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深度解读(附作文题目)全国甲卷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读第一句话“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强调了社交技能的重要性。在社会中,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职业发展,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都是基础且必要的。这包括了理解、尊重他人,以及有效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这句话提醒我们,与人相处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艺术。第二句话“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指出了一种常见的社交现象,即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不愉快或争执,人们有时会选择沉默,不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和感受。这种行为可能是出于对和谐的渴望或是对冲突的恐惧。然而,长期压抑真实想法可能会导致误解加深、问题积累,最终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和个人的心理健康。第三句话“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倡导的是一种更加积极和健康的交流态度。它意味着只有通过开放、真诚地表达自己,并且愿意倾听对方的想法,双方才能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和连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遇”。这里的“相遇”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遇见,更是心灵层面的共鸣和相互认可。这句话鼓励我们面对冲突和分歧时,不应逃避,而应通过建设性的对话寻求解决之道,这样才能促进关系的稳固和发展。
新课标Ⅰ卷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读这是一篇热点类材料作文。材料聚焦近些年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这一热点话题,选材逻辑和2023年全国甲卷“人、技术、时间”作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试题聚焦新科技快速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问题的多与少这一热门话题,引导学生由材料中的“问题”和“答案”出发,得出自己写作的中心论题。试题的开放性较强,可以就问题的“多与少”“浅与深”“得与失”“真与假”进行思考和写作。值得注意的是,试题并不是简单让学生作“是”与“否”的判断,而是希望他们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对社会的观察,在认真思考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试题适合多种文体的写作。材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看:①第一部分为我们提供这么一个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这句话,聚焦于在科技发展应用的背景下“遇事不决问搜索”这一人人皆知且时时为之的常见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够快速得到答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智慧得到了提升还是退化?②第二部分则着眼于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则把话题导入“答案与问题”这一对核心概念。材料以问句作结。探讨科技发展的影响:问题很快得到答案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是好是坏?你认为问题会越来越少吗?如果是,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是,原因又是什么?在未来,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问题?如何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Ⅱ卷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读与2023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题一样,2024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题仍然是读写结合试题。考题通过现代文阅读I中提到的月球背面与嫦娥四号等材料内容,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太空之旅,思考我们探求的未知之境。材料涉及的月球背面登陆、“嫦娥四号”、“天问一号”等关于人类太空之旅,不过是话题引子。材料中的最后一句——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才是命题的核心句子,是立意所在。如果考生只囿于写人类太空之旅,那立意就不够开阔了。“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句话,主要强调三层意思:一是强调“我们每个人”。在人类不断探求未知之境的路上,我们每个人是其中一分子。探求无止境,我们不能落伍,也不能缓慢不前,大家要相携手共进,群策群力,共同行走在这条道上。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终究会抵达未知之境。二是强调“不断”。在探求未知之境的路上,我们不会停歇,也不能停歇。我们的思考如出鞘的剑,而未知之境如砺石,只有在不断磨砺中探求,我们才能从“未知”走向“有知”,进而从“有知”走向下一个“未知”。人类的未知之境如雪球前行,不断扩大,我们的探求将永恒存在,经久不息。三是强调“未知之境”。这是考题的核心所在。“未知之境”是什么?这是个广而大之的范畴。它包罗万象,比如材料中的天空探索、比如芯片、比如AI……总之,一切科技探索、人文思想的未知领域,都属于未知之境。如何面对未知之境?保持好奇心,通过深入思考来洞察“未知”;拓宽个人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增强个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激发自己的潜能和才华,实现自我超越和成长。这些都是立意的重点。
北京卷
