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德宏州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德宏州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德宏州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德宏州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德宏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士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士

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

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

的庄稼行动不得,士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

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

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

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

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

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

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

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

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

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

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

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

“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

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

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

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

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

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

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

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

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

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

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

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社会中的变化确实如有些学者所观察到的,行政村中的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

熟悉,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而大批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更是带来乡村社会普遍的空巢现象。尤其是随

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既有的伦理观念、道德、

价值等正在失去约束力。但是,这可以称之为物、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长期浸淫于熟悉社会而习得的

“给予"和''亏欠”的人情传统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等还存在巨大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生活在乡村社会的农民,虽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但依旧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

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也由此不断延续下去。而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虽

然遭遇到大量陌生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血缘、亲缘、宗缘和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

络,并且依此确认其自我身份,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地方认同”。可以看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

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

(摘编自黄锐《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缘”字与材料二中的“血缘”、“亲缘”、“宗缘”、“地缘”的“缘”含义相

同的一项是()

A.不解之缪B.缪溪行,忘路之远近

C.缘木求鱼D.自终身在此山中

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下人士气,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而种地是

他们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B.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是礼俗社会,一种是法理社会。

C.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

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D.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既有的伦理观念、道

德、价值等正在失去约束力。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B.“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C.“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D.“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4.上述材料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找出四种并作简要分析。

5.材料一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请概括这“乡土性”的特点。

【答案】1.A2.C3,A

4.(1)运用举例论证。用“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对“孝”的不同解读来说明熟人社会不需要抽

象的普遍原则;用三家村到几千户的大村,来论证村和村之间是孤立、膈膜的。(2)运用对比论证。通过

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现代社会和乡土社会的对比,论证了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法律无从发生。(3)运

用引用论证。引用了《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来论证乡土社会是一个彼此熟悉的、用规矩

和礼俗而不用法律维持的社会。(4)运用假设论证。“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论证了乡土

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5.①乡下人离不了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因此明白泥土的可贵。②不流动性。在人与空

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如答地方性亦可酌情给分)③熟人社会。聚村而居,

终老是乡,是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题干中的“血缘”在材料二“而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虽然遭遇到大量陌生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依

靠血缘、亲缘、宗缘和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且依此确认其自我身份,进而形成一种新

的‘地方认同’”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A.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B.沿着、顺着。沿着溪水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C.缘,爬。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

到目的。

D.因为。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于文无据。从材料一第6段“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

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可知,作者并未对两者进行对比

评判。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说读书人的抱负和责任。不能用来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B.是说“礼”的重要性,符合材料一第4段中“礼俗社会”的观点。

C.是说安土重迁,符合材料一第3段中“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

的生活是终老是乡”的观点。

D.是说他们孤立,符合材料一第2段中“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的

观点。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1)运用举例论证。材料一“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

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用“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对“孝”的不同解读来说明熟

人社会不需要抽象的普遍原则;材料一“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

村”用三家村到几千户的大村,来论证村和村之间是孤立、膈膜的。

(2)运用对比论证。材料一“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

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

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通过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现代社会和乡土社

会的对比,论证了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法律无从发生。

(3)运用引用论证。材料一“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

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引用了《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来论证乡土社会是一个彼此熟悉的、用规矩和礼俗而不用法律维持的社会。

(4)运用假设论证。“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

色……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论证了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

死于斯的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

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

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士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可得出乡下人与土地的密切关系,因此可

归纳出:乡下人离不了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因此明白泥土的可贵。

②根据材料一“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

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

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我想我们很可以

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可知,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来说,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流动的,

也因此保持了相对独立。由此可归纳出:不流动性。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各自保持着孤立

的社会圈子。

③根据材料一“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

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

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可

归纳出:熟人社会。聚村而居,终老是乡,是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世间(节选)

梁晓声

周秉义从北京调回了本市,终日足不出户,只是看书,偶尔也与冬梅晚饭后看看电视剧。

冬梅的耳中刮进了一些关于丈夫任职的议论。她忍不住问:“确实是平调回来了?”

他肯定地说:“是啊。”

她又问:“到底为什么?”

他奇怪地反问:“我信中不是写了吗?”

“你想干的实事,到底是什么实事呢?”

