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H5路、Z4路一期、Z6路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项目区位曲水寺沟河道治理工程河段位于西永微电园W分区内,行政区划上位于高新区香炉山街道,所在河流为虎溪(龙凤河)右岸一级支流曲水寺沟及曲水寺沟一级支流独房沟。工程附近有公路通达,交通便利。图1.1-1工程地理位置关系图1.2工程概况曲水寺沟河道治理工程河段位于西永微电园W分区内,属于城市开发区,设计洪水标准取100年一遇。曲水寺沟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总长度为1804.6m,其中干流曲水寺沟河道治理长度1320.0m,支流独房沟河道治理长度484.6m。干流曲水寺沟河道治理长度1320.0m,起点位于规划H9路箱涵出口,终点位于Z3路桥梁。左岸设计堤线长1319.3m,右岸设计堤线长1323.7m。本工程设计维持现状不变段堤防长299.7m,其中左岸146.3m,右岸153.4m;独房沟汇入口段长28.6m;新建堤防段长2314.7m,其中左岸新建堤防段长1173.0m,右岸新建堤防段长1141.7m。支流独房沟河道治理长度484.6m,起点位于乡村公路涵洞出口,终点汇入干流曲水寺沟。左岸设计堤线长489.6m,右岸设计堤线长492.2m。本工程设计维持现状不变段堤防长167.8m,其中左岸83.3m,右岸84.5m;新建堤防段长814m,其中左岸新建堤防段长406.3m,右岸新建堤防段长407.7m。2、设计依据及规范2.1设计依据(1)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西永W标准分区Z5、H4路、2号路沿线地块控规一般技术性内容修改》(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0年)(3)《香云山汽车运动公园D组团W58-1/08地块》(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22年03月)(4)《香云山汽车运动公园D组团W58-4/07地块》(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22年03月)(5)《西永微电园W分区道路[H5路、Z4路(一期)、Z6路、呈祥路(Z1路)一期河道整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23年5月)(6)《W分区Z5路(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林同棪国际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1年12月)(7)《W分区H7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林同棪国际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2年8月)(8)《新森大道中段(西永综合保税区B区纵一路)初步设计》(林同棪国际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1年12月)(9)《坪山大道项目主线3号桥金银沟段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图册》(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2017年10月)(10)本项目范围内的1:500实测地形图(业主提供)(11)《W分区H5路、Z4路(一期)、Z6路工程初步设计》(林同棪国际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3年4月);(12)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关于W分区H5路、Z4路(一期)、Z6路工程立项的批复》(渝高新投【2021】323号);(13)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关于W分区H5路、Z4路(一期)、Z6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渝高新投【2023】XXX号)(14)与本项目有关的其它相关资料2.2设计规程规范(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2)《防洪标准》(GB50201-2014)(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5)《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7)《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8)《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2015)(9)《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10)《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11)《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L744-2016)(12)《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13)《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14)《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2020)(15)《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16)《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17)《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18)《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19)《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2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20-047-2016)(22)《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2.3初设批复及审查意见执行情况2.3.1初设批复本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初步设计正在批复过程中。2.3.2初设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建议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复核临时建筑物级别可否降低为5级;回复: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复核,临时建筑物使用时间较短,规模较小,失事后造成损失不大,其级别经论证后可适当降低,临时建筑物按5级设计,详见报告章节14.1.1.1。2、补充水工砼的抗冻等级;回复:已补充水工砼的抗冻等级,详见报告章节14.4.1.4。3、完善平面布置图,补充必要的标高、堤线控制点等信息;回复:已补充完善平面布置,补充必要的标高、堤线控制点等信息;详见平面布置图、控制点平面布置图以及控制坐标表。4、完善纵断面图,补充挡墙分缝、基础处理、穿堤构筑物等信息;回复:已补充完善纵断面图,补充挡墙分缝、基础处理、穿堤构筑物等信息;详见纵断面设计图。5、结合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土体性质等,复核粉质粘土容许水力比降取值;回复:已结合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土体性质等,复核粉质黏土容许水力比降取值为0.46(安全系数取2),详见报告章节14.4.4.5。6、建议水工挡墙典型断面按土基、岩基补充完善,建议土基挡墙基底不要采用设置倒坡方式增加其抗衡稳定性,建议岩基挡墙不控制基底应力比,复核挡墙标准图中设计说明与报告的一致性;回复:①水工挡墙典型断面按土基补充完善;②已按建议调整土基挡墙基底设置;③已按建议调整岩基挡墙不控制基底应力比;④已复核调整挡墙标准图中说明与报告的一致性;详见报告章节14.4.4.5。7、复核种植土采用600mm的必要性,建议优化;回复:结合景观专业设计复核,在P=5%水位至堤顶道路部分河岸生态护坡区域选择植物以耐水湿的灌木和花草相结合,参照《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4.1.1规定:灌木类型绿化栽植土壤有效土层厚度应≥40mm,本次设计维持600mm。