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胚大题之自测版15级基地2班上皮组织1.试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分布和功能。被覆上皮分布功能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淋、巴管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其他:肺泡表面、肾小囊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淋巴液的流动,或便于内脏器官活动及物质运输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滤泡、肾小管分泌或吸收单层柱状上皮胃、肠道、子宫腔面分泌或吸收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道保护复层扁平上皮角化:皮肤表皮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保护,防止水分蒸发及细菌异物入侵复层柱状上皮睑结膜、男性尿道保护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盖细胞)防止尿液侵袭结缔组织1.结缔组织的共同特点:①均由少量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组成;②细胞种类多,散在分布,无极性;③细胞间质包括纤维和基质,以及循环更新的组织液;④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广泛,可分布在细胞、组织及器官之间;⑤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修复和防御功能;⑥结缔组织均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2.试述成纤维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答: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根据机能可分为两类,即不活跃的纤维细胞和功能活跃的成纤维细胞。①成纤维细胞在LM下呈扁平星状多突形或梭形,细胞呈弱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大、着色浅、核仁明显;EM下,细胞质内有丰富的RER、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发达。这些超微结构表面成纤维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功能;②纤维细胞在LM下呈梭形,细胞核小、着色深,核仁不明显,细胞质呈弱嗜碱性;ER下RER少,高尔基体不发达,因此,纤维细胞的功能不活跃。3.试述浆细胞的来源,光、电镜结构特点和功能:答:①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②光镜下,浆细胞呈圆形或者卵圆形,细胞核偏向细胞一侧,核仁明显,异染色质呈团块状靠近核膜内侧,辐射状排列,形似车轮,HE染色下细胞质呈嗜碱性,核周质着色浅,形成一浅染的核周晕;③电镜下,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RER、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体。④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4.试述肥大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答:①光镜下,肥大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具有异染性的嗜碱性颗粒,颗粒呈水溶性,在HE染色下难以识别;细胞核小而圆,位于细胞中央,着色浅;②电镜下,可见肥大细胞含有大量膜包颗粒,颗粒内含致密性物质,呈结晶体样或细粒状;③肥大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物活性物质。肥大细胞细胞质内含有白三烯,颗粒内含有肝素和组胺:肝素具有抗凝血的作用;白三烯和组胺可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有利于血管中的细胞进入结缔组织,行使防御和免疫功能。血液1.试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和正常值:答:①扫描电镜下,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这种形态使其获得了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内外气体的迅速交换。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与细胞器。②光镜下,大量红细胞呈猩红色,未染色的单个红细胞呈黄绿色,中央染色较浅,周围染色较深。③红细胞膜内有血影蛋白和多种膜骨架蛋白,可维持其正常形态。红细胞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形态可变性。④功能:红细胞内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与O2及CO2结合,能带走全身组织和细胞所需的O2,并带走组织产生的部分CO2。⑤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含量,男性(4~5.5)×2.