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综合测试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综合测试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综合测试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综合测试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综合测试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测试-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古时期的西欧,当王权与教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双方主要从保护自己利益的角度而非取代或推翻对方的角度出发,采取谈判、法庭斗争、货币赎买、甚至战争威胁等手段,使彼此达成妥协,建立一种新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反映了此时的西欧(

)A.教权与王权二元并立 B.封君封臣制度不断强化C.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D.近代民族国家开始形成2.有学者认为,每一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日本人就会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这种态度造成了“和魂汉才”的观念。该观念反映了A.日本彻底抛弃自身文明 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C.日本吸收借鉴中国文明 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3.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境内玛雅城遗址发现了一座兴建于7世纪、被称为“铭记的神庙”,其金字塔内部有一个布满浮雕人像的宽大墓室,死者遗体的头部覆盖着玉制面具,并有玉制装饰品等随葬器物。这一考古发现可以用来印证(

)A.人文主义在玛雅社会中盛行 B.玛雅文明对宗教活动的重视C.玛雅社会遵循严格阶级分化 D.宗教是玛雅文明的决定因素4.欧洲中世纪后期,随着庄园主的奢侈品消费增加,他们便开始把劳役地租转化为货币地租,以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不少庄园主开始把庄园的农产品大量投入市场销售,以提高经济收益。这一现象(

)A.导致了封建领主的衰落 B.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C.有助于改善农奴的处境 D.解放了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5.如图所示是某高一学生归纳的高丽王朝的统治措施,横线处填写的内容应该是(

)A.发展庄园经济 B.迁都平壤 C.推行土地国有 D.建立幕府6.在中世纪,基督教教士们的主要任务是宣讲教义,声称人生而有罪,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但修道士为指导信徒,不得不教授他们读和写,以及那些为教会事务和仪式所必须的艺术与科学,如书法、绘画、音乐和历法知识。这体现出中世纪基督教(

)A.传承并发展了传统文化 B.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不断强化C.对社会具有双重性影响 D.推动神权和世俗文化的和解7.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新诏书,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这场改革,日本(

)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建立了幕府政治统治 D.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8.下面是世界各地主要农作物和家畜原产地分布表,这反映出地区农作物家畜东亚水稻、粟、大豆猪、鸡、水牛西亚小麦、大麦牛、羊东非高粱牛、羊中南美洲马铃薯、玉米骆马、羊驼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人类文明的多样化C.世界文明广泛交流 D.人类文明多元一体9.8-15世纪,东非海岸的商业城市日益繁华,这些城市不但与非洲内陆地区有密切的贸易和文化联系,还与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斯里兰卡、中国等国也有贸易往来。这表明古代东非海岸城市(

)A.融入了印度洋贸易网 B.深受阿拉伯文明影响C.因地理的优势而繁荣 D.受阻于欧洲海路探险10.公元13世纪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到16世纪后期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该帝国(

)A.促进了“三角贸易”的开展 B.十五世纪灭亡了拜占庭帝国C.中断了东西方之间贸易交流 D.首都巴格达是政治经济中心11.西欧基督教堂在中世纪前期严峻、清寒、简朴的罗马式建筑风格逐渐被后期复杂、讲究、雅致的哥特式所取代。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教权与王权间的斗争 B.社会环境的变迁C.市民阶层的审美变化 D.罗马文化的没落12.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变了无条件封赐土地给贵族的习惯,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建立起封君封臣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规定受封的土地不能世袭转让。这一改革(

)A.实现了西欧政治统一 B.标志着西欧封建制度确立C.有利于加强封建王权 D.巩固了西欧基督教会权力13.下图所列知识结构,符合哪一古代地域文明的特征A.古典时代的雅典 B.古代阿拉伯地区C.中世纪的西欧 D.东汉后期的中国14.阿拉伯人认为,拥有丰富的学识是一个穆斯林最为荣耀的装饰。在阿巴斯王朝,各地广建数千座清真寺学校,学习内容扩展到圣训、伊斯兰教法、语言学、演说等。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回国后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当时阿拉伯国家的这些现象(

)A.说明了阿拉伯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 B.直接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C.促使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对文化的繁荣具有推动作用15.14-15世纪,莫斯科公国借鉴了金帐汗国的财政税收制度,并模仿蒙古的统治体制建立了衙门体制,还学习了蒙古的征兵制。这些举措(

