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出土陶器的造型和图案富有艺术性,体现了我国原始居民的审美观念,B项正确;材料中器物不是农业生产工具,图案也无农业生产场景,不能说明原始居民会农业种植,排除A项;出土陶器证明我国原始居民会制作陶器,但题干要求从“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推论,排除C项;仅根据器物图案中有猪、鱼等形象,不能断定原始居民是否已经饲养这些动物,排除D项。故选B项。2.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写道:“周人设计的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这里的“封建制度”是指()A.禅让制度 B.分封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可知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封邦建国,是分封制,B项正确;禅让制度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礼乐制度是西周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3.下列材料探究的主题,最为恰当的是()政局动荡不安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农业继续发展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各国进行变法确立新政治经济秩序,商鞅变法成效最大A.夏商周的更替 B.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C.华夏族的认同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所学,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可见材料探究的主题是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项正确;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A项;秦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且材料所述除了政治方面外,还包括经济等,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华夏认同观念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A.推行仁政 B.以法治国 C.规范行为 D.监督民众〖答案〗C〖解析〗根据“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可得出孔子强调要身正。根据“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可得出韩非子强调要遵守法律。二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要求人们要遵守规则,规范行为,C项正确;A项是孟子的,B项是法家的,排除A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5.观察下面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A.北方经济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C.社会矛盾的缓和 D.民族政权的分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北魏帝王出御图》中人物衣着为汉族样式,反映民族文化的交融,B项正确;从北魏君臣身着汉族服饰看不出经济发展情况,也不能断定社会矛盾缓和,排除A项、C项;材料仅能看出北魏一个政权的情况,无法得出民族政权的分立,排除D项。故选B项。6.隋朝大运河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A.江南地区开发 B.运输工具的改进C.劳动人民的智慧 D.计算能力的提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材料,开通大运河克服了自然地理限制,解决了各种难题,体现了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所有这一切都彰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C项正确;隋朝开通大运河主要以北方地区的人力物力为支撑,而非主要依赖江南地区,排除A项;开通大运河需要人力、物力、工具、技术等各方面的条件,仅仅靠运输工具的改进、计算能力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排除B项和D项。故选C项。7.下图中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主要原因是()A.频繁战乱 B.北人南迁C.自然灾害 D.统治残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中国。结合所学,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军阀割据局面出现。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爆发了黄巢起义。频繁战乱导致人口数出现剧烈下降,A项正确;北人南迁理论上不会导致全国总人口数的重大变化,排除B项;自然灾害一般是阶段性的,不会持续出现和导致人口的持续下降,排除C项;材料提及的人口减少主要是战乱而非政府的残酷统治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A项。8.“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A.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 B.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C.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边疆地区 D.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进行制约”,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所述为北宋采取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办法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A项正确;“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体现北宋的文治政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宋代疆域主要是中原和南方地区,在边疆管理方面并没有太多成功经验和“法宝”,排除C项;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是具体措施而非“核心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人口总量逐渐增加〖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项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唐宋时期。根据题干信息,750年人口分布黄河流域多到1078年人口分布长江流域多,说明当时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由于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因此从唐朝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这一时期南方经济、人口均逐渐超过北方,因此出现材料中长江流域人口超过黄河流人口。C项正确;材料强调南北人口分布变化,不能体现土地兼并空前严重,排除A项;材料强调南北人口分布变化,不能体现财政收入得到提高。排除B项;材料强调南北人口分布变化,不能体现人口总量逐渐增加。排除D项。故选C项。10.《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甚至有的通宵营业。这反映了当时()A.商业突破地域限制 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商业服务设施完备 D.商品经济发展繁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宋代有夜市,有些商铺甚至通宵营业,反映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限制,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D项正确;夜市体现商业突破时间而非地域限制,排除A项;夜市不能体现商人地位提高,排除B项;材料提及商业经营时间,未提及商业服务设施,排除C项。故选D项。11.宋代广泛流行买扑制,由私人通过类似现代流行的招标竞标方式,向官府交纳一定数额的钱物后,承包或承买官府的酒坊、矿山、田地、商税场、盐井、河渡等在特定时空内的经营权。由此可推断,当时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重农抑商政策趋向瓦解C.官民共利成为社会共识 D.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制〖答案〗D〖解析〗宋代允许私人通过招标竞标方式,承包或承买官府的酒坊等的经营权,买扑者把原先官府的垄断经营变成私人的垄断经营,反映了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制,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官营工商业的种种弊端,故选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排除A;B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社会共识”,排除C。