“现在说了也没用,得看这次怎么任命。先不聊这个话题,好不好?”

“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

“看你,我说不聊了,你偏要聊这个话题!我在哪个岗位上没干好过?我离开北京前,领导还给我

开了欢送会呢!干得不好能有那种待遇吗?”

冬梅心中疑惑,也只好不再问下去了。

春节过后,组织部门下达了正式任命,周秉义担任副市长,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

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

一天下午,周秉义来到弟弟家,让秉昆陪他在光字片走一走。那天降了一场大雪。

秉昆说:“哥,这么大的雪,改天吧。”

秉义说:“我正是因为下这么大的雪才来的啊。没人出门,也就没人注意咱们嘛,想看哪儿看哪

儿。”

老哥儿俩逛起光字片来。光字片的面积比以前大了,人口也比以前稠密多了。大雪覆盖之下低矮的

土坯房一片连一片,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稍一细看,都会从积雪之下发现外露的种种肮脏——垃圾

堆,各种令人作呕的脏水结成了冰。老哥儿俩在光字片转啊转,不知不觉天黑了。

常进步下班比往日早了些,他从窗口看到秉昆,迎出门来。常进步他妈与周秉义,当年是职工与老

领导关系。周秉义做党委书记,常宇怀是他最倚重的中层干部,他们夫妇和周秉义的关系非同一般。

“嫂子!”面对满头白发的烈士遗孀,周秉义的眼泪夺眶而出。

常进步他妈拉着他的手微笑着说:“知道你调回来了,工作肯定忙,何必来看我们呢!”

周秉义说:“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

“进步,还不快请你周叔叔进屋!”常进步他妈拉开了家门。

周秉义回到当年的军工厂家属区,他内心五味杂陈。周秉昆心里越发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觉得哥哥

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

四月,天刚转暖,光字片受了一场虚惊。某日来了几组测量小队,临街住户人心惶惶,以为要修

路。修路当然是好事,可那得拆除多少房屋啊!一旦被拆除了,都住哪儿呢?有人与测量队的人攀谈,

才知道不是要修路,而是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半信半疑的人们又问,“大刀阔斧”怎么理解呢?

测量队的人说,他们也不清楚,那是一位副市长的原话。

人们猜想,那肯定就是周秉义啦!光字片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测量队接连测量了数日,整个光字

片也接连亢奋了数日。

此后,每天晚上总会有几个男人相约来到秉昆家聊天。他们回忆起了秉昆父亲周志刚,周志刚虽然

没享着大儿子的福,全光字片的人可托上周秉义的福了。谁承想光字片会出一位副市长呢?他是光字片

的大救星啊!男人们聚到周家,想知道对光字片“大刀阔斧”的改造究竟何时开始?将改造到什么程

度?光字片的人家也能过上享受燃气灶和自来水的生活吗?

对于他们的探问,周秉昆一句也回答不了。他已经好久没见到哥哥了。

“五一”过后,大队的建筑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光字片进发,建筑大军的载人卡车彩旗招展。光字片

的青年闻讯后,骑着自行车迎接,但建筑大军的目的地分明不是光字片。建筑大军一直往前开,开到了

马路尽头——虎皮冈,在那里安营扎寨。

光字片的人们疑惑极了,一拨接一拨到周秉昆家问个究竟:难道你哥要在那地方为咱们光字片的人

建楼?那可是连兔子都不刨窝的地方啊!咱们光字片就是再烂,毕竟属于城区啊!秉昆,你一定要替我

们问问你哥...

