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下列有关遗传学相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交就是指同种植株之间进行传粉B.测交就是指让F1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C.相对性状是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某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D.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答案〗D〖祥解〗性状分离是指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显性性状是指在完全显现的条件下,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可以用自交判断某植物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详析】A、同一植株的雌花与雄花进行受粉的过程称为自交,A错误;B、测交是让某一个体(并非只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B错误;C、相对性状并非只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也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C错误;D、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只表现出一种性状,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D正确。故选D。2.2023年10月,神舟十七号带着草莓、樱桃番茄等“上天”。樱桃番茄是两性花植株,自然状态下可进行异花传粉。其果实圆形和长形是由A、a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批圆形果植株所结种子,自然种植后所结果实中圆形果∶长形果的比例为8∶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樱桃番茄果实圆形为显性性状B.亲本中圆形果植株不全为纯合子C.所结果实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3D.若将所结圆形果实的种子种下,后代也可能出现长形果〖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可知,樱桃番茄自然种植时进行随机交配,圆形果植株所结种子自然种植后既有圆形果又有长形果,发生了性状分离,因此圆形果为显性性状,且所结果实中圆形果∶长形果的比例为8∶1,说明亲本圆形果实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详析】AB、由题意知,樱桃番茄自然种植时进行随机交配,圆形果植株所结种子自然种植后既有圆形果又有长形果且比例为8:1可知果实圆形为显性性状,且亲本圆形果实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AB正确;C、设亲代中杂合子Aa概率为x,则AA概率为1-x,后代长形果占1/9,即1/4x2=1/9,得出x=2/3,后代果实中杂合子概率为2/3×2/3×1/2+1/3×2/3×1/2×2=2/3,C错误;D、所结圆形果实中也既存在纯合子,又存在杂合子,故种下后可能结出长形果,D正确。故选C3.豌豆花的颜色有红色和白色、茎的高度有高茎和矮茎,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R、r,D、d控制。某高中生物社团欲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及基因位置关系,小组成员在记录社团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慎将记录结果污损,只知道所用亲本均为纯合品系,F2性状表现为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9:3:3:1(不考虑互换和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F2的表型及比例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RRDD和rrddB.F2中杂合子的概率为3/4,红花矮茎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C.由F2性状比例可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若将F2中一株红花高茎与一株白花矮茎杂交,后代一定有四种表型组合〖答案〗B〖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由F2性状表现及比例可知红花、高茎为显性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基因型应为RrDd,亲本有可能是RRDD和rrdd或RRdd和rrDD,A错误;BC、F2中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9∶3∶3∶1,说明相关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对同源染色体上,F1的基因型为RrDd,F2中纯合子有四种,各占1/16,因此F2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1/16×4=3/4,B正确;C错误;D、F2中红花高茎的基因型有四种,为RRDD、RrDD、RRDd、RrDd,若F2中一株红花高茎(基因型为RRDD)与一株白花矮茎(rrdd)杂交,后代只表现为红花高茎,D错误。故选B。4.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A、C、E的子细胞中均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由图C即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动物C.细胞F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1∶1D.细胞D前一时期染色体的某些行为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答案〗D〖祥解〗识图分析可知,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F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详析】A、细胞A为减数分裂I后期,C为减数分裂Ⅱ后期,A、C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均不存在同源染色体,E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E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B、C为减数分裂Ⅱ后期,且细胞质为均等分裂,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故仅由图C不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由图A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动物,B错误;C、细胞F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还未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1∶2,C错误;D、D细胞前一时期为减数分裂I前期,染色体发生联会,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D正确。故选D。5.“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生物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多样性。下列关于有性生殖的叙述,错误的是()A.母亲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均可进行受精作用B.后代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有一半以上来自于母亲C.