8、补充河道管理部门防洪影响评价审查意见。回复: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审后修改中。2.4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工程中不存在违反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形,所涉及规范的强制性条文内容全部严格按要求执行。水文3.1流域概况虎溪(又名龙凤河)为梁滩河左岸一级支流,嘉陵江二级支流,发源于高新区走马镇石牛村林芝寺,北偏东依次流流过彭家沟水库、凤狮桥、金凤镇(龙凤场)、曾家、新屏后,于陈家桥街道处进入沙坪坝区境,并左纳虎溪河,其后曲折北流,经鬼跳岩、李家坡后于土主镇双河口处汇入梁滩河。虎溪(龙凤河)全流域面积159km2,干流总长31.4km,河道平均比降2.14‰。曲水寺沟为虎溪(龙凤河)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高新区寨山坪一带,流经高新区大地坝、朱王沟、冉家坡、曲水寺,随后于龚家坝处汇入虎溪(龙凤河)。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曲水寺沟中下游段将改道且流域地形变化较大,结合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规划、排水规划、《西永W分区呈祥路(Z1路)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河道整治方案以及本次工程布置,曲水寺沟改道后河口以上流域面积8.87km2,主河道全长7.50km,河道平均比降26.5‰。本次治理河段为曲水寺沟Z3路桥梁以上1.320km河段,按照流域内大支沟汇入情况,其中Z3路桥梁附近距离河口较近,区间无大支沟汇入,取河口为第一个流量变化计算断面;拟建H7路拦河堰至Z3路桥间有大支沟汇入,因此以拟建H7路拦河堰为第二个流量变化计算断面,其中拟建H7路拦河堰处以上流域面积6.05km2,主河道全长5.75km,河道平均比降46.2‰。独房沟为曲水寺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高新区香炉山街道大堡顶,向西南流至独房处汇入曲水寺沟。本次治理河段为独房沟H7路箱涵上游29.8m至河口段,结合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规划、排水规划以及本次工程布置,独房沟河口以上流域面积0.398km2,河道长度1.12km,河道平均比降141‰。控制断面流域特征参数断面F(km2)L(km)工程后J(‰)河口8.877.5026.5拟建H7路拦河堰6.055.7546.2独房沟河口0.3981.12141工程流域水系图见附图工程河段集雨面积图见附图。3.2水文气象设计流域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中的盆地南部长江河谷区,气候主要受西风带天气系统及西太平副高、西南低涡、西藏高压的影响,流域冬季受偏北气流控制,夏季受偏南季风影响,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西伸抵达本流域,因此流域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丰沛、空气湿润,且冬暖春早,初夏多雨,盛夏炎热常伏旱,秋迟多连绵阴雨,以及无霜期长、风速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等气象特征。工程流域内无气象观测站,根据邻近沙坪坝气象站1954-2018年实测统计资料:多年平均降雨1180mm,10月~3月降雨约占全年降雨量的23%,4月~9月降雨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7%,历年的雨日为130d~192d,多年平均159d,年内暴雨(日雨量大于50mm)多在5月~9月,个别年份却始于3月27日,终于10月21日,出现的次数各年不一,最多的5次,最少的0次,平均每年近3次。暴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为一天,最长不超过两天。根据沙坪坝区气象站2007年7月17日~18日实测资料,最大24h降雨量为271.0mm。多年平均气温18.4℃,气温年际变化不大,但年内变化较大,以7、8月最高,1月最低,极端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2.9℃(1955年1月11日)。多年平均日照为1364h,8月份日照最多,最高可达323.3h,12月份日照最少,最低只有3.3h。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左右。多年平均风速为1.6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4m/s。实测最大风速为18.7m/s(风向缺测),发生在8月份,年内一般多北风、东风。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64mm,最大蒸发月为1964年7月,蒸发量为259.0mm,最小蒸发月为1977年1月,蒸发量为12.2mm。3.3参证站的选择工程流域无实测水文资料,邻近双石桥水文站、虎峰水文站与工程流域面积相差较大,不宜作为工程流域参证站,河边水文站虽然控制流域面积与工程流域接近,但与工程区有缙云山山脉相隔,且资料年限仅16年,因此,本次设计洪水考虑采用雨洪法计算。邻近璧山气象站与工程区有缙云山山脉相隔,不在同一暴雨区;巴南气象站位于长江南岸,项目区位于长江北岸,且距离较远,气候特性有一定差异;沙坪坝气象站距离项目区距离较近,中间无大山脉分割,暴雨特性类似,且该测站设立早,资料系列长,代表性好,故本次推荐沙坪坝气象站暴雨资料作为本工程雨洪法计算参证站。对于施工分期洪水计算参证站,考虑河边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7.19km2与工程流域(8.87km2)相差较小,暴雨洪水特性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分期洪水参证站选择河边水文站。3.4设计洪水3.4.1计算方案说明1、龙凤河设计洪水龙凤河曲水寺沟汇合口段有较近年份内已审批的设计洪水成果,根据已审批的《西永综合保税区B区纵一路道路工程涉水部分洪水影响评价报告》(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年),龙凤河曲水寺沟汇合口段设计洪水成果见下表,经本次复核,该洪水成果合理可靠,可直接引用。2、曲水寺沟设计洪水曲水寺沟上游有一座小(2)型水库金银沟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28km2,占曲水寺沟全流域面积14.4%,滞洪库容17.9万m3,由于该水库占全流域面积比例不大,水库规模小,考虑本工程为防洪工程,防洪等级高,从偏安全考虑,本次不考虑该水库滞洪影响。工程流域面积小,无实测洪水资料,周边有可靠的暴雨参证站,因此,本次计算方法主要采用推理公式法、瞬时单位线法和城区暴雨强度公式法,经对比分析后选择合理成果。3.4.2设计洪水成果经不同方法对比分析,在P=1%频率(工程河段设计防洪标准)洪水时,重庆暴雨强度公式成果最小、瞬时单位线法成果居中、推理公式法计算成果最大。考虑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在2km2以下流域,当汇水面积大于2km2时,流域下垫面条件的时空分布不均匀,管渠汇流过程模拟容易分散,且为各种方法计算中最小值,因此本次弃用暴雨强度公式法。瞬时单位线法推求设计洪水综合的因素较多,参数确定较困难,更适合较大流域,其概化后的参数与设计流域存在一定差异,其计算成果误差较大,且本次计算成果略小于推理公式法,因此本次弃用用瞬时单位线法计算结果。采用推理公式法推算洪水在小流域中边界条件易于满足,计算参数物理概念较清楚,采用推理公式法推求的成果在本地区许多中、小型水利工程中亦得到广泛应用,且本次推理公式法计算成果在各成果中最大,因此本次推荐推理公式法成果。就暴雨资料而言,将沙坪坝气象站和《手册》计算成果进行对比,以推理公式法为例,在P=1%(工程河段设计防洪标准)时,《手册》成果较沙坪坝气象站计算成果偏小了5.17%。沙坪坝气象站具有1980~2019年共计39年实测暴雨系列,系列较长,资料代表性较好,而《手册》参数资料截至1978年,资料代表性相对较差,因此推荐采用沙坪坝气象站计算成果。根据已审批的《西永综合保税区B区纵一路道路工程涉水部分洪水影响评价报告》(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年)、《高新区防洪专项规划(报批稿)》(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高新区河道的设计洪水计算均推荐采用了“推理公式法+沙坪坝气象站”成果,说明“推理公式法+沙坪坝气象站”计算方法在工程区广泛适用。综上,本次推荐“推理公式法+沙坪坝气象站暴雨参数”计算方法。