与测量队刚离开那几天相比,光字片人们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满怀憧憬到感觉

被耍了,男人女人们询问起周秉昆时都义愤填膺。

虎皮冈那边,昼夜机声隆隆,工程突飞猛进。十月份,两排十幢二十层高楼在虎皮冈拔地而起。市

政府发布了正式公告,宣称那里将成为本市的“希望新区”。

那天晚上,周秉义终于现身弟弟家……

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接待点把户口落上。

那事成了一条新闻,却没引来多少人效仿。光字片的人们仍在观望。

有人说:“周家哥俩演起双簧来了!”他们都有等着看笑话的意味。

新区为周家的到来开了欢迎会,周家的门面房和两居室住房都经过了简单装修。

后来,光字片开来了卡车队,连续替一些人家免费搬家,搬往新区。

周秉义终于在光字片露面,他站在一辆小卡车上,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

我从小到下乡前生活在这里,我们老周家三个儿女,没有什么瞒得了光字片的人。咱们光字片人家

的许多长辈,一九四九年前就居住于此,当时这里叫穷人窝。后来,他们中许多人成了东北解放后最早

的产业工人,这个地方也不再叫穷人窝了。但是,这里却一直住着本市很穷的人家。

我不是在北京当官当不下去了,我是自己要求调回来的。为什么呢?我老了,快到退休年龄了。

近年来,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一想到咱们光字片,我就心疼生活在这里的父老

乡亲。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处处不堪入目。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

了,还淹死过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

我想在退休之前,将光字片彻底改造。这很不容易……现在我要做的事完成一半了。大家已经看

到,光字片与过去不一样了……

(选自梁晓声《人世间》,有删改)

注:

2019年,《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说,“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

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

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

(摘编自中国作家网)

6.关于拆迁,光字片的男女老少的种种表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测量队的到来让临街住户感到惊惶,相较于对修路的期待,他们更担心无处栖身。

B.听闻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群众奔走相告,心情激动而满怀憧憬。

C.看到建筑大军在虎皮冈安营扎寨,与前几天的憧憬相比,光字片的人们感觉被耍了。

D.光字片群众对搬迁到新区感到愤懑,表现了作品对安土重迁传统观念的严肃批判。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确实是平调回来了?”“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这些语言表现了

冬梅对丈夫从北京回来任职也有疑惑。

B.人们猜想周秉义要对光字片“大刀阔斧”的改造,关于光字片的改造,每天晚上总会有几个男人相约

来到他家聊天。

C.小说中“招商引资”“棚户区”“土坯房”等词语,都指向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生活现实,同时又使

小说富含记录历史发展变迁的意味。

D.周秉义是梁晓声在《人世间》中着重塑造的党的干部形象的代表,周秉义既有英雄主义情怀,也有务

实为民的作风,其形象非常鲜明。

8.《人世间》塑造的周秉义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

9.《人世间》荣获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有“温情”和“有情有义”两个关键词。你是如何理解这里所

说的“情”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6D7.B

8.①正面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

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写出了周秉义的讲情

义和有担当。②侧面衬托,通过其他人物衬托人物形象。如周秉昆“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

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衬托了周秉义的重感情和平易近人。

9.①家人之间的温情。周秉义从北京调回来,冬梅忍不住打听他想干的实事,没弄明白却充分理解和尊重

丈夫的选择;秉昆一家支持哥哥的工作,带头搬迁到希望新区并把户口落在那儿。②朋友之间的深情。当

上了副市长的周秉义回到军工厂家属区,看望曾经的同事常宇怀的遗孀,动情流泪。③周秉义对乡亲的真

情。他心系乡亲,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下定决心改造棚户区,动员光字片的住户陆续搬迁。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表现了作品对安土重迁传统观念的严肃批判”错误,作者并没有“对安土重迁传统观念的严肃批

判”,疑惑和愤懑只是合乎常理的群众心态,作者在描摹旧房改造等时代背景时,并不是严肃批判,而

是充满理解和温情。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每天晚上总会有几个男人相约来到他家聊天”错误,原文是“每天晚上总会有几个男人相约来到秉

昆家聊天”,不是来周秉义家。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1)正面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

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位关心百姓生

活、平易近人、重感情的领导人形象;“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光字片与过去不意样

了……”,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周秉义的讲情义和有担当的性格特征。

(2)侧面衬托,通过其他人物衬托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周秉昆的眼睛和感觉刻画周秉义的形象。如“周

