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1页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2页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3页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4页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一、单选题1.“8世纪时,东西方商道贯穿帝国境内,巴格达、开罗地处国际商道要冲,帝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在11世纪后以开罗为中心的对外贸易,由于西欧城市兴起,中转贸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国际贸易中,剥削阶级所需要的奢侈品占重要地位”。材料所述的“帝国”(

)A.编订《查士丁尼法典》 B.兴起于伊朗高原C.一度臣属于金帐汗国 D.最高统治者称哈里发2.8世纪初,阿拉伯人征服了西班牙,彼时有个西欧人到西班牙学习,学成回国后,因为他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当时西欧人都认为他在那儿遇到了魔鬼。阿拉伯人的书,经常是西方大学的标准教科书,在中世纪很长时间里都是这样。这说明,阿拉伯帝国(

)A.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B.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C.推动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D.实行了文化扩张的政策3.在阿拉伯帝国伍麦叶王朝时期,统治者“一方面在各个领域紧紧地依靠阿拉伯人并表现出强烈的阿拉伯性,另一方面又背离了许多伊斯兰传统……伊斯兰反对的部落偏见被重新复活”,伍麦叶人主动适应并逐渐采取了西亚北非的阶级制度和超经济强制。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阿拉伯帝国(

)A.商业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 B.统治政策兼顾宗教性与世俗性C.政治和文化发展方向背离 D.阶级剥削成为对外扩张的支撑4.“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发现的大批铸于7世纪至11世纪的穆斯林硬币,证实了穆斯林商人同北方国家的贸易。如此广阔的贸易交流,促进了银行业的高速发展,结果各主要城市都设有分行,在巴格达开的支票,可以在摩洛哥兑现。”材料反映了(

)A.法兰克王国金融发达 B.拜占庭帝国贸易范围已达北欧C.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 D.奥斯曼帝国扩张促进经济发展5.公元8世纪中期至9世纪中期,阿拉伯兴起了“百年翻译运动”,在大约100多年时间里,阿拉伯人把古代波斯、古希腊、古印度很多典籍都翻译成了阿拉伯语。在翻译学习过程中,阿拉伯人广泛吸收了这些古老文明的成果,并加以综合发展。这说明阿拉伯帝国(

)A.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精髓 B.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C.积极吸收全世界的文化 D.推行了文化扩张的政策6.阿拉伯帝国是世界中古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王朝。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说法不正确的是(

)A.建立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B.确立伊斯兰教为国教C.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D.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7.阿拉伯帝国历代哈里发和地方总督都重视城市建设,在城市中又特别重视设立市场。另外,政府修建许多重要商道,鼓励自由贸易,建立了相当可靠的货币流通体制。这些举措(

)A.便利了商业活动开展 B.提升了国家的政治地位C.完善了商业经营方式 D.推动世界市场完全形成8.大约771年,一位印度学者将一篇数学论文带到巴格达,其中包括从0到9等十个数字,后来这篇论文被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发现印度数字的优点,在帝国境内推广应用,并通过西班牙将印度数字传入欧洲。这表明阿拉伯人(

)A.文明形成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B.成为世界文化交流桥梁C.垄断了欧亚大陆的传统商路 D.疆域广阔横跨欧亚非洲9.“他们经营着中国丝绸和瓷器、印度和东南亚的调味品和香料、拜占庭帝国的珠宝和精美织物;他们的冒险还来到之前从未有过系统的远距离贸易的地区;他们带着驼队穿越撒哈拉沙漠,用食盐、钢、铜和玻璃从西非诸王国换回黄金和奴隶;他们造访东非沿海地区,从那里获得奴隶和兽皮等当地的土特产。”这里的“他们”(

)A.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B.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C.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 D.促进了全球联系的建立10.新都巴格达建成后,一跃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和国际政治中心。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该材料印证了(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C.阿拉伯的商品价廉物美且种类繁多 D.巴格达有沟通世界贸易的桥梁作用11.据史载,8世纪的巴格达: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睿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B.阿拉伯垄断了这一时期的东西方贸易C.阿拉伯致力于推动全球贸易网的发展 D.阿拉伯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12.据记载,阿拉伯帝国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重视医学,爱好天文学,他命人将希腊学者的天文学、数学、医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第五任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在执政期间,曾派人外出搜集希腊典籍,鼓励人们将其翻译成阿拉伯文。这些举措(

