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峨山县大龙潭中学2025届生物高一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在减数分裂中,家兔的初级卵母细胞有22个四分体,则其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A.11条 B.11对22条 C.不成对的22条 D.44条2.关于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多倍体B.多倍体的特点是植株弱小、高度不育C.多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D.多倍体结实率高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4.关于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B.物镜由10×换成40×后被观察物体面积变大到10×视野下的4倍C.在低倍镜下观察完细胞后换至高倍镜需重新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D.观察对象在视野右上方,想将其移至视野中心,需要将载玻片向左下方移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B.50%C.42%D.21%6.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产生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基因频率7.某DNA片段所转录的mRNA中尿嘧啶占28%,腺嘌呤占18%,则这个DNA片段中胸腺嘧啶和鸟嘌呤分别占()A.46%、54%B.23%、27%C.27%、23%D.46%、27%8.(10分)如图所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等位基因的图解,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该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基因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基因B与b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图一现象是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图一是某雌性动物的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图二是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的卵原细胞在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在______(填“①、“②③"成“①②③”)过程中由于__________而分开;在不同核糖体中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2)图一中的Ⅲ和Ⅳ的细胞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3)图二中A、B细胞中染色单体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4)区分图二中的A细胞和C细胞分别属于不同时期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5)通常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发生在图二中的_________细胞中。10.(14分)下图表示某DNA片段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⑦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DNA复制的过程是________(填字母),图中表示基因表达的过程是________(填字母)。其中a、b过程在人体细胞中既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也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中。(2)为研究a过程的物质合成情况,常使用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这一化合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b过程中,与DNA结合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该过程形成的RNA的模板链和非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该RNA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4)c过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mRNA上的密码子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在人体的成熟红细胞、胰岛细胞、癌细胞中,能发生b、c过程但不能发生a过程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6)若下图是某植物花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决定花中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其体现了基因对生物体的性状的控制途径为: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当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理论上子代中紫花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子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11.(14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⑴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_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中的________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_________,其产生的方向是_________。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_,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________。⑵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_。⑶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⑷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果蝇(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_________,常见的隔离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通常经过长期的_________隔离而达到_________隔离。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若一旦发生了_________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了。⑹通过对果蝇和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_________的方向。12.某医师通过对一对正常夫妻(Ⅲ)(妻子已经怀孕)的检查和询问,判断出丈夫家族中有人患有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他的祖父和祖母是近亲结婚;妻子家族中患有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她有一个年龄相差不多患先天性愚型(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舅舅;夫妻均不带有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医师将两个家族的系谱图绘制出来(如下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性遗传。(2)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性遗传。(3)医师通过咨询该夫妇各自家族中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均无对方家庭遗传病的患者,由此可以判断夫妻双方________(填“不带有”或“带有”)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4)丈夫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妻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5)该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女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6)先天性愚型患者可能是由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的卵细胞或________的精子与正常的生殖细胞受精后发育而来的。(7)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为了达到优生的目的,应该采取的措施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试题分析: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构成一个四分体。家兔的初级卵母细胞有22个四分体,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细胞中,据此可推知,其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不成对的22条,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C【解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考查对单倍体、多倍体的形成、特点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单倍体、多倍体概念判断其来源和染色体组成,根据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成特点分析其植株特点和育性变化。【详解】体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如果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是单倍体,A项错误;单倍体的特点是植株弱小、高度不育,B项错误;多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含有的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C项正确;多倍体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导致配子可育率降低,结实率降低,D项错误。【点睛】“两看法”判断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3、C【解析】噬菌体是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培养,A错误;该实验分别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但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B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正确;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名师点睛】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4、A【解析】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可以使视野明亮,A项正确;物镜由10×换成40×后被观察物体长度变大到10×视野下的4倍,B项错误;换至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C项错误;物与像的关系相反,观察对象在视野右上方,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可将其移至视野中心,D项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不理解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显微镜的发达倍数是指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指面积的放大倍数。5、C【解析】由于两个种群的个体数相同,因此两个种群合成一个种群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是A=(80%+60%)÷2=70%,a=(20%+40%)÷2=30%,由题意知,该种群非常大、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影响,因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所以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2×A×a=2×70%×30%=42%。【考点定位】基因频率的变化6、C【解析】