3.4.3城市化对洪水影响分析曲水寺沟流域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工程集雨区内地块现已被征用,集雨区内部分区域下垫面未来将被硬化。因此,考虑到未来城市建设对设计流域产、汇流条件的影响,如房屋道路不透水覆盖增多,使入渗率减小,汇流时间相应缩短,洪峰流量可能增大等,这些因素的变化,难于体现在上述计算过程中,计算成果可能偏小。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的有关规定,如成果有偏小的可能,应加安全修正值。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经综合分析检查后,如成果有偏小可能,应加安全修正值,一般不超过计算值的20%”。根据重庆市高新区直管园详细规划,曲水寺沟下游段被规划为居民、工业和商业用地,上游寨山坪维持天然情况,城市化流域面积约为59.3%,占比较大,因此从偏安全考虑,本次加大修正值取值20%。对于曲水寺沟拟建H7路拦河堰断面,城市化流域面积约为13.1%,占比较小,因此从偏安全考虑,本次加大修正值取值10%。独房沟流域内城市化面积占比27.1%,占比较小,因此从偏安全考虑,本次加大修正值取值10%。3.4.4设计洪水成果采用“推理公式法+沙坪坝气象站暴雨参数”计算方法并考虑城市化影响后,工程河段设计洪水成果见下表。工程断面设计洪水最终成果表断面采用资料及方案各频率设计洪峰流量(m3/s)P=1%P=2%P=3.33%P=5%P=10%P=20%P=50%曲水寺沟河口推理公式法+沙坪坝气象站+加大20475.155.830.0曲水寺沟拟建H7路拦河堰断面推理公式法+沙坪坝气象站+加大10%10893.682.974.660.145.525.7独房沟河口13.512.111.010.18.566.934.58地质本章节中的地质部分内容摘自《西永微电园W分区道路[H5路、Z4路(一期)、Z6路、呈祥路(Z1路)一期河道整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23年5月)。4.1地勘工作概况本工程勘察单位为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本工程勘察开始于2023年3月21日进场施工,2023年4月6日结束野外作业。采用8台北京-150型钻机回转全孔取芯钻进,本次勘察布置钻孔202个,钻孔以字母“ZK”开头,取样钻孔及原位测试孔的数量比例占总孔数的3分之一~2分之一;利用前期施工钻孔约41个,利用钻孔以字母“ZY”开头。经重庆市勘测院完成勘察后,结论及建议如下:(1)通过本次勘察,已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层结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特征等;在勘察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防空洞、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勘察期间场地现状斜(边)坡未见开裂、变形等迹象,勘察范围内场地现状稳定,适宜修建工程。(2)回填前清除水塘或沟槽地势低洼处流塑状淤泥、地表植物根系后可直接回填。对基底坡度(横坡和纵坡)陡于1:5的地段应挖有2~4%内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0m,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强度及粒径大小应满足规范要求;回填时应分层辗压夯实,其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要求。(3)淤泥质粉质粘土:分布于曲水沟、水塘、农田及沟槽地势低洼处,表层含植物根系,表层含植物根系厚度约1m。软塑状,厚度较大时,上部呈软塑状,下部呈软塑状~可塑状。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力学性质差,遇水容易形成淤泥。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一般为2.0~3.0m,临近曲水沟范围附近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一般为3~5m,该层分布范围广,平均厚度约3.0m;回填前建议对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进行工程处理。(4)当选用压实处理后填土作堤基持力层时,注意不均匀沉降问题,需对压实处理后填土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其承载力、压实系数等质量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为堤基持力层。(5)在填土层较厚地段范围附近、地势低洼处作好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疏排水工作,备好必要的排水设备。完善地表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排入而影响基础施工。(6)建议堤基施工时,疏干现有河水,建议采用明沟排水方法将地表水排干。(7)在边坡开挖中,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分段跳槽、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施工措施,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并加强对边坡的变形监测信息反馈工作。(8)基础施工应避免在雨季施工,且基础施工中应采取相应的疏排水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9)堤基施工应分段开挖,分段施工,基坑开挖好后,应及时封闭,以免降低地基承载力。(10)施工中加强施工中验槽工作;若出现异常的不良地质问题,请及时通知我公司,以便会同设计及施工单位共同研究解决。4.2地形地貌建筑场地位于重庆高新区西永微电园W分区内,对现有河道进行改道掩埋,由两段新建河道组成,其中KD0+000.0~KD0+484.60河道整体地形东高西低,呈东西向展布;KQ0+000.0~KQ0+813.10河道整体地形东高西低,呈南北向展布。河道区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其地貌形态及特征受地质构造和岩性制约,部份地段砂、泥岩出露形成陡坎。路线区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多为浅丘地形,场地地形坡角变化较大,沟湾处0~10°。地面坡角多在10~30°之间,局部为50~65°,沟槽地带农田密布,呈台阶状分布。4.3地层岩性据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出露的地层由上而下依次可分为第四系全新统的素填土、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的泥岩和少量砂岩组成。现将各岩土层工程特征自上而下(从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土层(Q4)素填土(Q4ml):棕红色~棕褐色。由泥岩和少量砂岩块石、碎石、粘性土组成。硬质物粒径为20~150cm,含量为20~50%。分布不均。回填时间多为1年~2年,结构松散,局部回填时间为10年,稍密,稍湿。属机械抛填形成。钻探揭露厚度为0.22m(ZK151)~6.56m(ZK46)。该层分布范围较广,填料为就近场地开挖回填;淤泥(Q4h):褐黑色,含有机质,具臭味,流塑状。钻探未揭露,该层分布于农田表层及鱼塘中;淤泥(Q4al+pl):黄褐色~褐黑色,含有机质,具臭味,流塑状,钻探揭露厚度为0.21m(ZK105)~0.69m(ZK188)。该层分布于溪沟中;淤泥质粉质粘土(Q4el+h):褐黑色~棕褐色。表层含植物根系厚度约1m。成份较均匀,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呈软塑状,当厚度较大时,上部呈软塑状,下部呈软塑状~可塑状;分布于曲水SI沟、水塘、农田及沟槽地势低洼处。钻探揭露厚度为0.82m(ZY110)~6.29m(ZY152),该层分布范围广。该层主要分布于溪沟、农田及鱼塘中;粉质粘土(Q4el+dl):棕褐色~棕红色,表层含植物根系,表层含植物根系厚度约1m。成份均匀,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塑状。钻探揭露厚度为0.55m(ZY201)~9.23m(ZY269),该层分布范围较广,粉质粘土母岩的地质时代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的泥岩或砂岩。