)A.体现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B.构成了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C.有助于莫斯科公国的近代化 D.使其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16.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印第安人(

)A.食物生产影响社会生活 B.注重公共集体活动C.开始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D.实行原始直接民主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7世纪中期以后,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攻占了埃及、马格里布等北非地区,建立起强大的阿拉伯帝国。7世纪末,阿拉伯人开始向东非沿海地区移民。与此同时,阿拉伯商人加强了在东非地区的商业活动,这成为对非洲贸易的最主要部分。阿拉伯人输入东非的商品,有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的棉布、宝石;有来自西亚和东南亚的胡椒、豆蔻、丁香;从东非输入的有龙涎香、肉桂、象牙、犀角等奢侈品。另据史料记载,阿拉伯商人从乍得湖(中非)和廷巴克图地区购进的是奴隶、碎金、兽皮、象牙、天然碱、鸵鸟羽毛等,输出的是食盐、枣、珊瑚、丝绸、香料和糖。——摘编自袁德忠《试论阿牡伯帝国的商业》(1)根据材料,概括阿拉伯帝国对非洲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与非洲贸易对非洲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今天,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发现古代伊斯兰帝国与现代的联系:文化贡献、数学和科学发明等。这些持久的贡献是穆斯林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借来的,并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迹。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先知的产物,它不仅要求人们顺从新的信仰,而且要求人们顺从新的社会——实际上就是顺从麦地那政府和先知以及后来的帝国。8世纪初,穆斯林从中国工匠那里学到了造纸术,纸张日渐普及,不久所有大城市都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摘编自【美】罗宾·多克《伊斯兰世界帝国》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境内进行商品交换的市场主要有城市市场、城镇集市和定期举行的交易会。8世纪至15世纪末,阿拉伯帝国境内存在着众多的繁华城市,如巴格达、巴士拉、开罗、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阿拉伯帝国国内市场上可供交换的商品是非常丰富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应有尽有。此外,靛青等植物染料、药用植物、药用矿物、珠宝,甚至书籍也可以到市场上进行交换。阿拉伯帝国采用金、银两种货币,东部通行银币迪尔汗,西部使用金币第纳尔。随着货币的发展,到9世纪,一些金银兑换钱庄开始经营放款、汇兑业务,帝国商人还设计出了完善的支票和信用票。票持有者可以在帝国境内的任何城市兑换现金。帝国的银行业迅速充实发展起来。——摘编自袁德忠《试论阿拉伯帝国的商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的表现。19.C.【探索历史的奥秘】历史的奥秘在于人类要永无止尽地探索未知的世界,玛雅文明迄今尚有许多未解之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900年——前400年,一个新的殷商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在美洲墨西哥湾兴起发展开来。在拉文塔祭祀中心的地下出土的工6尊翡翠雕像,面孔酷似中国人,且头颅系人工改型的高长头,正是殷商所崇尚的习俗。这16尊雕像中的15座黑色玉雕呈同心圆排列,面向一红色玉雕像。红色玉雕像后立着6块玉圭板,圭板上刻有类似商殷甲骨文和金文的字迹。据专家考证,这些玉圭板上刻的正是殷人先祖的名号。——据韶华等《中华祖先拓荒美洲》材料二以下是玛雅文明的部分文物图片金字塔