试述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答:①光镜下,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μm;②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正常人分叶核2~3叶多见,叶间有细丝相连;③细胞质被染成粉红色,有大量细小分布均匀的颗粒,其中体积较大,被染为淡紫色的为嗜天青颗粒(一种溶酶体,内含髓过氧化物酶、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等,能消化吞噬的细菌和异物),体积较小,被染为淡红色的为特殊颗粒(分泌颗粒,能分泌酶类及非酶类蛋白,杀死细菌,溶解细菌表面的糖蛋白);④电镜下,嗜天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的膜被颗粒,特殊颗粒较细小。3.试述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答:血细胞发生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各种血细胞的发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早、中、晚)及成熟阶段。血细胞发生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为:①细胞体积由大变小(巨核细胞则由小变大);②细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的核最后消失,粒细胞的核由圆形逐渐变成杆状乃至分叶状,巨核细胞的核由大变小呈分叶状;③细胞核内染色质有细疏变得粗密,染色由浅到深,核仁由明显到不明显;④细胞质的量由少逐渐增多,胞质嗜碱性逐渐变弱,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仍然保持着嗜碱性;⑤胞质内特殊结构由无到有,并逐渐增多;⑥细胞的分裂能力由无到有,但淋巴细胞仍有很强的潜在分裂能力。软骨和骨1.试述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布、结构和功能:答:(1)成骨细胞:①成骨细胞分布于骨组织的表面,排列较紧密,常成一层;②成骨细胞呈矮柱状或椭圆形,表面有细小突起,相邻成骨细胞或骨细胞突起之间形成缝隙连接;细胞核呈圆形,多位于游离端,核仁明显;细胞质呈嗜碱性,电镜下可见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体;③成骨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类骨质的功能。肌组织1.简述骨骼收缩的结构基础:答:骨骼肌收缩的结构基础为肌原纤维、横小管及肌浆网;(1)肌原纤维:①有明暗相间的条纹,染色较浅的为明带,中央有染色深的Z线,暗带中央有染色浅的H带,H带中央有M线;②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肌原纤维为肌节,其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③肌节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粗肌丝位于A带,中央固定于M线上,两端游离。细肌丝一段固定于M线上,另一端游离,插入粗肌丝之间,止于H带外缘。肌节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基本结构单位。(2)横小管:肌膜向肌浆网内凹陷而成,它垂直于肌膜表面。人和哺乳动物的的横小管位于A带和I带交界处。同一水平的横小管相互吻合环绕在每条肌原纤维周围。其功能是讲肌膜的电兴奋快速同步地传至每个肌节。(3)肌浆网:肌浆网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相邻横小管之间,环绕在肌原纤维周围,又称总小管,横小管两侧的肌浆网扩大成环形扁囊,称为终池,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位于明暗带交界处。2.比较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结构的异同点:答:(1)相同点:①三种肌纤维的肌浆内均含有肌丝;②三种肌组织均具有舒张和收缩的功能;(2)不同点: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分布附着于骨骼心脏壁心血管壁,内脏器官收缩特点随意不随意不随意形态长圆柱形柱状有分支,吻合成网长梭形细胞核椭圆,多个,位于肌膜下卵圆形,1~2个,居中椭圆或杆状,居中肌丝排列规律,形成明显肌原纤维形成肌丝束粗细肌丝形成肌丝单位横纹明显有,但不如骨骼肌明显无横纹横小管位于A、I带交界处位于Z线水平无横小管,有肌膜小凹肌浆网发达,具有三联体稀疏,仅由二联体很不发达细胞连接闰盘缝隙连接3.简述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答:“肌丝滑动原理”:①肌纤维收缩时,肌膜将兴奋由横小管传向终池;②肌浆网膜上钙通道开启,Ca2+迅速释放入肌浆;③肌钙蛋白TnC与Ca2+结合引发构象改变,进而使原肌球蛋白位置改变,肌动蛋白上的位点暴露,迅速与肌球蛋白头部接触,肌球蛋白ATP酶被激活,水解ATP并释放能量;④肌球蛋白头部发生屈曲转动,将肌动蛋白拉向M线,细肌丝滑入粗肌丝之间,I带和H带缩窄,A带长度不变,肌节短缩,肌纤维收缩;⑤收缩完毕后,肌浆网膜钙泵将肌浆内的Ca2+神经组织1.