“九子各不同”的原因包括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D.不同物种的生殖细胞无法受精与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有关〖答案〗A〖祥解〗减数分裂过程中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均可导致配子染色体组合多样性。【详析】A、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可以参与受精作用,极体不参与受精作用,A错误;B、后代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包括细胞质遗传物质和核遗传物质,核遗传物质有一半来自于母亲,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于母亲,故后代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有一半以上来自于母亲,B正确;C、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是后代个体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C正确;D、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两者之间相互识别需要膜上相关蛋白质参与,D正确。故选A。6.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关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患者其父亲一定患病B.含有隐性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该病,且该患者一定是女性C.只要存在致病基因就会发病,女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遗传给后代D.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均表现为患病,则该病一定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答案〗B〖祥解〗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详析】A、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A错误;B、假设该病致病基因为D,若某个体基因型为XDXd,也会患病,且为女性,B正确;C、该类遗传病女患者的基因型为XDXD或XDXd,若女患者基因型为XDXD,致病基因一定遗传给后代,若女患者基因型为XDXd,则致病基因不一定遗传给后代,C错误;D、某一遗传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均表现为患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错误。故选B。7.蚕丝是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养蚕人喜欢多养雄蚕,因为雄蚕比雌蚕产丝量多,而消耗的桑叶又比雌蚕少。家蚕肤色表现正常和油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亲代均有正常蚕和油性蚕的三组家蚕杂交结果如下表(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W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代别组别亲代子代母本×父本♀♂A组__×__正常蚕正常蚕B组__×__油性蚕正常蚕C组__×__正常蚕、油性蚕正常蚕、油性蚕A.A组亲代为油性蚕母本和纯合的正常蚕父本B.根据B组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C.C组子代的正常蚕进行交配,后代油性蚕为雄性D.三组子代雄性正常蚕个体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答案〗C〖祥解〗由于三组亲本中均含有正常蚕和油性蚕,根据A组子代可判断正常蚕为显性,根据B组子代可判断该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详析】AB、由于三组亲本中均含有正常蚕和油性蚕,根据A组子代可判断正常蚕为显性,根据B组子代可判断该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因此A组亲本为油性蚕母本和纯合的正常蚕父本,AB正确;C、假设该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则C组亲本为ZaW和ZAZa,子代正常蚕基因型为ZAW、ZAZa,相互交配后,油性蚕表现为雌性,C错误;D、A组亲本基因型为ZaW、ZAZA,子代正常蚕雄性为ZAZa,B组亲代基因为ZAW、ZaZa,子代雄性正常蚕为ZAZa,三组子代雄性正常蚕均为杂合子,D正确。故选C。8.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将一只刚毛雌果蝇与一只截毛雄果蝇作为亲本杂交,F1中刚毛:截毛=1:1,F1相互交配得F2。在不考虑互换等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中显性性状有两种基因型B.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刚毛为显性,则F2中刚毛:截毛=9:7C.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则刚毛为显性性状,D.若F2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刚毛:截毛=1:1,则该对等位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C〖祥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A、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题干信息能够得出亲本基因型为Bb×bb,F1雌雄个体中基因型均为Bb,bb,显性个体均为杂合子,A错误;B、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刚毛为显性,则F1亲本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均为:B=1/4,b=3/4,F2中截毛(bb)=3/4×3/4=9/16,刚毛(B_)=1-9/16=7/16,故刚毛:截毛=7:9,B错误;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刚毛为显性性状,C正确;D、若截毛为显性性状,且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F1基因型为XBXb,XbY,F1相互交配,F2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F2雌雄个体中均表现为刚毛:截毛=1:1,D错误。故选C。9.不同的生物,其性别决定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关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伴性遗传均存在代代遗传的现象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与性别决定有关C.生物的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叫伴性遗传D.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无性染色体的生物无性别之分〖答案〗B〖祥解〗1、人类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详析】A、并不是所有的伴性遗传都会出现代代遗传现象,如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子女均正常,A错误;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与性别决定有关,如果蝇的眼色基因、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无关,B正确;C、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生物的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叫伴性遗传,遗传上出现生物的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不一定是伴性遗传,如母系遗传、从性遗传,C错误;D、性别的决定方式有;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蛙、很多爬行类动物);年龄决定型(如鳝);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体形态决定型(本质上是基因决定型,比如人类和果蝇等XY型)等,如大多数雌雄同株植物,无性染色体,但仍存在雄性不育植株,有性别之分,D错误。