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季南阳市十三中九年级二模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一)(二)(一)(二)分数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九年级(1)班拟举办“黄河文化”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开场白,有些字词小伊拿不准,请帮他判断。(共6分)公元前2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形成襄汾陶寺、神木石峁等超大型都邑,代表着区域聚落形态的新突破、区域社会组织的新模式。陶寺遗址,占地面积至少280万平方米,空前规模的城址、气势①(辉恢)宏的宫墙、布局规整的墓地等先后被发现,居民区、仓储区、手工作坊区等一应②(俱具)全。而雄踞在陕北高原上的石峁遗址,结构是伟岸的皇城台、固若金汤的内城和规模宏大的外城等组成,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骨器、乐器、陶器等。它们最终汇入中华文明起源的巨流之中。(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2分)A.mózhùzuòB.múchǔzuòC.móchǔzuōD.múzhùzuō(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正确的句子。(2分)2.小伊想在幻灯片中引用历代与黄河相关的古诗词曲名句,请帮他补写完整。(8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代文人留下了大量有关黄河的佳句名篇。木兰奔赴战场途中,“暮宿黄河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展现出为人子女思念父母的细腻情态;李白仕途不顺,通过“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两句,道尽无奈和惆怅之情;王维出使边塞,看到黄河与夕阳交织出的奇美风光,留下“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的千古名句;张养浩西出潼关,看到“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景象,领略了黄河的奔腾澎湃。3.小伊在整理收集的有关黄河文化的资料时,不小心把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删除了,请你重新拟写标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加强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2024年2月27日,“博物馆助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学术交流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本次学术交流会的举办,深入挖掘了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助力搭建起生动展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果的创新平台,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让九曲黄河激荡起更为雄浑的新时代交响。4.在整理有关黄河文化的图片资料时,小伊发现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他决定呼吁同学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保护黄河生态环境。请你帮他完成下面两个任务。(共6分)(1)小伊想写一封倡议书呼吁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但他只想到了两条倡议内容,请你再帮他补充两条。(2分)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她从古代流淌至今,她从高山奔向大海,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的母亲河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护黄河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倡议:第一,节约每一滴水,绝不浪费!第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禁止过度捕捞,保护黄河的生态平衡!九(1)班全体师生2024年3月6日(2)为了使倡议的效果更好,小伊想为倡议书选配一幅插图。下面两幅备选图中,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简述理由。(4分)温馨提示:每年3月9日是保护母亲河日。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共1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车辆段空间不大,有点憋闷。我每次去办完事,就一刻不停地往回赶。我去段里的任务就是写写新闻稿。我笔下的职工不都是劳模,更多的是平凡而普通的人。写新闻我不在行,毕竟本来是学铁道车辆的。