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篇作文范文+解析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的统计数据显示,58.2%的青年人对网络平台的公共热点事件选择只阅读,8.5%的
青年人选择只转发,10%的青年人选择跟帖评论,18.9%的青年人选择转发并评论,而4.4%
的青年人则表示不关心。由此可见,青年对公共生活的关注程度较高,但其实参与程度并不
深,往往是“看而不评”。专家认为,这样的现状,有着互联网本身复杂性的原因,但同时
也需要对青年人进行正确引导……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的心灵是敏感的。生活中的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一种声音、一个物件,……
学习中的一本书、一篇文章、一个文学形象……,都能让平静的心湖泛起涟漪,甚至涌起惊
涛骇浪。让你思接千载,感慨万千;催你奋进,促你升华……
请回味你的成长旅途中那些曾经让你的心灵有所触动的情景,以“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
善于说话亦即“善言”,也是为人处事之智慧,因此“善言”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
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运用中屡试不爽。
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曾慷慨激昂地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
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
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鲁迅先生更鼓励青年“敢言”。
同学们很快就要投身社会、报效家国,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
青年更重要?请比较“善言”“敢言”的益处,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
现你的权衡与思考。
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格言联璧》中说“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
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也有人认为:吃苦是良途,
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
是废人。
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
的考验。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发人深思、给人力量:“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
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震撼人心的“中国故事”,举世瞩目的“中
国奇迹”,气象万千的“中国答卷”……十年不懈奋斗,我们绘写了壮美画卷。
身为当代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后唐庄宗李存勖玩物丧志,亡身误国。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智勇多困于所溺。”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一辈子在玩,有业无业、有名堂无名堂地玩,玩醉了,玩透了。
他玩出了古鉴成就、收藏成就、学术成就、美食成就……
有些人“玩物丧志”,有些人“玩物长志”……关于“玩”,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言必信,行必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成于思,毁于随;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
留下许多关于“行”的箴言,至今对我们仍有价值。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
梦的实现,更需我们年厉奋发,笃行不怠。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已经进入环绕火星轨道的中国探索器“天问1号”何时着落备受关注。“天问”一词来
自屈原创作的长诗《天问》,作者从自然现象一直追问到神话和历史,体现出了强烈的怀疑
精神和探索精神。
无独有偶。中国的探月工程称作“嫦娥工程”;作为地月通讯和数据中转站的卫星叫“鹊
桥”;热词“小康社会”中的“小康”源出《诗经•大雅》“民亦劳止,范可小康”;华为
开发的操作系统命名“鸿蒙”,“鸿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盘古开天地之前的远古时代……
你所在学校的校刊要开设“传统与现代”专栏,请你向专栏投稿,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
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极简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极简生活不是要你一
无所有,而是要你穿越物质的海洋,对自己的欲望进行合理的管理。极简生活从舍弃开始,
终点却是更有意义的人生。在如今这个物质泛滥的时代,极简的生活方式引发了人们对简与
奢的思考。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华社曾用''或可自赏,莫付流觞”来评价某女诗人的诗歌,意为有些作品自己欣赏就
好,但不要公之于世。由此我们联想到书画界用注射器“射画”的书画作品、影视界“手撕
鬼子”“石头砸飞机”的抗日神剧等现象。创造不是乱造,艺术作品要体现真、善、美,并
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给大众以审美的愉悦。
以上论述不仅对艺术,也对生活的其他方面带来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
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争”既有力求实现的意思,如争气、争光;也有互不相让的意思,如竞争、力争上游;
还有争执、争论的意思,如争鸣、争议……有时候,“争”是一种积极的表现;有时候,“不
争”代表更高的境界……
请以“争与不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汪曾祺在《谈一谈创作》里说:“作家与其作品中的人物有三种态度:一种是仰视
的,另一种是俯视的,还有一种是平等的。而我认为作家与人物要采取平等态度。你不要有
意去歌颂他,也不要有意去批判他,你只有理解他,才可能把人物写得亲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
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这三“得”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对上述“三得”,你有何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得”,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1.提升网络素养,畅游信息时代
“这是一个较好的时代,也是一个较坏的时代”,曾有人套用狄更斯的话评价我们所处
的信息时代。的确,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我们享受到的便利,但也给人们带来了的挑战:海
量信息真伪难辨,人们分辨不出何为真何为“谣”,各种“反转”屡屡出现……
作为青年人,我们唯有提升我们的网络素养,才能畅游信息时代,成就更好的自己。
我们社会整体媒体环境现状如何?现状就是各种谣言在朋友圈“三人成虎”地大肆传递;
“键盘侠”躲在暗处兴风作浪,“喷”遍每个角落;人们动辄“互撕”,站队骂架时有发生……
种种乱象,就是网络素养低下的外在表现。信息时代,提升网络素养是全社会的任务,网络
素养教育推行刻不容缓,这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家庭通力合作。作为青年人,我们也要
努力自觉提升自己的网络素养。