(2)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泥岩(J3sn-Ms):棕红色~紫红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层~巨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岩体质软,岩芯呈土~碎块状,钻探揭露厚度为2.86m(ZY135)~5.24m(ZY58);中等风化岩体岩芯呈柱状,较完整。钻探揭露厚度为5.80m(ZK46)~19.67m(ZY211);该层分布于绝大部分场地范围。砂岩(J3sn-Ss):褐黄色~浅灰绿色。由石英、长石、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中粒结构,中厚层~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强风化岩体质软,岩芯呈砂土~碎块状,钻探揭露厚度2.52m(ZK98)~2.65m(ZY110);中等风化岩岩芯呈柱状,较完整。钻探揭露厚度为2.53m(ZY175)~97.83m(ZY110);该层分布范围小。4.4地质构造勘察区地质构造属北碚向斜西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受地质构造影响轻微,区内未发现断层及次级褶皱,地质构造较为简单。河道岩层优势产状倾向为110°,倾角5°。层面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路线区岩体中见两组裂隙:第Ⅰ组裂隙:倾向为275°,倾角为75°,裂隙间距0.5~8.0m,裂隙面张开宽度0~8mm,未充填,裂面较粗糙,压扭性裂隙,不充水,贯通性长度30~100m,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第Ⅱ组裂隙,其倾向为30°,倾角为75°,裂隙间距1.0~15.0m,裂隙面张开宽度0~6mm,未充填,裂面较粗糙,压扭性裂隙,不充水,贯通性长度20~80m,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4.5水文地质条件4.5.1地下水类型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结合含水介质的组合状况,将地下水类型主要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类裂隙水两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中,水流径流方式为大气降雨后向洼地地带汇聚储存,水量受气候影响波动大。主要赋存于低洼的槽沟内的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中。该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地表水体渗漏、基岩裂隙水等补给,以蒸发、侧向迳流等方式排泄。基岩裂隙水:为赋存于岩层中的裂隙水及浅层风化带网状裂隙水,裂隙水的埋藏条件受基岩面形态、岩性、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风化等因素的控制,因此富水性不均一。由于区内地下水接受补给的来源单一,主要为大气降水,故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同大气降水密切相关,一般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受大气降水控制显著。总之,地下水流量动态变化大。道路路线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向地势低洼处排泄。4.5.2水的化学特征通过在勘察期间的调查,场地中及场地周边无污染性土,无污染性水源。根据环境地质条件判定,环境类型属Ⅱ类;地下水及地基土对基础混凝土微腐蚀性;地下水、地基土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的腐蚀性为微腐蚀性。4.5.3岩、土体渗透性本次勘察,全部钻孔按要求用水位观测仪进行了孔内水位的观测工作,在溪沟及地势低洼处土层中存在孔隙水,在溪沟范围附近、低洼区域的孔内见有地下水位恢复,但恢复较缓慢。地下水由大气降水和曲水沟河水补给,当曲水沟水位上涨时,曲水沟水位补给地下水,当曲水沟水位下降时,地下水补给曲水沟水位。填土层较厚地段存在上层滞水,雨季在土层较厚地段存在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旱季和雨后数日水量减少。结合区内地貌、岩性、岩层产状、地质构造分析,区内富水性较差、地下水较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岩土层渗透系数:填土取3.0m/d(经验值),泥岩取0.02m/d(经验值),砂岩取0.3m/d(经验值)。在填土层较厚地段、溪沟范围附近、地势低洼处作好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疏排水工作,并备好必要的排水设备。4.6不良地质现象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表明:本建筑场地在勘察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无防空洞、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现状斜(边)坡未见开裂、变形等迹象。4.7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根据本工程《西永微电园W分区道路[H5路、Z4路(一期)、Z6路、呈祥路(Z1路)一期河道整治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沿岸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详见下表。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地质建议值指标名称天然重度kN/m3饱和重度kN/m孔隙比液性指数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天然抗剪强度粘聚力kPa天然内摩擦角(°)饱和抗剪强度粘聚力kPa饱和内摩擦角(°)压缩模量Es1-2MPa基底摩擦系数现状填土19.5*20*///528225*//淤泥质粉质粘土19.019.30.850.795014.5011.4411.528.052.97/粉质粘土19.720.10.710.3816021.6613.7715.509.634.360.25*注:临时开挖坡率值:坡高小于5m,填土按1:1.50(高宽比),淤泥质粉质粘土按1:1.50(高宽比),粉质粘土按1:1.25(高宽比);坡高大于5m且小于10m,填土按1:1.75(高宽比),粉质粘土按1:1.50(高宽比)。潜在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取值界面抗剪强度取值天然状态饱和状态C(KPa)Ф(º)C(KPa)Ф(º)填土填土内部528225岩土界面1911159粉质粘土岩土界面2212179粉质粘土内部22.2813.4715.859.48淤泥质粉质粘土岩土界面12785淤泥质粉质粘土内部16.3510.5911.907.56新填土和现状填土界面1711128填土和粉质粘土界面1713128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推荐表岩石名称饱和抗压强度(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岩体基底摩擦系数抗剪强度抗拉强度变形模量弹形模量泊松比C(Mpa)φMN/m3MpaMpaμ强风化泥岩350*0.1025°0.030.30强风化砂岩400*0.1025°0.030.35中等风化泥岩3.0310990.3629°38’0.1057709100.330.45中等风化砂岩10.538111.18633°0.312261828700.250.554.7天然建筑材料(1)碎石根据调查,场地周边地层绝大部分由由泥岩组成,强度低,不可制作混凝土粗骨料和细骨料。为此碎石需由其它地区外运,运距约33公里。(2)砂据访问,路段内无砂场,建筑用砂主要来自重庆主城区,再通过汽车运至各拟建场地。类型为河砂,其质量可满足建设工程的要求,但运距较远,成本较高,细砂运距约35公里,中砂和粗砂运距约90公里。(3)条块石料场工程区范围附近无条、块石料场,建议由市场或矿场采供,位于九龙坡区雯萱料场和琴伟料场能作为本工程的条、块石料场。料场开采储量能满足工程需要,现有公路可通至料场,运距约28公里。(4)回填土料回填土料根据开挖量择优选取,现河道周边道路已在陆续施工中,因周边道路和本项目建设单位为相同的建设单位,可由建设单位协调,就近解决回填土料,根据调查,园区内回填料由建设单位根据在建道路及平场施工情况,由建设单位协调就近解决回填土料,开挖后的粉质粘土、填土、岩石可作为回填料,运距约6公里。开挖后的淤泥质粉质粘土不能作为回填料。