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级课外古诗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3/28/wKhkGGZx-aOAPhE_AAElI4a3vWE064.jpg)
![五六年级课外古诗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3/28/wKhkGGZx-aOAPhE_AAElI4a3vWE0642.jpg)
![五六年级课外古诗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3/28/wKhkGGZx-aOAPhE_AAElI4a3vWE0643.jpg)
![五六年级课外古诗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3/28/wKhkGGZx-aOAPhE_AAElI4a3vWE0644.jpg)
![五六年级课外古诗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3/28/wKhkGGZx-aOAPhE_AAElI4a3vWE06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目录
枫桥夜泊.........................唐•张继
别董大...........................唐•高适
暮江吟...........................唐•白居易
春夜喜雨.........................唐•杜甫
次北固山下.......................唐•王弯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过香积寺.........................唐•王维
汉江临眺.........................唐•王维
阕题.............................唐•刘脊虚
山居秋暝.........................唐•王维
使至塞上.........................唐•王维
蜀先主庙.........................唐•刘禹锡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与诸子登砚山...............................唐,孟浩然
月夜忆舍弟.....................................感•杜甫
寄左省杜拾遗.....................唐•岑参
巴山道中除夜有怀................唐•崔涂
龟虽寿...........................魏・曹操
浣溪沙...........................宋•苏轼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凉思唐李商隐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溪居唐柳宗元
楚江怀古唐马戴
鲁山山行北宋梅尧臣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唐孟浩然
送僧归日本唐钱起
塞上曲唐王昌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唐杜甫
赠范晔南朝陆凯
虞美人唐李煜
水调歌头宋苏轼
咏兰花明张羽
题菊花唐黄巢
明日歌清钱鹤滩
观沧海汉魏曹操
龟虽寿汉魏曹操
相思唐王维(外加)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大家来欣赏】
月亮慢慢地落下,乌鸦在夜里啼叫,天地间布满了寒霜。躺在船中,面对着江边的枫
树.、渔船上的灯火,满腹忧愁,难以入眠。姑苏城外有座寒山寺,半夜敲钟的声音传到了
客船上。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诵读诗歌,想一想:作者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景物分别有哪些?
【相关链接】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唐代诗人,他的诗,多是描写旅途感受和自然风光,
写得自然朴素,情味深远。由于《枫桥夜泊》这首绝句,枫桥和寒山寺成了人们向往的名
胜之地。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
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
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
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
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
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
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
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
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膝,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大家来欣赏】
千里黄云蔽日,日落时天色昏黄,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
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
诗中前两句写景,试想一想:这样的情境暗示着什么?
【相关链接】
这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是作者的劝勉。作者送别的朋
友董大名叫董庭兰。董庭兰是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据说他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董氏
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能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所以诗句蕴涵着凄凉悲苦之感。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大家来欣赏】
一道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的半边为青绿色,半边泛出红色。九月初三这个夜晚真
是令人喜爱、陶醉,露水像圆润的珍珠,月亮像一张弯弓。
作者在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四句诗描绘出两幅绝美的图画,快拿起笔画一画吧!
【相关链接】
此诗是白居易在出任杭州刺史的途中所写,描绘深秋傍晚江上的美景。
822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抗,
此诗当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农历的九月初三正是深秋啊.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
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
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正由于它们
显示了一个时空位移的运动过程,这就暗中点出了诗人游览时间之长和兴趣之浓。从而,
艺术地表现了诗人被自然景色所感染、所陶醉的审美历程。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
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
能的艺术载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
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
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
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
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
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
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
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大家来欣赏】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
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
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读到“花重锦官程”,你是否体会到一个“重”字,传达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意盎
然的世界,也使我们感受到诗人春一般的喜悦心情?你还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个字或哪句
诗?能说出喜欢它的理由吗?