太阳神雕塑

波南帕克壁画(局部)材料三

1562年7月,在曼尼城中心广场上,西班牙神父狄亚哥·迪兰达亲手烧毁了成千上万的玛雅古籍抄本、故事画册和书写在鹿皮上的象形文字书卷。此外,他还砸碎了无数神像和祭坛。他得意洋洋地记录道:“我们搜查到大批书籍,记载的全是迷信的玩艺儿和撒旦的谎言,我们干脆放一把火把它们烧掉。当地土著眼睁睁在旁观看,心痛极了,难过极了。”——《丛林中的神话:玛雅文明》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据材料一、二,指出玛雅文化艺术的重要形式。(2)谈谈你对材料三所记述事件的看法。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今天研究玛雅文明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三、论述题20.目前学界对文明产生的标志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阶级、城市、国家、文字的产生。结合此观点论述14-16世纪的印第安人是否已经进入文明时代。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西欧的王权与教权通常用谈判、赎买和战争威胁等手段,解决矛盾和冲突,彼此妥协,而非取代或推翻对方,反映了教权与王权二元并立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王权与教权关系,并非封君封臣制度的强化,排除B项;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近代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与“(国王与教会)达成妥协,建立一种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C【详解】根据“每一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日本人就会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可得出日本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外来文明,如对中国文明的吸收借鉴,推动了其大化改新的开展,C项正确;A项太绝对,BD项表述的都不准确,排除BD项。故选C项。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玛雅时期(美洲)。据材料“金字塔……,布满浮雕人像的宽大墓室……玉制面具”可知,宗教活动在玛雅文明社会生活当中颇受重视,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玛雅人的宗教,而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等级制度,排除C项;“决定因素”夸大了宗教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以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不少庄园主开始把庄园的农产品大量投入市场销售,以提高经济收益”可知,中世纪后期,西欧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农产品大量流入市场,并且货币地租形式的出现说明当时经济得到发展,而货币地租的征收有助于减少农奴对地主的人身依附,进而获得解放,D项正确;庄园主和封建领主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B项;农奴依然是被剥削的一方,处境并未根本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高丽王朝的统治措施。根据材料“高丽王朝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除材料中所述措施之外,还推行土地国有,C项正确;发展庄园经济、建立幕府与中世纪日本有关,与高丽王朝无关,排除A项和D项;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排除B项。故选C项。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基督教教士们的主要任务是宣讲教义,声称人生而有罪,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但修道士为指导信徒,不得不教授他们读和写,以及那些为教会事务和仪式所必须的艺术与科学,如书法、绘画、音乐和历法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的修道士不仅传授基督教教义,禁锢了人们的欲望和思想,还传授拉丁文、艺术和科学等知识,这也传承了社会的文化,说明中世纪基督教对社会具有双重性影响,C项正确;材料不仅涉及中世纪基督教传承文化的一方面,A项表述片面,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世纪基督教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不断强化,排除B项;中世纪基督教强化神权,未推动神权和世俗文化的和解,排除D项。故选C项。7.B【详解】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项正确;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19世纪中期的,排除A项;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是在12世纪末,排除C项;明治维新日本废除封建等级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B【详解】材料体现了世界各地文明(农作物和家畜)的不同性,即多样性,B项正确;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文明广泛交流、人类文明多元一体三项都与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有关,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15世纪(东非)。根据材料“8~15世纪,东非海岸的商业城市日益繁华......还与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斯里兰卡、中国等国也有贸易往来”可得知东非海岸城市与非洲内陆交流密切,还和与世界各国存在经济往来,因此日益繁华,反映了其因地理的优势而繁荣,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东非贸易往来的区域看,东非海岸港口与非洲内陆联系密切,也受益于东西方交流的海上丝绸之路,而不仅仅限于印度洋贸易中,排除A项﹔材料中与东非贸易的国家众多,古代东非发展显然不仅仅受阿拉伯文明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东非海岸城市受阻于欧洲海路探险这个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16世纪奥斯曼。根据材料可知该帝国是奥斯曼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所灭,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B项正确;三角贸易由欧洲殖民国家主导开展,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但不是中断,排除C项;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是伊斯坦布尔,排除D项。故选B项。