5、工程设计5.1防洪标准根据《重庆市主城区防洪规划(2016-2030年)规划文本》提出:重庆市主城区城市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提升重庆中心城区防洪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渝府办发〔2021〕39号)文件要求:中心城区内新建防洪护岸工程原则上按照不低于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曲水寺沟和独房沟穿越西永微电园W分区,属于城市开发区,因此设计洪水标准取100年一遇。5.2堤线布置及堤距选择岸线布置主要根据工程河段的防洪规划,结合两岸地形、地质条件,现有建筑物的位置,工程区域建设规划,并考虑施工条件、亲水性及生态性等因素确定。曲水寺沟段起点至Z5路桥段现状天然河道宽度约为2~4m,平均宽度3.5m,两岸用地红线预留宽度约为48.7~50m,考虑工程河段两岸规划场坪高程较高,有足够行洪断面,本次最小堤距选择依据上游段现状最大河宽4m、用地红线、生态景观布置需求和防洪需求控制确定为4m。曲水寺沟段Z5路桥至Z3路桥段现状天然河道宽度约为2~8m,平均宽度3.5m,两岸用地红线预留宽度约为20.7~37.1m,考虑工程河段两岸规划场坪高程较高,有足够行洪断面,本次最小堤距选择依据现状河宽、用地红线、生态景观布置需求和防洪需求控制确定为4m。独房沟现状天然河道宽度约1~3m,平均宽度1.5m,两岸用地红线预留宽度约为38m,考虑工程河段两岸规划场坪高程较高,有足够行洪断面,本次最小堤距选择依据上游段现状最大河宽3m、用地红线、生态景观布置需求控制和防洪要求确定为3m。5.3设计洪水水面线5.3.1涉河建筑物曲水寺沟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西永综保区专用道箱涵、坪山大道3号线、在建H7桥、Z5桥、Z3桥;独房沟从上游至下游有乡村公路涵洞、H7箱涵、Z6箱涵。(1)坪山大道3号线坪山大道跨曲水寺沟主线3号桥桥梁分左右幅分别布置为1×40m,桥梁总长50m,两侧桥台各长5m。桥面高程为294.73m~295.23m,梁底高程为292.63m~293.02m,桥面宽21.5m,桥梁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该桥为已成桥梁,桥下河段进行了治理,采用梯形断面,渠底高程287.50m~288.85m,渠顶高程289.15m~290.18m,底宽17~20m,渠顶宽1m。坪山大道3号线跨曲水寺沟无桥墩至于河道过流断面内,两侧桥台也置于堤顶以上,未占据河道行洪断面,无壅水,因此,该处河段按桥下堤防断面开展回水计算,桥梁无影响。(2)H7路桥H7路桥上部结构形式为40m跨径简支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下部结构形式桥台采用U型桥台接群桩基础,桥面高程为295.668~295.268m,梁高2.2m,桥长50m,桥面宽14m,桥下采用干砌石护底。H7桥墩没有置于河道内,H7桥没有引起壅水,其桥上下游水位变化是因为堤防过流宽度和河床比降变化引起。(3)Z5路桥Z5路(二期)桥梁目前正在施工,根据其施工图设计,Z5路(二期)桥梁上部结构形式为15.52m跨径简支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下部结构形式桥台采用U型桥台接群桩基础,桥面高程为296.13~296.26m,梁底高程295.14~295.23m,桥底高程为285.88m,桥面宽25.52m,桥下采用干砌石护底,桥孔宽度13m。(4)Z3路桥Z3路桥梁目前正在施工,根据其施工图设计,Z3路桥梁上部结构形式为15.52m跨径普通钢筋混凝土现浇空心板梁,下部结构形式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接承台桩基础,桥面高程为291.63~291.81m,桥底高程为283.357m,桥面宽25.52m,桥下采用干砌石护底,桥孔宽度13m。(5)西永综保区道路箱涵和H9道路箱涵曲水寺沟起点上游现状有西永综保区道路箱涵,箱涵为矩形断面,为2孔箱涵,每孔净宽3.5m,净高2m,箱涵长度66m,箱涵进口底高程291.19m,进口顶高程293.14m,出口底高程290.65m,出口顶高程292.65m。工程后上游起点规划建设H9路,其跨越曲水寺沟时考虑通过箱涵过流,其拟建的箱涵与西永综保区道路箱涵顺接,尺寸一致,该道路修建后上游段箱涵长度变为80.5m,进口底板高程291.19m,出口底板高程290.50m。(6)坪山大道已实施堤防段河段KQ0+338~KQ0+460为坪山大道已实施段,长约122m,为砼镇脚+干砌石护坡的梯形断面,底宽约10m,边坡坡比为1:1.5,河底高程为287.60m~288.40m,堤顶高程为292.3m~292.7m。(7)H7公路箱涵、Z6路箱涵H7公路箱涵断面形式为矩形,断面尺寸为2.5(宽)×2.5(高),全长33.60m,上游进口底板高程296.54m,下游出口底板高程296.11m。Z6公路箱涵断面形式为矩形,断面尺寸为2.5(宽)×2.5(高),全长40m,上游进口底板高程288.54m,下游出口底板高程288.14m。5.3.2水面线成果在设计洪水、控制断面水位和河道糙率确定后,采用一维水流数学模型编制的河道恒定非均匀渐变水流基本方程式推算曲水寺沟建设后水面线成果见下列各表。曲水寺沟工程河段不同频率建后洪水水面线成果表断面编号水工桩号(m)里程(m)100年一遇20年一遇河底高程(m)备注流量(m3/s)水位(m)水深(m)流量(m3/s)水位(m)水深(m)QSS1KQ1+3200139287.283.9294.4286.643.28283.36Z3桥上游(整治起点)QSS2KQ1+29228139287.353.8494.4286.693.18283.51QSS3KQ1+195125139287.683.6594.4287.012.98284.03QSS4KQ1+092228139288.083.5794.4287.422.91284.51QSS5KQ0+992328139288.523.4694.4287.882.82285.06QSS6KQ0+932388139288.803.4294.4288.172.79285.38QSS7KQ0+908412108288.893.3974.6288.252.75285.50拟建H7路拦河堰下游QSS8KQ0+892428108290.074.5774.6289.333.83285.50拟建H7路拦河堰上游QSS9KQ0+841479108290.084.2074.6289.353.47285.88Z5桥下游QSS10KQ0+813507108290.124.2474.6289.383.50285.88Z5桥上游QSS11KQ0+788532108290.144.1474.6289.423.42286.00QSS12KQ0+693627108290.243.8074.6289.653.21286.44QSS13KQ0+617703108290.343.5574.6289.893.10286.79H7桥下QSS14KQ0+600720108290.383.5174.6289.933.06286.87H7桥上QSS15KQ0+558762108290.493.4374.6290.042.98287.06QSS16KQ0+483837108290.633.2274.6290.162.75287.41QSS17KQ0+431889108290.752.9774.6290.272.49287.78坪山大道桥下QSS18KQ0+381939108290.92.7074.6290.412.21288.20坪山大道桥中QSS19KQ0+338982108291.072.5074.6290.572.00288.57坪山大道桥上QSS20KQ0+3171003108291.232.4874.6290.752.00288.75QSS21KQ0+1971123108292.222.8074.6291.852.43289.42QSS22KQ0+1121208108292.722.8374.6292.312.42289.89QSS23KQ0+023.81296108293.212.8474.6292.792.42290.37QSS24KQ0+0001320108293.332.8374.6292.912.41290.50规划H9路2孔箱涵出口(整治起点)QSS251401108295.173.9874.6293.672.48291.19西永综保区专用道2孔箱涵进口QSS261428108295.263.9774.6293.902.61291.29QSS271536108295.684.2374.6294.743.29291.45QSS281815108295.923.9274.6295.303.30292.00QSS291944108296.093.7374.6295.603.24292.36独房沟工程河段不同频率建后洪水水面线成果表断面编号水工桩号(m)里程(m)100年一遇20年一遇河底高程(m)备注流量(m3/s)水位(m)水深(m)流量(m3/s)水位(m)水深(m)QSS13K0+484.60108290.343.5574.6289.893.1286.79主沟独房沟汇合口DF1K0+450.53413.5290.372.410.1289.911.94287.97DF2K0+445.53913.5290.382.2410.1289.931.79288.14Z6箱涵出口DF3K0+405.57913.5290.632.0910.1290.171.63288.54Z6箱涵进口DF4K0+386.29813.5