具有新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基因频率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正确,ABD错误。故选C。7、B【解析】试题分析:mRNA中尿嘧啶占28%,腺嘌呤占18%,则DNA中的模板链中,腺嘌呤占28%,胸腺嘧啶占18%,腺嘌呤和胸腺嘧啶是DNA中能配对的碱基,其和在双链的比值和在单链的比值相等,即双链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和是46%,双链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相等,则DNA中胸腺嘧啶占23%,则鸟嘌呤占27%,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转录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8、B【解析】图中①和②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知,该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A正确;由于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不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基因B与b的分离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所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图一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这是配子多样性原因之一,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能根据图中染色体的颜色判断出其发生过交叉互换。二、非选择题9、②③着丝点分裂可能极体卵细胞08A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C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BB【解析】
分析图一可知,卵原细胞经过DNA复制后体积增大转变为初级卵母细胞①,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Ⅱ次级卵母细胞和Ⅲ第一极体,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Ⅴ三个第二极体和一个卵细胞Ⅳ。分析图二可知,A图为有丝分裂的后期;B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应该为初级精母细胞;C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详解】(1)图一中的卵原细胞在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着着丝点的分开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分开,即在图一中②③分开;翻译的过程中由于一条mRNA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因此在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一中Ⅲ是第一极体,Ⅳ是卵细胞。(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二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单体数为0,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图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二中的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A中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图C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因此区分图二中A、C细胞所处的时期的关键是有无同源染色体。(5)在减少分裂过程中,通常情况下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组合,因此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都发生在图二中的B细胞。【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特别是掌握精子的形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理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区别与联系,识记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这是该题考查的重难点。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知识点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以及细胞的名称,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10、ab、c线粒体3H-TdR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放射性强度变化来判断DNA合成情况RNA聚合酶26%tRNA上的反密码子胰岛细胞蛋白质的结构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57/6422【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DNA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翻译,其中①表示一个DNA中有一条被标记的链、一条正常链,②表示mRNA,③表示核糖体,④表示多肽,⑤表示tRNA,⑥表示经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⑦表示氨基酸。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控制性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生物性状。据图分析可知:紫色的基因型为____D_、A_B_dd,红色的基因型为A_bbdd,白色的基因型为aa__dd。【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表示DNA的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翻译,因此图中表示基因表达的过程是b、c。DNA的复制和转录都是以DNA为模板的,因此两者都可以发生在人体的细胞核和线粒体中。(2)由于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放射性强度变化来判断DNA合成情况,因此在研究DNA复制的过程中常用3H-TdR这一化合物。(3)在b转录过程中,与DNA结合的酶是RNA聚合酶;根据题意分析,已知该过程形成的RNA的模板链和非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该RNA对应的DNA区段中鸟嘌呤=(29%+19%)÷2=24%,因此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50%-24%=26%。(4)c表示翻译,该过程通过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胰岛细胞不能分裂,能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但不能发生DNA复制;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癌细胞能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6)据图分析可知,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理论上子代中紫花植株(____D_、A_B_dd)所占比例为=3/4+3/4×3/4×1/4=57/64,紫花的基因型有3×3×2+2×2=22种。【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的复制、转录、翻译以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点,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物质的名称以及各个字母代表的过程的名称,并能够根据不同的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图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的基因型,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11、基因库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变异不定向的原材料方向2×10665%35%果蝇的残翅是不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不断被淘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必要条件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生殖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隔离自然选择生物进化【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1)种群的基因库即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该种群中果蝇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新基因,通过有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而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2×104×107×10-5=2×106。(3)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35×2+60)÷(100×2)=65%,a%=1-65%=35%。(4)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说明残翅是不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被淘汰,说明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调节,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大多新物种形成都是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若一旦发生了生殖隔离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了。(6)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其中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点睛】大多新物种形成都是先经过地理隔离,再达到生殖隔离;还有一部分新物种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达到生殖隔离,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12、常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建筑拆除与废墟清理施工合同(环保处理)3篇
- 煤矿井下探放水制度(2篇)
- 铝包木门窗生产承包合同
- 2024年天然气居民供气合同安全教育与培训协议3篇
- 学校物品管理及发放制度模版(2篇)
- 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制度(2篇)
- 牛奶运输选购合同
- 简易型购销合同样本
- 标准泥水工程分包合同
- 石油化工灌注桩劳务分包施工合同
- 路虎发现4说明书
- 肾破裂保守治疗护理查房
- 2024年避孕药具计划总结
- 新闻摄影课件
- 德能勤绩考核表
- 收纳箱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 Python数据科学方法与实践(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师范大学
-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卷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 班主任考核细则评分表
- 2023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 乘坐飞机申请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