提升网络素养,要具备理性思维,炼就一双慧眼。
在传统媒体放心日益消减、自媒体消息鱼龙混杂、现实与虚拟难解难分的当下,我们需
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我们要有批判性精神。看到碎片化信息,不要热血上头,急于点
赞、转发、跟风,更不能信谣传谣;对繁杂的信息要有基本理智的判断,凡事“三思而后行”,
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否则就要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提醒大家,尽可能从国家网络、
正规可信度高的网站获取信息,远离标题党、虚假新闻。
提升网络素养,要有“守门”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同学们,青年人对网络依赖性强,增强甄别过滤信息能力,需要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
识,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有人说数字时代放弃“守门”,我们将迎接的会是“垮掉的一
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没有信息“守门”,数字化时代,其实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信
息“守门”需要集全社会之力,我们青年人要有使命意识,要自觉竖起防线,主动远离非法
网站,增强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更不能触犯法律,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
提升网络素养,要有榜样引领,要树立远大理想。
我们会被互联网牵着鼻子走,被各种“投喂”信息包围,思维呈现碎片化、情绪化、浮
躁化、娱乐化,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理想。拥有有远大理想且意志坚定的人,会屏除一
切干扰,做事心无旁鹫,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理想有多大力量?理想让大山女校“燃灯”
校长张桂梅一身病痛仍潜心育人痴心不改,理想让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扎根山区帮助农
民脱贫致富坚持三十五年不动摇,理想让“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名满天下却仍然专注于
田畴不懈怠。信息时代,理想可以帮助我们守住心管住手,能帮助我们突围商家的各种信息
“投喂”,拒绝刷视频获得的廉价快感,能使我们沉下身心自觉进行深度阅读,成长为社会
需要的人才。
网络素养是数字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我们可以和数字时代健康地共生共长。只要我
们年青人以批判性的精神看待网络环境,在数字洪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远大理想、有强
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我们就可以做数字化时代的主人,畅游信息时代,成就美好未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材料中的数据显示,青年人对公共生活的关注程度
较高,但其实参与程度并不深,往往是“看而不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复杂性和风险对青年人的网络参与造成了影响。相关部门应当进一
步完善互联网安全环境,加强对虚假信息、网络诈骗以及网络霸凌现象的监控、防范与治理,
努力营造更加开放、包容、友好的网络环境,从而保护并激发青年公共参与的积极性,拓宽
青年公共参与的渠道,鼓励青年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和社会建设。
青年人也应提高网络素养,不仅要提升自身的网络技术能力以增强信息获取和创新能力,
还要努力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创造积极健康的互联文化和生活方式,更多地
借助新技术参与公共生活,以正确的“打开方式”分享技术进步的红利。
参考立意:
①提升网络素养,参与公共事务。
②看而不评非常久,网络素养需培养。
③网络文化离不开青年的积极参与。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
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
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
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
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
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2.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
四季的齿轮缓缓地转个圈,地上的画面就骤然变了。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万物褪下繁华的外表,只剩下干瘦的枯叶,
那些春日里骄盛的花皆在枝上凋零。而你却在这瑟瑟之秋灿然盛开。
你,就是菊。
残黄中,你不紧不慢,从中心缓缓地展开。带红的花苞舒展开来,优雅地
垂下金黄的细瓣。我隐隐中觉得,那种黄折射着太阳的光辉,因为再没有一种黄,能够在冬
日里笑得如此地灿烂。那种温暖的力量积蓄着,在冬日里尽情地绽放。是你让那肃杀的季节
里平添几分活力。
你的快乐,竟打动了我。
时光飞逝,随着升入初中,烦恼像年龄一样一日日地增长。大大小小的考试
扑面而来,令我无暇应接,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东西,就像空气一样,被我遗忘在了内
心的某一个角落。此时,你的愁苦感染了我。陶潜一生醉心于你而“采菊东篱下”,但他的
内心何不是无奈,无奈到与你一同避开这尘嚣,隐入山林。“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李清照见你的伤感,伤感到与你一同消瘦。“蕊寒香冷蝶难来”是黄巢对你的叹
惋,可他是否与你有着相同的遭遇,因而叹息自己生不逢时?寒风阵阵,仿佛你的每一次轻
颤都是古人的一声叹息。于是你也忧愁了,仿佛这世上除了诗人再也无人懂你。此时的你好
似一曲高山流水,世上并没有你的锤子期,我也不是。仰望着你,之间已经隔了一条永远也
走不完的路。而现实中的我总会无意地卷入忧愁,烦恼得不远同任何人诉说,但那时却会无
端的想起你。
可即使这也不能阻挡秋的脚步,冬日周末的邂逅,你再一次吸引了我。映
入我眼中的却是一番不同的光景:一束暖暖的阳光斜射在花瓣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闪烁的金
粉。而你不再有以往的悲愤,只是静静地,闭着眼享受着这温暖的午后,享受着身边触手可
得的幸福。那些丝丝缕缕的花瓣惬意地弧成环,诗意而恬静。我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你。是的,
这才是真正的你,这才是真正的你的心境。你曾经自信满满,而在那些困顿中,你也会感到
伤感与挫败,因为你只是平凡的一种花,你也有着脆弱的一面。但在某一天,就像蝶的蜕变,
你包容了他人,包容了自己,将悲伤与愤怒埋在心底,决定微笑着面对未来走下去。我端详
着,心中突然涌起了一阵感动。
就在这个冬日,有一抹黄,透出了禅意的光晕。一颗不平凡的灵魂,拨动
了另一颗心,拂去了那根弦上积藏已久的厚厚的尘埃,重新奏出了清脆的旋律。而那时,我
明白了自己心中的追求以及那最初的向往。
3.善言者
善言虽然与人之贤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语言能力是人生存的最重要的素养之一,善
言自当是贤者应具备的素质。恰如武林高手所佩的那把削铁如泥的宝剑。
善言可以化解困难。人之贤否固然要看其作为与贡献,有时一番言辞,即可在
黑云压城之时拨云见日,让难解的难题化为乌有。当年郑国被秦、晋两大强国重兵围困,危
在旦夕。此时朝中文武大臣束手无策,而烛之武见秦君后的一番言论,顷刻让秦兵变敌为友,
驻守郑国;而晋国也不得不退兵。这不是善言的作用吗?正是靠善言,烛之武才成为名垂青
史的贤者,千载之下其英姿仍熠熠生辉。
善言有时胜过百万雄兵。外交上善言很重要,在军事上也未必一定要靠军队和
武器才能取胜。《孙子兵法》不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吗?刘邦取得天下,
其谋臣张良功不可没,而他立下功勋靠的正是三才不烂之舌,史传他靠言辞让七十座城池不