290.701.7410.1290.261.3288.96DF5K0+255.922913.5292.700.8510.1292.580.73291.85DF6K0+106.637813.5296.130.9810.1296.050.9295.15DF7K0+063.442113.5297.221.1110.1297.030.92296.11H7箱涵出口DF8K0+046.643813.5297.691.3610.1297.461.13296.33H7箱涵中DF9K0+029.845513.5298.001.4610.1297.721.18296.54H7箱涵进口DF10K0+003.448513.5298.401.0110.1298.200.81297.39乡村公路下游DF1149813.5302.802.3510.1302.692.24300.45乡村公路上游曲水寺沟工程河段不同频率断面平均流速成果表断面编号桩号(m)里程(m)100年一遇20年一遇河底高程(m)备注断面平均流速(m/s)过水断面面积(m2)断面平均流速(m/s)过水断面面积(m2)QSS1KQ1+32002.7450.732.2242.52283.36Z3桥上游(整治起点)QSS2KQ1+292282.9347.442.6335.89283.51QSS3KQ1+1951253.243.442.9731.78284.03QSS4KQ1+0922283.3741.253.1130.35284.51QSS5KQ0+9923283.4839.943.229.50285.06QSS6KQ0+9323883.5339.383.2529.05285.38QSS7KQ0+9084122.7439.422.2932.58285.50拟建H7路拦河堰下游QSS8KQ0+8924281.5868.351.2957.83285.50拟建H7路拦河堰上游QSS9KQ0+8414791.9555.381.6246.05285.88Z5桥下游QSS10KQ0+8135071.96551.6549.79285.88Z5桥上游QSS11KQ0+7885321.8059.861.7250.21286.00QSS12KQ0+6936271.9754.771.8344.53286.44QSS13KQ0+6177032.2548.011.9538.33286.79H7桥下QSS14KQ0+6007203.2333.392.8626.11286.87H7桥上QSS15KQ0+5587622.2947.132.0137.11287.06QSS16KQ0+4838372.5143.12.2433.36287.41QSS17KQ0+4318893.0535.372.5928.85287.78坪山大道桥下QSS18KQ0+3819393.3632.132.9325.43288.20坪山大道桥中QSS19KQ0+3389823.6329.773.2522.99288.57坪山大道桥上QSS20KQ0+31710034.5623.674.4816.67288.75QSS21KQ0+19711233.7328.933.2722.84289.42QSS22KQ0+11212083.6529.583.2722.8289.89QSS23KQ0+02412963.6229.83.2822.78290.37QSS24KQ0+00013203.3831.973.0424.56290.50规划H9路2孔箱涵出口(整治起点)QSS2514011.6963.722.0336.81291.19西永综保区专用道2孔箱涵进口QSS2614281.7761.181.7143.72291.29QSS2715361.29107.751.4252.64291.45QSS2818151.28108.591.2758.83292.00QSS2919441.5689.101.4949.95292.36独房沟工程河段不同频率断面平均流速成果表断面编号水工桩号(m)里程(m)100年一遇20年一遇河底高程(m)备注断面平均流速(m/s)过水断面面积(m2)断面平均流速(m/s)过水断面面积(m2)QSS13K0+484.602.2548.101.952.25286.79主沟独房沟汇合口DF1K0+450.5340.4232.180.420.42287.97DF2K0+445.5392.415.602.262.41288.14Z6箱涵出口DF3K0+405.5792.595.222.472.59288.54Z6箱涵进口DF4K0+386.2981.1711.541.431.17288.96DF5K0+255.92293.773.583.623.77291.85DF6K0+106.63783.054.422.633.05295.15DF7K0+063.44214.862.784.414.86296.11H7箱涵出口DF8K0+046.64383.973.403.593.97296.33H7箱涵中DF9K0+029.84553.693.663.363.69296.54H7箱涵进口DF10K0+003.44852.874.703.052.87297.39乡村公路下游DF114980.3736.450.300.37300.45乡村公路上游5.4工程总体布置本工程治理分为两部分,即主河道曲水寺沟和支沟独房沟,工程治理总长度为1804.6m,其中曲水寺沟治理长度1320.0m,支沟独房沟治理长度484.6m。(1)曲水寺沟治理河段曲水寺沟河道治理长度1320.0m,起点位于规划H9路箱涵出口,终点位于Z3路桥梁。治理河段两岸堤线总长2643.0m,其中左岸设计堤线长1319.3m,右岸设计堤线长1323.7m。曲水寺沟治理河段设计维持现状不变段堤防长299.7m,其中左岸146.3m,右岸153.4m;独房沟汇入口段长28.6m;新建堤防段长2314.7m,其中左岸新建堤防段长1173m,右岸新建堤防段长1141.7m。①维持现状段(总长299.7m,其中左岸146.3m,右岸153.4m)工程河段KQ左0+345.1~KQ左0+463.4、KQ右0+338.8~KQ右0+44.2,共2段,总长243.7m,现状为已成堤防,本阶段维持现状。工程河段KQ左0+812.3~KQ左0+840.3、KQ右0+816.5~KQ右0+844.5,共2段,总长56m,为Z5路桥涵,本阶段维持现状。②新建堤防段(总长2314.7m,其中左岸长1173m,右岸长1141.7m)工程河段KQ左0+000.0~KQ左0+317.6、KQ左0+338.0~KQ左0+345.1、KQ左0+483.7~KQ左0+812.3、KQ右0+000.0~KQ右0+318.3、KQ右0+484.5~KQ右0+602.3、KQ右0+630.9~KQ右0+784.3,共6段,总长1242.8m,现状为天然土质岸坡,无防护,岸坡稳定性差,须新建堤防。本次设计拟结合堤岸现状进行生态护岸设计,推荐堤型采用格宾镇脚+干砌石护坡(P=5%水位以下)+植草护坡。工程河段KQ左0+317.6~KQ左0+338.0、KQ左0+463.4~KQ左0+483.7、KQ右0+318.3~KQ右0+338.8、KQ右0+464.2~KQ右0+484.5,共4段,总长81.5m,现状为天然土质岸坡,无防护,岸坡稳定性差,须新建堤防。本次设计拟结合已成堤防进行渐变衔接,推荐堤型采用格宾镇脚+干砌石护坡(P=5%水位以下)+植草护坡~C20砼镇脚+干砌石护坡(已成堤防)。工程河段KQ右0+784.3~KQ右0+816.5,长度为32.2m,现状为天然土质岸坡,无防护,岸坡稳定性差,须新建堤防。本次设计根据右侧用地红线边界以及已建桩板墙位置、嵌固深度、施工安全边界等条件,采用桩板墙型式护坡,桩板墙前采用干砌石护坡设置渐变段衔接终点Z5桥梁。推荐堤型格宾镇脚+干砌石护坡(P=5%水位以下)+植草护坡~干砌石护坡+桩板挡墙。工程河段KQ左0+840.3~KQ左0+890.9、KQ右0+844.5~KQ右0+894.8,共2段,总长100.9m,现状为天然土质岸坡,无防护,岸坡稳定性差,须新建堤防。本次设计根据右侧用地红线边界以及左侧道路放坡边界等条件,推荐堤型采用C25埋石砼挡墙,挡墙起点与Z5桥梁衔接,终点与拦河堰边墙衔接。工程河段KQ左0+890.9~KQ左0+906.9、KQ右0+894.8~KQ右0+910.9,共2段,总长32.1m,现状为天然土质岸坡,无防护,岸坡稳定性差,须新建堤防。本次设计结合上游河道景观生态需求、右侧用地红线边界以及左侧道路放坡边界等条件,河道内新建拦河堰,河道两侧推荐堤型采用C25埋石砼挡墙。工程河段KQ左0+906.9~KQ左0+927.1、KQ右0+910.9~KQ右0+931.0,共2段,总长40.3m,现状为天然土质岸坡,无防护,岸坡稳定性差,须新建堤防。本次设计拟结合拦河堰边墙进行渐变衔接,根据右侧用地红线边界以及左侧道路放坡边界等条件,推荐堤型采用C25埋石砼挡墙~C25砼镇脚+植草护坡。工程河段KQ左0+927.1~KQ左1+319.3、KQ右0+931.0~KQ右1+283.7,共2段,总长744.9m,现状为天然土质岸坡,无防护,岸坡稳定性差,须新建堤防。本次设计拟结合右侧用地红线边界以及左侧道路放坡边界等条件,推荐堤型采用C25埋石砼挡墙+植草护坡。工程河段KQ右1+283.7~KQ右1+323.7,共1段,总长40m,现状为天然土质岸坡,无防护,岸坡稳定性差,须新建堤防。本次设计拟结合右侧用地红线边界,采用渐变段与Z3路桥梁衔接,推荐堤型采用C25埋石砼挡墙+植草护坡~C25埋石砼挡墙。(2)独房沟治理河段支流独房沟河道治理长度484.6m,起点位于乡村公路涵洞出口,终点汇入干流曲水寺沟。治理河段两岸堤线总长981.80m,其中左岸设计堤线长489.6m,右岸设计堤线长492.2m。