秉昆心里越发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用

周秉昆感觉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的想法,侧面衬托了周秉义的重感

情和平易近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小说情感意蕴的能力。

(1)家人之间的温情。根据“冬梅的耳中刮进了一些关于丈夫任职的议论。她忍不住问……冬梅心中疑

惑,也只好不再问下去了”分析,周秉义从北京调回来,冬梅忍不住打听他想干的实事,但充分理解和

尊重丈夫的选择;根据“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

接待点把户口落上”分析,秉昆一家支持哥哥的工作,带头搬迁到希望新区并把户口落在那儿。

(2)朋友之间的情义。根据“‘嫂子!’面对满头白发的烈士遗孀,周秉义的眼泪夺眶而出”“周秉义

说:‘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分析,当上了副

市长的周秉义回到军厂家属区,看望曾经的同事常宇怀的遗孀,并动情流泪。

(3)周秉义对乡亲的情义。根据“咱们光字片人家的许多长辈,一九四九年前就居住于此,当时这里叫

穷人窝。后来,他们中许多人成了东北解放后最早的产业工人,这个地方也不再叫穷人窝了。但是,这

里却一直住着本市很穷的人家”“近年来,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一想到咱们光字

片,我就心疼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处处不堪

入目。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

了”“我想在退休之前,将光字片彻底改造。这很不容易……现在我要做的事完成一半了。大家已经看

到,光字片与过去不一样了……”分析,周秉义心系乡亲,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下定决心改造棚户区,

动员光字片的住户陆续搬迁。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存;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蹉步,无

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鸯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

螯,非蛇鳞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情懵之事者,无赫赫之

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滕蛇无足而飞,船鼠五技而

冬。.《苛》.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仅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

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夫骥一日而千里,驾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

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先或后。物为坐其丕可必相及也丕识步道煮避必穿无察逐无极与意亦有

所止之与一?夫“坚白”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

行,止之也。故蹉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羯;一进一

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

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迳,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

不远矣。

(节选自《荀子•修身》)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胡为乎A其不可以B相及也C不识步道者D将以穷无穷逐无极E与F意亦有所止G之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雨兴焉”中的“焉”是兼词,意为“于之”,与“不复出焉”(《桃花源记》)中的“焉”含义相

同。

B.《诗》,六艺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题材丰富,内容广泛。

C.“鼠石鼠五技而穷”中的“穷”,意为“穷尽”,与“穷则独善其身”中的“穷”字含义不同。

D.“道虽迩”中的“迩”意为“近”。与“闻名遐迩”中的“迩”意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着重强调学习的方法,荀子认为君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懂得积累、坚持、专一。

B.甲文认为如果一个人有“冥冥之志”,做“情惜之事”,那他终将不能够成为君子。

C.乙文指出修身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想要达到完满的境界,人们必须不休不辍。

D.两篇文章在论述的过程中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使说理更加形象生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故蹉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14.荀子认为造成“跛鳖致之,六骥不致”的原因是什么?他想借此强调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0.CDF

11.D12.B

13.(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2)所以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个不停,那么即使痛了腿的鳖也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一点一点不停地堆积

泥土,即使是高山也可以堆积而成。

14.①跛鳖不停地去做,六骥不专心去做。②凡事贵在坚持,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成功。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怎么不能到达目的地呢?不知道走小路的人,是用有限的力量去追逐那无限的目标呢?还是也有

个让它停下来的限度呢?

“乎”是句中表停顿的助词,其后不停顿,“也”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C处断开;

“不识步道者”作主语,因内容较长,其后D处断开;

“与”同“欤”,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F处断开。

故选CDF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句意:风雨从这里兴起/不再从这里出去。

B.正确。

C.正确。穷尽;不得志。句意:晶石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实现目标。/在不得志的时候,应当洁身

自好,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

D.错误。都是“近”的意思。句意:路程即使很近。/远近闻名。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那他终将不能够成为君子”错误,“冥冥”与“憎情”同义,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干。根据“故

君子结于一也”可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如果一个人有“冥冥之志”,做“情惜之事”,那他终将

成为君子。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应为“利爪牙,强筋骨”;“上”“下”,向上,向下;

“黄泉”,地下的泉水;“用”,因为。

(2)“畦步”,半步,一小步;“跛鳖”,腐腿的鳖;“累”,堆积;“辍”,中间停顿,停止。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可知,原因是跛鳖不停地去做,六

骥不专心去做。

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个不停,那么即使痛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千里;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

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千里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荀子用“跛鳖致之,六骥不致”做对比,告

诉我们只要努力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获得成功。凡事贵在坚持,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成功。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堆土成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积累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

德,非凡的智慧就会得到,圣人的心怀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

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还没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