但当我在身前挂个大相机,穿一身藏蓝色工服,戴上安全帽,走进车辆段检修大库时,似乎也能找到些感觉。②我从气割岗位路过,看见火花四溅,想着拍出来的效果肯定不错。于是我就站在那个岗位边上,挺远,是安全地带,靠着长焦镜头能拍到师傅。可当时的光线条件,要么照片太黑,人看不清;要么照片太亮,飞溅的火花不突出。没办法,经验告诉我,只能等了。③夏天实在太闷热,我蹲在不通风的角落里出了一身的汗。而气割师傅更是辛苦。除了要面对枪焰这个近在眼前的高温热源,他还得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袖口、领口都扎得牢牢的,不透气。胸前的纽扣,也都要如数扣好。再热的天,再闷的天,气割岗位的师傅们穿戴都是规规矩矩的。他们还要戴上安全帽,穿上又长又厚的过肘皮手套,特别笨重,且热。热是最大的问题。④我用镜头盯着师傅的一举一动,直到他停下来,走到逆光处的水池边,水哗哗地冲出水龙头。他解开了衣襟,我忽然看见有闪闪发光的东西在衣襟上动。衣服上有什么吗?我起身三步并成两步走到水池边,装作洗手的样子。可是,我什么都没看见,那些星星点点的光亮消失了。我赶紧又回到刚才的位置,用镜头再次拉近,那些光亮再次出现。真是奇怪了,这些小光点好像在和我捉迷藏。⑤我站在那里,忽然对师傅说:“别动,感觉你工作服上有光点,怎么靠近了就没了?”那位师傅看我这身行头,真就定在那里一动不动,挺配合我。我看了看,没发现什么,他却好像明白了,敞开衣襟让我看个清楚。我再次回到刚才的位置,顺着小小的光亮一点一点靠近,发现他衣襟上竟然有许多小小的孔洞。原来那些亮光是太阳的光芒,因为逆光,那个深蓝近乎黑黢黢的衣襟,透出的点点光亮竟然格外显眼。⑥我兴奋起来,感觉灵感来了。那天整整一个下午,我就看他切割。⑦大热天难熬。眼见师傅的工作服后背开出一朵朵盐碱花,盛开又消失,消失又盛开,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反反复复。持火枪的师傅被工友们称作“火枪手”。我很怕那个火枪,“呼呼呼”的声音像凛冽的风、咆哮的风,要撕开阻挡它的一切,飞溅出的火花更是让我心生畏惧。这之前我只接触过电焊,那时我还在学校实习,电焊产生的火花把我的袜子烫出了窟窿眼儿,尽管捂得很严实,又在脚面上挡了一个帆布垫,也无济于事,以至于我现在都惧怕。⑧此刻,我眼前的气割师傅全神贯注地盯着切割的部件,但面对火花又十分气定神闲,没有一丝一毫要躲避的意思。其实,即便真的被烫到了,他也不会改变切割的姿势,除非切割结束。后来我知道了,所有的“气定神闲”都是在无数次烫伤中练就的。因为他知道他手上那把火枪的厉害程度,也知道车辆的零部件很多、很复杂,人一躲,火枪一歪,就可能会对零件造成损害。即便要调整切割角度,也要先调节火焰或者关火,然后才收回专注力,再找一个合适的角度进行切割。这一串稳定连贯的手法,没有几年时间是练不出来的。⑨这位气割师傅姓陈。下班跟他一起洗澡的时候,我才真正见识到了那些貌似绚烂璀璨的火花,会给身体造成怎样的伤害。老陈的胳膊上、肩膀上、肚皮上,都留下了许多深色的细小瘢痕。穿衣服的时候,我仔细看了他的工作服,两只袖子,两片衣襟,到处都是细细密密的孔洞,让人有些心疼。⑩后来几年,我没再去车辆段。不知为什么,老陈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尤其是和同事聊到气割或者电焊岗位时,抑或是谁谁退休了,谁谁喜欢上了什么运动,老陈总是最先冲进我的脑海。老陈很平凡,但大多数人度过的都是平凡的一生。就说老陈,能在一个岗位坚持近二十年。坚持,让一个人有了操守,有了信念。而日复一日的坚持,日复一日的精进,日复一日的热爱,能做到的人并不多。⑪我想起老陈,就会想起老陈身上星星点点的瘢痕,就会想起老陈闪烁着星光般的衣服。那些“星星”都是老陈用时间、用汗水、用心血,一颗一颗种上去的,每一颗都有他的火焰,都有他的温度,都有他的故事。它们像一枚枚闪耀的勋章,布满他的衣襟、他的胸口、他的心上。(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1月25日,作者:朱宜尧。有删改)5.请从“我”的角度简要概括“我”在车辆段的发现以及心理变化。(4分)6.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4分)(1)眼见师傅的工作服后背开出一朵朵盐碱花,盛开又消失,消失又盛开,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反反复复。(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2)而日复一日的坚持,日复一日的精进,日复一日的热爱,能做到的人并不多。(三个“日复一日”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7.本文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3分)8.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下面哪个标题作为本文的标题更合适?请说明理由。(5分)①闪烁的星光②气割师傅(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9~11题。(共12分)【文本一】微纳米机器人:探索神秘的微观世界①微纳米机器人的历史,或许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于1959年12月29日在演讲中首次提及纳米技术。这个划时代的论述不仅奠定了纳米技术的概念,也预示了微纳米机器人与纳米医学时代的到来。根据费曼的说法,他当时的博士生阿尔伯特·希布斯最早提出“吞噬外科医生”的大胆构想,并指出“或许可以在体内永久植入一些微小机器来协助某些功能不足的器官正常工作”。②2008年,费曼当年的奇妙构想,终于被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人工“磁螨”。