)A.为近代欧洲文化复兴奠定一定基础 B.巩固了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桥梁地位C.深受近代民族国家王权强化的影响 D.反映了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13.“他们经营着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和东南亚的调味品和香料、拜占庭帝国的珠宝和精美织物……他们带着驼队穿越撒哈拉沙漠,用食盐、钢、铜和玻璃从西非诸王国换回黄金和奴隶;他们造访东非沿海地区,从那里获得奴隶和兽皮等当地的土特产。”这里的“他们”(

)A.发明了全新的阿拉伯数字 B.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完成了西亚地区的希腊化 D.传播并保存了东西方文化14.7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攻灭萨珊波斯,在当地设总督管理,伊本·色雅尔任总督期间,将税种分为生产税、贸易税、房产税、人头税、土地税等多种,并规定阿拉伯人和非阿拉伯血统的穆斯林只需负担土地税。该政策意在(

)A.发展商品经济 B.发挥文化桥梁作用C.传播伊斯兰教 D.贯彻民族平等政策15.13世纪雅古特的《地名辞典》中“巴格达”条目言:“‘达’义为‘赐予’、‘礼品’。据说,中国商人带着货物到巴格达(原本是个市场)经商,遂获巨利。当时中国国王名叫‘巴格’(伊朗语)。因此,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时,就说‘巴格达’,意思是,我们得到的这些利润乃是国王的恩赐。”这种对“巴格达”的解释(

)A.证明了“巴格达”城名得名于中国的商人 B.无法与中国的史料相互印证而显得荒诞C.可以成为中阿之间贸易往来的历史佐证 D.彰显了阿拉伯帝国兼收并蓄的文化气度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7世纪后,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气派空前的宽容和摄取,为唐朝呼唤来诗歌的辉煌巅峰。仅在清代所编的《全唐诗》中,就有作品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人二千三百余家,其中有帝王、士大夫、布衣、乞丐、僧道、少儿、妇女等各阶层。诗篇传诵于“士庶、僧徒”“牛童、马走之口”,题写于“墙壁之上”,吟诵于“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乃至谱写成流行歌曲。白居易言“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诗歌)耳”,指明了“有唐吟业之盛”的社会心理基础。——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明史》材料二:8世纪中期以后,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贸易与文化交流大发展。从中国学到的造纸术迅速传遍帝国各地,并随后传入西班牙。它从几大文明中心获得的极为丰富的遗产,帮助本国科学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就。例如,以“智慧之城”自誉的巴格达,拥有一批翻译家、一个图书馆、一座天文台和一所学校。翻译家翻译和研究波斯、印度、希腊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著作;天文台的工作不间断地延续了古人的天文观察,从而使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家们获得了约900年的记录,为他们的重大发现提供了依据。——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顶峰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阿拉伯帝国对欧洲文明所发挥的作用。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661—1258年是阿拉伯帝国时期。这一时期,阿拉伯人大举向外扩张,建立了幅员辽阔的阿拉伯帝国。希腊、波斯、印度等多种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交相辉映、融会贯通、相得益彰。阿拉伯语言文学、伊斯兰宗教学以及哲学、医药学、化学、星占学、天文学逐渐兴起;音乐、绘画、舞蹈、书法等各种艺术也百花齐放、日臻完美,建筑艺术更具有阿拉伯—伊斯兰风格。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的安康与幸福,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多彩。——摘编自王根明《阿拉伯文化的分期和界定》材料二

