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北京市顺义第九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北京市顺义第九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北京市顺义第九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北京市顺义第九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北京市顺义第九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北京市顺义第九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联考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内容包括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序列图谱和基因图谱的绘制,其中序列图谱绘制的是A.遗传序列 B.蛋白质序列 C.基因序列 D.核苷酸序列2.某精原细胞(2N=8)的核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标记情况。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B.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所占比例不唯一C.若某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含15N,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重组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4N的染色体有8条3.下图1、图2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变异的示意图,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两图所示的变异()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4.将刚采摘的有甜味的糯玉米立即放入85℃水中热烫处理2min,可较好地保持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A.提高淀粉酶的活性而加速水解过程B.降低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所需酶的活性C.降低淀粉酶的活性增加淀粉的积累D.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的结构和功能5.下列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是()A.B.C.D.6.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容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D.“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假说的内容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即中药青蒿)的组织细胞中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野生型青蒿(2n=18)的正常植株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组杂交试验,杂交后得到的子代数量比如下表。白青杆稀裂叶白青杆分裂叶紫红杆稀裂叶紫红杆分裂叶组合一9331组合二3010请回答下列问题:(1)让组合一杂交子代中的白青秆分裂叶类型自交,其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后代中白青秆分裂叶的概率是__________。在♀AA×♂aa杂交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子代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2)现用2个纯合二倍体青蒿品种高产感病和低产抗病杂交,F2中出现5/8的重组类型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青蒿素产量用基因E,e表示:病况用基因F,f表示),上述性状遗传所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____。(3)高产抗病类型中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高于二倍体青蒿,请简要写出培育四倍体优良新品种的过程__________。8.(10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癌症免疫疗法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相关研究揭示,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关闭T细胞的抗癌反应,从而使癌细胞逃过人体的免疫系统。药物X能抑制上述结合过程,从而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如图表示该种药物作用后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癌变是细胞中_______发生突变的结果,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及时消灭机体产生的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2)由图可知,T细胞识别癌细胞是通过_________相结合实现的。癌细胞表面的PD—U蛋白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3)结合图示分析药物X可能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从而恢复T细胞的抗癌反应。9.(10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一)如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图甲________(填数字)所示结构,图甲________(填数字)处能利用CO2。(2)ATP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填数字),分解场所是________(填数字)。(3)图乙的色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主要吸收蓝紫光,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二)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1)此细胞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2)结构________(填数字)上存在碱基A和T的互补配对;结构________(填数字)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而作用不同。10.(10分)下图为一白化病家系谱,Ⅱ3为白化病患者。分析回答:(1)Ⅰ1、Ⅰ2的基因型是、。(2)Ⅱ4的基因型可能是或,是杂合子概率是。(3)Ⅰ1、Ⅱ2再生一个Ⅱ5,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1.(15分)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下面的西瓜育种流程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所用的试剂①是________,该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培育无子西瓜A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③过程中形成单倍体植株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该过程利用了植物细胞的________性。用试剂①处理该单倍体植株后获得的个体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是绘制人类遗传信息的地图,包括遗传图谱、物理图谱、、转录图谱、序列图谱和基因图谱等。【详解】随着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完成,测序就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DNA序列分析技术是一个包括制备DNA片段化及碱基分析、DNA信息翻译的多阶段的过程,通过测序得到基因组的核苷酸的序列图谱,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和内容,明确人类基因组计划要绘制不同的图谱,并根据不同的图谱的含义分析答题。2、A【解析】

1、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再分裂一次,每个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是N14-N14,一个是N15-N14,DNA分子进入两个细胞中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1。

2、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都含有15N。【详解】AB、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复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含1个14N标记DNA)复制后成为1条含2条单体(每条单体含1个DNA,该DNA含2条链,1条链15N标记,1条链14N标记)的染色体,结果第一次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上都含1条链被15N标记,另1条链被14N标记。第二次分裂间期染色体(DNA)复制,每条染色体复制后成为1条含2条单体(每条单体含1个DNA,DNA含2条链,其中一个DNA的两条链均被14N标记,另一个DNA的一条链被14N标记,另一条链被15N标记)的染色体,故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5N的染色单体有8条,而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由于后期染色单体分离是随机的,有可能刚好各一半15N标记的染色体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也可能全部15N标记的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所以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含15N的细胞数可能为2个、3个、4个,故子细胞中含15N标记的染色体的子细胞所占比例不唯一,A错误;B正确;

C、若进行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均是一条链被14N标记,另一条链被15N标记,即四个子细胞均含15N标记的染色体,而有丝分裂也可能出现四个子细胞均含15N标记的染色体,所以若某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含15N,则不能确定是进行的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而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若某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含15N,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