这个机械螨虫的尺寸在亚毫米级,在高频振荡磁场驱控下,通过将错位磁块相互撞击产生的惯性冲击转化为前进推动力,以此实现对微小物体的精准操控。2009年,该团队又通过仿生大肠杆菌的螺旋运动研制出人工“细菌鞭毛”,这种由纳米异质薄膜自卷曲技术制造的三维微螺旋,可在低场强旋转磁场驱控下完成精准的靶向药物递送。③如今,微机器智能化的研究已初具雏形,包括微动力与精准操作、仿生与优化、微系统集成、自组织交互与群集智能,以及分子自组装/复制/生长等多个热门方向。目前,该领域最前沿的工作都在尝试解释或解决,如何在微尺度下赋予机器真正智能这一核心问题,共同指向了微机器功能化的终极目标和最高阶段:微机器智能,或微尺度人工智能。④近些年,新兴的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推动了微纳米学领域的快速发展,研究涉及毫米级微型机器人等众多前沿方向。这些人造微机器具有尺寸微小、操控精准、功能集成度高、易于大规模制造等独特优势,且具备超高灵敏度与响应能力、增强的稳定性与鲁棒性、极低的能量耗损等微尺度性能,对精准医学、生命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的技术革新与场景拓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⑤在医学方面,微纳米机器人在微创介入、靶向输运、快速救治、早期诊断及组织修复等精准医疗领域潜力巨大,如利用微纳米机器人进入肝肾肿瘤、脑动脉瘤、外周组织器官,对微细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封堵及血栓清除,通过蛛网膜下腔,进入并精准操控中枢神经系统,实现治疗中晚期癌症疼痛控制等。⑥除此之外,微纳米机器人未来也能在河海污水净化、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生物降解与催化等环境工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微小智能体,可通过携带、运载及释放生物酶或催化剂,有选择性地识别污染物,加快反应进程,大幅提高海洋油污、致病微生物及放射性等污染物的捕获、去除、降解或修复效率。⑦当然,微纳米机器人的舞台远不限于此,它面向各类实际应用的潜力无限。我们现在有许多问题找不到理想的答案,但每一个问题都如此令人着迷:人工智能的物理极限是什么,最小智能体单元是单个氢氧分子吗?纳米医生与长期在体植入,纳米脑机接口与单神经精准操控,跨尺度交互如何实现……由此产生的革命性颠覆技术都将是微纳米机器人未来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年11月16日,作者:黄天云。有删改)【文本二】①在医疗方面,纳米级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传输更加方便,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使用纳米技术的新型诊断仪器只需检测少量血液,就能通过其中的蛋白质和DNA诊断出各种疾病;有了通过血管进入人体的纳米级医疗机器人,将大大减轻病人手术的痛苦。②在电子信息领域,纳米技术将更会大显身手。纳米技术会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容量、速度提高1000倍而体积缩小1000倍,纳米技术将发展出个人随身办公室系统,我们就不必每天上下班了。③纳米技术在能源、交通、环保等方面也将大有作为。用纳米材料做成的电池,体积很小却可容纳极大的能量,汽车就能以电池动力在大街上奔驰了。用纳米材料制造出的小型飞机,将使飞机像汽车一样进入家庭。在环境科学领域将出现功能奇特的纳米膜,这种纳米膜能够探测到由化学和生物制剂造成的污染,并能经过滤而消除污染。④纳米技术将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等各个方面,电脑、网络、基因工程等当前的高科技领域也将因此面临变革,纳米科技带来的是人类社会的第五次产业革命,将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随心所欲。9.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费曼认为,他的学生最早提出了微纳米机器人与纳米医学相结合的大胆构想。B.文本一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人工“磁螨”的工作原理。C.文本二运用了分—总的结构形式,先从不同方面进行解说纳米技术的运用前景,然后进行总结说明。D.文本一的语言专业严谨,逻辑性强;文本二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10.请用“/”划分出文本一的层次结构,并进行简要分析。(5分)①②③④⑤⑥⑦11.文本一和文本二都介绍了纳米技术,但说明顺序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共11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选自袁中道《再游桃花源》,有删改)12.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便舍船,从口入词语推断法:舍近求远________________(2)溯源而上课内迁移法:沿溯阻绝(《三峡》)________________(3)屡陟弥高查阅词典法:①久长。②满,遍。③更加,越来越。④广大。(摘自《古代汉语词典》)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13.