以多极神经元为例,简述神经元的结构特点:答:①每个神经元均有胞体和突起两部分;②多极神经元的胞体呈星形,细胞核大而呈球形,居中,异染色质较少而染色浅,核仁大而明显;光镜下,可见核周质内含有嗜碱性团块或颗粒状的尼氏体(电镜下为丰富的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银染标本可见许多神经原纤维(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聚集排列而成),散在分布于细胞质;③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树突短而粗,多分支,其内部结构与细胞体相似但无高尔基复合体,表面有树突棘,是形成突触的重要部位;轴突细长,其表面细胞膜称为轴膜,轴突内细胞质成为轴质;由细胞体发出轴突处圆锥形,称为轴丘;轴丘处无尼氏体也无高尔基复合体,神经原纤维沿轴突长轴平行排列。2.试述突触的定义、分类及光、电镜下的的结构:答:①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传递信息的功能部位;②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即通常情况下所说的突触)和电突触(缝隙连接);③光镜下,可见突触是上一级神经元的突起末端膨大,形成扣状或球状与下一级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棘或胞体相接触的接触点;④电镜下,突触可分为突触前成分(为神经元突起终末膨大,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小泡和线粒体)、突触间隙(含糖蛋白和一些微丝)及突触后成分(主要为突触后膜,膜上有特异性受体)。3.试述运动终板的定义、电镜下的结构:答:①来自脊髓灰质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元的长轴突到达所支配的肌肉后失去髓鞘,发出许多分支,每一分支终末呈葡萄状膨大,与一条骨骼肌纤维形成化学性突触,此区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或称神经–肌连接。②电镜下,运动终板的肌纤维向内凹陷形成浅槽,轴突终末嵌入浅槽内。此处的轴膜为突触前膜,槽底的肌膜为突触后膜,两者之间的间隙为突触间隙。槽底肌膜又凹陷形成许多深沟和皱褶,使突触后膜的表面积增大。4.何为神经元?如何分类及分为哪些?答:①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均由胞体和突起组成;②神经元按照突起数量可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按照突起长度可分为GolgiⅠ型神经元和GolgiⅡ型神经元;按照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按照释放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可分为胆碱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和氨基酸能神经元。5.试述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的分类和主要功能:答:中枢神经系统的的神经胶质细胞可分为:①星形细胞(包括原浆性星形细胞和纤维性星形细胞,前者分布在灰质,后者分布在白质),其主要功能为支持、保护、营养神经元及参与构成血脑屏障;②少突胶质细胞(分布在白纸和灰质内,位于神经元胞体和轴突周围),其功能为包卷神经纤维形成髓鞘,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和绝缘的作用;③小胶质细胞(分布于白质和灰质,来源于单核细胞),其具有变形运动核吞噬功能;④室管膜细胞(为覆盖在脑室和脊髓中央管壁的一层立方或柱状细胞,其起支持和保护作用,并可参与脑脊液的形成。循环系统1.试述毛细血管电镜下的分类、结构及功能:答:电镜下,毛细血管可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1)连续毛细血管:①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质内含有许多吞饮小泡,细胞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封闭细胞间隙,基膜完整;②功能:其参与构成血-脑屏障等屏障结构,细胞质内的吞饮小泡有利于物质交换的进行;(2)有孔毛细血管:①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极薄,有许多贯穿细胞质的窗孔,一般有隔膜封闭;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其基底部有连续的基膜;②功能:有孔毛细血管的窗孔有利于血管内外中、小分子物质的交换;(3)血窦:①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细胞上有或无窗孔,内皮细胞间隙较大,基膜不连续或不存在;②功能:血窦的细胞间隙较大,有利于大分子物质或血细胞出入血液。2.试述中动脉管壁的结构特点:答:中动脉管壁由内膜、中膜、外膜组成,三层分界明显,其主要特点是以平滑肌为主,故又名结构动脉;(1)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较明显,常呈波浪状;(2)中膜:较厚,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纤维组成,肌纤维间有一些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3)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除含有营养性血管外,还有较多的神经纤维,他们伸入中膜平滑肌,调节血管的舒缩。多数中动脉中膜与外膜的交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3.