【相关链接】
杜甫诗集中有五十多首写雨的诗篇,以《喜雨》为题的,共四首,以这一首最为知名。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
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
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
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次北固山下
【唐•王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大家来欣赏】
一条弯曲幽深的小路伸向青山外边,山前澄清碧绿的水中泛着一只小船。潮水汹涌显
得两岸更加宽阔,轻风吹动,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海上朝日刺破残夜吐出霞光万道,江
南早春已经进入了寒冷的旧年。写好的书信如何才能寄回家乡?急切地拜托这些北飞洛阳
的归雁。
朗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诗,你的脑海中想象出了怎样的画面?从“海
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人生气度和情怀?
【相关链接】
王湾,洛阳人。公元712年中进士,次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
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此
诗当于此时写就。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飘流他乡的游子已经
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诗人
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
洒空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
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
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
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北固山是扬子江的中段,早起的诗人举目东望,只见
江天一色,一轮红日从东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却见西边天幕上的
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夜之间已是中分二年,早上升起的海日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在开始,
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上走进了旧年。“生”和“入”的选用,把一个
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
空间。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
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
得萌发出一个美好的想法: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人,让他(她)
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尾联不仅与首联相照应,也使诗中客观景物全着上了人的
感情色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灵性,向人们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感觉和愿望。
如果说颌联是从景物入手,以形式之美引发颈联;那么就可说颈联是从天人感应拓展,以
胸怀之美照应颌联。王湾之后的当朝宰相张说,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写在
办公的政事厅上,让人们好好学习,意义恐怕就不是单纯的艺术性问题了,张宰相更看重
的是此诗道出的人生气度和胸怀。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大家来欣赏】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
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
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临长江。②平野:大平原。大荒:无边的
原野。③海楼:海市蜃楼。光折射产生的虚幻景象。④故乡水:指长江水。诗人早年住
在长江上游四川。万里:喻行程之远。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山,心生豪放,写下了这首诗。诵读诗歌,你
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相关链接】
这是一首送别诗,大概是青年李白出蜀时所作,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一样。一般
的送别诗多以送别朋友,告别亲人,分别情人为题材,而这首诗我们看不出是李白送别朋
友,还是父老乡亲在送别李白,抑或是情人之间的深情款款,挥泪离别。这首诗别具一格
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情意婉曲,形象奇伟,想
象瑰丽,的确是送别诗中的极品。
首联交待诗人的一路游踪和出游目的。青年李白才情横溢,朝气蓬勃,不远万里,放
舟东下,经巴渝,出三峡,直赴荆门之外的楚国故地。古朴原始的楚地风情,深沉厚重的
文化底蕴,风雨沧桑的历史变迁,无一不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神往外界的李白。朝思
暮想,壮浪一游,眼看诗人的梦想就要成为现实,诗人怎么能不欢欣鼓舞,喜出望外呢?
颔联远眺近观,触目生情,描山绘水,情彩飞扬。上句说山,船行江上,山随水走,
急湍胜箭,猛浪若奔,两岸青山或刀劈斧削鬼斧神工,或悬崖峭壁森然搏人,随舟随水相
对挺出,扑面而来,转瞬即逝。最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空阔平坦的漠漠旷野。“随”
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纷至沓来,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感;亦可看
出诗人风神爽朗,心驰神往之态。下句说水,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江流天地,波涛滚滚;
排山倒海,一往无前。“入”字平中见奇,力透纸背,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壮浪形骸
的气势;又展现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两句诗写得境界雄奇,视界高远,气势
飞动,形象壮观,更体现出诗人初来乍看,心动神奇的惊诧欢愉之情。
颈联远观近察,俯仰生辉,绘月描云,瑰丽生情。上句写晚上,仰观天宇,皓月当空,
银辉四射;俯察江流,明月倒映,皎洁如镜。著一“飞”字,动感十足,神韵完备,既写
出了“月亮走,我也走”的如影随形之感,又唤起诗人童话般的美妙联想。月亮犹如天上
来客,飞抵江流,沉落水底,亲近诗人,追随诗人,相依相伴,情意绵绵。下句写白天,
仰望天空,彩云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嵌一“结”字,拟人生情,
引人联想。彩云犹如心灵手巧的美丽织女,一到早上,就铺撒出五彩斑斓的锦缎来,似在
装点美丽的天空,又如迎接远道而来的诗人。这一联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斓,意
境奇丽,充分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
尾联呼应标题,点明主旨,舍万千风物不说,单写“故乡水,送亲人”,别具情趣,
耐人寻味。李白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
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
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
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护送,万里相随,形离不离,从对面写来,越发
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综观全诗,似乎诗人写送别之情只有尾联两句,其实不然,中间两联写景,移步换形,
满目生情。写两岸青山相对挺立,写江流天地、地老天荒,写月照孤舟、依依相伴,写彩
云飘飘绚丽灿烂,全是为了烘托一江“故乡水”,一颗“明月心”。诗人要走了,离开生
他养他的山水明月,这些亲山、亲水、明月、彩云,依依难舍,万里相送啊!这份山水亲
情充盈天地,熠熠生辉。游子的李白,形式上离开了故乡山水,实质上,纵然走到天涯海
角,心里永远装着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原上的野熹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
依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淹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绿草又送游子远去,萋
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