故选B。10.萨顿通过实验发现,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由此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的研究方法与孟德尔得出遗传规律的研究方法相同B.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一致性也是得出这一推论的理由之一C.萨顿通过观察果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现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D.摩尔根在萨顿推论的基础上用白眼果蝇进行相关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答案〗B〖祥解〗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2、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析】A、萨顿是对蝗虫的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法得出推论,孟德尔得出遗传规律的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A错误;B、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会分开,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会分开,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可见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一致性也是得出这一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由之一,B正确;C、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现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C错误;D、摩尔根实验结果证实果蝇的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不能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错误。故选B。11.菠菜为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圆叶与尖叶由基因A/a控制,抗病与不抗病由基因B/b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选取多个圆叶抗病雌株与圆叶不抗病雄株杂交,获得F1,再选取F1中一株圆叶抗病雌株与多株尖叶抗病雄株杂交,获得F2,具体杂交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XY同源区段遗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F1中尖叶抗病雄性一定为纯合子B.F2中抗病雌株基因型为XBXB或XBXbC.若F2中不出现尖叶,则选取F1中的圆叶抗病为纯合子D.若让F1中所有个体随机交配,后代雄株中会出现4种表型〖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可知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圆叶为显性性状,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抗病为显性性状。【详析】A、据图分析可知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圆叶为显性性状,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抗病为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中尖叶抗病雄性基因型为aaXBY,一定为纯合子,A正确;B、F2的亲本基因型为XBXb和XBY,故F2雌株基因型为XBXB或XBXb,B正确;C、若F2中不出现尖叶,则说明选取的圆叶抗病雌株为AA,但F2出现性状分离,故选取的圆叶抗病雌株为AAXBXb,是杂合子,C错误;D、若让F1中所有个体随机交配,后代雄性个体会出现A_XBY、A_XbY、aaXBY、aaXbY,四类基因型对应四种表型,D正确。故选C。12.摩尔根在他的《基因论》一书的末尾说:“我们仍然很难放弃这个可爱的假设:基因之所以稳定,是因为它代表着一个有机的化学实体。”但是基因究竟是什么化学物质呢?科学家通过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初步揭开了遗传物质的神秘面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不含有荚膜多糖的肺炎链球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小鼠死亡B.将用DNA酶处理后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会长出两种菌落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D.艾弗里在进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中,实验组的设置体现了“减法原理”〖答案〗D〖祥解〗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析】A、不含多糖荚膜的肺炎链球菌为R型细菌,不会让小鼠致死,含多糖荚膜的是S型细菌,会让小鼠死亡,A错误;B、将用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会分解S型细菌的DNA,故培养基中只会长R型细菌的菌落,B错误;C、艾弗里的实验能够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NA才是遗传物质,C错误;D、艾弗里在进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中,实验组都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其设置体现了“减法原理”,D正确。故选D。1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思想也在不断推动着生物学的发展,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创新性地设计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复制所需的原料均由大肠杆菌提供B.离心后的试管中,沉淀部分只含有噬菌体的DNAC.培养时间会影响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的实验结果D.搅拌不充分会影响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的实验结果〖答案〗A〖祥解〗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析】A、噬菌体无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其复制所需原料均由宿主细胞大肠杆菌提供,A正确;B、离心后的试管中,沉淀部分含有大肠杆菌和其体内的子代噬菌体蛋白质,B错误;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被标记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大肠杆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不具有放射性,因此,培养时间不会影响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C错误;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被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无放射性,搅拌的目的是使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故搅拌不充分对该实验放射性结果无影响,D错误。