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三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习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习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习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习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1.(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重庆市军管会在接管城市时明确要求:对旧政权人员一概不许称伪人员,对企业生产机关必要时可冠以“原”字,对学校除需要更改名称的外,仍称原名。这些要求(

)A.体现了民主集中的工作原则 B.贯彻了团结建国的精神C.落实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 D.适应了三大改造的需要2.(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对华贷款最多的国家不断变化,1840~1911年是英国,1911~1927年是日本,1927~1949年是美国,1949~1960年是苏联。对上述变化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中国国家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 B.世界上主要国家对华政策性质的变化C.近代以来中国对外援依赖程度的变化 D.国际局势影响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3.(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赵国明《中国的立场》一诗写道:“万国(联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红旗都有名。山姆(美国)阴谋如获胜,不教公使到西京(纽约)。”该诗佐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A.与美国的关系趋向紧张 B.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C.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D.反对“双重代表权”案4.(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1951年3月18日,毛泽东致函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吴景超、朱光潜等去西安附近看土改,影响很好,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在这里,毛泽东指示(

)A.应赋予人大代表以充分的权力 B.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 D.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5.(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1950年9月,中共中央将《关于东北工厂迁移问题的意见》下发到东北局,10月初,东北南部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兼有部分轻工业的23家工厂正式向北迁移,一个月之内相关设备和人员全部到位。这一举措是为了(

)A.平衡地区差异 B.调整工业结构 C.应对朝鲜战争 D.恢复国民经济6.(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C.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7.(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8.(2023·河南·统考二模)1961—1963年,原先从农村招收的2500万职工被精简下放到农村,由此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人口逆向流动。同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减少4.8万家,相当于1960年全部企业数的44.8%。这表明党和政府(

)A.意在结束人民公社运动 B.开始冲破苏联模式束缚C.试图纠正“左”倾错误 D.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9.(2023·广东湛江·统考一模)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政策,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把农民“组织起来”,以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至1952年底,互助组已发展到802.6万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3600多个。这一运动(

)A.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 B.将农业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C.确立了集体经济的优势地位 D.激发了农民生产建设的热情10.(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共同纲领》第55条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有利于(

)A.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B.开展同亚非各国友好合作C.实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突破 D.构建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11.(2023·山东青岛·统考一模)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加纳时,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如“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认为,援助是相互的”“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这表明中国(

)A.积极支持非洲的反对殖民主义 B.践行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构建与非洲国家的伙伴关系 D.奉行“不结盟”原则和精神12.(2023·河南·统考模拟预测)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0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到1957年,我国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96%,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的5.8倍。发电量达到193.4亿度,比1952年增长166%,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年发电量的3.2倍。上述成就表明(

)A.国民经济结构逐渐失衡 B.有忽视农业的左倾倾向C.“一五”计划成就显著 D.经济发展过于冒进13.(2023·黑龙江·校联考二模)年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关于开展新伟画工作的指示》,从而发起一场新年画运动。其中图5是1950年邓澍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保卫和平》(又名《和平签名》)A.表明作者拥护农村土地改革 B.描绘农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场景C.发挥了传统文化的现实功能 D.体现了民间的文化底蕴和伦理道德14.(2023·福建·校联考三模)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知识分子亲身参与土改后放弃了和平土改的幻想,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高超智慧和伟大力量,并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自己参加土改的心得体会,产生了较大影响力。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

)A.加强知识分子对新政权的认同 B.激发了民众建设社会的热情C.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15.(2023·重庆·统考模拟预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图书转移。一种是整体转移,如中国版本图书馆第二书库由甘肃兰州迁往湖北丹江口;还有一种是转移部分书刊,如上海市和北京市图书馆分批将一些珍贵图书和报刊迁往安徽、重庆等地。这一转移(

)A.旨在适应工厂技术人员迁移的需要 B.主要基于当时国家安全形势的考量C.推动了中西部地区文化知识的普及 D.服务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16.(2023·辽宁抚顺·统考一模)1964年下半年开始,辽宁省的很多企业出现了人员调动、技术援助或整体搬迁的现象,如沈阳东北制药六厂的麻醉药品车间和人员,迁往宁夏中卫县,利用一个下马的铁厂作为厂址进行生产;抚顺铝厂的纯硅车间和人员,迁到贵州都匀,建设成贵州纯硅厂,为机械工业提供纯硅原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A.说明了辽宁向全国各地援助 B.实现了工业布局的均衡发展C.是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 D.有利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7.(2023·黑龙江·校联考一模)1958年为庆祝建国十周年而建设的北京十大建筑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工人体育场、民族文化宫等。这批建筑体量巨大,但从筹建到竣工仅用时十个多月,建筑风格采用了西方古典主义或苏联风格,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这批建筑的建设(