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南朝梁
元帝《赋得兰泽多芳草》诗是现存较早的“赋得体”诗。而“赋得体”之大兴是在唐代,
以后历代沿用。试帖诗比一般的赋得体要求严格,一般限为五言排律,六韵或八韵。白居
易此诗以“古原草送别”为题,故诗须扣住“古原”、“草”、“送别”等题意。
离离:青草繁茂的样子。
远芳:广远的草原。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公子王孙。此指所送之人。
萋萋:青草繁盛纷乱的样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请铭记这点睛之笔,同时体会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相关链接】
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本来只是练习应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
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作者初进京城,携诗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借''居易"之名打
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待读其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赞赏
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遂广为延誉。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之结构可谓严谨妥当:
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然而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其为名作,实因
意胜——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
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
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
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
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
现其共时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资格成为宇宙间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拥有值得人赞美的
生命意义。尾联扣送别之意,"又"字暗示离别乃古今人事之所难免;别情如春草萋萋,亦
人之常情。故前人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之叹,后人亦
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之悲。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祥制毒龙。
【大家来欣赏】
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在此山中;入山数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这儿古木参天,
根本没有行人路径;深山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俯听危石的流泉,轻轻地抽泣哽
咽;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荫寒气犹浓。日已将暮,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有如禅定,
身心安然。
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你还读过哪些精妙诗句?请写下来,学习作者谴词造句的技巧。
【相关链接】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
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
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
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己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
汉江临眺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楚国的地界自三湘连接,在荆门与九条支流相通。地势开阔,江水好像一直滔滔流到
天外,远处山色若隐若现,时有时无。城市就似在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好像使远处的天
空摇动起来。襄阳正是风和日丽,一片好风光,留下来与山翁共醉。
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省至汉阳入长江。
临眺:登高望远。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
楚塞:指襄阳一带的汉水,因其在古楚国之北境,故称楚塞
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又称三湘。此当泛指洞
庭湖南北诸流域。
荆门:《水经注•江水》(卷三十四):“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
开,暗彻山南;有门象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纹,类牙形,并以物象受名。此二山,
楚之西塞也。”今湖北省荆门县城即在江南岸边,县南有荆门山,与北岸之虎牙山隔岸相
对。九派:《文选》郭璞《江赋》:“流九派乎寻阳”。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江自庐
江潺阳分为九。”这两句写江汉相通之广,南连三湘,西通荆门,东达九江。
山翁:晋代将军山简,曾守襄阳。这里借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
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
就给人以美的享受。你能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这幅壮美的山水画吗?画出来与大家
共享。
【相关链接】
开元二十八年(740),王维调知南选,途经襄阳时作此诗。诗的前六句写临流远眺的
景观和感受,既是写实,又充满想象,气象恢宏阔大,是历代文人写江汉景象的佳作。《瀛
奎律髓》:“右丞此诗,中两联皆言景,而前联犹壮,足敌孟、杜《岳阳》之作"。《唐诗成
法》:“前六雄俊阔大,甚难收拾,却以'好风日'三字结之,笔力千钧。”这首《汉江临眺》
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
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
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
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
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
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
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
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
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
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
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
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
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
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
景都动起来了。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
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
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
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阕题
【唐•刘脊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大家来欣赏]
山路被白云褊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不时有落花随溪水漂流而
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
堂。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你还读过刘脊虚的哪首山水田园诗?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写作风格?