故选A。14.DNA双螺旋结构的揭示是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在生物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B.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富兰克林拍摄的DNA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C.人的遗传信息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的DNA中,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D.DNA分子都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每个脱氧核糖也都连接两个磷酸基团〖答案〗D〖祥解〗DNA分子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详析】A、DNA分子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A正确;B、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富兰克林拍摄的DNA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B正确;C、人的遗传信息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的DNA中,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C正确;D、链状DNA分子两端各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环状DNA分子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链状DNA分子每条链3'端的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基团,D错误。故选D。15.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是DNA序列中核心序列为2~6个碱基的短串联重复结构。20世纪90年代初,STR基因座首次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传标记在人类亲子鉴定中被使用,不同人体内STR序列中A—T碱基对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但均大于同一DNA分子中C—G碱基对所占的比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彻底水解,得到四种小分子物质B.相对于其他同长度的DNA序列,STR片段结构稳定性更强C.不同个体短串联重复次数可能不同,是人群中STR多样性的原因之一D.若某一STR序列一条链中(A+C)为55%,则另一条链中(A+C)也为55%〖答案〗C〖祥解〗DNA分子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详析】A、DNA分子彻底水解,得到6种小分子物质,分别为四种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A错误;B、A-T碱基对含有两个氢键,C—G碱基对含有三个氢键,STR的A-T碱基对所占的比例较多,相对于其他同长度DNA,STR的稳定性可能较差,B错误;C、不同个体短串联重复次数可能不同,导致STR序列不同,体现出STR的多样性,C正确;D、STR序列一条链中(A+C)为55%,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中(T+G)为55%,则(A+C)为45%,D错误。故选C。16.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DNA双螺旋结构的短文结尾处写道:“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这种碱基特异性配对方式,暗示着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机制。”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碱基特异性配对方式确保了DNA复制过程中不容易出错B.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DNA的复制方式C.一条子链与其模板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新链D.DNA的复制过程在真核生物中均发生在细胞核,在原核生物中均发生在拟核区域〖答案〗D〖祥解〗DNA分子结构特点,两条链反向平行,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详析】A、碱基特异性配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使DNA复制过程不容易出错,A正确;B、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时用到了假说—演绎法,B正确;C、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一条子链与其模板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新链,C正确;D、DNA的复制过程在真核生物中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可以发生DNA的复制,在原核生物中主要发生在拟核区域,在细胞质中的质粒也可以发生DNA的复制,D错误。故选D。17.将DNA双链均被32P标记的某精原细胞(2n=20)置于含31P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2次,获得了多个子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精原细胞经过连续分裂2次后,一定获得了4个子细胞B.得到的子细胞中两个带32P放射性标记,两个不带32P放射性标记C.得到的子细胞所有的DNA中带32P放射性标记占1/2D.得到的子细胞中带32P放射性的DNA单链占所有DNA单链的1/4〖答案〗A〖祥解〗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析】A、该精原细胞进行的连续2次分裂可以是2次有丝分裂,获得了4个精原细胞,也可以是一次减数分裂,获得4个精细胞,A正确;B、若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带有32P放射性标记的细胞是2或3或4个,若进行的是减数分裂,所得子细胞一定都带有32P放射性标记,B错误;C、若进行2次有丝分裂,DNA复制两次,带有32P放射性DNA占1/2,若进行的是减数分裂,DNA复制一次,所有的DNA均带有32P放射性,C错误;D、若进行2次有丝分裂,DNA复制两次,带有32P放射性DNA单链占所有DNA单链的1/4,若进行的是减数分裂,DNA复制一次,带有32P放射性DNA单链占所有DNA单链的1/2,D错误。故选A。18.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曾引起生物界的激烈讨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B.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C.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说明了DNA不是唯一的遗传物质D.