独房沟治理河段设计维持现状不变段堤防长167.8m,其中左岸83.3m,右岸84.5m;新建堤防段长814m,其中左岸新建堤防段长406.3m,右岸新建堤防段长407.7m。①维持现状段(总长167.8m,其中左岸83.3m,右岸84.5m)工程河段KD左0+024.3~KD左0+067.6、KD右0+028.6~KD右0+073.1,共2段,总长87.8m,现状为已成H7路箱涵,本阶段维持现状。KD左0+406.7~KD左0+446.7、KD右0+407.2~KD右0+447.2,共2段,总长80m,为规划H6路箱涵,本阶段维持现状。②新建堤防段(总长814m,其中左岸长406.3m,右岸长407.7m)工程河段KD左0+000.0~KD左0+014.7、KD左0+077.3~KD左0+133.5、KD左0+261.1~KD左0+406.7、KD左0+446.7~KD左0+489.6,KD右0+000.0~KD右0+016.0、KD右0+083.7~KD右0+144.9、KD右0+261.4~KD右0+407.2、KD右0+447.2~KD右0+492.2,共8段,总长527.4m,现状为天然岸坡,无防护,岸坡稳定性差,须新建堤防。本次设计拟结合堤岸现状进行生态护岸设计,推荐堤型采用格宾镇脚+干砌石护坡(P=5%水位以下)+植草护坡。工程河段KD左0+133.5~KD左0+261.1、KD右0+144.9~KD右0+261.4共2段,总长244.1m,现状为天然土石混合岸坡。本次设计堤线开挖后岸坡稳定性好,仅需对坡面植草护坡。工程河段KD左0+014.7~KD左0+024.3、KD左0+067.6~KD左0+077.3、KD右0+016.0~KD右0+028.6、KD右0+073.1~KD右0+083.7,共4段,总长42.5m。本次设计拟结合已成箱涵进出口八字墙进行渐变衔接,推荐堤型采用C25埋石砼镇脚+干砌石护坡(P=5%水位以下)+植草护坡~C25埋石砼挡墙护坡。5.5主要建筑物设计5.5.1堤顶设计1、堤顶高程计算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堤顶高程=设计洪水位+堤顶超高;Y(堤顶超高)=R(设计波浪爬高)+e(设计风壅水面高度)+A(安全加高值)。经计算,本次设计从河段左右岸和上下游统筹考虑,曲水寺沟和独房沟河段堤顶超高值统一取1.0m。2、堤顶结构设计本工程堤防为1级工程,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的规定、《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和居民生产及休闲便道要求,参考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堤顶布置便道,堤顶宽度一般按不小于3.0m考虑,局部位置受用地红线限制,宽度可适当调整,治理河段左岸紧邻H7路侧岸坡堤顶不再设置道路,回填至堤顶高程即可,后期可直接利用H7路进行防洪抢险。结合项目区景观需求,本次河道治理堤顶便道及堤顶安全防护栏杆由景观专业统一设计考虑,已纳入河道景观分册建设内容。5.5.2堤防结构设计(1)无常水位:格宾镇脚+干砌石护坡(P=5%水位以下)+植草护坡治理断面主要采用梯形断面,堤型为镇脚+斜坡,河底宽度为3~4m。镇脚与堤顶之间堤身采用碾压土石混合料回填,碾压斜坡体坡比为1:2.5。镇脚采用1.0m×1.0m格宾,镇脚以上在P=5%水位以下采用干砌石护坡,在P=5%水位以上至堤顶部分再上至堤顶范围采用生态植草护坡,顶部根据情况设置堤顶步道。干砌石护坡至下而上分别设置100mm厚砂砾垫层、100mm厚碎石垫层、300mm厚干砌块石和300mm厚种植土;在P=5%水位以上至堤顶部分设置600mm厚种植土植草护坡。河床底部设置干砌块石护底,要求块石质地坚硬,无风化,护底厚度为0.5m。(2)有常水位:格宾镇脚+干砌石护坡(P=5%水位以下)+植草护坡治理断面主要采用梯形断面,堤型为镇脚+斜坡,河底宽度为3~4m。镇脚与堤顶之间堤身采用碾压土石混合料回填,碾压斜坡体坡比为1:2.5。受下游回水影响,因此在常水位在287.00m处设置镇脚,镇脚采用1.0m×1.0m格宾,镇脚以上在P=5%水位以下采用干砌石护坡,在P=5%水位以上至堤顶部分再上至堤顶范围采用生态植草护坡,顶部根据情况设置堤顶步道。干砌石护坡至下而上分别设置100mm厚砂砾垫层、100mm厚碎石垫层、300mm厚干砌块石和300mm厚种植土;在P=5%水位以上至堤顶部分设置600mm厚种植土植草护坡。河床底部设置干砌块石护底,要求块石质地坚硬,无风化,护底厚度为0.5m。(3)干砌石护坡+桩板挡墙~C25埋石砼镇脚+干砌石护坡(P=5%水位以下)+植草护坡受南山地块红线以及已建桩板墙要求的施工安全边界限制,同时与Z5路跨曲水寺沟桥梁段衔接,在曲水寺沟右岸邻近Z5路桥梁段采用桩板挡墙型式,桩板墙前设置干砌块石护坡渐变段与“镇脚+斜坡”堤型衔接。桩板挡墙前的斜坡坡比为1:2.5。护坡设计与“(2)有常水位:格宾镇脚+干砌石护坡(P=5%水位以下)+植草护坡”相同。桩、挡土板、顶梁采用C30混凝土,桩板挡墙共设9根桩,桩长14.3~16m,桩径为1.2m,桩间距3.5m,桩间采用现浇挡板连接,挡板埋置深度在最大冲刷深度以下不小于0.5m;桩板挡墙每隔10m分缝,缝宽20mm,缝内填充沥青麻絮。挡板背后回填开挖土石混合料压实,要求压实度不小于95%。为排出墙后积水,挡板内布置φ100PVC排水孔,向河道内倾斜5%,排水管后依次布置20mm粗砾厚300mm、1~4mm砂砾厚200mm、300~400g/m2土工布,排水管成梅花型布置间距1.5m。桩嵌入岩土分界线以下不小于7.5m,嵌入中风化基岩深度不小于3.6m。桩板挡墙顶部相接设置堤顶道路,挡墙迎水面顶部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堤顶道路及堤顶安全防护栏杆由景观专业统一考虑。河床底部设置干砌块石护底,要求块石质地坚硬,无风化,护底厚度为0.5m。(4)C25埋石砼挡墙受地块红线以及在建H7路边坡的边界限制,同时与Z5路跨曲水寺沟桥梁段、新建拦河堰衔接,在曲水寺沟Z5路桥梁下游段采用C25埋石砼挡墙型式,挡墙采用C25埋石混凝土衡重式挡墙,埋石率取15%,挡墙顶宽1.3~1.4m,挡墙总高H为5.39~7.1m,墙临水面直立,上墙高0.4H,背水面上墙背按1:0.3放坡,衡重台平台宽度为0.3H,背水面下墙背按1:0.25放坡,基底置于基岩设置1:0.1倒坡。挡墙每隔10m分缝,缝宽20mm,缝内填充沥青杉木板。挡土墙背后回填开挖土石混合料压实,要求压实度不小于95%。为排出墙后积水,挡墙内布置φ100PVC排水孔,向河道内倾斜5%,排水管后依次布置20mm粗砾厚300mm、1~4mm砂砾厚200mm、300~400g/m2土工布,排水管成梅花型布置间距1.5m。挡墙基础需置于基岩上,或采用块石换填至基岩;挡墙埋置深度在最大冲刷深度以下不小于0.5m,挡墙迎水侧基础面采用大块石护脚。挡墙顶部根据情况设置堤顶步道,挡墙迎水面顶部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堤顶道路及堤顶安全防护栏杆由景观专业统一考虑。河床底部设置干砌块石护底,要求块石质地坚硬,无风化,护底厚度为0.5m。(5)C25埋石砼挡墙+植草护坡受地块红线以及在建H7路边坡的边界限制,在曲水寺沟新建拦河堰下游段采用C25埋石砼挡墙+植草护坡型式,挡墙采用C25埋石混凝土重力式挡墙,埋石率取15%,挡墙顶宽1.6m,挡墙总高H为3.5~4m,墙临水面直立,墙背按1:0.4放坡,河床以上墙高2.5m,基底置于基岩设置1:0.1倒坡。挡墙每隔10m分缝,缝宽20mm,缝内填充沥青杉木板。挡土墙背后回填开挖土石混合料压实,要求压实度不小于95%。为排出墙后积水,挡墙内布置φ100PVC排水孔,向河道内倾斜5%,排水管后依次布置20mm粗砾厚300mm、1~4mm砂砾厚200mm、300~400g/m2土工布,排水管成梅花型布置间距1.5m。挡墙基础需置于基岩上,或采用块石换填至基岩;挡墙埋置深度在最大冲刷深度以下不小于0.5m,挡墙迎水侧基础面采用大块石护脚。挡墙以上至堤顶部分采用生态植草护坡,堤身采用碾压土石混合料回填,碾压斜坡体坡比为1:2.5。顶部根据情况设置堤顶步道。河床底部设置干砌块石护底,要求块石质地坚硬,无风化,护底厚度为0.5m。(6)C25埋石砼挡墙+植草护坡~C25埋石砼挡墙受河道两侧红线限制,同时与道路跨曲水寺沟桥梁段、拦河堰消能段衔接,采用渐变段与“挡墙+斜坡”堤型衔接,渐变段采用“挡墙+斜坡”堤型。挡墙与堤顶之间的斜坡坡比由1:2.5渐变至垂直。护坡设计与“(5)C25埋石砼挡墙+植草护坡”相同。挡墙采用C25埋石混凝土重力式挡墙,埋石率取15%,挡墙采用斜降墙型式,挡墙顶宽1.6~2.0m,墙临水面直立,背水面按1:0.4放坡,基底置于基岩设置1:0.1倒坡,挡墙高3.5~5.0m;挡墙结构设计与“(5)C25埋石砼挡墙”相同。挡墙采用C25埋石混凝土衡重式挡墙,埋石率取15%,挡墙采用斜降墙型式,挡墙顶宽1.3~1.4m,挡墙总高H为5.0~7.1;挡墙结构设计与“(4)C25埋石砼挡墙”相同。挡墙以上至堤顶部分采用生态植草护坡,堤身采用碾压土石混合料回填,碾压斜坡体坡比为1:2.5。顶部根据情况设置堤顶步道。河床底部设置干砌块石护底,要求块石质地坚硬,无风化,护底厚度为0.5m。(7)临时护坡根据总体安排,堤顶道路以上部位由景观专业统一考虑设计,本次河道斜坡临时护坡坡比不陡于1:2.0。