【相关链接】
刘脊虚: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之一。《阕题》这首诗从语意来看,似乎是写友人在暮春
山中隐居读书的生活。诗以“暮春”为主题,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全诗
无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大家来欣赏】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班驳
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
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
这首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静态、动态的景物分
别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怎样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
动”的艺术画面?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链接】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
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辆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
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
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
著有《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犒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
秀丽景色,表现了诗人乐于隐的生活意趣,清新而极富生气的氛围中,表现出诗人洁身自
好的品格,堪称王维诗的代表作。“山居”是山中居所,“秋暝”是秋天的傍晚。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寒,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大家来欣赏】
你看,“我”轻车减从地前往边境去慰问将士,已经经过居延了;我们一路上快马加
鞭,卷起滚滚尘沙,一行人就像“征蓬”一样驰出汉塞,又像“归雁”一般飞入胡天;途
中看见茫茫沙漠上的一缕烽烟直冲云霄,横亘的大河上空高悬着一轮落日;经过长途跋涉,
好不容易到达萧关,碰到了骑马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将官还远在燕然前线呢!
1.单车:单车独行。问边:慰问边防。
2.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
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
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
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
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
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
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3.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4.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5.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
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今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
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
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6.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
7.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
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8.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
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宪率
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
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你能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好在哪里?请用简笔画描绘出诗句的景象。
【相关链接】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
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在诗中,
作者巧妙地运用地点的转移贯穿起这次出使的过程。
蜀先主庙
【唐•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大家来欣赏】
刘备的英雄气概真可谓顶天立地;经历千秋万代威风凛凛至今依然。战乱局势中与
魏吴鼎足三分天下;雄心勃勃立誓复兴汉室统一铸钱。得到贤明丞相孔明开国有人辅佐;
生了个儿子阿斗却不是一个圣贤。多么可悲原先蜀汉宫廷的歌妓们;
如今却欢歌曼舞尽在魏王的殿前。
读过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请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章节,写一篇读后感。
【相关链接】
蜀先主庙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白帝山上,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
作于此时。
这首诗前两句盛赞刘备是天下英雄,其英雄凛然之气,千秋尚存。第三四句紧承“英
雄气”,巧用“三足鼎”“五铢钱”赞扬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和英雄业绩。“五铢钱”
是自五帝以来使用的钱币,王莽篡位后废止使用。刘备自称汉中山靖王之后,人称“大汉
皇叔”,要兴复汉室。“复五铢钱”代指复汉。五六句先赞刘备任用贤能,得相诸葛亮,助
他开国,建立蜀汉,再叹后主刘禅不像其父之贤,不能坚守父业,亡国丧家。最后两句感
叹后主刘禅不肖,不能效法先人而葬送基业。刘禅降魏后,魏太尉司马懿在宴会上使蜀国
的女乐表演歌舞给刘禅看,刘禅却“喜笑自若”,不知亡国之恨。
全诗前半写功德,后半写衰败,以形象垂戒当世。诗的用事对仗都很警辟工整。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磐音。
【大家来欣赏】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
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
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这是以写景表达所谓“禅意”的诗。全诗突出了一个“静”《题破山寺后禅院》围绕
“破山寺后禅房”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你读后有怎样的感受?试着将其改
写成一段写景散文。
【相关链接】
常建,唐代田园诗人。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
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
官场的厌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本诗是常建的代表
作。
与诸子登砚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大家来欣赏】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首联发论,以哲人之思概括出一个历史真理。人类万事是新
陈代谢的,前去后来才会有古今之别,并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接下来言古代名士已
去,仅在江山之中留下了遗迹。今日我们又继他们之后来到这里。诗人将一次普通的游览
置于古今历史变化的长河中,顿生理趣。也为下文的感慨安排了一个无限的思维空间。三、
四两联回落眼前实景,他又是从广大空间收缩到面前。以天寒水落之景造成悲凉感。最后
再点出为堕泪碑感伤的题意。
作者“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感慨蕴涵着深刻哲理,被后人广为传诵,能联系
实际谈一谈你的见解吗?