如何鉴别中动脉和中静脉(光镜下的区别):答:见下表:中动脉中静脉内膜内弹性膜明显内弹性膜不明显中膜较厚,有10-40层平滑肌较薄,少量环形平滑肌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多数可见外弹性膜三层中最厚的一层,可有少量纵行平滑肌,无外弹性膜其他管壁厚,管腔小而规则管壁薄,腔大,不规则免疫系统1.简述淋巴结皮质的组织结构、主要的细胞分布和意义;答:淋巴结皮质主要由三部分构成:①浅层皮质:主要含淋巴小结和薄层弥散淋巴组织。受抗原刺激执行体液免疫后,此层增厚,淋巴小结增多增大,且多为含有生发中心的次级淋巴小结,小结帽和暗区之间有清晰的明区,淋巴小结是最先接受抗原刺激和B细胞增殖分化的部位,与体液免疫功能强弱密切相关;②深皮质区:又称为胸腺依赖区,主要分布着T细胞,执行细胞免疫时细胞大量增殖,排列密集,区域扩大,在副皮质区常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分布,是淋巴细胞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中套通道;③皮质淋巴窦:包括位于被膜下方的被膜下窦和位于小梁周围的小梁周窦,窦壁通透性高,淋巴细胞可以出入,且窦内分布着较多的巨噬细胞,可起到滤过淋巴液的作用。2.简述脾白髓和红髓的组织结构、主要的细胞分布和功能意义;答:脾白髓包括:①动脉周围淋巴鞘:是环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少量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组成,该区在细胞免疫时可增大变厚;②脾小体:主要由B细胞组成,当抗原刺激引起免疫应答时脾小体增多,出现于动脉周围淋巴鞘的一侧,此时中央动脉偏向另一侧;脾红髓包括:①脾索:又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索构成,其与血窦相间排列,内含许多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各种血细胞。巨噬细胞可吞噬异物、衰老的红细胞及血小板。脾索对滤过血液和产生抗体具有重要作用;②脾窦:为血窦的一种,形状不一,相互吻合成网,位于脾索之间,窦壁由长杆状内皮细胞纵形排列而成,细胞间隙较大,内皮外基膜不完整,网状纤维环绕血窦,形成栅栏状多缝隙结构,由利于血细胞的穿透。窦壁附近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其突起可通过内皮间隙伸入窦腔。3.脾的血液循环特点及其功能意义:答:(1)特点:①开放式;②脾血窦通透性高。脾动脉由脾门入脾,分支为小梁动脉,小梁动脉再分支进入白髓,为中央动脉。中央动脉的主支穿出白髓,分成许多直行分支,互不吻合,形似笔毛,称为笔毛动脉。其进入脾索,其末端的毛细血管开口于脾索或直接与脾窦相连,脾窦汇合为髓静脉,进入小梁形成小梁静脉,最后形成脾静脉,由脾门出脾。(2)功能意义:给脾有效的过滤血液提供了结构基础。皮肤1.简述手掌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从深层至浅层的结构变化:答:手掌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由深至浅可分为五层,即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及角质层。①角质层:由一层矮柱状细胞组成,核呈卵圆形,胞质嗜碱性,电镜下胞质中可见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和散在的蛋白丝;②棘层:由5~10层多边形的细胞组成,细胞表面有棘状突起,核圆居中,胞质呈弱嗜碱性,电镜下可见胞质中有许多游离核糖体、角蛋白丝束和板层颗粒;③颗粒层:由3~5层较扁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核趋于退化,胞质内含有透明角质颗粒,电镜下,该颗粒无膜包裹,细胞质内的角蛋白丝束和板层颗粒增多;④透明层:由几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核与细胞器已完全消失,在HE染色下呈透明均质状,嗜酸性;⑤角质层:由多层扁平角质细胞组成,无细胞核,细胞内充满角质,在HE染色切片上呈嗜酸性的均质状。在电镜下,胞质内充满密集粗大的角蛋白丝束浸埋在致密均质物中,细胞器已消失,细胞间隙内充满脂类物质,细胞膜增厚。2.比较皮脂腺与外泌汗腺的结构特点、分泌方式和功能:答:见下表:皮脂腺外泌汗腺形态泡状腺单曲管状腺分泌部由多层细胞组成,腺泡周围部为一层较小的幼稚细胞,由活跃的增殖能力,新生的腺细胞逐渐向中央推移,腺泡中央的细胞较大,细胞核固缩,胞质内充满脂滴和溶酶体;由单层矮柱状细胞或锥体形细胞组成,在腺细胞与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其收缩有助于排除分泌物;导管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较短且粗,多开口于毛囊上段由两层染色较深的立方形细胞组成,细胞很小,胞质呈弱嗜碱性,开口于皮肤汗孔分泌方式全浆分泌局浆分泌功能分泌皮脂,可润滑和保护皮肤分泌汗液,汗液具有调节体温、润湿皮肤和排泄代谢产物的作用3.试述皮肤与下列功能有关的结构如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和免疫应答:答:(1)保护:①表皮的角质细胞构成皮肤的重要保护层,其结构基础是角质细胞内充满角质,细胞膜增厚,细胞间隙内充满由板层颗粒释放的脂类物质;②表皮的黑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能吸收紫外线,可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辐射伤害;③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具有保护皮肤的作用;④皮肤内的朗格汉斯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具有保护作用。