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2、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重点难点】重点:古代民族政策、边疆管理制度及对外关系的体制难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知识导航朝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秦a、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增设南海、桂林、象郡等;b、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汉管理: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战争反击,设立行政机构a、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b、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我国北部边疆的威胁;c、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战胜。此后,北匈奴西迁远方;a、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立“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沟通了天山南北和内地的联系;b、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在东北,设立乌桓校尉。屯戍政策:汉朝在边疆推行屯田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汉朝: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汉以来,西部、北部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隋管理:中央:以尚书省的礼部(朝聘、册封、朝见礼仪)及鸿胪寺(宾客接待礼仪)负责民族事务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隋朝: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出航到赤土国。唐①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促进了唐蕃的联系和往来;②南诏:南诏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中央:以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负责民族事务边疆:设立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西北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北方设立安北、单于都护府,东北设安东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其中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唐朝: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日本派遣唐使。宋长期并立,相互交融宋朝:海路发达、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标志西藏被纳入了中国的行政版图;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元朝:马可波罗来华。明管理:以礼部、鸿胪寺和提督四夷馆(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管理民族事务北方修筑长城,防范蒙古袭扰,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卫所和土司官员领部属,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东北在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西北在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西南设土司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加强管理,明朝:郑和下西洋、海禁清管理:在中央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西北a、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b、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叛乱,历经康雍乾三朝,最终平定,乾隆帝设立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c、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西南“改土归流”:雍正时“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西藏a、册封; 顺治康熙册封西藏佛教领袖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b、设立行政机构: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二、中国古代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法、意义?(一)方法:1、战争:2、和平:①发展边境贸易,互市,如宋代榷场、明代马市;②和亲,会盟,册封,通贡;③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如汉代西域都护府;④修筑长城或移民戍边;(二)意义:①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开发边疆;②促进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③推动民族交融,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④对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借鉴;二、唐代羁縻州制度评价:①一定程度上保证王朝疆域内的统一、稳定;②因俗而治,利于中原地区与边疆民族地区的交流融合;③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控制较为松散,不利于边疆的充分开发;三、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原因?政治: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路受阻;②政府重视;经济:①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工商业发展;②海外贸易税是政府税收重要来源;其他: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指南针的应用;四、中国对外交流的意义?对世界: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对中国:①传播中华文明,增强中华文明世界影响力;②加强中国对世界的了解,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对西方:推动西方社会进步;(例如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五、中国古代的朝贡体制1、原因:经济:①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②中国本身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制度优势;文化:①受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②以儒家为主流的文化对具有强大辐射力;2、特点:①和平性,以儒家价值为基础,强调睦邻友好;②互利性,如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③不平等性,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形成宗藩关系;3、影响:①和平友好处理对外关系,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②妨碍中国对外界的认识,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达标检测1.有学者说(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的访华是中英间第一次通使。英国借为乾隆祝寿之名,出使中国,最终目的是借以打动乾隆皇帝,同意两国互派使节,开放天津等港口贸易,把中国纳入西方文明体系。但双方没有经过谈判,清政府便拒绝了英国一切的‘敕书’。这一年,实际上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拐点。”作者的主旨是A.中国早在1793年已进入近代史B.马嘎尔尼访华酝酿了后来的侵华C.中国丧失了主动融入世界的机会D.英国对华战略意图并没有实现2.属国制度是两汉政府对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实行的一种地方民族管理体制,属国居民“因其故俗”,允许保留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由政府任命属国都尉领护。这一制度()A.严重威胁汉朝中央政府的权威 B.不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C.使边疆管理与内地趋向一体化 D.具有地方民族管理自治性质3.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定,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清朝更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地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观察如图,对图中所示区位标注说明正确的是()A.册封佛教首领,设立西宁办事大臣 B.平定准噶尔叛乱,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C.在康熙时期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D.雅克萨之战后,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4.2004年,西安发现734年逝世于中国的井真成的墓志。墓志写道“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运邦,驰骋上国。”该墓志的发现()①可以作为用于研究遣唐使的重要物证②具有见证中日文化交流的学术价值③印证了唐代开放的外交政策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5.元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从明代开始到清代,特别是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除。“改土归流”的实质是在西南地区A.实行尊重当地少数民族习俗的因俗而治 B.官员选用由贵族世袭制改为朝廷委派任期制C.实行大事集权小事放权的因地制宜管理 D.设置与六部地位相同的理藩院管理民族事务6.《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海外诸藩朝贺进贡使有下从,留其半于境(边境);由海路朝者,广州择首领一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