5.5.3堤防材料设计(1)块石护脚工程区地基较易冲刷,防止洪水对坡脚淘刷,在挡墙前采用大块石压脚,压脚深度不小于水流冲刷深,取1.0m。压脚顶高程与设计河床高程大致齐平。块石压脚材料采用新鲜石料,要求为抗风化性能好,质地坚硬,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软化系数不小于0.75,每块厚度0.2~0.3m,宽度约为厚度的1.0~1.5倍,长度为厚度的1.5~3.0倍。(2)墙后回填料墙后填土采用堤基及岸坡开挖或外购土石混合料分层碾压填筑,土石混合料最大粒径dmax≤300mm,石渣含量不小于35%,设计干密度不小于1.95t/m3,设计相对密度不小于0.65,内摩擦角大于30°。(3)堤身填筑堤身填筑为防洪堤的主体结构,其材料的选用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堤体的稳定和沉降量的大小。本工程可采用堤基及岸坡开挖或外购土石料分层碾压填筑,堤身填筑前应挖除松散覆盖层,填筑分层厚度0.4m,填筑最大粒径dmax≤300mm,石渣含量不小于35%,设计干密度不小于1.95t/m3,设计相对密度不小于0.65,内摩擦角大于30°;也可采用堤基及岸坡开挖或外购土料分层碾压填筑,堤身填筑前应挖除松散覆盖层,填筑分层厚度0.4m,堤身回填土料宜选用黏粒含量为10%~35%、塑性指数为7~20的黏性土,且不得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质;填筑土料含水率与最优含水率的允许偏差为±3%;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应小于0.95。(4)块石埋石砼采用块石,要求砌石材料应新鲜、完整,质地坚硬,不得有剥落层和裂纹,其饱和抗压强度不得小于30MPa,软化系数不小于0.75。石料单块重量应大于25kg,外形应棱角分明,六面基本平整,同一面最大高差不宜大于石料长度的3%,块石粒径在20~50cm之间。(5)格宾镇脚填料格宾镇脚填料采用块石,采用新鲜石料,要求为抗风化性能好,质地坚硬,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软化系数不小于0.75,比重不小于2.5t/m³,严禁使用风化石,格宾填石粒径以D120~250mm为宜,填石空隙率不超过30%。5.5.4基础处理1、堤身基础处理本工程治理范围河道沿线两岸腐殖物较多,表层土较差,局部垃圾成片,故在岸坡进行土石方回填前需进行清表,清除岸坡表面松散覆盖层以及有机质土、植物杂草、生活垃圾等,并碾压密实至无明显沉陷为止。同时为方便堤身碾压,需对岸坡不规则区域进行平整,平整岸坡后,再分层碾压填筑料。2、堤基基础处理工程堤防采用埋石砼挡墙或者格宾块石镇脚,其基础置于强风化基岩或覆盖层上。根据地勘提供参数,本工程覆盖层主要为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填土等,淤泥质粉质黏土基础承载力为50KPa,粉质黏土基础承载力为100KPa,强风化泥岩基础承载力为350KPa。经过计算,若格宾镇脚置于基岩或粉质黏土上,则可不进行基础处理;若格宾镇脚置于淤泥质粉质黏土则采用大块石对基础进行换填,换填深度为0.5m。埋石砼挡墙置于基岩,则可不进行基础处理;若挡墙基础为覆盖层则采用大块石对基础进行挤压换填,换填深度不小于1.0m,换填后基础承载力不小于180KPa。挡墙外侧设置大块石压脚,挡墙埋深不小于1.5m。挡墙底部换填块石的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0°,块石容重为24.0KN/m3,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严禁使用强风化石,软化系数大于0.75。5.4、拦河堰设计拦河堰位于KQ0+891.6处,堰顶高程287.00m,宽15.0m,堰底高程284.00m,最大堰高3m,挡水高度1.5m,回水长度320m。堰顶宽3.0m,上游面铅直,下游采用台阶表层嵌大块石,M10砂浆填缝。采用C25埋石砼结构,基础置于基岩。河床底部设置D300钢管放空,放空管下游设置闸阀。堰下游设置消力池防冲,池长10m,深0.5m,消力池宽15.0m,消力池底板采用C30钢筋砼,厚1.0m,底部设置10cm厚C20砼垫层,消力池底板设DN100PVC排水管,间排距1.5m,梅花形布设。拦河堰及消力池边墙采用C25埋石砼衡重式挡墙,墙顶高程291.07~289.89,墙高5.9m~7.1m挡墙结构与上游堤防衡重式挡墙相同。5.5、排水设计由于坪山大道上游段两侧地块、Z5桥至Z3桥右侧地块尚未开发建设,堤防工程建成后,防护区域闭合后,局部原始地貌低于堤防顶高程,存在内涝问题,本次结合堤防建设,在防洪堤背坡脚设置纵向排水沟,地块雨水经排水沟汇集后经沿线布置的穿堤DN800排水涵管集中排放,同时为防止暴雨季节河水倒灌,在排水涵管出口设置拍门。根据工程河段地形条件和堤防布置,本次布置穿堤排水涵管共6座,排水涵管出口高于河底0.5m,进口设置集水井,集水井边墙及底板采用C25砼砌筑,边墙厚0.3m,底板厚0.3m。集水井净空平面尺寸为1.2m×1.2m,集水井高度根据现场实际地面高度调整。5.6、观测设计为及时了解工程河段水位变化情况,在工程河段起止点与堤防连接处位置分别各设立一个固定水尺进行水位观测。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本堤防工程左、右岸堤身在堤顶分别设置专门固定测量标点进行定期的沉降观测,观测断面约300m一个,观测点采用预制砼结构,观测点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埋置,以便工程竣工后进行沉降观测。根据设置断面堤防高差,合理设置监测设施位置。为保证工程观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并获得准确可靠的观测资料,应配置必须的常规观测仪器。工程配置的观测仪器设备参照《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中表4.7.1常规观测仪器设备配置表进行配置,详见下表。观测仪器设备配置表编号仪器设备名称单位配置数量1J2经纬仪台12S3水准仪台13平板仪台14摄像机台15照相机台16水位标尺套37自记水位计架18流速测量仪架1根据需要在河岸两侧设置设施基准点(土建部分)。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提示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令【2018】37号”、“渝建发【2014】16号文”、“渝建安发【2016】22号文”,本次对设计范围内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部位进行梳理,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交代如下:6.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对应部位与环节:河道土石方开挖。6.2保障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并完成相关审查程序后实施。施工单位应当选择有丰富经验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基坑开挖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监测,实行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采用坑探或触探等各种勘探方法查明基坑内及基坑周边的各类建(构)筑物及各类地下设施,包括给排水管道、电力、电信及煤气等管涵的分布和现状,并对现有的各类管涵应进行保护。施工单位应按设计施工,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施工确有困难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协商解决。由于某些不可预见的客观原因、不可抗力、地质条件的变异性或由于施工导致工程出现险情,施工单位应及时抢险、消除险情。在基坑开挖期间及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应准备充分的应急措施,备足抢险物资,如钢管、编织袋、反铲等。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仔细阅读并领会本工程的工程地质报告,地形地貌以及设计说明和意图。实施时若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与本工程的工程地质报告、地形地貌有较大差异时,应及时通知监理、勘察、设计和甲方协商解决。6.3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的意见踏勘现场,查明周边环境,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桥梁、水利设施(堤、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