问题是,小丽前面有几人?

3.预设3:提出的问题是小丽和小宇之间还有几人?

4.提示:你是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5.预设1:求小丽前面的人就是不包括小丽。10人中减去小丽就是她前面的人即10-

1=9(人)

6.预设2: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弄清楚什么是“之间”。

7.预设3:“之间”就是既不包括小丽,也不包括小宇。

8.预设4:我用数一数的方法从小丽后面第一个开始数道小宇为止即11、12、13、14,

共4人。

9.预设5:我用画一画的方法•••••••••••••••找到小丽和

小宇地位置,中间地就是它们之间的人,中间有4个圆点,表示4人。

10.预设6:我还可以更简单的画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