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模拟仿真卷历史试题(一)_第1页
2024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模拟仿真卷历史试题(一)_第2页
2024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模拟仿真卷历史试题(一)_第3页
2024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模拟仿真卷历史试题(一)_第4页
2024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模拟仿真卷历史试题(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兰州市2024年初中模拟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可用来判定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某处古人类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直接证据是()A.用火场景想象图 B.出土的生产工具C.北京人复原头像 D.上古时期的传说【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关键信息“旧石器时代的直接证据”可知,考古出土的生产工具是第一手史料,是可信度最高的史料,可以作为直接证据对历史史实进行判断,B项正确;用火场景想象图,是人们的想象,不可以作为直接证据,排除A项;北京人复原头像,是复原头像不是第一手史料,不可以作为直接证据,排除C项;传说的可信度不高,不可以作为直接证据,排除D项。故选B项。2.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A.稳定政局,保证对地方控制B.扩大统治范围,推动中原文明的扩展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扩大西周疆域D.确立社会等级秩序,巩固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可知,分封制的设立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对外宣扬了周文化,说明分封制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B项正确;分封之下,周王朝不直接控制地方,排除A项;西周没有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排除C项;分封制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但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表明农具促进农业生产,材料“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表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新兴阶级的出现,根据材料“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发展,这些都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A项正确;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工具改进的原因,排除C项;水利工程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观念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据此可知,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是()A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B.以法为教,建立法治社会C.有教无类,发展私塾教育D.著书立说,宣扬儒家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观念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可知,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是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A项正确;“以法为教,建立法治社会”是法家的主张,排除B项;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主张,排除C项;题干信息没涉及宣扬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5.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A.减轻人民的负担 B.巩固封建统治C.发展生产 D.吸取秦亡教训【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汉初年由于秦朝的暴政和楚汉争霸的影响,经济残破,社会凋敝,所以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主要是为了恢复发展经济,最终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减轻负担和发展生产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的手段,排除AC项;吸取秦亡的教训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的原因之一,而非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6.某班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孝文帝迁都的缘由”。第2组同学按任务搜集了以下信息: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这一时期华北地区桃树开花较之前晚10~20天;《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据此判断,这一小组研究任务应是侧重追寻迁都的()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军事因素 D.环境因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这一时期华北地区桃树开花较之前晚10~20天;《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可知,反映的是天气因素对都城的影响,属于自然环境的因素,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迁都的政治因素,排除A项;天气问题与文化和军事因素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7.观察下图,可知唐朝时期()A.社会风气开放多元 B.城市生活日益丰富C.文学艺术灿烂辉煌 D.中外交往颇为密切【答案】A【解析】【详解】观察题干图片“彩绘打马球女佣”“彩绘狩猎骑马俑”“弈棋仕女图”。可知隋朝至盛唐时期妇女骑马、吃胡饼、看胡舞,下棋,由此可以看出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多元,A项正确;题干主要说明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多元,未涉及城市生活日益丰富,排除B项;题干主要说明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多元,未体现文学艺术灿烂辉煌,排除C项;题干主要说明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多元,未反映中外交往颇为密切,排除D项。故选A项。8.某班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位同学推测下面这枚吉语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通)的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A.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 B.这枚钱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C.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五铢钱 D.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钱币的文字“状元及第”,结合所学可知,状元是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一名的人,因此材料可作为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D项正确;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不是隋唐才开始的,排除A项;这用圆形方孔形制不能证明这是隋唐时期的钱币,从秦朝开始就是圆形方孔制了,排除B项;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五铢钱是汉朝开始的,排除C项。故选D项。

9.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影响比较广泛;宋元时期主要是航海外交模式;明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但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A.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 B.清王朝不再与别国进行民间往来C.汉唐是开放、最繁荣的时期 D.总体呈现为开明与落后并存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汉唐、宋元时期的积极开放到明清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再到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说明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A项正确;清王朝不再与别国进行民间往来说法错误,清朝开放广州一口通商,排除B项;唐朝比较繁荣,汉朝时丝绸之路刚刚开辟,“最”说法错误,排除C项;清朝时期总体呈现为开明与落后并存局面,与其他时期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史书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这发生在()A.魏晋南北朝时期 B.唐朝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出现人口南迁现象,经济重心还在北方,排除A项;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排除B项;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在南方,排除D项。故选C项。11.宋朝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场所,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这反映了宋朝()A.社会风气开放 B.科学技术领先C.都市商业繁荣 D.民族交融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朝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和所学可知,随着都市商业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而且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反映出当时都市商业繁荣,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风气开放,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科技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交融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12.如图史实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民族交流 B.保卫东南沿海 C.实现全国统一 D.维护国家权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戚继光抗击倭寇,使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使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规定了中国的领土及中俄边界。所以上述史实的共同作用是都维护了国家的权益,D项正确;材料涉及外国势力侵略,与民族交流关系不大,排除A项;保卫东南沿海的是戚继光和郑成功,与《尼布楚条约》关系不大,排除B项;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实现国家统一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图1至图3是张明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 B.传统节日的起源C.行省制度的创立 D.文学艺术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包括杂剧、散曲和南戏等;《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小说;京剧艺术兴起于清朝中后期,被誉为“国粹”,综上材料反映的是文学艺术的发展,属于其研究的主题是文学艺术的发展,D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已经完成,排除A项;元曲、京剧与传统节日无关,排除B项;京剧、《红楼梦》与行省制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乾隆宠臣和珅被抄家时,其家产价值2.2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国库年收入的5倍。