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课时练习(含答案)-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课时练习(含答案)-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课时练习(含答案)-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课时练习(含答案)-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课时练习(含答案)-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练习: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一、单选题1.清朝乾隆皇帝多次发布诏令,强调各省督抚,日常公事应当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这主要反映出奏折制度(

)A.具有机密高效特征 B.开始于乾隆年间 C.架空了内阁的权力 D.有利于制衡地方2.康熙统治期间,继续沿用八旗制度,定期举行木兰秋猄;提倡理学,重用徐乾学、李光地、熊赐履等理学名臣;任用南怀仁等西方传教士,甚至授意传教士写信给教皇选拔具有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等学问的传教士来中国效力。这反映了康熙时期(

)A.博采众长的治国理念 B.兼容并蓄的社会气象C.满汉一家的民族关系 D.四方来朝的外交局面3.下列有关军机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B.康熙帝在位时设立C.掌握的权限仅限于军事事务 D.强化了君主专制4.面对“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悲剧,龚自珍发出:“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的感叹,由此可知清朝(

)A.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B.完全剥夺言论自由C.远远落后汉朝 D.社会动荡不安5.清代政务的处理有一明一暗两条渠道,明的是指官员将题本、奏本递送至通政司,由其转交内阁,内阁票拟后呈送皇帝裁决;暗的是指臣僚将奏折直接递呈皇帝,皇帝御览亲批后发回奏折人。这意味着清代(

)A.中枢机构运作更趋合理 B.权力分配体制发生新变化C.中央机构职权划分细密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6.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访华使团成员约翰·巴罗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两地相提并论。”这段描述(

)A.指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 B.彰显了工业化完成后的自信C.完全扭曲了清朝的真实情况 D.一定程度揭示了清朝的危机7.清代运行的“雨泽奏报制度”留下了大量的“雨雪粮价折”,其中包含有降水、收成、粮价等诸多信息。康熙时期具有密折奏事之权的地方督抚大员基本都要奏报地方雨泽,否则就要受到皇帝的申饬。这一举措旨在(

)A.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B.强化对官僚的控制C.直接广泛获取信息 D.关注地方秩序稳定8.清朝的地方大员总督和巡抚往往同驻一省会,职权互有重叠,互不统属,都有向皇帝上奏的权力,经常出现督抚不和,互相攻讦,致使对方下台的局面。这一制度设计(

)A.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体现了治理水平低下 D.反映出清朝吏治败坏9.1709年,康熙皇帝在时任苏州织造李煦《奏进晴雨册并请安折》中朱批:“朕无可以托人打听,尓等受恩深重,但有所闻,可以亲手写折奏闻才好。此话断不可叫人知道。若有人知,尓即招祸矣。”材料反映奏折制度(

)①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

②使政务信息传递保密且直接③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④便于六科稽查六部百司失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0.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包括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由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制定的。据此可知密折制(

)A.体现了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C.使得信息收集广泛决策高效 D.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11.年羹尧定西藏乱事后,雍正谕旨大加赞赏,但是之后在给李维均的奏折批注中写道:“令日年羹尧陈奏数事,朕甚疑其居心不纯,大有潜蓄揽权之意”,并要求李维均逐渐疏远年羹尧。这表明雍正(

)A.强化官僚机构控制 B.加强思想文化禁锢C.因地制宜进行治理 D.注重中央官员选拔12.康熙年间,知县李来章在管理粤北瑶族聚居地连山县期间,“恭撰《圣谕衍义》,置约宣讲,排延蒙师,授以小学、《孝经》,聊以云教也”。该举措旨在(

)A.推动儒学发展 B.发展基层教育 C.强化政治认同 D.缓和社会矛盾13.康熙中后期,旗人官员向皇家工程捐银的现象较为频繁,不仅认捐数额巨大,且带有一定强制性。如康熙四十八年,户部侍郎噶礼负责修建热河行宫,上奏捐银六万八千两,康熙令其先“上折陆续交银三万两”,其余留待备用,并称此谕旨“不可给任何人看”。康熙时期的捐银现象(

)A.反映了政府财政危机逐渐凸显 B.利于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民族矛盾C.折射出政治贪腐问题日益加剧 D.实质是专制皇权对社会财富的侵蚀14.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报送需要严格的程序15.雍正四年,四川布政使佛喜奏请奖赏民人开垦田地,雍正帝回话:“朕实不达外吏之事,不便谕应与否也。”福建陆路提督石云倬奏请陛见以而聆谕训,雍正帝批示道:“不必”“地方事宜,不但闽省,便直隶朕从未身历外任,委实不达,尚赖卿等据实奏,朕有何可训谕也!”这反映了雍正时期(