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2分)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桃花源的美丽,但写作目的却各不相同,请你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6题。(4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6.边塞诗词中大量出现的西域乐器构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象群。上面两首诗词中画线的句子都写到了西域乐器,但它们所起的作用却有所不同,请结合两首诗词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四、名著阅读(5分)17.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1)文学作品注重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性格,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像一面明镜,读者能从作品中读出自己的影子。你从下面两部名著中哪个人物身上读出了自己的影子?请任选一部结合相关情节和自身实际谈一谈。《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强调“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这种精神在我们的名著阅读中也有体现。请从下面两部名著中任选其一,结合名著阅读体验,分析作品中的哪个人物具有这种精神。《红星照耀中国》《海底两万里》五、作文(50分)18.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1)请以“微笑面对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这首小诗能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1)【答案】C(2分)【考点】本题考查在具体语境中辨识多音字和易读错字读音的能力。【解析】“模”有两个读音,读“mó”时,指法式,规范,标准;仿效;模范;等等。读“mú”时,指模子;形状,样子。“模式”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结合语境和词义可知,此处应读“mó”。“储”只有一个读音“chǔ”,指储藏,存放;已经确定为继承皇位等最高统治权的人。“作”有两个读音,读“zuō”时,指作坊。读“zuò”时,指起;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写作;作品;装;当成,作为;写成,写为(多用于校勘和辞书);等等。结合词义和语境可知,此处应读“zuō”。故答案选C。(2)【答案】①恢②俱(每空1分,共2分)【考点】本题考查同音字辨析。【解析】“恢”指广大,宽广。“辉”指闪耀的光彩;照耀。这里指宫墙宏伟、宽广。结合语境和字义可知,①处应选“恢”。“俱”有两个读音,读“Jū”时,指姓;读“jù”时,指全,都。“具”只有一个读音“jù”,指用具;才干,才能;用于棺材、尸体或某些器物;具有;备,办;陈述,写出。这里指所有的一切都很齐全,应有尽有。结合语境和字义可知,②处应选“俱”。(3)【答案】示例一:结构是伟岸的皇城台、固若金汤的内城和规模宏大的外城等示例二:由伟岸的皇城台、固若金汤的内城和规模宏大的外城等组成(修改正确即可。2分)【考点】本题考查修改病句。【解析】句子中“结构是……组成”句式杂糅,应修改为“结构是……”或“由……组成”。2.【答案】①不闻爷娘唤女声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③欲渡黄河冰塞川④将登太行雪满山⑤大漠孤烟直⑥长河落日圆⑦峰峦如聚⑧波涛如怒(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考点】本题考查古诗词曲名句默写。【解析】①②句属于直接型默写,根据上句直接写出下句即可。③~⑧句属于理解型默写:③④句可根据篇目提示以及关键词句“仕途不顺”“道尽无奈和惆怅之情”写出相应的名句;⑤⑥句可根据篇目提示以及关键词句“黄河与夕阳”写出相应的名句;⑦⑧句可根据篇目提示以及关键词句“黄河”“奔腾澎湃”写出相应的名句。3.【答案】“博物馆助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学术交流会召开(2分)【考点】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解析】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标题一般是对导语的浓缩或提炼。本则新闻由导语“为加强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博物馆助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学术交流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可提炼出新闻标题“‘博物馆助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学术交流会召开”。4.(1)【答案】示例:①在黄河周围加大保护力度,禁止乱倒垃圾、乱排污水②在黄河两岸多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考点】本题考查补写倡议书。