12.魏晋以来,佛道思想流行。隋代王通开始提倡三教合一,唐代韩愈更是建立了儒家道统,宋代思想家以接续孔孟道统为己任,打着“辨异端,辟邪说”的旗号,吸收佛道的思想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可以用来说明A.社会环境变化助推儒学思想创新B.程朱理学思想与心学观念合流C.经济转型引发了主流思想的嬗变D.儒家学者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魏晋以来,佛道思想流行”“隋代王通开始提倡三教合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以来,佛道思想流行,儒家融合佛道思想以创新思想体系,A项正确;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经济转型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项。13.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 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 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答案〗D〖解析〗根据“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可得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书画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而作出了调整,即应市场所需进行创作,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市民文化不是主流,排除B;阶级分化的说法从材料不能得出,排除C。14.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主要产粮区主要是在黄河中下游,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应该是隋唐时期,故选B;秦汉时期主要产粮区应该是在黄河中游,特别是关中地区,排除A;宋元和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长江中下游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CD。15.下表是徐光启推广农作物和整理农书的一些材料,这主要说明他()1607—1608年将甘薯从福建引入上海,进行农业实验,成功种植,撰写《甘薯疏》,推广种植经验。1613—1621年在天津建立水稻试验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种植经验,撰写《北耕录》《宜垦令》等农书。1622—1625年在上海和天津的经验上,整合前期农学著作,完成《农政全书》的初稿。A.传播西方科学技术 B.推动政府投资科研C.注重搜集文献资料 D.具有实践探索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徐光启亲自试验种植红薯、水稻,获取种植经验,体现他具有实践探索精神,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学习和传播西方农业技术,排除A项;徐光启的试验是个人行为,并未推动政府投资,排除B项;“整合前期农学著作”一定程度上体现注重搜集文献资料,但只是材料中的次要内容而非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学者指出,秦汉时期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①这是中央集权制度创建、健全并得以初步确立的时期;②这是由文化多元走向文化思想相对统一并确立社会主导思想的时期;③这是一个以开放和发展为主题的大时代……材料二辽是一个半游牧半农耕国家,兼有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辽太宗一度南掠中原,契丹贵族大肆劫掠,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在感叹“我不知中国之人难制如此”之余,辽太宗根据南北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民族构成的不同,采取相应的统治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政治策略演化为基本制度:“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1)结合所学,为以上分论点分别列举出相应的史实论据。(2)根据材料二,指出辽朝国家治理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答案〗(1)①秦朝最早确立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在全国推广郡县制;汉朝设立中朝,确立察举制,设刺史监察地方等。②秦朝统一文字;汉武帝时期,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等。③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丝绸之路”);佛教随之传入中国并传播等。(2)特点:因俗而治;双轨理政(或官分南北)。意义:适应了不同社会发展状况的需要,有利于各民族地区的安定,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创建、健全”可以列举秦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和发展的相关史实,如秦朝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朝设立中朝,确立察举制,设刺史监察地方等。“由文化多元走向文化思想相对统一并确立社会主导思想的时期”可列举秦汉时期加强文化控制和思想统一的史实,如秦朝统一文字、汉武帝独尊儒术。“开放和发展”可列举秦汉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如张骞开辟“丝绸之路”,佛教传入中国等。【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辽朝中国。特点:据材料“根据南北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民族构成的不同,采取相应的统治方式”“因俗而治,得其宜矣”得出因俗而治;据材料“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得出双轨理政(或官分南北)。意义:结合所学,因俗而治适应了不同社会发展状况的需要,有利于各民族地区的安定,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17.历史中的动物形象材料一史载,汉武帝为了追求西方的良马,使者往来西域络绎不绝。他在获取西域宝马之后,曾经兴致勃勃地作《天马歌》,欢呼这一盛事。“天马”远来的汉武帝时代,正是当政者积极开拓中西交通、取得空前成功的历史时期。“天马”实际上已经成为象征这一时代中西交通取得历史性进步的一种文化符号。——摘编自王子今(新编中国史·秦汉史》材料二在长安,西域进贡的珍稀野驼、风脚驼被圈养在皇家苑囿中;皇家禁军之飞龙驼偶尔担负漕路粮米的运载任务;使者骑乘白骆驼或者明驼驰赴京师来报军情;公主出嫁和下葬的队伍中有骆驼负重而行;皇家子弟狩猎也带着骆驼出行;胡商牵引着骆驼满载西域珍宝进入西市,而骆驼本身也可能是此行的交易物品。——摘编自杜远东《唐代骆驼研究》材料三随着国力的逐渐恢复,以明朝为核心的新的朝贡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麒麟在中国只是一种活在传说里的动物,一直被视为祥瑞的象征。永乐十二年“榜葛剌国王赛弗丁遣使奉表,献麒麒,并贡马及方物”,举国欢腾,被认为是祥瑞之兆。此后,海外诸国对华输出的动物随之增多。过于频繁的动物交流,也使明朝喂养所需的人力、物力不断加大。——摘编自赵凯莉《明朝时期海外诸国对华输出动物考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马”“骆驼”成为汉唐时代文化符号的共同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朝时期以“麒麟”为代表的异域动物传入中国的现象。〖答案〗(1)国力强盛;文化包容;中西交通发达,外交往增多;民族交流频繁。(任意三点叩可)(2)是朝贡体系下中外交往的重要表现;加强了明朝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增加了明王朝对海外世界的了解;不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天马’远来的汉武帝时代,正是当政者积极开拓中西交通、取得空前成功的历史时期”,联系材料二中“西域进贡的珍稀野驼、风脚驼被圈养在皇家苑囿中……”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力、政策、交通、外交和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可知,“天马”“骆驼”成为汉唐时代文化符号的原因主要有,国力强盛,文化包容,中西交通发达,外交往增多,民族交流频繁。(2)评价:根据材料三中“随着国力的逐渐恢复,以明朝为核心的新的朝贡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海外诸国对华输出的动物随之增多。过于频繁的动物交流,也使明朝喂养所需的人力、物力不断加大”,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可知,朝时期“麒麟”为代表的异域动物传入中国,是朝贡体系下中外交往的重要表现,加强了明朝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增加了明王朝对海外世界的了解,不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不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