(2)感觉:皮肤内的游离神经末梢、环层小体、触觉小体和梅克尔细胞;(3)调节体温:皮肤内的汗腺可分泌汗液,能散发机体的热量,调节体温;(4)免疫应答:皮肤内的朗格汉斯细胞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消化管1.试述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答:消化管壁从食管到大肠自内向外可分为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①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及黏膜肌层组成:口腔、咽、食管及肛管下端的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主要起保护作用,胃、小肠、大肠的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主要起吸收作用;固有层由细密结缔组织构成,其很薄,纤维细密,细胞成分多,富含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及神经纤维,此外,固有层内还富含腺体和淋巴组织;除口腔和咽外,黏膜肌层由薄层平滑肌构成,为黏膜与黏膜下层的分界,其收缩有利于吸收固有层内的腺体分泌物排出、血液运行、物质的吸收及转运;②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胃为致密结缔组织),富含较大的血管及淋巴管,还有黏膜下神经丛(可调节黏膜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在食管和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分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此外,在食管、胃、小肠等可见黏膜与粘膜下层共同突向管腔形成黏膜皱襞,可扩大黏膜面积;③肌层除口腔、咽、食管上段肌层和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外,其余均为平滑肌,肌层一般分为内环外纵两层,两层之间存在可调节平滑肌的肌间神经丛;④外膜可分为纤维膜和浆膜两种,纤维膜仅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存在于相对固定在体壁内的器官,如食管、十二指肠及大肠末段;浆膜由薄层结缔组织及间皮构成,主要分布在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表面光滑,有利于胃肠活动。2.胃壁的组织结构特点是什么?答:胃壁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1)①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黏膜表面上皮下陷形成胃小凹,每个胃小凹底部有3~5条胃腺开口。上皮细胞为表面黏液细胞,细胞顶部充满黏原颗粒,其可分泌黏液覆盖于细胞表面,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可防止胃酸及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破坏;②固有层含有胃底腺、贲门腺和幽门腺。胃底腺由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等构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贲门腺及幽门腺以分泌黏液为主;③黏膜肌层为内环外纵的两层薄层平滑肌构成。(2)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较粗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3)肌层为内斜、中环、外纵的三层平滑肌构成;④外膜为浆膜。3.试述胃底腺主细胞和壁细胞的数量、分布、结构和功能:答:(1)①胃底腺主细胞又称为酶原细胞,数量最多,主要分布于胃底腺底部;②细胞呈柱状,核圆位于基部,细胞质基部呈强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电镜下可见其具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核上方有大量的酶原颗粒;③主细胞主要分泌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后称为胃蛋白酶,可水解蛋白质。此外,婴儿的主细胞还能合成、分泌凝乳酶。(2)①胃底腺壁细胞又称为泌酸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底腺的体和颈;②细胞体积较大,呈圆锥形,细胞基底位于腺的基膜上;细胞核圆,深染,居中,可见双核,细胞质呈强嗜酸性;电镜下可见细胞核周围存在丰富的细胞内分泌小管(细胞顶面质膜凹陷形成,有许多微绒毛)和微管泡系,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体,其他细胞器较少;③壁细胞主要分泌盐酸和内因子,内因子可与维生素B12结合,可促进维生素B4.试述小肠绒毛的结构及其与消化吸收大关系:答:小肠粘膜上皮和固有层突向肠腔形成绒毛,绒毛表面为吸收上皮,中轴为固有层。黏膜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吸收细胞表面有大量微绒毛,微绒毛表面有一层糖蛋白细胞衣,含双糖酶和肽酶,并可吸附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微绒毛扩大吸收细胞的表面积,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绒毛中轴含有细密结缔组织、有孔毛细血管、中央乳糜管和少量平滑肌。