)A.政令传达低效 B.地方吏治混乱C.执政力求务实 D.人地矛盾突出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清朝时期,史无专官,史官均由内阁、翰林院、各部院衙门以及征召、荐举、招考的学者担任,史书修完,史馆撤销,史官解散。比如钱大昕两次奉敕参与志书的修纂,与馆中同仁讨论体例,交换看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方志修纂思想。乾隆三十年(1765年)国史馆在东华门内开馆,蒋良骐入史馆编纂、在纂修国史的过程中,不断抄录史馆资料,积少成多,遂编纂成书,是为《东华录》。尽管专制政权对史馆控制严格,但只要不触犯大忌,统治者一般都会“开明”处理。在编纂《明史》的过程中,潘耒等入史馆的私家学者提出核事实、乘公心、彰直道的思想,主张作史一定要“直则万世之公道伸,平则天下之人心服”。学者们在治学方向和方法上相互影响,甚至诸如经世致用的私家史学理念在官修史书中得以体现。但是所修史书切近帝王根本利益,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修史准则,特别是乾隆对官修史书的指导思想、体例、内容等乾纲独断。晚清时期,一大批触觉灵敏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王朝危机,研究边疆史地和域外史地,魏源、姚莹等都是先行者。——摘编自王记录《在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之间—从清代学者的活动看官、私史学的联系与冲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官、私史学的联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朝的史馆修史。2.【中国古代改革】材料一

东汉光武帝即位以后,为了迅速稳定战乱后的社会秩序,即标榜中兴汉室,宣布废除王莽所订政策制度,也以黄老无为思想为依归。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遂“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因此选用贤良,重视吏治,与民休息。光武帝首先释放奴婢。自登位次年(建武二年)至十四年,曾六下诏令释放奴婢。包括因饥荒穷苦而“嫁妻卖子”者,王莽时没入官府者,战乱中劫略者等,如有抗命不释者,以“略人法从事”。建武十五年,实行“度田”,下令各州、郡清查人民占有田地数量和户口、年岁,目的为要限制豪强富民兼并土地和盲奴婢之人数。而且亦可便于征收赋税及力役。如建武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东汉初,因战费等支出浩大,田租征收十分之一后减轻赋税,恢复到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政策等。——摘编自钱穆讲授、叶龙整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

班正皇帝为了使财政状况好转,为了“裕国”“安民”,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他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他反对在解决财政困难时,把“裕国”与“安民”对立起来的作法、他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能安民方能裕国”。雍正帝解决财政困难的基本方法是开源节流。其开源的主要措施是重本务农以增加田赋收入,解决民食;通商裕国,即使国课增加,又方便百姓。雍正皇帝反对“困商”“累商”,而主张“通商裕国”,“通商便民”。班正帝曾三令五申各税关不得多方勒索,分外苛求,以利商业的发展。他说:“国家之设关税,所以通商,而非以累商,所以便民,而非以病民也。”——摘编自马博《大清十二帝》第三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武帝改革的背景和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光武帝改革相比,雍正帝改革的不同之处。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一册材料二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大量文书直接送达给皇帝处理的原因是什么?之后的明成祖是如何解决皇帝政务繁忙问题的?(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中枢秘书机构是由哪一个皇帝设立的?(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指出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一个发展趋势?如何评价这一趋势4.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材料三

(元行省)……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店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说失。——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与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六部制的影响。(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的主要职能。(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朝开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县两级制……秦有四十多郡,中央直接管理问题不大,西汉时疆域逐渐开拓,郡国的设置日益增多。汉武帝时达到了一百多个,中央直接管理就有些麻烦。于是,武帝时全国设十三部(后亦称州),设部刺史,再加上京城的司隶校尉,共十四个……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州刺史或州牧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从此,魏晋南北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变成了州、郡、县三级……机构重叠,人员膨胀,所谓"十羊九牧",十分不便。——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二