停。拿刀刻东西,如果中途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

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

(实为“八”)条腿,还有两只钳,然而没有蛇鳍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因此没有刻

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

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

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滕蛇没有脚但能飞,黏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实现目标。《诗

经》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

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材料二:

千里马一天能奔跑千里,劣马跑十天也可以达到。但是,如果用有限的气力要去穷尽无尽的路途,

追赶起来没完没了,那么即使劣马跑断了骨头,走断了脚筋,一辈子也不能赶上千里马啊;如果有个终

点,那么千里的路程虽然很遥远,也不过是有的先到有的后到。怎么不能到达目的地呢?不知道走小路

的人,是用有限的力量去追逐那无限的目标呢,还是也有个让它停下来的限度呢?对“坚白”的考察、

辨析,不是不明察,然而君子不去辩论它,是因为有所节制啊。那些怪异的行为,并不是不难做到,但

是君子并不去做,也是因为有所节制啊。所以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个不停,那么即使痛了腿的鳖也能到达

千里远的地方;一点一点不停地堆积泥土,即使是高山也可以堆积而成;堵塞水源,开通沟渠,即使是

长江、黄河也会枯竭;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千里马拉车也不

能到达目的地。至于人的资质,即使相距悬殊,难道会像瘤了腿的甲鱼和六匹千里马那样悬殊吗?然而

痛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目的地,六匹千里马拉的车却不能到达,这并没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有的去

做,有的不去做罢了!路程即使很近,但如果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虽然很小,但不做就不能完成。那

些无所事事的人,他们是不可能超过别人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渔歌子

[五代]李殉①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李殉: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

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但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泽东词写秋

日湘江白天之景。

B.本词与《沁园春•长沙》的意境不同,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

小艇,意境清朗明丽。

C.通过“渔歌子”这一词牌,我们可知本词叙写了江边渔人的生活,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

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D.词人这首词的下片写景平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的语言风格相

似。

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试作分析。

【答案】15.C16.①对潇湘自然风物和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词的上阕描写了地处潇湘的橘子洲的秋

夜,荻花临风,美景如画。作者一叶扁舟,月下徜徉于如梦如幻江景之中,安闲恬适。

②淡泊名利、怡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词的下阕写隐逸之乐。生活江中,舟中吟诗饮酒,生活简朴恬淡,不

将名利挂心上,开怀惬意。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通过'渔歌子’这一词牌,我们可知本词叙写了江边渔人的生活”理解错误,词的词牌名与词作内

容没有直接的关联。“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错误,应是“对自己能

过与渔人一样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生活而感到满足与愉悦”。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上片写景。开头三句写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

点明时间、地点。“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月光下的江水,轻柔澄碧,云烟淡淡,词中主人

公刚刚垂钓完毕,划着小艇在水上荡漾。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表现了作者对潇湘自然风物的喜爱

赞美之情。

下片写人事,主要写词人的隐逸生活及其乐趣。隐在民间,云水就是家乡,蓬舍就是住所,经常吃的是

家常的鱼羹稻米饭。杯中斟满美酒,架上摆满书籍,开怀惬意,其乐陶陶,绝不把名利挂在心上。词人

淡淡地写景,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把一个一个远离名利,以隐逸为乐的词人的内心活动真实地展示出

来,旷达超脱,余韵悠悠。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怀古词中,词人常以历史遗迹之冷落荒凉表达兴衰之感慨,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中,刘裕曾居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是“,"。

(2)姚鼐的《登泰山记》中,描写刚登上山顶时看到的冰雪覆盖、雪光耀眼的景象的两句是:

(3)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写诗人因病戒

酒;白居易《琵琶行》中,“”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

【答案】①.斜阳草树②.寻常巷陌③.苍山负雪④.明烛天南⑤.潦倒新停浊酒杯

⑥.往往取酒还独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陌、苍、潦倒、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行当曾是众多手艺人的生计所系、谋生之道,也为千家万户提供了必需的生活服务。物质匮乏年

代的货郎担、卖布头,社会转型期的看相算命、江湖跌打师,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是底层劳动者,成

分复杂,甚至难免①。

老行当,扎根生活,一招一式,总能给人以启迪。纪录片《消逝的老行当》中记录了经过两个打箔

人6~8小时约3万锤的锤打才能成就灿烂的金箔的制箔过程,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无论是千磨万砺中