中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阿拉伯文化曾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但它留给后人的不仅是绚丽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同时也留下了那个时代帝国境内各族人民开放进取、奋发创造的文化精神。阿拉伯帝国控制了重要的贸易路线,如丝绸之路和地中海贸易,为帝国及其周边地区带来了繁荣。——摘编自张桂荣、诸海燕《略论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文化精神》(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文化的主要特点。(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早在公元前,阿拉伯人已扬帆在印度洋上,开拓了亚洲和东非的贸易往来。由于受季风变化的影响,阿拉伯人在东非的贸易活动集中于4月至7月之间。基于此,一些阿拉伯人开始在东非沿海地区定居,并建立起零星的商业据点。他们通晓当地语言,同当地居民的关系融洽,甚至彼此通婚。公元初,阿拉伯人输入东非的货物主要有长矛、战斧、短剑及各类玻璃制品。为了赢得当地人的好感,阿拉伯人还向东非某些港口出口了大量酒类和一些小麦。阿拉伯人购自东非的产品有象牙、犀角、龟板和椰子油。随着阿拉伯人与东非贸易的发展,中国瓷器、印度.布、东非的黄金、香料逐渐成为受世界各地欢迎的大宗商品。从公元前至15世纪末,阿拉伯人与东非的贸易是建立在互通有无、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的,这对于亚非人民之间友好沟通及往来起了有益的推动作用。——摘编自舒运国《阿拉伯人与古代东非贸易》(1)根据材料,概括阿拉伯人东非贸易的特点。(2)根据材料,指出阿拉伯人在古代亚非贸易中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人东非.贸易的影响。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661—1258年是阿拉伯帝国时期。这一时期,阿拉伯人大举向外扩张,建立了幅员辽阔的阿拉伯帝国。希腊、波斯、印度等多种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交相辉映、融会贯通、相得益彰。阿拉伯语言文学、伊斯兰宗教学以及哲学、医药学、化学、星占学、天文学逐渐兴起;音乐、绘画、舞蹈、书法等各种艺术也百花齐放、日臻完美,建筑艺术更具有阿拉伯—伊斯兰风格。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的安康与幸福,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多彩。——摘编自王根明《阿拉伯文化的分期和界定》材料二中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阿拉伯文化曾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但它留给后人的不仅是绚丽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同时也留下了那个时代帝国境内各族人民开放进取、奋发创造的文化精神。阿拉伯帝国控制了重要的贸易路线,如丝绸之路和地中海贸易,为帝国及其周边地区带来了繁荣。——摘编自张桂荣、诸海燕《略论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文化精神》(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文化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兴起和发展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阿拉伯帝国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政权机构完善,在哈里发以下设各部大臣,辅佐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地方行政方面,全国分为9省(后来改为5省),行省总督称艾米尔,由哈里发任命,掌全省军政大权,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另有税务官掌全省的税收,直接对哈里发负责。行省的宗教首领由总督或地方法官兼任。大法官通常从宗教学者中选拔,除办理案件外,还负责管理宗教基金及孤寡的财产等工作。——摘编自赵永伦《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统治初探》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呼罗珊总督在中亚扶持自己的傀儡政权,实行顺之则抚逆之则灭的政策。布哈拉女王哈吐思就是阿拉伯人武力扶持的一个政治傀儡。阿拉伯人在征服过程中,每征服一地,就以原有的城市作为统治据点,然后以部落为单位将阿拉伯人分别安置在各个城区内,这些阿拉伯人既占有土地,还可领取丰厚的年金。屈底波征服中亚地区以后,以武力为后盾,命令河中地区居民让出一半房屋给迁入中亚的阿拉伯人定居。他把布哈拉城划分为阿拉伯区和布哈拉居民区。阿拉伯人极力维护中亚地主贵族德赫干的利益,拉拢这些地主贵族为阿拉伯人服务。阿拔斯王朝为了巩固在中亚的统治,又鉴于中亚当地贵族是推翻倭马亚王朝的同盟者,决定让这些贵族参政。从曼苏尔到哈伦·拉斯德时期,河中各地区基本上由当地封建贵族,主要是出身于中亚古老文化中心巴里黑的巴尔马克家族和萨曼家族出任宰相(瓦齐)进行管理、——摘编自[英]穆尔《阿拉伯帝国》(1)根据材料一分析阿拉伯帝国的国家机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对中亚的统治措施。答案:一、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11世纪(阿拉伯帝国)。依据材料“8世纪时,东西方商道贯穿帝国境内,巴格达、开罗地处国际商道要冲”,联系所学和教材地图,可知这是阿拉伯帝国,“在11世纪后以开罗为中心的对外贸易,由于西欧城市兴起,中转贸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也符合阿拉伯帝国的特点,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称哈里发,D项正确;编订《查士丁尼法典》的帝国是拜占庭帝国,排除A项;兴起于伊朗高原是波斯帝国,排除B项;一度臣属于金帐汗国的帝国是基辅罗斯,排除C项。故选D项。2.A【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阿拉伯帝国。西欧人在阿拉伯学成归国之后,成为学识渊博的人,而且阿拉伯人的书在中世纪很长时间里都是西方大学的标准教科书,这说明当时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取得了辉煌成就,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阿拉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阿拉伯的文化成就,而非宗教成就,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在自己境内进行文化传播,并不属于文化扩张,排除D项。故选A项。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统治政策一方面体现出遵守伊斯兰教的教规,另一方面体现出与宗教中非歧视性、超阶级性相背离的、服务于世俗阶级统治的政策特点,统治政策兼具宗教性与世俗性的双重特征,B项正确;材料未描述商业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阿拉伯统治者对西亚北非的阶级制度的借鉴,而非政治与文化的背离,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统治政策,而非阶级剥削成为对外扩张的支撑,排除D项。故选B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根据材料中“穆斯林”和“巴格达”等关键信息可定位其为阿拉伯帝国,“如此广阔的贸易交流,促进了银行业的高速发展”,体现了当时阿拉伯帝国商业活动的繁荣程度,因为银行业的发展通常与商业活动的频繁程度密切相关;此外,材料中提到“在巴格达开的支票,可以在摩洛哥兑现”,这说明阿拉伯帝国内部的金融系统已经相当成熟和发达,能够支持远距离的金融交易,这也是商业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C项正确;法兰克王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和材料中“巴格达”这一关键信息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阿拉伯)。根据材料“阿拉伯人把古代波斯、古希腊、古印度很多典籍都翻译成了阿拉伯语。