“氨基酸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是支持“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有力证据〖答案〗B〖祥解〗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析】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就是DNA,A正确;B、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B错误;C、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证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说明了DNA不是唯一的遗传物质,C正确;D、20世纪2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各种氨基酸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形成不同的蛋白质。这就使人们很自然地想到,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氨基酸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是支持“蛋白质是遗传物质”有力证据,D正确。故选B。19.已知某双链DNA由200个碱基组成,其中碱基A占3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DNA中含有60个碱基CB.若该DNA复制两次,共需要280个碱基TC.该DNA分子在进行第3次复制时,需要120个碱基GD.该DNA一条链中含有35个碱基A〖答案〗C〖祥解〗DNA分子结构特点,两条链反向平行,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详析】A、该DNA由200个碱基组成,碱基A占35%,G=C=15%,故碱基A的数量为200×35%=70个,A=T=70个,G=C=30个,A错误;B、该DNA复制两次,需要(22-1)×70=210个碱基T,B错误;C、在进行第3次复制时,需要碱基G的个数为(23-22)×30=120个,C正确;D、根据题意无法得出一条链中碱基A的个数,D错误。故选C。20.下列有关基因、DNA、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就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成对存在B.对于真核生物而言,DNA位于染色体上,基因的载体就是染色体C.DNA中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体现了DNA分子具有多样性D.一条染色体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答案〗D〖祥解〗1、DNA上分布着许多个基因,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等。对这类病毒而言,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2、DNA分子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详析】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对于这类病毒而言,基因就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故基因通常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成对存在,A错误;B、对于真核生物而言,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有些DNA位于线粒体、叶绿体的基质中,而线粒体和叶绿体不含有染色体,是裸露的DNA,故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错误:C、DNA中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体现了DNA分子具有特异性,C错误;D、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21.图1柱形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产生的细胞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变化,图2为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c分别代表___,C时期细胞名称为___,图1中B时期对应图2的___段。(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过程中,___,发生在图2的___(填“BC”或“FG”)段;图2中DE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是___。(3)HI代表___,减数分裂与该过程共同保证了生物___。〖答案〗(1)①.细胞数、染色体数②.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③.AB和IJ(2)①.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②.BC③.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3)①.受精作用②.亲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或遗传的稳定性与多样性)〖祥解〗分析图1可知,a为细胞数、b为核DNA数、c为染色体数、d为染色单体数;分析图2可知,A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C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EF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GH为精细胞或者卵细胞,HI为受精作用,IJ为有丝分裂前中期,KL为有丝分裂后期。【小问1详析】由分析图1可知,a为细胞数、c为染色体数,C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图1中B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或者有丝分裂前中期,因此对应图2的AB和IJ。【小问2详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C段,图2中DE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小问3详析】由分析可知,HI代表受精作用,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共同保证了生物亲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遗传的稳定性与多样性。22.如图1为某家族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A/a表示),图2为该家族相关基因的电泳图,出现条带①或②则说明该个体存在相应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该病为___(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有同学认为该对等位基因不可能位于XY同源区段,原因是___。(2)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与一患该病的男性结婚,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若生出患病男孩,则该男孩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填“1号”“2号”或“1号和2号”)。(3)若某一患该病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医生会建议他们生___(填“男孩”或“女孩”),原因是___。〖答案〗(1)①.隐性②.若该病为XY同源区段遗传,则4号的基因型为XaYa,其中Ya来自父亲,但根据电泳图判断其父亲只携带A基因,因此不可能为XY同源区段遗传(合理即可)(2)①.XAXA或XAXa②.1/4③.2号(3)①.女孩②.该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该病女性的基因型为XaXa,与正常男性(XAY)结婚,后代女孩一定不患病,男孩一定会患病〖祥解〗常见的遗传疾病遗传方式:第一个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第二个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第三个就是属于x连锁的显性遗传。