战而降,归顺刘邦。这与靠战争取胜,靠杀戮成功相比孰优孰劣呢?善言而不是刀枪达成了
和解,避免了让无辜的百姓抛尸荒野。曾有诗人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比较而言,像张良
这样的善言之人才算得上真正的贤者。
善言也是人间的润滑剂。善不仅在治国中举足轻重,在平常的生活中也发挥着
重要作用,所以人们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有时一句中听的话就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构筑起和谐的社会关系。人们又说“听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这不正是对善言者的高度
赞扬吗?更不用说在商业活动中,再好的产品也需要良好的宣传,再能干的人才也需要善于
推销自己。孔子虽然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好像他不主张人们追求善言,其实不然,
他还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样的名言。就是说,即使是好的思想也要有良好的表达
才容易被人接受,进而传播开来。可见真正的贤才是不会放弃对善言的追求的。
有的人善言就是其职业追求。如作家、外交家,追求善言是他们的使命,难道
有作家只顾思想深邃正确而不管语言的艺术性而写出名作吗?难道有外交家不求语言艺术
而取得重大外交成果吗?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一字不肯放松的严柯的追求,所以有诗人说“吟
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一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有了这种对善言的苦苦追求,
才产生那如珠玉的文学作品。而他们也因此而堪称贤者。
虽然说善言者未必百分百是贤者,但是,但凡贤者都有对语言艺术,也就是善
言的自觉追求。因为善言是善思的外露,常常是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而善言正是他在纷
乱中理出正确思路的体现。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是对只说不做,
光说漂亮话的人的讽刺,这诚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善言是善行的前奏,正确的语言代表了正
确的思想,而在正确的思想的指导下,才可以在正确的道路上奔走,从而事半功倍地走向成
功。
善言者不贤吗?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屏弃传统思维的桎梏,让自己成为善言的
高手,因为这是成为贤才的重要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题目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原则一珍视
“善言”这一美德,拥有“善言”这一“为人处事之智慧”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内
容,着重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及“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以及“责任担当”等意识,同时“践行核心价值观”体现“新高考评价体系”中“引导教学”
这一功能。作文的核心概念是“善言”“敢言”。
选择“善言”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者,命题者已提示了联系实际的角度“写作、劝谏、
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等,但又不限于这些:选择“敢言”对成长中的青年更
重要者,命题者也已提示了联系实际的领域,如“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
等,同样不限于这些,在比较“善言”“敢言”的益处,如“善言”如春风化雨直击人心等,
陈述理由时,结合中小学所学课文,学生应该容易联想到“善言”,如孟子、邹忌、李斯、
烛之武、司马光、“一飞冲天”的故事、《红楼梦》节选“情真意切释猜嫌”等,“敢言”
可以列举魏征、唐睢、蔺相如、彭德怀等人的例子,”全过程民主”就是鼓励人们敢言的,
这些都是经典事例,人人有话可说,有理可陈。
参考立意:
1.“善言”如春风化雨。
2.良言一句三冬暖。
3.善言凸显人生智慧。
4.择事进言,善莫大焉。
5.“敢言”不可少,“善言”更重要。
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
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
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
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
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
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
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
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
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
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4.境由心生
人生有时就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不同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处境,这种处境又会直接影
响到你的情绪。心情的好与坏,心绪的静与闹,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境。
一个富翁,见到一个渔夫在海边垂钓,就关切地说:“你这样怎能赚到大钱?如果
我是你,就会想办法买一艘渔船,这样会捕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然后呢?”“然后
我会把赚到的钱再去投资。”“然后呢?”渔夫继续追问到。“比如开工厂,然后我再去投
资,赚更多的钱,我就可以成为更大的富翁。”“你有那么多的钱以后干什么?”“然后我
可以到夏威夷海滩度假,享受悠闲的生活啦!”“那么,你看我现在不是正在享受这样的生
活吗?”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可笑,它有时像是一个圆,我们从起点出发一路顺着追求的路线
跑下来,终点恰落在起点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要看是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活,不是谁都可以把工作
当成一种享受的,我们要生存,要在工作中得到自己生活的来源,压力与烦恼也就不断地从
中产生。
有钱人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闲暇时间去旅行,去乡村度假,那对于他(她)们来说
既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享受。换一个环境,会得到一种释放与解脱,另一个环境能给人带
来新奇与快乐。乡村的风景,返朴归真,是亲近于自然的,对整日穿梭于人海车流中的人来
说,是天上人间。而对于农村的人来说呢,那只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他(她)们或许正
向往着城市的繁华呢一一高楼林立,和体面的工作,要远远好过整日在土里刨食一一没什么,
人就是这样,越是得不到什么,就越向往什么。对于个人的爱好,是可以有选择的去做,而
对赖以生存的工作来说,有时,可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能做什么只能做什么,因
为要生存,所以不得不放弃一些梦想。
有些人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很惬意的,比如说与时俱进的农民,踩踏着季节的旋律,
走四时的台步,是何等的洒脱,那正是一些人整日奔波于车水马龙之间的人士梦寐以求的,
没有紧张的节奏,却依然饱食着自然的谷果,那可是要花高一点价格才能买来的绿色食品呢,
这算不算是一种安乐?