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据材料“西欧基督教堂在中世纪前期严峻、清寒、简朴的罗马式建筑风格逐渐被后期复杂、讲究、雅致的哥特式所取代”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前期基督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有限,其建筑风格“清寒、简朴”,伴随着基督教在社会上影响力的扩大以及天主教会势力的上升,基督教教堂的风格演变为“复杂、讲究、雅致的哥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教堂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变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基督教的社会影响力的扩大,与教权与王权的斗争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基督教堂体现的是基督教的变化,而非市民阶层的审美,排除C项;罗马文化对中古时期的欧洲仍旧产生了重大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8世纪前期(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查理·马特改革对受封贵族提出了诸多限制,确立了以土地和服役为基本条件的臣属关系,这有利于削弱贵族势力,加强封建王权,C项正确;墨洛温王朝时期,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下,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且当时西欧并未统一,排除A项;西欧封建制度确立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查理·马特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排除B项;这一改革与基督教会权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在经济上的主要特征是实行庄园与农奴制度,农业是其维护统治的经济基础,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在政治上,中世纪西欧的主要特征是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等级秩序森严,国王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在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但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因此地方呈现一定的自治局面;在文化上,教权高于王权,民族国家观念并未形成;综上,故选C;古代雅典的经济基础是工商业经济,而非农业经济,排除A;古代阿拉伯地区建立起的是帝国,因此王权并不是特别虚弱,排除B;中国在东汉之前就有所谓的华夷之辨,有一定的民族国家概念,排除D。14.D【详解】根据材料“拥有丰富的学识是一个穆斯林最为荣耀的装饰”“各地广建数千座清真寺学校,学习内容扩展到圣训、伊斯兰教法、语言学、演说等”“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回国后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国家重视文化的氛围,有利于阿拉伯文化的繁荣和进步,D项正确;阿拉伯并不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排除A项;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间接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排除B项;“促使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的说法过于夸大和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5.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5世纪莫斯科公国。根据材料“莫斯科公国借鉴了金帐汗国的财政税收制度,并模仿蒙古的统治体制建立了衙门体制,还学习了蒙古的征兵制”可知,莫斯科公国借鉴了金帐汗国的一系列制度,有利于莫斯科公国的国家建设,B项正确;莫斯科公国借鉴了金帐汗国的一系列制度,未体现“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排除A项;材料举措不符合“近代化”的要求,排除C项;此时莫斯科公国还不是地跨欧亚的大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1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题意可知,印第安人由于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也是全村最重要的社交场所,而且有时也成为村民大会举行的地方,由此体现了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A项正确;磨坊是印第安人重要的社会场所,虽然有时村民大会也在磨坊举行,但并不代表印第安人注重公共集体活动和开始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更无法说明它们实行原始直接民主,排除BCD项。故选A项。17.(1)特点:以与东非地区贸易为主;商品种类繁多;贸易桥梁地位突出;海陆并进;范围广。成因: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邻近东非;阿拉伯对东非的移民活动;阿拉伯人活跃于古代丝绸之路;阿拉伯(东非)统治阶层及中国、印度等对非洲奢侈品的需求。(2)影响:促进了阿拉伯文化在非洲的传播(或促进了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推动了非洲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撒哈拉商路、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成因类材料分析题。特点:时空是7世纪中期以后的阿拉伯帝国和非洲。根据材料“阿拉伯商人加强了在东非地区的商业活动”可以得出以与东非地区贸易为主;根据材料“阿拉伯人输入东非的商品,有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的棉布、宝石……”可知商品种类繁多;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和东非、中国、印度、西非都有贸易往来,贸易桥梁地位突出,且海陆并进,贸易范围广泛。原因:结合所学“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可知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邻近东非;根据材料可知“7世纪末,阿拉伯人开始向东非沿海地区移民”;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地处亚洲中部,连接中国和欧洲,处于商路中心,活跃于古代丝绸之路;根据材料中涉及的众多特产和奢侈品可知,阿拉伯(东非)统治阶层及中国、印度等对非洲奢侈品的需求。(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可知,促进了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根据材料“阿拉伯商人加强了在东非地区的商业活动,这成为对非洲贸易的最主要部分”可知,推动了非洲国家的发展;根据材料“阿拉伯商人从乍得湖(中非)和廷巴克图地区……”可知促进了撒哈拉商路、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18.(1)作用:桥梁作用。史实:中国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2)表现:商品交易的市场形式多样;商品种类繁多;金银货币并用,金融业和银行业发展迅速;海外贸易发达。【详解】(1)作用: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根据材料“这些持久的贡献是穆斯林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借来的,并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迹。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可知,桥梁作用。史实: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根据材料“8世纪初,穆斯林从中国工匠那里学到了造纸术,纸张日渐普及,不久所有大城市都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境内进行商品交换的市场主要有城市市场、城镇集市和定期举行的交易会”可知,商品交易的市场形式多样;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国内市场上可供交换的商品是非常丰富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应有尽有。此外,靛青等植物染料、药用植物、药用矿物、珠宝,甚至书籍也可以到市场上进行交换”可知,商品种类繁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