【相关链接】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
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
调。
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
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
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赁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
苍凉感慨。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大家来欣赏】
戍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今日正是白
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
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
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行:交通。
秋边:秋天的边地。
达:到。
况乃:何况是。
诵读这首诗,想想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想念弟弟、思念故乡的情怀?
【相关链接】
杜甫共有四个弟弟。公元759年他西来秦州时只有最小的杜占同行,另外三个弟弟杜
颖、杜观、杜丰分别在河南山东客居。这首诗就是抒发对不在身边的三个弟弟的思念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
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
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
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
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
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寄左省杜拾遗
【唐•岑参】
联布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阕事,自觉谏书稀。
【大家来欣赏]
我和你同步£上朝廷,分属两个官署而站立在两边。早上随着皇上的仪仗队上朝,黄
昏沾染着御香炉中的馨香回来。我的头发花白,悲叹花已落去,远望青天,羡慕那些飞鸟。
如今皇帝圣明而没有缺憾之事,自然感到劝谏的奏折少了。
1、趋:小步而行,表示上朝时的敬意。
2、丹陛:宫殿前涂红漆的台阶。
3、曹:官署。
4、天仗:皇家的仪仗。
5、惹:沾染。
6、阙事:缺失之处。
7、自:当然。
杜拾遗即杜甫。岑参和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参任右补
阙,杜甫任左拾遗。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他们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诗人与友人同为朝廷谏官,每日过着死板、无聊的仕途生活,没有为国为民做什么,熬得
头发都白了,心中苦闷、悲愤。朝廷没有缺点,不用归谏。看似赞颂,实则嘲讽。本诗寓
贬于褒,隐晦曲折,抒发了诗人心中的郁闷。你能仿照这样的手法写一首小诗吗?
【相关链接】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早岁孤贫,博览经史。岑参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
人,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
20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中进士。八载、十
三载两次出塞任职。回朝后,任右补阙、起居舍人等职。大历间官至嘉州刺吏,世称岑嘉
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
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
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
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
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
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
《走马行川》、《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
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
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
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
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唐人杜确编有《岑嘉州诗集》,后人集据此演变。
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才
子传》。
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唐・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於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大家来欣赏】
巴郡巴东巴西,离家多么遥远;漂泊在这艰险之地,真难容身。山峦错落,大雪下到
更残漏尽;孤烛一支,彻夜伴我异乡客人。我与骨肉亲眷,不觉渐离渐远;只有身边僮仆,
跟我越来越亲。漂泊生涯之苦,怎么经受得了?除夕一过,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这首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链接】
巴东郡:汉末刘璋设,治鱼复,即今四川奉节东。巴郡:原来的巴郡在刘璋时被一分为
三,分巴东、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闿中(今阖中),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左冯翊:汉时将京兆
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
龟虽寿
【魏•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才历,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大家来欣赏】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滕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
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
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
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你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点睛之笔抄写下来。
【相关链接】
曹操(155——220),三国时政治家、文学家,以四言诗见长,风格苍劲、雄浑。这
首诗较完整地表达了曹操的人生哲学。
写这一组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
功“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
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
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
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
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
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
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
高歌曰:“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
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杨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
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
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
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
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
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
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
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一一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
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
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吗!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
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
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
“老骥伏杨”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
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
头四句娓娓说理,“犹有“终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洗手护士保持手部清洁
- 2025-2030全球游戏QA和测试服务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三维木质墙板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电储水热水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加厚防爆高压锅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铝箔胶囊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工作站用桥式起重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法务技术服务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合同模板房地产收购合同昆山某国际广场整体购买协议
- 借款合同担保书范本
-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随堂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外研版(三起)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1 Animal friends Get ready start up 课件
-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铜矿隐蔽致灾普查治理工作计划
- 《民航安全检查(安检技能实操)》课件-第一章 民航安全检查员职业道德
- 学校食品安全教育学习活动食品安全讲座课件
- DB34T4826-2024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 腰麻课件教学课件
-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预案
- 2024年甘肃省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