在翻译学习过程中,阿拉伯人广泛吸收了这些古老文明的成果,并加以综合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广泛吸收东西方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精髓,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文明,A项正确;材料说明阿拉伯帝国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精髓,未体现阿拉伯帝国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古代波斯、古希腊、古印度很多典籍,“全世界的文化”说法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材料说明阿拉伯帝国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精髓,未体现文化扩张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当时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的是奥斯曼帝国,不是阿拉伯帝国,D项错误符合题意;阿拉伯帝国依靠宗教信仰,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A项正确;阿拉伯帝国的国教是伊斯兰教,B项正确;阿拉伯帝国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C项正确。故选D项。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历代哈里发和地方总督都重视城市建设,……政府修建许多重要商道,鼓励自由贸易,建立了相当可靠的货币流通体制”可知,阿拉伯帝国城市建设和交通建设及其配套措施较为突出,这便利了大规模商业活动的开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阿拉伯帝国的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无法得出国家政治地位提升的结论,排除B项;城市建设和商道、贸易体制不属于经营方式,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才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材料主要体现阿拉伯人在印度数字传播到欧洲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这说明阿拉伯成为世界文化交流桥梁,B项正确;材料主旨“世界文化交流桥梁”,而“文明形成深受外来文化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在古代亚洲,垄断了欧亚大陆的传统商路是奥斯曼帝国,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阿拉伯的文化影响,“疆域广阔横跨欧亚非洲”主要涉及政治领域,排除D项。故选B项。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他们经营着各种商品,并在不同地区进行贸易活动,包括中国丝绸和瓷器、印度和东南亚的调味品和香料、拜占庭帝国的珠宝等,还穿越撒哈拉沙漠进行贸易,造访东非沿海地区获取当地特产,这表明他们在东西方之间起到了交流和连接的作用,他们是阿拉伯商人,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项正确;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是亚历山大帝国,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的人是奥斯曼帝国,排除C项;阿拉伯人主要促进,欧亚非地区的文化交流,没有实现全球联系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亚洲)。根据材料“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的贸易范围涉及东亚的中国、南亚的印度、东南亚的马来群岛、中亚和突厥、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东欧的俄罗斯以及非洲东部,汇聚当时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商品,是沟通世界贸易的桥梁,D项正确;没有和其他世界的城市作对比,无法得出“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的结论,排除A项;“阿拉伯人垄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主旨“沟通世界贸易的桥梁作用”,而“阿拉伯的商品价廉物美且种类繁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亚洲)。根据材料“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睿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商品的来源地覆盖了亚洲、欧洲和非洲,显示了巴格达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各种商品和文化都在这里交汇,因此阿拉伯人通过贸易活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虽然巴格达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但题目并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来证明它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排除A项;题目中并没有提到阿拉伯垄断了东西方贸易,只是说巴格达是一个贸易中心,各种商品都可以在那里找到,排除B项;材料主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而“全球贸易网的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命人将希腊学者的天文学、数学、医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曾派人外出搜集希腊典籍,鼓励人们将其翻译成阿拉伯文”及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的这些举措保存了大量古希腊典籍,为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一定基础,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桥梁地位,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近代民族国家王权强化的影响,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但材料只涉及阿拉伯对希腊典籍的翻译和整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阿拉伯帝国。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商人经营着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和东南亚的调味品和香料、拜占庭帝国的珠宝和精美织物,他们带着驼队穿越撒哈拉沙漠,用食盐、钢、铜和玻璃从西非诸王国换回黄金和奴隶,对于传播并保存了东西方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D项正确;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发明,经阿拉伯人传播的,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排除B项;亚历山大东征推动西亚地区的希腊化,排除C项。故选D项。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规定非阿拉伯血统的穆斯林只需负担土地税,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为了少交赋税,会导致大量人民信奉伊斯兰教,C项正确;该政策意在传播伊斯兰教,并不是为了发展商品经济,排除A项;该政策意在传播伊斯兰教,并不能发挥文化桥梁作用,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并不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15.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亚洲。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地名辞典》中的“巴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