第四个就是X连锁的隐性遗传,第五个是Y连锁的遗传。第六个是共显性遗传。【小问1详析】图1中Ⅰ代1和2都是正常,后代4患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该病为XY同源区段遗传,则4号的基因型为XaYa,其中Ya来自父亲,但根据电泳图判断其父亲只携带A基因,因此不可能为XY同源区段遗传。【小问2详析】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的隐性遗传或者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如果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则Ⅰ代1和2的基因型均为Aa,但是图2显示Ⅰ代1和2的相关基因的电泳图不一样,说明假设错误,因此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的隐性遗传。Ⅰ代1和2的基因型为XAY,XAXa,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其中XAXa的比例为1/2,与一患该病的男性XaY结婚,后代的基因型XAXa,XaXa,XAY,XaY,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若生出患病男孩,则该男孩的致病基因来自于2号,因为1号的基因型XAY,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于1号。【小问3详析】该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某一患该病女性XaXa与正常男性XAY结婚,后代的基因型XAXa,XaY,女孩均不患病,男孩均患病,医生会建议他们生女孩。23.某科研小组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相同实验材料增加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如图2所示(甲和丙为悬浮液,乙和丁为沉淀物)。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实验材料中,活菌甲和活菌乙中属于S型细菌的是___。鼠3能存活的原因是___。从鼠2中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并非全部是活菌乙,原因是___。鼠5的结果是___(填“死”或“生”),原因是___。(2)图1所示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3)图2所示的实验___(填“能”或“不能”)用含有35S或32P的培养基直接标记T2噬菌体,原因是___,甲、乙、丙和丁中,放射性较高的是___。(4)图2所示的两个分组实验中,___(填“能”或“不能”)用18O或15N对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进行标记。〖答案〗(1)①.活菌乙②.加热杀死的乙菌(S型细菌)失去致病性(合理即可)③.只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④.死⑤.活菌乙(S型细菌)具有致死效应(2)活菌乙(S型细菌)中含有让活菌甲(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因子(3)①.不能②.T2噬菌体属于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增殖③.甲和丁(4)不能〖祥解〗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小问1详析】图1中的实验属于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给小鼠注射活菌甲小鼠不死亡,说明活菌甲无致病性,活菌甲是R型细菌,活菌乙是S型细菌。鼠3能存活的原因是加热杀死的乙菌(S型细菌)失去致病性。给鼠2注射的是活菌甲和加热致死的死菌乙,死菌乙中的转化因子并不会将小鼠体内的活菌甲全部转化为活菌乙,因此从鼠2中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并非全部是活菌乙,还存在活菌甲。将活菌乙(S型细菌)与死菌甲(死的R型细菌)注射鼠5,因S型细菌具有致病性,因此鼠5最终死亡。【小问2详析】给小鼠1注射活菌甲小鼠不死亡,说明活菌甲无致病性;将活菌甲和加热致死的死菌乙注射鼠2,在致死的小鼠体内分离除了活菌甲活菌乙;说明活菌乙(S型细菌)中含有让活菌甲(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因子。【小问3详析】T2噬菌体为DNA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增殖,因此不能用含有35S或32P的培养基直接标记T2噬菌体。在用35S标记的这一组,由于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所以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高。在用32P标记的这一组,由于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所以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故放射性较高的是甲和丁。【小问4详析】由于该实验最终要检测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放射性的高低,而18O或15N为稳定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故不能用18O或15N标记。24.某生物兴趣小组将DNA被15N标记的某大肠杆菌转移到14N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对细胞中DNA进行提取后离心,如图是他们预测的实验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进行一次复制后出现了试管①的结果,则说明___,若结果为试管___(填序号),则说明时另一种复制方式。出现试管⑤的原因是___。(2)对大肠杆菌子代DNA进行热变性处理,将会破坏DNA的___键,对变性后的DNA单链进行离心,得到的含14N的单链与含15N的单链比为7:1,说明该亲代大肠杆菌已分裂___次。(3)DNA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包括___,连接一条链上相邻两个脱氧核糖的是___(填化学键)。〖答案〗(1)①.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②.②③.(15N标记后的大肠杆菌还)未进行复制;或培养时间过短(2)①.氢②.3(3)①.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磷酸二酯键〖祥解〗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DNA分子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小问1详析】题图试管①含有重带和轻带,即DNA的两条链均含15N,DNA的两条链均含14N,若进行一次复制后出现了试管①的结果,则说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若结果为试管,即DNA的两条链,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则说明时另一种复制方式,即半保留复制。若15N标记后的大肠杆菌还未进行复制;或培养时间过短,则出现试管⑤的结果。【小问2详析】DNA的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相连,对大肠杆菌子代DNA进行热变性处理,将会破坏DNA的氢键,对变性后的DNA单链进行离心,得到的含14N的单链与含15N的单链比为7:1,即14:2,则共有8个DNA分子(DNA含有两条链,被15N标记的链为2,DNA是半保留复制,合成的子链均含有14N),说明该亲代大肠杆菌已分裂3(8=23)次。【小问3详析】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酶是解旋酶(打开氢键)和DNA聚合酶(形成磷酸二酯键),根据DNA的平面结构可知,连接一条链上相邻两个脱氧核糖的是磷酸二酯键。25.某昆虫的长翅和短翅(A/a)为一对相对性状,灰身与黑身(B/b)为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