【解析】本题中倡议书的目的是呼吁大家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已给出“节约每一滴水,绝不浪费”“禁止过度捕捞,保护黄河的生态平衡”两条建议,因此补充内容围绕保护黄河时要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即可。(2)【答案】示例一:选择图一。3月9日是保护母亲河日,这幅插图由文字“3.9”“保护母亲河”“境由心生呵护所有江河如亲生儿子念念呵护”以及画面奔腾的黄河水组成,“3.9”“保护母亲河”显示了时间和活动主题,“境由心生呵护所有江河如亲生儿子念念呵护”点明了“保护母亲河”的方式,语言富有亲和力,同时奔腾的黄河水象征保护黄河的美好前景。因此,这幅插图更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示例二:选择图二。图二由“3月9日”“保护母亲河”的艺术字以及“鱼”“水草”组成,画面生动有趣。“3月9日”“保护母亲河”显示了时间和活动主题,“鱼”“水草”照应“保护母亲河”的主题,同时,水草丰茂、鱼儿穿行也暗含对母亲河河流环境的美好祝愿。因此,这幅插图更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言之有理即可。4分)【考点】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任选一幅插图,说明选择理由即可。作答时,首先要明确选择哪幅作为配图。然后结合构图要素进行解说,言之有理即可。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5.【答案】①观察气割师傅工作,“我”觉得他们又热又辛苦②看到气割师傅工作服上的光亮,“我”感到好奇③看到气割师傅工作时火花飞溅,“我”心生畏惧④看到老陈身上的瘢痕和工作服上的孔洞,“我”感到心疼(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4分)【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解析】阅读题干可知,要概括“‘我’在车辆段的发现以及心理变化”。答题时找到描写“我”的“发现”及“心理变化”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根据第③段“夏天实在太闷热……气割师傅更是辛苦”“他们还要戴上安全帽……热是最大的问题”,①空可概括为“观察气割师傅工作,‘我’觉得他们又热又辛苦”;根据第④段,②空可概括为“看到气割师傅工作服上的光亮,‘我’感到好奇”;根据第⑦段“持火枪的师傅被工友们称作‘火枪手’。我很怕那个火枪……飞溅出的火花更是让我心生畏惧”,③空可概括为“看到气割师傅工作时火花飞溅,‘我’心生畏惧”;根据第⑨段“老陈的胳膊上、肩膀上、肚皮上,都留下了许多深色的细小瘢痕……到处都是细细密密的孔洞,让人有些心疼”,④空可概括为“看到老陈身上的瘢痕和工作服上的孔洞,‘我’感到心疼”。6.【答案】(1)示例一:“师傅的工作服后背开出一朵朵盐碱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师傅工作服后背被汗水浸湿的痕迹比作“一朵朵盐碱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陈在闷热环境下工作的艰辛,突出了他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示例二:“盛开又消失,消失又盛开,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运用排比(或顶真)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长短句结合,准确有力地表现了老陈在闷热环境下工作的艰辛,突出了他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2分)(2)连用三个“日复一日”,是说老陈每天都在这样做,突出老陈对工作的坚持、追求和热爱,表达了作者对老陈的赞美之情;构成排比句式,句式整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2分。如果学生只答排比的效果不给分)(共4分)【考点】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析】(1)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师傅的工作服后背开出一朵朵盐碱花”,把师傅工作服后背被汗水浸湿的痕迹比作“一朵朵盐碱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且全句句式整齐,长短句结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陈在闷热环境下工作的艰辛,突出了他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若从排比或顶真的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亦可。(2)考查重复词语的表达效果,“而日复一日的坚持,日复一日的精进,日复一日的热爱,能做到的人并不多”一句,三个“日复一日”连用,是说老陈每天都在这样做,写出了老陈对工作的坚持和热爱,流露出作者对老陈的赞美之情,运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7.