吸收细胞吸收的葡萄糖、氨基酸进入毛细血管,甘油和脂肪酸在吸收细胞内形成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平滑肌收缩可使绒毛伸缩,有利于物质的消化与吸收。5.试述小肠各段的形态结构特点,比较小肠与结肠黏膜结构的异同。答:(1)①十二指肠:皱襞高,绒毛呈叶状,杯状细胞少,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分别含有小肠腺和十二指肠腺,潘氏细胞和淋巴小结较少;②空肠:皱襞最多,绒毛呈锥状,茂盛,杯状细胞多,固有层含有肠腺,黏膜下层无十二指肠腺,潘氏细胞和淋巴小结较多;③回肠:皱襞最低,至远端消失,绒毛呈指状,稀少,杯状细胞最多,集合淋巴小结多。(2)①小肠与结肠黏膜相同点:黏膜上皮都为单层柱状上皮,都含有杯状细;固有层都有肠腺,淋巴组织较发达;黏膜上皮和固有层都含有内分泌细胞;黏膜肌层都为内环外纵的双层薄层平滑肌;②小肠与结肠黏膜不同点:小肠黏膜形成绒毛,大肠无;大肠黏膜的杯状细胞比小肠发达;小肠含有帕内特细胞,大肠无;小肠形成环形皱襞,大肠只形成半环形皱襞。消化腺1.试述胰腺的结构。答:胰腺由外分泌部和胰岛组成。①外分泌部由浆液性腺泡和导管组成,基膜与腺细胞之间无肌上皮细胞;腺泡腔内有扁平或立方样的泡心细胞,由闰管上皮细胞延伸到腺泡腔内形成;腺泡细胞呈锥体形,细胞核圆位于细胞底部,基部胞质呈嗜碱性,顶部细胞质内含有粉红色的分泌颗粒;电镜下基部细胞质内含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核上区的胞质有发达的高尔基体;胰的导管依次由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和主导管组成,无纹状管;胰的闰管较长,腔小,为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小叶内导管为单层立方上皮,小叶间导管为单层柱状上皮,主导管为单层高柱状上皮,并含有杯状细胞。胰岛的腺细胞排列成索状或者团状,其内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腺细胞将激素释放入血。人胰岛有主要由A、B、D细胞构成,此外还有PP细胞和D1细胞。其中A细胞体积较大,多分布于胰岛周边,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B细胞体积较小,位于胰岛中央,主要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D细胞散在分布于A细胞和B细胞之间,主要分泌生长抑素。2.试述肝小叶的结构。答: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由肝板(肝索)、肝血窦、中央静脉、胆小管和窦周隙(狄氏腔)组成。①肝板由肝细胞单独排列成板状,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板上有孔;②肝细胞体积大,呈多面体形,细胞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核染色浅,核仁清楚,有的细胞可见双核;肝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大量的滑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许多线粒体;③肝板之间为血窦,腔大而不规则,学都内皮细胞有孔,间隙大,内皮外无基膜,有网状组织;血窦腔内还有肝巨噬细胞和大颗粒细胞;④窦周隙位于肝细胞与血窦内皮之间,血浆透过血窦内皮进入窦周隙,肝细胞的血窦面有大量微绒毛,可伸入窦周隙浸于血浆中,窦周隙有散在的网状纤维和贮脂细胞。贮脂细胞又称星形细胞,电镜下其细胞质内有许多富含维生素A的脂滴、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⑤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管壁由内皮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但无平滑肌,管壁上有许多血窦开口;⑥胆小管为肝板内相邻肝细胞之间局部细胞膜凹陷围成的微细管道,电镜下胆小管腔面有肝细胞膜形成的微绒毛伸入腔内,胆小管周围的肝细胞膜形成紧密连接、桥粒及缝隙连接等连接复合体。呼吸系统1.气管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答:气管管壁由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三层构成。①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刷细胞和小颗粒细胞构成;上皮基膜较厚,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富含纵行的弹性纤维、弥散淋巴组织和浆细胞;②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较多的混合腺;③外膜:由16-20个“C”形软骨环和结缔组织构成;软骨环之间以弹性纤维构成膜状韧带连接;软骨环缺口处有弹性纤维和平滑肌束。功能:上皮游离面的纤毛可向咽侧呈规律而快速地摆动,纤毛表面有杯状细胞和混合腺分泌的黏液和浆液构成的粘液屏障,可粘附吸入的气体中的异物、细菌等而净化气体。基膜、淋巴组织及浆细胞也是防御装置的组成部分。外膜中的软骨环或软骨块则是气管的支架;软骨间的韧带使气道保持通畅而具有弹性;缺口处的弹性纤维、平滑肌束与其相邻食道的结构和功能协调有关。2.肺导气部管壁的结构特点;答:肺导气部包括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及终末细支气管。