作文题目写作(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1)几千年来,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请以“历久弥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个人成长需要打开视野,人际交往需要打开心扉,科技创新需要打开思路……打开,发现新的自己;打开,带来新的气象。每一次“打开”,都有一段故事。请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专家解读题目一解读:审题限制性1.题目限制。“历久”+“弥新”,两个方面都得兼顾。比如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传统经典的价值,并积极传承和传播它们。要唤醒更多人对文化传承传播的自觉意识。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创新。通过创新的方式,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传播它们。2.注意提示语。“几千年来,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的引导语要求考生从古老的经典、杰出的思想、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等方面进行思考。其中的省略号提示考生可以从更宽泛的角度去思考“历久弥新”,比如传统文化、回忆、古老的智慧……注意是“古老的”事物,“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这就需要我们突破一些阻碍,激活它们。题目二解读:审题“打开”指改变关闭状态(如一扇门或一只盖子);开口子;揭开、开拓;拆散某些火器的机械装置;松开、解开;使处于一种展开的或伸展的状态;使流动、运行;扩大………的范围。“打开”意味着之前“紧紧关闭”或“半虚半掩”的状态,在人的一生中,打开是人生意味颇为深长的动作,这个“打开”的方式又是什么样的呢?首先就很有必要进行一番背景交代了,要交代清楚因何事而“关闭”,当然这一部分不需要篇幅太长。其实要通过环境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间接心理描写辅以少许的直接心理描写来表现主人公因什么束缚而“关闭”的这样一种烦恼、痛苦与忧愁。接下来,是“打开”的过程。这一部分,是通过什么手段具体实现的,需要详解。比如,是通过自己阅读、思考体悟到了某个道理,打开了新思路,解开了心结的。或者一句话让主人公茅塞顿开,醍醐灌顶。最后,当然是体现“打开”达到的目的,人的精神得到了解脱,科技创新找到了新思路……这个部分可以略写,但不可以不写。必须在文末交代打开后的,在个人成长、人际交往、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收获,这样与之前的“关闭”形成对比,便可以充分体现“打开”的重要性。比如写打开心扉,可能是主人公之前过于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或者有社交恐惧症。写科技创新遇到了“瓶颈”,需要突破思维的障碍,开拓创新……
天津卷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缤纷的世界中,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都会面对别人对我们的定义。我们要认真对待“被定义”,明辨是非,去芜存真,为自己的提升助力;也要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前进。以上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专家解读题目鼓励考生深入思考“被定义”与“自定义”的关系,并探讨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定义,同时勇于通过自我定义来塑造自我,彰显个人风采。考生可以从前者入手,思索在纷繁的“被定义”中如何运用清醒的头脑与明辨的眼光,去伪存真,为我所用;也可以从后者入手,发现自己的价值,展现自己的美善,走好自己的道路,用自己的方式前进;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探究其间的辩证关系,在“被定义”与“自定义”的良性互动中成就更好的自己。首先,这个题目引导考生关注自我认知与外界评价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他人的定义和看法影响。这些定义可能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它们构成了我们对外界认知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些“被定义”,从中明辨是非,去芜存真,为自己的提升和发展提供助力。其次,题目强调了个体在定义自我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被动接受他人的定义外,我们还应该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来定义自己,展现独特的个性和风采。这种自定义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还能够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上海卷
作文题目写作(70分)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读今年上海卷的作文命题指向,避开了时事热点,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思考“认可度”的价值作用直指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凸显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本次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生物检验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试题及答案
- 童车制造企业生产调度与优化练习考核试卷
- 室外拱形廊道施工方案
- 垃圾运输防渗漏施工方案
- 2025年【光气及光气化工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移动通信技术在智慧工厂行业的应用考核试卷
- 项目材料采购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花艺师考试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试题及答案
- 畜牧业绿色发展政策建议考核试卷
- 纸张表面装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考核试卷
- 2024北京一零一中初二(下)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考试系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GB/T 45456-2025包装折叠纸盒折痕挺度的测定
- 国企薪酬福利体系与市场化改革
- 2025年保安员职业技能考试笔试试题(700题)附答案
- 2025届江苏省江阴市四校高三下-第四次月考数学试题试卷
- 2025年04月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6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郑州理工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Unit 4 Healthy food B Lets learn(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知不足而后进 望山远而力行》期中家长会课件
- 《自由飞翔之鸟》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岭南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