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还是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结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和朴素的人生哲理。从这个意义上说,蕴含在老行当中的工匠精神、生活智慧永远不会过时。

职业因时而变。随着电影的普及,拉洋片的趋于绝迹;随着网络资源愈发触手可及,播放露天电影

的放映员越来越少:这正是新陈代谢的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手艺人索性将“摊位”从街头巷尾

搬到线上云端,提供定制化服务。互联网为老行当拓展了生存空间,也倒逼老行当在形式与内容上_

②,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

老行当,守望着人间烟火,唤醒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如同一壶老酒历久弥香。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①鱼龙混杂(泥沙俱下)②推陈出新

19.①比喻,把“老行当”比喻为“老酒”,使对“老行当”的阐述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形象地强调了老

行当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突出了“老行当”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位置。②拟人,“守望着……唤醒

了……”赋予老行当以人的情态、动作和思想情感,生动地再现了老行当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了

老行当是国人共同的记忆。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结合上文“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是底层劳动者,成分复杂”,此处是说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好

坏人都有,故此处可填“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泥沙俱下: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第②处,结合上下文“职业因时而变”“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推断此处是说“倒逼老行当在形式与

内容上”要不断创新,故此处可填“推陈出新”。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

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从“老行当……如同一壶老酒历久弥香”可知,使用了比喻,把“老行当”比作一壶历久弥香“老

酒”,使对“老行当”的理解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形象地强调了老行当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突出

了“老行当”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从“老行当,守望着人间烟火,唤醒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可知,使用了拟人,“守望着……唤醒

T……”,让“老行当”拥有了人的情态、动作和思想感情,更加生动逼真地再现了老行当与民众生活

的密切关系,突出了老行当是国人共同的记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花生、瓜子、果冻、葡萄等食物造成孩子、老人气道梗阻从而导致窒息死亡的新闻屡见不鲜。而气

管异物的黄金抢救时间另有大概5分钟左右如果在此期回熊够一正邈的急救方法,一脱险的可熊性是韭常

大的,因此海姆立克急救法应是每个人都熟练掌握的急救方法。

症状主要分为两种。①:患者能够用语言或手势表示可能存在气道异物,咳嗽、喘息甚至呼吸困

难。一种是气道完全梗阻:患者可表现为双手“v型”手势抓颈,无法说话,咳嗽、口唇紫绡,很快呼吸

停止,抽搐,陷入昏迷。针对可以喊叫、咳嗽的患者,可拍背协助其自主咳出异物,若仍不能咳出或出

现呼吸困难,②。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急救方法,气道异物仍无法通过海姆立克法排出,持续

有呛咳与等和呼吸困难表现时,③。

20.下列句子中的“厉害”和文中加点处的“厉害”,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学校的李老师管教很厉害,学生都害怕他。

B.张爷爷买菜回来上了十层楼,他的心跳得厉害。

C.跳水小将全红婵在国际大赛中多次上演“水花消失术”,十分厉害。

D.航天员翟志刚连续多次执飞神舟任务,太厉害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

22.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

后、O

【答案】20.B21.①一种是气道不完全梗阻②应立即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③应立即到医院就医

22.而气管异物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5分钟左右,如果在此期间能够运用(使用)正确的急救方法,脱险

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持续有呛咳厉害和呼吸困难表现时”中“厉害”的意思是剧烈。

A.指猛烈的手段。

B.指剧烈。与文中句的“厉害”意思相同。

C、D两项都表示实力高强,具备有某项特殊超凡的能力。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症状主要分为两种”,又据后文“一种是气道完全梗阻:患者可表现为双手‘V型’

手势抓颈……”,可看出是此处是说相反的一种症状,所以可填“一种是气道不完全梗阻”。

第二空,根据前文“针对可以喊叫、咳嗽的患者,可拍背协助其自主咳出异物,若仍不能咳出或出现呼

吸困难”,以及后文“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急救方法,气道异物仍无法通过海姆立克法排出”,可

知此处是说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所以可填“应立即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第三空,根据前文“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急救方法,气道异物仍无法通过海姆立克法排出,持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