随着管道的分支,管径逐渐变小,管壁变薄。①黏膜:导气部起始端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含有杯状细胞,至终末细支气管时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消失;固有层逐渐变薄,在其深面的平滑肌由分散排列到逐渐增多,至终末细支气管形成完整的环形平滑肌;②黏膜下层:随管径变细,粘膜下层逐渐变薄,混合腺体逐渐减少,至终末细支气管腺体完全消失;③外膜:软骨片逐渐减少,至终末细支气管完全消失。3.肺泡及气-血屏障的结构和功能;答:①肺泡开口于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或肺泡囊,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壁很薄,表面覆以单层肺泡上皮,基膜完整;②肺泡上皮由两种细胞构成:I型肺泡细胞(覆盖肺泡约95%的表面积,除含核部分略厚外,其余部分扁平菲薄,电镜下细胞质内可见较多的小泡,内有细胞吞入的微小粉尘和表面活性物质,细胞能将它们转运到间质内清除)、II型肺泡细胞(细胞较小,呈立方形或圆形,散在凸起于I型肺泡细胞之间,覆盖肺泡约5%的表面积,细胞核圆形,质着色浅,呈泡沫状;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有短小微绒毛,细胞质内富含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及许多嗜锇性板层小体)气血屏障:由肺泡表面黏液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构成,其为肺泡内气体育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泌尿系统1.试述肾小体血管球的形态及功能;答:肾小体血管球为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位于肾小囊内。①来自小叶间动脉的入球微动脉,从肾小体血管极处进入肾小囊,分支并相互吻合成网状毛细血管袢,再汇合成一条出球微动脉从血管极处离开肾小囊;②电镜下,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为有孔毛细血管,孔上大多无隔膜,除内皮细胞与球内系膜细胞相邻处无基膜外,其余部分的内皮细胞外都有基膜;③血管球的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及肾小囊的足细胞之间的裂孔膜一起构成滤过屏障,滤过血液形成原尿;④血管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腔面还覆盖一层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对血液中所含物质有选择性通透作用。2.试述近端小管曲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答:①近端小管曲部管腔较大,管壁厚,管腔不规则,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或锥体形细胞,分界不清,细胞质呈嗜酸性,核圆形,位于细胞近基底部;②上皮细胞腔面有刷状缘,基部有基底纵纹,电镜下可见刷状缘由大量较长的微绒毛构成,扩大细胞表面积,微绒毛基部之间的细胞凹陷形成顶小管和顶小泡,是细胞吞饮原尿中小分子蛋白的方式;③细胞侧面有许多侧突相互嵌合,故而细胞分界不清;④基底面有发达的质膜内褶,内褶之间有许多纵向的杆状线粒体,形成光镜下的纵纹,侧突和质膜内褶有扩大了侧面和基底面的表面积,有利于重吸收物质的排出;⑥上述结构使得近端小管曲部具有良好的吸收功能,它是重吸收原尿成分的主要场所,原尿中几乎所有葡萄糖、氨基酸和小分子蛋白质以及大部分的水、离子和尿素均在此处重吸收;此外该部位还有内分泌功能。3.试述球旁复合体的组成、光镜结构及功能;答:球旁复合体又称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①球旁细胞:入球微动脉近血管极处的管壁平滑肌转变为肌上皮细胞,称球旁细胞。细胞体积较大,呈立方形,细胞质内含丰富的分泌颗粒,球旁细胞可分泌肾素;②致密斑:远端小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四平货运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
- 2025年福州货运资格证恢复模拟考试
- 2025年怎么考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5年葫芦岛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中考真练卷(湘教版) 带解析
- 地热能发电技术研究合同
- 桥梁建设个人承包施工协议
- 综艺节目制片人员聘用合同
- 生态园生态餐厅建设协议
- 实习生岗位和权益保障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中国古典名著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开诊所可行性分析报告
- 项目复盘工作报告(模版)课件
- 设备操作手册编写与更新方法和技巧讲解与实操演示
- 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体外机械循环辅助
- 《无线局域网》课件
- 益丰大药房入职测评题库
- 排水沟修复方案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专项计算题12套(每日一练)
- RB-T 131-2022 绿色钢材产品评价要求
- 护理质量管理实践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