也许,对于农民来说,那只是生活,既然在生活中游走,就会产生大大小小的压力,
再喜欢的事如果带着压力去做,也很难体会出其中的乐趣,什么都要求发展,时代也需要进
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粮食一年比一年高产的农民便不是好农民,当
膨胀在心中的那些期望压缩了悠然的本质,便产生了另一种物质,那就是责任,对自己的,
对别人的,要自己好过的同时,也要让家人以及身边的人幸福快乐。
都说幸福快乐与物质无关,可这些起码也都得建立在温饱与满足之上,有人说富日
子好过,苦日子难熬,我偏说苦日子好过,富日子难熬,“患难见真情”在苦难里的一切都
是真实的,不空置疑,能与自己在困苦的日子里齐心协力、并肩作战的,都是值得自己用一
生去珍惜的人,那苦涩里酿造出来的甜蜜,是无法比拟的,这些是在物质充盈的条件下根本
体会不到的感觉。
同样走一段乡间小路,如果两个人开车前往,也许自然的田园美景像电影里的一个
片段一闪即逝,只容人回味;若两个人手挽着手,走在小路上,那草绿花红,鸟叫虫鸣,还
有一望无垠的田地,空气中飘着花香,把一切风光尽收眼底......
其实,快乐就在路上,只是有的人走的慢,就要享受的多,感受的多,而最先到达
终点的人,也不过是无聊地喝着咖啡等待着后来人。
生活,一向对我们不薄,即使它给你出难题,可是你知道吗,它背后正藏着一份丰
厚的大礼等着犒赏你呢,要看我们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境由心生,物由人造,付出,
总是会有收获的。选择一种简单的方式,快乐的活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从材料中提炼出主
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只要符合材料的内容含
义,选好一个角度立意即可。材料引述了三段话。《格言联璧》中的这句话意思是:贫贱是
苦难的境界,能很好地居于其境者就苦中有乐;富贵是快乐的境地,不能很好地对待富贵的
人便会乐极生悲。侧重于看待苦境和乐境的态度和方式,态度不同,处理的方式不同,二者
的转化方向就不同。李大钊的话则是从劳动的角度来对待苦境和乐境的,我们可以理解为通
过劳动(努力奋斗、经受磨难、砥砺意志)能够化苦境为乐境。第三段,揭示了唯有“吃苦”
方可求得幸福一一“苦境终成乐境”的道理。
参考立意:
苦境不馁,乐境不骄。
境由心造,我命由我不由天。
苦境可历练心智。
5.青年永不止步,奋斗未有穷期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党的二十
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发人深思、给人力量。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一代代青年不懈奋
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绘写了壮美画卷。时间的流逝不舍昼夜,前进的航程击鼓
催征。当代青年还需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漫漫百年已过,列强侵华的炮火声犹在耳旁,从当时世人的麻木不仁到如今“为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中华儿女;从当时的饥寒交迫到如今的衣食无忧;从当时的战火流离
到如今的和平安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途上,一代代中国青年始终以远大
理想抱负、深厚家国情怀,勇于担当、不懈奋斗,深刻地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从
穷国到富国,从弱国到强国,一个个“中国奇迹”令世界瞩目。
鲁迅曾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正是这些流着热血的中国人,追求实干的中国人,充满意气的
中国人,不断翻越高山,跨过河流,走过草地,踏过沙漠。一无所有就自己创造,看到差距
就奋起直追,我们从不退缩,我们从不让步,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风骨。我们要递交的不仅
是气象万千的“中国答卷”,而且是用奋斗奠基的长远的未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要看得更远,就必须站得更高,而得更高就要不断攀
爬,不断奋斗。于我们青年而言,没有十年寒窗的苦读,哪得鲸鹏展翅的逍遥?不经一番寒
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昨日我们和多少个凌晨相伴,今日我们便能以卓越奋发的青年自表。
昨日的汗水为今日的芬芳奠基,今日的绽放是明日飞翔的底气。未来的路上,我们和祖国一
样,都要经过风雨的洗礼。
人生无止境,唯有再奋斗。前进永不止,飞翔永不息。未来,祖国会以更快的
速度、更瞩目的成绩,实现更大的超越,最终完成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而我们也会迎接更
大的挑战,走出校门,迈向社会,遇到磨难不退缩,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扛起大旗向前
走,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祖国代言!