D、若进行减数分裂,复制后第一次分裂是成对同源染色体分离,由于每条染色体上的2条单体都含14N,故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每条染色体上的2条单体都含14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每个细胞中含14N的染色体有8条,D正确。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识记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D【解析】

由题意可知,图1所示变异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图2所示变异为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称为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图b所示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但图a所示变异为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B、图2所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而图1所示的基因重组可能会改变基因的种类,但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B错误;C、一般情况下,图2所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较大;若图1中①②染色体携带相同基因而非等位基因时,图1所示的基因重组不会改变生物性状,C错误;D、图2所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发生于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图1所示的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D正确。故选D。4、B【解析】

刚采摘的甜玉米内含有大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这些酶可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从而使玉米失去甜味。【详解】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85℃水中热烫处理2min,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的空间结构会被高温破坏而失活,从而较好地保持甜味。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影响酶活性的因素。5、C【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且复制是一个时间较长的过程,表现为DNA含量缓慢增加;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中的DNA含量减半。【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特点:(1)减数分裂“减”的特点: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量两次分裂均下降,染色体数量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量先增后减,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二者数量下降一定同时发生。(2)减数分裂“增”的特点:DNA数量先增加,且斜线上升,染色体数量后增加且直线上升,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量只减不增。6、C【解析】孟德尔所做假设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其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生物特性,孟德尔实验成功原因之一是实验材料选择正确,B错误;“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正确。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D错误;【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名师点睛】学生对孟德尔遗传实验理解不清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1)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传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②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过程图解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高茎↓⊗F2高茎矮茎比例3∶1归纳总结:①F1全部为高茎;②F2发生了性状分离。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理论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2)遗传图解3.设计测交实验方案及验证——演绎推理(1)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2)遗传图解4.分离定律的实质——得出结论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2/35/619条或17条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或10条,与正常精子结合后发育成的子代染色体数目为17条或19条EEff×eeFF基因的自由组合用秋水仙素处理纯合高产抗病二倍体的幼苗或萌发的种子,获得纯合四倍体植株【解析】

根据表格,组合一的亲本杂交,出现了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组合二亲本杂交,后代都是稀裂叶,白青杆:紫红杆为3:1,可以得出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2n=18代表青蒿为二倍体,体细胞中有18条染色体。【详解】(1)组合一中子代白青秆分裂叶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AAbb占1/3,Aabb占2/3。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占1/3;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有2/3×1/4AAbb、2/3×1/4aabb、2/3×1/2Aabb,纯合子能稳定遗传,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3;白青杆(A_)出现的概率是5/6,子代都是分裂叶,因此白青杆分裂叶出现的概率是5/6;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两条染色体均进入次级卵母细胞,这样得到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10条;另一种情况是两条染色体进入极体,这样得到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8条,所以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0或8条,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为9条,所以子代染色体数目为19或17条。(2)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若亲本基因型为EEFF×eeff,则后代重组类型为3/8,若亲本基因型为EEff×eeFF,重组类型为5/8,故现用2个纯合二倍体青蒿品种高产感病和低产抗病杂交,F2中出现5/8的重组类型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EEff×eeFF。遵循的遗传规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培养四倍体优良新品种的过程可使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纯合高产抗病二倍体的幼苗或萌发的种子。【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解题时注意亲本类型有双显性、双隐性、一显一隐和一隐一显四种。8、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监控和清除T细胞表面受体和癌细胞表面抗原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药物改变了PD-L1或PD-1的空间结构,从而使PD-L1与PD-1不能结合【解析】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2.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及时消灭机体产生的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3.通过图示可知,T细胞识别癌细胞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与癌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实现的。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关闭T细胞的抗癌反应,从而使癌细胞逃过人体的免疫系统,此过程依赖于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详解】(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及时消灭机体产生的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2)通过图示可知,T淋巴细胞识别癌细胞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与癌细胞表面抗原,相结合实现的。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能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关闭T细胞的抗癌反应,从而使癌细胞逃过人体的免疫系统,此过程依赖于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3)结合图示可知药物X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含有的PD-1抑制剂(或PD-L1抑制剂)可以和PD-1(或PD-L1)结合,进而阻止PD-1与PD-L1结合,使T细胞能重新识别癌细胞。【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结合题意和题图,一是明确T细胞识别癌细胞的机理;二是明白关闭T细胞的抗癌反应的机理。9、③④④③④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或“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动物或低等植物①③【解析】试题分析:甲图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是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②是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乙图是含有色素的生物膜,是类囊体薄膜。下图表示部分细胞结构,其中①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是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③是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分泌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④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一)(1)图甲中①是类囊体薄膜,含有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②是叶绿体基质,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场所。(2)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ATP,暗反应消耗ATP,即ATP的合成场所是③,分解场所是④。(3)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