【答案】①“我”是串联全文的线索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老陈的故事;②“我”是故事的见证者,通过“我”的观察、叙述,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③通过描写“我”怕热、怕火枪等,突出了老陈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品质;④通过“我”的评论,使老陈的形象更加鲜明,并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答出三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考点】本题考查叙述视角。【解析】结合第②段“我从气割岗位路过……肯定不错”,第③段“夏天实在太闷热……气割师傅更是辛苦”,第④段“我用镜头盯着师傅的一举一动……闪闪发光的东西在衣襟上动”,第⑥段“我兴奋起来……我就看他切割”等可知,“我”是线索人物,串联全文;同时“我”也是文中故事的见证者,通过“我”的观察、叙述,使故事更具真实性,读者更易受到感染;“我”对车辆段闷热环境的强调以及对火枪的惧怕和老陈的神闲气定形成对比,突出了老陈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品质。由第⑧⑩⑪段的内容可知,“我”的评论使“老陈”的形象更加鲜明,并揭示了文章的主旨。8.【答案】示例:我认为“闪烁的星光”作为本文的标题更合适。(1分)理由:①一语双关,“闪烁的星光”既指“老陈闪烁着星光般的衣服”,又指老陈坚守平凡工作岗位认真工作的精神品质;(1分)②揭示并升华文章主旨,老陈是一个平凡的气割工人,但他对工作的坚持和热爱就如星光般闪烁耀眼,表达了作者对老陈以及像老陈这样平凡的劳动者的赞美与歌颂;(2分)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且与结尾相照应。(1分)(共5分。如果答“气割师傅”更合适,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3分)【考点】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选择与文章主旨。【解析】“闪烁的星光”有双层含义,浅层含义指的是文章第⑤段中“原来那些亮光是太阳的光芒,因为逆光,那个深蓝近乎黑黢黢的衣襟,透出的点点光亮竟然格外显眼”,也就是“老陈闪烁着星光般的衣服”,深层含义指的是老陈坚守平凡工作岗位认真工作的精神品质,他对工作的坚持和热爱如星光般闪烁耀眼,点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对老陈以及像老陈这样平凡的劳动者的赞美与歌颂;在结构上,设置悬念,文章前面写的是“气割师傅”,这与“闪烁的星光”有什么关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且与文章结尾“那些‘星星’都是老陈用时间、用汗水、用心血……它们像一枚枚闪耀的勋章,布满他的衣襟、他的胸口、他的心上”相呼应。(二)9.【答案】B(3分)【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方法、说明文结构、说明文语言等。【解析】B.“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错误,文本一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的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故答案选B。10.【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理由:第①②段介绍了微纳米机器人的历史起源;第③④段则是对微纳米机器人发展现状的说明;第⑤⑥⑦段介绍微纳米机器人的运用前景。(划分层次结构2分,分析3分,共5分。如有其他划分方法,能够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最高给2分)【考点】本题考查梳理说明文结构。【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通读文本一。文本一主要介绍了微纳米机器人的历史起源、发展现状和运用前景。第①段写了微纳米机器人构想的提出,第②段写了微纳米机器人构想的首次实现,这两段是对微纳米机器人历史起源的介绍。由关键词“如今”“近些年”可知,第③④段是对微纳米机器人发展现状的介绍。由“在医学方面,微纳米机器人在……潜力巨大”“微纳米机器人未来也能在……发挥重要作用”“微纳米机器人的舞台远不限于此,它面向各类实际应用的潜力无限”等可知,第⑤⑥⑦段主要介绍了微纳米机器人的运用前景。据此概括作答即可。11.【答案】文本一运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顺序。总的来说,全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微纳米机器人的历史起源、发展现状和运用前景,而第①~④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微纳米机器人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现状。文本二运用逻辑顺序,采用分—总结构,先从医疗、电子信息等不同方面说明纳米技术的运用前景,最后进行总结。(4分)【考点】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通读文本一和文本二。