在未来前行的路上,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梦想的蓝图要靠奋斗来实现。
面对新征程道路上艰巨繁重的光荣使命,我们广大青年要继承先辈遗志,前进不止步,奋斗
无穷期,让我们同祖国一起讲好“中国故事”,继续创造“中国奇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核心话题是习近平主席话语中的“奋斗”。审读材料,考生要抓住关键词“拼
”“干”“奋斗”,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社会的进步、乃至于新时代的伟大成就,都是
敢拼敢干奋斗出来的。由此可见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身为当代青年的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奋
斗的价值和意义。当代青年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学习信念,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
值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不要被社会上或者网络上一些错误思想诱导,贪图享受
、不愿奋斗的青春注定要遗憾终生。要将个人的青春与奋斗结合起来,用奋斗创造幸福的生
活,成就美好的未来,这样的青春才更有创造力,才不辜负这段美好年华;要将青春的奋斗
与国家发展、时代进步融合,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
要求考生由材料引发的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来作文,也就是要求考生不论是记叙还是议论,
都要文中有“我”,要有个人的真挚的情感、切合考生生活实际的思考,不要堆砌“大话”
“套话”“空话”。
具体行文,可以论述“奋斗”之于青年人的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可以论述“奋
斗”与“实干”之间的关系,说明“奋斗”不是空喊口号,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只有“实干”中的“奋斗”才是有意义的奋斗。在论述中,可列举的事例很多,“太空出差”
创造历史,“中国饭碗”端稳端牢,“国之重器”砥柱中流,中国建造遍布大地,核心技术
加快攻关,生态文明引领潮流……共和国的大厦由一块块砖垒起来,历史性成就靠橹起袖子
干出来。从而深化中心,强化论点,让论证更有说服力。
参考立意:
1.青年勇奋斗,民族有未来。
2.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3.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
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①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
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比如本题关键句“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
②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
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题就可以先明确观点,
接着阐述原因的角度行文。
③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
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④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
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6.玩物丧志与玩物长志
在科技发展,传统与现代大碰撞的年代,新思想新潮流不断涌现。有人因玩物而丧志,
有人因玩物而成为行家。因此,我认为玩物丧志还是玩物有长志,关键看你玩的是什么物,
怎么去玩物。
古人所以说玩物丧志,是因他们将志的定义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与此相反,有些人确实在人生的大好时光里,醉心于某些“副
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因此也就出现了玩物丧志的说法。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
后唐庄宗李存勖不仅玩物丧志,而且还丧身误国,以此他得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可以亡身”“祸患常积於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可见,“玩物”的危害还真不小。
但也有人说,“玩物可以长志”。那么,玩物何以助志?有人说:“兴趣是最
好的老师。”当你确定了志向,并把它玩出了兴趣,玩出了专业素养,成为某一行业的领军
人物,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就比如,韩国一少年喜吃方便面,于是他从各地订购方便面
并进行研究,最终研制出创新的美味方便面而被名校录取。因此,我认为,这样的“玩物”
玩得高雅,助志长志,对人生成长大有帮助。
玩物长志,若想要物与志相辅相成,首先要确立人生志向,玩正确的物,而不
是那些“无益身心事莫为”,令人丧志的物品;其次,还应以极强的自制力去玩物,让物为
我所用,而不是被物所役。汶川大地震中,两位少年英勇救人,因表现出色而被人们称为“抗
震救灾英雄少年”。但是,其中一个少年雷楚年被荣誉冲昏头脑,开始“玩物”,沉迷于游
戏、赌博等,最终因没有钱而利用自己的名号诈骗,最终入狱;而另一位少年林浩,则不受
“玩物”诱惑,一心一意学习。最终,他考入了升入清华大学,拥有更为灿烂的人生。两个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不同的境遇告诉我们:玩物有志,物要与志相关,要实现志,应玩对
物,否则便会玩物丧志,身陷囹圄。
综上所述,所谓“玩物丧志”者,实本无志,所玩之物更没意义;“玩物不丧
志”,实胸怀大志,钻研任学,汲取营养。玩物本不同,结果也各异,岂能混淆概念而相提
并论?