)A.说明中国已突破西方的外交封锁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重要成就 D.表明国民经济恢复已基本完成【参考答案】1.【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对旧政权人员一概不许称伪人员,对企业生产机关必要时可冠以‘原’字,对学校除需要更改名称的外,仍称原名。”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方力量来建设新中国,体现了团结建国的精神,B项正确;民主集中制是政治组织原则,排除A项;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排除C项;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840~1911年,英国对华贷款最多,这是因为英国此时的经济实力强大,而且是最先侵略中国,企图将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1911~1927年,日本对华贷款最多,这是因为欧洲国家忙于一战,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了有利时机;1927~1949年,美国对华贷款最多,这是因为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一战的有利时机,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强国。同时日本对华侵略,美国对国民党予以援助;1949~1960年,苏联对华贷款最多,这是因为欧美列强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新中国实行“一边倒”,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同时《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苏联对华进行援助。因此,材料体现了国际局势影响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为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对华贷款最多的国家不断变化,未体现中国国家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排除A项;仅凭各国对华贷款变化,无法得出世界上主要国家对华政策性质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国际局势影响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万国(联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红旗都有名。山姆(美国)阴谋如获胜,不教公使到西京(纽约)”可知,该诗反映了美国提出了“双重代表权”案,想要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此表示坚决反对,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中美关系的发展,排除A项;该诗反映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此时还不能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排除B项;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两极格局,美国企图构建单极世界是在两极格局结束后,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D【详解】题干材料发生的时间为1951年,题干忠“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和“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其中鼓励民主人士了解土改情况,并将民主人士代表参观土改作为典型事例教育干部,可以体现民主人士积极参政议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毛泽东的指示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D项正确,开始普选人大代表的时间为1953年,与题干时间1951年不符,排除A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提出时间为1956年,与题干时间1951年不符,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就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与题干时间1951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9月,即抗美援朝前夕,中共中央快速北迁东北南部的23家重要工矿企业至安全地带,既可减少战火波及所产生的损失,又能保证工业生产能够满足前线和后方的需求,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应对朝鲜战争,C项正确;23家工厂从东北南部迁到东北北部,并不能平衡工业的地区差异,排除A项;东北工厂北迁与调整工业结构无关,排除B项;将东北工厂北迁与国际环境变化有关,并非为了恢复国民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不是革命的胜利,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不是群众运动的成效,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不是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D【详解】材料数据表明1952年-1960年,我国的科研经费大量增加,科技人员也不断增多,结合时间可知,此时我国已经完成的“一五计划”,正在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和科技人员,D项正确;科研经费的增加和苏联的援助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海外科研人员归国对我国科技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是材料现象的直接原因,排除B项;“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直接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1961—1963年,原先从农村招收的2500万职工被精简下放到农村,由此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人口逆向流动”并所学知识可知,在“左”倾错误影响下,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材料中1961—1963年人口的逆向流动反映了1960年“八字方针”提出后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这是纠正“左”倾错误的体现,C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束于20世纪80年代,排除A项;冲破苏联模式束缚始于20世纪50年代,排除B项;正确分析主要矛盾是1956年的中共八大,排除D项。故选C项。9.【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把农民组织起来,组建农业生产互助组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有助于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激发了农民生产建设的热情,D项正确;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1951-1952年时我国尚未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排除A项;1953年,国家对农业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逐步将农业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题干强调的是国家在农村的生产互助合作政策,而不是统购统销政策,排除B项;三大改造后确立了集体经济的优势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10.【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审查国民党政府签订的的各项条约和协定,根据不同情况予以承认、废除、修改或重订,即另起炉灶的方针,有利于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A项正确;材料否定的是国民党的外交,与开展同亚非各国友好合作无关,排除B项;当时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等敌对政策,排除C项;结伴不结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援助是相互的”“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这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所以是践行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和平援助非洲,不体现反对殖民主义,排除A项;伙伴关系是新时期之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与材料1964年不符,排除C项;中国在1964年还与苏联结盟,1964年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到1957年,我国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96%”“发电量达到193.4亿度,比1952年增长166%”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成就斐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C项正确;题干的时间是“从1953年到1956年”,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结构并未逐渐失衡,排除A项;材料强调“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不能说忽视农业,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工农业发展的数据不属于冒进,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C【详解】年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借助于年画,起到宣传抗美援朝的作用,以取得人民的支持,即发挥了传统文化的现实功能,C项正确;1950年《保卫和平》的主题应体现政治方面人民支持抗美援朝战争,农村土地改革是经济措施,与画主题不符,排除A项;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1956年底,时间不符,排除B项;年画主要反映的是抗美援朝的内容,与伦理道德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高超智慧和伟大力量,并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自己参加土改的心得体会,产生了较大影响力。”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伟大力量,使他们放弃了和平土改的幻想,这说明土地改革加强知识分子对人民政权的认同,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对知识分子的影响,“激发了民众建设社会的热情”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