晚清以来,流民大量涌入东北,清政府也逐渐放宽封禁政策,招民开垦,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日俄战争后,边疆局势急剧恶化。面对“外有强邻逼处,内有马贼横行”的危局,从封疆大吏到普通知识分子,纷纷呼吁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的军府制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裁三省将军,设立东三省总督,总督之下设三巡抚,分管奉天、吉林、黑龙江行省,行省下分设道、府、厅、州、县等地方民治机构。其中,东三省所设之道,多数为分巡道兼兵备衔,道员兼辖招民招垦、旗民交涉以及蒙务、商务、税收等。道本身具有监察职能,部分道还受理中外交涉事务。道的设置有益于东三省由军府制向行省制过渡及开发边疆、缓解危机。——摘编王景《清末东三省道设置与作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地方管理机制变动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汉代及之后地方行政机构层级增多带来的不利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行政制度的原因,并简析晚清政府在东三省设置道的作用。答案:一、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乾隆的多次下令指出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说明奏折事关重大事务,具有机密高效特征,A项正确;“开始于乾隆”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项;C项“架空”与材料中“日常公事应当经内阁等部门呈送”相矛盾,排除C项;D项“有利于制衡地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涉及康熙时期,不仅保留了本民族的八旗制度。还推行理学,学习西方的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的知识,说明治国理念博采众长,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康熙的主张,未涉及这些措施对社会的具体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关系的论述,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清朝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所以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D项正确;军机处不是选拔官吏的机构,排除A项;军机处是雍正帝在位时期设立的,排除B项;军机处是清代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掌握的权限并不仅限于军事事务,排除C项。故选D项。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题目材料“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的文字狱,文字狱是清朝专制主义不断加强的产物,A项正确;“完全剥夺言论自由”这种说法太绝对,题目材料主要反映了清朝文字狱的残酷,排除B项;题目材料主要反映了清朝文字狱的残酷,材料并不能够说明清朝远远落后于汉朝,排除C项;题目材料主要反映了清朝文字狱的残酷,材料并不能够说明清朝社会动荡不安,排除D项。故选A项。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根据材料“明的是指官员将题本、奏本递送至通政司,由其转交内阁,内阁票拟后呈送皇帝裁决;暗的是指臣僚将奏折直接递呈皇帝,皇帝御览亲批后发回奏折人”可知,清代政务处理有一明一暗两条渠道,暗渠道的奏折直达皇帝,减少了内阁的票拟环节,使权力分配体制发生了新变化,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权力分配体制发生新变化,并未涉及中枢机构运作更趋合理,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中央机构的职权划分情况,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权力分配体制发生新变化,并未涉及对地方的控制力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英国人的视角看“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反映出乾隆后期中国社会危机四伏、百姓贫困,而英国此时已经开始工业革命,材料较客观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清朝的危机,D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市场的举动,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英国要到1840年前后才完成工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排除C项。故选D项。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作为一个农业国家,中国社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降水的多少、是否应时等都直接关系到粮食的收成,进而影响到社会安稳,为此,统治者都非常关注降水的情况,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善信息,排除A项;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强化皇帝对官僚的控制,排除B项;“直接广泛获取信息”并不是该举措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8.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时期督抚互不统属,可以相互监督,两者常出现不和的局面,这都说明督抚同城的制度设计有意让地方督抚相互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督抚职权有重叠,又无统属关系,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B项;材料中对督抚的职权规定是有意为之,不能体现治理水平的低下,排除C项;材料与吏治水平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C【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70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朕无可以托人打听,尓等受恩深重,但有所闻,可以亲手写折奏闻才好。此话断不可叫人知道。若有人知,尓即招祸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并没有提到分割宰相的权力,①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不符合题意;奏折可以直接呈报皇帝,并不可被他人知道,因而②使政务信息传递保密且直接符合题意;奏折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从而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材料并未提及六科稽查六部百司的信息。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时期密奏权的扩大,透过现象看本质,体现出的就是皇权的加强,是君主专制的加强,从而能够使得信息收集更为广泛、决策更为高效,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而不是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排除A项;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的书写主体并不是普通民众,所以密折制并不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排除B项;密折制没有取代军机处的职能,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雍正皇帝通过监视和限制年羹尧的行为,确保官僚机构中的权力不会过于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这符合加强官僚机构控制的做法,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任何与思想文化禁锢相关的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侧重于对官员权力的控制,而不是因地制宜的治理策略,排除C项;材料主要关注对已经担任要职的官员(年羹尧)的监控和限制,不是选拔新的官员,排除D项。故选A项。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康熙年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知县在任粤北瑶族聚居地连山县期间,“恭撰《圣谕衍义》,置约宣讲,排延蒙师,授以小学、《孝经》,聊以云教也”,宣讲圣谕,宣传儒家思想,这些都是为了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对国家文化认同、政治认同,C项正确;宣讲儒家思想,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统治,强化认同,排除A项;发展基层教育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矛盾激化,不存在缓和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康熙时期,皇帝经常向旗人官员索要银两,这些银子远超官员的正常收入,且不合法,但皇帝对此并不在意,这反映出皇帝对旗人官员的贪腐行为允以一定默许,并通过八旗制度中旗主与旗人的主仆关系,将部分贪腐银两收归己有,这正是专制皇权对社会财富侵蚀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中仅涉及在建造皇家工程时才会向旗人官员索要捐银,而皇家工程多由皇帝内务府出资,政府财政危机凸显的说法有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皇帝利用八旗制度掠夺社会财富,这与缓和民族矛盾无关,排除B项;仅以材料无法得出清朝政治贪腐问题的变化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可知奏折制度机密高效,对重大事件的掌握,进一步凸显皇权的强大,C项正确;康熙时期已有奏折,排除A项;奏折制度是服务于皇权发展的,排除B项;奏折报送需要严格的程序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材料中雍正反复表达其“从未身历外任”,“实不达外吏之事”,故不必训谕,反映出其执政力求务实的风格,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雍正对地方官员上奏事务的答复,并未涉及政令传达的效率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地方官上奏的都是关于地方行政事务,并未涉及地方吏治情况,排除B项;仅凭四川布政使佛喜奏请奖赏民人开垦田地这一事实无法说明雍正时期人地矛盾突出,排除D项。故选C项。二、1.(1)联系:民间史家参与到官方修史之中;私家史学受官方治史思想与方法的影响;官藏史料为私家史学开拓局面;秉笔直书、经世致用等精神深刻影响官方史学;均在封建皇权意志下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