“玩物”不“丧志”,在于志存心者勿丧。其实玩物只是“丧志”的外在因素。玩什么
物,怎样玩法,决定志向能否留存。只有辩明是非,才能提醒自己勿忘初心,砥砺前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借用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事例以及欧阳修《伶官传序》的名言,批判了“玩物
丧志”的危害,告诫、提醒那些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的人,不要因此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
材料第二段话则通过“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的经历,表达了对“玩物丧志”的不同看法:
许多人由玩物的嗜好,进而成为行家,说明这些人是“玩物长志”。“玩物丧志”与“玩物
长志”,一字之差,大异其趣:前者属于丑陋,害己害人害社会,愚不可及的傻乐、穷玩;
后者,将鸿鹄之志与文化娱乐、社会交际,糅合、交融在一起,快乐了自己,愉悦了别人,
装点了社会一一只有像历史上的苏轼、现实生活中的蔡澜,这样的大气度、大手笔人物,方
能做得出,玩得转,快意人生。“玩物丧志”还是“玩物长志”,大抵是由人格和精神底蕴
所决定的。无论怎么“玩”,“志”一日不可丧,而当终身养之。确实如此,志若丢失,不
是“你玩物”倒成了“物玩你”。其次,志有大有小,志大者,倾其所有,全心投入,将手
中之物玩出新的高度,新的价值;志小者,不妨当它是生活的小情趣,只为这平淡无奇的日
子增添几分色彩。
考生写作时,既可以从“玩物丧志”角度探究“玩物丧志”的心理原因、环境原因、社
会原因等,提醒人们谨慎对待诱惑,理性看待外物,管理好自己的人生。也可以从“玩物长
志”角度分析成功人士“玩物”成功的原因,探究“玩物”可以助长志气的原因,抓住“玩
物”表象背后的精神实质,即玩出兴趣,热衷探究,从而打开自己的视野,收获更多的知识,
甚而将其发展为一项伟大的事业等;也可以赞赏行家对事物持久而专一的探究热情及孜孜以
求的精神等。如果考生选择前一种观点就要反驳后一种观点,反之亦然。考生还可以展开辩
证分析,即两种观点都兼顾,但要有侧重,比如所玩之物不同,所玩的方式不同,结果就不
同,但最终的立意可以归结为:沉迷于积极向上的事物能催人长志,而沉迷于消极错误的事
物会使人丧志。所以,有自制力者才不会让外物消磨掉进取之心,才能在“玩物”的道路上
保持清醒,不迷失自我,最终驾驭好外物,从而成就一番事业。让我们在“玩物”的路上不
忘初心,孜孜以求,有“众里寻他干百度”的精神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悔,这样的“玩
物”才能迎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辉煌。
参考立意:
1.玩物未必丧志,兴趣导向成功。
2.“玩物”要有度,也要有方。
3.“玩物丧志”不如“玩物立志”。
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
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
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
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
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
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
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
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
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
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7.【参考范文】
笃行不怠,成己达人
王开岭曾说:“这是一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时代,于是这个社会,再也贡献不出一个
神性的人物。”何谓“神性”人物?鲁迅曾给“民族的脊梁”下了定义:“我们自古以来就
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些踏实笃行、艰苦奋斗的人无
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国家的精神图腾,引领人民前行。
揆诸当下,中国巨轮乘风破浪,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条件逐步改善,我们正处于社会转
型的关键时期。可是,在物欲的刺激下,人们普遍性的急功近利,期盼一夜暴富,一举成名,
整个社会充斥着一股“浮躁”之气。于是,我们经常面对的局面就是,制造一个“主义”,
生产一个“理论”,忽悠一个愿景,可就是不付诸实践。有多少人指天画地,舌撼三山,摭
谈长短,但于务实却蹴预无方,贻害无穷。“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新时代的青年,
躬逢盛世,重任在肩,我们应该鹰续蹲厉奋发、笃行不怠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真理,以此
实现人生价值,丰盈生命。
那么,如何才能笃行不怠,成就自我?
首先,我们需要博学慎思,以知促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即知识、
理论,我们只有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有的放矢,高效实践。那么,“知”从何而来?
荀子说:“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可见,“知”可从实
践中来。此外,前人通过大量的实践,把得到的经验、知识,撰写在书本上,供后人学习。
因此“知”还可以从书本中来。然而,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各种“知识”纷至沓来、泥
沙俱下,青少年由于阅历不广,自控力差,好奇心强,辨别能力弱,对于这些“知识”不能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去发现事情的本质与真相,以致被一些错误的“知识”煽动、欺骗。
因此,我们既要博闻强识,开拓视野,积淀知识;又要悉心观察、善于思辨,注重总结分析,
提炼方法规律,拨开迷雾,求得真知,以“知”促行。
其次,我们还应笃行不怠,知行合一。明朝中期空谈之风盛行,功利主义日益严重,针
对这种情况,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论,主张学以致用,学习不能空谈死背,要在实
践中应用并通过实践探求真知。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描述了在
大革命发生之际,深刻影响着当时法国社会的一群精英群体,他们对日常具体事务一无所知,
只关心制定抽象原则,而从不考虑付出实践,落实政策。法国人在这些“启蒙作家”的鼓吹
和唆使下,也逐渐沉湎于虚构社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诚哉斯言,我们只有反对冥
行妄作,作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才能获得精神的成长。
最后,我们还应反躬自省,行必有果。“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社会纷繁复杂,我们要常常反躬自省,这样,我们的意志与心灵才能得到净化与升华。何况,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尽管很多时候,我们谨言慎行、三思后行,但依旧会在“行”后出现
错误,或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行”之后,我们要学会及时反省,从这一次的缺
憾、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指导下一次更好地“行”。善于反躬自省,才能摆正舵盘的
方向,让生命之舟驶向本应到达的岸屿,去采撷生命饱满、丰硕的果实!