文本一依次介绍了微纳米机器人的历史起源、发展现状和运用前景,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属于逻辑顺序;由第①段“20世纪60年代”、第②段“2008年”、第④段“近些年”等时间节点可知,文本一第①~④段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所以文本一的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文本二运用了分—总的结构形式,前三段先从医疗、电子信息等不同方面说明纳米技术的运用前景,最后一段进行总结,属于逻辑顺序。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12.【答案】(1)舍弃(2)逆流而上(3)③(每空1分,共3分)【考点】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根据表格中的“方法提示”推断出“文言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由“舍近求远”中“舍”的意思为“舍弃”,可推断出“便舍船,从口入”中“舍”的意思为“舍弃”。(2)由“沿溯阻绝”中“溯”的意思为“逆流而上”,可推断出“溯源而上”中“溯”的意思为“逆流而上”。(3)可以先将“屡陟弥高”翻译为现代汉语“越走____高”,然后将四个义项分别代入,可得出③最为贴切。13.【答案】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断对两处给1分,断对三处给2分,共2分)【考点】本题考查断句。【解析】断句时,要根据句意及古汉语句式特点来划分。本句大意为“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据此划分即可。14.【答案】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意思对即可。2分)【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析】文言句子的翻译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同时要注意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本句要注意“乃”“无论”等字词的正确翻译。15.【答案】①甲文通过描写桃花源的美景,为渔人进入桃花源做铺垫,将桃花源优美的景色、淳朴的民风和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意在表达作者对当时战争纷扰、社会黑暗、人民困苦的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②乙文写桃花源千树桃花盛开、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象,意在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考点】本题考查写作目的。【解析】甲文中作者通过虚构一个风景优美、社会安定、百姓安乐的世外桃源,与黑暗的社会现实形成对比,意在表达作者对当时战争纷扰、社会黑暗、人民困苦的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乙文中“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几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盛开、花瓣坠落到地面的美丽景象,作者见到如此美景,喜不自胜,意在表达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乙文段参考译文】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之一)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源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两边如设锦帐,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地流淌。逆流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二)16.【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画线句“胡琴”“琵琶”“羌笛”这三种具有西域特色的乐器,给军中的宴饮增添了苍凉悲壮的豪气,渲染了送别场面的隆重;《渔家傲·秋思》中选择“羌管”这一典型意象,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营造出一种凄清、肃杀的氛围,以表达词人孤寂悲凉的情感(或浓重的思乡之情)。(每首分析2分,共4分)【考点】本题考查诗词中典型意象的作用。【解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在送别的宴会上,三种具有西域特色的乐器使人联想到急管繁弦、乐声大作的场面,可以想象到宴会气氛的热烈隆重,但是在边地的饯行,少不了离愁别绪,因而又增添了一种苍凉悲壮的豪气;《渔家傲·秋思》中,“羌管悠悠”写远处传来绵远悠长的羌笛声,为秋天增添了凄凉、萧瑟之感,面对此景,词人内心必定充满了孤寂悲凉之感,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也在羌笛声中愈发强烈。四、名著阅读(5分)17.(1)【答案】示例一:我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身上读出了自己的影子。孙悟空足智多谋、灵活多变。他在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