当时社会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和珅能贪污巨额财富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皇权空前强化 B.清朝疆域幅员辽阔C.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D.中国推行闭关锁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家产价值2.2亿两白银”和结合所学知识,在清朝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为了自保或升迁,贿赂上级、结党营私、贪污成风,A项正确;清朝疆域幅员辽阔与贪污腐败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不是官员贪腐的原因,排除C项;中国推行闭关锁国与官员贪腐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5.古代中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许多杰出人物,以其卓越贡献,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鼓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制等。——摘编自《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材料二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奉命分别联络大月氏和乌孙以夹击匈奴,其中第一次历时13年,同行者一百余人,仅数人返回长安。第二次出使时,有持节副使和随行人员三百余人,携带牛羊以万数,副使们分别到达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国。虽然联合共击匈奴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传播了汉朝的情况,获得了大量西域资料,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从而促进了丝绸之路畅通,史称“张骞凿空”。此后,“西北国始通于汉矣。”——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材料三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哪项措施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目的是什么?张骞两次西域之行虽然没有达到既定目的,但产生的实际意义更大。请根据材料二归纳张骞出使西域的重大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答案】(1)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奖励军功。(2)目的:联络西域政权夹击匈奴。意义:传播了汉朝的情况(或先进文化),获得了大量西域资料(或促进了对西域各国的了解),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推动了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贸易与文化交流。(3)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解析】【小问1详解】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据材料一“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制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据材料一“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可知,奖励军功。【小问2详解】目的:据材料二“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奉命分别联络大月氏和乌孙以夹击匈奴”可知,联络西域政权夹击匈奴。意义:据材料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传播了汉朝的情况,获得了大量西域资料,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可知,传播了汉朝的情况(或先进文化),获得了大量西域资料(或促进了对西域各国的了解),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据材料二“促进了丝绸之路畅通”可知,推动了丝绸之路开通;结合所学丝绸之路的知识可知,促进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小问3详解】历史意义:据材料三“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可知,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结合所学郑和下西洋的知识可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16.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科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古代中国科技发明情况表年代世界科技发明(件)中国件占世界科技发明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公元401—1000年453271%公元1001—1500年673857%公元1501—1840年472194%——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材料三新冠疫情爆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1)材料一中“儒学”的创始人是谁?根据材料一、分析“儒学”取得正宗地位的原因。(2)分析材料二表格,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在什么时间以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3)材料三中提到的《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根据材料三分析,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答案】(1)孔子。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2)公元1500年以前。原因: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奋努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者重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比较频繁;1500年前(新航路开辟前)中国政治制度先进;农耕文明发达等。(3)张仲景。中医药研究要与时俱进;要加强中西医结合;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等等。【解析】【小问1详解】创始人:结合所学可知,儒学的创始人是孔子。原因:据材料一“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可知,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小问2详解】时间:据材料二表格信息可知,公元1500年以前,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原因:结合所学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奋努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者重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比较频繁;1500年前(新航路开辟前)中国政治制度先进;农耕文明发达等。【小问3详解】作者:结合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方式:结合所学中医发展的知识可知,中医药研究要与时俱进;要加强中西医结合;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等等。17.我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发展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帝国延续四百余年,其中秦代国运短促,但它建立了负责管理行政、军事、监察等各方面工作的中央机构;地方上也设立各级行政机构,由中央委派有俸禄的官员主持。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系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效的系统。——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这一套“官僚系统”是___________;中央机构中,负责行政管理的是___________,负责军事管理的是___________,负责监察工作的是___________。材料二应该说,宋代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最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摘编自邓小南《宋朝历史再认识》(2)材料二认为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举两例说明宋朝“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材料三较之于历代,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政策最为积极。特别是西北战事结束后,清朝对边疆的治理思路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超越了长久以来“羁縻为治”的间接管理政策,转而派遣官员、驻扎军队、整顿地方,积极主动治理边疆。更为有力的治边政策,使边疆出现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摘编自保尔《谈清朝边疆治理》(3)分析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以西藏为例说明清朝的治边政策“最为积极”,概述清朝对中国边疆治理的重要贡献。(不要照抄材料)【答案】(1)①.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②.丞相③.太尉④.御史大夫(2)观点:宋朝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有突出成绩,在制度方面有独到建树,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无愧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举例:以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等。(任答两例即可)(3)政策:册封达赖、班禅等宗教领袖,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金瓶掣签制度等。

贡献:清政府对中国边疆的有效治理,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使边疆保持了持续稳定,使国家保持了统一。【解析】【小问1详解】填空:根据材料一中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系统”,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因此第一个空应填入“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下,丞相负责行政管理,太尉负责军事管理,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因此二三四三个空应依次填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小问2详解】观点:根据材料二中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可知,材料二认为宋朝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有突出成绩,在制度方面有独到建树;从“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可知,材料二认为宋朝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无愧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举例:根据所学可知,宋朝的制度创新有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等。从中任选两例作答即可。【小问3详解】政策: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政府的措施之一是利用西藏地区政教合一的特点,册封当地宗教领袖达赖、班禅等,后来更是颁布了金瓶掣签制度,规范西藏的活佛转世程序。另外,清政府还设置了驻藏大臣,并不断提高驻藏大臣的权限,赋予驻藏大臣与与宗教领袖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的权限,以此加强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贡献;根据材料三中的“使边疆出现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对边疆的有效管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使边疆保持了持续稳定,使国家保持了统一。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8.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的资料如下:朝代资料战国都江堰南北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