博学慎思,以知促行;笃行不怠,知行合一;反躬自省,行必有果。“行”不能一蹴而
就,需要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注重每一个细节,循序渐进,坚定笃行,内省外修,方能成
己达人,在砥砺实干中收获真正的人生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作文的掌握。这道作文题跟“两代人的选择”不同。“两
代人的选择”强调“约束条件”,这道题强调思维的发散。题目围绕一个话题,提供几个观
点,提供的观点不是来限制你的思路的,而是来启发你的思路的,省略号的使用,意味着你
可以联想和运用其他关于“行”的箴言。这些箴言,“至今对我们仍有价值",说明,你对
所给箴言的解释可以不必拘泥于原意。再联系省略号,题目倾向于让你给出关于“行”的自
己的解释。行的重要性,意义,价值,无需讨论。真正要讨论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行”。
也就是给你认为值得提倡的“行”,做出概述(议论文),或描述(记叙文)。
参考立意:
①行,要和言一致。
②行,要从小事做起。
③要亲身实践,绝知此事要躬。
8.【参考范文】
穿越古今的中华文明
格尔曾说:“假如我们从上述各国的国运来比较它们,那么,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
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征服无从影响这样一个帝国。”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
文明中唯一始终没有中断、连续发展至今的文明。
尽管,我们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中国重新成为世界经济文化重要大国的趋势已
经日趋明显。我们从历史中走来,又将走向历史的未来。在过去与将来之间,在传统和现代
之间,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索。
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天问”“嫦娥”等航天领域的命名是对古代先民仰望星空思考
宇宙的纪念,尽管古人只是在文学和神话中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他们无法看到火箭和飞船已
经将他们的梦想变成现实,但不要小看我们的先民,正是他们的可爱和执着,让我们今天的
成就找得到前行的力量和精神的寄托。从某种程度上说,难道我们不是继承了古人的想象甚
至困惑在现代文明的征途上不断前行吗?
现代文明高歌猛进,传统文化也熠熠生辉。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我们如饥似渴的发展现
代文明,建设美丽而富强的国家,从科技到文化,无不以包容四海的胸怀,吸收世界一切优
秀文明的成果。高楼大厦、高铁飞机、互联网+……,一切都在改变,但中国人从来没有也
不可能忘记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二十四节气歌仍在传唱,传统节日我们仍然为了团圆奔忙在
路上,西餐厅开的再多,仍然随处可见传统的早点铺子,西洋文化我们不排斥,但古典艺术
依然在传承。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基因,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中华民族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
是如此,文明在走向一致,但文化一定要存异。
因此,美国有“挑战者”号、“奋进号”、“好奇号”,我们敬佩他们的开创精神和科
技实力。而我们有“长征"''天问”“嫦娥”“鹊桥”,这就是民族特色,正所谓民族的才
是世界的,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何以既拥抱世界又显示自我,古人的智慧穿越时空回答了
我们。
诚然,古老的农耕文明不会孕育出现现代科技,漫长的中国历史也不乏黑暗和穷困。这
就需要我们甄别和思考,在走向未来的路途上,放下历史的羁绊,保存民族的精魂。只有这
样,中华民族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认识自己、也不断塑造自己。带着更多的期待和梦想,
穿越古今的中华文明一定会继续在世界历史上走出自己的辉煌。
让传统和现代碰撞中交融,和谐,共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的任务驱动型材
料作文题。
第一部分是材料。第一段先指出材料的背景,即热点事件-中国的火星探索,这样就自
然过渡到“天问”一词的由来,解说的落脚点一是屈原的诗作,二是“怀疑精神和探索精神”。
第二段指出前面的现象不是孤例,具有普遍性,提醒学生要从单一材料进行发散性思考,并
确立材料的指向性。“嫦娥”和“鹊桥”的事例学生熟悉,表达出的既是良好愿望,也是一
种精神文化传承。这样,“小康”例子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最后“鸿蒙”解说体现的开创
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进行的补充,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
第二部分是任务和情境。
任务:“传统与现代”征稿。
情境:校刊征文,“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写作过程中,一定要体
现材料,一定要写出青年学生群体或个体的真实“感受与思考”,确定了文体,确定了身份,
确定了受众。
在材料的基础上可以确定,这里的“传统”指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既可以是
怀疑精神、探索精神、理想追求,也可以是开创精神。其他亦可,只要有类似的材料作依据。
“现代”在材料中的体现是跟中国当下发展紧密关联的科技发展、社会生活等内容,当
然也可以是跟当下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现象(注意“小康”在材料中的作用)。思考:为什
么任务是“传统与现代”而不是“文化与科技”?
综上所述,“传统与现代”话题指向很明确,就是中国传统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已经呈现
在当下的生活当中,我们要清楚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的指导意义,以及联系现实谈如
何继承和发展,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主旋律话题。
第三部分是具体的写作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提醒考生不必面面俱到,可选取最有感受的一个方
面谋篇布局,完成作文。
参考立意:
①传统文化精神为现代科技文明助力;
②科技需要传统文化中的怀疑精神和探索精神;
③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和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完美融合;
④尖端科技领域可以传统文化中寻到根脉;
⑤传统文化中怀疑和探索精神是现代科技的打开方式
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
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
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
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
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
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
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
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
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
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9.【参考范文】
素履以往,行至天光
老庄曾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意思是:像白布那样呈现,像原木那样的朴素。
真可谓觅得人生真意,见素抱朴,虚室生白。我想,这就是极简生活的最佳注解吧。
我们总是在迫不及待地做加法,唯恐不及地加入内卷的行列。但回过头,真正握在手里
的却如流沙,钱锦书先生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鞭辟入里。把执着做成纯粹
需要勇气,面对“随意”或者“傻”的质疑更需要坚定。摒除杂念,心向一处,自然能素履
以往,行至天光。
袁隆平爷爷曾经说过“人要做一颗好种子”,他就是一颗素朴纯粹的好种子,马坡岭的
农田映照了奋斗的模样,作为国家楷模,他竟然连一块贵一点的手表也舍不得买,正是那样
的低调和极简,才沉甸甸了这份踏实的淡泊和实干。
素履以往是极简生活的代名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淡静。
当你走进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陈列在你眼前,有人能径直选择,有些人却因为走得远
遗忘了初心。生活本应简单一些。明确自己的需求,选择必需品放入人生的行囊中,非需品
太重,只会成为人生路上的加重器,使得你前行的步伐愈加沉重,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红
楼梦》中黛玉曾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追求更纯粹的人生,所以她真实得如美玉
剔透。
素履以往是淡泊名利的外在表现,似“不羡黄金囊,不羡白玉杯”般从容。
回顾中国“当惊世界殊”的历史发展长卷,有一辈子与卫星打交道的孙家栋,有实现潜
艇之梦的黄旭华,还有完成两弹一星伟大工程的钱学森,正是这一批批优秀科学家,为国奉
献,中国才能有世界领先,匹敌强国的卓越成就,但他们无不低调,干的是惊天动地事,却
选择做隐姓埋名人。这称得上是一种大智慧。世界的染缸不会沾染澄澈的灵魂和无畏的坚定。
素履以往还是实干精神的深刻演绎,像“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般执着。
一只工艺精美的杯子和一只外表朴素的杯子,人们总是收藏前者却善用后者,因为精美
的杯子杯底薄,要承受花纹的雕刻,却不耐热。而质朴的杯子恰能承载更多的内容。哈尔滨
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扎根黑土地,带领团队艰难探索40年,在艰苦的环境中筑起“长城”,
时代呼吁“实心人”,整饬外表固然能吸引一时眼球,但唯有倒空自己,先做无我之事,放
能成大我之才。
时代流转,流量时代,我们太容易被浮躁的声音困住,忘了倾听自己的心跳。其实乱花
渐入迷人眼不过是各花入各眼,《小王子》中说“这世上的玫瑰很多,只因你的付出让你的
玫瑰在你的心中变得独一无二”,我们行走着,就是要澄澈内心,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
一朵“玫瑰”呀!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极简,使心灵得到解放,极简,让人更接
近于精神的彼岸,寻意生活,快意人生。朝暮与岁月并往,愿我们一同行至天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首先进行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
对“极简生活”做了非常深刻的阐释,这里的“极简”,并非仅仅是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
心灵欲望的极简,不追求过分的浮华与欲望;这里的“极简”更是能摒弃一切虚幻的迷雾,
认清自己的方向。因此,写作时,不能仅仅针对物质上的“极简生活”进行讨论,更应该从
思想精神角度进行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在讨论物质极简“不迷恋、不堆积”之外,更应该逐
层深入,从工作极简“不拖延、不抱怨”;生活极简“不花哨、不浪费";欲望极简"不盲
从、不跟风”;感情极简“不攀附、不将就”等角度,阐述自己对“极简生活”的理解。
参考立意:
①极简物质,丰富精神。
②极简生活,是为了更专一地追求所想。
③在欲望上极简,抛弃一切浮华。
10.【参考范文】
重建时代的美学品格
不同的审美主体有不同的审美需求和审美选择,但是,历史已经证明,在一定的历史时
期内,最具代表性的仍然是那些能够深刻表现时代发展历程的作品。如果艺术家在自己的创
作中不自觉地表现了时代精神,预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当然是非常优秀的。这是艺术家忠
实于生活的结果。但我们并不能满足于这种偶然性的创作状态,我们更需要艺术家自觉地表
现时代,以宏观把握的功力,揭示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就当下的创作而言,关注现实生活仍然是主流,但这种关注仍然缺乏深刻性、必然性。
其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当下所处的历史方位没有宏观、全面、深刻的认知。我们往往只是在
某一表象上发言,没有进入历史必然的内里,对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其意义缺乏应有的认
知。首先,尽管中国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总体来看是不是进步了?这种进步对中国乃至人
类而言,意义在哪里?其次,这种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华民族做出了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私密知识培训课件
- 版权知识培训课件资源
- 贵州大学《机械制图(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学院《自动控制原理C》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黑龙江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上海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电视深度报道实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湖南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重庆市建筑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筑、结构识图》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非急救转运管理制度
- 第18课《天下第一楼(节选)》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活动策划部培训课件
- 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 稻草购销合同模板
- 执法中队竞聘演讲稿
- 国有企业员工守则
- CSR社会责任管理手册模板
- 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述(新)
- 锚杆框格梁施工技术交底
- 商户清场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